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一模检测_第1页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一模检测_第2页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一模检测_第3页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一模检测_第4页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一模检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一模检测

您的姓名:[填空题]*

1.

考占发现是了解史前历史的重要依据,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占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

一。能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可靠证据的是

A.北京人遗址B.半坡遗址C.大汶口遗址I).河姆渡遗址

[单选题]*

A(正确答案)

B

C

D

2..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这一结论的依据

是[单选题]*

A.考古发现(正确答案)

B.文献资料

C.文学作品

D.历史照片

3.获取有效信息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符合“距今约70万〜20万年”“会使

用天然火”“能打制石器”三个信息的古人类是[单选题]

A.元谋人

B.北京人(正确答案)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4.北京人遗址是研究远古直立人的宝库,下图中北京人遗址所在位置是

A.①(正确答案)

B.②

C.③

D.④

5.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100多种动物化石,还有大

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材料直接反映出北京人

①能够烧制彩陶②能够使用和制造工具

③会使用火并保存火种④开始饲养家畜

A.①②B.(1X3)C.②③D.(M)

[单选题]*

A

B

C(正确答案)

D

6.科普作家刘后一在《北京人的故事》中描绘了北京人取得火种,并学会用火。

能证明这一情节合理性的是[单选题]*

A.北京人头盖骨

B.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C.北京人遗址出土的烧过的兽骨

D.北京人用火想象图

7.以下是北京人遗址的考古发掘情况简表,据此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人类化石200余件,分属40多个个体

5个灰烬层及大量动物烧骨

动物化石100多种

石器10多万件[单选题]*

A.北京人遗址是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遗址

B.北京人遗址考古发掘丰富

C.北京人从事狩猎活动并开始饲养牲畜

D.北京人过着定居生活

8.

北京的古人类遗址有“西有周口店,东有上宅。”上宅

遗址的地层堆积可分为8层(见右图)。除第一层为耕

土层外,第二层至第八层发掘出的文物有:①砖瓦、陶先

碎片②夹砂陶器和打制石器③磨制石器、陶器以及陶塑和

石刻。结合所学,按照时间先后排列的顺序是:

A.OXZXDB.(DGX2)

c.GXDOD.(2W)

[单选题]*

A

B

C

D(正确答案)

9.我们一直对“人从哪里来’充满好奇,要探寻人类起源,最为可信的依据是[单选

题]*

A.考古发现

B.文献记载

C.神话传说

D.调查问卷

10.如果游学想去看下图所示文物和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应该去的博物馆是

[单选题]*

A.元谋人遗址

B.周口店遗址

C.半坡遗址(正确答案)

D.河姆渡遗址

11.

1973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右图③处发现了距今约7000年的古人类遗址。在遗址处,发

现有碳化稻谷、未料、猪纹陶器、木结构水井等.据此判断,

这一-遗址的居民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可姆渡人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示意图

[单选题]*

A

B

C

D(正确答案)

12.

1.右图是一处历史古迹征集的标识,以下诗文与标识内容相符的是

A.五千年前天地浑,人文初祖始圣明跋

B.溥天之下号寰区,大禹曾经治水馀

C.堰遏都江浪,民怀太守恩戈本侬砂

D.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

[单选题]*

A答案)

B

C

D

13.传说炎帝和黄帝有许多创造发明,如:炎帝种植五谷、制作陶器、发明纺织,

黄帝建造宫室、挖掘水井、发明指南车等。关于这些传说,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①从炎黄传说中可以了解到一些历史信息

②在今河南等地发掘出距今约五千年左右的水井遗存、骨笛等,能够了解部落联盟

时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③因为《史记》中已有记载,所以这些传说都是真实的历史

④炎黄传说仍缺乏确凿的考古证据,但一定程度反映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单选题]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4.《周易•系辞下》记载,“黄帝、尧、舜……舟楫之利以济不通”。以下考古发现

能够印证记载中“舟楫”的是[单选题]*

A.辽宁建平出土的彩陶罐

B.陕西宝鸡出土的船形彩陶壶

C.重庆巫山出土的筒形瓶

D.河南舞阳出土的七孔骨笛

15.塔照遗址位于北京房山区,其二期文化遗物有陶器、铜器等。据考察,该期遗

存年代为公元前1266至前1070年,相当于

甫汤灭夏周武王灭商

夏朝建立商朝建立西周开始西周结束

11II.

约公元前约公元前公元前公元前

2070年1600年1046年7714[单选题]*

A.夏建立前

B.夏朝时期

C.商朝时期

D.西周时期

16.“至于商朝的历史,则因有近代殷墟出土的遗物以为佐证,已大体可以列入信

史的范围。”下列出土的遗物可以佐证商朝历史的是[单选题]*

A.刻有文字的甲骨(正旗答案)

B.商鞅方升

C.圆形方孔半两钱

D.景德镇的瓷器

17.

《周礼》记载:“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其食者半。诸侯之地,封疆方四百里,

其食者三之一。”这反映的是西周时期的

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

[单选题]*

A

B

C(正确答案)

D

18.《中国历史•先秦卷》记载“此既定制度,辅之以明确天子权力和诸侯义务的周

礼约束,决定了王室和诸侯之间的内在关系,使中央王国对地方诸侯的纵向联系加

强。”此既定制度是[单选题]*

A.禅让制

B.世袭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19.周朝‘虽历时很久,但却未能建立稳固的中央政府,周朝有许多诸侯国,他们

无视周名义上的最高领主地位,彼此征战不休”。这一局面的出现是由于[单选题]*

A.禅让制的推行

B.世袭制的出现

C.分封制的实行

D.郡县制的推行

20.北京房山出土的青铜器“克盎”铭文拓片,其大意是:“(周成王)命克做度(燕)的诸

侯,管理当地各族。克进驻11地,接收了土地,平息了动乱。”该铭文拓片可用于

研究[单选题]*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正斡答案)

D.郡县制

21.

周朝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

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材料反映出

①分封的原因②分封的对象③分封制等级严格④诸侯对周天子的义务

A.①(2)B.①③C.①④D.②④

[单选题]*

A(正确答案)

B

C

D

22.

以卜能够用于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化根本原因的是

D

[单选题]*

A(正确答案)

B

C

D

23.为了提高复习效率,小李同学绘制了一张知识结构图。空白处应填入的内容是

王室衰微,列国纷争和变法动

映思想活跃,百家争鸣

[单选题]*

A.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及推广5案)

B.少数民族政权纷纷入主中原

C.八王之乱造成人口大量死亡

D.各地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24.中央电视台《国家宝藏》栏目展示了文物“商鞅方升”(下图)并介绍了它的前世今

生。这一文物是商鞅变法中哪一项举措的佐证

[单选题]*

A.加重刑罚

B.奖励农耕

C.推行县制

D.统一度量衡(正确答案)

25.

有一座工程,它在岷江江中,色嘴堤坝将江水分为外江和内江,外江用于分洪,内江之水通

过宝瓶口流入渠道灌溉农田。这一工程

A.兼具防洪、灌溉等多种功效B.连接了长江、珠江水系

C.能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D.是世界著名的皇家建筑群

[单选题]*

A(正确答案)

B

C

D

26.

下列表格反映出都江堰

时间战国清朝2019年

灌溉面积(亩)50-60万300多万1000多万

A.历史悠久B.结构精巧&功能综合D.造福千秋

[单选题]*

A

B

C

D(正确答案)

27.

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观察、分析历史事实时所处的立场和

看法。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叙述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各阶层都对社会变革提出自己的主张

B.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

D.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单选题]*

A

B

C

D(正确答案)

28.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促进了文化空前繁荣,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其中法

家学派代表人物韩非的主张是[单选题]*

A.以德治国

B.无为而治

C.兼爱、非攻

D.以法治国

29.某同学在研究成语起源时,有如下发现:

成语援苗助长杞人忧天滥竽充数东施效颦

来源《孟子》《列子》《韩非子》《庄子》

这说明百家争鸣[单选题]*

A.各派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

B.在当时引起了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

C.为中华民族的起源奠定了思想基础

D.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0.与下图所示的示意图中①相关的史实是

A.上承夏商,创立分封

B.诸侯争霸,铁犁牛耕

C.百家争鸣,诸国变法

D.结束分裂,完成统一

31.2002年6月出土的湘西里耶秦简(局部),其中出现了“洞庭郡”的文字记载。此

考古发现,印证了秦朝在地方[单选题]*

A.流通圆形方孔钱

B.统一了度量衡

C.全面推行郡县制

D.实行车轨统一

32.

实物史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右图是出土于山东省的陶量,

高9.4厘米,口径20.4厘米,容积2000亳升,外壁戳印秦始皇二十

六年(公元前六1年)的诏书“……乃诏丞相状、缩法度量,则不去

歉疑者,皆明壹之"。这件文物可印证秦始皇

A.总揽大权B.统一度员衡C.统一货币I).统一文字

[单选题]*

A

B(正确答案)

C

D

33.《史记》记载:“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作琅邪台,立石刻……日:六

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

臣者。”以上材料印证的历史事件是[单选题]

A.秦完成统一大业(正确答案)

B.秦朝统一度量衡

C.秦始皇修建宫殿

D.秦始皇开凿灵渠

34.

汉文帝采纳大臣的建议“务民于农桑,薄赋敛。”这些做法

A.使汉初经济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B.使得儒学居于主导地位

C.巩固大一统局面,西汉达到鼎盛D.导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单选题]*

A(正确答案)

B

C

D

35.

汉武帝解决下图反映问题的措施是

□中央人U

口封国人口

A.北击匈奴B.实施“推恩令”C.罢黜百家D.统铸五铢钱

[单选题]*

A

B(正确答案)

C

D

36.汉武帝实施“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其共同作用是[单选题]*

A.使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B.休养生息,促进了经济发展

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正确答案)

D.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

37.有学者称“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

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汉武帝为实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采取的措施是[单

选题]*

A.削减侯国数量

B.实行盐铁专卖

C.铸造五铢钱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8.

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败之道,而天乃先出灾害以慎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

尚不知变,而伤败至此。以此见天心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这表明童仲舒:

①宣扬“天人感应”学说②继承了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

③要求君主施“仁政”④认为君主的地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A.0X2)B.①③c.TOD.

[单选题]*

A

B(正确答案)

c

D

39.

记笔记是整理知识要点的有效方法。如下笔记横线上内容应是

A.秦始皇①实施“推恩令”

B.汉景帝一②“罢她百家,独尊借术”

巩固统治措施<

C.汉武帝________③盆铁专卖

④北击匈奴

D.光武帝I

[单选题]*

A

B

C(正确答案)

D

40.

下面是鼠字的四种体例,其中在形体上它破坏了汉字原先的结构,去除了原先的象形性,

把象形文字变为“不象形的象形文字。”笔画由圆转线条变为平直笔画,表现出彻底的

符号化;结构上形体分化、合并、简省、突变,是汉字在形体方面的一个巨大进步。因

此它成为古今汉字的一个分水岭。它是:

率罩鼠筑

A.甲骨文B.小第C.隶书D.茸书

[单选题]*

A

B

C(正确答案)

D

41.

,与下面示意图中①表示朝代相关的史实是

秦朝|f|~①~|f|魏、荀、吴三国鼎立]—|晋丽

A.度量衡的统-B.丝绸之路的开通

C.汉化措施的推行D.科举制度的开创

[单选题]*

A

B(正确答案)

C

D

42.

某历史小组探究历史上的“一带一路”(右图),

下列史实不能作为史料的是:

A.张骞通西域

B.鉴真东渡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郑和下西洋

[单选题]*

A

B

C(正确答案)

D

43.

宋朝曾发生重大痕疫49次,为治疗瘟疫印制r大量前代医书,当时可以参考

A.《本草纲目》B.《天工开物》C.《伤寒杂病论》D.《农政全书》

[单选题]*

A

B

C(正确答案)

D

44.下面列举的古代中国科技发展成就,属于张仲景贡献的一项是[单选题]*

A.编著《伤寒杂病论》,开创中医临床理论体系

B.创制最先进历法《大明历》

C.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D.撰写科技著作《天工开物》

45.《后汉书•华佗传》记载:华佗对他的学生吴普说:“动摇则谷气得销,血脉流

通,不得生病。”据此可知,华佗[单选题]*

A.善治伤寒杂病

B.认识到运动有益健康

C擅长外科手术

D.开创了中医临床理论

46.“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绿帛者谓之为纸,绿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与此描述有关的历史人物是[单选题]*

A.李冰

B.蔡伦(正确答案)

C.祖冲之

D.毕昇

47.

我国古代不乏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其中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是

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祀水之战

[单选题]*

A

B

C(正确答案)

D

48.

下面是某同学在旧书店中搜集的《三国演义》中的四本连环画,结合所学按时间先后知

列正确的是:

①《战官渡》②《赤壁大战》③《怏园结义》④《三国归晋》

A.(IX2)(3X3)B.@0X3X2)c.GXD<2)®D.(2XDGX3)

[单选题]*

A

B

C(正确答案)

D

49.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对下图所反映的这一历

史时期,解读最准确的是

A.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B.实现局部统一,为再次统一创造了条件

C.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

D.民族矛盾尖锐

50.西晋末年至南朝时期北方人口南迁,给江南地区带来的重要影响有

①输送了大批劳动力

②改进了农业生产技术

③形成南北分裂的局面

④促进手工业进步和商业的交流[单选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1.西晋末年至南朝后期,南渡人口共约90万,占当时南朝人口的1/6。这种情况

给南方带来的影响是

①劳动力得到补充

②农业向精耕细作转变

③带来频繁的战乱

④促进水利技术的进步[单选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2.观察右图“北魏帝王出御图”。出现图中这一场景的主要原因是

[单选题]*

A.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B.穿汉服显示贵族身份

C.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D.孝文帝推行汉化措施

53.

《历代王朝与民族宗教》一书指出:“孝文帝采取了全盘的汉化政策,从根本上改变了

鲜卑与汉族的界限……这为后来的‘华夏混一'观奠定了基础。”以下直接推动这一变

化的措施有

①迁都洛阳②改用汉姓③整顿吏治④民族联姻

A.QXD®B.(2XD(3)c.dX^XDD.①(D(3)

[单选题]*

A

B

C

D沟答案)

54.

北朝1E史记载,有姓名可考的不同民族通婚共241起,仅北魏一朝民族间通婚就有121

起,史书上未记载的更多。材料反映南北朝时期

A.南北政权对峙B.江南得到开发

C.北方民族交融D.重视编修史书

[单选题]*

A

B

C(正确答案)

D

55.

下表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北魏墓葬变化对比表,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改革带来的影

响是

对比改革前北魏墓改革后北魏墓

殉葬牲畜牛、羊、马的头骨、肢骨猪、狗、鸡、羊等家畜陶器模型

墓葬形制鲜卑族:梯形竖穴土坑墓仿东汉:弧边方形砖室墓

壁画装饰狩猎、宴饮、打场、采桑等场景儒家“孝悌”“升仙”等内容

A.结束了北方分裂割据的局面B.促进了民族交融

C.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起来D.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单选题]*

A

B(正确答案)

C

D

56.下面地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是

A.促进了民族交融(正确答案)

B.统一了黄河流域

C.巩固了北部疆域

D.开发了江南地区

57.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的《北魏帝王出御图》(局部),图中所有人物的着装均是宽

衣大袖,与其传统民族服饰截然不同。这幅浮雕可用于研究[单选题]*

A.北魏时期的农业发展

B.北魏时期的民族交融

C.鲜卑族的崛起与统一

D.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并立

58.

阅读历史书籍需要注意主题和子目之间的联系。下面子目对应的主题是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1.三国鼎立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2.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题3.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4.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单选题]*

A

B

C(正确答案)

D

59.以下示意图中①②的时代特征是

I——I[单乂选

A.社会动荡与变革

B.大一统局面的开创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60.

《齐民要术•种谷》写道:“顺天时.最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逍.劳而无获「这

句话反映了贾思醴主张农业生产

A.要顺应天时地利B.要扩大垦田面积

C.要改进生产T.具D.要发展商品生产

[单选题]*

A

B

C

D

61.下表是小林在参观博物馆后整理的资料,梳理了隋唐至清朝期间广东九位状元

的情况。以下对这些状元解读准确的是

姓名年代、目目m

复宣卿唐大中五年(851年)辛未科封川

简文会南汉乾亨二年(918年)戊寅科南海

张镇孙南未成淳七年(1271年)辛未科番禺

伦文叙明朝弘治十二年(1499年)己未科南海

林大钦明嘉瑞十一年(1532年)壬辰科海阳(今潮州)

黄士俊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科顺德

庄有恭清鲂窿四年(1739年)己未科番禺

林3常清道光三年(1823年)癸未科吴川

梁嫌枢清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顺德

A.要定期向中央进纳贡物

B.代表朝廷监视豪强地主

C.凭借门第关系进入仕途

D.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

62.

有历史学家认为,秦汉时期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而隋唐宋时期社会中下

层开始出任官僚。出现这一转变的原因是

A.选拔官吏看重门第B.开通大运河

C.科举制创立并完善D.设立军机处

[单选题]*

A

B

C(正确答案)

D

63.

有人曾对中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评价道:一项是阳刚的一撇,

在中国大地上书写了一个巨大的“人”字。这两项工程是:

A.①(2)B.(2X3)c.①③D.③④

[单选题]*

A

B

C(正确答案)

D

64.唐朝诗人李商隐在《咏史》诗中写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下面哪两位皇帝的统治最能说明这个道理[单选题]*

A.汉文帝、汉景帝

B.隋文帝、隋炀帝

C.唐高祖、唐太宗

D.唐太宗、武则天

65.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

定,史称[单选题]*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66.某同学整理了两则读书摘要,依据摘要内容判断与它们相关的皇帝是

摘要1:吸取隋朝灭亡教训,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摘要2:统治期间,国力强盛,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单选题]*

A.唐高祖

B.唐太宗I答案)

C.武则天

D.唐玄宗

67.

诗歌既抒发作者情怀,也反映社会现象。下列诗句描写的社会现象反映的是

诗句一:姚崇宋璟作相公,劝谏上皇言语切。

诗句二: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膜俱丰实。

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

[单选题]*

A

B

C(正确答案)

D

68.

/1侧两幅图分别是三国和隋唐时期的灌溉「.具.前者使用人力.后者使用水流动力•由此

体现出唐朝

A.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

B.商业贸易的繁荣

C.手工业水平的提高

D.都城长安规模的宏伟三国翻车隋唐筒车

[单选题]*

A(正确答案)

B

C

D

69.诗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杜甫在“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的诗句中描述的工

具是

AB

[单选题]*

A(正确答案)

B

C

D

右图是出土于唐长安城遗址的伎乐八棱金杯,杯身上的乐师深

目高算,服饰带有中亚风格,手持琵琶等西域乐器。这件文物可

用于研究

A.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

B.唐都长安的城市建筑

C.唐三彩制作工艺的成熟

70.D.唐代的贸易与文化交流[单选题]*

A

B

C

D(正确答案)

71.

右图文物是1970年在陕西西安出土的唐代“镶金兽首玛

瑙杯”,其造型是西方一种叫“来通”的酒具,这种造型

的酒具在中亚、西亚,特别是波斯(今伊朗)十分常见。

该文物可以用于研究唐代

A.中外经济文化交流B.开放的社会风气

C.民族交往与交融D.多彩的文学艺术

[单选题]*

A(正确答案)

B

C

D

72.

某年级举办主题为“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线上展览,卜列能够入选的图片是

A.《张骞出使西域图》B.《步辇图》C.《清明上河图》D.《盛世滋生图》

[单选题]*

A

B(正确答案)

C

D

73.识读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与下图所示路线存在关联的历史事

①张骞通西域②玄奘西游③鉴真东渡④戚继光抗倭[单选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74.现存放于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序文中唐太宗高度评

价玄奘法师取经和翻译佛经;碑文从王羲之书法中集字刻成。该石碑可以用来研究

①中国书法艺术发展

②中印之间文化交流

③唐朝文化影响日本

④唐朝民族关系和睦[单选题]*

A.①②(正确答案)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5.

日本支援湖北高校物资的包装箱上写有“山川异域,风月

同天”。此诗取自日本国长屋王偈子(偈子是一种诗的形式,

又名偈诗)。唐玄宗时,日本仰慕中国文化遣人来中国学

习佛法。长屋亲王(日本当时的宰相)曾经命人制作千件袈

裟,绣这句偈语在上面,送给大唐高僧们。在唐朝为中日

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贡献的是:

A.张骞B,鉴真C.郑和D.玄奘

[单选题]*

A

B(正确答案)

C

D

76.唐开成三年(838年),日本僧人圆仁来到今南通如东的国清寺。此后他走遍半

个中国,研学佛法,受到朝廷及地方州县的热情接待。这说明了唐朝[单选题]*

A.重视中外文化交流

B.中外贸易往来频繁

C.实行开明民族政策

D.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77.以下史实所处的历史时期是

公元907年朱温称帝,建立后梁

公元923年李存勖称帝,建立后唐

公元938年后晋石敬噫割燕云十六州给辽国

公元947年刘知远建立后汉

公元951年郭威灭后汉,建立后周[单选题]*

A.南北朝时期

B.唐朝后期

C.五代十国

D.宋、金对峙

78.“中华帝国官员的录用方式保证了他们较高的能力。候选人必须在笔试中证明

他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那些取得最好成绩的人才有资格担任官职,并且能指望被

擢升到政府最高职位。”以上材料描述的是[单选题]*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正确答案)

D.行省制

79.唐宋时期,科举制度下的考生可以自由报考,而且“取士不问家世”“一切以程文

为去留”。材料主要体现出科举制的特点是[单选题]*

A.注重门第家世

B.取士方式多样

C.关注道德品质

D.公开公平竞争

80.运用表格进行总结是历史学习方法之一。以下表格的名称应为:宋代

目的:改变唐末以来武将跋扈的局面

措施:提高文官地位,文官的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

制影响:军队战斗力减弱

措施: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影响:在全国范围营

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单选题]*

A.加强中央集权

B.重文轻武政策

C.三省六部制度

D.鼓励对外贸易

81.

文物是解读历史的密码.观察卜.列图片中的货币样式•结合这一时期的历史•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0♦&

北宋钱币契丹钱币西夏钱币

A.宋朝推行重文轻武政策B.北宋的手工业技术稳定发展

C.北宋从事海外贸易D.各个民族政权之间交流互鉴

[单选题]*

A

B

C

D(正确答案)

82.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各民族之间有分有和,不断交融与

碰撞。两宋时期,曾

出现了宋与辽、西夏、金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下列能正确反映南宋与少数民族政

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ABCD

[单选题]*

A

B

C(正确答案)

D

83.某校历史小组将举办宋代历史专题板报展,摘录了有关太湖流域水稻、棉花和

茶叶种植方面的资料,又搜集了下列材料: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宋代定窑孩儿

枕,北宋纸币铜版拓片,这些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单选题]*

A.精巧的手工技艺

B.繁荣的宋代经济(正确咨

C.发达的农业生产

D.独特的活字印刷

84.

右图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陆路交通便利

B,社会风气开放

C.科学技术发达

D.经济重心南移

■7~11世纪人口大幡度增加的地区

[单选题]*

A

B

C

D(正确答案)

85.

下图中西汉至宋代南北方户数(单位:万户)变化最能说明

A.经济簟心南移B.政治统治开明C.城市经济活跃I).民族交融加强

[单选题]*

A(正确答案)

B

C

D

86.贸易的发展使货币需求剧增,到1085年,铜钱的产量较宋初增加近八倍,每

年为60亿贯;1120年政府征收了1800万两白银的赋税。以上状况导致[单选题]

A.铸造五铢钱

B.岁币的增加

C.白银的外流

D.交子的产生(正确答案)

87.

下列是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实现大一统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秦——齐B.西晋——吴C.隋——陈D.元——北宋

[单选题]*

A

B

C

D(正确答案)

八入恒/工中小叼也4

以下示意图中①处应为ITSJCW

全国分为36个郡颁布“推恩令”文臣任地方长官

郡下设县解决王国问题在各州府设通判

秦始皇汉武帝宋太祖元世祖

A.实行盐铁官营B.订立“澧渊之盟”

C.在地方设行省D.在地方设“三司”

[单选题]*

C(正口

D

89.

历史小组的同学制作了中国某朝代

资料卡

的资料卡,这时期应是政治:统治者更文轻武

A.唐代B.宋代文化:杰出词人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社会生活:出现“瓦子”“勾栏”

C.元代D.明代

[单选题]*

A

B(正确答案)

C

D

90.

李约瑟在《科技与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一文中强调:“它不但使环绕非洲成为可能,而

且也发现了美洲大陆”。“它”所指的中国古代科技发明是

A.火药B.造纸术C.印刷术D.指南针

[单选题]*

A

B

C

D(正确答案)

91.以下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表述正确的是[单选题]

A.唐朝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B.两宋时期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

C.北宋时期的毕昇发明雕版印刷术

D.古代四大发明都出现在宋元时期

92.元朝有众多的海外贸易港口和细密的管理规章,使运载货物更多,来往更便

捷。当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40多个,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

时期。上述材料说明了元朝[单选题]*

A.民族关系融洽

B.科学技术发达

C.对外贸易繁盛(正确答案)

D.军事实力强大

93.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其影响是

①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②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

③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④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了解与交往[单选题]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94.李晨历史笔记有一页的主题是“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回族形成、科技交通发

达”,你判断与此学习主题相关的历史时期是[单选题]*

A.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95.

下列示意图中反映明朝中央行政机构的是

A

B

c

D(正确答案)

96.

明末著名学者顾炎武对科举制评价是:“八股盛而《六经》微,十八房(十八名同考官

分房批阅五经试卷)兴而二十一史废“。又说:“愚以为八股之害,甚于焚书。而败坏

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反对利用科举制选拔人才

B.主张扩大考试范围

C.主张考试内容为《六经》和二十一史

D.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国家网罗有用人才。

[单选题]*

A

B

C

D(正确答案)

97.仔细观察下方航海路线图,在这条航线上从事航海活动的航海家是

,晦濡.港I

q一「复一榜其和pi.-.

‘恬方M%小,/

JL-(5J/吕兴

也离-、、铲/.\奇\”二:

/tLVItX^-ZJ/•、%、.

I弋&尸\7'苏禄3I

木骨部更/、中向加qQ

FV二<宝A龙t、jU新村",’I

一玉生爪唯,—

[单选题]*

A.达•伽马

B.郑和正确答案)

C.哥伦布

D.麦哲伦

98.

我国古代的中医文化辉煌灿烂,下列属于中医学著作并与作者对应正确的是

A.《伤塞杂病论》一一华佗B.《齐民要术》一一贾思勰

C.《本草纲目》——李时珍D.《天工开物》——徐光启

[单选题]*

A

B

C(正确答案)

D

99.他的医学著作是我国现存第一部理、法、方、药较完备的医学经典,对现代中

医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上文中的“他”是[单选题]*

A.张仲景

B.华佗

C.祖冲之

D.李时珍

100.

根据下面中国古代农学发展的统计,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农学著作农学家朝代历史地位

«齐民耍术》贾思勰南北朝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丰富。

第一次对所谓的广义农业生产知识作了较全面系统的论述,提出中

《农书》王祯元朝

国农学的传统体系。

一部农业百科全书;也是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

«农政全书》徐光启明朝

的书籍。

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

«天工开物》宋应星明朝

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被称为“十七世纪的百科全书”。

A.对过往农业技术的总结B.吸收西方科技的重视实验

C.以科学理论为基础D.重视调查研究科学实验

[单选题]*

A(正确答案)

B

C

D

101.

右图是某一时期的疆域示意图,属于这一时期

巩固西北边疆的措施是

A.设置西域都护

B.平定安史之乱

C.平定准啜尔叛乱

D.设置:驻藏大臣

[单选题]*

A

B

C(正确答案)

D

102.

下图是博物饰所藏三枚印章,它们所管理的共同区域是今

元朝宣政院印明朝朵甘卫都指挥使司印清朝册封七世达赖金印

A.东北地区B.新疆C.西藏D.台湾

[单选题]*

A

B

C(正确答案)

D

103.

下列内容反映的是哪一地区的历史?

三国隋元清

A.台湾B.新疆C.西藏D.南海

[单选题]*

A(正确答案)

B

C

D

104.

以下属于反抗外来侵略的是

①戚继光抗倭②郑成功收复台湾③平定大、小和卓叛乱④林则徐虎门销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

A

B(正确答案)

C

D

105.某同学以“明清时期抗击外来侵略”为主题梳理所学知识,下表空白处应填写

明代戚继光抗击倭寇

明末清初)

清代中俄雅克萨之战[单选题]*

A.李自成推翻明朝统治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康熙皇帝三征嘎尔丹

D.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

106.清朝前期,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力强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下面清前期疆域示意图中,横线上应该填写的文字是

北接西伯利亚

西北至巴东北至黑龙江

勒喀什池以北的外兴安

岭和库页岛

西跨葱岭<,东临太平洋

西南达喜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