医科大学课件:《传染病学-第七章-原虫病-第三节-黑热病》_第1页
医科大学课件:《传染病学-第七章-原虫病-第三节-黑热病》_第2页
医科大学课件:《传染病学-第七章-原虫病-第三节-黑热病》_第3页
医科大学课件:《传染病学-第七章-原虫病-第三节-黑热病》_第4页
医科大学课件:《传染病学-第七章-原虫病-第三节-黑热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原虫病

作者:xxx单位:xx大学

第三节

黑热病一、概述二、病原学三、流行病学四、发病机制与病理五、临床表现六、实验室及其他检查七、并发症八、诊断和鉴别诊断九、治疗十、预防概述一黑热病传染病学(第9版)内脏利什曼病。由杜氏利什曼原虫感染引起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经由白蛉传播。临床上以长期不规则发热、消瘦、盗汗、进行性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及血清球蛋白增多为特征。病原学二1.前鞭毛体。(一)形态2.见于白蛉消化道内。3.在22~25℃培养基中,呈纺锤形,前端有一游离鞭毛,其长度与体长相仿,约11~16μm。传染病学(第9版)二、病原学(杜氏利什曼原虫)1.无鞭毛体。(一)形态2.见于人和哺乳动物单核-吞噬细胞内。3.在37℃培养基中,呈卵圆形,大小约4.4μm×2.8μm。传染病学(第9版)二、病原学(杜氏利什曼原虫)(二)生活史传染病学(第9版)二、病原学(杜氏利什曼原虫)有些直接被吞噬细胞吞噬白蛉叮咬吸血繁殖白蛉叮咬健康人前鞭毛体白蛉胃中成熟前边毛体1周后聚集于白蛉口腔无鞭毛体患者或被感染动物有些侵入血流至全身各部位(二)生活史传染病学(第9版)二、病原学(杜氏利什曼原虫)流行病学三1.本病虽为地方性传染病,但分布较广流行特征2.发病无明显季节性3.男性较女性多见传染病学(第9版)三、流行病学4.农村较城市多发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城市平原地区丘陵地区荒漠地区患者病犬野生动物白蛉叮咬传播为主普遍易感表1黑热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流行地区发病年龄平原地区较大儿童及青壮年居多丘陵地区10岁以下的儿童多见荒漠地区(新疆、内蒙古)2岁以内的婴儿多见表2黑热病发病年龄免疫缺陷者,如骨髓、器官移植及接受其他免疫抑制治疗人群,成为新的需要关注的易感人群。发病机制与病理四传染病学(第9版)四、发病机制与病理白蛉叮咬后,前鞭毛体注入机体球蛋白机体变态反应免疫性溶血被巨噬细胞吞噬寄生分裂繁殖单核-巨噬细胞大量增生肝大脾大、脾亢淋巴结大骨髓增生浆细胞大量增生白蛋白三系细胞降低RBCWBCPLT白/球比例倒置免疫应答临床表现五1.发热典型病例呈双峰热,现大多为长期不规则发热。可伴畏寒、盗汗、食欲下降、乏力、头晕等症状。持续较久,但全身症状不明显。(一)典型临床表现2.

脾、肝及淋巴结大脾脏进行性增大。肝轻度至中度增大。淋巴结亦轻度至中度肿大。3.贫血及营养不良病程晚期出现

有精神萎靡、心悸、气短、面色苍白、水肿及皮肤粗糙。

皮肤颜色可加深故称之为黑热病。传染病学(第9版)五、临床表现潜伏期长短不一,10天至9年,平均3~5个月。1.皮肤型黑热病(二)特殊临床类型传染病学(第9版)五、临床表现皮损:面颈部多见,在结节内可查到无鞭毛体。一般情况良好,大多数能照常工作及劳动,病程可长达数年之久。多分布于平原地区,多数患者有黑热病病史。2.淋巴结型黑热病(二)特殊临床类型传染病学(第9版)五、临床表现少见。多无黑热病病史。浅表淋巴结肿大,尤以腹股沟多见,其大小不一,无红肿或压痛。全身情况良好,肝脾多不大或轻度增大。实验室及其他检查六1.血常规及血清蛋白全血细胞减少血沉增快球蛋白显著增加,白蛋白降低,A/G可倒置

球蛋白沉淀试验阳性2.

病原学检查涂片检查

培养法3.血清免疫学检测检测特异性抗体

检测特异性抗原传染病学(第9版)六、实验室检查4.

分子生物学检测定量PCR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并发症七(一)继发细菌性感染传染病学(第9版)七、并发症多见于疾病晚期(二)急性粒细胞缺乏症诊断和鉴别诊断八1.流行病学资料有在流行区居住或逗留史,是否为白蛉活动季节(5~9月)2.

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传染病学(第9版)(一)诊断4.

治疗性诊断起病缓慢,长期、反复不规则发热。全身中毒症状相对较轻。进行性肝脾肿大。贫血、白细胞减少及营养不良。三系细胞减少,血沉加快,球蛋白增加,白蛋白降低。血清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阳性。病原学依据,涂片阳性,核酸检测阳性。传染病学(第9版)(二)鉴别诊断本病需与其他长期发热、脾大及白细胞减低的疾病鉴别。白血病疟疾慢性血吸虫病恶性组织细胞病结核病伤寒布氏杆菌病霍奇金病治疗与预后九1.一般治疗传染病学(第9版)(一)治疗卧床休息。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应加强口腔卫生及护理。预防和治疗继发感染。输血或输注粒细胞。2.病原治疗传染病学(第9版)5价锑制剂:葡萄糖酸锑钠成人:一次6ml(1支,含五价锑0.6g),一日1次,连用6~10日,每日1次。小儿:总剂量按体重150~200mg/kg,分为6次,每日1次。非锑剂药物:锑剂无效或禁忌时米替福新两性霉素B脂质体巴龙霉素联合治疗(一)治疗2.病原治疗(治愈标准)传染病学(第9版)(一)治疗体温正常,症状消失,一般情况改善。增大的肝脾回缩。血象恢复正常。原虫消失。治疗结束随访半年以上无复发。患者经特效药物治疗后,痊愈率较高,一般不会再次感染,可获得终生免疫。3.脾切除传染病学(第9版)(一)治疗巨脾或伴脾功亢进,或多种治疗无效时应考虑脾切除。术后再给予病原治疗,治疗1年后无复发者视为治愈。传染病学(第9版)(二)预后预后取决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