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积累
1.(2024七下·承德期末)学校七年级开展以“天下国家"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一:布置专栏
学家国人物
家国情怀,是流淌在中华儿女血脉里亘()古不变的基因。从古至今,无论是力挽狂lán()的伟人,还是纯朴善良的普通工作者,都以自己的不懈奋斗弘扬着家国情怀。
陆游忧心忡忡盼北定,沥尽心血著诗篇鲁迅弃医从文针时弊,锲()而不舍勉国人张桂梅无怨无悔扎深山,Jūgōng()尽瘁育英才
(1)布置这个专栏的同学对加点字的读音有疑问,对拿不准字形的字注了音,请你帮他解决。
①亘()古___②狂lán()
③锲()而不舍___④jūgōng()尽瘁
(2)任务二:颂爱国名人
请仿照下面示例,为邓稼先或闻一多制作一张文化名片。(形式不必拘泥于示例,突出功绩即可)
花木兰满腔孝心,替父从军,十年征战,报效国家,她是不让须眉的女英雄。
_________
(3)任务三:抒家国情怀
小冀同学选择了《激战松骨峰》这幅油画,想在这幅画的两侧写上一副对联,他不能确定空缺处应填入的词语。请你帮他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A.①热血②复兴③深情④繁盛
B.①热血②繁盛③深情④复兴
C.①深情②繁盛③热血④复兴
D.①深情②复兴③热血④繁盛
【答案】(1)①gèn;②澜;③qiè;④鞠躬
(2)邓稼先;呕心沥血研发两弹;鞠躬尽瘁报效祖国;他是国家的栋梁。
(3)C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套用式仿写;图表信息;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①“亘古”的“亘"应读:gèn。②“狂lán”的“lán"应写作:澜。③“锲而不舍”的“锲"应读:qiè。④“jūgōng尽瘁”的“jūgōng"应写作:鞠躬。
(2)本题考查仿写与续写。根据示例可知,从邓稼先或闻一多中任选一人,结合其事迹分析作答即可。
(3)本题考查拟写对联,根据对联的特点分析作答,①下联的”壮志“为偏正关系的两字名词,"热血”与"深情“都与之相同,因此都可以;②根据上联“赤子......一片丹心,俱系国”句意可知,应填写的词语是“繁盛";③根据语境“满腔......”和上联的“丹心”,可确定应选用“热血”;④根据上联的“繁盛"是形容词,结合语境,可确定应选用“复兴”。
故答案为:①gèn;②澜;③qiè;④鞠躬;邓稼先;呕心沥血研发两弹;鞠躬尽瘁报效祖国;他是国家的栋梁;C
【点评】(1)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2)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解答好此题,首先要审视好被仿写句的特点,如句式,修辞等方面,再就是注意语意通顺连贯。
(3)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彩,还要注意具体的语境,如有关联词还要掌握关联词的固定搭配等。
2.(2024七下·承德期末)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我想,这是对读书意义的深刻体悟和____(精辟/精练)总结。读书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____(充实/充满)我们的精神世界,提升我们的生命质量。缺少书籍的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会是一片荒芜和狼藉,我们的文化会缺乏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我们的社会也将难以传承深邃的智慧、伟大的精神。
(1)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
(2)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1)精辟;充实
(2)增强了语言的气势,突出了书籍的重要作用。
【知识点】词语的使用(搭配);排比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词义辨析。“精辟"形容(见解、理论)精深透彻。“精练”形容(文章或讲话)没有多余的词句。句子指的是关于这句读书的观点讲的精练而透彻,使用“精辟"恰当。”充实"内容充足不虚或指使内容丰富。它意味着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充满”指布满,填满;充分具有。与“精神世界"搭配,使用“充实”恰当。
(2)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作用。通过对“精神世界"文化”和“社会"三个层面的连续阐述,排比手法强化了作者对于书籍滋养重要性的情感表达,让读者更能感受到书籍对于个人、社会和文化发展的不可或缺性。排比句式使得论述的内容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每个排比项都独立成句,但又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对书籍滋养作用的全面阐述,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到书籍对于精神世界、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多重影响。
故答案为:精辟;充实;增强了语言的气势,突出了书籍的重要作用。
【点评】(1)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与运用。了解各个词语的意思,根据句子的语境做出判断。近义词(成语)的辨析常见的技巧有:坚持“存同析异”的原则,分析相异的语素;根据语境正确的使用词语;从感彩方面辨析等几种方法。做题时灵活使用。
(2)本题考查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判断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首先要明白各种修辞手法的定义,根据这些定义进行判断。
二、古诗文阅读
3.(2024七下·承德期末)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传统诗词中的家国情怀是古代文人对国与家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集中表现。杜牧触景感怀,“商女不知亡国恨,___"(《泊秦淮》);杜甫气概豪迈,“,一览众山小”(《望岳》);王安石抱负远大,“___,___"(《登飞来峰》);木兰勇毅担当,“,从此替爷征”(《木兰诗》)。
【答案】隔江犹唱后庭花;会当凌绝顶;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愿为市鞍马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遮、缘、鞍
故答案为:隔江犹唱后庭花;会当凌绝顶;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愿为市鞍马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2024七下·承德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中“莫笑"二字表达了诗人对淳朴民风的赞赏。
B.颈联描绘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农家祭社祈年,充满着对丰收的期待。
C.尾联“闲乘月”“夜叩门"等语句,表现诗人走出热闹喧嚣后内心的失意与孤独。
D.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一“游”字,却处处切中“游"字。
5.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答案】4.C
5.示例一:青山连着青山,水路往复回环,蜿蜒的山路依稀难辨,正迷惘时,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开朗。这两句描写出山西村明媚绚丽、变化万千的自然风光。示例二:这两句使用对比、对偶的手法,突出了柳暗花明给人的惊喜,句子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极富音律美。示例三:表达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终究会出现豁然开朗的境界的人生思考,蕴含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生活杂感;游山西村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作答,如从诗歌遣词用句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从修辞的角度、抒情的方法、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作答时只要抓住其中的一个方面的特点完成作答即可。
4.ABD.正确;
C.有误,“表现诗人走出热闹喧器后内心的失意与孤独"表述错误,应该是表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爱。
故答案为:C
5.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此句意思是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忽然柳绿花艳间又出现一个山村。这两句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情景,表达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蕴含生活哲理:表达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终究会出现豁然开朗的境界的人生思考,蕴含世间事物消长变化。该诗句描绘了优美的画面:青山连着青山,水路往复回环,蜿蜒的山路依稀难辨,正迷惘时,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开朗。这两句描写山阴道上的自然景象。
故答案为:示例一:青山连着青山,水路往复回环,蜿蜒的山路依稀难辨,正迷惘时,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开朗。这两句描写出山西村明媚绚丽、变化万千的自然风光。
示例二:这两句使用对比、对偶的手法,突出了柳暗花明给人的惊喜,句子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极富音律美。
示例三:表达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终究会出现豁然开朗的境界的人生思考,蕴含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2024七下·承德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各题。
【甲】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节选自沈括《活板》)
【乙】造轮法。用轻木造为大轮,其轮盘径可七尺,轮轴高可三尺许。用大木砧①凿窍,上作横架,中贯轮轴,下有钻臼,立转轮盘,以圆竹笆铺之,上置活字板面,各依号数,上下相次铺摆。凡置轮两面,一轮置监韵板面,一轮置杂字板面,一人中坐,左右俱可推转摘字。盖以人寻字则难,以字就人则易,此转轮之法,不劳力而坐致,字数取讫,又可补还韵内,两得便也。
(节选自王祯《农书》,有删改)
①砧:砧板。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持就火炀之就:;
若止印三二本止:;
一板已自布字自:;
字数取讫讫:;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和“此转轮之法”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陋之有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旋刻之D.水陆草木之花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②一人中坐,左右俱可推转摘字。
9.甲文的活字印刷术和乙文的轮盘检字法都有“活”的特点,请分别说说它们的“活"体现在哪里。
【答案】6.靠近;只;另自,另外;完毕
7.D
8.①两块交替使用,极短的时间就可以完成。(意思对即可)
②一个人在中间坐着,左右两边都可以推转摘字。
9.甲文活字印刷术,字印“活”,排版“活”,印刷“活”,字印数目“活”,选用“活”,做法“活”,拆版“活”;乙文的轮盘检字法置字、摘字、还字都体现了“活"。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
(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4)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参考译文】
【甲】译文:
庆历年间,有个平民叫毕昇,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它的方法是:用胶泥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一类东西覆盖好。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于是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铁板上的药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两三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本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通常是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在印刷,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这块印刷才完,第二块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来准备同一版内有重复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们作标志,(按照字的韵部分类)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很快就能制成功。
【乙】译文:
制造转轮的方法。用轻质的木料制作成大轮子,这个轮盘的直径约七尺,轮轴高三尺左右。用大木砧凿出孔窍,上面制作横架,中间贯通轮轴,下面有钻臼,立起转轮盘,用圆竹笆铺在上面,上面放置活字版的版面,各自依照编号,上下依次铺排摆放。总共设置两个轮面,一个轮面放置按韵排列的字版,一个轮面放置杂字版,一个人坐在中间,左右都可以推动转轮选取字模。因为让人去找字困难,让字来就人就容易,这就是转轮的方法,不费力气就可以做到,选取完字以后,又可以补充回到韵部里面,两方面都很方便。
6.本题考査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句意:拿它靠近火烘烤。就:靠近。句意:如果只印两三本。止:只。句意: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自:另自,另外。句意:字数取完。讫:完毕。
故答案为:靠近;只;另自,另外;完毕
7.A.句意:“有什么简陋的呢?”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B.句意: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C.句意:随即把它刻出来。代词,它,指活字模;
D.句意: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助词,意思是“的"。“此转轮之法”中的“之"是结构助词,意思是“的”。
故答案为:D
8.本题考査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重点词有:①更亘,交替、轮流;就,完成;②中,在中间;俱,都。
故答案为:①两块交替使用,极短的时间就可以完成。(意思对即可)②一个人在中间坐着,左右两边都可以推转摘字。
9.本题考査文章内容概括。根据甲文“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可知字印用泥刻成,是“活”的;根据甲文“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可知用字印灵活排版,排版是“活”的;根据甲文“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可知,统筹用板,提高效率,印刷是“活”的;根据甲文“每一字皆有数印"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可知字印数目是“活"的,选用是“活”的;根据甲文“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可知能随时刻字印,字模制作是“活”的;根据甲文“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可知用完拆字方便,拆版是“活”的。结合乙文“上置活字版面,各依号数,上下相次铺摆。凡置轮两面,一轮置监韵板面,一轮置杂字板面"可知,轮盘法的置字是“活”的;结合乙文“一人中坐,左右俱可推转摘字。盖以人寻字则难,以字就人则易,此转轮之法,不劳力而坐致"可知,选字、摘字便捷,可知捡字是“活”的;结合乙文“字数取讫,又可补还韵内,两得便也"可知,用完后方便把字放回原位,因此还字也是“活”的。
故答案为:甲文活字印刷术,字印“活”,排版“活”,印刷“活”,字印数目“活”,选用“活”,做法“活”,拆版“活";乙文的轮盘检字法置字、摘字、还字都体现了“活”。
三、现代文阅读
(2024七下·承德期末)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葵花地
①我始终记得乡下老家的那一片葵花地。
②那是许多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祖母的身子骨已经不再硬朗,她的一头青发,也被岁月的风雨洗刷成根根银丝,而一双被旧时代裹得变了形的小脚,蹭啊蹭的,【A】一天中总要去葵花地里跑几个来回。祖母是在侍弄她的宝贝葵花苗。那时,我还是一个混沌未开的蒙童,常常屁颠屁颠地尾随着祖母,不是帮忙,而是添乱。祖母是从不生气的,【B】那一张布满沟壑的脸庞上,总是流淌着笑意。【C】“你看,你看,又把葵花苗给踩翻了。"【D】她这么说着,一双爬满青筋的手便很是小心地将葵花苗扶正。
③曾听大人们讲,祖母年轻时很在行的是裁剪缝制的手艺活儿。她飞针走线绣出的花卉禽类,形同活物,让人看着看着,稍一走神,那花儿仿佛就从锦缎上开了出来,鸟儿仿佛就扑扇着翅膀飞了起来然而,祖母的人生却无锦上添花那么美好。她28岁那年,祖父便撒手人寰,留下娇妻幼子,在人世的凄风苦雨中煎熬。也是从那以后,祖母便再无闲情去绣那些精美之至的花卉禽类。拖儿带子,养家糊口,她那双纤纤素手不得不开始干起陌生的农活。祖母从不对我们讲述她怎样拉扯着我的父辈走过那一段漫漫人生路,那也不是幼小的我能够猜想得出来的。
④在我的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便是祖母费尽心力侍弄的那一片葵花地。
⑤葵花地就在老家门前的一片开阔地中间。那是被祖母的心血和汗水浸润得十分肥沃的土地。每年开春,祖母都会小心翼翼地从火塘挂钩上的竹篮里取出备好的葵花种子,一颗一颗放进盛满清水的木盆里浸泡,又一颗一颗地插入铺着白色柴灰的土钵中等待它们萌芽。然后,她便佝偻着身子一锄一锄去翻垦被冬日的雪雨浸淫得紧实的葵花地。直到把那块葵花地整理得松松软软、平平展展,她才一边反手捶着背脊,一边溢着满脸的笑容,望一望当顶的太阳,舒一口长气。倘若我那早逝的父母还在人世,年迈的祖母该不用亲自下地了吧。然而祖母却说:“真正累人的并不是这些农活哩!”
⑥两三场春雨过后,种在土钵里的葵花子终于长出了嫩芽,祖母便在一个雨后天晴的早上,用竹签将葵花苗一棵一棵地掀出来,再一棵一棵地栽进肥黑的葵花地,继而撒下一层薄薄的火土灰。这以后的每一天,祖母总要去葵花地跑几个来回,为葵花苗锄草、松土、浇水和施肥。祖母做这一切时,总是小心翼翼的,就如同月子里母亲奶婴儿般不厌其烦。
⑦几番风雨,几番日月,葵花苗渐渐长成了人那么高,展开了金色的葵瓣,结出了牙状的籽粒。佝偻着身子的老祖母同年幼的我,置身于茂密的葵花丛中,阳光从绿叶及金色的花瓣间筛落下来,祖母脸上的沟沟壑壑也闪烁着金色的喜悦。
⑧有一回,祖母站在阶沿的麻石条上,指着阳光下耀眼的葵花,意味深长地说:“这葵花多可爱啊!它们总是追着太阳转动自己的身子,哪怕在阴天或雨天,也会凭着记忆寻找太阳的方向,仰头望去。"祖母说这番话时,哥哥和姐姐也在旁边,我见他们一脸沉思地点着头,眼睛里闪烁着一种异样的光彩。莫非他们已经领悟到了祖母话语中的含义?
⑨我也渐渐地明白,祖母一直精心侍弄着葵花地,其实是在精心地侍弄着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她对生命意义的追求,支撑着她前行的意志与毅力。举目再望葵花地时,我忽然发现那一张张金色的花盘,就像是一张张天真无邪的脸庞,在这开阔而热烈的秋季,正昂然拥抱着太阳的光焰。我仿佛觉得,自己也变成了阳光下的一棵向日葵。
⑩我怎么能够轻易忘却乡下老家的那一片葵花地呢!
10.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能表现祖母在“我”添乱时“不生气"的有。(填序号)
11.阅读第⑤⑥段,说说祖母是如何“侍弄”葵花地的。
12.阅读第⑧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联系全文,参考示例在框内填写合适的批注。
13.“我始终记得乡下老家的那一片葵花地"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0.BCD
11.在木盆里浸泡葵花种子;翻垦葵花地;栽种葵花种子;为葵花苗锄草、松土、浇水和施肥。
12.人生的逆境
13.①“我”在葵花地得到祖母的关爱。②葵花地是祖母尽心侍弄的。③“我"在葵花地得到人生启迪。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解析】【点评】(1)(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4)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解答句子理解的试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情感分析、区位分析、主旨分析、修辞分析。作答时学生可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即可。
10.A.不能,“一天中总要去葵花地里跑几个来回’写的是“我”的举动;
B.能,“那一张布满沟壑的脸庞上,总是流淌着笑意“写祖母脸上的笑意,表现祖母对“我"的宠爱;
C.能,“你看,你看,又把葵花苗给踩翻了”是祖母的轻声嗔怪,没有生气的意味;
D.能,“她这么说着,一双爬满青筋的手便很是小心地将葵花苗扶正"写祖母扶正葵花苗的动作,表现祖母对“我”的“纵容"。
故答案为:BCD
11.本题考查提炼概括信息。由“她便佝偻着身子一锄一锄去翻垦被冬日的雪雨浸淫得紧实的葵花地。直到把那块葵花地整理得松松软软、平平展展”可概括出:翻地;由“两三场春雨过后,种在土钵里的葵花子终于长出了嫩芽,祖母便在一个雨后天晴的早上,用竹签将葵花苗一棵一棵地掀出来,再一棵一棵地栽进肥黑的葵花地,继而撒下一层薄薄的火土灰"可概括出:移栽。
故答案为:在木盆里浸泡葵花种子;翻垦葵花地;栽种葵花种子;为葵花苗锄草、松土、浇水和施肥。
12.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在文中,“太阳”象征人生的目标,结合“我也渐渐地明白,祖母直精心侍弄着葵花地,其实是在精心地传弄着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她对生命意义的追求,支撑着她前行的意志与毅力"可知,“阴天或雨天”则象征着人生的逆境或坎坷。
故答案为:人生的逆境
13.本题考查概括内容。由“那时,我还是一个混沌未开的蒙童,常常屁颠屁颠地尾随着祖母,不是帮忙,而是添乱。祖母是从不生气的“可概括出:“我"在葵花地得到祖母的关爱;由“在我的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便是祖母费尽心力侍弄的那一片葵花地”可概括出:葵花地是祖母尽心侍弄的。据此概括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①“我"在葵花地得到祖母的关爱。②葵花地是祖母尽心侍弄的。③“我”在葵花地得到人生启迪。
(2024七下·承德期末)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①故乡的家是一个四合小院,院里有棵粗壮挺拔的洋槐树。阳春四月,巨大的树冠华荫如盖,素淡的花苞次第开放,满院流溢着醉人的清香。
②槐花盛开的时节,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最开心的,要数采摘槐花。弟弟爬上高高的树杈,用带钩的竹竿把槐枝扭断,我拾起落到地上的枝条,沿着细茎轻轻一捋,一嘟噜花朵落进筐里。
③在那贫寒的年代,槐花无疑是一道美食。或蒸或炒,皆唇齿留香。然而,苍翠遒劲的老槐树,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如巨人般轰然倒下。翌日清晨,发现槐树被拦腰截断,细碎的花瓣飘落一地,生命的华美与脆弱瞬间交替,让人久久地怅然无语。
④此后不久,我们便搬家了。十余年时光缓缓淌过,日子过得平淡而适意。三年前的一天,宁静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电话打破。妈妈放下电话,脸色煞白,双手颤抖,对爸爸说:“儿子在工地上出事了!"
⑤那是怎样惊心的一幕,现场发生爆管事故,弟弟身上多处烫伤,从八米平台跌落下来。他在重症病房里,度过了生命中最难捱的两个月。出院后,他不愿照镜子,也不愿出门见人,每天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独自舔舐着心底的伤痛。
⑥妈妈说:“这样会闷出病来,出去走一走吧。”我想了又想,决定陪弟弟回故乡。踏上魂牵梦萦的热土,我的心里充满期待与忐忑,不知这一趟旧地重游,将给弟弟带来怎样的影响。
⑦走进童年的小院,一阵阵清香扑面而来,浓烈而又执着。抬头望去,记忆里被风雨摧毁的洋槐树,竟奇迹般出现在眼前,变得更加枝繁叶茂。弟弟径直向前,缓缓走到槐树下,把身体贴近树干,紧紧地拥抱那棵树。
⑧那一刻,安静极了。忽一阵清风拂过,雪白柔软的槐花,落在他的衣襟上。他捏起几朵放进嘴里,细细地嚼,两行清泪落了下来。自从弟弟受伤以来,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我唯一的一次,看到他流泪。
⑨泪痕很快被风吻干。他侧过身来,说:“姐姐,给我照张相吧。"我掏出数码相机,紧张得按了三次快门,才拍下这美好的瞬间。弟弟倚着老槐树,感叹地说:“槐花虽小,却有阳光的味道。”他笑了,目光变得坚强,从灵魂深处射出来。
⑩半个月后,我们回到家。照片洗了出来,弟弟把它摆在床头,背面写着一行蓝色小楷:树是大自然的智者与强者,人应该像树一样活着。至此,我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很快,弟弟又回到工作岗位,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那枝叶是信念,那树干是平和,那深入地底的根须,就是默默地承受。人这一生,有这么一棵树,不管经历多少风雨,依然能凭借一缕心香,从容抵达幸福的彼岸。
14.小冀同学画了一张表格来梳理文章情节,发现文中的树与人有着相似的经历,请你帮他把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槐树《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弟弟
粗壮挺拔,花香醉人写作手法:②③
①___工地出事,自闭痛苦
重生后更加枝繁叶茂④___
15.赏析下面的句子好在哪里。
槐花盛开的时节,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
16.运用恰当的朗读技巧可以更好地表达出散文的美感与意境。下面是一位同学的朗读设计,请选出不恰当的一项()
走进童年的小院,一阵阵清香扑面而来,浓烈而又执着。抬头望去,记忆里被风雨摧毁的洋槐树,竟奇迹般出现在眼前,变得更加枝繁叶茂。
A.“清香"一词可以读得轻一些,并稍稍延长,让人联想到小院中花香四溢的场景。
B.“浓烈”和“执着"可以重读,以花香的浓烈侧面表现槐树的生长旺盛、生命力顽强。
C.“竟”后应该稍作停顿,以突出“我"看到这一“奇迹”时内心惊讶的程度。
D.这两句感情基调是伤感的,再回小院,洋槐树虽在,却已物是人非,想到弟弟遭遇的人生变故,“我"不禁感慨唏嘘。
17.文章第⑦段写道:“弟弟径直向前,缓缓走到槐树下,把身体贴近树干,紧紧地拥抱那棵树。”联系上下文,展开联想,补写“弟弟"此时的内心独白。
【答案】14.①被拦腰截断;②托物言志;③采摘槐花,开心愉悦;④走出低谷,开始新生活
15.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盛开的槐花比作“风铃”,赋予槐花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槐花的形态美和旺盛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槐花的喜爱之情。
16.D
17.示例:这就是当年那棵被拦腰截断的槐树吗?如今它竟然已经这样茂盛了。它经历了怎样的痛苦,熬过了多少磨难,才又成为如今繁茂的样子?槐树遭受重创却能重新焕发生机,我也应该像槐树一样,坚强乐观,振奋精神,积极面对痛苦与磨难。
【知识点】语速与语调;记叙性散文;梳理、概括文章情节;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3)本题考查的是朗读设计。根据仿写示例,首先要了解句子的内容和情感,再仔细揣摩语气、重音、语速等读法,最后整体把握情感,有感情地朗读。
(4)本题考查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要联系前后文,抓住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并用特定的口吻表述出来。
14.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文章通过对槐树不同阶段的状态描写来映衬弟弟的经历。槐树起初粗壮挺拔、花香醉人,展现出美好的景象,这与弟弟遭遇意外前的正常生活相对应。槐树被风雨摧毁,与弟弟在工地上出事、身心受伤相对应,通过对比突出命运的无常和残酷。而槐树重生后更加枝繁叶茂,则象征着弟弟最终能够克服困难,重新找回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变得坚强乐观。这种以树喻人的手法,使文章更富有深意和感染力。
故答案为:①被拦腰截断;②托物言志;③采摘槐花,开心愉悦;④走出低谷,开始新生活
15.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洁白的槐花比作“迎风舞动的风铃”,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槐花盛开时的形态美;“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把槐花拟人化,赋予槐花人的动作和情感,生动地表现出槐花盛开时的欢快和生机勃勃,一也烘托出人们采摘槐花时的愉悦心情。
故答案为: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盛开的槐花比作“风铃”,赋予槐花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槐花的形态美和旺盛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槐花的喜爱之情。
16.ABC.正确;
D.有误,这两句的感情基调不是伤感的,而是惊喜和欣慰。看到曾经被摧毁的洋槐树奇迹般地枝繁叶茂,预示着弟弟也可能会像这棵树一样重获新生,所以更多的是积极向上的情感。
故答案为:D
17.本题考查补写。题目要求根据特定的情境,即弟弟走到槐树下紧紧拥抱树的动作,补写他的内心独白。需要联系上下文,考虑弟弟之前在工地上出事的经历以及他看到重生后更加枝繁叶茂的槐树时的感受:从受伤后的自闭痛苦,到看到槐树重生时可能产生的触动和希望。
故答案为:示例:这就是当年那棵被拦腰截断的槐树吗?如今它竟然已经这样茂盛了。它经历了怎样的痛苦,熬过了多少磨难,才又成为如今繁茂的样子?槐树遭受重创却能重新焕发生机,我也应该像槐树一样,坚强乐观,振奋精神,积极面对痛苦与磨难。
四、整本书阅读
(2024七下·承德期末)结合整本书的阅读,回答各题。
18.小冀同学批注祥子的“三起三落”,其情节填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他出去买了包“黄狮子"烟来。坐在炕沿上,点着了一支烟;并不爱吸。呆呆的看着烟头上那点蓝烟。忽然泪一串串的流下来,不但想起虎妞,也想起一切。到城里来了几年,这是他努力的结果,就是这样,就是这样!他连哭都哭不出声来!车,车,车是自己的饭碗。买,丢了;再买,卖出去;三起三落,像个鬼影,永远抓不牢,而空受那些辛苦与委屈。没了,什么都没了,连个老婆也没了!批注:祥子的“三起三落”。一起:苦干三年,凑钱买了辆新车。一落:A▲二起:卖了骆驼,拼命拉车,准备买新车。二落:B▲三起:C▲三落:D▲
A.祥子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
B.祥子辛苦攒的钱被刘四爷骗去了。
C.虎妞低价给祥子买了二强子的车。
D.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卖掉了车。
19.班级筹备读书专刊,在《骆驼祥子》观后感栏目需要配一幅插图。下面这两幅图,你议选哪一幅?请说说理由。
【答案】18.B
19.示例一:我建议选A图。A图既有祥子,又有骆驼。这幅图记录了祥子的经历,曾经被人抓走,逃回来的时候,顺手牵了三匹骆驼。骆驼是车之意,暗示祥子的职业身份。骆驼象征着吃苦耐劳、逆来顺受,象征祥子是被奴役剥削的底层小人物。示例二:我建议选B图。B图体现了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境遇。这风雨既是自然界的风雨,也是炎凉、冷漠的社会现实。这幅图暗示了时代背景,交代了情节内容,揭示了主题思想。
【知识点】图表信息;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综合评价;对作品的体验感受;《骆驼祥子》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学名著情节的积累。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教材中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
(2)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重要情节及人物的掌握程度。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注意人物在作品中重要的故事情节。
18.ACD.正确;
B.有误,祥子辛苦攒的钱被孙侦探骗去了,不是被刘四爷骗去了。
故答案为:B
19.本题考查名著情节。在《骆驼祥子》观后感栏目需要配一幅插图。下面这两幅图,你议选哪一幅,说说理由即可。A图分析:内容:图中既有祥子也有骆驼,很可能描绘的是祥子从军队中逃出来,顺手牵了三匹骆驼的情节。象征意义:骆驼在《骆驼祥子》中不仅是祥子早期的经济来源,也是其勤劳、坚韧形象的象征。同时,骆驼的“驼"字与“驮”谐音,寓意祥子背负着生活的重担前行。此外,骆驼还象征着吃苦耐劳、逆来顺受的底层小人物形象,与祥子的命运紧密相连。与作品的关联:此图直接关联到祥子的一个重要人生转折点,即他通过卖骆驼获得第一桶金,开始了他作为车夫的生涯。B图分析:内容:图中展现的是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场景,表现出他在恶劣环境下的坚持与挣扎。象征意义:暴风雨象征着社会的残酷与不公,以及祥子所面对的生活困境。这幅图通过自然环境的恶劣来隐喻社会环境的严酷,揭示了祥子命运的悲剧性。与作品的关联:此图虽未直接描绘某一具体情节,但深刻反映了祥子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他不屈不挠的精神面貌,是小说主题思想的生动体现。
故答案为:示例一:我建议选A图。A图既有祥子,又有骆驼。这幅图记录了祥子的经历,曾经被人抓走,逃回来的时候,顺手牵了三匹骆驼。骆驼是车之意,暗示祥子的职业身份。骆驼象征着吃苦耐劳、逆来顺受,象征祥子是被奴役剥削的底层小人物。
示例二:我建议选B图。B图体现了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境遇。这风雨既是自然界的风雨,也是炎凉、冷漠的社会现实。这幅图暗示了时代背景,交代了情节内容,揭示了主题思想。
五、写作
20.(2024七下·承德期末)写作。
学习语文,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在课外生活中。社会生活给我们的语文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各种书籍报刊、街上的招牌广告、门口的对联、广播电视节目、电影、网络等。语文学习的机会无处不在,只要留心就会有收获。
围绕“我的语文学习生活"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500字。
提示:
①筛选一下:什么样的语文学习生活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因为有趣味,因为有意义,因为……
②全面回顾学习生活的起因、经过、结果。想一想:重点写什么才能表现其中的趣味、意义……
③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答案】例文:
我的语文学习生活
语文,如同一位温婉的女子,带着诗意与韵味,陪伴着我走过了无数个春夏秋冬。在我的学习生活中,她无处不在,给我带来了无尽的知识与乐趣。
记得小时候,我最喜欢的便是听爷爷讲故事。夏日的夜晚,月光如水,洒在小院里。我坐在爷爷身旁,听他讲述那些古老而神秘的传说。爷爷的话语仿佛有一种魔力,能将那些故事描绘得栩栩如生。从《牛郎织女》到《梁山伯与祝英台》,从《西游记》到《三国演义》,我在爷爷的故事中感受到了语文的魅力,那生动的情节、优美的语言,让我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与向往。
长大一些后,我开始沉迷于书籍的世界。无论是童话、小说还是诗歌,我都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在《安徒生童话》中,我为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遭遇而落泪;在《三国演义》里,我领略到了诸葛亮的智谋和关羽的忠义;在唐诗宋词中,我体会到了诗人的喜怒哀乐和人生百态。那些优美的文字,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知识的宝库,让我在语文的海洋中畅游。
除了书籍,生活中的语文也无处不在。走在街上,各种各样的招牌广告吸引着我的目光。有的诙谐幽默,有的富有诗意,有的简洁明了。比如一家饭店的招牌叫“食全食美”,巧妙地运用了谐音,让人一下子就记住了。门口的对联更是充满了文化底蕴,“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祝愿。
而电视节目和电影也为我的语文学习增添了不少色彩。精彩的台词、动人的旁白,都让我感受到了语言的力量。记得有一部电影叫《阿甘正传》,阿甘那句“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味道”,让我明白了人生的不确定性和充满希望。
语文学习不仅让我积累了知识,更让我学会了思考和表达。通过写作,我能够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用文字呈现出来,与他人分享。每一次的写作都是一次心灵的旅程,让我不断地探索和成长。
回顾我的语文学习生活,有欢笑,有泪水,有收获,也有困惑。但正是这些经历,让我深深地爱上了语文。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语文将继续陪伴着我,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知识点】话题作文
【解析】【分析】材料的中心话题是“我的语文学习生活”,强调语文学习不仅在课堂,更在丰富的课外生活中,只要留心处处都有语文学习的机会。
【题干分析】①材料指出语文学习资源丰富多样,引导我们思考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语文学习生活,并分析其趣味或意义所在。②写作思路:写作中心是展现自己在课外生活中独特的语文学习经历和收获。开头可以用一个引人入胜的场景或问题引出主题,比如“语文学习,难道仅仅局限于教室那一方小小的天地吗?其实,生活处处皆语文。”事例素材可以选取自己通过阅读课外书籍获得的感悟,从招牌广告中学到的新奇表达,从对联中领略到的传统文化魅力,或者从广播电视节目、电影、网络中积累的语言知识等。重点应放在对这些学习经历的详细描述和自己的思考体会上。结尾可以总结语文学习生活给自己带来的成长和启示,比如“生活就是一本大语文书,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发现,就能在其中收获无尽的语文知识和智慧。"学生容易出现的写作误区:可能会罗列过多的学习经历,而缺乏深入的思考和感悟。选材不够典型,不能突出语文学习的特点和收获。
【立意提取】
1.在生活中品味语文之美;
2.语文学习,从生活启航
【点评】本题考查话题作文。文章应当素材丰富,列举了相关的事例或引用了恰当的名言警句,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同时要做到用词准确,文笔流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并且文章观点要明确,作者对话题应当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立意深远,能引发读者的思考。
1/1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积累
1.(2024七下·承德期末)学校七年级开展以“天下国家”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一:布置专栏
学家国人物
家国情怀,是流淌在中华儿女血脉里亘()古不变的基因。从古至今,无论是力挽狂lán()的伟人,还是纯朴善良的普通工作者,都以自己的不懈奋斗弘扬着家国情怀。
陆游忧心忡忡盼北定,沥尽心血著诗篇鲁迅弃医从文针时弊,锲()而不舍勉国人张桂梅无怨无悔扎深山,Jūgōng()尽瘁育英才
(1)布置这个专栏的同学对加点字的读音有疑问,对拿不准字形的字注了音,请你帮他解决。
①亘()古___②狂lán()
③锲()而不舍___④jūgōng()尽瘁
(2)任务二:颂爱国名人
请仿照下面示例,为邓稼先或闻一多制作一张文化名片。(形式不必拘泥于示例,突出功绩即可)
花木兰满腔孝心,替父从军,十年征战,报效国家,她是不让须眉的女英雄。
_________
(3)任务三:抒家国情怀
小冀同学选择了《激战松骨峰》这幅油画,想在这幅画的两侧写上一副对联,他不能确定空缺处应填入的词语。请你帮他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A.①热血②复兴③深情④繁盛
B.①热血②繁盛③深情④复兴
C.①深情②繁盛③热血④复兴
D.①深情②复兴③热血④繁盛
2.(2024七下·承德期末)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我想,这是对读书意义的深刻体悟和____(精辟/精练)总结。读书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____(充实/充满)我们的精神世界,提升我们的生命质量。缺少书籍的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会是一片荒芜和狼藉,我们的文化会缺乏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我们的社会也将难以传承深邃的智慧、伟大的精神。
(1)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
(2)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二、古诗文阅读
3.(2024七下·承德期末)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传统诗词中的家国情怀是古代文人对国与家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集中表现。杜牧触景感怀,“商女不知亡国恨,___"(《泊秦淮》);杜甫气概豪迈,“,一览众山小”(《望岳》);王安石抱负远大,“___,___"(《登飞来峰》);木兰勇毅担当,“,从此替爷征”(《木兰诗》)。
(2024七下·承德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中“莫笑"二字表达了诗人对淳朴民风的赞赏。
B.颈联描绘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农家祭社祈年,充满着对丰收的期待。
C.尾联“闲乘月”“夜叩门"等语句,表现诗人走出热闹喧嚣后内心的失意与孤独。
D.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一“游”字,却处处切中“游"字。
5.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024七下·承德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各题。
【甲】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节选自沈括《活板》)
【乙】造轮法。用轻木造为大轮,其轮盘径可七尺,轮轴高可三尺许。用大木砧①凿窍,上作横架,中贯轮轴,下有钻臼,立转轮盘,以圆竹笆铺之,上置活字板面,各依号数,上下相次铺摆。凡置轮两面,一轮置监韵板面,一轮置杂字板面,一人中坐,左右俱可推转摘字。盖以人寻字则难,以字就人则易,此转轮之法,不劳力而坐致,字数取讫,又可补还韵内,两得便也。
(节选自王祯《农书》,有删改)
①砧:砧板。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持就火炀之就:;
若止印三二本止:;
一板已自布字自:;
字数取讫讫:;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和“此转轮之法”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陋之有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旋刻之D.水陆草木之花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②一人中坐,左右俱可推转摘字。
9.甲文的活字印刷术和乙文的轮盘检字法都有“活”的特点,请分别说说它们的“活"体现在哪里。
三、现代文阅读
(2024七下·承德期末)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葵花地
①我始终记得乡下老家的那一片葵花地。
②那是许多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祖母的身子骨已经不再硬朗,她的一头青发,也被岁月的风雨洗刷成根根银丝,而一双被旧时代裹得变了形的小脚,蹭啊蹭的,【A】一天中总要去葵花地里跑几个来回。祖母是在侍弄她的宝贝葵花苗。那时,我还是一个混沌未开的蒙童,常常屁颠屁颠地尾随着祖母,不是帮忙,而是添乱。祖母是从不生气的,【B】那一张布满沟壑的脸庞上,总是流淌着笑意。【C】“你看,你看,又把葵花苗给踩翻了。”【D】她这么说着,一双爬满青筋的手便很是小心地将葵花苗扶正。
③曾听大人们讲,祖母年轻时很在行的是裁剪缝制的手艺活儿。她飞针走线绣出的花卉禽类,形同活物,让人看着看着,稍一走神,那花儿仿佛就从锦缎上开了出来,鸟儿仿佛就扑扇着翅膀飞了起来然而,祖母的人生却无锦上添花那么美好。她28岁那年,祖父便撒手人寰,留下娇妻幼子,在人世的凄风苦雨中煎熬。也是从那以后,祖母便再无闲情去绣那些精美之至的花卉禽类。拖儿带子,养家糊口,她那双纤纤素手不得不开始干起陌生的农活。祖母从不对我们讲述她怎样拉扯着我的父辈走过那一段漫漫人生路,那也不是幼小的我能够猜想得出来的。
④在我的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便是祖母费尽心力侍弄的那一片葵花地。
⑤葵花地就在老家门前的一片开阔地中间。那是被祖母的心血和汗水浸润得十分肥沃的土地。每年开春,祖母都会小心翼翼地从火塘挂钩上的竹篮里取出备好的葵花种子,一颗一颗放进盛满清水的木盆里浸泡,又一颗一颗地插入铺着白色柴灰的土钵中等待它们萌芽。然后,她便佝偻着身子一锄一锄去翻垦被冬日的雪雨浸淫得紧实的葵花地。直到把那块葵花地整理得松松软软、平平展展,她才一边反手捶着背脊,一边溢着满脸的笑容,望一望当顶的太阳,舒一口长气。倘若我那早逝的父母还在人世,年迈的祖母该不用亲自下地了吧。然而祖母却说:“真正累人的并不是这些农活哩!"
⑥两三场春雨过后,种在土钵里的葵花子终于长出了嫩芽,祖母便在一个雨后天晴的早上,用竹签将葵花苗一棵一棵地掀出来,再一棵一棵地栽进肥黑的葵花地,继而撒下一层薄薄的火土灰。这以后的每一天,祖母总要去葵花地跑几个来回,为葵花苗锄草、松土、浇水和施肥。祖母做这一切时,总是小心翼翼的,就如同月子里母亲奶婴儿般不厌其烦。
⑦几番风雨,几番日月,葵花苗渐渐长成了人那么高,展开了金色的葵瓣,结出了牙状的籽粒。佝偻着身子的老祖母同年幼的我,置身于茂密的葵花丛中,阳光从绿叶及金色的花瓣间筛落下来,祖母脸上的沟沟壑壑也闪烁着金色的喜悦。
⑧有一回,祖母站在阶沿的麻石条上,指着阳光下耀眼的葵花,意味深长地说:“这葵花多可爱啊!它们总是追着太阳转动自己的身子,哪怕在阴天或雨天,也会凭着记忆寻找太阳的方向,仰头望去。”祖母说这番话时,哥哥和姐姐也在旁边,我见他们一脸沉思地点着头,眼睛里闪烁着一种异样的光彩。莫非他们已经领悟到了祖母话语中的含义?
⑨我也渐渐地明白,祖母一直精心侍弄着葵花地,其实是在精心地侍弄着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她对生命意义的追求,支撑着她前行的意志与毅力。举目再望葵花地时,我忽然发现那一张张金色的花盘,就像是一张张天真无邪的脸庞,在这开阔而热烈的秋季,正昂然拥抱着太阳的光焰。我仿佛觉得,自己也变成了阳光下的一棵向日葵。
⑩我怎么能够轻易忘却乡下老家的那一片葵花地呢!
10.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能表现祖母在“我"添乱时“不生气”的有。(填序号)
11.阅读第⑤⑥段,说说祖母是如何“侍弄"葵花地的。
12.阅读第⑧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联系全文,参考示例在框内填写合适的批注。
13.“我始终记得乡下老家的那一片葵花地”的原因是什么?
(2024七下·承德期末)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①故乡的家是一个四合小院,院里有棵粗壮挺拔的洋槐树。阳春四月,巨大的树冠华荫如盖,素淡的花苞次第开放,满院流溢着醉人的清香。
②槐花盛开的时节,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最开心的,要数采摘槐花。弟弟爬上高高的树杈,用带钩的竹竿把槐枝扭断,我拾起落到地上的枝条,沿着细茎轻轻一捋,一嘟噜花朵落进筐里。
③在那贫寒的年代,槐花无疑是一道美食。或蒸或炒,皆唇齿留香。然而,苍翠遒劲的老槐树,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如巨人般轰然倒下。翌日清晨,发现槐树被拦腰截断,细碎的花瓣飘落一地,生命的华美与脆弱瞬间交替,让人久久地怅然无语。
④此后不久,我们便搬家了。十余年时光缓缓淌过,日子过得平淡而适意。三年前的一天,宁静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电话打破。妈妈放下电话,脸色煞白,双手颤抖,对爸爸说:“儿子在工地上出事了!"
⑤那是怎样惊心的一幕,现场发生爆管事故,弟弟身上多处烫伤,从八米平台跌落下来。他在重症病房里,度过了生命中最难捱的两个月。出院后,他不愿照镜子,也不愿出门见人,每天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独自舔舐着心底的伤痛。
⑥妈妈说:“这样会闷出病来,出去走一走吧。”我想了又想,决定陪弟弟回故乡。踏上魂牵梦萦的热土,我的心里充满期待与忐忑,不知这一趟旧地重游,将给弟弟带来怎样的影响。
⑦走进童年的小院,一阵阵清香扑面而来,浓烈而又执着。抬头望去,记忆里被风雨摧毁的洋槐树,竟奇迹般出现在眼前,变得更加枝繁叶茂。弟弟径直向前,缓缓走到槐树下,把身体贴近树干,紧紧地拥抱那棵树。
⑧那一刻,安静极了。忽一阵清风拂过,雪白柔软的槐花,落在他的衣襟上。他捏起几朵放进嘴里,细细地嚼,两行清泪落了下来。自从弟弟受伤以来,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我唯一的一次,看到他流泪。
⑨泪痕很快被风吻干。他侧过身来,说:“姐姐,给我照张相吧。"我掏出数码相机,紧张得按了三次快门,才拍下这美好的瞬间。弟弟倚着老槐树,感叹地说:“槐花虽小,却有阳光的味道。”他笑了,目光变得坚强,从灵魂深处射出来。
⑩半个月后,我们回到家。照片洗了出来,弟弟把它摆在床头,背面写着一行蓝色小楷:树是大自然的智者与强者,人应该像树一样活着。至此,我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很快,弟弟又回到工作岗位,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那枝叶是信念,那树干是平和,那深入地底的根须,就是默默地承受。人这一生,有这么一棵树,不管经历多少风雨,依然能凭借一缕心香,从容抵达幸福的彼岸。
14.小冀同学画了一张表格来梳理文章情节,发现文中的树与人有着相似的经历,请你帮他把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槐树《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弟弟
粗壮挺拔,花香醉人写作手法:②③
①___工地出事,自闭痛苦
重生后更加枝繁叶茂④___
15.赏析下面的句子好在哪里。
槐花盛开的时节,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
16.运用恰当的朗读技巧可以更好地表达出散文的美感与意境。下面是一位同学的朗读设计,请选出不恰当的一项()
走进童年的小院,一阵阵清香扑面而来,浓烈而又执着。抬头望去,记忆里被风雨摧毁的洋槐树,竟奇迹般出现在眼前,变得更加枝繁叶茂。
A.“清香"一词可以读得轻一些,并稍稍延长,让人联想到小院中花香四溢的场景。
B.“浓烈”和“执着"可以重读,以花香的浓烈侧面表现槐树的生长旺盛、生命力顽强。
C.“竟”后应该稍作停顿,以突出“我"看到这一“奇迹”时内心惊讶的程度。
D.这两句感情基调是伤感的,再回小院,洋槐树虽在,却已物是人非,想到弟弟遭遇的人生变故,“我"不禁感慨唏嘘。
17.文章第⑦段写道:“弟弟径直向前,缓缓走到槐树下,把身体贴近树干,紧紧地拥抱那棵树。”联系上下文,展开联想,补写“弟弟"此时的内心独白。
四、整本书阅读
(2024七下·承德期末)结合整本书的阅读,回答各题。
18.小冀同学批注祥子的“三起三落”,其情节填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他出去买了包“黄狮子"烟来。坐在炕沿上,点着了一支烟;并不爱吸。呆呆的看着烟头上那点蓝烟。忽然泪一串串的流下来,不但想起虎妞,也想起一切。到城里来了几年,这是他努力的结果,就是这样,就是这样!他连哭都哭不出声来!车,车,车是自己的饭碗。买,丢了;再买,卖出去;三起三落,像个鬼影,永远抓不牢,而空受那些辛苦与委屈。没了,什么都没了,连个老婆也没了!批注:祥子的“三起三落”。一起:苦干三年,凑钱买了辆新车。一落:A▲二起:卖了骆驼,拼命拉车,准备买新车。二落:B▲三起:C▲三落:D▲
A.祥子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
B.祥子辛苦攒的钱被刘四爷骗去了。
C.虎妞低价给祥子买了二强子的车。
D.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卖掉了车。
19.班级筹备读书专刊,在《骆驼祥子》观后感栏目需要配一幅插图。下面这两幅图,你议选哪一幅?请说说理由。
五、写作
20.(2024七下·承德期末)写作。
学习语文,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在课外生活中。社会生活给我们的语文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各种书籍报刊、街上的招牌广告、门口的对联、广播电视节目、电影、网络等。语文学习的机会无处不在,只要留心就会有收获。
围绕“我的语文学习生活"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500字。
提示:
①筛选一下:什么样的语文学习生活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因为有趣味,因为有意义,因为……
②全面回顾学习生活的起因、经过、结果。想一想:重点写什么才能表现其中的趣味、意义……
③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①gèn;②澜;③qiè;④鞠躬
(2)邓稼先;呕心沥血研发两弹;鞠躬尽瘁报效祖国;他是国家的栋梁。
(3)C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套用式仿写;图表信息;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①“亘古”的“亘"应读:gèn。②“狂lán”的“lán"应写作:澜。③“锲而不舍”的“锲"应读:qiè。④“jūgōng尽瘁”的“jūgōng"应写作:鞠躬。
(2)本题考查仿写与续写。根据示例可知,从邓稼先或闻一多中任选一人,结合其事迹分析作答即可。
(3)本题考查拟写对联,根据对联的特点分析作答,①下联的”壮志“为偏正关系的两字名词,"热血”与"深情“都与之相同,因此都可以;②根据上联“赤子......一片丹心,俱系国”句意可知,应填写的词语是“繁盛";③根据语境“满腔......”和上联的“丹心”,可确定应选用“热血”;④根据上联的“繁盛"是形容词,结合语境,可确定应选用“复兴”。
故答案为:①gèn;②澜;③qiè;④鞠躬;邓稼先;呕心沥血研发两弹;鞠躬尽瘁报效祖国;他是国家的栋梁;C
【点评】(1)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2)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解答好此题,首先要审视好被仿写句的特点,如句式,修辞等方面,再就是注意语意通顺连贯。
(3)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彩,还要注意具体的语境,如有关联词还要掌握关联词的固定搭配等。
2.【答案】(1)精辟;充实
(2)增强了语言的气势,突出了书籍的重要作用。
【知识点】词语的使用(搭配);排比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词义辨析。“精辟"形容(见解、理论)精深透彻。“精练”形容(文章或讲话)没有多余的词句。句子指的是关于这句读书的观点讲的精练而透彻,使用“精辟"恰当。”充实"内容充足不虚或指使内容丰富。它意味着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充满”指布满,填满;充分具有。与“精神世界"搭配,使用“充实”恰当。
(2)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作用。通过对“精神世界"文化”和“社会"三个层面的连续阐述,排比手法强化了作者对于书籍滋养重要性的情感表达,让读者更能感受到书籍对于个人、社会和文化发展的不可或缺性。排比句式使得论述的内容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每个排比项都独立成句,但又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对书籍滋养作用的全面阐述,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到书籍对于精神世界、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多重影响。
故答案为:精辟;充实;增强了语言的气势,突出了书籍的重要作用。
【点评】(1)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与运用。了解各个词语的意思,根据句子的语境做出判断。近义词(成语)的辨析常见的技巧有:坚持“存同析异”的原则,分析相异的语素;根据语境正确的使用词语;从感彩方面辨析等几种方法。做题时灵活使用。
(2)本题考查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判断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首先要明白各种修辞手法的定义,根据这些定义进行判断。
3.【答案】隔江犹唱后庭花;会当凌绝顶;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愿为市鞍马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遮、缘、鞍
故答案为:隔江犹唱后庭花;会当凌绝顶;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愿为市鞍马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答案】4.C
5.示例一:青山连着青山,水路往复回环,蜿蜒的山路依稀难辨,正迷惘时,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开朗。这两句描写出山西村明媚绚丽、变化万千的自然风光。示例二:这两句使用对比、对偶的手法,突出了柳暗花明给人的惊喜,句子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极富音律美。示例三:表达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终究会出现豁然开朗的境界的人生思考,蕴含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生活杂感;游山西村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作答,如从诗歌遣词用句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从修辞的角度、抒情的方法、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作答时只要抓住其中的一个方面的特点完成作答即可。
4.ABD.正确;
C.有误,“表现诗人走出热闹喧器后内心的失意与孤独"表述错误,应该是表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爱。
故答案为:C
5.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此句意思是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忽然柳绿花艳间又出现一个山村。这两句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情景,表达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蕴含生活哲理:表达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终究会出现豁然开朗的境界的人生思考,蕴含世间事物消长变化。该诗句描绘了优美的画面:青山连着青山,水路往复回环,蜿蜒的山路依稀难辨,正迷惘时,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开朗。这两句描写山阴道上的自然景象。
故答案为:示例一:青山连着青山,水路往复回环,蜿蜒的山路依稀难辨,正迷惘时,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开朗。这两句描写出山西村明媚绚丽、变化万千的自然风光。
示例二:这两句使用对比、对偶的手法,突出了柳暗花明给人的惊喜,句子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极富音律美。
示例三:表达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终究会出现豁然开朗的境界的人生思考,蕴含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答案】6.靠近;只;另自,另外;完毕
7.D
8.①两块交替使用,极短的时间就可以完成。(意思对即可)
②一个人在中间坐着,左右两边都可以推转摘字。
9.甲文活字印刷术,字印“活”,排版“活”,印刷“活”,字印数目“活”,选用“活”,做法“活”,拆版“活";乙文的轮盘检字法置字、摘字、还字都体现了“活”。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