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总复习课件必修三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_第1页
高考政治总复习课件必修三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_第2页
高考政治总复习课件必修三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_第3页
高考政治总复习课件必修三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_第4页
高考政治总复习课件必修三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考纲考情素养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政治认同: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充满自豪,增强对祖国的热爱,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科学精神: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科学理性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公共参与:树立文化自信,积极投身到振兴中华文化的实践中去中华文化的包容性2013·全国Ⅰ卷T39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2013·全国Ⅱ卷T19重要标志一脉相传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区域中华文化民族特性求同存异各民族文化自身文化其他民族文化疑点排查1.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2016·天津卷,11C)2.中华文化走在世界的前列。(

)(2016·江苏卷,23B)3.中华文化内部存在差异和冲突。(

)(2015·广东卷,31B)4.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

)(2015·江苏卷,21④)5.透过汉服文化可以感悟到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

)(2017·天津卷,7①)提示

1.×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2.×古代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的前列。3.×中华文化内部存在差异,但并不存在冲突。4.×各民族文化各有自身的特点,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不能逐渐趋同。5.×汉服文化反映的是中华文化的民族性而不是区域性。核心考点一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考向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特征 (2017·江苏卷,19)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成员中已有103个认可使用针灸。这充分说明(

)A.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源远流长B.文化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动力D.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解析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春秋战国时期”“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可见A符合题意;B、C虽然表述正确,但均与题意不符;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D项错误。答案

A核心素养渗透:深刻认识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即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拥有一种由衷地自豪感与归宿感,愿意在中华民族这片土地上奉献自己,谱写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新华章。

中华文化两大基本特征比较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区别角度从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上讲的从中华文化的成就和魅力上讲的侧重点侧重于历史悠久,相对于其他文明的衰落、消亡而言侧重于丰富厚重,表现为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关注历程、动态、纵向内涵、静态、横向见证汉字、史书典籍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地域文化、民族文化联系都是中华文化的特征;因为源远流长,所以中华文化才有时间丰富和发展自己,才有可能博大精深;因为博大精深,所以中华文化才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才有可能源远流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在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政治认同、科学精神)(2016·天津卷,10)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例如为世人所称道的苏州园林,“虽为人作,宛自天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这印证了(

)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②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③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④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解析传统文化有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等形式,所以③说“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表述片面;④说法错误,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选A。答案A2.(政治认同、科学精神)(2018·江苏卷,34)德国有个千年小镇,自1928年起每年2月都会举办“中国人狂欢节”,挂灯笼、贴福字,到处洋溢着中国气息。当地人讲,他们与中国很早以前就有通商交往,由于迷上了中华文化,便渐渐以“中国人”自居。不过,《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6~2017》显示,不少海外受访者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更多的还局限于中餐、中医药和武术等,中华文化要在世界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依然任重道远。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遥远的异国小镇一直对中华文化情有独钟。解析本题知识限定为《文化生活》,属于原因类试题。结合材料中的“他们与中国很早以前就有通商交往”“迷上了中华文化”“挂灯笼、贴福字”等信息,我们可以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途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的特点等角度组织答案。答案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中华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传播;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具有持久性。易错点混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两个基本特征提醒

区分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角度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纵向)的角度来说的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丰富、厚重(横向)的角度来说的侧重点侧重从动态上,即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侧重从静态上,即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见证或表现汉字和史书典籍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矫正训练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

) A.包容广纳

B.推陈出新

C.博大精深

D.源远流长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之一“源远流长”,故D项符合题意;而中华文化的另一特点“博大精深”未体现出来,C项排除;A、B两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D核心考点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科学精神:正确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科学理性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增强对中华各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尊重。

考向一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1.(2013·全国Ⅱ卷,19)《台湾风物图卷》长达320米,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中国国民党主席在2005年访问大陆的“破冰之旅”时,将该图卷的缩小版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台湾风物图卷》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

)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②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③具有与《清明上河图》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④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统一的重要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台湾风物图卷》描绘了台湾的风土人情,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①说法正确。它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说明两岸文化有共同的根源,②说法正确。《台湾风物图卷》与《清明上河图》艺术风格相似,但文化价值各异,③说法错误。文化既有共性也有个性,④说法否定了文化的民族性,错误。选A项。答案

A考向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2.(2013·全国Ⅰ卷,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2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词典的正文收录了NBA、BBS、GDP、UFO等239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此举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有的人反对,有的人支持。

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拉丁字母出现在方块汉字中,很是惹眼,看上去就是一个异类,是对汉语的污染。”“我想会不会过几十年,汉语成了汉英混杂的语言。”“文化有安全的问题,再国际化,也不能把自己的文字搞乱。”……支持《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字母词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应善待字母词的使用,而非简单的拒斥。”“选录字母词只是对当下语言现实的承认,体现了语言使用的从简趋势,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的问题,设问具有开放性,可以从赞成也可以从反对的角度去分析,如果赞成,可以运用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加强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正确对待外来文化,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等知识分析;如果反对,可以从文化的民族性,维护文化安全等知识分析。答案观点一:反对收录西文字母词理由: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语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传承中华文明需要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保持汉语的纯洁性。不反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字母词,但《词典》是规范语言文字的范本,不应收录,至少不应在正文中收录。观点二:支持收录西文字母词理由:其一,收录字母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点。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字母词的使用,有利于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是汉语言文字具有活力的表现。其二,《词典》收录的字母词数量很少,不会使汉语成为混杂的语言而损害其民族性。其三,字母词的使用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1.正确理解包容性提醒

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不仅指中华文化能和外来文化和睦相处,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积极成分,也指中华各民族文化之间能够和睦相处,彼此吸收、借鉴各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②包容性不是说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被其他民族吸收、借鉴,而是说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另外,包容性也并非说融入其他文明。③判断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常见标志词:广泛吸纳、博采众长、古今交融、中西合璧、和而不同、和睦相处、完善、结合、融合、借鉴等。2.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关系的几个注意点 (1)认为“中华文化由各民族文化整合而成”是错误的。各民族文化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保留着本民族文化的个性和特色,各民族文化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的特色,“整合”说法错误。 (2)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是共性和个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3)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不等于民族之间文化无共性。(政治认同、科学精神)一直有一些人担心,圣诞节的流行将为西方文化“入侵”中国推波助澜。然而,现实告诉我们,圣诞节在中国快速流行的这些年,很难说是它改造了年轻人,还是它被年轻人改造了。中国年轻人实际是在把圣诞节拿来“为我所用”,使得这个节日迅速“中国化”了,圣诞节成了年轻人放松身心、营造浪漫的机会和理由。这启示人们(

) ①文化的意识形态性质正在逐步消失,不必要杞人忧天②对于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③中华文化有其特有的包容性,我们需要兼收并蓄

④文化创作要关注和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析

①错误,文化的意识形态性质不会消失。②不符合题意。③④符合题意。故选C。答案

B易错点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就是在交流中全盘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

提醒对于其他民族文化,中华民族敞开其博大的胸怀,发扬其“包容性”的特点,扬弃吸收。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同时必须坚持文化发展的独立性。矫正训练1在处理与外来文化关系时,我们应当求同存异、兼收并蓄,这样做有利于(

)①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②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③增强对外来文化的理解④吸收外来文化的所有成分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对待外来文化要“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并不是吸收外来文化的所有成分,而是辩证吸收,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利于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增强对外来文化的理解。故①②③正确,④错误,应选A。答案

A易错点2错误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各地域文化、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提醒中华文化是由中华各地域文化和中华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的,但不能认为是它们的简单相加。各地域文化或各民族文化既渐趋融合,但又保持各自特色。地域可影响但不能决定文化;另一方面文化差异也并不等于文化冲突。矫正训练2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广东的“围村”、陕西的“窑洞”、福建的“土楼”等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民俗民风息息相关,特色鲜明、异中有同,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这说明(

)A.文化的差异性是由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决定的B.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蕴涵着中华文化的共性C.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D.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而日趋统一、渐趋融合解析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民俗民风息息相关,特色鲜明,体现了区域性特征,异中有同,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说明了其蕴含着中华文化的共性,故B符合题意;A错误,自然条件是影响文化的重要因素而不是决定性因素;D“统一”错误,文化要展现多样性而不是日趋统一;C本身正确但与题意无关。答案

B时效热点26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一部中国诗歌史既是……更是……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自信1.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这表明(

)A.电视节目是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途径B.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一成不变C.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D.中国古诗词是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解析电视节目是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媒介和手段,不是重要途径,A错误;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但不是一成不变,B错误;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D错误;C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答案C2.《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引发如潮关注,似一股清流注入人们的心田。武亦姝等表现抢眼的选手瞬间成为“网红”,被网友盛赞“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一档电视节目圈粉无数,是因为(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②古诗词能浸润人们的心灵并激发向上的力量③公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④古诗词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析《中国诗词大会》中的诗词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①③符合题意。答案C3.《中国诗词大会》“圈粉”无数,恰恰说明了每个人内心都愿意亲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诗和远方”。承续优秀传统文化要滋养更要底气。这不只是自上而下的政府工程,更是一个“物质幸福时代已经结束”的社会,发自内心的渴求与呼唤,是随着中国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出生于物质不再匮乏年代的90后和00后渐渐成长之后的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