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遂宁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_第1页
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遂宁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_第2页
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遂宁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_第3页
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遂宁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_第4页
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遂宁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遂宁市遂宁中学20242025高二上开学考生物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长:75分钟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2.第一部分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某同学在学习了“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后,以大蒜根尖为实验材料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视野中细胞堆积、染色较浅,分析其中的原因不可能是()A.解离环节,解离时间过短或解离液配比不合理B.漂洗环节,未经过漂洗或漂洗后残留药液过多C.染色环节,染液浓度过高或染色时间过长D.制片环节,根尖未弄碎或弄碎后按压不够充分【答案】C【解析】【分析】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1、解离:剪取根尖23mm(最好每天的1014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4、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载玻片,既制成装片。5、观察:(1)低倍镜观察把制成的洋葱根尖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要求找到分生区的细胞,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2)高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的细胞后,把低倍镜移走,直接换上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把视野调整的既清晰又较亮,直到看清细胞物像为止。【详解】A、解离时间过短或解离液配比不合理导致细胞没有分散开,所以可能视野中细胞堆积、染色较浅,A不符合题意;B、未经过漂洗或漂洗后残留药液过多会影响染色,导致染色较浅,B不符合题意;C、染液浓度过高或染色时间过长会导致染色加深,不会导致染色较浅,C符合题意;D、根尖未弄碎或弄碎后按压不够充分导致细胞没有完全分散开,造成细胞堆积,D不符合题意。故选C。2.秋海棠叶子能“落地生根”并能发育成完整植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过程说明高度分化的细胞也能分裂和分化B.“落地生根”过程体现出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C.“落地生根”过程中细胞内的DNA结构将改变D.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才能将叶片培育成完整植株【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过程,可能是单个细胞→细胞团(愈伤组织)是脱分化过程,细胞团(愈伤组织)→胚状体是再分化过程,这两个过程中细胞都通过有丝分裂方式增殖,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详解】

A、秋海棠的叶子细胞是已分化和分裂的细胞,落地生根发育成完整植株,说明高度分化的细胞也能分裂和分化,A正确;B、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分化的细胞再次分化成完整植株的潜能,“落地生根”过程中,叶片做为植物的营养器官,在叶子长出根以后发育成完整植株,并不是从一个细胞发育成完整植株,因此并未体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B错误;C、“落地生根”过程中细胞是分化成各种组织和器官,是细胞的有丝分裂增殖,细胞内的DNA结构不会改变,C错误;D、题目中秋海棠叶子能落地发育成完整植株,并不需要利用植株组织培养技术,D错误。故选A。3.与细胞凋亡类似,“铁死亡”也是一种细胞程序性死亡。若细胞内Fe2+过多,细胞膜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会发生过氧化,从而诱导细胞死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Fe2+过多引起的细胞死亡,有助于细胞内稳态的维持B.细胞中的脂肪酸过氧化后,细胞膜的功能会受到影响C.细胞内的Fe2+可能间接诱导了细胞内凋亡基因的表达D.生物体内的细胞死亡均与细胞内基因的程序性表达有关【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详解】A、细胞程序性死亡是生物体为了维持内环境稳态而采取的一种重要机制。当细胞内Fe2+过多,导致细胞膜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过氧化,进而诱导细胞死亡时,这实际上是机体在清除受损或不再需要的细胞,有助于维持细胞内的稳态,A正确;B、细胞膜主要由脂质(主要是磷脂)和蛋白质组成,其中脂质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对于细胞膜的流动性和功能至关重要。当这些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过氧化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都会受到影响,可能导致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受阻等,B正确;C、虽然题目中没有直接提到Fe2+如何诱导凋亡基因的表达,但我们可以合理推测,由于Fe2+过多导致的细胞过氧化状态可能触发了一系列信号转导途径,这些途径最终可能间接诱导了细胞内凋亡基因的表达,从而引发细胞凋亡,C正确;D、虽然细胞凋亡和“铁死亡”等都属于细胞程序性死亡,它们的发生确实与细胞内基因的程序性表达有关。但是,并非生物体内所有的细胞死亡都与基因的程序性表达有关。例如,细胞坏死就是由于物理、化学等因素导致的细胞被动死亡过程,它并不涉及基因的程序性表达,D错误。故选D。4.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格里菲思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实验思路是将各种物质分开,单独研究其作用B.艾弗里的实验、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均设法分别研究DNA和蛋白质各自的效应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分别用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D.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若保温时间过短,会导致离心后上清液的放射性增强【答案】A【解析】【分析】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并没有将各种物质分开,A错误;B、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实验设计思路相同都是设法分别研究DNA和蛋白质各自的效应,B正确;C、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在培养基上独立生存,因此要标记噬菌体需用含35S和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分别培养,C正确;D、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D正确。故选A。5.下图表示中心法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①~⑦都会在人体的遗传信息传递时发生B.人体细胞内的过程③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产物都是mRNAC.过程③存在AU、CG、TA、GC碱基配对方式D.过程⑤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过程⑥发生在核糖体上【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中心法则,其中①表示DNA分子的复制,②表示单链DNA到双链DNA过程,③表示转录过程,④表示RNA的转录过程,⑤表示RNA分子的复制过程,⑥表示翻译过程,⑦表示逆转录过程。其中逆转录和RNA分子的复制过程只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详解】A、过程①为DNA的复制,①⑦②为逆转录,③为转录,④⑤均为RNA的复制,⑥为翻译。都会在人体的遗传信息传递时发生的为①③⑥,A错误;B、人体细胞内的过程③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产物是mRNA、rRNA、tRNA,B错误;C、过程③为转录,即DNA转录为RNA,存在AU、CG、TA、GC碱基配对方式,C正确;D、由于RNA一般为单链,过程⑤RNA的复制没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DNA的复制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过程⑥翻译发生在核糖体上,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结合中心法则图解,考查中心法则及其发展,要求考生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后人对其进行的补充和完善,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明确逆转录和RNA分子的复制过程只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6.水稻是雌雄同株的植物。现有一株抗病(A)雄性不育系水稻植株,将其与感病(a)水稻植株杂交,子代中抗病和感病植株各占1/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杂交过程中需对母本进行去雄处理B.感病植株上所结籽粒的基因型为aaC.母本能产生两种配子且比例为1:1D.子代有两种基因型且杂合子占1/2【答案】A【解析】【分析】用隐性的感病(a)植株作父本,显性的抗病(A)植株作母本进行杂交,子代中抗病和感病植株各占1/2,这属于测交实验,因此亲代父本基因型为aa,母本基因型为Aa,后代抗病个体的基因型为Aa,感病个体的基因型为aa。【详解】A、由于母本为雄性不育系,故不需要对其进行去雄处理,A错误;B、由于抗病(A)是雄性不育系水稻植株,因此感病植物作母本时只能自交,因此感病植株上所结籽粒的基因型为aa,B正确;C、根据后代中抗病:感病=1:1可知,母本为Aa,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A:a=1:1,C正确;D、由上分析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和aa,故后代中Aa:aa=1:1,其中杂合子占1/2,D正确。故选A。7.小麦粒色受独立遗传的三对基因A/a、B/b、C/c控制。A、B和C决定红色,每个基因对粒色增加效应相同且具有叠加性,a、b和c决定白色。将粒色最浅和最深的植株杂交得到F1。F1的自交后代中,与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表型相同的概率是()A.6/64 B.11/64 C.15/64 D.20/64【答案】C【解析】【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问题的实质:小麦粒色的深浅与其含有的显性基因的数量有关,即含有显性基因的数量越多小麦粒色越深。据此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按照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的思路进行分析:将Fl自交(AaBbCc×AaBbCc)分解为3个分离定律问题,即Aa×Aa、Bb×Bb、Cc×Cc,求出每一个问题子代的基因型的种类及其比例(如AA、Aa、aa依次占1/4、1/2、1/4),然后按照题目要求的实际情况进行重组,此法“化繁为简,高效准确”。【详解】已知小麦粒色受独立遗传的三对基因A/a、B/b、C/c控制。A、B和C决定红色,每个基因对粒色增加效应相同具叠加性,a、b和c决定白色。则小麦粒色最浅和最深的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cc和AABBCC,二者杂交得到的F1的基因型为AaBbCc;Fl的自交后代中,与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表型相同(即只含两个显性基因的个体)的概率是1/4AA×1/4bb×1/4cc+1/4aa×1/4BB×1/4cc+1/4aa×1/4bb×1/4CC+1/2Aa×1/2Bb×1/4cc+1/2Aa×1/4bb×1/2Cc+1/4aa×1/2Bb×1/2Cc=15/64,即C正确,ABD错误。故选C。8.下图是玉米(2n=20)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几个特定时期的显微照片,①~⑤代表不同的细胞(不考虑变异)。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①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有11种形态B.细胞②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正在发生互换C.细胞④中染色体数和细胞②中核DNA数目相同D.细胞①通过减数分裂将产生四种不同的花粉粒【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细胞①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②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④和细胞⑤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A、细胞①正在进行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玉米为单性花,雌雄同株,无性染色体,玉米体细胞含有20条染色体,因此此时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形态数为10种,A错误;B、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互换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②③已分裂形成2个细胞,每条染色体着丝粒位于细胞中央,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一般不会发生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互换,B错误;C、细胞④和细胞⑤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其和DNA数目与细胞②中相同,都与体细胞中核DNA数目相等,C正确;D、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因此细胞①通过减数分裂形成4个但2种不同的花粉粒,D错误。故选C。9.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们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方法,下图为果蝇X染色体上的一些基因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均会同时表达B.短硬毛性状只会出现在雌性果蝇中C.该图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朱红眼和白眼基因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答案】C【解析】【分析】1、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2、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详解】A、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并不会同时表达,A错误;B、图为果蝇X染色体上的一些基因的示意图,由于雄性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故短硬毛性状也会出现在雄性果蝇中,B错误;C、该图显示果蝇多种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正确;D、控制白眼和朱红眼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二者不是等位基因,不遵循分离定律,D错误。故选C。10.某XY型的雌雄异株植物,其叶形有阔叶和窄叶两种类型,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纯种品系进行杂交,实验如下。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实验①:窄叶♀×阔叶♂→50%阔叶♀、50%窄叶♂实验②:阔叶♀×窄叶♂→50%阔叶♀、50%阔叶♂A.实验①就能说明控制叶形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B.仅根据实验②无法判断两种叶形的显隐性关系C.实验①和实验②子代中的雌性植株基因型相同D.实验②子代雌、雄植株杂交的后代不出现雌性窄叶【答案】B【解析】【分析】题意分析,实验1和实验2分别利用阔叶和窄叶植株进行正反交,两个实验的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不一致,可判断控制叶型的基因遗传与性别相关联,又实验2亲本有阔叶和窄叶,后代全为阔叶,说明阔叶为显性性状,综合分析可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阔叶对窄叶为显性。【详解】A、实验1结果显示,后代雌、雄性状表型不同,表现为交叉遗传,性状表现与性别有关,说明控制叶形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A正确;B、实验2结果显示,阔叶♀×窄叶♂→50%阔叶♀、50%阔叶♂,子代均表现阔叶,说明阔叶对窄叶为显性,B错误;C、分析实验1、2结果可知,若相关基因用B/b表示,则实验1的亲本基因型为XbXb、XBY,子代中的雌性植株基因型是XBXb,实验2亲本的基因型为XBXB、XbY,子代中的雌性植株基因型也是XBXb,所以实验1、2子代中的雌性植株基因型相同,C正确;D、实验2亲本的基因型为XBXB、XbY,子代个体的基因型为XBXb、XBY,F2中的雌性植株均表现阔叶,D正确。故选B。11.为验证DNA是遗传物质,某学习小组进行了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其基本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乙组和丙组是该实验的实验组B.实验中S型菌的处理方法是加热致死C.该实验用到了“加法原理”来控制变量D.实验结束后,甲、乙组将出现两种菌落【答案】C【解析】【分析】格里菲思的实验证明,在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但是不知道转化因子是什么。在艾弗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分离开,单独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另外还增加了一组对照实验,即DNA酶和S型菌中提取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最终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详解】A、甲组实验作对照,而乙、丙两组实验中分别加入了蛋白酶和DNA酶可知,相当于这两组实验分别研究了S型菌的蛋白质和DNA的作用,因此,这两组均是该实验中的实验组,A正确;B、该实验中,艾弗里和他的同事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破碎后,设法除去绝大部分的糖类、蛋白质和脂质制成S型菌的细胞提取物,可见该实验的处理方法是对S型菌进行加热致死,B正确;C、由于蛋白酶和DNA酶能催化蛋白质和DNA水解,所以该实验控制自变量用到了减少提取物中成分的方法,利用的原理是“减法原理”,C错误;D、实验结束后,由于甲、乙组中S型菌的DNA结构完整,因而会引起R型菌发生转化,因而将出现两种菌落,D正确。故选C。12.通过对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的观察,发现一些染色体异常的细胞,如图a、b、c、d,它们依次属于()A.三体、染色体片段重复、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B.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重复C.三倍体、染色体片刻重复、三体、染色体片段缺失D.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重复,三倍体【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a图中有一对染色体多了一条染色体,b图中有一条染色体上多了一个基因,b图中每种染色体都是三条,d图中有一条染色体上缺失了2个基因。【详解】a细胞中某一染色体多出了一条,形成三体;b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一基因重复出现,属于染色体片段重复;c细胞中每种染色体都是三条,含有3个染色体组,属于三倍体;d细胞中有一条染色体上缺失了2个基因,属于染色体片段缺失。故选A。【点睛】接的本题需要识记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掌握染色体组数目的判断方法,能根据图解做出准确的判断。尤其是“三体”和“三倍体”的染色体组成区别。13.如图是大肠杆菌细胞中DNA复制模式图,该DNA含有100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有200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能量的驱动下,酶①将DNA双螺旋的两条链解开B.酶②和酶③均沿模板链的5'端向3'端方向移动C.复制结束后形成的甲和乙,将在有丝分裂后期分开D.该DNA连续复制3次,共需游离的胞嘧啶2100个【答案】A【解析】【分析】DNA复制是指DNA双链在细胞分裂以前的分裂间期S期进行的复制过程,结果是一条双链变成两条一样的双链,每条双链都与原来的双链一样。这个过程通过边解旋边复制和半保留复制机制得以顺利完成。【详解】A、解旋酶是一类解开氢键的酶,是由水解ATP供给能量来解开DNA的酶,据图和题干信息“图是大肠杆菌细胞中DNA复制模式图”分析可知,酶①解旋酶,可将DNA双螺旋的两条链解开,A正确;B、据题干信息“图是大肠杆菌细胞中DNA复制模式图”分析可知,酶②和酶③都是DNA聚合酶,DNA聚合酶在复制过程中是沿模板链的3'端向5'端方向移动的,因为它是在模板链的指引下,从已有的核苷酸链的3'端开始,逐个添加新的脱氧核苷酸,形成新的DNA链,B错误;C、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其细胞分裂方式为二分裂,而非有丝分裂。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细胞分裂的一种方式。因此,在大肠杆菌中,复制结束后形成的甲和乙(即两个新的DNA分子)将在二分裂过程中分开,而非有丝分裂后期,C错误;D、根据题目信息,该DNA含有100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A)有200个。由于DNA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我们可以计算出胞嘧啶(C)的数量为(1000×2200×2)/2=800个。当该DNA连续复制3次后,将形成23=8个DNA分子,但其中有1个是原始的DNA分子,所以共需要形成7个新的DNA分子。每个新的DNA分子都需要800个胞嘧啶,因此共需游离的胞嘧啶为7×800=5600个,D错误。故选A。14.生物育种的方法很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优点是能将两个物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B.利用多倍体育种可以培育无子西瓜C.诱变育种能按人意愿获得优良性状D.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都要用到秋水仙素,且秋水仙素处理的部位都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杂交育种所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普遍性、低频性和不定向性。【详解】A、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但是只局限于同一物种,A错误;B、利用多倍体育种可以培育无子西瓜,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B正确;C、诱变育种具有不定向性和随机性,不一定能按照人的意愿获得优良性状,C错误;D、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不一定用秋水仙素处理,也可以利用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D错误。故选B。15.将DNA双链都被¹⁵N标记的大肠杆菌放在含有¹⁴N的培养基中培养,使其繁殖3代后提取DNA进行离心,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DNA复制以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B.第三代所有大肠杆菌的DNA都含有¹⁴NC.预测第三代大肠杆菌的DNA离心后试管中出现三条带D.含有¹⁵N的DNA占全部大肠杆菌DNA的比例为1/4【答案】C【解析】【分析】一个双链DNA分子,复制n次,形成的子代DNA分子数为2n个。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不管亲代DNA分子复制几次,子代DNA分子中含有亲代DNA单链的DNA分子数都只有两个,占子代DNA总数的2/2n。【详解】A、脱氧核苷酸是DNA的基本单位,DNA复制以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A正确;B、根据DNA的半保留复制原则,复制用的原料中的为14N,第三代所有大肠杆菌的DNA都含有14N,B正确;C、因为DNA的半保留复制原则,第三代大肠杆菌的DNA有14N//15N和14N//15N两种,离心后试管中出现两条带,C错误;D、繁殖3代后提取DNA共8个,含有15N的DNA为2个,占全部大肠杆菌DNA的比例为1/4,D正确。故选C。16.下图甲、乙、丙、丁分别代表某高等动物的一个细胞减数分裂过程,若分裂过程中未发生基因突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过程表示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B.乙过程中染色体1与X染色体组合概率为1C.若④的基因型是AbY,则⑤的基因型一定是aBYD.丁过程发生了染色体变异,⑥内无性染色体【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中细胞含有Y染色体,所以①为初级精母细胞,②与③为次级精母细胞,④、⑤、⑥都表示精细胞。【详解】A、据图可知,图中细胞含有Y染色体,所以①为初级精母细胞,故甲过程表示间期,也表示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A正确;BD、据图可知,通过过程丁产生了ABXdXd的精细胞,可知:①在丁过程中发生了姐妹染色单体的不正常分裂,即发生了染色体变异,则⑥细胞的基因型为AB,无性染色体;②乙过程中染色体1与X染色体组合的概率为1,BD正确;C、④和⑤是由②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的,若④的基因型是AbY,对比精原细胞中的染色体上的基因组成,应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发生过交叉互换,即产生了同时含有Ab基因和ab基因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的染色体的次级精母细胞,即②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AabbYY,分裂后产生的两个子细胞基因型分别为AbY和abY,故⑤的基因组成是abY,C错误。故选C。17.启动子位于基因的上游,是能与RNA聚合酶结合的DNA区域。许多基因的启动子内富含CG重复序列,若其中部分胞嘧啶被甲基化转化成为5甲基胞嘧啶,基因的转录就会被抑制,下列有关推测合理的是()A.启动子上的DNA单链,相邻的C和G之间通过氢键连接B.胞嘧啶甲基化会阻碍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的结合C.胞嘧啶甲基化会影响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等过程D.胞嘧啶甲基化未改变DNA的结构,该变异属不可遗传变异【答案】B【解析】【分析】表观遗传: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DNA的甲基化:生物基因的碱基序列没有变化,但部分碱基发生了甲基化修饰,抑制了基因的表达,进而对表型产生影响。这种DNA甲基化修饰可以遗传给后代,使后代出现同样的表型。【详解】A、DNA单链之间相邻的碱基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相连,A错误;B、部分胞嘧啶被甲基化转化成为5甲基胞嘧啶,基因的转录就会被抑制,即胞嘧啶甲基化会阻碍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的结合,B正确;C、胞嘧啶甲基化会影响DNA转录,进而影响翻译,但不影响DNA的复制,C错误;D、胞嘧啶甲基化未改变DNA的结构,该变异属于表观遗传,是可遗传变异,D错误。故选B。18.加拉帕戈斯群岛有海洋鬣鳞蜥和陆生鬣鳞蜥,它们的祖先均来自南美大陆。与陆生鬣鳞蜥相比,海洋鬣鳞蜥有足蹼,且眼睛上方有分泌盐分的腺体,能更加适应海洋生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海洋环境能定向诱导海洋鬣鳞蜥发生适应环境的基因突变B.自然选择导致陆生鬣鳞蜥和海洋鬣鳞蜥的基因库完全不同C.种群基因型频率改变导致生物进化,生物进化导致新物种形成D.加拉帕戈斯群岛的陆生鬣鳞蜥与海洋鬣鳞蜥可能存在生殖隔离【答案】D【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②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③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③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基因突变是具有不定向的,海洋环境能定向选择适应环境的变异,A错误;B、自然选择导致加拉帕戈斯群岛有海洋鬣鳞蜥和陆生鬣鳞蜥,但是它们的祖先均来自南美大陆,所以它们的基因库应该是不完全相同,B错误;C、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标志,C错误;D、加拉帕戈斯群岛陆生鬣鳞蜥与海洋鬣鳞蜥基因不能交流,故可能存在生殖隔离,D正确。故选D。19.蚂蚁和蚜虫之间具有悠久的共同演化史,蚜虫会分泌一种甜蜜的汁液吸引蚂蚁,供蚂蚁取食;而蚂蚁则会保护蚜虫,防止蚜虫被其他昆虫捕获。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蚂蚁和蚜虫之间的共同演化属于协同进化B.蚂蚁和蚜虫之间的进化与自然选择学说相悖C.说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只有生物与生物的相互作用D.二者之间的共同演化体现了个体水平上的协同进化【答案】A【解析】【分析】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通过漫长的协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千姿百态的物种,丰富多彩的基因库,而且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详解】AB、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蚂蚁和蚜虫之间的共同演化属于协同进化,协同进化与自然选择学说一致,并不相悖,A正确,B错误;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生物与生物的相互作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都有关,C错误;D、二者之间的共同演化体现了种群水平上的协同进化,D错误。故选A。20.某遗传病由常染色体上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两对基因都为隐性纯合时表现为患病。下列有关该遗传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禁止近亲结婚可降低该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B.正常男、女婚配生出患该遗传病的女孩的最大概率是1/8C.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该遗传病患儿的出生D.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选择该遗传病比红绿色盲更合适【答案】D【解析】【分析】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1)产前诊断: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产前诊断可以大大降低病儿的出生率。(2)遗传咨询: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3)禁止近亲婚配: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详解】A、禁止近亲结婚可降低隐性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据题意可知,两对基因都为隐性纯合时表现为患该病,因此禁止近亲结婚可降低该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A正确;B、当正常男、女基因型为Aabb和aaBb婚配后代患病概率最大,为1/4,因此患该遗传病的女孩的最大概率是1/4×1/2=1/8,B正确;C、遗传咨询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产前诊断是指医生通过专门的检测手段来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因此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该遗传病患儿的出生,C正确;D、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常选择患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红绿色盲是单基因遗传病,该遗传病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属于多基因遗传病,因此选择红绿色盲比该遗传病更合适,D错误。故选D。21.某哺乳动物(2N=64)的基因型为HHXBY,如图为该动物睾丸中的细胞分裂模式图(图示部分染色体),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睾丸曲细精管中有能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精原细胞B.联会时期,初级精母细胞会出现32个四分体C.图中细胞出现基因Hh的原因是基因重组D.若图中细胞产生的一个精细胞的基因型为HhXB,原因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出现异常【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中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散乱分布,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睾丸的曲细精管中有能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精原细胞,分裂后可分别得到更多精原细胞和精细胞,A正确;B、减数分裂过程中复制后的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四分体,该哺乳动物是二倍体生物,含有64条染色体,故联会时期,初级精母细胞会出现32个四分体,B正确;C、该生物的基因型是HHXBY,图中细胞出现基因Hh的原因是基因突变,H→h所致,C错误;D、若图中细胞产生的一个精细胞的基因型为HhXB,原因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出现异常,H和h未分离所致,D正确。故选C。22.下图是某家庭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如果II2是携带者,II5不含致病基因。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遗传病可能存在多种遗传方式B.I2、II2的基因型不同C.Ⅲ5的致病基因不能确定来自于I1还是I2D.II4与II5再生育一个男孩患病的概率为1/4【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遗传系谱图:正常的II2与II3,生出患病的Ⅲ2,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病;题干信息II2是携带者,II5不含致病基因,则该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该病用B/b表示,则I1、II4、Ⅲ2、Ⅲ5的基因型分别为XbY、XbXb、XbY、XbY。【详解】A、遗传系谱图可知,正常的II2与II3,生出患病的Ⅲ2,由“无中生有,有为隐”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病;题干信息II2是携带者,II5不含致病基因,则该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B、该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该病用B/b表示,则I1、II4、Ⅲ2、Ⅲ5的基因型分别为XbY、XbXb、XbY、XbY,由II4推出其母亲I2基因型为XBXb;由Ⅲ2推出其母亲II2基因型为XBXb,B错误;C、根据遗传系谱图可知Ⅲ5的致病基因,来自其母亲II4(XbXb),但是II4的致病基因,其父母I1和I2各给一个,故Ⅲ5的致病基因不能确定来自于I1还是I2,C正确;D、II4基因型为XbXb,II5的基因型为XBY,则II4与II5再生育一个男孩患病的概率为1,D错误。故选C。23.玉米为一年生雌雄同株、异花授粉植物,玉米有粉质型、甜粉型和甜质型三种类型,分别受等位基因A1、A2、A3控制。为研究玉米胚该性状的遗传特点,某小组将基因型相同的粉质型玉米与纯合甜质型玉米间行种植,发现粉质型植株上结有粉质型玉米与甜粉型玉米,甜质型植株上结有粉质型、甜粉型和甜质型的玉米,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A1、A2、A3的显隐性关系为A1>A2>A3B.亲本粉质型植株的基因型为A1A2,甜质型植株基因型为A3A3C.混合种植所有F1,F2的表型为粉质型:甜粉型:甜质型=7:5:4D.在亲本→F1→混合种植所有F1得F2的过程中,该玉米种群发生了进化【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将基因型相同的粉质型玉米(A1_)与纯合甜质型玉米(A3A3)间行种植,发现粉质型植株上结有粉质型玉米(A1A3)与甜粉型玉米(A2A3),甜质型植株上结有粉质型(A1A3)、甜粉型(A2A3)和甜质型(A3A3)的玉米”可知,A1、A2、A3的显隐性关系为A1>A2>A3。【详解】AB、根据题意“将基因型相同的粉质型玉米(A1_)与纯合甜质型玉米(A3A3)间行种植(可自交和杂交),发现粉质型植株上结有粉质型玉米(A1A3)与甜粉型玉米(A2A3),甜质型植株上结有粉质型(A1A3)、甜粉型(A2A3)和甜质型(A3A3)的玉米”可知,A1、A2、A3的显隐性关系为A1>A2>A3。且亲本粉质型植株的基因型为A1A2,甜质型植株基因型为A3A3,AB正确;C、混合种植所有F1(1/2A1A3、1/2A2A3)产生的雌雄配子均为:1/4A1、1/4A2、2/4A3,故F2的表型为粉质型(A1_):甜粉型(A2_):甜质型(A3A3)=(1/4×1+3/4×1/4):(1/4×3/4+1/4×2/4):(2/4×2/4)=7:5:4,C正确;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由于玉米为一年生雌雄同株、异花授粉植物,可进行自交和杂交,即随机交配,随机交配不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故该玉米种群没有发生进化,D错误。故选D。24.如图所示为动物初级精母细胞中的两对同源染色体,其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发生互换形成了如图所示的四个精子,则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解析】【分析】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原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两种次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精细胞;精细胞经过变形→精子。【详解】正常情况下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精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应该是相同的,由题干图示分析,其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发生互换,则染色体的颜色大部分相同,而互换的部分颜色不同。所以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①与③,②与④,D正确。故选D。25.某医院通过四年时间对住院患者进行抗生素甲人均使用量的统计,以及从患者体内分离得到的某种细菌对该抗生素的耐药率变化的研究,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菌耐药率的变化与抗生素甲的使用量之间存在着关联B.抗生素甲的使用量增加促使细菌耐药性突变速率加快C.抗生素使用量的增加和细菌耐药性的增强属于协同进化D.经常变换使用不同抗生素可减缓细菌对某一种抗生素耐药率的升高【答案】B【解析】【分析】突变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详解】A、由图可知细菌耐药率随着抗生素甲的使用量上升而上升,A正确;B、抗生素甲的使用量并未改变细菌耐药性突变的速率,而是对细菌进行了选择,B错误;C、不同生物之间,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强,它们之间发生了协同进化,C正确;D、长期使用一种抗生素会增强细菌的耐药性,故改变抗生素的种类可以起到减缓细菌对某种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强,D正确。故选B。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1.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目指示区域内作答,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2.本部分共4个大题,共计50分26.图甲表示某高等动物(二倍体)在进行细胞分裂时的图像,图乙为该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及核DNA相对含量变化的曲线图。根据此曲线和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属于有丝分裂过程的图有(填字母)___,染色体与DNA的比例是1:2的图有(填字母)___。(2)图甲中B处于___期,此细胞的名称是___:C细胞分裂后得到的子细胞为___。(3)图甲中B细胞对应图乙中的区间是___。(4)图乙细胞内不含同源染色体的区间是___,图乙中8处染色体与DNA数量加倍的原因是___(填生理过程)。(5)若某种哺乳动物(基因型AaBb)进行如图甲中C细胞的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基因型为AB,则由同一个原始生殖细胞产生的另外三个细胞的基因型为___。【答案】(1)①.A②.B(2)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后②.初级卵母细胞③.卵细胞和(第二)极体(3)3~4(4)①.5~8②.受精作用

(5)AB、ab、ab【解析】【分析】1、甲图中A细胞着丝粒分裂,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中存在同源染色体,所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图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图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且发生着丝粒分裂,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2、乙图中,根据DNA和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的变化特点可知,0~8表示的是减数分裂;8位点发生受精作用;8~13表示的是有丝分裂。【小问1详解】甲图中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的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因此属于有丝分裂过程的图有A。B细胞图中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与DNA的比例是1:2。【小问2详解】图甲中的B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由于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因此为初级卵母细胞。C细胞发生着丝粒分离且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因此为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后得到的子细胞为(第二)极体和卵细胞。【小问3详解】图乙中,0~8表示的是减数分裂,0~5表示的是减数第一次分裂,8位点发生受精作用,8~13表示的是有丝分裂,图甲中B细胞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对应于图乙中3~4。【小问4详解】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即整个减数第二次分裂均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因此图乙细胞内不含同源染色体的区间是5~8。图乙中8处由于受精作用使精细胞和卵细胞结合,导致染色体与DNA数量加倍,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和DNA数量。【小问5详解】图甲C细胞的名称为次级卵母细胞,在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互换的情况下产生的两个子细胞基因组成相同,一个原始生殖细胞如图甲中C细胞的分裂,即进行减数分裂可产生两种类型的4个细胞,其中产生的生殖细胞基因型为AB,则由基因型AaBb的同一个原始生殖细胞产生的另外三个细胞的基因型为AB、ab、ab。27.如图为人体胰岛素基因控制合成胰岛素的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1)胰岛素基因的本质是____,其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2)若图1①过程得到的mRNA分子中U的比例是24%,A的比例是22%,则转录合成此mRNA分子的DNA中,C的比例是____。(3)图甲①过程不易发生在细胞分裂的分裂期,原因是____。图1②过程中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填选项A.“从左向右”、B.“从右向左”或C.“随意的”);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的意义是____。(4)若图示DNA片段的一条链序列是5'-GTTATATGC-3',以该链为模板转录出的mRNA序列是3'-____-5'[填选项(甲/乙/丙)甲.GTTATAGC乙.CAATATACG丙.GCATATAAC],图中苏氨酸的密码子是____(5)图1中过程①发生所需要的酶是____,过程②称为____。该细胞与人体其他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不同,根本原因是____。(6)若图2是某白化病患者的异常酪氨酸酶基因表达的过程,则异常酪氨酸酶基因与白化病性状的控制关系(方式)是基因通过控制____进而间接控制白化病患者的性状。【答案】(1)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2)27%(3)①.细胞分裂期染色体高度螺旋化,DNA不易解旋,分裂期不易发生转录②.B③.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提高翻译效率(4)①.乙②.ACU(5)①.RNA聚合酶②.翻译③.基因的选择性表达(6)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影响代谢过程【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1中过程①为遗传信息由DNA传递到RNA的转录,过程②为遗传信息由mRNA传递到蛋白质的翻译,图2为图1中翻译过程的放大图。【小问1详解】人体遗传物质为DNA,胰岛素基因的本质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其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小问2详解】m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而来的,已知某mRNA中,A占22%,U占24%,即A+U占46%,则转录合成此mRNA分子的DNA模板链中T1+A1占46%。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整个DNA分子中A+T占双链碱基总数的比例等于每条单链中A+T占该链碱基总数的比例,所以该DNA分子中A+T也占46%,故DNA分子中C+G占54%,且C=G,则C的比例27%。【小问3详解】图甲①过程为转录,转录是以DNA一条链为模板进行的,需要解旋,由于细胞分裂期染色体高度螺旋化,DNA不易解旋,因此图甲①过程(转录)不易发生在细胞分裂的分裂期。据图1②中肽链的长短可知(先翻译的肽链更长),翻译的方向是从右向左,故图1②过程中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从右向左;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mRNA是翻译的模板,一个mRNA分子上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的意义是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提高翻译效率。【小问4详解】若图示DNA片段的一条链序列是5'-GTTATATGC-3',转录过程遵循碱基互补原则,因此以该链为模板转录出的mRNA序列是3'-CAAUAUACG-5',图2中运输苏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是UGA,密码子位于mRNA上,因此图中苏氨酸的密码子是ACU。【小问5详解】图1中过程①为转录过程,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过程②为翻译过程。该细胞与人体其他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不同,该不同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小问6详解】若图2是某白化病患者的异常酪氨酸酶基因表达的过程,则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影响代谢过程进而间接控制白化病患者的性状。28.螺旋蛆蝇是家畜的毁灭性寄生物,在实验室里对两组个体数相同的螺旋蛆蝇进行不同的处理:一组使用杀虫剂;另一组使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1)用杀虫剂处理,可使种群中的个体数在短时间内迅速减少,但处理后的第2世代的个体数又逐渐回升,其原因是螺旋蛆蝇中存在着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