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戊戌变法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_第1页
2.6 戊戌变法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_第2页
2.6 戊戌变法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_第3页
2.6 戊戌变法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_第4页
2.6 戊戌变法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温故知新1.甲午战争的双方?时间?黄海海战中牺牲的民族英雄?日本在辽东半岛制造什么惨案?什么战役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中国VS日本;1894——1895年;邓世昌;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2.甲午战争后签订了什么条约?内容?影响?《马关条约》内容:(1)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2)赔款: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3)通商: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4)建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3.《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的社会状况如何?其中美国提出了什么政策?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门户开放”导入新课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洋务运动破产,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不断加剧。

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已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于是,谋求制度的变革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戊戌变法就是制度变革的一次尝试。这次变法是怎么发动起来的?变革的内容有哪些?它的历史命运又是怎样的呢?第6课

戊戌变法(1898年)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一

康有为与公车上书2022年课程标准:了解戊戌变法的主要史事,认识变法的意义和局限性。二

百日维新第6课

戊戌变法三

戊戌变法的影响学习目标1.了解戊戌变法背景,知道公车上书、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及百日维新基本史实。(时空观念、历史解释)2.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知道中国近代化探索从学技术到学制度的基本线索。(史料实证、唯物史观)3.通过学习维新人士在国难当前矢志不渝,不畏牺牲的史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为国奉献的责任感。(家国情怀)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1.康有为:读书游历→钻研西学→宣传变法→实践

康有为,广东南海人。自幼熟读经史,有志圣贤之学。20多岁时到香港和上海的两次游历,使他对西方资本主义治理下的社会有了亲身感受。此后,他广泛阅读了当时能够搜集到的西学书籍、报刊,钻研西学知识。1888年,他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后来,回到广州万木草堂讲学、著书,宣传变法思想,培养维新人才。学生有梁启超等。康有为(1858—1927)人物扫描2.公车上书(序幕):(1)直接原因(导火线):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3)领导人物:康有为、梁启超汉代以公家车马接送应举之人赴京,后以“公车”泛指入京应试的举人。(2)根本原因:列强侵略加剧,导致民族危机加深资产阶级维新派(改良派)

主张在保存中国传统的君主政体和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部分地学习西方先进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文化、教育。2.公车上书:(3)主要内容:拒和、迁都、变法。(5)意义: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4)结果:上书没有上达光绪帝,以失败告终。变封建君主专制为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度梁启超(1873—1929)人物扫描

梁启超,广东新会人。自幼聪明好学,有“神童”之誉。11岁中秀才,16岁中举人,18岁入万木草堂,跟康有为学习。公车上书后,到上海任《时务报》主笔,撰写《变法通议》等文章,宣传变法思想。25岁时,到长沙时务学堂任中文总教习。“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日本以变法而强大,中国如果不变法,将会因守旧而灭亡。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本,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变法通议》3.维新思想的传播(发展):(1)组织学会:强学会、南学会、蜀学会等强学会遗址强学会部分成员维新运动期间各地重要学会名称地点强学会北京上海强学会上海南学会长沙农学会广州兴儒会瑞安励学斋西安蜀学会成都(2)创办报刊:上海《时务报》: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天津《国闻报》:由严复主持。维新运动期间各地重要报刊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维新派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报刊(3)创办学堂:康有为创办的万木草堂等万木草堂万木草堂,又称“康有为书院”,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所著名的学府,位于广州市中山四路长兴里32号,建于1891年,由康有为创建。这里曾是维新运动的重要阵地,培养了许多杰出的人才,对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和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今,万木草堂已经成为了一座历史博物馆,向世人展示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4)翻译著作:严复翻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人物扫描严复(1854—1921)严复,福建侯官人。早年就读于福州船政学堂。1877年被选赴英国学习海军。留学期间,广泛涉猎西方各种政治学术理论。两年后回国,长期从事教育事业。甲午战争期间,在天津《直报》上发表《原强》《救亡决论》等政论文章,号召救亡图存。同时致力于翻译事业,所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在当时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严复天演论序言手稿《天演论》书影宣传观点: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变法图强影响:

西方胜过中国的地方,不仅在器械,而且在制度。中国只有实行变法维新,才能“自强保种”。

——严复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二、百日维新(高潮)1.背景:(1)帝国主义:德国强占胶州湾→瓜分狂潮(2)维新派:康有为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3)统治者:为维护清朝统治,光绪帝决心变法。光绪帝(1871-1908)

朕惟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用特明白宣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专心致志,精益求精……——1898年6月11日《明定国是诏》光绪帝(1871-1908)2.开始标志: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4.内容及影响:(1)政治上: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提高办事效率,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2)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时间: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国是”指国家大计,国家的指导方针、国家政策。(3)文化上: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有利于传播资产阶级思想(4)军事上:裁剪绿营,训练新式军队。有利于军事实力增强5.结果(结束):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志士、废除变法诏令,史称“戊戌政变”。标志着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又被称为“百日维新”。慈禧太后瀛台光绪帝因1898年为农历戊戌年,故称“戊戌变法”;历时103天,也称“百日维新”。6.合作探究:阅读材料,思考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材料一

维新运动只是少数人的运动。他们不仅不接近广大的劳动群众,而且与广大劳动群众对立,维新运动得不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只依靠(光绪)这样一个无权无力的皇帝下命令,其失败是必然的。

——荣孟源《中国近百年革命史略》(2)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1)缺乏群众的支持;材料二

朝廷中大多数高级官员的位置都出自她(慈禧太后)的恩赐并效忠于她……协助皇帝作出重要决策的高级官员大部分是皇太后的人。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3)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强大;材料三

资产阶级如此的软弱与无能,使得变法实在难以继续进行下去,变法当然也是被封建统治阶级与西方列强共同阻止,变法结果也理所当然的是失败。

——摘自知乎网:《从戊戌变法本身分析失败原因》(4)资产阶级改良派具有软弱性、妥协性;材料四

维新志士们大多是青年士人,为国家民族之救亡图存大业挺身而出,以天下为己任,但却未能走入民间获得众的支持和力量,缺乏足够的社会支援。它是一场准备很不充分的政治运动。

——王先明《中国近代史》(5)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材料五:康梁之徒,欲以最短期内铲除千余年之积弊,俾中国欲为强国。梁启超述其师语曰:“守旧不可,必当变法;缓变不可,必当速变;小变不可,必当大变。”……而康梁诸人不知环境之阻力,偏于理想,多招忌妒,终则一无所成,其人固无经验之书生也。——中国史学会.戊戌变法[M].上海:神州国光社,1953.(6)维新人士缺乏政治策略,急于求成。7.戊戌六君子:康广仁林旭杨深秀刘光第杨锐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菜市口,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杀害。所有新政措施,除7月开办的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外,全部都被废止。谭嗣同殉难图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有哪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舍我其谁的牺牲精神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相关史事康有为在政变前一天,由英国人保护逃往香港。政变发生当天,梁启超躲入日本公使馆,后由日本人掩护,化装逃到日本。谭嗣同拒绝出走,矢志为变法献身他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三、戊戌变法的影响1.性质:戊戌变法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2.影响:材料一

戊戌维新冲击了封建纲常名教,各地开设学校兼学西方科技,妇女也能禁缠足、入女学校了。

——汤志钧《戊戌变法史》一批批的传统人士接受了进化论,转变为具有近代意识的知识分子,旧文体向新文体过渡。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①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最突出功绩);②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2.影响:材料二:从这时候起,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已经出现。这些人……向西方追求真理,为中国寻找出路,成为最自觉的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他们在维新运动中的种种实践活动,为后来的改革留下历史起点。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2)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激起了新的一轮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热潮。3.启示: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维新时期的遗产京师大学堂旧址京师大学堂牌匾北京大学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在清末1898年至1911年间的曾用名。作为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学校创办于1898年7月3日,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开端。1912年5月4日,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

。类别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导阶级目的性质学习层面意义结果启示思考:比较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的异同封建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改良派(维新派)维护清朝封建统治挽救民族危机,走资本主义道路(救亡图存)自上而下的地主阶级自救运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西方先进技术(器物)西方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在思想文化领域产生深远持久影响失败,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地主阶级自救道路行不通资产阶级改良道路行不通…………自强求富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变法图强辛亥革命

技术层面制度层面……中国近代化探索课堂小结戊戌变法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序幕: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公车上书维新思想的传播:《时务报》、《国闻报》维新团体的形成:强学会发展:高潮:百日维新(1898年,戊戌变法)内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结果:失败——戊戌政变1.1896年8月,梁启超等人在上海创办《时务报》;1897年,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1898年,谭嗣同等人在长沙创办《湘报》。这些报刊宣传的主要思想是()A.马克思主义 B.维新变法 C.三民主义 D.民主与科学2.1898年,中国最轰动的出版物是《天演论》,它向中国人介绍了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该出版物的译著者是()A.林则徐 B.魏源 C.康有为 D.严复课堂练习BD3.梁启超批评李鸿章“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由此可见,梁启超提倡要()A.发展对外交流 B.改善人民生活 C.改革政治制度 D.引进科学技术4.在中国近代史上请求变法图强的维新派代表人物是()A.李鸿章、张之洞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