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教案 《第二次工业革命》 1(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高一历史教案 《第二次工业革命》 1(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高一历史教案 《第二次工业革命》 1(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高一历史教案 《第二次工业革命》 1(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高一历史教案 《第二次工业革命》 1(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历史教案《第二次工业革命》1(人教

版必修2)

第八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2.教材分析与建议

重点:体会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产生出巨大的推动力

迅速改变着世界的面貌难点:理解垄断组织的出现的必然

性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同上一课一样从生产工具的进步、生产手段和生产

形式的演进、社会经济结构和经

济运行形式的变化三个方面阐释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在

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作用。通过学习,需要学生体会科学与

技术结合后,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极大地推动了人类工业文

明的发展。一方面,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发展,另一方面现代

社会的各种因素基本形成,人类社会迅速向现代化迈进。在

教学过程中,让同学感悟科学技术的紧密结合,使科学技术

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最终发展为第一生产力。本

课结构与前节一致,可以采取范例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化

对教材知识的认知与掌握,通过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得出自

己的历史感悟。教材引言介绍的爱迪生电灯的发明可以做本

课引入的材料,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当时那么多人会对电灯

时代的来临充满信心?通过人们普遍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

接受这样的回答导入新课教学。

第一目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本目通过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展现了第二

次工业革命进行的场景,让学生感悟人类社会变革的基础是

生产力的进步与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出现

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自然科学

的研究工作呈现空前活跃的局面,并取得许多重大突破。自

然科学同技术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19世纪自然科学

的重大突破,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所要求的新技术革命

创造了条件。这些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被迅速、广泛地应用于

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是近代以来

科学技术上的第二次大突破,工业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

时期,即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建议教师联系学生的物理化

学知识制作一张当时科学技术发展简表,帮助学生构建思维

的起点。如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研究与电动机、发电机出现的

关系等。

电力的广泛应用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早在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提出了发

电机的理论基础。科学家们根据这一发现,从19世纪六七

十年代起对电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

明。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19世纪70年代,实

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这一时期,能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

电动机也被发明出来,电力开始用于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

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随后,电灯、电车、电钻、电焊等

电气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但是,要把电力应用于

生产,还必须解决远距离输送问题。1882年,法国人德普勒

发现了远距离送电的方法,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建立了美国第

一个火力发电站,把输电线联接成网络。电力是一种优良而

价廉的新能源,它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

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人类历史从“蒸汽时代”

跨入了“电气时代”。

建议以《印度工人正在铺设电缆》为素材,引导学生了

解近代电讯业的发生:在这一时期,电讯事业广泛地发展起

来。1876年,定居美国波士顿的苏格兰人贝尔试通电话成功,

爱迪生等人在贝尔发明的基础上作了重要改进,使电话通讯

很快风行全球的许多国家。1877年,美国建成第一座电话交

换台。随后,在巴黎、柏林、彼得堡、莫斯科和华沙等地相

继成立了电话局。无线电的发明是19世纪末最为重要的技

术成就之一。1888年,德国科学家赫兹发现了电磁波。利用

这种电磁波,意大利人马可尼制出了无线电通讯设备。1899

年,马可尼在英法之间发报成功;1901年,横越大西洋发报

成功。近代电讯事业的发展,为快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

从此,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

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应用技术上的一个重大成就。

19世纪80年代中期,德国发明家戴姆勒和卡尔•本茨提出

了轻内燃发动机的设计,这种发动机以汽油为燃料。90年代,

德国工程师狄塞尔设计了一种效率较高的内燃发动机,因它

可以使用柴油作燃料,又名柴油机。

内燃机的发明,一方面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

引起了交通运输领域的革命性变革。19世纪晚期,新型的交

通工具一汽车出现了。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成功地

制成了第一辆用汽油内燃机驱动的汽车。1896年,美国人亨

利•福特制造出他的第一辆四轮汽车。与此同时,许多国家

都开始建立汽车工业。随后,以内燃机为动力的内燃机车、

远洋轮船、飞机等也不断涌现出来。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

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实现了人类翱翔天空的梦想,预告

了交通运输新纪元的到来。另一方面,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

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石油也像电力一

样成为一种极为重要的新能源。1870年,全世界开采的石油

只有80万吨,到1900年猛增至2000万吨。

化学工业的建立

化学工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的新兴工业部门。

在无机化学工业方面,19世纪60〜70年代发明了以氨为媒

介生产纯碱和利用氧化氮为催化剂生产硫酸的新方法,使这

两种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的综合利用得到迅速发展。有机化

学工业也随着煤焦油的综合利用得到迅速发展。从80年代

起,人们开始从煤焦油中提炼氨、苯、人造染料等。利用化

学合成方法,美国人发明了塑料,法国人发明了人造纤维。

化学工业的发展,极大地改变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钢铁时代”

伴随“电气时代”而来的是“钢铁时代”。新的技术革

命也推动了老工业部门的发展,最突出的是钢铁工业。19世

纪上半叶,于房屋结构和铁路的需要,熟铁和铸铁的产量提

高极快,但钢的产量裹足不前。英国是当时世界上钢产量最

多的国家,1850年年产量不过6万吨,同年它的铁产量却达

到250万吨。于冶炼工艺的限制,钢产量不高,价格昂贵,

其用途局限于工具和仪表。19世纪下半叶,于西门子、托马

斯等人在钢铁冶炼技术方面的贡献,钢得以大量生产且质量

大幅度提高,因而逐渐代替熟铁,作为机械制造、铁路建设、

房屋桥梁建筑等方面的新材料而风行全球。钢铁工业的发展

如日中天,导致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直线上升,史称“钢

铁时代”。

教学建议:初中教材对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介绍仅限于

“电力的广泛应用”和“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高中教学

需使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形成较全面的认识。可以引导学

生在回顾初中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阅读教材,提取有效信息,

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第二目垄断组织的出现。教材主要介绍了在第二次工

业革命之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

中产生了垄断以及垄断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同第一次工业革命一样,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

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但第二次工业革命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

比,又具有一些新的特点。引导学生从与科学技术结合的程

度、产业结构侧重以及广度及深度等角度对两次工业革命进

行对比,此得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第一,第一次工业

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工匠的实践经验,这些工匠并不

具备科学理论知识,因此,这一时期的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

结合。比如,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是个织工,水

力纺纱机的发明者阿克莱特是个钟表匠。第二次工业革命时

期,于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

使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科学和技术的

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第二,第一次

工业革命揭开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序幕,第二次工业革命则

将工业化推进到一个新阶段。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工业化的

重点是发展轻工业,主要任务是在以纺织工业为代表的轻工

业部门中,用机器代替手工生产,实现了手工工场制度向工

厂制的过渡。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工业化已经发展到以重工

业为重点的新阶段,其主要任务是改造、扩大和创新重工业

的各个部门。第三,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

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在

英国的带动下,其他国家也开始了工业革命,但发展进

程相对缓慢。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几乎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

主义国家。这一时期,英国虽然仍有一些重要发明,但是,

新的技术和发明已超出一国的范围,其中有不少出现于德

国、美国,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垄断的产生

19世纪晚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经

济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一方面,科

学技术的新成果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生产的

发展,使生产的规模越来越大,集中的程度越来越高;另一

方面,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的发展,

使大量的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少数大资本家手中。生产和资

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

垄断的影响

19世纪晚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

展,垄断组织的出现正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它产生后,企

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这自然会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

提高。同时,它也使技术发明和改进的过程社会化了。资金

雄厚的垄断组织能够提供条件,使科学技术研究能够更大规

模和更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科技研究取得的新成果,也能

够较快地运用于生产。托拉斯等高级形式垄断组织的出现,

更有利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

率。这一切都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所以,

垄断的出现,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随着

资本主义经济实力的发展和增强,资本主义各国的垄断资本

家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进而控制国家政权,越来越多地干涉

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以赚取最大限度的利润。随着各国

垄断组织的出现,国内市场也相对狭小,垄断资本家极力到

全球各地争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在世界市场

的激烈竞争中,形成了国际垄断集团。代表垄断组织利益的

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到

19世纪末,整个世界已被瓜分完毕。

教学建议:关于“垄断组织的出现”,教学时可以首先

让学生结合初中所学知识,思考什么叫垄断?什么是垄断组

织?垄断组织一一大企业之间为控制生产与市场以获取更

大利润而结成的经济联合体。这种控制是通过订立各种协议

规定价格、划分市场、分配产量来达到目的的。然后再问垄

断是怎样出现的?有何作用与影响?引入学习内容。教学建

议,可指导学生从垄断组织的出现原因来分析垄断组织的影

响。最好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垄断组织的出现有何影响?有

人说垄断加剧了竞争,是资本主义走向衰亡的表现,对此你

有何评价?评价历史事件的标准应当是什么?”这些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辩

证分析地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第三目世界市场的发展。教材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

度、广度、提供的技术进步和物质手段等角度阐明了第二次

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

终形成所起的推动作用。

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带来各国民众社会生活新变化的同

时,也影响到全球人类共同体的面貌,其中之一便是极大地

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第二次工业革命为资产阶级

“征服世界”提供了更加空前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物质手段,

成为将局部性的国际交流推进到全球性的沟通,将分散的世

界变成互动的、联成一体的整体性世界的根本动力。19世纪

最后30年间,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的经济有了

飞速发展,世界工业总产量增长了两倍以上。1870〜1913年,

世界贸易增长了3倍多。在生产力大发展的基础上,生产的

社会化程度获得极大提高,国际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国

际间的联系更趋密切。随着资本主义自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

阶段,垄断资本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资本输出成为金融资

本向全球扩张的主要经济手段。相应地,资本主义列强加快

了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步伐,直至最后将世界瓜分完

毕。此时,国际分工达到“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

的分离与对立的完成阶段,形成日渐明朗的分工格局:粮食

和原料的生产越来越集中于发展相对滞后的亚非拉第三世

界国家,工业生产则集中于工业化程度高、科技先进的欧美

和日本诸国。于是,少数金融寡头垄断的统一的世界资本主

义经济最终形成,并且形成“中心一边缘”的世界经济格局。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建议组织学生讨论“第二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

最终形成”之间的关系。请学生思考:所谓“世界市场”的

概念是什么?它需要什么条件?从而引导学生明确两次工

业革命对于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的推动作用。三、教学

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本课可以用范例教学的方式展开。联系前一节内容,让

学生理解教材。

第一目“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可以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在发生的

前提与背景、进程和产生的影响几个方面的对比分析”,引

导学生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感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巨大成

就,初步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也从生产工具的进步、生产手

段和生产形式的演进、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运行形式的变化

三个方面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也可以通过“有人说工业革命从本质上就是人类对新能

源、新材料、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过程”,试分析两次工业革

命人类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方面的成就,归纳两次工

业革命的成就。

关于第二目“垄断组织的出现”,可以先向学生解释“垄

断”的概念,再要求学生阅读教材,认识垄断组织出现的原

因和影响。

可以通过学生讨论“工厂制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异同,

引导学生认识垄断组织的历史作用。

关于第三目“世界市场的发展”。教师提出问题,学生

阅读教科书,师生共同解决。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有

何新发展?为什么?让学生了解世界市场有了进一步发展,

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工业的发展与交通通讯手段的

结果。最后请学生思考世界怎样从分散、孤立状态连成一体

的?大体经过了哪几个阶段?在世界连成一体的过程中,有

哪些因素起了关键作用?以此作为本课的小结,也是对本单

元的总结。

2.教学案例

案例一在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历史条件时,可

以同第一次工业革命对比分析:问题一:工业革命的前提

是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的建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是什

么?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问题二: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有资金、技术、市场、劳

动力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资金、劳动力、技术、市场条件

等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资金资本的原始积累,而第二次工业

革命的资金资本集中;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是工场手工业

时代积累成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当时科学技术的发展

转化而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劳动力要求有自的身份,第二

次工业革命的劳动者还要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劳动技能;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英国有广大的海外市场,第二次工业革

命时,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已经基本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时

人们的

理念还是争取自,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竞争的意识已经成

为时尚。

四、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谈谈对德国外长一段谈话的看法。解题关键:理解德

国外长谈话的历史背景

思路引领:通过对谈话背景的客观分析,对殖民扩张进

行辩证的分析。

此段话反映了德国加入瓜分世界的要求。一方面这是第

二次工业革命后垄断企业发展经济上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

也与当时发达国家掀起的瓜分世界的潮流相关。我们一方面

要看到世界资本主义全球体系形成过程中的积极因素,也要

认识到在这一过程中不发达地区面临的灾难和屈辱。

【探究学习总结】

本课测评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一次工业革命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之处?解题关键:两次工业革命的对比

思路引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与科学技术结合的程

度;产业结构;广度及深度。答案提示:两次工业革命都

对人们的生产方式、生存状态、社会经济结构的改变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两次工业革命本质上都是人们对新能源、新材

料、新技术的应用过程,都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两次

工业革命都带来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确

立了现代工厂制,第二次工业革命确立了公司制、垄断制。

同时,两次工业革命在很多方面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

以蒸汽机的发明应用为标志,后者以电力、电动机和内燃机

为标志;前者局限于轻工业领域,后者以重工业部门为主体;

前者代表性的产业是纺织业,脱胎于传统的手工业行业,后

者代表性的产业是以科学技术为本的新兴产业部门,如电

气、电机制造、钢铁、汽车、化工等;前者局限于少数国家,

持续时间长,进展缓慢,后者几乎同时在欧美诸国展开,见

效快;前者开辟的是“纺织时代”和“蒸汽时代”,后者迎

来的则是“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

学习延伸

19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坐轮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

为时尚。河中有许多巨大的蒸汽轮船,正喷发出呛人的浓烟。

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请你结合图文,

发表自己的感想。

解题关键: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自

然环境的影响

思路引领:发展生产与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应如何解决

答案提示:19世纪后期,社会经济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

推动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时尚”的形成与人们对这种变

化的欣赏心态相关。人们陶醉于城市化的发展、陶醉于机器

大生产带来的高速度,但是人们恰恰忽略了当时社会的进步

是与环境的恶化同时发生的。今天我们从历史的发展得出了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这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现在,生产力

的发展不能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应与环境保护同

步进行,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五、资料与注释

1.原始资料略

2.课文注释

蒸汽时代与电气时代

18世纪下半期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是近代以来的第

一次世界性技术革命。这次技术革命以蒸汽机的广泛运用为

标志,从此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

的第二次世界性技术革命以电力的广泛运用为标志,从此人

类进入“电气时代”。“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两个概

念准确而形象地概括了第一次、第二次世界性技术革命的中

心内容、突出特点和巨大影响,对于人们理解和记忆这两个

重大历史事件很有帮助,因而为我国历史教学界所普遍采

用。从带头学科看,第一次世界性技术革命是热力,第二次

是电磁学。从内容看,第一、二次世界性技术革命是以动力

革命为中心内容。

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英国的产业革命即工业革命,实

际上是一场工业技术的革命。它表现在以机器代替人力,以

大规模的工厂生产代替个体工场手工生产,即在生产力和生

产关系方面均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它使人类历史进入了一个

全新的时期。一座座工厂在绿色的原野上耸立起来,高大的

烟囱冒出浓黑的烟雾,机器的轰鸣声惊醒了沉寂的山坳,人

类的生活方式在工业革命中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这一切发

生的直接动因则是不断创新的纺织技术导致的蒸汽机的出

现,蒸汽机作为这个时代的核心技术,第一次解决了人类大

规模制造和利用动力的问题。

蒸汽机时代发端的直接动因主要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

英国棉纺织业的发展导致的纺织机发明与改进需要新的动

力;英国采煤业的发展也急需要新的动力机械,蒸汽机的发

明正是在矿井排水问题的刺激下产生的;而自然科学的新成

就和生产技术的提高则是蒸汽机发明的必要条件。概括地

说,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是蒸汽机得以发明的催产婆,而自

然科学的成就是蒸汽机得以发明的理论基础,相关的生产技

术的进步则是蒸汽机得以发明的技术保证。蒸汽机的发明,

以蒸汽动力代替人力,迎来了世界近代的第一次技术革命。

蒸汽机的发明者瓦特的名字和蒸汽机一起传遍全世界,瓦特

也被人们誉为“蒸汽大王”。瓦特是近代第一次技术革命的

伟大旗手。

随着蒸汽机的发明和不断完善,到1784年蒸汽机作为

一种动力机,不但在纺织、采矿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且

还被推广应用到交通运输、冶金、机械、化工等一系列工业

部门,使社会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发展,出现了蒸汽

机时代的技术革命。

钢铁是机械工业的原料。随着纺织机、蒸汽机的发明和

广泛地应用于生产过程,使机械制造业以及相关的其他生产

部门得到迅速发展,需要大量钢铁,因此,也要求冶金有一

个较快速度的发展。

蒸汽机的发明和普遍应用,使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从

根本上改变了生产的面貌,提高了劳动效率。但蒸汽机本身,

最初却是用手工工具制造出来的。如果机器本身不能摆脱手

工业的羁绊,整个工业当然也就不能从旧的生产方式的躯壳

中解放出来。为了适应机器制造蒸汽机的需要,对加工机械

以及工厂设备的研制和生产受到了重视,并得了迅速地发

展。也正是因为蒸汽动力的运用,使运输机械发生了巨大的

变革,将文明社会推向了一个热火朝天的新世界,交通运输

业的巨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汽船、铁路与火车。汽船的

发明开辟了世界航运史上的新时代,在风暴面前,水手不再

望而却步。它穿梭在河海潮面,使全球连成一体,使人类生

活世界的空间距离大大缩小。蒸汽动力用于陆路运输的主要

标志是火车的出现。火车的鸣叫,召唤了一个“铁路时代”

的到来,使世界真正认识到铁路运输的巨大优越性。铁路使

世界经济联成一体,隆隆的火车宣告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胜

利完成。

所谓电力时代,是指以电动机为代表的第二次技术革

命,使新兴的电能作为一种主要的能量形式支配着社会经济

生活,推出了一个前人未曾想过的历史时期。电能的突出优

点在于:第一,它是一种易于传输的工业动力;第二,它还

是极为有效可靠的信息载体。因此,电力

时代主要体现在动力传输与信息传输两个方面。与动力

传输相关联,出现了大型发电机,高压输电网、各种各样的

电动机和照明电灯。与信息传输相关联,出现了电报、电话

和无线电通讯。这些伟大的发明使人类的生活进入了一个更

光明、更美好的新时期。

于电、电流、电磁感应和电磁波的发明和应用,以及电

力传输的成功是使电力取代蒸汽动力的重大突破,它使电力

很快成为广泛应用的能源和动力。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世界上掀起了电气化的高潮,

美国、德国于最早实现了电气化而迅速进入世界工业强国行

列。电力技术的广泛应用,首先促进了电力工业、电气设备

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发电、输电、配电这三个环节为主要内

容的电力工业产生并发展起来了。制造发电机、电动机、变

压器、断路器以及电线、电缆等电气设备工业也迅速兴起,

同时还促进了材料、工艺和控制等工程技术的发展。电力技

术的发展使许多传统产业得到改造,使一系列新技术应运而

生。

通讯就是信息传输。人类最基本的信息传输手段是语

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迫切要求远距离传输信息。18世

纪以来,人们开始探求新的通讯方式,而随着电力广泛应用

和远距离输送的成功,于是,有线电报、电话、无线电通讯、

电视等相继发展起来。各种通讯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其真正

的推动力是社会的需要。从此,人类真正进入了电力时代。

垄断、垄断组织的形成及类型

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生产集中的加剧,使资本主义不得不

在生产关系领域作出重大调整,其结果是垄断组织的产生。

所谓垄断,一般是指某些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独占某种商品

的生产和销售市场、攫取高额垄断利润联合而形成的经济实

体或经济同盟。

垄断组织的形成大致经历三个阶段:一是19世纪60、

70年代,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出现垄断组织,但它们

还仅仅处于萌芽状态,对经济发展影响不大。二是1873年

经济危机之后,垄断资本有了大发展,但不巩固,还只是一

种暂时现象。三是到19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生产高涨,

尤其是1900至1903年经济危机的发生,垄断组织开始对经

济发展进程产生重大影响,成为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自资

本主开始转变为垄断资本主义。垄断组织的原型是股份公

司,其宗旨是吸收社会上的游散资金,以适应迅速发展的资

本主义工业对巨额资本的需求。这一形式加强了资本的积

聚。而生产过程在技术上的进一步复杂化,则导致了生产集

中,这种生产集中在经济危机之后迅速加强,其主要表现是:

生产规模增大,生产的规模效益突出,资本的有机构成提高,

劳动力的比重下降。垄断有一个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

垄断的程度也随之变化。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有:卡特尔、

辛迪加、托拉斯和康采恩。卡特尔是在德国最先出现的一种

垄断组织,其垄断程度较低。通常指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

通过签订关于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生产规模等协定而形成

的垄断组织,参加这一组织的企业一般拥有一定的生产和销

售的独立性;德国的卡特尔1879年已经有14个,但到了19

世纪末20世纪初才有较大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

已有各种卡特尔近六百个。当时德国最重要的垄断组织和企

业有电气总公司、西门子公司、克虏伯公司等。辛迪加主要

是在俄国出现的垄断组织。它是同一生产部门的少数大企业

通过签订统一销售商品和采购原料的协定而形成的垄断组

织,参加该组织的企业保留法律和产品上的独立地位。托拉

斯是若干生产同类商品的大企业或产品有密切关系的大企

业合并而成的垄断组织。参加该组织的企业在生产、销售和

法律等各方面都失去独立地位。1879年美孚石油托拉斯在美

国首先成立,此后,托拉斯在美国蜂涌而出。托拉斯是把下

属的企业合并为一个统一的企业。1879〜1901年,美国工业

部门的托拉斯发展到三百多个,一共兼并了五千多家企业。

康采恩又叫财团,主要出现于日本。是一些共同依赖于某金

融集团和不同经济部门的大企业、大公司和银行联合而成的

垄断组织。

垄断资本主义的一般特征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于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各主

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先后出现了垄断组织,垄断组织不但操纵

某一行业领域的生产和销售,而且与银行相结合,形成金融

寡头,垄断组织不但成为社会经济生活的基础,而且参与政

治事务,甚至控制国家的经济命脉和政治事务,各主要资本

主义国家不但输出商品,而且输出资本,垄断组织为争夺原

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而支持政府对外扩张和对外战争,列宁称

这种资本主义为帝国主义。

3.学术观点

关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阶段性和历史地位问题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20世纪的现象。它是资本主义发

展到垄断阶段诸多矛盾的集中表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作为

拯救资本主义的阶段理念和政策,为资本主义继续推进开辟

了新的道路。这一新的社会经济形态,从它诞生那天起,就

遭到左右双方面压迫,人们对它褒贬不一。直到今天,人们

对其历史地位和阶段性认识等仍然争论不休,众说不一。

关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阶段性。传统认为国家垄断资

本主义只是资本主义的一种形态,目前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看成新阶段,是从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结合和经济运行新机

制的视角来考察的。

关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传统观点根据垄断

性是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从而给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定位

是腐朽的和垂死的资本主义。垄断性经济实质确实带来了诸

如战争、金融寡头和势力范围的重新划分等种种资本主义腐

朽性的一面,但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生到发展的结果看,

它拯救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在发展中,它所创造的巨大

物质财富和制度理念调和了阶级矛盾,保持了社会稳定,改

善了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使资本主义得以长期稳定的发

展。不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仍是资本主义,于基本矛盾没

有消除,它在缓解旧矛盾的同时又带来新的矛盾,如持续的

滞胀现象、生产越来越不稳定、科技革命的副作用、生产国

际化不断受阻等影响着资本主义的顺利发展。

4.插图说明

《莱特兄弟制成的飞机》

威伯尔•莱特和奥维尔•莱特兄弟只上过几年学,却悉

心研读了不少人类研究飞行的历史文献和实验报告。他们靠

开自行车店筹集资金,研究飞行。1900年底,完成首次载人

滑翔飞行,以后对控制系统、机翼不断改进,又试验引擎和

螺旋桨。1903年12月17日,在北卡罗来纳的基蒂霍克荒凉

的海滩上,一架木制机身、帆布双翼、在机翼后方装有一台

四气缸12马力发动机、通过一套老式链轮传动装置驱动两

个螺旋桨的飞机,顶着猛烈的晨风,进行了四次飞行。第三

次是奥维尔驾驶着,摇摇晃晃地持续了12秒,飞行37米,

然后缓缓降落到沙滩上。当天威伯尔又一次飞行,持续59

秒,航程260米。莱特兄弟试飞成功开辟了人类征服天空之

路。1904年,莱特兄弟的飞机试飞40千米。1908年,莱特

兄弟同美国国防部签订了生产合同。1909年在两个半小时里

飞行135千米,并载客试飞成功。在莱特兄弟试验成功的基

础上,1918年美国开辟了从纽约到芝加哥的民用航线。20

世纪30年代,美国的螺旋桨客机投入使用。50年代,喷气

客机投入使用。随着民用飞机的普及,美国的航空工业迅速

发展起来。

《被垄断组织控制操纵的美国参议院》

这是美国画家约瑟夫・克普勒于1890年前后作的一幅

漫画,原名《参议院的老板们》,它在当时的一份通俗幽默

杂志《顽童》上发表。19世纪末,美国的垄断资本急剧发展,

全国各地反托拉斯的呼声高涨,为此,1890年美国国会通过

了《谢尔曼反托拉斯法》。制订该法的目的是为了缓和人民

对垄断的不满,抑制当时有农场主、工人和中小企业家参加

的反垄断

运动,以及调节垄断资本内部的矛盾。事实上,美国的

垄断资本不但没有得到遏制,反而以更快的速度发展着。这

幅漫画描绘了美国参议院在辩论反托拉斯法时的场面,说明

因为垄断资本已经控制了国家的政治生活,参议院不可能做

出对垄断资本家真正不利的决议。图中的参议院大厅里,坐

在议员席位上的是一些参议员,他们在开会时还不时向后张

望。站在后排的是一群大腹便便的垄断资本家,他们形如钱

袋的肚皮上写着“钢材托拉斯”、“铜业托拉斯”、“食糖

托拉斯”、“标准石油托拉斯”等。这些垄断资本家从右侧

敞开的大门走进大厅,这个大门的门楣上写着“垄断者入口”

几个字。而在二楼左侧,门楣标有“人民入口”字样的小门

却被紧锁着。大厅后面的木牌上写着:“这是一个为垄断者

所有、为垄断者服务的参议院”。

5.参考资料目录

吴于摩、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高等教育

出版社1992年版王荣堂、姜德昌主编《世界近代史》,吉

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第八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2.教材分析与建议

重点:体会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产生出巨大的推动力

迅速改变着世界的面貌难点:理解垄断组织的出现的必然

性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同上一课一样从生产工具的进步、生产手段和生产

形式的演进、社会经济结构和经

济运行形式的变化三个方面阐释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在

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作用。通过学习,需要学生体会科学与

技术结合后,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极大地推动了人类工业文

明的发展。一方面,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发展,另一方面现代

社会的各种因素基本形成,人类社会迅速向现代化迈进。在

教学过程中,让同学感悟科学技术的紧密结合,使科学技术

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最终发展为第一生产力。本

课结构与前节一致,可以采取范例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化

对教材知识的认知与掌握,通过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得出自

己的历史感悟。教材引言介绍的爱迪生电灯的发明可以做本

课引入的材料,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当时那么多人会对电灯

时代的来临充满信心?通过人们普遍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

接受这样的回答导入新课教学。

第一目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本目通过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展现了第二

次工业革命进行的场景,让学生感悟人类社会变革的基础是

生产力的进步与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出现

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自然科学

的研究工作呈现空前活跃的局面,并取得许多重大突破。自

然科学同技术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19世纪自然科学

的重大突破,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所要求的新技术革命

创造了条件。这些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被迅速、广泛地应用于

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是近代以来

科学技术上的第二次大突破,工业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

时期,即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建议教师联系学生的物理化

学知识制作一张当时科学技术发展简表,帮助学生构建思维

的起点。如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研究与电动机、发电机出现的

关系等。

电力的广泛应用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早在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提出了发

电机的理论基础。科学家们根据这一发现,从19世纪六七

十年代起对电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

明。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19世纪70年代,实

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这一时期,能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

电动机也被发明出来,电力开始用于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

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随后,电灯、电车、电钻、电焊等

电气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但是,要把电力应用于

生产,还必须解决远距离输送问题。1882年,法国人德普勒

发现了远距离送电的方法,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建立了美国第

一个火力发电站,把输电线联接成网络。电力是一种优良而

价廉的新能源,它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

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人类历史从“蒸汽时代”

跨入了“电气时代”。

建议以《印度工人正在铺设电缆》为素材,引导学生了

解近代电讯业的发生:在这一时期,电讯事业广泛地发展起

来。1876年,定居美国波士顿的苏格兰人贝尔试通电话成功,

爱迪生等人在贝尔发明的基础上作了重要改进,使电话通讯

很快风行全球的许多国家。1877年,美国建成第一座电话交

换台。随后,在巴黎、柏林、彼得堡、莫斯科和华沙等地相

继成立了电话局。无线电的发明是19世纪末最为重要的技

术成就之一。1888年,德国科学家赫兹发现了电磁波。利用

这种电磁波,意大利人马可尼制出了无线电通讯设备。1899

年,马可尼在英法之间发报成功;1901年,横越大西洋发报

成功。近代电讯事业的发展,为快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

从此,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

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应用技术上的一个重大成就。

19世纪80年代中期,德国发明家戴姆勒和卡尔・本茨提出

了轻内燃发动机的设计,这种发动机以汽油为燃料。90年代,

德国工程师狄塞尔设计了一种效率较高的内燃发动机,因它

可以使用柴油作燃料,又名柴油机。

内燃机的发明,一方面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

引起了交通运输领域的革命性变革。19世纪晚期,新型的交

通工具一汽车出现了。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成功地

制成了第一辆用汽油内燃机驱动的汽车。1896年,美国人亨

利•福特制造出他的第一辆四轮汽车。与此同时,许多国家

都开始建立汽车工业。随后,以内燃机为动力的内燃机车、

远洋轮船、飞机等也不断涌现出来。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

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实现了人类翱翔天空的梦想,预告

了交通运输新纪元的到来。另一方面,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

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石油也像电力一

样成为一种极为重要的新能源。1870年,全世界开采的石油

只有80万吨,到1900年猛增至2000万吨。

化学工业的建立

化学工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的新兴工业部门。

在无机化学工业方面,19世纪60〜70年代发明了以氨为媒

介生产纯碱和利用氧化氮为催化剂生产硫酸的新方法,使这

两种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的综合利用得到迅速发展。有机化

学工业也随着煤焦油的综合利用得到迅速发展。从80年代

起,人们开始从煤焦油中提炼氨、苯、人造染料等。利用化

学合成方法,美国人发明了塑料,法国人发明了人造纤维。

化学工业的发展,极大地改变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钢铁时代”

伴随“电气时代”而来的是“钢铁时代”。新的技术革

命也推动了老工业部门的发展,最突出的是钢铁工业。19世

纪上半叶,于房屋结构和铁路的需要,熟铁和铸铁的产量提

高极快,但钢的产量裹足不前。英国是当时世界上钢产量最

多的国家,1850年年产量不过6万吨,同年它的铁产量却达

到250万吨。于冶炼工艺的限制,钢产量不高,价格昂贵,

其用途局限于工具和仪表。19世纪下半叶,于西门子、托马

斯等人在钢铁冶炼技术方面的贡献,钢得以大量生产且质量

大幅度提高,因而逐渐代替熟铁,作为机械制造、铁路建设、

房屋桥梁建筑等方面的新材料而风行全球。钢铁工业的发展

如日中天,导致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直线上升,史称“钢

铁时代”。

教学建议:初中教材对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介绍仅限于

“电力的广泛应用”和“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高中教学

需使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形成较全面的认识。可以引导学

生在回顾初中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阅读教材,提取有效信息,

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第二目垄断组织的出现。教材主要介绍了在第二次工

业革命之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

中产生了垄断以及垄断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同第一次工业革命一样,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

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但第二次工业革命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

比,又具有一些新的特点。引导学生从与科学技术结合的程

度、产业结构侧重以及广度及深度等角度对两次工业革命进

行对比,此得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第一,第一次工业

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工匠的实践经验,这些工匠并不

具备科学理论知识,因此,这一时期的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

结合。比如,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是个织工,水

力纺纱机的发明者阿克莱特是个钟表匠。第二次工业革命时

期,于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

使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科学和技术的

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第二,第一次

工业革命揭开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序幕,第二次工业革命则

将工业化推进到一个新阶段。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工业化的

重点是发展轻工业,主要任务是在以纺织工业为代表的轻工

业部门中,用机器代替手工生产,实现了手工工场制度向工

厂制的过渡。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工业化已经发展到以重工

业为重点的新阶段,其主要任务是改造、扩大和创新重工业

的各个部门。第三,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

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在

英国的带动下,其他国家也开始了工业革命,但发展进

程相对缓慢。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几乎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

主义国家。这一时期,英国虽然仍有一些重要发明,但是,

新的技术和发明已超出一国的范围,其中有不少出现于德

国、美国,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垄断的产生

19世纪晚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经

济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一方面,科

学技术的新成果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生产的

发展,使生产的规模越来越大,集中的程度越来越高;另一

方面,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的发展,

使大量的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少数大资本家手中。生产和资

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

垄断的影响

19世纪晚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

展,垄断组织的出现正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它产生后,企

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这自然会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

提高。同时,它也使技术发明和改进的过程社会化了。资金

雄厚的垄断组织能够提供条件,使科学技术研究能够更大规

模和更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科技研究取得的新成果,也能

够较快地运用于生产。托拉斯等高级形式垄断组织的出现,

更有利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

率。这一切都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所以,

垄断的出现,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随着

资本主义经济实力的发展和增强,资本主义各国的垄断资本

家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进而控制国家政权,越来越多地干涉

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以赚取最大限度的利润。随着各国

垄断组织的出现,国内市场也相对狭小,垄断资本家极力到

全球各地争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在世界市场

的激烈竞争中,形成了国际垄断集团。代表垄断组织利益的

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到

19世纪末,整个世界已被瓜分完毕。

教学建议:关于“垄断组织的出现”,教学时可以首先

让学生结合初中所学知识,思考什么叫垄断?什么是垄断组

织?垄断组织一一大企业之间为控制生产与市场以获取更

大利润而结成的经济联合体。这种控制是通过订立各种协议

规定价格、划分市场、分配产量来达到目的的。然后再问垄

断是怎样出现的?有何作用与影响?引入学习内容。教学建

议,可指导学生从垄断组织的出现原因来分析垄断组织的影

响。最好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垄断组织的出现有何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