钼矿普查报告_第1页
钼矿普查报告_第2页
钼矿普查报告_第3页
钼矿普查报告_第4页
钼矿普查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青海省都兰县勒河沟钼矿普查报告青海省都兰县豪兴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二OO八年十二月

青海省都兰县勒河沟钼矿普查报告编写单位:青海省都兰县豪兴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编写人:杨成发审核人:张新玉总工程师:李时发经理:王孝忠提交单位:青海省都兰县豪兴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提交时间:二OO八年十二月PAGEPAGE1正文目次TOC\o"1-4"\h\z\u第1章绪论 11.1目的任务 11.2位置、交通 11.3自然地理条件及经济概况 21.4以往地质工作程度及评述 31.5本次工作情况 4第2章区域地质 52.1地层 52.2构造 52.2.1断裂构造 62.2.2褶皱构造 62.3岩浆岩 62.4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特征 72.4.1地球化学特征 72.4.2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92.5区域矿产特征 102.5.1矿点特征 102.5.2矿产特征 11第3章普查区地质 133.1地层 133.2构造 133.3岩浆岩 143.4蚀变作用 153.5地球物理特征 16第4章矿床地质 184.1矿体特征 184.2矿石质量 184.3矿床类型、控制因素、找矿标志 204.3.1矿床的工业类型 204.3.2控制因素 204.3.3找矿标志 20第5章开采技术条件 225.1水文地质 225.2工程地质 225.3工程地质放射性对开采的影响 22第6章资源量估算 236.1资源量估算的依据 236.2工业指标的确定 236.3矿体圈定原则 236.4主要参数的确定 246.5资源量估算方法 256.6资源量估算结果 25第7章矿床技术经济概略评价 26第8章结论 288.1普查区工作程度 288.2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88.3今后工作意见、建议 28第1章绪论1.1目的任务1.1.1任务来源“青海省都兰县勒河沟地区钼矿普查项目”是由青海省都兰县豪兴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全额投资并实施的以找钼矿为主的矿产普查项目。1.1.2任务目标(1)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以地质测量、物探剖面和探矿工程为手段,在矿区开展矿产普查工作。大致查明矿床地质环境、矿床特征,矿体规模、形态、品位及变化规律。(2)提供可供开发利用的钼矿产地一处。1.1.3主要实物工作量(1)1︰2000地质测量1km2(2)1︰5千激电测量1km2(3)1︰5000水文、工程地质测量1km2(4)槽探1000m3(7)坑探1000m。1.1.4工作周期及成果提交2007年12月-2008年12月为工作时间,2008年12月提交成果、报告及相应附图、附表、附件。1.2位置、交通本次工作区位于青海省都兰县县城南东约16公里处。地理座标:东经98°14′00″—98°16′00″;北纬:36°16′00″—36°17′00″,面积约1km2。行政隶属都兰县热水乡管辖。区内交通方便,青藏公路穿过县城,都兰县察苏镇至预查区简易公路横跨矿区(见交通位置图)1.3自然地理条件及经济概况测区位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南缘昆仑山系东延支脉,山体走向为北西西向。区内一般海拔高度为3300.0-3600.0m,最高海拔为3770.0m,相对高差300.0-500.0m,属中等切割山区。区内地势北低南高,山体具有北坡缓南坡陡的特点。本区属柴大木盆地内陆水系,水系不甚发育,常年流水察汗乌苏河距工区约有1.0km,是生产、生活的用水水源,区内河谷均干旱无水。测区属典型大陆性气候,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多风,气候变化剧烈。,降水多集中在7~8月,年平均气温为2.5℃,昼夜温差大,7月份最高气温为15.5℃,元月气温最低可达-10.8℃。区内多风砂,春、秋最盛行,风力一般为6~7级,最大可达9级,风向多为西北风。区内植被极为稀疏,在大滩及沟底见少量麻黄和骆驼刺,野生动物多为野羊,复季多蚊蝇及牛虻、蛇。基岩大部分裸露,物理风化强烈,山势陡峻,成壤作用极差,多为风成黄土,属柴达木干旱荒漠区的柴南缘荒漠亚区。区内人口稀少,距工区最近的都兰县城是本区主要的居民点,也是生产、生活物资的提供处。区内工农业比较落后,居民多从事游牧业,以放牧绵羊和牦牛为主,小型工业仅分布在都兰县城附近,有小型火电厂、农机修配厂、面粉厂等,农业在都兰至香日德一带气候及水源较好,可种植青稞及小麦等。近几年随着矿产资源的不断发现和开发,给都兰地区带来了较好的经济发展,该区现开发的矿产有铅锌矿、铁矿、金矿等。1.4以往地质工作程度及评述1.4.1以往地质工作程度1957年,青海省石油普查大队对柴达木盆地及周围山系进行地质测量工作,并结合航照填制了1:20万地质图。1965年地质部石油地质局综合研究西北区队,编有《柴达木1:100万地质图说明书》,对柴达木周边区域地质概况做了初步阐述。1966年,青海省石油普查大队和航磁904队,对柴达木盆地及其边缘山区开展1:100万和1:20万航空磁测,发现一批航磁异常。70年代以来开展青海省1:50万航磁测量和重力测量工作。1965-1971年青海省地质局区测队完成了《都兰幅》1:20万区调工作,为在该地区开展地质勘查工作提供了基础地质资料。1975-1978年青海省地矿局八队、冶金八队在都兰地区开展大规模的铁矿普查勘探工作,对白石崖铁矿、海寺铁矿、卧龙铁矿、柯柯赛沟口北山东磁铁矿等提交了铁矿储量,但有色金属矿产找矿工作程度较。1989-1991年青海省化勘队完成了东昆仑地区1:50万水系沉积物化探扫面工作,在测区圈定出一批有找矿前景的异常,经对部分异常进行查证,展示了测区多金属成矿的地球化学背景较好。1993年青海省第八地质队开展了J-47-137-A(都兰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对本区地层、侵入岩、火山岩及构造特征进行了系统调查,为后续工作提供了详细的基础地质资料。1.4.2以往地质工作评述本区区调工作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未,由于当时工作方法、手段落后,区调成果已显陈旧,且存在地层单元划分不统一、侵入岩体缺乏准确的时代和成份依据等问题。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及八十年代处进行了不同手段、不同方法的地质矿产工作,但工作性质多数为局部的矿点检查,化探异常查证,局部进行了初步普查,形成的资料相互缺乏系统性;由于工作量投入不足,工程勘查工作仅限于地表,深部没有工程控制,对矿点的规模和级别尚未查清。1:20万区化、重砂扫面工作,取样密度低、分析元素少,所获成果资料,满足不了矿产评价的要求。1.5本次工作情况1.5.1本次工作概况及实物工作量本项目经一年的地质工作,园满完成了下达的工作任务,成果比较明显,完成的实物工作量见下表(表1.1):本项目完成工作量表表1.1工作项目单位计划工作量完成工作量完成率(%)备注1︰2000地质测量km2111001︰5千激电测量km2111001︰5000水文、工程地质测量km211100槽探m310001025103坑探m100011511151.5.2取得主要成果1、斑岩型钼矿床中心式面型蚀变分带特征十分明显,蚀变强烈,规模巨大、具有典型的斑岩型蚀变特征。矿床处于NE、NW向两组断裂的交合部位,斑岩体具有多期次侵入的特征,岩性复杂。2、勒河沟矿区经资源量估算,估算出钼333资源量45.05吨,3341资源量2028.43吨,矿床钼平均品位0.176%。5、矿区经激电测量,本区幅频率平均值较低,以幅频率1.7%为下限,圈定出一个长100m左右,宽40m左右不规则的异常体。从电阻率图上看异常体所在地区,电阻率相对较低,成低阻高极化特征。与矿化体较为吻合。第2章区域地质工作区地处柴达木盆地东南缘,大地构造位置属东昆仑造山带(I2)祁漫塔格-都兰造山亚带,归属为祁漫塔格-都兰华力西期铁、钴、铜、铅、锌、锡、硅灰石(锑、铋)成矿带。2.1地层该属秦祁昆地层区(V1)东昆仑-中秦岭地层分区(V)柴达木南缘小区(V),区域上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下石炭系大干沟组(C1dg)、中-上石炭系缔敖苏组(Cd)和三叠系鄂拉山组(T3e)及第四系等。石炭系地层零星出露于东山根-关角牙合,以及察汗乌苏河南侧一带。下石炭系大干沟组(C1dg):为一套滨浅海相、陆相沉积建造,其岩性为:下部石英砂岩或长石砂岩及砾岩;中部为灰岩及不纯灰岩;上部为砂岩,含砾砂岩,细砾岩、页岩与灰岩互层。中-上石炭系缔敖苏组(Cd):其岩性为大理岩夹炭质页岩、粉砂岩、纸片状页岩及砾岩。与下石炭系大干沟组(C1dg)为平行不整合接触或断层接触,上被三叠系鄂拉山组(T3e)角度不整合覆盖。三叠系鄂拉山组(T3e):是本区的地层主体,分布最广,呈北西向分布于锯木场北、东山根、东兰山等地,为一套陆相喷发的中-中基性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系,与下伏石炭系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未见顶。根据火山岩系岩相建造特征分析,可划分为上、中、下三大旋回。主要岩性:上部为安山岩,安山质凝灰熔岩及英安质角砾凝灰岩;中部为英安质角砾岩,英安质熔岩凝灰岩及流纹-英安质含角砾凝灰岩;下部为杏仁状安山岩,凝灰砾岩。第四系(Q):区内第四系分布广泛,主要分布于察汗乌苏河附近及山间盆地,沉积类型有冰渍、洪积、冲-洪积、冲积及风化冲积。2.2构造都兰地区处于东昆仑造山带东段,构造活动较为发育,构造形迹主要有断裂和褶皱两类。2.2.1断裂构造区内断裂构造发育,规模较大,主体为一系列走向北-北西西向且近于平行的断裂,局部发育北东向断裂构造。北西西向断裂构造规模大,延伸长,具有多期活动的特点,对区内地层展布,岩浆活动及成矿作用等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察汗乌苏河隐伏断层:位于察汗乌苏河一带,横贯全区,这断层对三叠系中-酸性喷发活动有明显的控制作用,造成察汗乌苏河两侧三叠系火山岩的分布极不均匀。该断裂总体呈310°方向展布,为隐伏断裂;区域资料显示该断裂主要表现为压扭性,同时还伴生北东向的张扭性断裂。东兰山断层组:主要由两条断层组成,基本平行展布,分布与东兰山主峰两侧,为早期正断层,该组断裂被后期北东向断裂所错断。北东向断裂组:分布于察汗乌苏河中游北侧,为一组发育较晚的断裂,断层破碎带内构造角砾岩与碎裂火成岩常见。2.2.2褶皱构造区内褶皱构造与断裂构造的产状相互协调一致,显示出两者之间的成生联系,主要褶皱构造有关角牙合北山背斜、东兰山东复式背斜等。关角牙合北山背斜:分布于关角牙合北石炭系中,轴向近东西向,核部地层为下石炭统,翼部为下石炭统、中-上石炭统及第三系,构造形态较简单,为开阔褶皱。东兰山东复式背斜:分布在关角牙合一带。轴向北西西,轴长20.0km,向东扬起。核部和两翼均由三叠系火山岩组成。褶皱开阔平缓,向下及两侧延伸不远,就变成简单的单斜构造。2.3岩浆岩区内岩浆岩分布广泛,岩石类型复杂,从基性—酸性岩皆有分布。侵入岩以酸性岩为主,多呈岩基、岩株及岩脉产出;喷出岩以中-酸性岩为主,常形成较大面积的熔岩流。区内岩浆活动历经了加里东期、华力西期、印支期和燕山期四个旋回,其中印支期-燕山期旋回岩浆活动最为强烈。加里东期旋回表现为基性岩侵入,岩石类型为角闪辉长岩。华力西旋回岩浆岩活动表现为中-酸性侵入岩的形成,由灰白色细粒闪长岩、灰白色中-粗粒花岗闪长岩及灰白色细-中粒花岗岩组成。印支期岩浆活动规模巨大,分布范围较广,早期以中-酸性侵入活动为主,严格受北西向区域断裂控制;以灰白色中粗粒二长花岗岩,灰白色中粗粒花岗闪长岩及肉红色似斑状花岗岩为主。晚期则为陆相中心式火山喷发,火山角砾岩及火山集块岩发育,构成三叠纪地层的主体。岩体和围岩的接触带上均具同化混染现象,围岩蚀变普遍,主要有矽卡岩化、绿帘石化、褐铁矿化、硅化、角岩化等。各侵入体与碳酸盐岩接触带形成矽卡岩带,并有矽卡岩型铁矿、铜矿生成。燕山期旋回岩浆活动微弱,以小岩株状花岗斑岩侵入为特征。区内脉岩发育,脉岩种类较多,计有辉长岩、闪长岩、闪长玢岩、花岗岩、花岗斑岩、正长斑岩脉、石英脉等。2.4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特征2.4.1地球化学特征据1:20万《都兰》幅区调成果,Cu、Pb、Zn、Ba、Sn及铁族元素等在不同地层、岩浆岩及脉岩中均有异常显示。1、区域上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不同岩性和不同期次的岩浆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差异较大,基本反映如下特征(表2-1):表2—1岩浆岩微量元素特征值表岩性角闪辉长岩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似斑状花岗岩花岗岩花岗斑岩时代代号ν33aδ43aγ43cδ51aγ51cγ51dγл52Cu201055312895Pb301021282017303030Zn-1001005010060Cr11020Ni4020--83Co302010--10V3008040304040201030Zr501006018013080140100130Ti450052002100230033002100200012002800Mn650400350340400360300260380Ga202010252013241520Sr450330250190300330220200220Ba200033250360300410610210380Sn--2--3555Be-33334-252注:单位为ω(B)/10-6(1)、加里东期角闪辉长岩中Cr、Ti含量高于地壳丰度,其余各元素含量均低于地壳丰度。(2)、华力西期花岗闪长岩中Zn、Pb含量最高,Pb是同类岩石平均含量的1.3倍,其余元素含量相对较低。(3)、印支期花岗岩及似斑状花岗岩中Pb含量最高,是同类岩石平均含量的1.4倍,其余元素含量相对较低。(4)、燕山期花岗斑岩中Pb含量最高,是同类岩石平均含量的1.4倍,其余元素含量相对较低。(5)、在一些酸性(或中性)的脉岩中,基岩光谱分析成果显示,铜、铁元素含量较高,铜矿化与一些富集Cu元素的正长岩脉、正长细晶岩脉、石英脉及花岗斑岩脉等有亲缘关系。不同时代的基性-中酸性-酸性侵入岩,其化学成分存在着很大差异,Cr、Ni、Co、V在基性岩中相对富集,酸性岩中Pb、Zn相对富集。Cu、Pb、Zn矿化与印支期中酸性岩关系密切,尤其是酸性脉岩与有色金属元素关系密切,在其相应侵入岩的接触带上或其脉岩发育地段有热液型、细脉浸染型钼矿化信息,也是找矿工作的重要地段。2、1:20万金属测量异常特征1:20万地质填图中随地质路线进行金属测量,在区内圈定出一处异常(即Cu12异常):位于区内北东角一带,区内地层为石炭系及印支期花岗岩。异常规摸小,强度低,经检查评价找矿前景不大。3、1:20万自然重砂测量异常特征1:20万地质填图的同时进行自然重砂测量,在区内圈定出一处异常(即8号黄金、辰砂异常):分布于区内北东角,与Cu12异常部分重叠,异常分布在似斑状花岗岩及花岗岩与石炭系灰岩及其接触带附近,在接触带附近石英脉发育;异常规摸小,强度低,面积为4.0km2,见自然金数粒,辰砂1-5粒,自然金呈片状、柱状,矿物颗粒直径为0.1-0.3mm;辰砂呈不规则的颗粒状、块状,直径为0.1-0.2mm;共伴生矿物有锡石、锆石、石英、钛铁矿、长石、锐铁矿、白钨矿、榍石等。2.4.2区域地球物理特征1:100万布格重力异常表明:重力梯级带在本区发生较大弯曲,形成一条北东向重力梯级带。通过1:50万航磁异常表明:本区航磁异常呈明显的北东向串珠状异常带,穿插在东西向和北西向异常带中。同时本区的重力梯级带位置与航磁串珠状异常带重合。沿重力梯级带及航磁异常周围形成一些具有工业价值的矿体,如白石崖铁矿、海寺铁钴矿、柯柯赛铁矿、赛钦铜钴矿等(见图2-1、2-2)。2.5区域矿产特征2.5.1矿点特征区域内有关角牙合北钼矿点(19)和关角牙河北赤铁矿点(21),其特征如下:1、关角牙合北钼矿点(19号)位于都兰县城东南约5.0km。矿区出露地层为缔敖苏组(Cd)和三叠系鄂拉山组(T3e),二者为不整合接触。下石炭统构成一轴向近东西的背斜构造,矿点位于其北翼。区内断裂构造也较发育。岩脉较发育,见有闪长玢岩脉、石英斑岩脉、细粒花岗岩脉等。矿体产于大理岩、矽卡岩及灰岩中。矿化带长约100.0m,宽2.5-40.0m,呈东西向分布,倾角50-60°。矿化多沿层面及少数裂隙分布。矿石为星点及细脉浸染状,局部富集成团块状。矿石矿物为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并有黄铁矿、磁黄铁矿、自然银与其拌生;次生矿物有褐铁矿、铅钒、孔雀石、兰铜矿等;脉石矿物有方解石、石英、泥绿石及微量绿帘石、石榴石等。矿化极不均匀,在所采400多件化学样中,达工业品位者:铜有23件(品位0.50-0.58%),铅109件(品位0.51-3.8%),锌有120件(品位1.02-8.54%)。铜与泥绿石化关系密切,而方铅矿、闪锌矿与硅化、碳酸盐化关系密切,为中温热液型。2、关角牙合南铅锌矿点(20)位于都兰县东南约10.0km,青藏公路西侧。区内出露的地层有中-上石炭系缔敖苏组(Cd)和三叠系鄂拉山组(T3e),与矿有关的大理岩呈捕虏体出现,此外为大面积的岩体侵入。矿化产于大理岩中,矿化范围长25.0m,宽1.0-2.0m。矿体呈透镜状,长7.0-8.0m,宽0.3-0.5m,矿体产状与围岩一致。矿体多呈细脉状、散点浸染状,局部富集成小团块。矿石矿物以方铅矿、闪锌矿为主,并伴生有黄铁矿、黄铜矿;氧化矿物有褐铁矿、孔雀石等;脉石矿物有方解石、石英。铅、锌品位在1.0-10.0%左右,铜品位为0.26%,伴生的Cd:0.2%、Bi:0.03%。围岩蚀变有碳酸盐化、硅化等。成因类型属中-低温热液型。3、关角牙合北赤铁矿点(21号)位于都兰县城南东,直距约6.5km。矿区出露地层为缔敖苏组(Cd),为关角牙河背斜南翼。侵入岩不发育。矿体主要赋存于石英砂岩中,有两个较大矿体,分别是:长10.0m,宽2.0m;长30.0m,宽0.5m。矿体与围岩产状基本一致,矿体呈似层状和透镜状。矿石以致密块状为主。金属矿物有赤铁矿、黄铜矿、辉铜矿。氧化物为褐铁矿、孔雀石、硫黄。品位一般为TFe30.0-53.0%。成因类型为热液型。4、石灰窑磁铁矿点(28)位于都兰县西,直线距离约4.0km。矿区出露地层为缔敖苏组(Cd),地层走向40°,倾向南西,倾角56°-70°,为单斜层。地层呈捕虏体产于华力西期花岗闪长岩和印支期花岗岩中。磁异常均赋存于大理岩与花岗闪长岩的接触带内,局部地表揭露证实异常由矿体引起,目前已发现4条矿体,一般宽2.0m,长8.0m,多呈不规则扁豆状或团块状。矿石为致密块状、浸染状,金属矿物主要为磁铁矿,其品位TFe为36.80%。矿床成因类型属矽卡岩型。2.5.2矿产特征测区位于东昆仑成矿带东段,带内金属矿产比较丰富,是青海省内重要的铁、多金属成矿带之一。华力西-印支期是该带最重要的成矿时期,以岩浆成矿作用为主,形成特色的矽卡岩型-热液型铁、锡、铜、钼矿产,此类矿床(点)常成群出现。燕山期成矿事实不多,以铁、铜为主,成矿与酸性岩类有关。矿床类型以矽卡岩型及热液型矿床最为常见,矿种组合以铁铜、铁锡、铁多金属最为常见,在空间上矽卡岩型矿床多出现在岩体与地层的接触带上,而热液型矿床出现在远离接触带的地层中,二者相伴产出,成因上有—定的联系,构成了与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铁、铜、锡钼矿床成矿系列。第3章普查区地质地层以三叠系鄂拉山组(T3e)为主,次为第四系。区内构造活动强烈,构造线总体呈北西西向。岩浆活动以大面积三叠系陆相火山岩和印支期中酸性侵入岩为特征。3.1地层(1)三叠系鄂拉山组(T3e)为区内的地层主体,约占普查区总面积的80%以上。主要岩性:上部为安山岩,安山质凝灰熔岩及英安质角砾凝灰岩;中部为英安质角砾岩,英安质熔岩凝灰岩及流纹-英安质含角砾凝灰岩;下部为杏仁状安山岩,凝灰砾岩。(2)第四系(Q4p1)分布于老山边缘,为山前洪积扇,冲积-积洪砂砾石层及粉砂质粘土3.2构造区内构造主要为较发育的断裂构造及其派生的裂隙构造。3.2.1断裂构造区内断裂构造相当发育,有北西向及北东向二组断裂构造。北西向断裂:分布于区内东侧一带,由三条组成,规模较大,长达1.2-7.0km,该组断裂被北东向断裂错断,断距约200.0m。断裂均发育于三叠系火山岩中。断裂以正断层为主,向南西倾斜,倾角较大,断层带上构造岩普遍发育,并有铅、锌矿化线索。北东向断裂:发育于锯木场南西一带。该组断裂规模较小,延伸不大,为压扭性断层,切错北西向断裂,错距较大,属晚期构造形迹。3.2.2裂隙构造矿区内裂隙构造较发育,按走向分别为5°—25°、30°—50°、340°—350°、100°—110°,与区内断裂构造的走向大致相当。其中走向5°—25°的最为发育,倾向南东东,倾角60°—85°,有些近于直立、走向延伸较远,在矿区东半部较为密集,一般为每米30—50条,最密达每米70条,属压性裂隙。其次为走向30°—50°的裂隙,成矿岩体周边的粘土化、硅化、绢云母化蚀变带和辉钼矿细脉,主要沿该组裂隙发育;矿区南西边缘的北东向花岗闪长斑岩脉也受该组裂隙控制。走向100°—110°的裂隙其裂隙面较平滑,走向延伸不远,属扭性结构面,走向340°—350°的裂隙较稀疏、延伸短。3.3岩浆岩区内岩浆活动较强烈,侵入岩规模较小,火山岩出露广泛,。(1)侵入岩区内侵入岩仅见印支期灰白色花岗闪长岩(γδ)和灰绿色含石英角闪闪长岩(δ)。灰白色花岗闪长岩(γδ):分布于测区北东角,规模较小,呈小岩株状。岩石呈灰白色,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岩石灰白色,由半自形板柱状的斜长石(55%)、半自形-它形柱状的角闪石(15-20%)、钾长石(10-15%)和石英(10%)组成,其中石英呈它形粒状分布于上述矿物间隙中。副矿物有锆石、磷灰石、磁铁矿等,次生矿物有绿泥石、绿帘石、高岭土、绢云母等。灰绿色含石英角闪闪长岩(δ):分布于普查区西部边缘,为华力西期晚期侵入岩,其规模相对花岗闪长岩(γδ)较大。岩石灰绿色,粒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造岩矿物为半自形板条状的斜长石(15%),柱粒状角闪石(40%)、石英(7-8%)和少量的黑云母、绿泥石。花岗斑岩(γл):呈不规则脉状沿北西向断裂分布,勒河沟含矿岩石是由花岗斑岩组成。该岩石具有斑岩结构,斑晶含量大于30%,主要由石英(0-12%,一般为5-10%)、斜长石(0-40%,一般为5-30%)、钾长石(0-10%,一般为2-10%)和黑云母(0-6%,一般为2-5%)组成,基质具有细晶花岗状结构,主要由石英(20-30%)和正长石(15-50%)、斜长石(0-30%,一般为10-20%)及少量黑云母(0-2%)、黄铁矿(0-1%)组成。含少量磷灰石、榍石等副矿物。斜长石斑晶的粒度大小不一,自形至它形板状,局部由少量颗粒组成的聚斑晶,一般较新鲜,网状裂隙发育,沿裂隙及解理常有轻微绢云母化,双晶发育,据最大消光角法测定斜长石以An20-25号更长石为主。钾长石斑晶粗大而形状不规则(最大粒经1cm以上),常含较多穿孔状细粒石英、斜长石和黑云母等包体,一般较新鲜。含少量细粒土状质点(轻微泥化),不规则状微条纹构造发育,条纹部分局部有较强烈绢云母化,2V(-)较小,属微条纹正长石类型。石英斑晶粒度变化较大,以等轴状或浑圆状为主,熔蚀强烈,熔蚀部分都被基质充填,波状消光强烈,局部微裂隙发育并被绢云母充填,一般较洁净,含少许细小的气液包裹体。黑云母斑晶粒度相对较小,以半自形板状为主,也常被熔蚀成不规则状,一般较新鲜,切片具棕褐至淡黄色,明显多色性,解理发育,沿解理缝常被绿泥石交代并析出铁质,局部可与细粒榍石共生。基质具半自形细粒不等粒结构,粒度一般在0.02-0.2mm,主要由石英和钾长石组成,含少量斜长石。石英和钾长石都比较新鲜,光学特征与斑晶相似,但基质中钾长石的双晶和微条纹构造均不发育。斜长石粒度相对较大,自形程度也相对较高(以半自形板状为主),但绢云母化强烈。黄铁矿少量,以中细粒不规则粒状为主,分布不均匀,其形成主要和黑云母的蚀变关系密切。副矿物以细粒自形柱状磷灰石及不规则粒状榍石为主,常见包于黑云母中,尤其以被蚀变的黑云母中多见,少许柱状榍石围绕黄铁矿分布。(2)火山岩区内火山活动较强,以中酸性熔岩为主,次为火山碎屑岩,构成了三叠系鄂拉山组(T3e),岩石类型有安山岩、凝灰岩、英安质角砾凝灰岩、英安质角砾岩、英安质熔岩凝灰岩及流纹-英安质含角砾凝灰岩、杏仁状安山岩、凝灰砾岩。岩石多呈灰绿色、暗灰绿色,变余结构,块状构造。岩石强烈蚀变,变安山岩普遍具帘石化,少数为碳酸盐化及绢云母化等。3.4蚀变作用本区岩石蚀变强烈,斑岩体内具较强而普遍的粘土化、硅化—绢云母化,次有钾化等蚀变,围岩具环绕斑岩体分布的面型青盘岩化、黄铁矿青盘岩化及局部的矽卡岩化,角岩化蚀变。其主要特征如下:粘土化:斑岩中的长石(包括钾长石和斜长石)均蚀变为以高岭石为主(有少量蒙脱石)的粘土矿物。而长石呈假象。黑云母明显减少,或全部绿泥石化或全部被带走。石英基本未蚀变。硅化—绢云母化:多呈走向北北东、大小不一的条带,岩石中出现大量石英脉、石英条带和次生石英,并伴生绢云母。钾化:局部出现,岩石中钾长石或黑云母呈微细脉状沿裂隙充填,钾化包裹斜长石斑晶或呈聚晶出现。青盘岩化:围绕斑岩体分带,呈一长轴北西西向的椭圆形环状带,长约4.5km,宽约2—3km,面积约9.97km2,岩石中出现大量绿泥石、绿帘石等矿物。黄铁矿青盘岩化:为围绕斑岩体分布,并出现大量黄铁矿的青盘岩化带的内带,长约4km,宽约1—2km,长轴北北西,范围5.40km2,黄铁矿多呈浸染状、脉状,含量一般占岩石总量5%左右,最多可达10%。角岩化:断续分布于外接触带,因变质程度不同而分别形成角岩化玄武岩或角岩。矽卡岩化:分布于外接触带的局部地段内,形成以透辉石、石榴石为主的矽卡岩化。根据以上特征,本区的蚀变带分布有一定的范围和规律,按照蚀变带和岩体的关系及分布特点将本区蚀变带划分如下:青盘岩化带黄铁矿化带高岭土化带石英绢云母化带(硅化、钾化)。围岩接触带斑岩体青盘岩化带黄铁矿化带高岭土化带石英绢云母化带(硅化、钾化)。围岩接触带斑岩体3.5地球物理特征对区内花岗斑岩、石英进行了电性测定,现将各主要岩石的电性参数列于表(3.1),其特征如下:电性参数测定统计表表3.1岩石名称个数幅频率(FS%)视电阻率()变化范围平均变化范围平均花岗斑岩50.8~1.51.362.96~111.3888.34石英40.6~1.21.185.19~189.85146.99资料来源:本项目成果本区幅频率平均值较低,矿体特征为细脉型所以导致幅频率较低,花岗斑岩和石英的幅频率也较低,从FS平面剖面图上可以看出,在见矿的8号坑道位置,幅频率较低,但电阻相对较大,原因是矿体赋存于石英脉中,呈高阻高极化特征,从ps图中可以看到8号坑道口处(图的下方有一条深蓝色的带)有一条长约100m左右的石英脉。在本区的东北位置从FS平面剖面图上可以看出,以幅频率1.7%为下限,圈定出一个长100m左右,宽40m左右不规则的异常体。从电阻率图上看异常体所在地区,电阻率相对较低,成低阻高极化特征。由上述结果看出,该区激电异常均为金属矿化引起。花岗斑岩是引起异常的主要岩体。第4章矿床地质4.1矿体特征钼矿主要产于斑岩体内具弱蚀变的黑云母花岗斑岩、强蚀变的硅化绢云母化黑云母花岗岩斑岩中。含矿岩石主要为强蚀变的硅化绢云母化黑云母花岗斑岩,少量硅化高岭土化黑云母花岗斑岩。钼矿体主要产于靠近斑岩体上部的斑岩体内的硅化绢云母化黑云母花岗斑岩中,形态比较复杂,含矿岩石主要为硅化高岭土化黑云母花岗斑岩。通过2008工作在勒河沟地区圈出钼矿体1条,矿体特征详述如下:M1:赋存于花岗斑岩中,矿体呈北东东-东西向展布,由PD8、PD10坑道工程控制,矿体长130m,平均厚度32.10m,钼平均品位0.176%,最高品位0.640%,矿体产状为350°∠80°,矿化岩石为碎裂花岗斑岩,矿石呈它形粒状结构,细脉状、细脉浸染状构造。矿石矿物有辉钼矿、黄铜矿、黄铁矿,沿裂隙石英脉发育,具有斑岩型、热液型特征,为花岗斑岩型钼矿体。4.2矿石质量4.2.1、矿石成份钼矿石中主要有益组分为Mo。伴生Cu等有益元素,但含量达不到综合利用的指标,Mu、Mo主要以原生硫化物形式出现,即辉钼矿、黄铜矿状态存在,局部见少量辉铜矿、兰辉铜矿、铜兰等次生硫化物矿石,偶见钼化、孔雀石等氧化矿物,所以钼矿石的自然类型为硫化物矿石。矿床的矿石工业类型主要为钼矿石,少量钼铜矿石。根据矿石主要矿石矿物种类分:辉钼矿矿石、黄铜矿矿石、含黄铜矿辉钼矿矿石、辉钼矿黄铜矿矿石,以前两种为主。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辉钼矿、黄铜矿,局部见少量辉铜矿、兰辉铜矿、铜兰等次生硫化矿物,偶见钼华、孔雀石等矿化物。脉石矿物主要以石英、斜长石、黑云母、高岭土为主,次为角闪石、绿帘石、辉石、绿泥石等。4.2.2、矿石类型及结构、构造矿石的自然类型为硫化物矿石。矿石的工业类型主要为钼矿石,少量钼铜矿石。据硫化矿物成分矿石类型可进一步划分为辉钼矿石、含黄铜矿辉钼矿矿石。1、辉钼矿矿石和含黄铜矿辉钼矿矿石:主要矿石矿物为辉钼矿、黄铁矿和黄铜矿,偶含微量黝铜矿、白钨矿、黑钨矿(?)等。表生次生矿物计有辉铜矿、铜兰、兰辉铜矿、钼华和孔雀石等,仅局部出现,含量微少,脉石矿物组合因含矿岩石不同而各不相同,在以蚀变黑云母花岗斑岩为含矿母岩的矿石中为石英、长石、绢云母、高岭石等;在以浅色细粒花岗斑岩为母岩的矿石中为钾长石、斜长石、石英等;在含矿岩石为蚀变玄武岩的矿石中为斜长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绿帘石。绿泥石、阳起石及少量石英、方解石,局部有透辉石、石榴石。矿石为半自形-自形片状结构及鳞片粒状结构,微-细脉状、稀疏浸染构造。辉钼矿、黄铁矿、黄铜矿均有稀疏浸染状、微-细脉状及呈浸染状和微-细脉状产于石英脉中的等三种,以后两者为最重要,多沿5°-25°走向的压性裂隙发育,微-细脉宽一般为0.2-1.5mm,长几至十几厘米。局部出现的黄铜矿以稀疏浸染状为主,少量呈微-细脉状,辉钼矿呈细小片状,片径一般为0.01-0.5mm,少数达1-2.5mm,多沿石英或岩石石裂隙发肓,或嵌布于石英晶体之间,少量与石英脉有关的辉钼矿尚逾出石英脉向邻近的斑岩矿物中生长。黄铜矿多呈半自形-它形粒状单晶,粒状连生体,粒径一般为0.006-0.5mm,少数较粗者为1mm左右,或沿假象长石等矿物裂隙中发肓,或于石英、绢云母等镶嵌。黄铁矿自形程度较高,为半自形~自形立方体,粒径一般为0.01-0.4mm,有被较晚形成的辉钼矿交代的现象,与石英、绢云母等嵌生,结晶开始较早而结束较晚。辉钼矿、黄铜矿、黄铁矿均有两个生成阶段,岩浆晚期形成的以稀疏浸染状为主;硅化绢云母化蚀变期则主要形成了微细脉状的及含矿石英脉。3、辉钼矿黄铜矿矿石:产出于Ⅳ矿体南段及北侧与Ⅸ矿体重迭部位分布范围较小,主要矿石为辉钼矿、黄铜矿、黄铁矿、偶见黝铜矿,尚含少量辉铜矿、铜兰等,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绢云母、高岭石、长石等,矿石呈鳞片粒状结构,微-细脉状、稀疏浸染状构造。矿石矿物片(粒)径为0.01-0.5mm,其中黄铁浸染状较粗。辉钼矿、黄铜矿和黄铁矿呈稀疏浸染状、微-细脉状及产于石英脉中的三种形式以后两者含矿性为好,且后两者多沿走向5°-25°的压性裂隙发育和充填,含矿微-细脉宽0.2-1.5mm,含矿石脉宽1-5mm,少数含矿物微-细脉和含矿石英脉沿走向100°的裂隙发育和充填在上述两组裂隙结点常形成直径达数厘米的石英团块,其中有些亦含辉钼矿、黄铁矿(黄铜矿)。4.3矿床类型、控制因素、找矿标志4.3.1矿床的工业类型勒河沟矿床属于斑岩型钼矿床,其根据是:1、矿床在空间、时间上及成因上与侵入岩——黑云母花岗斑岩及浅色细粒花岗斑岩有关。在斑岩及其围岩中具细脉浸染状硫化钼、铜矿石矿物,岩石的裂隙是控制成矿作用的重要因素。2、具有较大规模的面型蚀变。青盘岩化蚀变围绕斑岩体在围岩中呈椭园形环带状,具面型特征。斑岩内有钾化蚀变,粘土化、硅化绢云母化蚀变相当发育。4.3.2控制因素勒河沟矿床的成矿控制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区域地质构造控制了成矿带,北西西向大断裂的发育,以及北东向断裂与北西西向断裂的复合是控制本区斑岩成矿带的主要因素。2、中酸性浅成含矿斑岩侵入体是勒河沟矿床的控制因素。2、蚀变—含矿斑岩体围岩中发育了较强烈和规模较大的面型或面——线型蚀变。勒河沟矿床具有规模和强度较大的面型蚀变。5、强烈发育的小型断裂——裂隙构造系统对于勒河沟矿床也是重要的成矿控制因素。它为热液和矿质活动、沉淀提供了有利的空间,为围岩蚀变和成矿作用提供了充分的发育条件。对于勒河沟矿点,北北东向小型断裂——裂隙构造是十分重要的容矿构造。4.3.3找矿标志1、黑云母花岗斑岩小岩株、花岗斑岩脉群或规模较大的含矿花岗斑岩存在,是最直接的找矿标志。2、在中基性火山岩中发育有广阔的、呈暗绿色的面型黄铁矿青盘岩化蚀变带,地表形成红褐色松散堆积物,是十分显眼的直观的间接标志。3、含矿斑岩体内发育有“浅色”蚀变:粘土化和硅化绢云母化蚀变,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强度。标志着有成矿的可能性。第5章开采技术条件5.1水文地质本矿区的矿体均在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地形条件有利于自然排水。矿区无地表水存在。矿床充水的主要含水层和构造破碎带的富水性较差。故本矿床应属于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床。矿床水文地质类型应以裂隙含水层充水为主,顶底板直接和间接进水,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裂隙充水矿床类型。距矿区18km以外的察汗乌苏河,流量大,水质好,可以作为矿区的生活和工业用水常期水源。5.2工程地质该矿床的主要矿体在侵蚀基准面以下。矿床部分可露天开采,大多数矿床要用坑道开采。矿体顶底板大多数为花岗斑岩。花岗斑岩:为矿体的主要顶底板,岩石较坚硬。硬度Ⅴ-Ⅵ级。岩石中裂隙主要以闭合裂隙为主,裂隙由石英脉、方解石石英脉充填,岩石质量较好,但岩石中高岭土化较强,遇水易软化,易碎。矿区内矿体构造无大的断裂构造,且较大的构造离矿体较远,对矿床的开采影响不大。5.3工程地质放射性对开采的影响矿区内的放射性不超过规范规定的标准,对地表岩石的放射性测量最高值32γ,钻孔中的岩石放射性最高32γ。因此,对未来矿床开采的影响不大。以上说明该矿床工程地质条件属中等性类型。第6章资源量估算6.1资源量估算的依据勒河沟矿区,经一年的工作,发现钼矿主要分布在斑岩体的上部和接触带位置,在接触带部位钼矿体呈脉状、透镜状,在斑岩体上部呈层状。沿走向及倾斜方向延伸比较稳定(厚度和品位),矿石类型较简单。勒河沟矿区工作程度比较低,仅估算333资源量(以50×50m的工程基本网度探求333资源量。资源量的估算按《固体矿产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和经工程验证的预测资源量估算技术要求》、《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的要求进行。6.2工业指标的确定由于本区工作性质为普查阶段,矿床资源量估算的工业指标采用《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附录G中的矿床一般工业要求,结合国内同类矿床已经使用的一般性工业指标确定。根据矿床的类型、矿石特征、主要矿石矿物及开采条件等特征方面的可类比性,采用原生矿石、适合露采的工业指标,具体见下表:元素边界品位(%)最低工业品位(%)最小可采厚度(m)夹石剔除厚度(m)矿床平均品位(%)Mo0.030.06≥2>40.086.3矿体圈定原则钼矿的圈定按斑岩体的实际地质界线和坑道中的化学发现结果为主导思想进行圈定。仅估算斑岩体以内的钼矿。钼矿体的圈定以化学样品的分析结果为依据,结合实际地质界线(蚀变带)和矿石类型来圈定矿体边界,即先根据地质现象圈定蚀变带,再在蚀变带与矿体界线不相交的情况下圈定矿体。具体圈定原则如下:1、单工程中矿体的圈定:单工程中按工业指标和化学分析结果先圈定矿体(0.06%),然后在矿体中椐分析结果圈定品位达到工业指标以上矿体。样品平均品位达到工业品位、长度之和达到可采厚度时圈为矿体,穿鞋戴帽不超过夹石剔除厚度。平均品位达到边界品位而小于最低工业品位的低品位矿石圈定低品位矿体。2、工程之间矿体的连接:①相邻见矿工程为同类矿体的,连接为一个矿体。②相邻工程,其中一个工程不见矿,则见矿工程中的矿体按实际工程间距的二分之一尖推。③见矿工程外没有工程控制的矿体按100米尖推。3、矿体的推深:只有地表工程控制的矿体,推深按其走向方向长度的四分之一楔推;少数椭圆状矿体,按平均宽度的二倍平推;一个矿体一侧有深部工程控制,另一侧没深部工程控制的,无深部工程控制处推深按其走向方向长度的四分之一楔推;单工程控制的矿体,沿倾向方向外推100米。4、矿体的连接均用圆滑曲线连接。6.4主要参数的确定1、平均品位的计算平均品位用坑道中的样品长度与单样品品位加权计算。(用≥0.03%的样品品位计算矿体平均品位,用≥0.06%的样品品位计算工业矿体平均品位)2、厚度矿体厚度用组成一个矿体的各个工程的矿体厚度平均计算矿体的平均厚度,单工程中一个矿体分多段的矿体厚度为各矿段厚度之和。3、体积计算钼矿体积=矿体的工程宽度×矿体长度×矿体斜深4、矿石体重的计算矿石的平均体重进行算术平均法计算,由于该矿区湿度测定值较小(平均湿度为0.36%),对矿石体重影响较小而不于考虑,体重样品引用2008年采集的小体重样计30件。经计算矿区矿石的平均体重为2.73t/m3。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