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立信中学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湖南省长沙市立信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14分)
(2023九上·长沙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2023年12月13日,是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甲,12月13日上午,光明小学21中队队员们抵达烈士公园,开展了“湎怀先烈,珍爱和平”国家公祭日教育活动。
鲁迅先生有言:“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多少英烈为了革命事业前仆后继,才换来今天的幸福时光。在活动现场,①所有中队队员郑重其事,瞻仰纪念碑,悼念同胞,追思先人,祈愿和平。随后,②大家参观了革命烈士纪念馆,聆听了多位不同时期革命英烈的光荣事迹和一张张英勇奋战的照片。每一个人都如坐针毡,深感震撼,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红色基因的传承和发扬的重要性。
1.下面是某同学对这段文字做的字音字形及词语运用梳理记录,其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A.注意因音近造成的误写,如文段中加点词“湎怀”应写成“缅怀"。
B.注意纠正习惯性发音造成的误读,如“脊梁(jǐliáng)”不要读成“脊梁(jíliáng)"。
C.注意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如“前仆后继”中的“仆"字应当读“pū”。
D.注意词语的正确运用,如文段中成语“如坐针毡"使用无误。
2.下面是某同学对这段话的理解,其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语言表述中,要注意表达的连贯,可以将“为悼念革命先烈和死难者同胞们,弘扬革命精神,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填写在文段的甲处。
B.在语言表达中,要注意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语段中划线句子①中“瞻仰纪念碑,悼念同胞,追思先人,祈愿和平。"的“__________________,”应改成“、"。
C.在语言表述中,要注意语病,划线句子②动宾搭配恰当,表述无误。
D.在语言表述中,要注意语言表达得体,小莉在为队员们做完讲解后,说道:“谢谢大家提出拙见,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多多包涵。”
【答案】1.D
2.A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语言得体;语言连贯;语言简明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及词语运用。汉语里有许多字同音字和形似字,我们理解了字义,特别是具体语境中的意思,就不容易读错音或写错别字了。平时学习要有意识地进行整理与积累,读课文时要注意重点字词并积累,尤其是课文后面“读读写写"中要求掌握的,或是课文注解中出现的。对于词语的运用,要注意准确理解这些词语,并掌握这些词语(短语)的搭配对象、使用范围等方面的特点,同时要把握语境的表达意思,准确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及用法,从而做出准确的选择。
(2)本题考查语言的简明与得体的理解与运用。简明就是简要明白,行文时,尽量精炼不重复啰嗦,同时又要清楚明白,不让人产生误解,要做到简明,行文要围绕中心,要避免词语重复,不要堆砌词语;得体就是得当,恰如其分,要做到表达得体,应考虑写作目的,目的不同,表达方式、态度应有所不同,还要注意读者对象的特点和应用的场合,读者对象的年龄、性别、职业不同,用于应有所不同,同时还要注意使用礼貌用语。平时作业、作文都要注意。
1.A正确;
B正确;
C仆可以读:pú,如仆人;可以读pū,如前仆后继,正确;
D如坐针毡意思是像坐在插着针的毡子上;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这里不符合语境,故错。
故答案为:D
2.A.甲处,缺少一句开展活动的目的,添上一句:为悼念革命先烈和死难者同胞们,弘扬革命精神,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恰当;
B.瞻仰纪念碑,悼念同胞,追思先人,祈愿和平这里是短语之间的停顿,用逗号,改成顿号不恰当;
C.划线句子:聆听了多位不同时期革命英烈的光荣事迹和一张张英勇奋战的照片,这里搭配不当,能聆听事迹,不能聆听照片,故表述有误;
D.句中的拙见:通常用于自谦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建议,而不是用来指别人的意见。因此,这里使用“拙见”不太恰当。可以改为:非常感谢大家提出的宝贵意见,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多多包涵。
故答案为:A
3.(2023九上·长沙月考)古诗文默写
(1)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以“___,___"两句正面揭示了自己与征人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却又不愿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
(2)辛弃疾的词中既有金戈铁马的纵横驰骋,又有坎坷多舛的慷慨悲凉,他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以“___,___两句表达出自己杀敌建功、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
【答案】(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2)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
⑴理解性默写。提示语:正面揭示了自己与征人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却又不愿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浊酒”不能写出“酌酒";“燕然”不能写成“俨然";“勒”不能写出“劣"。
故答案为: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⑵理解性默写,提示语:表达出自己杀敌建功、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却”不能写成“确";“赢”不能写成“嬴";“生前”不能写成“身前";“身后”不能写成“生后"。
故答案为: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无论是一般性默写还是理解性默写,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理解性默写要注意抓住关键的提示语,从提示语入手写出对应的诗句;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2023九上·长沙月考)综合性学习
为铭记即将过去的初中生活,你所在的初三年级(20)班开展了“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4.在初中生活的最后一个学期,全班同学分工合作,制作班级纪念册,封面制作组的梦梦和越越设计了两组不同的封面,现请大家为自己喜欢的封面投票。那么,你喜欢哪一幅封面呢?请结合封面内容简要阐明理由。
图一:《追梦》图二:《超越》
5.扉页设计组的明明向作为班长的你征集与“毕业纪念"主题有关的寄语,作为扉页上的文字,请你写一段寄语。(50字左右)
【答案】4.【示例1】我选追梦,封面一中的追梦是我们初中三年生活的真实写照。同学们携手走在追梦的道路上,好似我们追梦的历程。画面上的橄榄枝也寓意着追梦的成功。(选择+文字要素+图画要素+寓意)
【示例2】我选超越,封面二中的超越,抓住了我们三年青春岁月的特征。画面上有一条鱼和青春少年在奋力上跃,跃向龙门,就像此时的我们,正努力向心仪的高中奋进。
5.示例:青春因磨砺而出彩,这段精彩岁月值得铭记。希望你们积蓄蓬勃向上的力量,积极进取,不断成长,书写不负韶华的奋斗篇章。
【知识点】见解表述;拟定标语、宣传语等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答题顺序是:观察表格,分析理解,归纳概括,文字表达。不要遗漏信息,不要推断错误,不要出现具体数字,要用”绝大多数、多数、大部分、极少部分“等词语。
(2)本题考查写寄语。寄语是人们表达情感和期望的一种方式,它不仅传递着人们的情感和思想,也寄托着人们的希望和梦想。寄语是针对特定对象的,因此写作时应该考虑该对象的性格、特点、经历等,以便写出更加贴切的寄语。一般格式:人称顶格;正文每段空两格,与作文一样,有时要问“你好”,这两个字也不要紧跟在人称后面,而要采取与正文一样的格式;正文后要有祝语。如果写“此致敬礼”,那么“此致"在正文后紧跟着写,或另起一段空两格。“敬礼”必须在“此致"下一行,顶格写。不写“此致敬礼”,也可写“祝……”,“祝”字要与“此致"同一格式,“祝”后的话与“敬礼"同一格式,且不要过多,不要分行;最后是落款,在信的右下方,在祝语下一行即可,不要过低。分两行,上一行是姓名,下一行是日期。
4.追梦的封面上下面是一群人手牵手,好像在追梦的进程,橄榄枝寓意成功,要注意文字要素+图画要素+寓意;超越封面上有一条鱼,寓意鲤鱼跳龙门,还画有少年在奋勇拼搏,结合图形画面及寓意,用生动的语言表述则可。
故答案为:【示例1】我选追梦,封面一中的追梦是我们初中三年生活的真实写照。同学们携手走在追梦的道路上,好似我们追梦的历程。画面上的橄榄枝也寓意着追梦的成功。(选择+文字要素+图画要素+寓意)
【示例2】我选超越,封面二中的超越,抓住了我们三年青春岁月的特征。画面上有一条鱼和青春少年在奋力上跃,跃向龙门,就像此时的我们,正努力向心仪的高中奋进。
5.这则寄语主要表达对同学们的祝愿和铭记,致谢正文部分,称呼祝语和署名可省略。
故答案为:示例:青春因磨砺而出彩,这段精彩岁月值得铭记。希望你们积蓄蓬勃向上的力量,积极进取,不断成长,书写不负韶华的奋斗篇章。
二、阅读与理解(共56分)
(2023九上·长沙月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问题。
边塞行
[唐]杨凭①
九原②临得水,双足是重城③。
独许为儒老④,相怜从骑行。
细丛榆塞迥,高点雁山⑤晴。
圣主嗤炎汉⑥,无心自勒兵⑦。
【注释】①杨凭:于唐代宗大历年间状元及第,负有盛名,曾任兵部郎中。②九原:地名,秦朝时设立的一个郡县,属北部边塞区域。③重城:指将士们守卫域池,这里难以攻克。④儒老:原指有学问的老者,此句是说士兵们在这里被允许读书求学。⑤雁山:雁门山。⑥炎汉:指汉朝。⑦勒兵:治理军队。
6.下面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双足”运用借代的手法,指代士兵,此句暗含诗人对士兵守卫边疆的赞美之情。
B.颔联中的“儒老"一句表明将士们戍边时被允许追求知识,体现了朝廷治军的开明。
C.颈联写景,由远到近,视听结合,写出了边塞自然景观的优美开阔。
D.“嗤”带有嘲讽之意,写圣主嘲笑汉朝时混乱的政治局势,表现了诗人对当代君主理政的肯定。
7.请依据诗歌内容,分析诗中所刻画的士兵形象,填写下面的表格。
诗句___士兵形象
双足是重城①____________
相怜从骑行②____________
无心自勒兵坚守初心,忠诚为国
【答案】6.C
7.有强烈的责任感(尽职尽责、坚毅顽强、坚守);团结友爱(互助互爱、互相扶持)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理解分析首先邀通读全诗,读懂意思,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然后认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第三,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最后,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2)本题考查对古诗词意象的理解与掌握。意象是带有诗人情感的物象(景物),在诗歌阅读中,我们要找出意象,然后加以想象,紧扣诗中的形象和画面进行描绘,可适当添加细节。诗人常常借助意象来表达情感,在诗歌阅读中,我们要找出意象,然后加以想象,紧扣诗中的形象和画面进行描绘,可适当添加细节。再思考诗人借助这些意象所表达的情感。
6.A:首联中“双足"运用借代的手法,指代士兵,此句暗含诗人对士兵守卫边疆的赞美之情,分析正确;B:颔联中的“儒老”一句表明将士们戍边时被允许追求知识,体现了朝廷治军的开明,分析正确;C:颈联写景由近及远,写出边塞自然景观的优美开阔,故分析不正确;
D:“嗤"带有嘲讽之意,写圣主嘲笑汉朝时混乱的政治局势,表现了诗人对当代君主理政的肯定,分析正确。故答案为:C
7.双足是重城,写有士兵们的守卫,城池难以攻克,表现士兵的坚毅顽强和他们强烈的责任感;相怜从骑行,写将士们相互怜爱,并行着骑行,表现他们的互敬互爱互相扶持;无心自勒兵,圣主无心治理军队,侧面表现将士们的忠诚为国。
故答案为:有强烈的责任感(尽职尽责、坚毅顽强、坚守);团结友爱(互助互爱、互相扶持)
(2023九上·长沙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席鼎,字国器,宁海人也。其家素贱,父鬻①饼市中,而舍县之大家。鼎生六年,不与市中儿嬉,独喜游学馆,听人读书,抄录而归,辄能言诸生所诵。吴氏爱之,谓其父令儿读书。鼎欣然,其父独不肯,骂曰:“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然鼎每自课习夜坐饼灶下诵不休。其父见其志不可夺,遣之读书。逾年,尽通其师所能。时吴氏家延师儒,鼎就学,吴氏亦子育之。······国珍弟平章事②,有人犯法,属鼎治,鼎论如法,平章之妻受赇,请于鼎。持不可,曰:“今方氏欲举大谋,当用天下贤士,一心守法,曷使妇人得预事乎?"不许。娄怒,谮之,系鼎狱,半载乃释。时河南行省缺郎中,吏部请命鼎为之。丞相曰:“吾同事,以鼎才不可使外也。”待半岁,除留守都卫经历,改刑部郎中、刑部佐僚。未完,有司请除吏。丞相曰:“刑部有詹鼎在,胜百辈。"其见称如此。鼎在刑部,一以宽仁行法,威声不起,而人皆乐其不苛刻。
(节选自《明史·詹鼎传》,有删改)
【注释】①鬻:卖②平章事:官职名,实际担任宰相者的称号。
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史书的编排体例多样,《明史》是一部纪传体史书,而《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
B.“舍县之大家”中的“舍"与《鱼我所欲也》中的“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中的“舍"意思相同。
C.“辄”在古代汉语中有“独断专行"立即”“总是"等意思,这里结合语境应当翻译为“立即”。
D.“以鼎才不可使外也"中的“以”与《送东阳马生序》中“以中有足乐者"的“以”意思不同。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鼎每自课习/夜坐饼灶下/诵不休。
B.然鼎每自课/习夜坐饼灶下/诵不休。
C.然鼎每自课习/夜坐饼灶/下诵不休。
D.然鼎每自课/习夜坐饼灶/下诵不休。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时吴氏家延师儒,鼎就学,吴氏亦子育之。
11.詹鼎,字国器。古人的“字"是名的延伸,通常代表了个人期望,詹鼎是否实现了他对自己的期望呢?请结合原文和材料谈一谈你的看法。
链接材料:国器指国家所需的器材用具。例如国家的宝器,指钟鼎之类。可以引申理解为治国的人才,也指值得全国学习的楷摸。
【答案】8.B
9.A
10.当时吴家邀请老师,詹鼎去学习(上学),吴家也把他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养育他。
11.我认为实现了个人的期望。詹鼎立志于学,好学不倦(安贫乐道),从文中······可以看出詹鼎拒绝平章的妻子求情,依法断案,可见其秉公执法、不畏权贵(公平公正)\在任期间一直施行宽仁的法令,受到众人的拥戴,为政宽仁,詹鼎既是一个治国的人才,也是全国学习的楷模,堪称“国器”。
【知识点】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对段落作用的理解与分析。段落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看,同时,段落的作用要关注段落的位置,开头一般是总领全文,照应标题,开篇点题,引读者,内容上,概括具体内容;中间一般是承上启下,照应标题或前文,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内容上表达情感,点明中心;结尾段,总结全文,照应标题,设置悬念,引发思考,内容上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再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对于单句:句首关联词和语气词(如:夫、盖、若、而等)之后要作停顿;几个特殊的古今异义词朗读时必须分开;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也"用在句中时表停顿语气,朗读时应作停顿;省略句中句内省略的地方一般要作停顿;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如果是几个句子的组合,则要在句与句间要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看需要断几处。
(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句子的翻译要求是“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当然也须关注古今异义,翻译句子时一定要用古义而不是今义。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4)本题考查谈观点看法。谈观点看法不要脱离文本,要再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表明自己的观点,再从原文出发联系现实谈看法,需要精心组织语言,完整表达。
【附译文】
詹鼎,字国器,宁海人。他们家族向来贫穷,父亲在街市卖饼为业,租本邑豪富之家为舍。本邑豪富之家数吴氏最豪贵,就寄居在他家,(并在那里)生下了詹鼎。詹鼎六七岁时,不(喜)与街市儿童嬉游,只爱上学馆,听人读书,回到家,就能复述诸生所诵读的内容。吴氏爱其聪敏,劝詹鼎之父使詹鼎到学馆读书。詹鼎高兴极了,其父唯独不应允,骂道:“我们本是商人之家,生养儿子能够继承我的手艺,我的手艺不废弃就行了,(你)怎么能给读书人交往呢?”。但詹鼎常常独自学习,夜晚就在饼灶之下捧书诵读不止。他的父亲见他的志向不改变,就送他去读书了。一年之后,尽通其师之学,老师辞去。那时吴家聘请老师教授自己的孩子,詹鼎就从学于吴家,吴家也把他当做自己的孩子那样抚育。......方国珍的弟弟担任平章,有人犯法,交给詹鼎治罪,詹鼎就依法判了罪,平章的妻子受了贿赂,向詹鼎求情。詹鼎坚持判决没有应允。说:“现在方氏想要进行大的谋划,应该任用天下的贤士,一心一意地遵守法律,怎么能让妇人参与政事呢?"平章的妻子大怒,就诬告詹鼎,把詹鼎关进了监牢,半年后才被释放出来。当时河南行省缺郎中,吏部建议詹鼎任职。丞相说:“我和他一同做事,(知道)凭詹鼎的才能不能让他到朝外任职。”过了半年,被任命为留守都卫经历,(后来)又改任刑部郎中、刑部佐僚。任期未完,主管官员奏请减除刑部属官。丞相说:“刑部有詹鼎在,胜过一百个人。"他的才能被称赞到如此地步。詹鼎在职时,一直是以宽仁执行法令,没有令人生畏的威名,人们都乐于其不苛刻。
8.A.正确;
B.而舍县之大家的“舍”是寄居的意思;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的“舍"是舍去,两个“舍”意思不相同,故不正确;
C.正确;
D.以鼎才不可使外也的“以"是凭借的意思;以中有足乐者的“以”是因为的意思,故不相同,正确。
故答案为:B
9.这句话的意思是:但詹鼎常常独自学习,夜晚就在饼灶之下捧书诵读不止
故答案为:A
10.时:当时;延:邀请;就学:去学习;亦:也;子:把......当孩子;育:养育;之:代指詹鼎。
故答案为:当时吴家邀请老师,詹鼎去学习(上学),吴家也把他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养育他。
11.文章一开始就写詹鼎家贫但他却好学不止;做官后,拒绝平章妻子的求情依法断案,可见他公平、秉公执法;任职期间,宽厚仁慈,得到众人的称赞,所以詹鼎是一个治国的人才,也是值得全国学习的楷模,算得上“国器"。
故答案为:我认为实现了个人的期望。詹鼎立志于学,好学不倦(安贫乐道),从文中······可以看出詹鼎拒绝平章的妻子求情,依法断案,可见其秉公执法、不畏权贵(公平公正)\在任期间一直施行宽仁的法令,受到众人的拥戴,为政宽仁,詹鼎既是一个治国的人才,也是全国学习的楷模,堪称“国器”。
(2023九上·长沙月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材料一】
①一部《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了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家国情怀"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和法治意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确保身心健康"等关键领域。
②该法还为父母“传授方法”,列举了“共同参与,发挥父母双方的作用"相机而教,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严慈相济,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并重"尊重差异,根据年龄和个性特点进行科学引导”“相互促进,父母与子女共同成长"等9种有益于未成年人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科学方法,如此具体而明晰,有利于父母等监护人按图索骥、照此操作,依法把娃带好。③当然,一部相对“温和”的法律,也并不是没有任何“牙齿"。依法训诚等措施,并不是无关痛痒的批评教育,既是当面提醒,也是公开警醒,暗藏“听者有心,闻者足戒”的功效。《家庭教育促进法》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除了“对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予以训诫”,还可以“贵令其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在司法实践中,已有承办法官向放任子女家庭教育的父母发出“责令接受家庭教育指导令”,指派家庭教育指导师对其进行指导的案例。随着法律的深入实施,包括训诫、家庭教育指导令等特定措施在内,将在家庭教育中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
【材料二】
①传统家教规范中,既有处理家庭、邻里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又有忧先乐后、勇于担当的家国情怀。当家教规范与家国大义产生冲突和矛盾时,遵循的是含小德从大德的原则,如清廉在次序上优先于孝亲。战国时齐国田稷的母亲在得知儿子拿来路不明的钱孝敬自己时说:“孝子之事亲也,尽力玫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廉”“忠"优先于“孝”,传统家教的原则非常鲜明。
②在传统教育思想中,老子的“不言之教”,孔子的“正人先正已”,墨子“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素丝”说,都是强调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道理。颜之推在对子女的教育中也采用以身示范的方法,主张家长要表率示下。他在《治家》篇中说:“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明末清初的理学家孙奇逢在《孝友堂家规》中提出,“立家之规,正须以身作范”。
③传统家教还注重相机而教。《颜氏家训》指出:“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相机而教既包括因时而教,也包括因势利导,因事而教。孟母“断织”、曾子“杀猪"都是因势利导,田稷母亲拒收非法所得,借机对儿子进行廉洁教育则是因事而教的典范。
(摘编自《光明日报》)
【材料三】
①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冠军谷爱凌的最后一跳,是她从未挑战过的高难度动作。她曾在赛后透露:“我在第二跳后和妈妈通过电话,我妈让我上1440,发挥得好的话能拿到一块银牌,但我说我不要,我要上难度,妈妈说好吧,选择是你自己的,希望你能享受比赛。”谷爱凌说,自己之所以这么做,是希望让世界看到她不害怕不畏惧,一直在挑战自己,突破极限。
②今天,很多孩子生活在物质条件相对充裕的环境中,但也背负着家庭的高期待、学业的高压力。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孙云晓认为:“其实,若家长们能给予孩子们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不同的体验,这样就能释放出真正的潜能,这才是“谷爱凌旋风,带来的有益启示。"
③在家人中,对谷爱凌影响最大的是母亲谷燕。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的谷妈妈工作繁忙,但并没有因为工作而忽视对谷爱凌的教育,谷爱凌一直都由妈妈亲自养育,并且谷妈妈十分注重亲子陪伴,就算再忙,每天也抽出一定的时间陪伴孩子。她善于引导,以身示范。比如谷爱凌接触滑雪并爱上这项运动,就是因为妈妈热爱滑雪,从小带她去雪场玩,并让孩子自己去感受和体验。不逼迫,不代劳,做孩子的指南针,指引孩子寻找到自己生命的价值。在谷爱凌的追梦路上,家人给了她无穷的力量。
(摘编自《环球日报》)
12.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家庭教育促进法》是一部相对“温和”的法律,它也有自己的“牙齿”,训诫、家庭教育指导令等措施已经在家庭教育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B.材料二中老子、孔子、墨子及田稷母亲的言论或学说都体现了传统教育思想注重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特点。
C.《家庭教育促进法》和传统教育思想中的教育理念并不是完全背离的,如两者都强调了在教育的过程中要“相机而教"。
D.现代社会中,因为背负着家庭的高期待、学业的高压力,所以孩子们不可能释放出潜能。
13.小明的妈妈是全职妈妈,负责小明的学习生活,小明的爸爸平时工作忙,很少陪伴小明,下班回到家里也总是拿出手机刷视频。每次小明犯错,爸爸都会忍不住大声责骂他。小明经常一回家就把自己关在卧室里玩手机,也不和爸妈多说话。对此,小明的爸爸很苦恼,请你结合上述材料,给小明爸爸提几条建议。
【答案】12.C
13.①要亲自养育,平时下班后多陪伴小明;②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不能依赖小明妈妈,要共同参与,发挥父母双方的作用;③潜移默化,要言传与身教相结合,以身作则,少玩手机;④小明犯错时不能一味责骂,要严慈相济,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并重。
【知识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材料主体特征;启示、感悟、建议类;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筛选比对能力.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应注意:1、细心审题,明确题目的要求(看清是“有错误的一项”还是“正确的一项")。2、提高辨析异同的能力,选项表述的内容往往是经过加工整合的,多数情况下不是原文的机械罗列。做题时应用心比对,做出判断。答题步骤:细读题干,确定答题方向;略读材料,把握每则材料内容;细读材料,各个击破,逐个审准材料并提取答题关键点。
(2)本题考查表达观点之提建议。提建议的题可从三方面考虑:一读懂材料,结合材料反映的事实提,不能偏向,二从材料中找对策,有针对性的提,三提出的建议要合理,要有操作性,易于人接受,表述清楚。
12.A.材料一句子:当然,一部相对“温和”的法律,也并不是没有任何“牙齿"。依法训诚等措施,并不是无关痛痒的批评教育,既是当面提醒,也是公开警醒,暗藏“听者有心,闻者足戒”的功效。《家庭教育促进法》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除了“对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予以训诫”,还可以“贵令其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在司法实践中,已有承办法官向放任子女家庭教育的父母发出“责令接受家庭教育指导令”,指派家庭教育指导师对其进行指导的案例。随着法律的深入实施,包括训诫、家庭教育指导令等特定措施在内,将在家庭教育中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可知“《家庭教育促进法》是一部相对‘温和’的法律,它也有自己的‘牙齿’,训诫、家庭教育指导令等措施已经在家庭教育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说法不正确;
B.材料二句子:第2段:在传统教育思想中,老子的“不言之教”,孔子的“正人先正已”,墨子“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素丝"说,都是强调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道理,而第1段:齐国田稷的母亲在得知儿子拿来路不明的钱孝敬自己时说:“孝子之事亲也,尽力玫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廉"忠”优先于“孝”,传统家教的原则非常鲜明,故“老子、孔子、墨子及田稷母亲的言论或学说都体现了传统教育思想注重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特点”说法不正确;
C.材料一句子:法还为父母“传授方法”,列举了“共同参与,发挥父母双方的作用”“相机而教,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严慈相济,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并重”“尊重差异,根据年龄和个性特点进行科学引导"相互促进,父母与子女共同成长”等9种有益于未成年人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科学方法;材料二句子:传统家教还注重相机而教。《颜氏家训》指出:“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相机而教既包括因时而教,也包括因势利导,因事而教。孟母“断织”、曾子“杀猪"都是因势利导,田稷母亲拒收非法所得,借机对儿子进行廉洁教育则是因事而教的典范。故“《家庭教育促进法》和传统教育思想中的教育理念并不是完全背离的,如两者都强调了在教育的过程中要‘相机而教’”说法正确;D.材料三句子:今天,很多孩子生活在物质条件相对充裕的环境中,但也背负着家庭的高期待、学业的高压力。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孙云晓认为:“其实,若家长们能给予孩子们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不同的体验,这样就能释放出真正的潜能,这才是“谷爱凌旋风,带来的有益启示。"可知“现代社会中,因为背负着家庭的高期待、学业的高压力,所以孩子们不可能释放出潜能”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C
13.材料一中,《家庭教育促进法》为父母“传授方法”,比如:共同参与,发挥父母双方的作用,严慈相济,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并重,家长要慢慢来不要着急,要相机而行,要注意言传身教,要鼓励尊重,多一些不同的体验,不威逼不代劳等等。
故答案为:①要亲自养育,平时下班后多陪伴小明;②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不能依赖小明妈妈,要共同参与,发挥父母双方的作用;③潜移默化,要言传与身教相结合,以身作则,少玩手机;④小明犯错时不能一味责骂,要严慈相济,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并重。
(2023九上·长沙月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少年的涅槃
陈义怀
①涂干西蹑手蹑脚下了床,踮着脚尖从墙边取下遮掩在斗篷后面的包袱挎到肩上,再移到门后一点点摇动着拉开了门栓。牛圈里父亲高低起伏的鼾声中央杂着牛的反刍和喷鼻声,他掏出一张揉得有些皱巴的纸,想把“父亲大人亲启”几个字抹平顺些。泪水忽地涌出来,他扯起衣袖抹了一把,把纸片从牛圈门缝中塞了进去,决然转身走了。
②打涂干西记事起,一天到晚总有干不完的活。父亲说穷人兴家只有八个字:刻苦耐劳,勤俭节约。父亲的节约到了可笑甚至可悲的地步:煤油灯的灯芯挑到最短,燃一粒黄豆大的光;碗里的饭是一颗不能剩的,掉到地上的也要捡起来吃了。父亲这样要求自己,也这样要求涂干西。可涂干西隐约觉得,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他要活出另一个样子。一不听话,父亲就收拾他,武器五花八门。涂干西眼里,父亲吝啬、刻薄、蛮不讲理,如一座山横在他渐渐长大的心上,像一只老虎拦住他的去路。一个日益强烈的念头攫住了他:要跨越父亲这座山。有时也有些可怕的想法掠过:夺过父亲手里的棍子,然后狠狠地......等他睡着时,抓起烟管劈头盖脸地......要不,他牵牛时,在前面突然挥动一块红布......当然,这只是孩子一时愤激的思绪,从没付诸实施。昨天父子间那场惊动了全村的冲突,使十五岁的涂干西下决心要去走自己的路。他要去县城找活干,哪怕做苦力也行。
③秋日的太阳还有几分热力。一个瘦小的妇女正埋头捡拾地里的落穗,那身影和总在父亲的拳头棍棒下护着他的母亲有几分相似。他眼里一热,手中的棍子在地上狠狠地点点戳戳。还是回去吧,认个错,委曲求全......不行,连这点狠心都没有还能成什么事?他抬脚踢飞一块石子,惊得路边林子里一群鸟雀尖叫着扑棱棱飞向天空。
④天很暗了,涂干西心里阵阵发麻。划燃随身带着的火柴,跳动的火苗中,隐约可见坡地上散着几根白骨。他一声尖叫,一个箭步跳下坡坎,重重摔在地上。四周树叶摇响,像在齐声嘲笑。涂干西又气又恼,手里的棍子狠狠在地上戳了戳,宣战似的说,老子今天就睡这儿了!结果这晚涂干西睡得出奇地好。他陡然明白了,没有杂念和恐惧,就什么也不怕了。
⑤重新上路的涂干西像刚蜕了皮的蛇,焕然一新,感觉自己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整个世界都是他的。第二天在期待和兴奋中很快过去,星星点点的雨滴开始落下,涂干西有些着急,他意识到自己走错路了。雨越来越密,间杂着隐隐的雷声。涂干西只得抓着崖畔垂下的一段蛇藤爬到了山腰的一处洞穴,刚安顿下,他就闻到了一股骚臭味,地上还有爪印和干结的粪便。这是闯到谁家里来了啊,他有些犹豫。可雨瞬间就大了,雷也越来越近。涂干西心里一横,就这了!
⑥半夜,一阵凄厉的嚎叫越来越近,猛然睁开眼,黑暗中两双绿幽幽的眼睛逼视着他。涂干西毛发直竖,顺手抓起棍子,弓身死死抵住岩壁。两个家伙一前一后一左一右朝他扑来,涂干西下意识把棍子横着一挡,一只家伙前爪就搭在棍子上,涂干西全力甩推,那家伙跌撞在岩壁上发出一声哀嚎。涂干西感觉有什么东西嵌进了腿里,一只脚猛踹出去,抡起棍子一阵猛击,另一只哀哀呻吟着倒在地上。他迅速抓起一块石头朝先前那只砸下去,一声惨叫后,洞穴里只回响着涂干西扑通扑通的心跳。雨不知什么时候停了,借着月光,他看见两头还未成年的狼横躺在地上。
⑦涂干西扯了一布条缠在腿上,拄着棍子一瘸一拐出了洞穴。山风吹起他浓密的头发,他的脸庞已开始呈现青年的模样了。这会儿他有些想家了,甚至不怎么怨恨父亲了。可家的方向已分辨不清,城里的路也找不到。他不丧气,也不后悔,内心有一种莫名的东西正恣意生长,丰盈着他扩展着他。
⑧晌午,一粒黑点从山脚下慢慢爬上来,原来是走村串户的一个卖货老头儿。了解情况后,老头儿从担子里掏了一包药粉给涂干西敷腿上的伤。涂干西问,到县城还有多远?还有四五十里地呢。走了两三天,我还没有走出十里路啊,我感觉自己走了好远呢!涂干西看着头发苍白的老头儿,突然想到父亲,他的鼻子一阵酸楚......
⑨回到家时,涂干西觉得似乎一下子过去了十年八年。爹正在给牛喂苹料,听到动静转过身来,手里的一抱草滑落到地上。才两三天,爹一下子苍老了许多,以前那个凶悍凌厉的父亲消失了,他的眼睛红通通的,满是哀伤。涂干西突然单膝跪地,爹,孩子错了!他看着父亲,就像看着一个老去的孩子。那一刻,他清晰地感到自己已跨越了父亲这座山。
(选自2021.2.27《西安晚报》,有删改)
1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写了涂干西不满父亲的教育方式而离家出走的故事。首段刻画了一个心中填满愤怒的主人公,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章多次写到雨,如第⑤段中的“雨越来越密,问杂着隐隐的雷声"这一句,表明雨水了冲刷涂干西内心的不快,此处环境描写,烘托了人物离家出走后畅快的心理,推动了情节发展。
C.第③段中通过对狼的外貌、动作进行描写,刻画了两头狼的凶残。同时从数量上把两头狼和涂干西一人形成对比,印证了那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
D.第⑧段中因为卖货老头儿给一包药粉治疗腿上的伤,让涂干西想起自己的父亲其实也如这位老人一样关爱自己,此处为下文涂干西态度的转变做了铺垫。
E.第⑨段中“草滑落到地上"写出了父亲听到儿子的动静后想狠狠教训他的心理,只是此时不好发泄,强压着愤怒导致“草滑落到地上”。
15.【分析鉴赏】小信同学在朗读第②段中划线句子时,对下面的加点词语进行重读,请分析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
“父亲的节约到了可笑甚至可悲的地步:煤油灯的灯芯挑到最短,燃一粒黄豆大的光;碗里的饭是一颗不能剩的,掉到地上的也要捡起来吃了。"
16.【主题探究】请结合文章内容、主旨分析本文的标题“少年的涅槃”的多重意蕴。
17.【表述表达】有人说,涂干西的出走是值得的。也有人说,他的出走是危险的。请你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谈谈对他这次曲折经历的看法。
【答案】14.B;E
15.“挑到最短"表明了在燃煤油灯时最省油的方式,“一颗不能剩”“捡起来吃了"体现了节约粮食已经到了严苛的地步(极致),体现了父亲的节俭(节约),这是父亲对自己也是对儿子涂干西的要求,激起了儿子的不满与愤怒,为后文儿子的离家出走做了铺垫。
16.①涂干西完成一次出走,和恶劣环境斗争:晚上走出有白骨的坡地;误入狼的洞穴,杀死了两头狼,逃离了危险,走出了困境。此为涅槃的浅层意蕴。
②他回家时理解了父亲的不易,理解了父爱。向父亲道歉,化解亲子矛盾,重建亲子关系。此为青春期走出叛逆变得理解、体贴亲人的涅槃成长。
③涂干西在面对困境时,能适时调节心态,让内心宁静专一,他战胜了恐惧;面对两头狼的进攻,镇定自若(坚强勇敢)。最终,他褪去青涩,走出叛逆,走向成熟稳重,获得蜕变成长。
17.我认为应该辩证看待此次经历。
涂干西因为不理解父亲而负气出走的叛逆行为,成了一次冒险,既会把自己陷入险境,也会让亲人担心,作为中学生,这是很不应该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次叛逆的出走也是有价值的。它带给涂干西丰富的生活体验,在短时间内促使涂干西变得坚强、勇敢、能吃苦,迅速成长起来。
当我们与父母亲人长生矛盾时,我们不宜采取冒险的、过激的行为来对抗,应尝试平和的沟通方式,多理解,多体谅,多忍让父母。面对人生困境时,要鼓起勇气,坚强面对。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理解与分析。一般步骤是一审题,明确答题方向,二根据题干要求提示定位,锁定答题范围,三整理答案,列出序号,规范作答,最后还须根据题干赋分进行验证。概括时可以摘录文中的总起句或过渡句、重点句等,也可要素归纳,关注事件地点人物事件,还可段意合并或自行概括。如果是选择题,要将每一项选项都仔细与文本内容核对,找出正确的选项。
(2)本题考查对词语的品味。这类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拟声词等。先分析词语的基本意义,再分析词语在句中的词性修饰成分或感彩,第三,在语境中把握词语的语境义,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通过分析文中的关键词,找出词语的隐含信息,可以通过分析上下文的相关内容,用原文内容的关键字概括,也可从文章主旨和作者情感角度进行概括,还可以对描写的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揣摩推断,有时候也可用近义词替换比较。答题格式:XX词原指什么,这里指什么,形象写出什么,表达什么。
(3)本题考查对标题的理解与分析。步骤是,第一要明确标题的含义,即标题中词语的含义、概括的内容、点明的对象;第二拆解标题,确定题目关键字,第三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深层含义:一看是否运用修辞,二看是否双关,三看是否象征,四看内容,五看作者情感,六看线索;第四提炼整合答案。答题格式:表层含义(本文、文章内容等)+深层含义(情感,主题等)
(4)本题考查谈观点看法。谈观点看法不要脱离文本,要再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表明自己的观点,再从原文出发联系现实谈看法,需要精心组织语言,完整表达。
14.A:正确;
B:第5段的雨烘托了涂干西德着急无奈犹豫的心理,不是畅快,故不正确;
C:正确;
D:正确;
E:父亲本来是在喂牛,听到动静转过身来,看见涂干西,内心的不平静,而不是愤怒,故不正确。
故答案为:BE
15.“挑到最短”是燃煤油灯时最省油的方式,“一颗不能剩"捡起来吃了”体现了节约粮食,,这是父亲对自己也是对儿子涂干西的要求,激起了儿子的不满与愤怒,为后文儿子的离家出走做了铺垫。
故答案为:“挑到最短"表明了在燃煤油灯时最省油的方式,“一颗不能剩”“捡起来吃了"体现了节约粮食已经到了严苛的地步(极致),体现了父亲的节俭(节约),这是父亲对自己也是对儿子涂干西的要求,激起了儿子的不满与愤怒,为后文儿子的离家出走做了铺垫。
16.涂干西离家出走,先是找一处地方睡觉,发现有白骨,战胜恐惧;再是走错地方误入狼穴,半夜杀死两只狼逃出,遇上卖货的老头想起自己的父亲,最后自己又回到家,这是表层的涅槃,还有深层的含义:在离家出走的这几天里,涂干西终于理解了父亲,化解了与父亲的矛盾,理解懂得了父亲的不易;还有一层含义是面对困难时涂干西学会战胜恐惧,战胜狼时变得坚强,最终走向稳重与成熟。题目就有三层含义。
故答案为:①涂干西完成一次出走,和恶劣环境斗争:晚上走出有白骨的坡地;误入狼的洞穴,杀死了两头狼,逃离了危险,走出了困境。此为涅槃的浅层意蕴。
②他回家时理解了父亲的不易,理解了父爱。向父亲道歉,化解亲子矛盾,重建亲子关系。此为青春期走出叛逆变得理解、体贴亲人的涅槃成长。
③涂干西在面对困境时,能适时调节心态,让内心宁静专一,他战胜了恐惧;面对两头狼的进攻,镇定自若(坚强勇敢)。最终,他褪去青涩,走出叛逆,走向成熟稳重,获得蜕变成长。
17.涂干西因为不理解父亲而离家出走,这种行为让自己陷入困境,也让父母亲人担心,肯定是不对的,但是,这一次出走,给涂干西带来丰富的生活体验,使他变得坚强、理解了父亲,又是值得的。因此作为未成年的中学生,当与父母发生矛盾时,不要冲动,要尽量用理智平和的办法去解决,多进行换位思考,多体谅他人。
故答案为:我认为应该辩证看待此次经历。
涂干西因为不理解父亲而负气出走的叛逆行为,成了一次冒险,既会把自己陷入险境,也会让亲人担心,作为中学生,这是很不应该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次叛逆的出走也是有价值的。它带给涂干西丰富的生活体验,在短时间内促使涂干西变得坚强、勇敢、能吃苦,迅速成长起来。
当我们与父母亲人长生矛盾时,我们不宜采取冒险的、过激的行为来对抗,应尝试平和的沟通方式,多理解,多体谅,多忍让父母。面对人生困境时,要鼓起勇气,坚强面对.
(2023九上·长沙月考)阅读下面相关名著的片段,完成问题。
【片段一】匡超人听见这话,自心里叹息:“有钱的不孝父母,象我这穷人,要孝父母又不能,真乃不平之事!”过了两日,上岸起早,谢了郑老爹。郑老爹饭钱一个也不问他要,他又谢了。一路晓行夜宿,来到自己村庄,望见家门。只因这一番,有分教:敦伦修行,终受当事之知,实至名归,反作终身之玷。
【片段二】又取过范进的卷子来看,看罢,不觉叹息道:“这样文字,连我看一两遍也不能解,直到三遍之后,才晓得是天地间之至文,真乃一字一珠!可见世上糊涂试官,不知屈煞了多少英才!"忙取笔细细圈点,卷面上加了三圆,即填了第一名;又把魏好古的卷子取过来,填了第二十名。
【片段三】王冕并不曾远行,即时走了来家。秦老过来抱怨他道:“你方才也太执意了。他是一县之主,你怎的这样怠慢他?”王冕道:“老爹请坐,我告诉你。时知县倚着危素的势要,在这里酷虐小民,无所不为。这样的人,我为甚么要相与他?但他这一番回去,必定向危素说;危素老羞变怒,恐要和我计较起来。我如今辞别老爹,收拾行李,到别处去躲避几时。
【片段四】严贡生转身走进舱来,眼张失失落的,四面看了一遭,问四斗子道:“我的药往那里去了?"四斗子道:“何曾有甚药?”严贡生道:“方才我吃的不是药?分明放在船板上的!"那掌舵的道:“想是刚才船板上几片云片糕。那是老爷剩下不要的,小的大胆就吃.
18.【知识理解】下列对文段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片段一:从匡超人的这段心理描写可见匡超人虽然家境贫穷,但是一个孝顺的人。此处描写匡超人乘船遇到郑老爹的情节,为后文匡超人娶郑老爹的女儿的情节埋下伏笔。
B.片段二:周进遇到了和自己有同样遭遇的范进,就录取了范进,让范进同样得以考中举人。
C.片段三:此处解释了王冕不见县令的原因,表现了王冕对鱼肉百姓的官吏的痛恨,也表现了王冕高洁傲岸的品质。
D.片段四:“想是刚才船板上几片云片糕。那是老爷剩下不要的,小的大胆就吃了。”此处写出了严贡生看见掌舵的辛苦,把云片糕分一些给他吃,表现严贡生心地善良。
19.《儒林外史》是一部讽刺小说,书中描绘了儒林众生许多可笑的故事,但有些人可笑却也不乏可敬之处。许多班级围绕名著中“可笑与可敬的人物"开展阅读交流会,请你根据《儒林外史》整本书的阅读体验,在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个,说说他们人生中的“可笑”与“可敬"之事,并结合小说主题和背景谈谈你的理解。
A.匡超人B.周进C.王冕
【答案】18.D
19.【示例1】匡超人
早年的匡超人淳朴善良、孝顺勤劳,读书勤奋,这是可敬之处,受潘三的影响,为了金钱,不顾法纪,唯利是图,一步步走向堕落。后来潘三进了监狱,不管不顾,变成了一个虚伪无情、厚颜无耻的可笑之人。
吴敬梓借匡超人批判了科举制度和八股取士对读书人的毒害;社会风气的恶浊势利,使他品质变坏。
【示例2】周进
周进,秉性忠厚,矢志不渝。对待像范进这样的读书人,同情他们,仔仔细细看他应考的卷子,给他点了第一名,给文字好的魏好古的卷子点了第二十名,此为可敬之处。参观贡院,头撞号板,哭得满地打滚,醉心功名,迂腐可怜,为可笑之处。
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是,整个社会的人性被扭曲,文化也被捏转。
【示例3】如果选王冕,写他的可敬之处,最多得2分。
王冕,把好吃的留给母亲,可见他是极为孝顺的人。不见县令,他对官吏的鱼肉百姓非常痛恨,表现了王冕高洁傲岸的品质,此为可敬之处。
【知识点】《儒林外史》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解读名著具体内容和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名著内容解答时,应先通读全文,理清文意;然后细读相关语段,提取相关信息;最后结合题干要求,筛选并整合其相关信息概括作答即可。分析名著的艺术特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表达方式。观察名著使用了哪些表达方式,如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以及作者如何灵活多变地运用这些方式;表现手法。分析名著中是否运用了象征、对比、衬托、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手法;修辞手法。注意名著中独特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结构安排。检查名著是否有特色的开头和结尾,如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等结构安排;选材剪裁。评估材料和中心的关系处理是否合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语言运用。分析作者的语言风格,如语言是否精炼、句式是否整齐、用词是否准确而形象等;主题和思想深度。探讨名著的主题思想,以及其社会意义和写作技巧;艺术手法的运用。分析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等。在分析时,可以结合具体的句子和段落来揭示表达的情感态度和艺术效果。同时,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题目的答题要求,简洁准确地答题,并结合上下文语境、名著题材与体裁风格等来准确把握。
(2)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形象特征的理解与概括。概括人物形象需要“瞻前顾后”,联系全文进行比较,全面分析,不能只看一处。评价人物要客观、全面,名著阅读一定要真阅读,平时也要适当练题。
18.A:片段一是匡超人的心理描写,写出他的贫穷又孝顺,路遇郑老爹,为下文娶郑老爹女儿做铺垫,故赏析正确;
B:片段二是周进圈点范进的卷子,使范进得以中举,赏析正确;
C:片段三语言描写,写王冕不见县令,表现王冕对压榨百姓的官吏的痛恨,写出他的高洁傲岸的品质,赏析正确;
D:片段四语言描写,写严贡生为了赖船钱,故意用云片糕设下圈套,骗掌托的船公说吃的是他价值不菲的名贵药物,还佯装要送船家去衙门问罪。把只值几文钱的云片糕说成名贵药材,仅是为了赖掉一点小钱,足见严贡生的吝啬本性,足见他颠倒黑白、胡说八道、为人没有底线、不知廉耻。这样的狮子大开口竟已是信手拈来,可见其平日是有多么卑鄙下流,故赏析不正确。
故答案为:D
19.匡超人早年的匡超人淳朴善良、孝顺勤劳,读书勤奋,这是可敬之处,受潘三的影响,为了金钱,不顾法纪,唯利是图,一步步走向堕落。后来潘三进了监狱,不管不顾,变成了一个虚伪无情、厚颜无耻的可笑之人,这是他可笑之处。作者借匡超人批判了科举制度和八股取士对读书人的毒害:社会风气的恶浊势利,使他品质变坏。
周进,秉性忠厚,矢志不渝。对待像范进这样的读书人,同情他们,仔仔细细看他应考的卷子,给他点了第一名,给文字好的魏好古的卷子点了第二十名,这是他的可敬之处。参观贡院,头撞号板,哭得满地打滚,醉心功名,迂腐可怜,这是他的可笑之处。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是,整个社会的人性被扭曲,文化也被捏转。
王冕,把好吃的留给母亲,可见他是极为孝顺的人。不见县令,他对官吏的鱼肉百姓非常痛恨,表现了王冕高洁傲岸的品质,这是他的可敬之处,他没有可笑之处。为避免扣分,最好不要选王冕作答。
故答案为:【示例1】匡超人
早年的匡超人淳朴善良、孝顺勤劳,读书勤奋,这是可敬之处,受潘三的影响,为了金钱,不顾法纪,唯利是图,一步步走向堕落。后来潘三进了监狱,不管不顾,变成了一个虚伪无情、厚颜无耻的可笑之人。
吴敬梓借匡超人批判了科举制度和八股取士对读书人的毒害;社会风气的恶浊势利,使他品质变坏。
【示例2】周进
周进,秉性忠厚,矢志不渝。对待像范进这样的读书人,同情他们,仔仔细细看他应考的卷子,给他点了第一名,给文字好的魏好古的卷子点了第二十名,此为可敬之处。参观贡院,头撞号板,哭得满地打滚,醉心功名,迂腐可怜,为可笑之处。
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是,整个社会的人性被扭曲,文化也被捏转。
【示例3】如果选王冕,写他的可敬之处,最多得2分。
王冕,把好吃的留给母亲,可见他是极为孝顺的人。不见县令,他对官吏的鱼肉百姓非常痛恨,表现了王冕高洁傲岸的品质,此为可敬之处。
三、写作(50分)
20.(2023九上·长沙月考)陈老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语文老师,在指导写作的时候,她经常拟写“写作任务单”,引导同学们关注生活或学习中的“痛点”问题,并通过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与思考,达到“以文解惑,以文助人"的目的。
【答案】【范文示例】
小草也有春天
来到县城,才发现自己不过是乡村蹦来的一只井底之蛙。班上同学或能弹余音绕梁的乐曲,或能跳翩若惊鸿的舞姿,或能在绿草如茵的足球场活力四射地踢几场球……而我,当他们大谈罗纳尔多的时候,连足球赛事还看不明白。最要命的,选修版本的数学、物理,让一向自认为理科学得还不错的我开始怀疑自己的智商;而上床的女同学学力有余,每晚还在我头顶哗啦哗啦刷奥赛题。此时,才发现自己站到了一条必输无疑的跑道上。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儿时一直哼唱的小草,无疑就是此刻的我。
那晚晚自习,前排的同学告诉我外面有人找。万万没想到是我那住在市里的不苟言笑的姨妈。她把手里的大包小包一样样递给我,第一次发现她竟然也有这么温暖的笑容:这是你最爱吃的红烧排骨,这是我自己晒的香肠,这是我今天刚买回来的苹果……然后,她掏出了刚去办公室找老师了解情况时拿到的我昨天测试的数学试卷,鲜红的“60”,赫然在目,让我面红耳赤。读书这么多年,我何时只能与“及格”划等号?眼前站着的是一向雷厉风行万事要强的姨妈,恐惧与羞愧如潮水般让我窒息。
“已经很不错了,"她居然语气里没有丝毫责备,“全班及格的只有十多个。姨妈晓得农村来的孩子跟城里的比不得。但有一点,不能自暴自弃,我们不比别人少手少脚,别人能吃的苦我们可以加倍吃!人呐,首先不能输了信念,不去试试,怎么知道自己不行呢?”时至今日,姨妈望着我的眼神还如在跟前,里面有她一贯坚不可摧的倔强。
“人呐,首先不能输了信念,不去试试,怎么知道自己不行呢?"这几句话一直激励着。是啊,一场比赛还没开始,怎么能先自己把自己打倒?纵然我是一棵小草,也一样会有属于我的春天,一样可以绽放别人没有的绿意盎然。
从此,我学会了为每个精彩的她鼓掌,也同样学会了用自己的努力赢得他人的喝彩;我学会了不再纠结于超纲的烧脑的奥赛题,学会了踏踏实实掌握好每道属于自己的中等难度题。甩掉悲观的我一路向前,成绩稳居年级文科班前列。原来每个梦想都不是遥不可及,只要带着信心启程,总能或近或远地抵达。
那年,我成为了村子里多年来的第一个本科生。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但请依然铆足劲拔节生长,因为每棵小草也有春天!
【知识点】自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
审题立意:
材料说到“痛点"——一些同学逐渐出现了疲乏、厌倦之感,对学习揭不起兴致,不知道如何正确面对接下来的学习,就是现象:疲乏、厌倦,对学习没兴趣;不知道如何面对——这是写作的内容,也即写作应围绕的关键词:疲乏、厌倦之感,对学习提不起兴致,立意就要紧扣痛点问题展开,从努力坚持、坚韧不拔、坚定目标(梦想)保有信念、突破自我等方面去考虑,由一事到一类,挖掘意义、价值,能看到这个痛点问题的解决之于个人成长的积极意义,给读者清晰且有益的启示。
选材构思:
如立意为坚韧不拔,就要写出面对问题个人前后变化,写清成长过程一由最开始对学习的乏味疲惫,通过具体的转折点,意识到这是学习路上必须要面对的“阻碍”,明白学习路上心态上要变得顽强,意志要坚定,从而采取积极努力的实际行动,有自己独特、恰当解决问题的方法。要重点写如何调整心态到具体解决问题,体现出具体恰当的方法,重行动,才能达到题目中写作目标中“让缺乏自信的同学读了你的文章后受到启迪"的目的。如写生活中自己关于“学习状态方面“的经历或感悟,前面“缺乏自信”只是本文的前奏,更多的笔墨应该放在于对战胜不自信和新心态新行为的描写。要注意详略的安排,注意语言生动形象,条理清楚,富有文采。
可以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开头部分用相对精炼的文字描写自己“内心缺乏自信,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畏惧感,总感觉到压力大,觉得自己不可能成功"的心理状态。可以在具体事件、情境中表现,也可以采用素材罗列的方式交代(即用排比的句式罗列);第二部分是过渡,要注意选择好触发情绪变化的过渡素材,为后文心态转变搭桥。过渡的材料可以是长辈的谆谆教诲、可以是友人的开解、可以是引人深思的事件、可以是来自书本的给人指引的话语、可以是大自然中给人哲理启示的花草树木或虫鱼鸟兽、可以是自己内心思考与斗争的心路历程等等。总之,这部分要能水到渠成引出心态的转变、行为方式的改变,由“不自信”到“自信”,由“畏惧”到“勇敢面对"。第三部分描写过渡情节触发的内心思考,采用内心独白的方式,通过抒情、议论的手法点燃思维的火花,点明文章的主题。第四部分描写自己的新心态、新行为,升华主题,深化克服“不自信”和“畏惧感"心理的意义。
比如:大树给我的启示
第一段:是自信让我走出了困境,每当我遇到困难时,我就想起了那件事
第二段:一次考试,我以为我会拿满分,结果一出来,满篇的红叉叉,我开始萎靡不振
第三段:几天之后,有一件事触发了我
第四段:狂风暴雨中,窗外的大树并没有屈服,我震惊了
第五段:我开始努力学习
第六段:现在,每当我想自暴自弃时,就会想到雨中的大树,不屈的大树,让我充满自信。
又比如:突破自我
第一段:今年总算鼓起勇气报了个800米,想要挑战一下自己的极限。
第二段:妈妈为我制定了详细周密的训练计划
第三段:循序渐进的训练我有了长劲
第四段:运动会那天的天气,我的想法,跑完全程就行
第五段:比赛的整个过程,最后一圈自己的感受
第六段:冲过终点线的感受,点题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首先要读懂材料,全面把握,要抓住重点,理清关系。然后立意要准确,力求新颖,立志好坏影响到作文的创新程度。使用素材要恰当巧妙,我们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或间接引用一下题干材料,可以照应话题,否则容易造成与材料疏远的感觉。
1/1湖南省长沙市立信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14分)
(2023九上·长沙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2023年12月13日,是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甲,12月13日上午,光明小学21中队队员们抵达烈士公园,开展了“湎怀先烈,珍爱和平"国家公祭日教育活动。
鲁迅先生有言:“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多少英烈为了革命事业前仆后继,才换来今天的幸福时光。在活动现场,①所有中队队员郑重其事,瞻仰纪念碑,悼念同胞,追思先人,祈愿和平。随后,②大家参观了革命烈士纪念馆,聆听了多位不同时期革命英烈的光荣事迹和一张张英勇奋战的照片。每一个人都如坐针毡,深感震撼,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红色基因的传承和发扬的重要性。
1.下面是某同学对这段文字做的字音字形及词语运用梳理记录,其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A.注意因音近造成的误写,如文段中加点词“湎怀"应写成“缅怀”。
B.注意纠正习惯性发音造成的误读,如“脊梁(jǐliáng)"不要读成“脊梁(jíliáng)”。
C.注意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如“前仆后继"中的“仆”字应当读“pū"。
D.注意词语的正确运用,如文段中成语“如坐针毡”使用无误。
2.下面是某同学对这段话的理解,其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语言表述中,要注意表达的连贯,可以将“为悼念革命先烈和死难者同胞们,弘扬革命精神,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填写在文段的甲处。
B.在语言表达中,要注意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语段中划线句子①中“瞻仰纪念碑,悼念同胞,追思先人,祈愿和平。”的“__________________,"应改成“、”。
C.在语言表述中,要注意语病,划线句子②动宾搭配恰当,表述无误。
D.在语言表述中,要注意语言表达得体,小莉在为队员们做完讲解后,说道:“谢谢大家提出拙见,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多多包涵。"
3.(2023九上·长沙月考)古诗文默写
(1)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以“___,___”两句正面揭示了自己与征人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却又不愿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
(2)辛弃疾的词中既有金戈铁马的纵横驰骋,又有坎坷多舛的慷慨悲凉,他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以“___,___两句表达出自己杀敌建功、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
(2023九上·长沙月考)综合性学习
为铭记即将过去的初中生活,你所在的初三年级(20)班开展了“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4.在初中生活的最后一个学期,全班同学分工合作,制作班级纪念册,封面制作组的梦梦和越越设计了两组不同的封面,现请大家为自己喜欢的封面投票。那么,你喜欢哪一幅封面呢?请结合封面内容简要阐明理由。
图一:《追梦》图二:《超越》
5.扉页设计组的明明向作为班长的你征集与“毕业纪念”主题有关的寄语,作为扉页上的文字,请你写一段寄语。(50字左右)
二、阅读与理解(共56分)
(2023九上·长沙月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问题。
边塞行
[唐]杨凭①
九原②临得水,双足是重城③。
独许为儒老④,相怜从骑行。
细丛榆塞迥,高点雁山⑤晴。
圣主嗤炎汉⑥,无心自勒兵⑦。
【注释】①杨凭:于唐代宗大历年间状元及第,负有盛名,曾任兵部郎中。②九原:地名,秦朝时设立的一个郡县,属北部边塞区域。③重城:指将士们守卫域池,这里难以攻克。④儒老:原指有学问的老者,此句是说士兵们在这里被允许读书求学。⑤雁山:雁门山。⑥炎汉:指汉朝。⑦勒兵:治理军队。
6.下面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双足"运用借代的手法,指代士兵,此句暗含诗人对士兵守卫边疆的赞美之情。
B.颔联中的“儒老”一句表明将士们戍边时被允许追求知识,体现了朝廷治军的开明。
C.颈联写景,由远到近,视听结合,写出了边塞自然景观的优美开阔。
D.“嗤"带有嘲讽之意,写圣主嘲笑汉朝时混乱的政治局势,表现了诗人对当代君主理政的肯定。
7.请依据诗歌内容,分析诗中所刻画的士兵形象,填写下面的表格。
诗句___士兵形象
双足是重城①____________
相怜从骑行②____________
无心自勒兵坚守初心,忠诚为国
(2023九上·长沙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席鼎,字国器,宁海人也。其家素贱,父鬻①饼市中,而舍县之大家。鼎生六年,不与市中儿嬉,独喜游学馆,听人读书,抄录而归,辄能言诸生所诵。吴氏爱之,谓其父令儿读书。鼎欣然,其父独不肯,骂曰:“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然鼎每自课习夜坐饼灶下诵不休。其父见其志不可夺,遣之读书。逾年,尽通其师所能。时吴氏家延师儒,鼎就学,吴氏亦子育之。······国珍弟平章事②,有人犯法,属鼎治,鼎论如法,平章之妻受赇,请于鼎。持不可,曰:“今方氏欲举大谋,当用天下贤士,一心守法,曷使妇人得预事乎?"不许。娄怒,谮之,系鼎狱,半载乃释。时河南行省缺郎中,吏部请命鼎为之。丞相曰:“吾同事,以鼎才不可使外也。”待半岁,除留守都卫经历,改刑部郎中、刑部佐僚。未完,有司请除吏。丞相曰:“刑部有詹鼎在,胜百辈。"其见称如此。鼎在刑部,一以宽仁行法,威声不起,而人皆乐其不苛刻。
(节选自《明史·詹鼎传》,有删改)
【注释】①鬻:卖②平章事:官职名,实际担任宰相者的称号。
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史书的编排体例多样,《明史》是一部纪传体史书,而《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
B.“舍县之大家”中的“舍"与《鱼我所欲也》中的“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中的“舍"意思相同。
C.“辄”在古代汉语中有“独断专行"立即”“总是"等意思,这里结合语境应当翻译为“立即”。
D.“以鼎才不可使外也"中的“以”与《送东阳马生序》中“以中有足乐者"的“以”意思不同。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鼎每自课习/夜坐饼灶下/诵不休。
B.然鼎每自课/习夜坐饼灶下/诵不休。
C.然鼎每自课习/夜坐饼灶/下诵不休。
D.然鼎每自课/习夜坐饼灶/下诵不休。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时吴氏家延师儒,鼎就学,吴氏亦子育之。
11.詹鼎,字国器。古人的“字"是名的延伸,通常代表了个人期望,詹鼎是否实现了他对自己的期望呢?请结合原文和材料谈一谈你的看法。
链接材料:国器指国家所需的器材用具。例如国家的宝器,指钟鼎之类。可以引申理解为治国的人才,也指值得全国学习的楷摸。
(2023九上·长沙月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材料一】
①一部《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了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家国情怀”“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和法治意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确保身心健康”等关键领域。
②该法还为父母“传授方法”,列举了“共同参与,发挥父母双方的作用”“相机而教,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严慈相济,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并重”“尊重差异,根据年龄和个性特点进行科学引导"相互促进,父母与子女共同成长”等9种有益于未成年人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科学方法,如此具体而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产品制造分许可协议分析
- 个人与企业间借款合同范本
- 成都市白蚁防治工程合同书参考文献
- 广告媒介合同格式参考
- 2024个人股权转让结算协议书
- 劳动聘用协议书格式
- 建立驾校土地出租协议2024年
- 2024年员工入股分红协议书
- 主要耗材销售合同
- 成都市物业管理服务合同参考范本
- GB/T 42195-2022老年人能力评估规范
- 第三章 信息系统的网络组建- 复习课件 2021-2022学年粤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2
- GB/T 4909.4-2009裸电线试验方法第4部分:扭转试验
- 佛七精进念佛容易着魔请看祖师开示及个人感悟
-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感官》
- Yes-or-No-questions-一般疑问课件
- 环境保护相关知识培训专题培训课件
-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全套课件
- 儿科常用药物与急救药物-换算方法课件
- 压花制作(观赏植物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