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试用版)同步练习2.1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练)(原卷版+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1A/2B/wKhkGWb49w6AMh_6AAIOeKnKBq8166.jpg)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试用版)同步练习2.1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练)(原卷版+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1A/2B/wKhkGWb49w6AMh_6AAIOeKnKBq81662.jpg)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试用版)同步练习2.1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练)(原卷版+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1A/2B/wKhkGWb49w6AMh_6AAIOeKnKBq81663.jpg)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试用版)同步练习2.1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练)(原卷版+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1A/2B/wKhkGWb49w6AMh_6AAIOeKnKBq81664.jpg)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试用版)同步练习2.1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练)(原卷版+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1A/2B/wKhkGWb49w6AMh_6AAIOeKnKBq8166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练)【基础篇】1、通过实验,首先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科学家是()A.拉瓦锡 B.道尔顿 C.门捷列夫 D.侯德榜2、飞船舱中需提供给人呼吸的气体是()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3、下列行为会增加空气中PM2.5的是()A.治理工地扬尘 B.露天焚烧垃圾C.使用公共自行车 D.禁止焚烧秸杆4、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主要原因是()A.分子体积很小B.分子在不断运动C.分子间有间隔D.分子可以分为原子5、下列物质中,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可吸入颗粒物6、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B.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之一C.空气中氧气质量占空气质量的21%D.空气中的氧气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7、实验室用燃烧法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最适宜选用的可燃物是()A.红磷 B.硫磺 C.木炭 D.蜡烛8、下列物质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不会产生大气污染的是()A.NO2B.CO2C.SO2D可吸入颗粒物9、2017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山西省积极行动,落实整改措施,省城太原首先通过以下三种方式缓解空气污染初见成效。(1)为了使空气更新,天空更蓝,你作为环保小卫士,认为推广使用上述方式的好处是(任选一项回答)(2)空气污染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引起空气污染的有害气体种类很多,请举一例。(3)你认为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正确的是_________。A.推广使用新能源B.加强企业排污管理C.雾霾多发天气,实行私家车限号出行。10、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1)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2)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体积小100ML;。(3)乒乓球压瘪了,但未破裂,放在沸水中就会恢复原状.这是因为。11、计算O2、H2O、(NH4)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1)O2的相对分子质量=(2)H2O的相对分子质量=(3)(NH4)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提升篇】12、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c”代表的是()A.二氧化碳 B.氮气 C.氧气 D.稀有气体13、薯片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变得不再松脆,说明空气中含有()A.氮气 B.氧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14、加压或降温可将氧气变成液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氧是一种氧化物B.液氧中的分子停止了运动C.加压使分子间间隙减小D.氧气和液氧由不同种分子构成15、西藏地区独特的高原风景早就吸引了丫丫,她很想在国庆期间前往观光.但爸爸说初到西藏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这是由于()高原地区的氧气与平原地区的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高原地区,空气稀薄,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1%高原地区,空气稀薄,氧气的体积分数仍为21%D.高原地区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让人感到窒息16、有关“原子”说法错误的是(
)A.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B.是自然界中最小的微粒
C.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D.是可以直接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17、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其中合理的是()A.水结成冰,是因为水分子停止了运动B.变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是由于分子的体积变大C.加入糖的水变甜,是由于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D.1L大豆与1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L,是由于分子间有间隙18、如图是用红磷燃烧法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装置图,有关此实验的结论与分析错误的是()A.此实验证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B.此实验证明,反应后组气瓶内剩余的气体,既不易溶于水,也不支持燃烧C.该实验中的红磷还可以用硫来代替D.若该实验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可能的原因之一是装置气密性不好造成的19、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空气中只含氧气和氮气B.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C.空气中的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D.酸雨的产生与空气污染有关20、现有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氮气;④稀有气体四种物质,请用上述物质的序号填空:约占空气体积的78%的气体是______;人类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气体是______;可用于制造电光源的气体是______;(4)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气体是______。21、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如图1所示的是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实验过程是: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第二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1/5。请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反应完后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______。(2)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有(答出两条即可):_____、_____。(3)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2所示),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2.1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练)【基础篇】1、通过实验,首先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科学家是()A.拉瓦锡 B.道尔顿 C.门捷列夫 D.侯德榜【答案】A【解析】A、拉瓦锡是近代化学的奠基人之一,后人称拉瓦锡为近代化学之父,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最早提出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故正确;B、道尔顿被称为现代原子之父,对构成物质的微粒有着特殊的贡献,故错误;C、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没能得到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故错误;D、侯德榜创立的侯氏制碱法,对我国的制碱工业做出了贡献,故错误。故选A。2、飞船舱中需提供给人呼吸的气体是()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答案】B【解析】氧气具有供给呼吸的用途,故选B。3、下列行为会增加空气中PM2.5的是()A.治理工地扬尘 B.露天焚烧垃圾C.使用公共自行车 D.禁止焚烧秸杆【答案】B【解析】A、治理工地扬尘,能减少PM2.5污染,故选项错误;B、露天焚烧垃圾,燃烧会产生大量的微小颗粒物,会增加PM2.5污染,故选项正确;C、使用公共自行车,能减少PM2.5污染,故选项错误;D、禁止焚烧秸杆,能减少PM2.5污染,故选项错误。故选B。4、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主要原因是()A.分子体积很小B.分子在不断运动C.分子间有间隔D.分子可以分为原子【答案】B【解析】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B。5、下列物质中,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可吸入颗粒物【答案】D【解析】目前计入我国“空气污染指数”的监测项目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及臭氧等。A、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不是我国“空气污染指数”的监测项目,故选项错误;B、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不是我国“空气污染指数”的监测项目,故选项错误;C、稀有气体是空气的成分之一,不是我国“空气污染指数”的监测项目,故选项错误;D、可吸入颗粒物属于空气污染物,是我国“空气污染指数”的监测项目,故选项正确。故选D。6、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B.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之一C.空气中氧气质量占空气质量的21%D.空气中的氧气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答案】C【解析】A、根据工业制取氧气的方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利用液态氮和液态氧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故A说法正确;B、空气中的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故B说法正确;C、空气中氧气体积占空气体积的21%,故C错;D、植物光合作用的生成物是氧气和有机物,故D说法正确。故选C。7、实验室用燃烧法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最适宜选用的可燃物是()A.红磷 B.硫磺 C.木炭 D.蜡烛【答案】A【解析】A、红磷本身是固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且生成物五氧化二磷是固体,可以用于除去空气中的氧气,故选项正确.B、硫磺在空气中能够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虽除去氧气,但增加了新的气体,不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选项错误。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或者一氧化碳气体甚至是两者的混合气体,虽除去氧气,但增加了新的气体,不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选项错误。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虽除去氧气,但增加了新的气体,不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选项错误。故选:A。8、下列物质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不会产生大气污染的是()A.NO2B.CO2C.SO2D可吸入颗粒物【答案】B【解析】A、NO2是空气污染物;B、CO2不是空气污染物;C、SO2是空气污染物;D、可吸入颗粒物是空气污染物;故选:B。9、2017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山西省积极行动,落实整改措施,省城太原首先通过以下三种方式缓解空气污染初见成效。(1)为了使空气更新,天空更蓝,你作为环保小卫士,认为推广使用上述方式的好处是(任选一项回答)(2)空气污染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引起空气污染的有害气体种类很多,请举一例。(3)你认为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正确的是_________。A.推广使用新能源B.加强企业排污管理C.雾霾多发天气,实行私家车限号出行。【答案】(1)减少空气污染,净化空气。(2)一氧化碳。(3)abc。【解析】(1)使用电动出租车可减少空气污染,净化空气;垃圾清扫车可净化环境;喷水雾汽车可减少空气中的尘埃。故答案为:减少空气污染,净化空气。(2)从世界范围看,造成空气污染的有害气体主要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故答案为:一氧化碳。(3)a推广使用新能源,可减少污染,改善空气质量,正确;b加强企业排污管理,可减少污染,改善空气质量,正确;c雾霾多发天气,实行私家车限号出行,可减少污染,改善空气质量,正确;故选abc。10、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1)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2)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体积小100ML;。(3)乒乓球压瘪了,但未破裂,放在沸水中就会恢复原状.这是因为。【答案】(1)分子在不断地运动;(2)分子间有一定间隔;(3)分子间有间隔。11、计算O2、H2O、(NH4)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1)O2的相对分子质量=16×2=32(2)H2O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18(3)(NH4)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14+1×4)×2+32+16×4=132【提升篇】12、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c”代表的是()A.二氧化碳 B.氮气 C.氧气 D.稀有气体【答案】C【解析】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是78%,氧气的体积分数是21%,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是0.94%,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是0.03%,其它物质的体积分数是0.03%,由图中空气成分的示意图可知,“c”的体积分数约为21%,因此“c”代表的是氧气。故选C。13、薯片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变得不再松脆,说明空气中含有()A.氮气 B.氧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答案】C【解析】A、氮气不能使薯片变得不再松脆,故选项错误;B、氧气能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不能使薯片变得不再松脆,故选项错误;C、薯片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变得不再松脆,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故选项正确;D、二氧化碳不能使薯片变得不再松脆,故选项错误;故选C。14、加压或降温可将氧气变成液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氧是一种氧化物B.液氧中的分子停止了运动C.加压使分子间间隙减小D.氧气和液氧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答案】C【解析】A.液氧是液态的氧气,属于单质,故错误;B.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的,故错误;C.氧气加压降温变成液氧,是因为加压降温后,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正确;D.氧气与液氧均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错误。故选C。15、西藏地区独特的高原风景早就吸引了丫丫,她很想在国庆期间前往观光.但爸爸说初到西藏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这是由于()高原地区的氧气与平原地区的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高原地区,空气稀薄,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1%高原地区,空气稀薄,氧气的体积分数仍为21%D.高原地区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让人感到窒息【答案】C【解析】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高原地区和平原地区中的氧气都是由氧分子构成,化学性质是相同的,故A错;B、高原地区空气比较稀薄,氧气的体积分数仍为21%,故B错;C、在高原地区,地势比较高,空气稀薄,但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仍为21%,只是单位体积内氧气含量相对减少,使人体在呼吸时发生困难,即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故C对;D、高原地区空气稀薄,与平原地区比较单位体积内氧气的含量小,人在呼吸时就要需要吸入更多的空气,来补充呼吸需要的氧气,所以表现出人呼吸比较困难,不是因为二氧化碳含量过高,故D错。故选C。16、有关“原子”说法错误的是(
)A.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B.是自然界中最小的微粒
C.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D.是可以直接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答案】B【解析】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符合题意;
B、根据A的分析可知,不符合题意;
C、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D、是可以直接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7、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其中合理的是()A.水结成冰,是因为水分子停止了运动B.变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是由于分子的体积变大C.加入糖的水变甜,是由于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D.1L大豆与1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L,是由于分子间有间隙【答案】C【解析】A、水结成冰,是因为降温后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小,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选项解释错误;B、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温度升高,分子的间隔变大,体积不变,故选项解释错误;C、加入糖的水变甜,是由于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故选项解释正确;D、1L大豆与1L水混合总体积小于2L,大豆是宏观的物质,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故选项错误。故选C。18、如图是用红磷燃烧法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装置图,有关此实验的结论与分析错误的是()A.此实验证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B.此实验证明,反应后组气瓶内剩余的气体,既不易溶于水,也不支持燃烧C.该实验中的红磷还可以用硫来代替D.若该实验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可能的原因之一是装置气密性不好造成的【答案】C【解析】A.通过此实验可知空气中氧气所占体积分数的,故正确;B.由红磷的熄灭,说明了氮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由冷却,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流进集气瓶中,液面上升到一定高度不再上升.说明了氮气的溶解性是难溶于水,故正确;C.因红磷与氧气反应生成物为气体,不能用于该实验,故错误;D.如果装置漏气时,测定的结果偏小,达不到实验的目的,所以该实验成败的关键之一是装置气密性好,故正确。故选C。19、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空气中只含氧气和氮气B.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C.空气中的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D.酸雨的产生与空气污染有关【答案】A【解析】A、空气中只含氧气和氮气错误,还有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故选项正确;B、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正确,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正确,故选项错误;C、空气中的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正确,正确,故选项错误;D、酸雨的产生与空气污染有关正确,工业排放的废气使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造成酸雨,正确,故选项错误。故选A。20、现有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氮气;④稀有气体四种物质,请用上述物质的序号填空:约占空气体积的78%的气体是______;人类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气体是______;可用于制造电光源的气体是______;(4)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气体是______。【答案】(1)③。(2)①。(3)④。(4)②。【解析】(1)约占空气体积的78%的气体是氮气,故填:③。(2)人类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