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人教版)单元检测15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_第1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单元检测15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_第2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单元检测15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_第3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单元检测15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_第4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单元检测15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大一轮高考历史(人教版)单元检测15: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含答案单元滚动检测(十五)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注:1-4题为第十四单元内容,第5-14题为第十五单元内容)(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1.(2018·潜江模拟)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的兴中会上第一次发出“振兴中华”的号召;不久后,康有为、梁启超等发动变法维新运动,也提出振兴中国的问题;后来,义和团运动中农民爱国英雄们也提出“振兴中国”的口号。这表明()A.民族意识开始不断觉醒 B.革命纲领内容具有继承性C.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潮流 D.推翻清政府成为大势所趋解析:选C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侵略导致民族意识不断觉醒,因此19世纪末民族意识已经觉醒而不是开始,故A项错误;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是建立资产阶级政权,与农民阶级的革命纲领不同,因此不具有继承性,故B项错误;19世纪末,资产阶级与农民阶级都提出了“振兴中国”的口号,表明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潮流,故C项正确;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扶清灭洋”并不是以推翻清政府为目标,故D项错误。2.(2018·揭阳质检)1907年初,梁启超发表文章称:“革命党者,以扑灭现政府为目的者也。而现政府者,制造革命党之一大工场也。”同时,梁启超组织的政闻社也致电清政府的“宪政编查馆”,提出限期3年召开国会的主张。该材料表明梁启超()A.积极宣传和领导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B.支持和配合资产阶级革命运动C.希望政府速行立宪,抵制革命D.支持立宪运动,反对清朝统治解析:选C材料未体现梁启超领导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故A项错误;据材料中“革命党者,以扑灭现政府为目的者也”可以看出梁启超反对资产阶级革命,故B项错误;据材料中“梁启超组织的政闻社也致电清政府的‘宪政编查馆’”可以看出他希望政府速行立宪,抵制革命,故C项正确;梁启超反对清政府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3.(2018·黄山模拟)1920年,陈独秀认为:“上海社会若不用猛力来改造一下……什么爱国、共和、解放、新思潮、新文化等一切新流行的名词,一到上海便仅仅做了香烟公司、药房、书贾、彩票行的利器”。这说明()A.民族资本主义与新文化运动相互促进B.近代社会发展要以彻底的思想改造为前提C.新文化运动在上海并未引起充分关注D.推翻资产阶级专政是中国革命的重要任务解析:选B陈独秀认为,如果没有思想方面的解放与改造,政治要求便只能沦为经济的附庸,这里强调的是新文化运动的必要性而非其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故A项错误;没有思想解放作为前提,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都将无从谈起,故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在上海的关注度,材料中并没有相应的体现,陈独秀强调仅是其重要性而已,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到革命的问题,故D项错误。4.(2018·湖南十三校联考)1918年底到1919年4月,中国人普遍对协约国胜利持高度肯定态度;但1919年4月后,列宁批判帝国主义的理论却迅速流行开来。舆论的这种变化反映出()A.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发国人对学习西方的深刻反思B.巴黎和会一度给国人获得世界强国地位的希望C.马列主义成为了国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指导思想D.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官的抗争引发了国人情绪变化解析:选A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发国人对学习西方的深刻反思,对帝国主义侵略本质的认识使得国人开始由向西方学习到转而“以俄为师”,关注列宁批判帝国主义的理论,故A项正确;B项不能解释列宁批判帝国主义的理论迅速流行,故错误;“列宁批判帝国主义的理论却迅速流行”,不能据此推断马列主义成为了国人救亡图存的指导思想,故C项错误;D项不能解释列宁批判帝国主义的理论迅速流行,故错误。5.(2018·汕头模拟)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反复强调“(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这一思想()A.不利于中医向现代化发展B.否定了人对自然的作用C.强调了顺应自然的重要性D.是汉代儒学发展的产物解析:选C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中医强调人顺应自然的重要性,这一思想有利于中医向现代化发展,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中医强调人顺应自然的重要性,并不等于说否定了人对自然的作用,故B项错误,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汉代儒学,故D项错误。6.(2018·合肥模拟)二十四节气是古代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这一成就()A.推动了古代天文学的发展B.促进了男耕女织小农经济的形成C.反映了较浓厚的迷信色彩D.体现了我国古代科学实用性的特点解析:选D古代中国天文学出现在原始社会,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运行情况制定的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故A项错误;小农经济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故B项错误;二十四节气是古代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不是封建迷信,故C项错误;二十四节气是为指导农业而专门制定的历法,反映出中国古代科技解决实际需要的特征,故D项正确。7.(2018·扬州模拟)有一种书法,在造型上有两个倾向:一、结构上倾向于扁平,强调水平线条;二、每一字中夸张一条水平线,以毛笔“逆入、平出、挑起”造成明显的“波磔”。这种书法是()解析:选D据材料中“结构上倾向于扁平”“明显的波磔”可知是隶书,而非小篆,故A项错误;B项是草书,与材料中“结构上倾向于扁平”“明显的波磔”不符,故错误;C项是行书,与材料中“结构上倾向于扁平”“明显的波磔”不符,故错误;D项与材料中“结构上倾向于扁平”“明显的波磔”相符,故正确。8.(2018·贵阳模拟)西周时,文字多刻在青铜器皿上,青铜铭文内容丰富,为后人提供了祭祖、征伐、册命、赏赐等详实记载。这反映出西周()A.青铜铭文追求审美功能 B.青铜工艺水平提高C.文化传承意识增强 D.宗法礼仪渐趋崩溃解析:选C材料没有涉及到审美的内容,故A项错误;材料描述了青铜器上的文字,没有说明青铜器本身的状态,故B项错误;通过“铭文内容丰富,为后人提供了祭祖、征伐、册命、赏赐等详实记载”可得出通过这些铭文,是人们了解古代的有效渠道,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专门讲述宗法礼仪的变化,故D项错误。9.(2018·潮州模拟)清王昱《东庄论画》说学画者先贵立品。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否则,画虽可观,却有一种不正之气隐跃毫端。文如其人,画亦有然。该绘画理论()A.深受理学观念影响 B.表明文人画彰显人性追求C.说明画家品德高尚 D.说明绘画与文学地位一致解析:选A根据材料“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否则,画虽可观,却有一种不正之气隐跃毫端”可知该绘画理论深受理学观念的影响,注重人的品德和道德修养,故A项正确;注重正气并不是在彰显人性追求,故B项错误;材料与画家的品德高尚与否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无意对绘画和文学的地位做比较,故D项错误。10.(2018·成都模拟)元杂剧包公戏中的包公是廉洁正直、机智善断的清官。明传奇中包公的形象渐趋神化,权力无限扩大,民间更尊其为明法致公、为民请命的“司法之神”。包公形象的变化反映出()A.明传奇较元杂剧艺术成就更高B.老百姓对司法公正的强烈向往C.市民阶层主导法制观念的变迁D.明代法治的理性精神丧失殆尽解析:选B据材料“廉洁正直、机智善断的清官”“司法之神”可知,对包公的崇拜源于其清正廉明,秉公执法,因此包公形象不断神化说明老百姓对司法公正的强烈向往,故B项正确。11.(2018·常德模拟)明代小说《说唐》、《杨家将传》中,樊梨花与穆桂英以武艺压倒夫婿,并挂帅出征;清代小说《再生缘》中,女主角易钗而弁,文武双全。这反映出()A.明清时期小说创作的繁荣B.文字狱影响到思想文化的发展C.民间对正统社会秩序的抗议D.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男女平等解析:选CA项不能反映材料中小说女性形象变化的原因,故错误;文字狱使思想领域保守僵化,这与材料中小说女性形象打破传统的现象不符,故B项错误;明清小说中女性压倒夫婿能挂帅出征或文武双全,这是对传统“夫为妻纲”社会秩序的反抗,故C项正确;商品经济发展能推动男女平等,但不能达成男女平等的现状,故D项错误。12.南宋陆游曾作诗云:“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这说明()A.农业发展与传统历法结合B.文学创作与生活相联系C.文学作品呈现贵族化趋势D.农业生态环境开始关注解析:选B材料叙述了鸟鸣与农作的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陆游的诗歌,描写了田间农作的景象,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野人无历日”,描写的是普通农夫的生活写照,故C项错误;材料叙述了农民按时劳作的相关信息,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8·安庆模拟)(25分)从清华学堂至清华学校,再到国立清华大学,清华大学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当时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年,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1925年设立大学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并开设研究院。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拥有文、法、理、工等院系,盛极一时。材料二清华大学的初期发展,虽然渗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但学校十分重视研究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以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以及研究院讲师李济为代表的清华学者,主张“中西兼容、文理渗透、古今贯通”,形成了著名的“清华学风”,对清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培养出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学术大师。材料三1937年,(清华大学)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长沙临时大学迁到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北京复校,有5个学院26个系。材料四1978年以来,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过程中,清华逐步复建了理科、经济、管理、人文、社会科学等各学科,恢复了综合性大学的布局,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以上材料均引自《清华大学校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华大学创办和初期发展的时代背景。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清华大学创办初期的办学特点。(12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华大学南迁及迁回的主要原因。(5分)(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78年以来,清华大学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的主要原因。(8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信息判断“初创和初期发展”的时间——1911年至1928年,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概括;第二小问需提取材料二有效信息“中西兼容,文理渗透”以及形成独立的学术派别等。第(2)问,清华大学在抗日战争期间进行过三次迁徙:长沙—昆明—北京,几次校址搬迁均与抗战有关,依据迁徙时间即可作答。第(3)问,依据材料四的信息并结合1978年后的相关教育背景回答即可。答案:(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庚子赔款”实施;科举制的废除和教育近代化的发展;20世纪初留学教育的发展;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民主共和潮流的发展;国民政府建立初期的支持。(6分)特点:中西兼容,渗透西学文化,但重视研究中华传统文化;文理渗透,古今贯通;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水平高,形成了著名清华学派。(6分)(2)南迁: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北平、长沙先后被日寇占领,被迫迁到大西南昆明。(3分)迁回:全国抗战胜利,北平回归。(2分)(3)原因: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教育改革全方位进行;教育立法取得重大进展。(8分)14.(2018·湖北天门、仙桃联考)(12分)阅读材料,问答问题。材料近期汉译出版的《文明的滴定》一书收录了李约瑟1944至1966年间发表的八篇论文。据李约瑟在第六篇文章中的陈述,在1938年前后,他酝酿写作一部专著,系统讨论中国文化区的科学、科学思想和技术的历史,那时他的问题意识就是“为什么现代科学没有在中国(或印度)文明中发展,而只在欧洲发展出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他又提出另一个相关的问题:“为什么从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5世纪,在把人类的自然知识应用于人的实际需要方面,中国文明要比西方文明有效得多?”两个问题结合起来,可以概括为:曾经高度发达的中国科学为什么没有发展出现代科学,反倒是科学发展并不领先的欧洲取得了突破,发展出了现代科学?这就是李约瑟难题,也称李约瑟之问、李约瑟之谜。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和评述“李约瑟之问”。(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解析:对于这种评述性的题型,答题时首先正确地归纳出材料观点,如本题首先得出“李约瑟之问”的含义,然后结合所学分析作者得出这种结论的原因,最后还要阐述一下自己的看法。答案:评分细则:(1)完整归纳出“李约瑟之问”的含义得2分,即中国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