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物证学课件_第1页
法医物证学课件_第2页
法医物证学课件_第3页
法医物证学课件_第4页
法医物证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法医物证学

第二章法医物证分析的遗传学基础

1、遗传(Heredity):生物繁衍过程中,子代与亲代相同或相似的现

象,包括形态外貌上相同或相似,以及生物体的构造、生理生化特征等方

面都相同或相似。其意义是保持生物世代延续,保持物种的相对稳定。而

生物体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称为性状。如果性状的产生是

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称为遗传性状。

2、遗传标记(geneticmarkerGM):个体的单位遗传性状作为标志用于

法医物证分析时,这种遗传性状就称为遗传标记。遗传标记显然具有以

下特点:特定性一遗传多态性;稳定性一终身不变、对环境的耐受性;反

映性一可检测性。3、基因(gene):染色体上特定位置上的一段DNA

序列,具有特定的结构,可以编码产物,决定生物体性状。

4、基因座(locus):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一个特定位置。

5、等位基因:同一个基因座上的基因可以有不同类型,它们之间存在

一级结构的差异,这种有差异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

复等位基因:对群体而言,一个基因座上具有3个或3个以上的等

位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如ABO血型。6、基因型(genotype):个体

一个或多个基因座的等位基因的组合,是生物体可见性状的实际基因组成,

在人类等二倍体生物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基因座上,每个基因座上的

等位基因成对存在。纯合子:成对的等位基因相同的合;杂合子:成对

的等位基因不同的合子。表型,是指生物体某特定基因所表现

出的性状。

7、法医物证遗传标记分类

血型(广义):表达产物水平遗传标记

(狭义)血型

血液蛋白质

遗传多态性酶型

血清型

DNA遗传多态性核DNA多态性

红细胞型

白细胞型

血小板型

线粒体DNA

红细胞酶型

血清酶型

血清蛋白型

同种异型

免疫球蛋白

常染色体DNA

性染色体DNA

多态性

(HLA)

8、孟德尔分离律:指在生殖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成对的

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并独立地分配到不同配子中,每个配子中只含有亲代

一对基因中的一个,完成不同遗传性状的独立传递。

9、孟德尔自由组合律:在配子形成时,不同基因座上的非等位基因

彼此分离后,随机地自由组合,形成子代基因型。

其归纳了不同(2个或2个以上)基因座上等位基因传递的规律;先

决条件是各基因座间没有遗传连锁关系;要求是选择符合自由组合律的遗

传标记:位于不同染色体上,在同一染色体上相距较远的位置,通过群体

调查证实没有遗传连锁关系(基因座独立性检验)

10、不同基因座上等位基因组合出现的频率:两个独立事件同时发生

的概率。可以用乘积定律来计算。

1.母系遗传(线粒体DNA)遗传物质位于细11、非孟德尔遗传规律:O

胞质中,不受核移植的影响;无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周期变化;子代

2.男性伴性遗传(Y染色体DNA)Y染色体非重组只表达母方的特征。O

部分的DNA序列;连锁遗传(单倍体形式遗传)只遗传给男性子代。

12、连锁(linkage):每个染色体上必然集合着许多基因,基因的这种

集合叫连锁。

完全连锁(completelinkage):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两个非等位基因,在

遗传过程中完全不分离的遗传现象。

不完全连锁(incompletelinkage):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两个非等位基因,

由于减数分裂中同源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交换而发生分离,产生重组配

子,不能连在一起遗传的现象。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连锁方式。

13、群体:包含同一物种所有的个体。

Hardy-Weinberg群体:在一定地域内一群随机婚配,能实现基因世代

传递并保持稳定的许多个体的集群。

其建立在一个理想群体模型上,四个假设前提:①群体无限大;②随

机婚配;③没有突变;④没有大规模的迁移和没有选择因素的影响。结论

是群体中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逐代传递中保持不变。基因库(gene

Pool)一个群体内所包含的全部基因的总和。

14、遗传多态性(geneticpolymorphism)对一个群体而言,控制遗传标

记的基因座上存在有2个或2个以上等位基因,并且等位基因的频率大于

O.Olo

15>基因频率(allelicfrequency):群体中某等位基因数目占该基

因座上所有等位基因总数目的百分比。所有等位基因频率和为1。基

因型频率(genotypefrequency):指一个群体中,某基因座上的基因型在

全部基因型中所占的百分比。全部基因型频率和为1。

表型频率:就某一性状而言,某一表型在群体中所占的百分比。直接

法:基因频率=2X纯合子数+含有该等位基因的杂合数/

2义总个体观察数

当有隐性基因存在时,计算方法为方根法和最大似然量估计法。

16>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的意义:(简答)

1.反映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关系。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O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二项式展开的公式表示:纯合子基因型频率等于该

基因频率的平方。杂合子基因型频率等于该两基因频率乘积的二倍。

2.群体样本的检验。OP>0.05说明所调查的群体达到了遗传平衡,

也说明本次群体调查的数据可信。如果检验的结果P<0.05,有三个问题

要考虑:被调查的群体不是处于遗传平衡状态;遗传标记分型的技术或标

准出现误差;没有达到随机抽样的要求。

17、连锁平衡(linkageequilibrium,LE):位于不同染色体的基因座,

或者位于同一染色体相距较远的基因座之间常常是按照随机原则进行组

合的,呈不连锁遗传,这种基因座之间没有相关性的状态。(乘法定理)

连锁不平衡:在遗传过程中,如果不同基因座上的等位基因没有按照

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随机原则组合时,这些基因座的遗传则处于一种连

锁不平衡状态。(具有一同遗传的倾向)

18、杂合度(heterozygosity):是一个传统的遗传学指标,指群体中某

遗传标记所有基因型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

基因差异度:某一遗传标记在某群体中的变异程度。

19>个人识另!J率(probabilityofdiscriminationpower,DP)在群体中随机

抽取两个体,二者的遗传标记表型不相同的概率。

20、非父排除概率(excludingprobabilityofpaternity,PE)指孩子的非

亲生父亲的男子,能够被某个遗传标记系统排除的概率。

第三章DNA多态性的分子基础

1、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核昔酸,每个核甘酸由1分子磷酸、1分子

五碳糖(戊糖)和1分子碱基组成。

2、构成核昔酸的碱基有为腺喋吟A和鸟喋吟(GDNA和RNA中均含

有),

喀碇有胞喀咤C,胸腺喀咤T(DNA中)和尿喀咤U(RNA中)。DNA

分子中含有A.G.C.T四种碱基的脱氧核甘酸;RNA分子中含有A.G.C.U四种

碱基的核糖核甘酸,不同核甘酸的主要差别在于碱基。

3、DNA一级结构是指DNA分子中核昔酸的排列顺序;二级结构是指

两条DNA单链形成的双股螺旋结构;三级结构则是指双链DNA进一步扭

曲盘旋形成的超级螺旋结构(真核生物DNA三级结构特征性形式是核小

体。)

4、核酸是由众多的核甘酸聚合而成的多聚核昔酸链式线性分子,相

邻二个核昔酸之间的连接键即3',5'-磷酸二酯键。其基本结构是有方向

的,形成不对称的两个末端,5'末端为磷酸,3'末端为羟基。方向:5'

端一3'端。

5、寡核昔酸是二至几十个核昔酸残基连接而成的线性核昔酸片段。

可由仪器自动合成,可作为DNA合成的引物、基因探针等。

6、探针:标记有示踪物的寡核昔酸片段,通过与靶DNA特异性结合

(杂交)检测靶DNA分子。引物:与模板DNA结合,引发DNA的合成反

应中合成链的延伸反应。

7、DNA链上不同的核甘酸分子差异部位是碱基,不同的碱基排列组

合包含了相应的遗传信息,碱基位于骨架双链的内部,使遗传信息免受各

种理化因素的影响。双链结构本身较好的保障了遗传信息的稳定储存和传

递。双链中的每一条链都可以用对方或自身作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的原

则合成一条与自身相同或是互补的新链。互补的双链分别含有一套完整的

遗传信息。

1粘性:溶质分子不对称性越大粘度越大。8、核酸高分子性质:O

2酸碱性:两性电解质,酸性较强,在中性或弱碱性的溶液中,带负

o

电荷。在电场中由负极向正极迁移,据此可实现分子量大小不同的核

3紫外吸收:碱基中酸的电泳分离(DNA的提取的基本原理之一)。O

含有共痈双键,具有紫外吸收的性质,最大吸收波长为260nm。

9、变性[denaturation]:在一定条件下,碱基间氢键被打开,互补DNA

双链变为两条单链的过程。

增色效应[hyperchromiceffect]在热变性的过程中,随变性温度升高,

DNA的紫外吸收增强,A260值升高。

融链温度(meltingtemperature,Tm)是一半DNA发生变性时的温度。

Tm的高低反映了DNA分子的热稳定性程度的高低。与G/C含量成正相关。

复性[renatration]变性因素撤除后,原变性的两条互补单DNA链通过

碱基配对重新结合为双链DNA的过程。

退火[annealing]加热后变性的DNA在温度降低过程中的复性。降解

[degradation]DNA分子的共价键断裂,形成多个分子量更小的片段的过程。

杂交[hybridization]在复性条件下,来源不同、但具有同源性的DNA单

链按碱基配对原则形成双链DNA分子的过程。(本质:复性的过程;异源

DNA分子;具有同源性;形成杂合双链。)

10、生物单个成熟生殖细胞(单倍体细胞)分子上的全部基因总和称

为基因组,人类DNA分为核内DNA和线粒体DNA,人类基因组包含核基

因组和线粒体基因组。人单个体细胞含有来自父源和母源的两套基因组。

串联重复序列:其结构是以相对恒定的短序列作为重复单位,首尾相

接,串联连接形成,多数位于非编码区。按重复序列的长度和序列特征分

成大卫星DNA,小卫星DNA和微卫星DNA(法医物证中最常用的遗传标

记)等主要类型。

11、遗传物质DNA具有相当高的稳定性,但不是绝对稳定。遗传物质

发生可遗传的变异称为突变。基因突变涉及DNA序列中核昔酸顺序或数目

的改变。仅涉及单个碱基改变的称为点突变。(基因突变具有稀有性、多

向性、有害性、可逆性和可重复性)

12、突变后的基因相对于正常没突变的基因而言,称为突变型;原

来的、没发生DNA分子结构改变的个体表型则称为野生型。

13>DNA多态性(DNApolymorphisms)在基因组中,由不同碱基构成

的等位基因所形成的多态性。

DNA遗传标记是特定的碱基序列。具备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和终身不

变等遗传标记特征。

DNA长度多态性:同一基因座上各等位基因之间的DNA片段长度差异

构成的多态性。包括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NTR和短串联重复序列STR

(简单序列、复合序列、复杂序列)。

DNA序列多态性:基因座上,不同个体DNA序列有一个或多个碱基的

差异而构成的多态性。

14、在人类基因组范围内,如果任何单碱基突变使特定核昔酸位置上

出现两种碱基其中最少的一种在群体中的频率不少于1%,就形成单核昔

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SNPs)。

第四章DNA长度多态性

1、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

polymorphism,RFLP)利用DNA分子杂交技术对人类基因组的VNTR基因座

进行分型,根据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探针的特异性产生RFLP分析图谱的个

体特异性。

检验单个VNTR基因座一DNA纹印(DNAprofile)

同时检验多个VNTR基因座一DNA指纹(DNAfingerprint)

1DNA提取、纯化和定量:有机溶剂提取法,溶解核2、基本技术:O

膜、消化蛋白质、萃取DNA;纯化方法有机溶剂抽提,层析,吸附,

超滤;定量方法琼脂糖凝胶电泳-EB荧光测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

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限制酶,识别特定DNADNA探针杂交法。

O

序列,水解序列内磷酸二酯键,DNA双链断裂形成长度不同的DNA

3电泳分离:0.6%-0.8%琼段,DNA片段电泳后与探针杂交,显色。O

4印迹转移。05探针选择一单基脂凝胶电泳(加样分子量标准物)。

O

6探针标记07分子因座探针(DNA纹印),多基因座探针(DNA指纹)

O

8谱带显示杂交O

3、DNA纹印图谱基本特征:高度多态性;共显性等位基因遵循孟德

尔遗传定律;组织同一性;不确切的群体遗传学特征;高突变率;种属特

异性;检材质、量及检测技术要求高。

4、DNA指纹:多基因探针在低杂交强度下与不同染色体上多个VNTR

基因座杂交显示出的RFLP图谱

基本特征:片段传递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独立遗传无连锁;组织同

一性:甲基化、癌变(例外);群体遗传学:无法判定基因座及基因型;

高突变率。

局限:无种属特灵敏度更低;DNA质量更高;耗时更长;无基因座特

异性影响混合样本;高突变率影响亲子鉴定;结果统计学方法不统一;结

果分析不统一。

5、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是一种体外扩

增特异性DNA片段的技术,类似于体内DNA半保留复制,以基因组DNA

为模板、人工合成的一对寡核昔酸为引物,dNTP为原料,与待扩增的DNA

片段在TaqDNA聚合酶的催化下,经过高温变性、低温退火和中温延伸三

步循环使目标片段达到百万倍的扩增。

变性:通过加热(90摄氏度以上)使模板DNA双链间氢键断裂,双

链解离形成两条单链DNA的过程。

退火(复性):将反应体系降温(至60摄氏度以下),引物与单链模

板DNA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重新形成模板-引物杂化双链的过程。

延伸:DNA聚合酶在适当温度条件(如72摄氏度)下催化4种dNTP

原料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从引物的3,末端开始渗入,沿模板由5'-3'方

向延伸,合成一条新的DNA链的过程。

每经过一次高温变性、低温退火和中温延伸的循环周期,靶DNA片段

便被复制一次,在以后的循环中,新合成的DNA链又成为下一循环的模板,

一般情况下,在完成30次循环后,理论上DNA拷贝数可达105-107。

6、PCR反应体系:①模板DNA②寡核甘酸引物③dNTP④Mg2+

⑤TaqDNA聚合酶;循环参数:温度、时间。

7、PCR技术特点:灵敏度高;特异性高;适用于降解DNA检材;种

属特异性好;操作简单,时间短,仪器自动完成。负作用:有污染,样本

要求高,影响因素多。

8、VNTR分型:早期应用,扩增2kb以上片段困难,10多个基因座曾

被应用:D1S80,ApoB,DI7s30等,等位基因数10〜30个,基因间长度

差异十分规律,是重复单位的整倍数,根据片段长度确定等位基因和基因

型,按遗传规律传递。

9、复合扩增:经过筛选的STR基因座,扩增条件基本相同,可以在

同一个PCR体系中扩增多个靶基因座。(多对引物)

复合扩增可提高单次检测的信息量,提高个人识别率,降低成本和检

材的消耗,对微量检材的鉴定特别有价值。

10、银染系统:多基因座复合扩增产物电泳分离后,PAG凝胶直接用

银染显带。体系中多个基因座的基因长度范围必须互不重叠。

操作简单,经济实用。因为片段长度范围选择受限制,能够同时扩增

的基因座个数有限。

11、荧光分型:常采用复合扩增即在同一反应管中同时扩增两个或更

多的STR基因座,自动化的激光荧光检测系统进行PCR产物分型。

12、miniSTR分型(短片断STR分型):通过重新设计引物,使其结合

在更靠近核心重复区的侧翼序列,从而降低扩增产物的大小,进一步提高

灵敏度和分型成功率的分型技术。

1因扩增片段长度的限制,局限性:。构建复合扩增体系时只能同时

增较少的基因座(通常每种颜色的荧光标记的基因座一般不超过2个)。

要达与传统试剂盒相近个人识别能力,必须增加复合扩增的次

2miniSTR引物与传统STR引物结合区间若存在碱基的缺失或插数。O

3某些STR基因座核入,易导致miniSTR传统STR分型结果不一致。

O

心重复区上游或下游侧翼序列存在口票吟或喀咤碱基堆积现象,则不利

4当PCR扩增产物过小时,于miniSTR引物设计。O染料污斑可使产

峰变宽、信号变强。

1连锁遗传:其在减13、Y-STR分型的遗传特征及法医学应用:O

2Y染色体为父系遗传,男性数分裂过程中Y-特异性区不发生重组。O

特有的遗传标记,同一父系的所有男性个体均具有相同的Y染色体

3Y染色体为单倍型遗传,4评估Y-STRDNA序列。。除拟常染色体区。

O

鉴别能力的指标是遗传差异度(单倍型频率=单倍型组合Xn/总个体)。

5其分型结果不具有唯一性,法医学应用价值在于排除。O

第五章STR自动分型

1、概述: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快速、灵敏、准确、稳定、重复性好

的特点。基础是确定复合扩增产物中,每一个等位基因片段的片段大小。

进一步确定所属基因座。核心是建立多基因复合扩增体系时,采用3-4种

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不同的STR基因座引物,同一种荧光染料标记的STR基

因座扩增产物大小不重复。

2、荧光标记STR复合扩增:荧光染料标记在引物的5,端,扩增后使

相应PCR产物的一条链均携带标记引物的荧光染料,使扩增产物在检测设

备上易识别。

注意事项:同一荧光标记的不同STR的等位基因片段范围不能重叠,

前一个STR最大的等位基因与后一个STR最小的等位基因相距最少lObpo

且两者差值最好不应为4的整数倍。在一个荧光复合扩增体系中,组合荧

光染料的发射波长相差越大越好。以避免不同染料间光信号检测时的相互

干扰。

3、毛细管电泳(变性凝胶电泳)适用范围:能够检测100〜500bp范

围,长度相差lbp的两个DNA片段。是当前法医DNA分型实验室用

于扩增的主要手段。通过计算样品产物从电泳分离起,到检测窗被荧光检

测装置检测到所用时间来对DNA片段大小进行测量。(线性电泳)

4、对记录到的等位基因片段峰图,需要识别每一个片段的荧光种类

和片段大小,才能进一步分型。过程:光谱分离;DNA片段大小分子量计

算;与Ladder比较进行命名。

光谱分离:不同荧光染料间存在明显的光谱交叉重叠,其第一步就是

从电泳结果数据收集的众多片段峰中把每种颜色的峰找出来。(伪峰的消

除,使每个峰只保留单一颜色信号,为最强信号)

DNA片段分子量计算:在分子量内标范围内建直线回归方程计算。命

名:样本中等位基因的命名通过对Ladder比较确定。

1分型标准品等位基因命名错误:在ladder中,每个5、图谱分析:

O

基因座的各个等位基因的量不是完全相等,电泳检测时,其相应的信

号强度也不同。若某个基因座的某个等位基因片段相对较少,电泳时上样

量又偏少,峰的阈值设置过高,ladder中该等位基因未能被正确识别。在

对ladder进行等位基因命名时;相应基因座的等位基因全部或部分命名不

能被命名或错误命名。

为防止这种错误出现,要求STR分析中,每次检测电泳时需要同时分

析一个已知对照DNA样本。

2内标识别错误:内标信号太低,标准品峰信号太低,电泳系统不能

O

有效分辩相邻的两个等位基因的情况下,自动分型系统将不能完成对

分型标准品的数字化命名。

原因:信号太低,分析范围设置错误和电泳数据不全。

处理方法:信号低〜通过调整阈值可正确识别内标,或重新电泳。分

析范围设置错误〜通过调整分析范围纠正。电泳数据不全〜通过修改分子

量内标参数可以正确识别内标。

3基线跳跃或摇动:。基线跳跃或摇动可使基线太高,超过阈值峰,

程序将把这些超过阈值的基线识别为无数个峰片段,在图谱上标为

off-ladder.

原因:分析调用的matrix文件错误或者不适合尤其是信号过强时。处

理方法:避免盲目增加电泳上样量,信号过强,应降少上样量或稀释产物。

理想的峰值在1000-3000之间。

4Stutter峰(影子峰或阴影带)O:在STR分型图谱中,常常在一个

目标STR等位基因峰前少一个重复单位的位置出现一个信号较弱的

峰,这种额外的峰就是由于PCR过程中的复制滑脱形成的扩增片段。

形成原因是PCR扩增时复制滑脱,导致某些PCR产物比正常PCR产物

少一个重复序列。

Stutter带峰高一般是正常PCR峰高的15%以下,且位于主峰小一个重

复单位的位置。

在同一位点,Stutter带的出现机率随着等位基因片段的增大或者扩增

体系中DNA量的增加而增加。对于混台样品,尤其是随机混合的现场检材,

则判断混合等位基因时应慎重。

处理方法:减少样本DNA模板,或者减少电泳的上样量以降低峰信号

强度。提高峰阈值或采取峰信号过滤,就可以消除Stutter带。

5非模板依赖加A:在DNA聚合酶能够在扩增产物的3'末端非O

特异性地连接一个腺甘酸。

双尖峰:同一个等位基因形成加APCR产物片段与未加APCR产物片

段,在电泳分析时被识别为2个峰,2个峰基部融合为一个峰,这种尖部

分分叉形成两个峰尖。(加A不全)

形成原因:模板过多、含有PCR抑制剂、酶过少或酶活性减低。一般

小片段的等位基因内多见。如果大片段出现双尖峰,可能是该基因座出现

等位基因微变异。

6其他伪峰:当设备电流输出出现短暂跳动时。在数据峰图上O

会出现信号基线的突然跳动。表现为图峰突然抬高的断层式图峰,可

能识别为片段峰。

特点:左侧近似直线抬高,达到峰尖后稍慢回落。呈现楔形。每种颜

色在相同的位置都会类似的峰。

当电极缓冲液中有带负电固体颗粒,信号峰上出现棒状图形。(直线

上升,直线下降)。处理方法:过滤电极缓冲液。

7性别识别图谱异常:男性样本只检出X峰或Y峰。O

8峰的均衡性:一般情况下,纯合子等位基因的峰高和面积比杂O

合子的高,但相差不会超过30%。杂合子2个等位基因的峰高和面

积相当。实际上,在杂合子2个等位基因中,小片段的峰高大于大片段的。

原因是扩增不平衡。

有些检材9个STR基因座等位基因均与对照样品一致,但检材中每个

位点内等位基因之间峰高相差远远大于30%o这主要是因为DNA模板量

太少,等位基因不平衡扩增所致,这时应重新

或加大模板量后再进行PCR扩增,或者用有机法重新提取DNA后

再扩增,一般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若出现两等位基因的峰高相差超过70%,就要考虑混合样本。

9杂合性丢失或3等位基因:3等位基因〜一个基因座出现3个O

等位基因。分析:混合样本、污染样本、3等位基因。混合样本

表现为多个基因座上存在有3~4个等位基因,污染常会波及同批

次多个样本。如果仅极个别样本一个基因座出现3等位基因,由

变异造成。

lOoff-ladder峰:在STR分型图谱中,常会遇到部分样本的少O

量片段峰未被程序化数字命名,在分型图谱中被识别为

off-ladder峰。

产生原因:大多数由于扩增产物在电泳过程中的漂移作用,

使他们被检测到的片段大小稍稍偏离了相应的等位基因,软件无

法识别。(少数是由于出现稀有等位基因)

处理方法:通过分析已判定的等位基因分别于各自等位基因

漂移的情况,对。ff-ladder峰漂移进行校正。人工命名该等位

基因。

6、影响因素:降解检材;PCR抑制物;样本污染;微量检材

低拷贝数DNA(lowcopynumber,LCN)一般把基因座含量小

于lOOpg的样本。

第六章DNA序列多态性

1、在人类基因组范围内,如果任何单碱基突变使特定核昔酸位置上

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碱基,其中最少的一种在群体中的频率不少于

1%,就形成单核昔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

SNPs)o

含量丰富,至少有300万个,比小卫星和微卫星分布更广泛;遗传稳

定性高,对亲子鉴定影响小;单个SNP多态性程度低:二等位基因;

需结合高通量技术检测大量的SNPs才能达到较高的识别能力。

2、序列多态性分析技术:建立在杂交、酶切、PCR、电泳等基本技术

之上,包括:测序技术;其它传统技术: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昔酸(ASO)

探针技术、MVR-PCR序列多态性、扩增片段限制性长度多态性技术

PCR-RFLP;高新技术: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MALID-TOF,焦磷酸测

序技术、微测序技术、DHPLC、实时荧光定量PCR。

3、DNA测序:对DNA分子一级结构的分析(ATCG的排列)。

方法与基本原理:双脱氧核昔酸链终止法(4个基本条件:模板、引

物、dNTP、DNA聚合酶;ddNTP掺入具有随机性和竞争性,使片段的合成

随机地终止的相应的位置)一PCR循环测序(基于PCR原理的测序采用了

热循环高效合成,DNA的特性结合双脱氧核昔酸终止法,使引物链终止的

延伸产物数量在循环过程中得到增加)一DNA自动测序。

4、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甘酸(ASO)探针技术:根据等位基因的序列

差异,设计并合成针对不同等位基因的DNA探针,利用杂交技术使探针和

经过PCR扩增得到的靶基因座结合并显像,即PCR-ASO技术。技术路线:

针对序列多态性等位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探针;PCR扩增各等位基因;ASO

探针与PCR产物杂交反应;洗膜洗去未结合/结合部牢固的非特异性探针;

检测标记物是否存在

点印记杂交:正向杂交一固定PCR扩增产物、标记探针;反向杂交一

固定探针、标记PCR扩增引物。

技术优势:分型技术简单,结果容易判定;无电泳步骤,省时;重复

性好;特异性及灵敏度高;

局限:基因座少、识别能力有限。

5、扩增片段限制性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利用PCR技术扩增

靶基因片段,限制性酶切扩增片段,由于不同个体的酶的识别位置不同、

变异的碱基使酶切位点消失或移动,导致酶切后片段长度的不同,从而把

序列多态性(序列差异)转变成长度差异进行检测。基本技术:PCR扩增

一限制性酶切一电泳分型

技术优势:分型技术简单,结果容易判定;电泳后不需测定片段长度,

避免了测量误差,可准确判断基因型;分型结果稳定,可重复性好;特异

性及灵敏度高;

局限:序列差异涉及限制酶识别序列,可用基因座少,约有1/3序列

多态性变异;二态性,等位基因数少;限制酶消化要求严格,酶切必须完

全。

6、序列多态性的其它分析技术:

1DNA芯片技术:本质是核酸分子杂交;将数以万计的探针有序地排

O

列在支持膜上,同时与样品DNA中大量的序列多态性基因座杂交。通

过杂交信号的检测和计算机自动分析处理,对样本的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是DNA检测技术向微型化、自动化、高通量方向的发展。2基质辅助激

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O:高灵敏

度,高质量检测范围。样品分散在基质中形成晶体,激光照射晶体,

样品吸收能量与基质解吸附,基质-样品间的电荷转移使样品电离,是一种

软电离技术。

TOF-MS的原理: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加速飞过真空飞行管,离子的飞

行时间与成正比离子的质荷比(M/Z)成正比,根据离子到达检测器的飞

行时间不同而检测到样品离子的分子量。

法医学应用:灵敏度高;分析准确;快速、高效。

3变性高效液相色谱:O是一种快速筛选DNA序列变异的技术。适用

于对mtDNA多态性的分析,可以直接将需要比对的样本(或检材)混合

后进行比对。

4焦磷酸测序技术:一种基于发光法测定焦磷酸盐PPi测序技术。O

法医学应用:Pyrosequencing技术操作简单,不需要电泳,适合短片

段DNA序列分析,结果准确。焦磷酸测序基于碱基逐个延伸的原理来测序,

产生的信号强度含有定量信息,是估计SNP等位基因频率的好办法。多个

样本混合后按一个样本检测,根据峰高可估计某个SNP等位基因的频率。

焦磷酸测序法可用于检测SNP单倍型和mtDNA-SNP多态性。

5微测序技术:法医常用SNaPshot方法,是一种能进行复合分析的O

引物延伸分析技术。是以荧光染料标记的ddNTP进行等位基因特异性

引物延伸,通过电泳平台显示结果。

6实时荧光定量PCR:在PCR反应体系中引入荧光基团,利用荧光信

O

号的变化实时监测整个PCR进程,最后通过标准曲线和CT值对未知

板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是一种指数增长期定量的方法。

第七章线粒体DNA多态性

1、线粒体mitochondrion:氧化磷酸化和提供能量的场所,是细胞核

外DNA。光镜下线粒体外型多样,一般为颗粒状;电镜下的主要特征是双

层膜且有喳。基质中一-三较酸循环所需的全部酶类,内膜上--呼吸链酶

系及ATP复合体。

线粒体是唯一含DNA的细胞器,mtDNA编码能量代谢相关的酶类和

RNAo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代谢不同,所含线粒体的数目及mtDNA的拷

贝数不同。除了红细胞外,人类所有体细胞都含有线粒体。不同组织一个

细胞内mtDNA数目在数百至数万之间变化。结构和功能:双链反向平行,

外环为重链(H链),内环为轻链(L链)。

2、线粒体遗传体系与细菌具有相似的特征:环形分子,不含内含子;

核糖体为70srRNA;RNA聚合酶不同,对药物反应性不同;氨酰基t-RNA

合成酶与细胞质中的不同;起始氨酰基t-RNA为N甲酰甲硫氨酰"RNA;

遗传密码与通用密码不同。

3、线粒体DNA的复制、转录:自身复制一单向复制:置换环复制或D-

环(D-loop)复制。不对称的复制一H链和L链各有一个复制起点,先复制H

链,H链复制到达L链起始点后,L链开始复制,H链复制起点附近。对

称转录-两条链同时转录合成RNAo

1母系遗传:4、mtDNA的遗传学特征:OmtDNA直接从母亲传递给

她的

2高拷贝和异质性:孩子;。高拷贝是mtDNA在一个细胞中具有数百

到数万个拷贝,因此mtDNA突变比例可以在0到100%之间变化。异质

性是指当两种不同的mtDNA序列存在于一个个体的细胞、组织和

3瓶颈效应和复制分离:不同的个体。O卵细胞中有100000左右拷

的mtDNA,在受精卵形成时,只有1到数个拷贝卵细胞的mtDNA进

入到受精卵,这个现象称为瓶颈效应,可解释在一些线粒体遗传病具有很

高的家族间临床变异性。个体中,突变mtDNA的比例可随细胞分裂及有

丝分裂后期组织中mtDNA复制而发生变化,最终可致表现型变化。4阈值

效应:对于异质性的mtDNA突变,细胞可以承受正常的mtDNA。

减少直到一个阈值时细胞才调亡或细胞的功能受损。当一个组织中有

足够多的细胞受到影响时就表现出临床症状.

5、mtDNA多态性:主要分布:非编码区(控制区、D-环区)和部分

编码区,含有启动子和重链复制的起点,跨距约llOObp,个体间存在较大

差异。

多态性形成的主要原因:mtDNA没有组蛋白的保护;DNA聚合酶缺乏

3'-5'外切酶校正功能;缺乏DNA损伤的修复体系;控制区极少或不受

来自选择压力的影响

6、单核昔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NP):线粒体

DNA的SNP多态性是指在一个种族不同个体的基因组或共同序列之间,存

在一个单核甘酸A、T、C、G的差异,这种DNA序列的差异称为单核甘酸

多态性。

单倍群(haplogroup)或单倍型类群:一组类似的单倍型,他们有共

同的单核甘酸多态性祖先。

7、mtDNA分型命名:个体mtDNA分型以修正的剑桥序列(rCRS)作

为参照序列进行分型命名。

1唯一的核外DNA来源:可8、mtDNA的特点及其法医学应用优势:

o

检测样品范围增大,为很少或没有nDNA(nucleicDNA)的样本的检

2拷贝数多:适于微量、高验提供了希望,如骨骼、指甲、毛干等;

O

3母系遗传:可选择的比对参照样本范围扩大。度降解样本。O

如遗骸的个人认定或一个失踪的人无法提供参考样本,可用其母亲、

兄弟姐妹等血液作为参考样本。

9、mtDNA序列分析的一般用于下列情况:脱落毛发;指甲、骨骼或

牙齿样本;极微量血痕;核DNA分型失败样本。

10、mtDNA分型的特殊问题:

1母系遗传:鉴定意义不在于认定,而在于排除同一性;。同一母系

代,mtDNA序列相同,可将遗传情况追溯到一代以上,适用于失踪

2多态性程人员;对于母子、母女等母系亲缘关系鉴定有参考价值。

O

度有限:无论有多少碱基变异,都只是一个单倍型个人识别率低,随机

匹配概率对于STR基因座而言,几乎没有任何意义。

在mtDNA的双向测序结果中,在同一碱基的位置出现了明显高于背

景水平的两个峰(次峰信号占主峰的40%以上),则可考虑该位点的异质

性。

结果解释(排除、不能定论、未能排除):比对样品有2个以上的碱

基序列不同-一排除;比对样品有1个碱基序列不同一异质/不能确定;比

对样品碱基序列相同一不能排除,匹配-一可能来自嫌疑人;可能来自与嫌

疑人同一母系的人;可能来自与嫌疑人无母系关系的同一个体。考虑案件

限定范围,可有认定意义。

第十三章法医物证检材的提取、包装和送检

一、掌握法医物证检材的概念、类型及特点。

二、掌握法医物证检材的发现、提取、包装、保存和送检原则与方法。

三、掌握法医物证检验的一般程序和基本要求。

凡是与案件有关并可为侦察提供线索、为审判提供证据,能揭露和证

实案件性质的生物物品皆为法医学物证。物证检验的基本过程包括从发

现检材到检验、做出鉴定结论的全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

要在案件勘查或案件调查过程中完成,通过对案件发生现场,犯罪嫌疑人

住所、活动场所、衣物、用品等进行勘查,对发现的检材进行观察、记录、

拍照、录像并制定恰当的采集、保存方案。第二阶段为实验室检验鉴定,

这一阶段是对现场收集

的可疑样品及举证需要的参考样品进行检验,重点解决个体识别,即

判断现场采集的法医物证检材来自何人。

检材的特点:容易变性、变质、降解和腐败

一、检材的发现:血痕、精斑、唾液斑、皮肤及其他脏器组织碎块、

毛发、植物斑痕

原则:全面、充分和仔细。

二、检材的提取:新鲜血液、血痕、精斑、唾液及唾液斑、其他体液、

毛发、组织器官、植物

原则:不损失、不污染、不破坏检材的可检测性

细节:小件整取、大件分割、空白对照、必须戴手套。

三、检材包装、保存与送检

原则:独立包装、唯一标识、根据情况恰当保存

细节:斑痕阴凉风干,不用塑料袋;乙醇保存组织;短时间低温保存,

长时间-20℃。

四、检验程序和要求(实验室检验)

原则:选择的检验方法应当准确、高效、灵敏;非消耗性实验先于消

耗性实验

细节:严格遵守实验流程和规范、检验程序和方法步骤。

第十四章血痕检验

掌握:血痕预试验、确证试验、种属鉴定的基本原理、方法及意义。

血痕ABO血型测定的原理、方法、结果评价。

熟悉:血痕检验的任务、意义及步骤;

了解:血痕的红细胞酶型、血清型、DNA多态性检测的价值、方法及

结果评价。血痕的性别鉴定、出血部位判断及出血量估计。血痕是血液

在人体外干燥后所形成的斑迹。

血痕的特点:1.最为常见。2.一旦离开人体,就面临外界物理、化学

以及生物学因素的作用和影响。离开机体的时间越长,血液成分改变越大。

3.血痕的物理化学特点与血痕检验的方法及策略密切相关。血痕检验的目

的和要求L是否血痕;2.是人血还是动物血;3.血痕的个人识别;4.与

案情有关的其他问题

血痕的检验程序:肉眼检查;预试验;确证试验;种属鉴定;遗传标

记测定;其他检验等。

肉眼观察观察的主要内容为:血痕的部位、血痕的颜色、血痕的形状、

血痕的范围

注意:肉眼检查以及后续的所有实验室检查,不能用手触摸检材。血

痕预试验(preliminarytest)

类型:筛选试验;目的:排除非血痕检材

检测对象:血痕中的血红蛋白或正铁血红素的过氧化物酶活性。主

要方法:联苯胺试验、酚醐实验、无色孔雀绿实验等

联苯胺试验

原理:利用血痕中的血红蛋白或正铁红素具有的过氧化物酶活性,使

过氧化氢释放出新生态氧,将无色联苯胺氧化为联苯胺蓝。严格遵守试

剂滴加顺序:冰醋酸一联苯胺一双氧水

两类干扰物质:1.植物、水藻、蔬菜、脓液、鼻涕等具有天然过氧化

酶活性。2.氧化剂:未加双氧水,直接将联苯胺一蓝色所以不能改变加

样顺序。

注意事项:1.灵敏度高,1/50万。2.特异性不高,两类干扰物质。

3.联苯胺可以破坏血痕,试剂容易失效。4.联苯胺是致癌物质,自

我保护。5.阳性说明可能是血痕,不能确证为血痕。

6.意义在阴性结果;未检出血痕(不是血痕或者血痕彻底破坏)。血

痕确证试验(conclusivetest)可省略

类型:肯定性分析;目的:确证检材是否为血;检测对象:血红蛋白

及其衍生物

主要方法:结晶试验(血色原结晶试验、氯化血红素结晶试验)、吸

收光谱检查、细胞学方法

血色原结晶试验

原理:血红蛋白在碱性溶液中分解为正铁血红素和变性珠蛋白。在还

原剂的作用下正铁血红素还原为血红素,同变性珠蛋白和其他含氮化合物

(如此咤、氨基酸等)结合形成血色原结晶

特点及注意事项:1.操作简单,效果较好;2.特异性好,肯定是血痕;

3.意义在阳性结果;4.灵敏度低,1/200,阴性一种属;5.试剂易失效,

强调阳性对照。

吸收光谱检查

原理:有色物质能吸收一定波长的光,当日光通过有色物质时,再经

过分光镜时,因其中某些波长的光被吸收,便会在光谱上相应波长区域内

出现黑色吸收线。血红蛋白及其衍生物均系有色物质,具很强的选择性吸

收光线的性质,在分光镜下检查是否有特定的吸收线,可确

定是否是血痕。

种属鉴定(speciesidentification)

类型:肯定性分析,关键步骤;目的:确证检材是否为人血;要求:

灵敏度比确证实验高

主要方法:1、血清学方法-沉淀反应(环状沉淀反应、免疫扩散试验、

絮状反应);凝集反应(抗人血红蛋白凝集反应、活性炭凝集反应);酶联免

疫吸附试验;2、细胞学方法-抗球蛋白消耗试验3、生化方法:血红蛋白

等电聚焦4、分子生物学方法:DNA-PCR技术环状沉淀反应

沉淀反应(precipitationreaction):是一种经典的免疫反应。可溶性抗

原与相应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当抗原抗体比例适合时可形成肉眼可见的

抗原-抗体复合物沉淀。

实验方法:1.抗血清制备2.血痕浸出液的制备3.环状沉淀反应过程。

1.抗血清质量标准:1)无菌、澄清透明。2)效价达10000倍以上,

lOmin内出现明显沉淀。3)特异性好,与其他动物血不发生反应。种属特

异性:某一种属抗原发生反应。脏器特异性:某一脏器发生反应。

1.近亲反应:亲缘关系较近的动物血(猴)与抗人血清或抗人血红蛋白血

清发生沉淀反应。

2.类属反应:抗血清与抗原亲缘关系较远的其它动物蛋白发生的交叉

反应。

吸收法、稀释法。类属反应容易消除,近亲反应难以消除

血痕浸出液的要求:1)澄清透明,淡稻草黄色2)蛋白浓度在1/1000

以下。(观察浸出液的颜色;气泡能维持数十秒)3)pH中性,否则酸性条

件出现假阳性,碱性条件出现假阴性。

抗人血红蛋白胶体金试验

原理:胶体金由金属化合物制成,带负电荷,可作为抗体染料结合物。

胶体金将抗体免疫球蛋白吸附在表面,形成一种标记了该种免疫球蛋白的

“探针”,用此“探针”可以结合相对应的抗原。免疫层析胶体金试剂

条是将所有反应物均固定在硝酸纤维素膜上,反应利用膜的毛细作用原理。

免疫胶体金+相应的抗原结合一胶体金颗粒呈红色,即阳性。

胶体金人血红蛋白检测试纸条:加样区、反应区(检测线:检测抗原

的抗体;质控线:抗免疫球蛋白抗体)吸附区

DNA检验(Alu序列检测、28srRNA序列鉴定、细胞色素b基因鉴别)

选择遗传标记的原则:①遗传多态性高;②稳定性好;③检测方法已标准

化、简便快速、结果重复性好。

个人识别

原则:具有良好的遗传多态性;较稳定;检测方法已经标准化、简

便快速、结果重复性好。

遗传标记检测主要障碍:检材保存不当、被水浸湿-导致其中蛋白质成

分严重降解遗传标记被破坏;真菌污染并大量生长

血痕的红细胞血型测定

血痕的ABO血型:红细胞上有凝集原,血清中有凝集素,所以有两种

方法检测凝集原和检测凝集素

1.ABH凝集原测定a:红细胞悬液的制备b:抗体效价的标化

红细胞混悬液制备:取血液数滴滴入小试管内,加入多量生理盐水,

混匀后置离心机内离心,4000rpm,lmin,取出,弃去上清液。再重复一

次,留下管内的压积红细胞备用。

红细胞内血红蛋白逸出并进入血浆中的现象,称为红细胞溶解,简称溶

血。

抗体效价:能使红细胞凝集的抗体最高稀释倍数即为该抗体的效价

若抗体的效价为128时,要将之效价标化为16,则16/128=1/8,即1份抗

体,7份生理盐水混匀即成。

吸U攵试验(absorptiontest)P317表14-2

用血痕中的血型物质吸收抗血清中的抗体,检测抗血清中抗体效价在

吸收前后的变化,判断血痕血型。

血清抗体-加入未知血痕-抗体吸收-指示红细胞检测--同型血痕吸收

抗体

吸收试验特点:(1)经典方法,结果稳定可靠。⑵抗血清效价宜用8〜

16o抗血清效价太高,可能被抗原吸收不全,导致假阴性。⑶要求检

材量较多,如检材太少,易出现假阴性结果。⑷血痕基质对抗血清试剂有

非特异性吸收作用,无血痕部位基质作对照。

解离试验(elutiontest)P318表14-3

是用血痕吸收抗血清中的抗体,然后检测与血痕中血型物质结合的抗

体类型,判断血痕的血型

未知血痕-置于抗血清中吸收抗体-生理盐水洗涤数次-56°释放抗体

-取出已经释放抗体的血痕,加入指示红细胞检测

特点:⑴实验灵敏度高,检材用量少,适用微量检材。⑵实验所需时

间较短,实验所需设备简单。⑶实验操作技术和经验要求较高,其中洗

涤步骤是关键,洗多容易出假阴性;洗少容易出假阳性结果。⑷抗体效价

应高于64,蛋清粘附解离试验抗血清效价不应低于1:128o⑸必须设置

已知A和B型血痕对照。选择对照血痕时应注意与检材血痕浓度相当、时

间相近、基质相同。

2.ABH凝集素测定:原理是血痕的血清成分含有抗-A、抗-B凝集素,

用已知红细胞测定血痕中的凝集素成份,也可以判断血痕的ABO血型。凝

集素测定的意义在阳性结果,阴性结果没有意义。

DNA分析重点在于DNA的提取

第十五章精液斑检验

掌握精斑的概念、特点;精斑的预试验(酸性磷酸酶实验)、确证试

验(精子检出法、前列腺特异抗原P30检测)、个人识别(中和法测定ABO

血型;DNA检验);

熟悉精斑的检验目的和检验程序;精斑的肉眼观察;

了解精斑的血清型检验和酶型检验;精斑检验的其它检测方法。精

液斑(seminalstain):简称精斑,精液浸润或附着于基质上,干燥后形成

的斑痕。

特点:1)附着的部位或基质多样化;2)阴道擦拭物(阴道拭子)是

常见的重要的精斑检材;3)精斑没有固定的形态,外观常因附着物不同

而有差异。

精液主要由精子及精浆组成,是一种含蛋白质、各种酶及果糖等多种

成分的碱性乳白色胶状液体。精浆组成-精囊液、前列腺液(酸性磷酸酶)、

尿道球腺液和尿道旁腺液,蛋白成分1)与人血清共有的蛋白成分:如白

蛋白、维生素D结合蛋白等一具有多态性,用于个人识别;2)精浆中特

有的蛋白成分:如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30)一精斑的确证实验;a2-精

浆蛋白(a2-SGP)-测定ABH抗原,个人识别;8-微精蛋白、B-精浆蛋

白等。酶类1)酸性磷酸酶一一精斑的预试验2)乳酸脱氢酶:LDH-X-

一精斑的确证试验3)黄递酶(DIA3)、磷酸葡萄变位酶(PGM)、Y-谷氨酰

转肽酶、乙二醛酶等一多态性,用于个人识别4)凝固酶、中性蛋白酶、

纤溶酶等。精液在体外的形状,正常精子分头、尾两部分,正面

观呈卵圆形,侧面观呈梨形,主要由顶体和致密的精子细胞核组成。

精斑检验的目的与程序:1.检验目的1)可疑斑痕是否为精斑?2)

若为精斑,确定精斑的个人来源。2.检验程序1)肉眼观察;2)预试验;3)

确证试验;4)遗传标记的检测,进行个人识别。

精斑的肉眼检查:典型的精斑呈不规则地图状。可将检材置于紫外光

下于暗处观察。

精液斑的预试验

酸性磷酸酶实验

前列腺液含有大量的酸性磷酸酶,浓度为540〜4000u/ml,较其他体

液、分泌液及脏器的含量高100倍以上。由于ACP来源于前列腺,故无精

子的精液ACP试验也呈阳性结果。

特点:1、精斑中的ACP相当稳定,对腐败及高热有较强的抵抗力;2、

灵敏度高(1/2万倍),特异性不高;3、其他组织、分泌液中有ACP;部分

蔬菜、水果、某些避孕药的ACP检测液呈弱阳性反应。磷酸苯二钠试验

(King-King试法)

原理:精液中的酸性磷酸酶可分解磷酸苯二钠,产生蔡酚,后者经铁

氟化钾作用并与氨基安替比林结合,生成红色醍类化合物。

检材+缓冲液-37℃,30min-显色液-深红色+阳性,说明含有酸性磷酸

酶,可能是精斑;淡黄色

+阴性,说明检材不是精斑或精斑酸性磷酸酶被破坏

所有的预试验中除酸性磷酸酶检验外,其他各项试验灵敏度均不高,

因此精斑检验和血痕检验不同

精斑的确证实验

目的:检验精液中特有的成分,阳性结果可以确证精斑。

方法:一、形态学检查:精子的检出二、免疫学检验三、生化检验

一、精子的检出一染色法

1)检材处理

检材1.5cm义1.5cm,剪碎,置试管内,加0.5mlNS浸渍,室温2h后

4℃过夜;陈旧检材:5-10%的氨液浸渍全部浸液置另一试管内,2500

rpm离心5min;上清液一确证实验和中和试验;沉渣一涂片,染色,镜

检精子。

1、苏木素-伊红染色

涂片滴加95%酒精2min;80%酒精2min;50%酒精2min;水洗2min;

苏木素染液5-10min;漂洗玻片数次;1%盐酸酒精分化数秒;流水冲洗

20-30min;伊红染色1.5min;漂洗数次;

滴加50%酒精后立即用95%酒精冲洗并保留10s;无水酒精5-lOs;

镜检。精子细胞核染兰色,其它部分红色。

2、酸性复红染色

?滴加酸性复红亚甲兰染液5-10min;自来水冲洗2min;镜检精子头

部的后半部即核呈兰色,前半部不着色或是浅染,体及尾部染红色。

3、酸性品红靛兰胭脂红染色

?滴加酸性品红靛兰胭脂红染液第一液30s;1%盐酸冲洗;第二液染

色15s;镜检精子头部呈深紫红色,颈段呈白色,尾部主段和末端呈紫兰

阴道拭子检测精子影响因素

(1)取的时间越早越好(2)方法与部位有关

二、免疫学方法

1.抗人精血清沉淀反应

结果判定:阳性:是人精斑;阴性:不是人精斑或者精斑已破坏。特

点与优点:灵敏度高,特异性高;既可以精斑的确证,亦可用于种属鉴定;

还用于确证输精管结扎术者和精子缺乏症患者。注意事项:设立阳性和

阴性对照

2.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30检测(抗P30血清沉淀试验)

1)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又称丫-精浆蛋白,由人类前列腺上皮细

胞分泌,属于糖蛋白,分子量30000,称P30.含量丰富,性质稳定,是

确证精斑的理想标记。

2)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一直接斑点ELISA法;胶体金法酶联免

疫吸附试验一直接斑点ELISA法

原理:固相载体上的P30抗原可与酶标记的抗P30抗体反应。阳性:

人精斑;阴性:不是人精斑或精斑已破坏;

特点:I:灵敏度高,简便、快速;II:高度的种属特异性与器官特异

性;III:无精子的精斑亦可为阳性;IV:P30性质稳定,检出时间长。

注意事项:设立阳性和阴性对照

精斑的个人识别

目的:确定现场精斑是谁所留

方法:1.ABO血型测定和DNA检验;2.血清型和酶型测定等。结果

判定:通常给予不排除结论,同时要结合案情。

一、ABO血型测定

1.中和实验:分泌型精斑2.ELISA法:非分泌型精斑3.DNA分型:

PCR-RFLP技术等

中和试验(Theneutralizationtest)是检验各种分泌液斑迹的ABO血型

及分泌状况。

原理:(凝集-抑制试验)精斑中的可溶性A、B、H抗原与相应的已知

效价抗体结合,使其效价降低或完全消失,再加入相应型别指示红细胞后,

指示红细胞不发生凝集,由此推断精斑的血型。

①剪取待检斑痕检材,约lcm2。放入小试管中,加生理盐水浸泡0.5ml,

充分搅拌后,根据检材的陈旧程度浸泡2〜12h。②浸出液用生理盐水作

2-4稀释,至32倍;③分别加4-8倍的抗A、抗B、抗H各2滴后,室温

中和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