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鼎湖山听泉》教案 苏教版_第1页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鼎湖山听泉》教案 苏教版_第2页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鼎湖山听泉》教案 苏教版_第3页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鼎湖山听泉》教案 苏教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鼎湖山听泉》教案苏教版科目授课时间节次--年—月—日(星期——)第—节指导教师授课班级、授课课时授课题目(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2024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鼎湖山听泉》教案苏教版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苏教版2024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鼎湖山听泉》。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于,学生已在八年级学习过散文的阅读与欣赏,掌握了通过描绘景物来表达情感的方法。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通过对鼎湖山泉水的描绘,展现出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感。同时,本节课将结合课文,让学生回顾古文中“鼎”的文化内涵,使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增强文化自信。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对《鼎湖山听泉》的深入学习,使学生能够领悟作者以景抒情的写作技巧,增强对散文语言美的感知;强化学生的文化意识,通过探索文中“鼎”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文化自信;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文本,培养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学习者分析1.学生已经掌握了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理解了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情感的表达方式,并能够分析文章的基本结构。此外,学生在前两年的学习中,对古文中“鼎”的文化意义有所了解,具备一定的文化常识。

2.学生普遍对自然景观有较高的兴趣,对于描绘自然美的文学作品较易产生共鸣。他们的学习能力较强,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在学习风格上,学生多样化,有的善于直观感受,有的擅长逻辑分析。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包括:对课文中一些细腻的情感描写难以深入理解;在分析文化内涵时,可能对“鼎”的象征意义和历史背景认识不足;部分学生可能在提炼文章主题和表达个人感悟方面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教学资源1.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白板、课文朗读录音设备。

2.软件资源:课文朗读音频、PPT课件、教学视频片段、课文分析图表。

3.课程平台:学校教学管理系统、班级学习交流群。

4.信息化资源:电子课本、在线文学鉴赏资料、传统文化教育资源。

5.教学手段:讲授、小组讨论、互动问答、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写作实践。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5分钟)

1.同学们,大家好!在开始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之前学过的散文知识。谁能告诉我,散文的特点是什么?(等待学生回答)没错,散文以真实、自然、优美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新的散文——《鼎湖山听泉》,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世界,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请同学们自行阅读课文,注意朗读的节奏和语气,感受作者的情感。

2.阅读完毕后,请同学们简要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课文以作者游览鼎湖山为主线,通过对泉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第三环节:细读课文,深入分析(20分钟)

1.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重点关注作者对泉水的描绘,思考以下问题:

a.作者从哪些方面描绘了泉水的特点?

b.泉水在课文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2.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总结:

a.作者从声音、形态、动态等方面描绘了泉水的特点,如“泉声潺潺”、“泉水晶莹剔透”等。

b.泉水在课文中是作者抒发情感的重要载体,它象征着生命、美好和希望。

3.探讨课文中的文化内涵:

a.请同学们思考,“鼎”在古代文化中的意义是什么?

b.作者在课文中提到“鼎湖”,是如何将自然景观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

4.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鼎在古代文化中象征着权威、稳定和繁荣。作者将鼎湖与泉水相结合,寓意着大自然的恩赐和生命的美好。

第四环节:小组讨论,交流分享(15分钟)

1.请同学们分成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课文中哪些句子或段落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

b.你是如何理解作者在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的?

2.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五环节:写作实践,巩固提升(15分钟)

1.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以“我眼中的大自然”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感悟。

2.学生写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提供帮助。

第六环节:总结延伸,布置作业(5分钟)

1.教师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深入了解了作者在《鼎湖山听泉》中表达的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同时也感受到了散文的魅力。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用心去观察大自然,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2.布置作业:

a.抄写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加强记忆。

b.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课后阅读,推荐阅读其他描绘大自然的散文作品。

c.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教学资源拓展一、拓展资源

1.阅读拓展: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描绘自然景观的散文作品,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以加深对散文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的理解。

2.文化拓展:引导学生查阅有关“鼎”的文物图片和资料,了解鼎在古代的用途、造型特点及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3.视听拓展:观看纪录片《大自然的魅力》,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激发他们对自然景观的兴趣。

4.写作拓展: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关于写作技巧的书籍或文章,如《如何写好散文》、《散文写作技巧》等,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二、拓展建议

1.阅读拓展:在阅读其他描绘自然景观的散文作品时,注意把握作者的情感表达和写作手法,尝试总结不同作者的风格特点,并学会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文化拓展:在查阅有关“鼎”的资料时,注意对比不同时期鼎的造型和纹饰,了解其演变过程,从而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3.视听拓展:观看纪录片时,关注其中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现象,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思考,体会大自然的神奇与和谐。

4.写作拓展:阅读关于写作技巧的书籍或文章,结合自己的写作实践,尝试运用所学的写作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课后作业1.请根据课文内容,运用至少三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描绘自然景观的短文。(要求:不少于200字)

举例:

答案:秋日的午后,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湖边的柳树,枝条随风轻舞,如诗如画。一群白鹭在湖面上翩翩起舞,宛如仙子降临人间。远处的山峦,层林尽染,宛如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2.课文中提到“鼎”的文化内涵,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鼎”的理解和认识。(要求:不少于150字)

举例:

答案:在课文《鼎湖山听泉》中,鼎象征着大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美好。在古代,鼎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代表着国家的繁荣和稳定。而在课文中,鼎与泉水相结合,寓意着大自然的恩赐和生命的源泉。因此,我认为“鼎”不仅是传统文化的象征,更是大自然与人类和谐共生的体现。

3.请分析课文中作者对泉水的描绘手法,并举例说明。(要求:不少于200字)

举例:

答案:作者通过对泉水的描绘,运用了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多种感官手法。如“泉声潺潺”、“泉水清澈见底”等句子,通过听觉和视觉的描述,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泉水旁边,感受到泉水的美妙。同时,作者还运用了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描绘手法,如“泉水晶莹剔透,如珍珠般滚动”等,使泉水显得生动而有趣。

4.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散文中“情景交融”这一写作手法的理解。(要求:不少于150字)

举例:

答案:在散文中,“情景交融”是一种将情感与景物相结合的写作手法。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在《鼎湖山听泉》一文中,作者通过对泉水的描绘,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这种手法使文章更具感染力,让读者在欣赏景物的同时,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共鸣。

5.请仿照课文的结构,以“我的家乡”为题材,写一篇散文。(要求:不少于300字)

举例:

答案:我的家乡位于江南水乡,那里有清澈的小河、古朴的石桥和绿意盎然的稻田。春天,柳絮纷飞,桃花盛开;夏天,稻花香四溢,蜻蜓飞舞;秋天,金黄的稻谷随风摇曳;冬天,白雪皑皑,如诗如画。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我度过了快乐的童年。家乡的每一个角落,都承载着我对亲人和故乡的思念之情。

注意:以上仅为示例,实际作业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进行调整。课堂1.课堂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我将通过提问、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方式,观察学生对散文语言风格、文化内涵、写作技巧等方面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对于学生的回答和表现,我将及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同时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给予具体的指导和纠正。

-通过课堂互动,了解学生在理解课文主旨、分析作者情感、运用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学习困难,以便在后续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练习。

-安排课堂小测试,检测学生对课文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知识盲点,帮助学生巩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