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2地球的运动公转2024版新教材_第1页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2地球的运动公转2024版新教材_第2页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2地球的运动公转2024版新教材_第3页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2地球的运动公转2024版新教材_第4页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2地球的运动公转2024版新教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球的公转学习目标1、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说出公转的方向、周期,并解释昼产生的季节变化和热量差异等自然现象。2、结合具体图文材料,认识不同地区的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特征。3、认识真实的地球运动,形成正确的地球观。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完成表格项目自转公转绕转中心周期方向地轴一天(约24小时)自西向东(北逆南顺)太阳一年(365天)自西向东01公转的特点公转的特点观看动画,仔细观察地球公转有哪些特点?画一画:用箭头分别标出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公转的特点①地轴是倾斜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且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②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赤道平面与公转轨道的夹角约为23.5°。地球公转的重要特征23.5°66.5°02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思维体操如果地球是直立的,也就是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夹角是90°,那太阳直射点在哪里?是否会发生变化?01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观看动画,太阳直射位置有何变化?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节气日期直射纬线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任务:阅读教材P13,图1.18合作学习6月22日前后9月23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3月21日前后3月21日前后赤道6月22日前后北回归线9月23日前后赤道12月22日前后南回归线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任务:读下图,结合图1.18,思考合作学习南回归线北回归线赤道ABCDA’图中,点A、B、C、D对应的节气分别是什么?春分日,太阳直射

;春分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向

方移动;到夏至日,太阳直射

;夏至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向

方移动;到秋分日,太阳直射

;秋分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向

方移动;到冬至日,太阳直射

;冬至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向

方移动,到次年春分回到赤道。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次年春分赤道北北回归线南南回归线北赤道南02

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和五带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1)昼弧和夜弧昼弧夜弧昼长夜短昼短夜长昼夜等长四季和五带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00阳光夜半球昼半球二分日:春分日(3月21日)、秋分日(9月23日)昼夜平分问题:二分日全球昼夜状况如何?(2)昼夜长短状况四季和五带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00阳光夜半球昼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及以北是极昼;赤道上昼夜等长;南半球反之。问题:北半球夏至日全球昼夜状况如何?夏至日(6月22日)—北半球(2)昼夜长短状况极昼:一天24小时都是白天。

极夜:一天24小时都是黑夜。南、北纬66.5°是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极昼和极夜是南北极圈及其以南(北)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极夜极昼四季和五带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00阳光夜半球昼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及其以北是极夜;赤道上昼夜等长;南半球反之。问题:北半球冬至日全球昼夜状况如何?冬至日(12月22日)—北半球(2)昼夜长短状况四季和五带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观察:昼长时间与太阳直射点的关系(2)昼夜长短状况四季和五带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2)昼夜长短状况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夏半年冬半年春分(3.21前后)秋分(9.23前后)冬至(12.22前后)次年春分昼长夜短昼短夜长夏至(6.22前后)(以北半球为例)四季和五带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昼长夜短昼长夜短昼短夜长昼短夜长以北半球为例昼最长夜最短昼最短夜最长昼夜平分昼夜平分夏半年冬半年四季和五带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往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就昼变长。观察:昼夜长短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的关系(3)昼夜变化状况四季和五带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3)昼夜长短的变化状况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春分(3.21前后)秋分(9.23前后)冬至(12.22前后)昼渐短,夜渐长昼渐长,夜渐短夏至(6.22前后)(以北半球为例)夏至(6.22前后)四季和五带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昼渐长夜渐短昼渐短夜渐长昼渐短夜渐长昼渐长夜渐短以北半球为例冬至日后,夏至日前夏至日后,冬至日前03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1)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日出后太阳高度逐渐增大,正午时达最大值。之后,太阳高度逐渐减小。其中正午的太阳角度称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正午太阳高度是正午太阳光与第面的夹角四季和五带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思考:两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怎样的?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两分日太阳光照图四季和五带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思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怎样的?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光照图四季和五带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思考: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怎样的?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太阳光照图四季和五带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太阳直射某纬度,离该纬线越远,则正午太阳高度越小(简记为“近大远小”)。规律总结1:纬度变化规律四季和五带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达一年中最小值。规律总结2:季节变化规律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达一年中最小值。四季和五带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2)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春分(3.21前后)秋分(9.23前后)冬至(12.22前后)正午太阳高度变小正午太阳高度变大夏至(6.22前后)(以北半球为例)夏至(6.22前后)四季和五带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大正午太阳高度变小正午太阳高度变小正午太阳高度变大以北半球为例冬至日后,夏至日前夏至日后,冬至日前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影子游戏一天内,什么时候影子最短?什么时候最长?为什么?一年中,什么季节中午影子长一些?什么季节中午影子短一些?04

四季与五带划分四季和五带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不同太阳高度获得的太阳光热状况太阳高度角越大,地面获得的热量越

。多四季和五带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大正午太阳高度变小正午太阳高度变小正午太阳高度变大以北半球为例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正午太阳高度适中正午太阳高度适中四季和五带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1)四季更替春季夏季秋季冬季3、4、56、7、89、10、1112、1、2北半球请说出南半球的四季四季和五带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2)五带划分划分依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四季和五带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和五带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说出图中字母和数字所在位置的五带名称巩固练习1.全球各地昼夜等长的日期是(

)A.不存在 B.秋分日 C.冬至日 D.夏至日2.在下列各纬度中,一年中既没有太阳直射,又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A.67°N B.21°S C.50°N D.89°S3.北温带许多国家为了使季节划分与气候相结合,一般将夏季定为(

)A.4、5、6三个月 B.5、6、7三个月C.6、7、8三个月 D.7、8、9三个月4.下列日期中,北京昼夜长短相差最小的一天是(

)A.国际劳动节 B.国际儿童节 C.我国国庆节 D.我国教师节巩固练习(1)写出节气名称:甲______乙_______

丙_______丁_______(2)当地球公转到甲位置时,太阳直射

(纬线);当地球公转到乙位置时,太阳直射

(纬线),此时的日期是

,这一天的节气是

。二、读图填空夏至秋分冬至春分北回归线赤道9月23日前后秋分读“太阳光照图”(阴影表示黑夜,非阴影表示白天),回答下列问题。(1)该图表示北半球的节气为

,EF线为

(“晨”“昏”)线。(2)该日C点的昼长为

小时。(3)图中出现极昼的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