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麓山国际高三第一次学情检测试卷高三年级语文试卷命题人:高三语文备课组审题人:高三语文备课组总分:150分时量: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材料一:AI绘画是否属于艺术创作,即人工智能创作的作品到底是否具有艺术的创造性,长期存在两种不同观点。一方认为具备艺术创造性,因为其底层算法设计就具备创造性和创新性,而且还能生成不可预见的全新艺术成果;另一方则认为不具备艺术创造性,因为人工智能系统本身就是对人的模仿,输入的信息源于人类已有的艺术信息,输出的信息也只能是变相模仿而已。我认为,AI绘画创作的艺术主体仍旧是人,需要人类提炼和组织准确的AI绘画创作语言,包括艺术创作元素、构图形式、风格特点等诸多关键提示词。这些技术参数信息输入AI绘画工具后才能生成画面,对艺术创作主体的人而言,这个过程是思考创作的过程。例如,为寻求合适的艺术关键词来激发或提示构建合适的AI艺术语境,就必然历经人的斟酌、思考、实验、遴选,甚至“废稿三千”才能得一二可意之作,然后还要再接受作为艺术客体的人的检验。AI绘画艺术主体和客体都仍旧是人,因此可以说AI绘画是属于人的艺术创作。从艺术客体的检验角度,我们能感受到人工智能产生的美术作品、设计作品、文学作品,水平上参差不齐。就如同人类借助照相机工具,有的只是能简便完成造型留影功能,有的则能进一步提升为摄影艺术创作。因此对于人工智能绘画是否属于艺术创作的判断,需要秉持艺术本身之标准,避免以偏概全、简单否定。当然,由于人工智能平台的高效产出,也会形成一波又一波的审美疲劳,也会经历多元扩展、分层分级。AI绘画终究要与其他艺术类型一样,不懈追求精益求精、臻于至善的艺术品质,最终只有少数才能进入艺术精品之列,因此也不太可能出现“人人都是艺术家”的情况。不可否认,AI绘画在计算机程序和算法设计的加持下,确实能大大减少画家的时间消耗,呈指数级大幅提升绘画作品的生成效率。此外,人工智能平台强大的信息整合和计算能力,也能够为画家提供新的创作灵感,协助完成艺术创作思维活动中的多方工作。正是因为人工智能跨越了艺术领域的很多技术门槛,让艺术照进现实的梦想实现起来更为方便,人工智能绘画工具也被视为充满了创造性、创新性的梦工厂。2023年中国美术家协会发布的《首届中国数字艺术大展征稿通知》,将“人工智能艺术”正式列入征稿类别,这等于在事实上也已认可人工智能绘画属于艺术创作范畴。总之,人工智能时代艺术领域产生的AI绘画,其本质上也就是“人类艺术智能”基于“人工智能技术”而创造的“人类智能艺术”,这当然仍属于人类的艺术创作行为。科学、技术与艺术之间并非矛盾对立的关系,科学技术带给艺术的不是危机,而是带来生机、带动升级,营造出艺术发展的重要契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必然为人类艺术发展注入新生力量,扩展和丰富人类艺术的外延空间。(摘编自杨祥民《人工智能绘画属于艺术创作》)材料二:虽然AI绘画在技术层面有重大的突破,但在创造上却有其限度。AI自始至终是技术,是工具,AI绘画作品不是艺术作品。AI绘画作品的生成机制是基于数据的算法,由设计者来设置其生成机制的模型,从艺术创造的层面而言,这类艺术生成只能停留于绘画的再现与模仿的层面,尚不能上升到创造的层面。如果进一步分析,会发现AI绘画工具是基于对艺术史已有的图式、风格、绘画语言的模仿,在这一过程中,AI绘画可以复制、剪裁、修改、分析、拼贴、挪用、再制、阐释、互动、反馈,所有这些都只是停留于模仿,导致的直接结果是AI绘画的图式复制化、题材标签化、作品同质化等等。从生成机制来看,当下AI技术不但能够复制旧有的艺术作品,而且随着AI绘画技术革新迭代,AI绘画程序已经可以基于关键词的参数来生成艺术作品。低门槛、操作简便、快速生成、模仿高超,所有这些都使得这类AI绘画工具“破圈”,恍若进入“人人都可以是艺术家”的时代。但是,从本质上而言,这些AI绘画程序终究都是工具,只是技术革新所带来的程序迭代而已。也就是说,AI绘画工具自始至终都是技术。AI的技术革新无异于另一场摄影技术所带来的技术革新。如同摄影基于成像技术的可复制性,AI是基于算法的无限复制和无限繁衍。因此,AI绘画只是对已有艺术风格的重现和复制,缺失原创性,只是技术、科技和艺术相融合的媒介,尚未上升到艺术的层面。AI尚未生成艺术家的“主体性”,没有独立的感知、意识和情感,缺乏真正的人类生活的经验。所有这些都使得AI绘画与真正的艺术有隔膜。真正的艺术所承载的是艺术家独特的生命体验,是艺术家生命情感的记录。笔者至今仍清楚地记得观看凡·高的《向日葵》所带来的心灵颤动,向日葵就是凡·高的肉身和灵魂,凡·高非常懂得把握笔触的节奏和韵律,那躁动而颤抖的笔触就是他生命激情的燃烧,那些看似静物的向日葵恍若一张张人脸,表达为生存而奋斗的主题,给人以强烈的灵魂震颤。你可以感受到他的绝望、孤独、痛苦、挣扎,以及热爱,金色的向日葵凝结着凡·高炙热的生命之光。总之,AI绘画也许可以引起视觉的狂欢,却无法带来心灵的颤动。人工智能也不可能取代人类艺术家,因为它无法代替艺术家去思考、体验与共情。(摘编自宋石磊《AI绘画缺失主体性和原创性》)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AI绘画在技术层面有重大突破,是人工智能在艺术领域的应用,其作品是否为艺术作品目前存在争议。B.基于数据的算法是AI绘画作品的生成机制,能减少画家的时间消耗,使绘画作品的生成效率得以提升。C.AI绘画的出现,证明了科技和艺术是可以相融合的,这改变了人们有关科技与艺术是矛盾对立的认知。D.在AI绘画是不是艺术创作的问题上,材料一和材料二作者的看法不同,这与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理解不同有关。2.材料一第二段指出“AI绘画是属于人的艺术创作”,这一结论的得出有赖于原文中隐含的一个前提,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该隐含前提的一项是()(3分)A.艺术创作需要作为艺术主体的人提炼和组织准确的创作语言。B.只有艺术主体和客体都是人,其创作才称得上是艺术创作。C.人的艺术创作过程是人的斟酌、思考、实验、遴选的过程。D.不论何种艺术创作,都一定会接受作为艺术客体的人的检验。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在比较AI绘画是否属于艺术创作的两种观点之后,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具体分析相反看法带来的负面影响。B.材料一援引2023年中国美术家协会的有关通知,增强了对人工智能绘画属于艺术创作范畴这一观点论证的说服力。C.材料二从“图式复制化”“题材标签化”“作品同质化”三个方面强调AI绘画停留于模仿的后果,分析问题具有广度。D.材料二用文学性语言描述观看凡·高《向日葵》时的心灵颤动,使文章整体风格在具有理性的同时,也有了几分感性。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摄影,各自为了论证什么观点?请简要分析。(4分)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不认同AI时代“人人都是艺术家”的观点,但理由各有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荒原作证梁晓声一九八一年,我们共和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发生了许多重大的事情。曾经在小学课本里写的“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神奇北大荒,已经创建了一处处国营农场,有十万转业官兵在这里开荒、播种、收获……绿色的北大荒变成了金色的北大荒。①一台大型联合收割机终于在北大荒诞生了。从外形看,它既不像所有中国制造的联合收割机那么“土气”,也不像从国外引进的联合收割机那么“洋气”。普赖斯专家面对它的时候,很自然地联想到了在美国接触过的那些身着西装,但却保持着中华民族气质的中国留学生。专家爬到收割机下看过,一眼就看出底盘是选用东德E512的结构,不过加以了改造。配备有双联拾禾器的拾禾台,可同时捡拾双铺脱粒。专家对它的双滚筒颇感兴趣。这种装置无疑会提高脱谷性能和分离性能,动力消耗减少,较适应高产潮湿作物的收割。北大荒的麦收季节往往正是雨季。它使专家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先进的不一定很适用,适用的才算最先进。不过专家坦率地对它的制造者们表示,他对双滚筒在实际收割中可能产生的机械副作用深感忧虑。尽管如此,专家不得不暗自承认,这是一台中国式的大型联合收割机。②它的制造者们,把它命名为“北大荒人”。专家日盼夜想的JD7200也已经运到了,并将在同一天同一块麦地中和“北大荒人”同时进行试割。那天,两台收割机像两匹赛马,在许多人的观望之下,停立在麦地边上。一台由方婉之驾驶,一台由她的女儿驾驶。③发动机“隆隆”地响着,仿佛诉说着它们的焦躁。比赛开始不久,JD7200就将“北大荒人”甩下了十几米远。芸芸打定主意今天要使母亲领教失败的滋味。她无法理解,打小生活在黄浦江边、曾立志要成为音乐家的母亲背井离乡来到北大荒插队20多年,如今却压着几份调令,为什么不肯离开北大荒,不肯离开这个没有前途的农机具制造厂。是由于知识分子的偏执吗?是由于性格上的倔强吗?可是这种偏执,这种倔强,对母亲,对这个农机具制造厂,对北大荒,对中国,对四化,究竟有什么实际意义呢?芸芸认为一点意义也没有。也许只有失败,才能令母亲清醒地正视现实吧。方婉之心里比任何一个人都明白,她今天在这场“比赛”中的失败命运是注定了的。作为“北大荒人”的设计者,她一方面要使它达到大型联合收割机的先进水平,另一方面,她又不能不考虑到中国农机具制造业现有的工艺水平,以及我们国家的农机具原材料的质量。美国专家的“试割”建议,虽然并无恶意,但毕竟象征着一种挑战。作为一个中国农机具工程师,她没有丝毫理由“怯战”!她相信,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都会有人心甘情愿去扮演这样的失败者的形象!这是一种特殊的勇敢!她一边从容地驾驶着“北大荒人”,一边在心中暗暗鼓励自己:“我不但是一个中国人,而且是一个中国农机具工程师!此时此刻,我要具有这种内在的刚勇!我要具有这种特殊的勇气!”……当中午的炎炎赤日灼烤着大地的时候,方婉之站在丈夫的坟旁,面对“将军柳”,泪水渐渐盈满了她的眼眶,模糊了她的双眼。她的双唇颤抖了许久,低微地说出了一句仿佛从心底挤压出来的话:“将军,荒原作证,我和他们较量了,可是我打不过他们……”她扑向“将军柳”,抱住树身,无声地抽泣起来。当她终于克制住自己,心情冷静下来时,听到背后也有人在低泣。她擦干泪水,转过身,发现女儿、局长和李福顺也来到了这里。他们都在注视着她。女儿叫了一声:“妈妈!”扑向她怀中,将头偎在她胸前,止不住地放声大哭起来。这天晚上,普赖斯来到了方婉之家中。美国专家从衣袋里掏出一个手绢包,放在桌上,打开后说:“方工程师,我诚意地向您祝贺!你们的“北大荒人”脱粒干净,茎秆粉碎均匀,证明双滚筒还是可行的!”手绢里包的是脱过的麦粒。专家又说:“十年之后,你们也许……”方婉之打断他的话,平静地说:“十年之后,我们也许还会落后于你们。但是请您相信,历史是长久的,十年不过才是一个世纪的十分之一,也许就在本世纪中,您和我还有机会比赛一次的。”专家似乎有一种预感,在签订合同时,如果有什么不利的因素,那么很可能来自这位中国女农机工程师……专家多虑了。中美双方签订引进合同时,方婉之对JD7200的机械功率和作业效能,给予了极公正的高度评价。普赖斯专家回国时,方婉之和李福顺亲自把他送到火车站。开车预告铃已经响过,三人彼此握手道别后,美国专家说:“我一定还要到中国来。”方婉之问:“再到中国来进行一次比赛?”专家摇摇头:④“不,我要来看你们‘北大荒人’的第二代,第三代……”专家注视着方婉之,心中暗想,他接触过许多国家农机制造业方面的同行,某些国家农机制造业的发展和他们的农机专家,曾使他感受到对美国农机制造业和他这位美国农机专家具有超越性的威胁,但从来也没有被他视为真正的对手。真正的对手,也许就在中国,就在北大荒,就是眼前这位北大荒女人!她,也像北大荒一样,身上具有某种同样令他倾倒的吸引力……甚至可以不算夸张地说,具有一种魅力……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部分用极简练的语言把我们带入了20世纪80年代那个激情飞扬的时代,交代了故事展开的背景。B.小说多处借助美国专家的眼睛,表现了中国第一台大型收割机“北大荒人”的“中国气质”及其独到之处。C.比赛的失败,虽在预料之中,但方婉之仍感到痛苦和绝望,不顾炎炎赤日,独自来到将军柳前向丈夫倾诉。D.虽然JD7200在比赛中赢了“北大荒人”,但美国专家觉得未来中国农机发展会追上美国,成为其对手。7.(★)对文中划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①中“终于”表明首台大型联合收割机的研制经历了千辛万苦,“诞生”写出了庄严感。B.句子②把收割机命名为“北大荒人”,表现出制造者们对大型联合收割机的深厚情感和敬意。C.句子③采用了拟人手法,表面上写发动机的焦躁,实则正面写出了赛前围观人群的紧张心情。D.句子④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表达其对中国农机专家的赞许,并会继续关注中国农机发展。8.(★)梁晓声善于通过“小人物”触摸时代脉搏,请以方婉之为例简析这种特点。(4分)9.(★)选文在讲述两台收割机比赛当天的情景时,为什么先后使用了“那天、今天、这天(晚上)”等几个不同的词语,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材料一:(宋仁宗)庆历三年正月春癸巳,元昊上书请和时西鄙用兵日久帝心厌之乃密诏庞籍招纳之。籍遣李文贵还以通意,元昊闻之大喜,仍使文贵至延州议和,然犹倔强不肯削僭号,且云:“如日方中,止可顺天西行,安可逆天东下?”籍以其言未服,乃令自请。诏籍复书许之。元昊知朝廷许和有绪,乃遣其六宅使贺从勖与文贵至延州上书,自称“男邦泥定国兀卒,上书父大宋皇帝”。籍送使者阙下。夏四月癸卯,贺从勖至京师,帝命著作佐郎邵良佐如夏州,许册封元昊为夏国主,岁赐绢十万匹,茶三万斤。富弼言:“元昊臣契丹而不臣我朝,则是谓契丹无敌于天下矣。须令称臣,乃可许和。”蔡襄亦言:“元昊自称兀卒,既又译为吾祖,特以侮慢朝廷。使朝廷赐之诏而亦曰吾祖,是何等语邪!不可许其请。”帝皆不听。时元昊倚契丹,邀索无厌,晏殊等厌兵,将一切从之。韩琦力陈其不便,帝嘉纳之。良佐至夏州,元昊亦遣嘉鼎聿舍、张延寿等来议和及岁币。四年五月,元昊复遣使上誓表,乞画番、汉所居中为界,于内听筑城堡;凡岁赐银、绮、绢、茶二十五万五千,乞如常数;乞颁誓诏,世世遵守,永以为好。帝遣使赐元昊诏,从之。十二月,遣尚书员外郎张子奭充册礼使,册元昊为夏国主。仍赐对衣、黄金带、银鞍勒马、银二万两、绢二万匹、茶三万斤;金涂银印,文曰:“夏国主印。”约称臣,奉正朔;许自置官属;使至其国,相见用宾客礼;置榷场于保安军及高平砦;命国子博士高良夫等会夏人画疆界。然朝廷使往,止留馆宥州,终不复至兴、灵,而元昊帝其国中自若也。(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夏元昊拒命》有删改)材料二: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奏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节选自苏洵《六国论》)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元昊上书[A]请和[B]时[C]西鄙用兵[D]日久[E]帝心[F]厌之[G]乃密诏[H]庞籍[I]招纳之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阙,本指建在宫殿门前两边的大型建筑物。后指帝王的住所,即宫殿。“阙下”就是宫阙之下,帝王所居的宫殿之下,这里借指京城。B.癸卯,干支纪日。干支纪日法是使用天干地支相配记录日序的方法。从甲子开始到癸亥结束,六十天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C.厌,这里是“厌恶、讨厌”的意思,与《烛之武退秦师》“夫晋,何厌之有”中的“厌”意义不相同。D.六国,指的是战国时期的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六国与秦国并称为战国七雄。12.(★)下列对材料一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元昊派人到延州议和,却不肯放弃帝号,并出言不逊。在之后的延州上书中,他虽然认宋皇帝为长辈,但却自称“兀卒”,有故意侮辱宋之嫌。B.在谈判议和的过程中,宋臣们的态度不一致:富弼、蔡襄等人主张对西夏要强硬;晏殊、韩琦等人主张满足西夏的一切请求。C.宋和夏达成了议和协定:宋册封元昊为夏国主,宋每年赐给夏大量银、绮、绢、茶,设置边境交易场所,划定双方边界等。D.夏虽表面向宋称臣,奉宋为正统,但在夏国国内,元昊却依旧自称为帝。宋每次派使者前往,夏都在宥州接待,宋使者根本进不了兴州、灵州。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如日方中,止可顺天西行,安可逆天东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材料一“庆历和议”是中国有名的历史事件,可视为苏洵写《六国论》的背景之一。请结合两则材料内容,简述材料二的写作意图。(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题弟侄书堂杜荀鹤①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注]①杜荀鹤:晚唐诗人,曾历黄巢之乱。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诗人对弟侄“居穷道不穷”的做法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B.颔联“虽在”“常修”,对比之中既点明弟侄的勤勉好学,更显其卓然的高洁品格。C.颈联诗情画意,情景交融,窗外绿竹摇曳,影入书案,远处泉水潺潺,流入砚池。D.此诗的语言亲切自然、质朴无华,诗句表达对后辈的劝勉,情味恳直,旨意深切。16.(★)此诗蕴含哪些深刻的道理?请结合全诗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阿房宫赋》中,总括了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且表现了秦的挥霍无度的句子:“______,______?”(2)《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强调自己虽然想解释,但对方终究不会原谅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3)古人常从鬓发的细微变化生出对生命深沉的感喟,这样的诗句比比皆是,如“______,______?”两句。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10分)济南的三大名胜,名字都起得好: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都多么响亮好听!一听到“大明湖”这三个字,便联想到春光明媚和湖光山色等等,而心中浮现出一幅美景来。事实上,可是,它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湖中现在已不是一片清水,而是用坝划开的多少块“地”。“地”外留着几条沟,游艇沿沟而行,即是逛湖。水不需要多么深的水,所以水黑而不清;也不要急流,所以水定而无波。东一块莲,西一块蒲,土坝挡住了水,蒲苇住了莲,一望无景,只见高高低低的“庄稼”。艇行沟内,如穿高粱地然,热气腾腾,碰巧了还臭气烘烘。夏天总算还好,假若水不太臭,多少总能闻到一些荷.香.,而且必能看到些绿叶儿。春天,则下有黑汤,旁有破烂的土坝;风又那么野,绿柳新蒲东倒西歪,恰似挣命。所以,它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18.下列句子中的“多少”和“多少总能闻到一些荷香”中的“多少”,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只要肯钻研,你多少会有收获的。B.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C.他年龄尚小,对这个问题没有多少思考。D.尽管很饱,但碍于主人盛情他还是多少吃了点。19.请简要赏析“不湖”这一用词的创造性和灵活性。(3分)2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艇行沟内,如穿热气腾腾的高粱地然,有时候还臭气烘烘”,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8分)王泽山院士长期从事含能材料方面的教学与研究,他建立了发射装药理论,发明了低温感技术,研究和开发了废弃火炸药再利用的理论和综合处理技术,是我国著名的火炸药专家。在王泽山看来,只要国家需要,任何专业都可以光焰四射。他19岁上大学时,①地选择了冷门的“火炸药”专业,选择研究方向时,他没有跟风去追逐前沿材料设计,而是选择了装药设计。王泽山为人低调谦和,但在专业领域的竞争中,他总是②,抢占制高点。在日常的科研中,他从不一味模仿国外的理论和成果,他总是能打破科研上的惯性思维,在别人意想不到的地方找到突破点,发觉不引人注意的现象和细节,为一筹莫展的难题提供③的解决方法,而这也正是他在科学研究上取得成功的秘诀之一。是什么成就了王泽山院士?正是60多年全心投入火炸药研究的执着,正是台终如一的自强不息与创新追求,正是“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的痴心不改。唯其如此,才使我国获得了火炸药领域引领国际的实力,做出超越国外水平的原创成果,让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在现代重焕荣光。2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2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一个长单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法国哲学家萨特说,人往往被冻结在他者的凝视中,被贴上物质的标签。年轻人在“他者的凝视”中长大。生活中,他者的“凝视”如影随形,即使他者缺席,“凝视”却永远在场。然而,重要的是如何将“凝视”内化为自我的审视。比他人的评价与期待更重要的,是如何看待自我,才能成为梦想中的自己。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5届麓山国际高三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答案1.C“这改变了人们有关科技与艺术是矛盾对立的认知”无中生有。材料一最后一段“科学、技术与艺术之间并非矛盾对立的关系,科学技术带给艺术的不是危机,而是带来生机、带动升级、营造出艺术发展的重要契机”,只是阐述了科学、技术与艺术三者之间的关系及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影响,没有体现“改变了人们有关科技与艺术是矛盾对立的认知”。2.B分析材料一第二段可知,作者得出“AI绘画是属于人的艺术创作”这一结论的依据是“AI绘画艺术主体和客体都仍旧是人”,由此可知,在作者看来,“只有艺术主体和客体都是人,其创作才称得上是艺术创作”。A项和C项强调的是作为艺术主体的人的作用,D项强调的是作为艺术客体的人的作用。3.A材料一没有涉及“具体分析相反看法带来的负面影响”的内容,A项“并具体分析相反看法带来的负面影响"的说法于文无据。4.答案①材料一强调摄影有造型留影和艺术创作之别,是为了论证“AI绘画是否属于艺术创作不能一概而论”。②材料二强调摄影成像技术只是复制,是为了论证“AI绘画缺失原创性,不是艺术创作”。(每点2分)【解析】:答题时,找出两则材料中关于摄影的论述(材料一第三段和材料二第五段),联系上下文,分析其所论证的观点。5.答案①材料一认为能创作出艺术精品的才称得上是艺术家,AI绘画可能人人都会,但人人所创作的不可能都是艺术精品,因此“人人都是艺术家”不成立。②材料二认为人人都可以进行AI绘画,但AI始终是技术,其生成的作品不属于艺术作品,因此“人人都是艺术家"不成立。(每点3分)解析:由材料一第四段“AI绘画终究要与其他艺术类型一样,不懈追求精益求精、臻于至善的艺术品质,最终只有少数才能进入艺术精品之列,因此也不太可能出现‘人人都是艺术家’的情况”可概括出答案①;由材料二第四段“低门槛、操作简便、快速生成、模仿高超,所有这些都使得这类AI绘画工具‘破圈’”,恍若进人“‘人人都可以是艺术家’的时代。但是,从本质上而言,这些AI绘画程序终究都是工具,只是技术革新所带来的程序迭代而已。也就是说,AI绘画工具自始至终都是技术”可概括出答案②。6.D(“但美国专家觉得未来中国农机的发展会追上美国,成为其对手”错误。由比赛后专家的“十年之后,你们也许……”和方婉之的“十年之后,我们也许还会落后于你们……”以及“真正的对手,也许就在中国”这几句话的内容可知,美国专家并没有确定未来中国农机的发展是否会追上美国,只是眼前的方婉之的表现让他觉得存在超越的可能性。)7.C(“实则正面写出了赛前围观人群的紧张心情”错误。由文中看,“仿佛诉说着它们的焦躁”,这是人的感受,能突出比赛前围观人群的紧张心情,但不是正面描写心情,而是侧面衬托。)8.①方婉之是一个放弃了自己成为音乐家的梦想,离乡背井来到北大荒插队20年的中国农机具工程师,是80年代下乡插队的知识分子的代表。她不单是北大荒女人,还代表着中国,为中国赢得了声誉。②方婉之是联合收割机“北大荒人”的设计者,她对追求矢志不移,甘于奉献,对中国的现状有着清醒的认识。她的经历可以让我们想到无数北大荒人的有过艰难,有过奋斗,有过失败甚至牺牲,但不曾放弃,依然坚守的奋斗状态。③作为中国农机具工程师,方婉之有着强烈的爱国热情,敢于面对强者的挑战,即使明知结局是失败,也不会退缩,这体现了中华民族坚强勇敢、不甘屈服的伟大的民族主义精神。④试割比赛,方婉之心里有着坚定的信念,有责任有担当,表现出中国人内在的刚勇,勇往直前。对待对手,方婉之能正视差距,心胸宽广,志向远大,有着强大的民族自信心,她的身上蕴藏着中国未来发展的强劲力量。(每点1分,答满4点得4分)9.①那天,指中国式的大型联合收割机“北大荒人”在北大荒诞生的那一天,也是普赖斯专家日盼夜想的JD7200运到的那一天。用"那天”可以强调机器的到来与比赛的联系,自然地引出下文。②今天,指比赛的当天,用在芸芸和方婉之的心理活动的描写中,展示的是人物当时的想法。用“今天”可以突出人物即将做出的选择,符合情理需要。③这天晚上,是作者承接上文的叙述和描写,引入对后续故事的交代。用“这天晚上”符合叙述性口吻,使情节更连贯更紧凑。(每点2分,答满3点得6分)10.BEG(句意:元昊上书请和,当时西部边防用兵的时间长了,仁宗心里厌战,便密诏庞籍招纳元昊。“请和”为“上书”的内容,内容紧凑,中间不能断开,应从“请和”后面断开,故应在B处断开,“时”是“西鄙用兵"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日久”是指用兵的时间,应从“日久”之后断开,故应在E处断开;“帝心厌之”中“帝”是“心”的定语,“厌之"是谓语和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故应在G处断开。)11.C(“厌恶、讨厌”“意义不相同”错误,两个“厌”意义相同,皆为“满足”之意。句意:所求没有满足。/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呢?)12.B(“晏殊、韩琦等人主张满足西夏的一切请求”理解错误,根据原文材料一第二段“韩琦力陈其不便”可知,韩琦并不赞同满足西夏的一切请求。)13.(1)犹如太阳正当中午,只可以顺应天道向西移行,怎么可以违背天道从东落下?(2)如果凭着偌大的天下,自降身份(降低身份)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先例、旧例、旧事),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14.①委婉表达对北宋统治者采取的外交政策的不认可。②借古讽今,劝谏北宋统治者不要采取妥协苟安的外交政策。(或:不要被敌国威势胁迫而一味地屈膝求和。)③警告北宋统治者应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不要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一点1分,2点三分,3点5分)15.A(“诗人对……做法感到困惑”错,首句“何事居穷道不穷”,意思是为什么你处境困窘却依然能潜心研究学问。这是对弟侄乱世之中坚持学习的赞美,并非是困惑。)16.①求学需要不受环境影响。“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告诉我们不管局势再动荡,处境再窘迫,都要静下心来做学问。②求学需要意志坚定,矢志不渝地追求。“常修礼乐风”之“常”点明即使身处“干戈地”,仍要坚持修身养性。③求学需要沉浸其中,潜心地投入。正如诗中明写读书环境清幽雅致,暗赞书房主人内心宁静专注。④求学需要勤奋,珍惜点滴光阴。尾联直接告诉我们,做学问就需要珍惜时光,积累“寸功”。(每点2分,答满3点得6分)17.(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2)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3)示例一: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示例二: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18.A文中的“多少”为副词或多或少,做状语;A项为副词“或多或少”,做状语;B项指不定的数量,这里指多,做定语;C项指不定的数量,这里偏指少,做定语;D项为副词“稍微”,做状语。19.①“不”一般不与名词连用,这里与名词“湖”连用,体现了用词的创造性;(1分)②“不湖”指不像湖,不具备湖的特点,(1分)与“不大”“不明”形成排比,使文句结构整齐,语势丰沛,体现了用词的灵活性。(1分)20.①文中将“热气腾腾”独立后置,能更好地突出艇行沟内的感受;在形式上,单独成句,与其他部分更为和谐。(2分)②“碰巧了”指凑巧,往往指事情与意愿一致,臭气烘烘是不好的感受,却用“碰巧了”,产生了幽默的效果。(2分)【解析】:(1)文中“多少总能闻到一些荷香”和A项中的“多少”均为副词,作状语,表示或多或少。B项,作定语,指不定的数量,这里偏指多;C项,作定语,指不定的数量,这里偏指少;D项,为副词,作状语,表示“稍微”。(2)用词的创造性指突破常规,用词的方式是以前没有出现过的。“不湖”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副词“不”与名词“湖”的连用上。用词的灵活性是指根据语境需要,灵活地调整词语的表达方式,从而增强表达效果。作者为了与前文的“不大”“不明”形成排比,灵活地将“不像湖,不具备湖的特点”的意思缩略为“不湖”这一词语,展现了用词的灵活性。(3)比较语句表达效果题,要从原句和改句的不同入手分析。对比可发现第一处不同在“热气腾腾”的位置。原句将“热气腾腾”单独成句,而改句将其放在句中作定语。比较而言,“热气腾腾”单独成句有强调作用,更能表现艇行沟内的感受,同时与前后文更连贯;改句则没有强调效果。第二处不同在“碰巧了”和“有时候”。原句用“碰巧了”,指的是凑巧,往往指事情与意愿一致,用其来修饰“臭气烘烘”这种不好的气味,使得表达上有幽默的效果;而改句“有时候”则强调不经常,没有原句的表达效果。21.示例:①义无反顾②当仁不让③别具一格(每处1分)22.长期从事含能材料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建立了发射装药理论,发明了低温感技术,研究和开发了废弃火炸药再利用的理论和综合处理技术的王泽山院士是我国著名的火炸药专家。(4句4分,语序正确1分,共计5分)23.【作文指导】材料第一段话引用了哲学家萨特的话。“他者的凝视”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他者价值观的投射,是他人的关注、评价、期待。在“他者的凝视”中主体的思考容易被消解、被凝滞。所谓“被贴上物质的标签”,即被对象化、客体化甚至物化,失去了自我塑造个性追求的主动性。(存在主义哲学关于“凝视”的解读极其丰富,在写作中无需展开深入讨论)。材料第二段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进一步理解“他者凝视”的含义,从而思考可能带来的结果。他人,尤其是师长亲友的关注与期待的确给予了年轻人爱护、鼓励和指导,但他者的价值取向,世俗社会的关注和评价也会固化年轻人的自我追求。更可怕的是这种来自于他人的思想情感或价值观等的影响很可能永远存在,且常以“温情脉脉”的面貌出现,对个体产生极大的作用,使年轻人不由自主地忽视了“如何看待自我”的重要性,妨碍了自我塑造的实现。材料第三段话是重点。既然在成长历程中“他者的凝视”无可避免,那么如何直面值得思考。第三段话为考生如何面对“他者凝视”提供了积极的可行性。来自他者的“凝视”经过思考判断与选择,可以也应当部分内化为对自我的主动审视。个体并非为实现他人的评价与期待而被动塑造自我,而当借助他者的评价与期待审视自身的不足。相比在他人的凝视中被肯定,人生更重要的是自己如何看待自己,希望自己成为怎样的个体。只有建立主体自我塑造的主动性才能激励自身不断向梦想中的自己奋斗进取。这是一道二元作文题,学生的作文应体现思辨,不能单纯只写对“他者凝视”的体验或理解,也不能只写自我审视、自我评价的意义,更不能写成梦想的重要意义,或是脱离语境单纯写如何成为梦想中的自己。而应当写出如何正确对待“他者的凝视”,怎样借助他者的凝视来建立自我的价值追求、树立更积极成熟的人生观;既要论证“如何看待自我”的重要性,也要给出有效的解决办法。考生可以有一定的角色身份意识,以及对时代和社会生活特点的敏感与关注,在解读“他者凝视”内涵时可以结合自身体验和当下的环境特点,从而使“如何看待自我”更具有现实的意义。立意参考:1.无畏凝视,成就自我。2.直面凝视,认识自我,超越自我。3.悦纳自己,抵达梦想。4.拒绝凝视,认识自己,升华自己,成为最好的自己。5.在他人的凝视中正确认识自己,走好自己的路,丰盈人生。6.他者的凝视也是一种鞭策,有助于更好地认识自我,突破自我。【考场佳作】在凝视向审视的转变中踏入梦想的殿堂1人生而赤裸,我们同时暴露在日光与目光之下,同时生活在空气与凝视之中,伴随每个人成长的,除了自然赠予的养分,还有无处不在的他者凝视。2一如萨特所言,人被冻结在他者的凝视之中,从望子成龙到慧眼识人,从评头论足到度长絜大,凝视既是看法和评论,也是期许和督促。不同的凝视向我们投来不同的目光,或如荆棘令人如坐针毡,或如暖阳使人如沐春风。我们的行动在不觉间受到了影响,即使身处无人之境,凝视仍让我们耿耿于怀。有时我们想真情流露却害怕被贴上不堪一击的标签而强颜欢笑,有时我们欲先拔头筹而恐被附上班门弄斧的恶名而踌躇不前。如影随形的凝视在我们的成长中恐怕难以摆脱,但所幸,它可以被改变。3所谓改变,就是从被人凝视到自我审视的过程,也就是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从曾参“吾日三省吾身”到荀况“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自我审视被先哲们摆在了重要的位置。作为自我发现和自我认识的手段,审视帮我们入木三分的主动挖掘自己的不足,当审视的艳阳在心境的天穹升起,凝视的镁光便不再令人头晕目眩;当我们在审视中将自己的瑕疵尽收眼底,便能落落大方的承认我们并非完人圣贤,只是逐梦路上过客,从而跳出在他者凝视中举步维艰、投鼠忌器的困局。4在将凝视内化为审视的过程中,我们往往要面对不同的凝视,诚然,善意的督促可以帮助我们策马前驱,而有色眼镜和穿凿附会则会牵绊我们追梦的脚步。因此,辨析是“以审代凝”中举足轻重的一环。我们在反思他人凝视的内化中要择善而从,而善恶的不尺标正是我们心中的梦想。彭德怀以反帝反封,解放人民为己任,因而他对“不孝子孙”的凝视嗤之以鼻,踢翻了祖母的烟盘,投身革命;奥本海默以定干止戈,世界和平为愿景,因而他对“美共分子”的凝视置若罔闻,谢绝了氢弹研制,缄口不言。5在洞若观火的审视下,他们的意志坚如磐石;在激浊扬清的梦途上,狭隘的凝视烟消云散。6在烈日炎炎下,我们要撑起遮阳伞,于乌烟瘴气中我们要带上滤尘罩,凝视虽如阳光空气无处不在,但矛盾的关键在于我们自身。当我们审清内心,迈向梦想殿堂时,再千差万别的凝视最终也不过是一场声势浩大的目送。辩证对待凝视,正确进行审视1萨特曾言,“人往往被冻结在他者的凝视中,被贴上物质的标签”。诚哉斯言,他人的凝视无处不在,时而是夸奖,时而是指摘。这些评价或许会让我们失去对自我的正确审视,在人生岔路前迷失方向,成为他人期待下的木偶。是故我们需辩证对待凝视,正确进行自我审视。2凝视是他人的殷殷期盼,无时无刻不投射在人背后。将本在稳步行走,目标明确的人驱赶向它想让你去的方向。审视则是内在的指路标,在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甘肃中医药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状况的调查研究》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赣南科技学院《工程师职业素养》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七年级科学上册11.1生物的感觉11.1.2人体具有的感觉学案无答案牛津上海版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春课后习题新人教版
-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第五课交友的智慧第2框网上交友新时空说课稿新人教版
- 小学生开学课件背景
- 2021中级经济师 工商管理 真题速攻-案例题合集(附有答案解析)
- 美术教室培训课件
- 发音不清改正培训课件
- 餐饮加盟合作协议书范本7篇
- 医院十八项核心制度(四篇)
- 物流部安全培训内容
- RBA社会责任商业联盟准则(管理手册+程序+记录+培训)
- 电大《旅游工作者素质修养》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 中职《基础会计》期末试题及答案
- GB/T 41168-2021食品包装用塑料与铝箔蒸煮复合膜、袋
- GB/T 3920-199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
- GB/T 37741-2019信息技术云计算云服务交付要求
- GB/T 34697-2017含氟蚀刻废液处理处置方法
- GB/T 16935.1-2008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第1部分:原理、要求和试验
- 33全自动打包机URS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