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高一生物(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关于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测交实验得到的166株后代中,高茎与矮茎植株的数量比接近1:1”是演绎推理的内容B.孟德尔进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观察到,无论正反交,F1总表现为高茎C.孟德尔提出了“为什么子一代没有矮茎的,而子二代又出现了矮茎的呢?”等问题D.“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是孟德尔为了解释分离现象提出的假说【答案】A【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详解】A、“测交实验得到的166株后代中,高茎与矮茎植株的数量比接近1:1”是测交实验的实验结果,该结果验证了孟德尔提出的假说,而演绎推理的主要内容是设计测交实验并预测其结果,A错误;B、“孟德尔进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观察到,无论正反交,F1总表现为高茎”该过程为观察现象,B正确;C、“孟德尔提出了为什么子一代没有矮茎的,而子二代又出现了矮茎的呢?等问题”该过程为提出问题,C正确;D、孟德尔为了解释分离现象提出的假说: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D正确。故选A。2、某品种高粱的基因型为Dd,其产生的某种雄配子有一定的致死率。该株高粱自交,F1中DD:Dd:dd=2:3:1。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F1自由交配得到F2,则F2中dd个体所占比例为98/228B.若F1自交得到F2,则F2中dd个体所占比例为1/4C.高粱产生的活的雄配子数明显多余其产生的卵细胞数D.亲本高粱产生的含d基因的花粉存活概率为1/2【答案】A【分析】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AD、某品种高粱的基因型为Dd,其产生的某种雄配子有一定的致死率。亲本(Dd)产生的雌配子及比例为D:d=1:1,含d基因的雌配子的概率为1/2,由于该株高粱自交,后代dd占1/6,说明含d基因的雄配子的概率为1/3,即亲本(Dd)产生的雄配子及比例为D:d=2:1,说明含d基因的花粉存活概率为1/2,若F1自由交配,DD:Dd:dd=2:3:1的群体产生雌配子d=1/6×1/2+1/3=5/12,而雄配子中,本来D占7/12,d占5/12,由于d有一半死亡,故雄配子中D:d=7/12:(5/12×1/2)=14:5,所以d=5/19,故F2中dd=5/12×5/19=25/228,A错误,D正确;B、F1中DD:Dd:dd=2:3:1,Dd产生的雌配子及比例为D:d=1:1,由于含d基因的花粉存活概率为1/2,Dd产生的雄配子及比例为D:d=2:1,而因此F1中Dd自交后代dd占的比例为3/6×1/2×1/3=3/36,DD+Dd占的比例为3/6×1/2×2/3+3/6×(1/2×1/3+1/2×2/3)=15/36,F1中DD自交后代DD占的比例为2/6即12/36,F1中dd自交后代dd占的比例为1/6即6/36,故后代中(DD+Dd):dd=(15/36+12/36):(3/36+6/36)=27:9=3:1,因此若F1自交得到F2,则F2中dd个体所占比例为1/4,B正确;C、一般来说,雄配子的数量要远远雌配子的数量,因此高粱产生活的雄配子数明显多于其产生的卵细胞数,C正确。故选A。3、果蝇体色表现为灰身和黑身,翅型有长翅和残翅两种类型,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纯合灰身长翅雌果蝇与纯合黑身残翅雄果蝇杂交得到的F1均为灰身长翅,将F1与纯合黑身残翅杂交,F2的表型及比例如下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体色和翅型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F1灰身长翅果蝇减数分裂时产生了4种类型的配子C.F1在形成配子时,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互换D.F2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子代灰身与黑身的比例为1:1【答案】D【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同时也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详解】A、用纯合灰身长翅雌果蝇与纯合黑身残翅雄果蝇杂交得到的F1均为灰身长翅,说明灰身长翅为显性,将F1与纯合黑身残翅杂交,F2的表型比例为42:8:42:8,不是1:1:1:1,说明两对等位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F1灰身长翅果蝇与纯合黑身残翅杂交,F2中出现了四种表型,说明产生了4种类型的配子,B正确;C、控制体色和翅型的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但产生了四种配子,说明F1在形成配子时,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互换,C正确;D、假定用A/a表示控制体色的基因,F2中雌雄果蝇都是1/2Aa、1/2aa,F2雌雄果蝇自由交配,雌雄配子都是1/4A、3/4a,后代中AA为1/16,Aa为6/16,aa为9/16,即子代灰身与黑身的比例为7:9,D错误。故选D。4、某科研小组用基因型为AaBb的某雄性动物做研究,测定其体内不同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和核DNA数目,结果如图甲,其中一个细胞处于图乙状态。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细胞a和b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B.细胞d和e中正在进行DNA复制C.细胞乙可用图甲中的f细胞表示D.细胞g处于减数分裂Ⅱ的后期【答案】D【分析】分析甲图:a的核DNA数目为N,是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bc的核DNA含量为2N,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或有丝分裂末期;de的核DNA含量位于2N-4N之间,处于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fg的核DNA含量为4N,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详解】A、细胞a和b中染色体数为n,染色体数目减半,不再含有同源染色体,A正确;B、细胞d和e中染色体数均为2n,核DNA数介于2n和4n之间,说明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B正确;C、细胞乙处于减数分裂Ⅰ的前期,染色体数为2n,核DNA数为4n,C正确;D、细胞g中染色体数和核DNA数均为4n,应处于有丝分裂后期,D错误。故选D。5、摩尔根和他的学生用果蝇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下列相关叙述与事实不符的是()A.白眼雄蝇与红眼雌蝇杂交,F1全部为红眼,推测白眼对红眼为隐性B.F1互交后代中雌蝇均为红眼,雄蝇红、白眼各半,推测红、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C.F1雌蝇与白眼雄蝇回交,后代雌雄个体中红白眼都各半,结果符合预期D.果蝇的性染色体Y只有X大小的1/5,测定其基因组要测4条染色体上DNA的碱基序列【答案】D【分析】摩尔根从培养的一群野生红眼果蝇中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他将此白眼雄果蝇与红眼雌果蝇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眼,再让F1红眼果蝇雌雄交配,F2性别比为1:1;白眼只限于雄性中出现,占F2总数的1/4,用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且果蝇的眼色遗传为伴性遗传。【详解】A、若用A和a表示控制红眼和白眼的基因,白眼雄蝇(XaY)与红眼雌蝇(XAXA)杂交,F1全部为红眼果蝇(XAXa、XAY),雌、雄比例为1:1,推测白眼对红眼为隐性,A正确;B、F1中红眼果蝇相互交配,F2代出现性状分离,雌蝇均为红眼,雄蝇红、白眼各半,雌雄表型不同,说明红眼和白眼遗传与性别相关,推测红、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B正确;C、F1中雌蝇(XAXa)与亲本白眼雄蝇(XaY)杂交,后代出现四种基因型(XAXa:XaXa:XAY:XaY=1:1:1:1),白眼果蝇中雌、雄比例1:1,后代雌雄个体中红白眼都各半,结果符合预期,C正确;D、果蝇的性染色体Y只有X大小的1/5,果蝇的染色体组成为3对常染色体加1对性染色体,测定果蝇基因组要测3+X+Y,即5条染色体,D错误。故选D。6、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棒眼和圆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其位于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上未知(不考虑XY同源区段)。现用一只棒眼雌果蝇与一只圆眼雄果蝇杂交,F1中棒眼∶圆眼为1∶1。对亲本果蝇进行基因检测后发现亲本雌果蝇和雄果蝇无相同的基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分析上述实验可知,棒眼为显性性状B.棒眼和圆眼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C.等位基因A/a的产生可能是基因分子结构中发生碱基替换的结果D.不考虑突变和自然选择,F1随机交配两代后,F3中圆眼的基因频率是1/3【答案】A【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AB、亲本棒眼雌果蝇和圆眼雄果蝇杂交,F1中棒眼∶圆眼=1∶1,推测亲本的基因型组合可能是Aa×aa,aa×Aa,XAXa×XaY,XaXa×XAY,由题干可知,亲本雌果蝇和雄果蝇没有相同的基因,因此亲本组合只能是XaXa×XAY,故A/a基因位于X染色体,棒眼为隐性,圆眼为显性,A错误,B正确;C、A/a这对等位基因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故可能是DNA分子中碱基发生了替换,C正确;D、F1随机交配两代,在没有突变和自然选择的条件下,自由交配方式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变,亲本组合为XaXa×XAY,圆眼XA基因频率=1/3,D正确。故选A。7、如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已知Ⅱ-3不携带致病基因。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6是杂合子的概率为0B.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9致病基因来自Ⅰ-2C.如果Ⅲ-9是XXY型的该病患者,则可能是Ⅱ-3或Ⅱ-4产生生殖细胞时减数分裂异常造成的D.Ⅲ-8和一个正常男性结婚,生一个女孩,患病的概率为1/8【答案】A【分析】分析家系图可知:II-3和II-4正常,Ⅲ-9患病,说明是隐性遗传病,II-3不携带致病基因,则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解】A、分析家系图可知:II-3和II-4正常,Ⅲ-9患病,说明是隐性遗传病,II-3不携带致病基因,则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相关基因为A和a,Ⅲ-9的基因型为XaY,则II-4的基因型为XAXa,故I-1和1-2的基因分别为XAXa、XAY,故II-6的基因型为XAY,其杂合子的概率为0,A正确;B、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9的基因型为XaY,则II-4的基因型为XAXa,故I-1和1-2的基因分别为XAXa、XAY,III-9致病基因(Xa)来自I-1,B错误;C、如果Ⅲ-9是XXY型的该病患者,其基因型为XaXaY,II-3的基因型为XAY,II-4的基因型为XAXa,Ⅲ-9的两条X染色体都携带隐性基因,能来自II-4,是由II-4产生生殖细胞时减数分裂异常造成的,C错误;D、II-3的基因型为XAY,II-4的基因型为XAXa,III-8的基因型为1/2XAXA、1/2XAXa,III-8与一个正常男性(XAY)结婚,生一个女孩,患病(XaXa)的概率为0,D错误。故选A。8、如图为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的处理方法及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第1组和第2组对照能说明S型活细菌具有致病性而R型活细菌无致病性B.第2组和第3组对照能说明加热能使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失去功能C.只有第4组发生了细菌转化,但并非所有的R型细菌都转化为S型细菌D.该实验能证明S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但不能证明该“转化因子”的化学本质是DNA【答案】B【分析】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第1组给小鼠注射R型活细菌小鼠未死亡,第2组给小鼠注射S型活细菌小鼠死亡,说明S型活细菌具有致病性而R型活细菌无致病性,A正确;B、第2组和第3组对照能说明加热能使S型活细菌失去致病性,但不能说明转化因子失去功能,B错误;C、只有第4组发生了细菌转化,但只有少部分的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C正确;D、该实验证明了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没有说明“转化因子”是什么物质,D正确。故选B。9、下列有关DNA双螺旋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DNA分子的两条链反向平行B.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DNA的基本骨架C.DNA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D.DNA分子中A与T含量相等,G与C含量相等【答案】B【分析】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①DNA是由两条单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②DNA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的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详解】A、DNA是由两条单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A正确;B、DNA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的基本骨架,B错误;C、DNA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A与T配对,C与G配对,C正确;D、DNA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A与T配对,C与G配对,所以DNA分子中A与T含量相等,G与C含量相等,D正确。故选B。10、研究人员将1个含14N-DNA的大肠杆菌转移到以15NH4Cl为唯一氮源的培养液中,培养1h后提取子代大肠杆菌的DNA。将DNA双螺旋解开,变成单链;然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试管中出现两种条带(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子代DNA中均含有15NB.大肠杆菌的细胞周期大约为15minC.实验结果能说明DNA进行半保留复制D.将子代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可得到3种条带【答案】A【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将DNA被14N标记的大肠杆菌移到15N培养基中培养,因合成DNA的原料中含15N,所以新合成的DNA链均含15N。根据半保留复制的特点,第一代的2个DNA分子都应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详解】A、因合成DNA的原料中含15N,所以新合成的DNA链均含15N,新合成的DNA单链中均含有15N,A正确;B、14N单链:15N单链=1:7,说明DNA复制了3次,大肠杆菌的细胞周期大约为20min,B错误;C、该实验中DNA进行全保留复制和半保留复制的结果是一样的,C错误;D、将子代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可得到2种条带,一种是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另一种是两条链均是15N,D错误。故选A。11、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之间关系的表述,错误的是(
)A.一条染色体有多个基因且呈线性排列B.基因通常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C.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组合D.非等位基因一定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答案】D【分析】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非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的基因或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详解】A、一条染色体上有1个或2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A正确;B、DNA上分布着许多个基因,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正确;C、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组合, C正确;D、非等位基因,有的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有的位于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D错误;故选D。12、真核生物的一个mRNA分子结合多个核糖体进行翻译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核糖体是沿mRNA从左向右移动的B.图中不同核糖体合成的肽链的氨基酸顺序不同C.图中mRNA的碱基组成和排列顺序与其模板链完全相同D.tRNA进入核糖体与mRNA上的终止密码子结合,翻译停止【答案】A【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一个mRNA分子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进行翻译过程,这样可以加快翻译的速度,能在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蛋白质,根据图中多肽链的长度可以判断核糖体沿着mRNA的移动方向。【详解】A、据图可知,左端核糖体上合成的肽链较短,右端核糖体上合成的肽链较长,表明核糖体是沿mRNA的左端向右端移动的,A正确;B、图中的核糖体结合在同一条mRNA上,合成的肽链的氨基酸顺序相同,B错误;C、m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的,因此mRNA上的碱基与DNA模板链上的碱基互补,且DNA上的碱基为A、C、G、T,RNA上的碱基为A、C、G、U,C错误;D、终止密码子没有相应的tRNA与之对应,D错误。故选A。13、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重要药物,其化学本质是一种萜类化合物,通常选择从黄花蒿叶子中进行提取。下图为黄花蒿产生青蒿素的部分代谢过程,分析正确的是()A.从叶片中提取青蒿素是因为相关基因主要存在于叶片细胞内B.过程①中RNA聚合酶以FPP合成酶基因的两条链为模板C.调节FPP合成酶基因和ADS基因的表达可调控青蒿素的产量D.该过程说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答案】C【分析】1、分析题图:①表示转录,②表示翻译。2、青蒿素的合成体现了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状。【详解】A、青蒿素主要从叶片中提取,是因为不同部位的细胞中的基因表达情况存在差异,由于同一植株的细胞均由同一个受精卵经有丝分裂而来,故不同部位的细胞中的基因相同,A错误;B、过程①代表转录,RNA聚合酶以FPP合成酶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B错误;C、分析题图可知,促进FPP合成酶基因和ADS基因表达,有利于促进酶1和酶2的合成,从而促进青蒿素的合成,所以调节FPP合成酶基因和ADS基因的表达可调控青蒿素的产量,C正确;D、青蒿素的合成体现了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间接控制生物性状,D错误。故选C。14、下列关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A.M基因可自发突变为m1或m2基因,但m1基因不可能突变为M基因B.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间可以发生基因重组C.自然条件下,大肠杆菌可通过基因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D.染色体上的DNA某处发生了个别碱基的增添属于基因突变【答案】B【分析】1、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政变。诱发生物发生基因突变并提高突变频率的因素可分为三类: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如紫外线、X射线及其他辐射能损伤细胞内的DNA;亚硝酸盐、碱基类似物等能改变核酸的碱基;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能影响宿主细胞的DNA等等。2、基因重组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和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的片段互换导致的基因重组。【详解】A、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M基因可自发突变为m1或m2基因,m1基因也可突变为M基因,A错误;B、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间可以发生自由组合,该过程属于基因重组,B正确;C、自然条件下,大肠杆菌可通过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但大肠杆菌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不会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C错误;D、染色体上的DNA某处发生了个别碱基的增添未必属于基因突变,因为该变化可以发生在染色体DNA的非基因序列,D错误。故选B。15、从理论上分析,下列各项关于染色体“倍性”的判断,正确的是()A.与二倍体水稻相比,单倍体水稻植株弱小、籽粒较小B.三倍体和三倍体杂交,二倍体和四倍体杂交都能得到三倍体C.秋水仙素使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理是抑制着丝粒的分裂D.高原地区经常低温,容易出现多倍体和二倍体“嵌合”为一体的植株【答案】D【分析】1、单倍体是具有体细胞染色体数为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生物个体。凡是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均称为单倍体。体细胞中可以含有1个或几个染色体组,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是单倍体,雄蜂也是单倍体,仅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一定是单倍体。2、凡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且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均称为二倍体。几乎全部动物和过半数的高等植物都属于二倍体。3、凡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且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均称为多倍体。如香蕉是三倍体,马铃薯是四倍体,普通小麦是六倍体。【详解】A、与二倍体水稻相比,单倍体水稻植株弱小,高度不育,不能形成籽粒,A错误;B、三倍体不育,所以三倍体和三倍体不能正常杂交,B错误;C、秋水仙素使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而不是抑制着丝粒的分裂,C错误;D、“嵌合体”是指一个机体上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染色体组成不同的细胞群同时存在,彼此能够耐受,不产生排斥反应,相互间处于嵌合状态,高原地区经常低温,容易出现多倍体和二倍体“嵌合”为一体的植株,D正确。故选D。16、人类遗传病是威胁人类健康一个重要因素,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近亲婚配会增加各种遗传病的发病风险B.不携带致病基因的个体一定不会患遗传病C.调查某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常在自然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D.基因检测准确性高,但不能诊断所有遗传病的病因【答案】D【分析】人类遗传病一般是指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人类疾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单基因遗传病是由1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是指受2对或2对以上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详解】A、近亲婚配会增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风险,A错误;B、不携带致病基因的个体也可能患病,如21-三体综合征,B错误;C、调查某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应在患者家系中调查,C错误;D、基因检测不能精确诊断出所有遗传病的病因,如染色体遗传病就不能通过基因检测出来,D正确。故选D。17、下列有关生物进化证据和结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A.比较解剖学发现,不同种类的哺乳动物的前肢在形态上差别很大,说明这些哺乳动物不是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B.比较脊椎动物的器官、系统的形态和结构,属于比较解剖学证据C.各种生物的细胞具有基本相同的结构,说明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D.化石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答案】A【分析】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证据、胚胎学证据、细胞水平的证据、分子水平的证据。化石是生物进化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详解】A、比较解剖学发现,不同种类的哺乳动物的前肢在形态上差别很大,但有的结构和功能相似,说明这些哺乳动物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来的,A错误;B、通过研究比较脊椎动物的器官、系统的形态和结构,可为生物有共同的祖先寻找证据,这属于比较解剖学证据,B正确;C、各种生物的细胞具有基本相同的结构,从细胞水平证明了生物都有共同祖先,C正确;D、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因此通过化石可以了解已经灭绝的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证据,D正确。故选A。18、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中适应及其形成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适应的形成离不开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与环境的相互作用B.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都能成功地生存和繁殖后代C.适应不仅是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也包括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D.适应相对性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答案】B【分析】适应性是生物与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经典的解释就是达尔文的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也就是说生物在长时间地与环境的相互选择中形成的一种和环境相适应的特性。【详解】A、适应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即适应特征的形成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相互选择的结果,A正确;B、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具有更多生存和繁殖的机会,但未必都能成功地生存和繁殖后代,B错误;C、适应是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既是生物的结构特性与环境的适应性,也包括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C正确;D、适应相对性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如雷鸟换上洁白羽毛的遗传特性与其下雪推迟的环境变化之间的矛盾会引起雷鸟更容易被天敌发现被淘汰,进而使得原来适应的特征变得不适应环境,D正确。故选D。19、黄刺尾守宫是主要分布在非洲西北部的一种蜥蜴,其黄刺颜色鲜艳,当遇到敌害时尾部还能够喷射出难闻的黏液,吓退敌害,这些特征都利于它们很好地适应当地环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黄刺尾守宫能与普通蜥蜴交配且产生后代,说明它和普通蜥蜴属于同一物种B.黄刺尾守宫独特的形态特征是自然环境诱导产生的C.黄刺尾守宫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就意味着该种群发生了进化D.不同蜥蜴种群间基因库的差异越来越大最终可能会导致生殖隔离【答案】D【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若黄刺尾守宫能与普通蜥蜴交配且产生后代,后代不一定可育,故不一定属于同一物种,A错误;B、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黄刺尾守宫独特的形态特征是长期定向自然选择的结果,B错误;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错误;D、不同蜥蜴种群间基因库的差异越来越大,最终会形成产生生殖隔离,D正确。故选D。20、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相关表述中,错误的是(
)A.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B.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随机、不定向的,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不同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不都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D.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答案】D【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A正确;B、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随机、不定向的,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种群产生不定向变异,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为新物种形成提供材料,B正确;C、不同物种之间的共(协)同进化不都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互利共生等种间关系也有利于生物之间的共(协)同进化,C正确;D、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D错误。故选D。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21、如图为果蝇某精原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DNA数量的变化曲线图。根据曲线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细胞在BC段和DE段染色体数目发生的变化不同B.该细胞在BC段和EF段都会发生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C.该果蝇精原细胞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再进行减数分裂D.若将纵坐标改为“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则曲线走势与图中曲线完全一样【答案】ABC【分析】分析题图:AC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数量的变化,AB表示分裂间期DNA复制,BC表示分裂期核DNA平均分配;CF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数量的变化,CD表示减数分裂Ⅰ之前的间期,DNA复制,DE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EF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FG表示精细胞变形成为精子。【详解】A、在BC段的有丝分裂,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变化过程为8→16→8,而在DE段即减数分裂Ⅰ,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变化过程为8→4,即该细胞在BC段和DE段染色体数目发生的变化不同,A正确;B、该细胞在BC段进行有丝分裂,有丝分裂后期发生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EF段中包括减数分裂Ⅱ后期,该时期也会发生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B正确;C、图中曲线表示果蝇精原细胞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再进行减数分裂,C正确;D、若将纵坐标改为“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则纵坐标值要修改为“1”和“2”,且由于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为1或2,故在减数分裂Ⅱ过程中不会出现类似于EG段曲线形状的变化,其曲线走势和图中的曲线不一样,D错误。故选ABC。22、某实验小组采用不同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T2噬菌体,并与大肠杆菌混合,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表。下列有关该实验分析正确的是()组别步骤步骤①标记噬菌体步骤②步骤③步骤④检测放射性甲组用35S标记T2噬菌体标记的T2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合适时间搅拌离心a乙组用32P标记T2噬菌体放射性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丙组用3H标记T2噬菌体bA.步骤①用于培养T2噬菌体的大肠杆菌含有放射性B.用35S和32P分别标记的是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C.步骤②中,使用到的大肠杆菌不应含有放射性D.步骤④中,a和b的放射性都主要集中在上清液中【答案】ABC【分析】实验中用32P、35S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DNA,蛋白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DNA注入大肠杆菌,随大肠杆菌分布于沉淀物中,蛋白质外壳留在大肠杆菌外面,经搅拌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详解】A、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T2噬菌体时,需先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大肠杆菌,再用含有放射性的大肠杆菌来培养T2噬菌体,A项正确;B、S元素只在T2噬菌体的蛋白质中,P元素主要在T2噬菌体的DNA中,用35S和32P分别标记的是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B项正确;C、为了确认放射性的来源,步骤②中与标记的T2噬菌体混合培养的大肠杆菌不应含有放射性,C项正确;D、用35S标记的是T2噬菌体的蛋白质,蛋白质不能进入大肠杆菌,经离心后全部在上清液中,因此,步骤④中,a的放射性主要集中在上清液中,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都含H元素,离心后蛋白质进入上清液,DNA进入大肠杆菌,分布在沉淀物中,步骤④中,b的放射性在上清液和沉淀物中都较高,D项错误。故选ABC。23、研究者以小鼠为材料进行杂交实验,亲本及F1的基因型、表型如图1.其中Avy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其前端的一段碱基序列的甲基化程度有关,调控机制如图2.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基化可以在不改变基因碱基序列的情况下,通过影响基因表达而导致性状改变B.甲基化可能阻止了RNA聚合酶与Avy基因的结合,从而抑制了该基因的翻译过程C.F1中黑色小鼠与亲本中黑色小鼠的表型相同,因此基因型也相同D.除了DNA甲基化,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饰也会影响表型【答案】AD【分析】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甲基化的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故无法进行转录产生mRNA,也就无法进行翻译,最终无法合成相应蛋白,从而抑制了基因的表达。【详解】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的一种,表观遗传以在不改变基因碱基序列的情况下,通过影响基因表达而导致性状改变,A正确;B、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的过程,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甲基化可能阻止了RNA聚合酶与Avy基因的结合,从而抑制了该基因的转录过程,B错误;C、F1中黑色小鼠与亲本中黑色小鼠的表型相同,但基因型不相同,亲本中黑色小鼠的基因型为aa,F1中黑色小鼠的基因型为Avya,C错误;D、除了DNA甲基化,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饰也会影响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表型,D正确。故选AD。24、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第22号染色体比健康人的短,所缺失的片段接到了9号染色体上。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患者体细胞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B.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可以进行基因治疗C.健康人的ABL基因和BCR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该病患者与健康人相比,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多了1条【答案】BD【分析】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1)缺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例如,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因为患病儿童哭声轻,音调高,很像猫叫而得名,猫叫综合征患者的两眼距离较远,耳位低下,生长发育迟缓,而且存在严重的智力障碍;果蝇的缺刻翅的形成也是由于一段染色体缺失造成的;(2)重复: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果蝇的棒眼现象就是X染色体上的部分重复引起的;(3)倒位:染色体某一片段的位置颠倒了180度,造成染色体内的重新排列;(4)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区域。【详解】A、根据图示可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病因是由于患者体内发生了第9号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第22号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A正确;B、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不能进行基因治疗,B错误;C、健康人的ABL基因和BCR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正确;D、根据图示可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病因是由于患者体内发生了第9号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第22号上,该过程没有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故该病患者与健康人相比,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一样,D错误。故选BD。25、某研究小组从野生型高秆(显性)玉米中获得了2个矮秆突变体,为了研究这2个突变体的基因型,该小组让这2个矮秆突变体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发现F2中表型及其比例是高秆:矮秆:极矮秆=9:6:1。若用A、B等表示显性基因,则下列相关推测正确的是(
)A.高秆和矮秆这对相对性状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B.F2矮秆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C.F1测交后代表型及其比例为高秆:矮秆:极矮秆=1:2:1D.F2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4,F2高秆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16【答案】ABC【分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2个矮秆突变体(亲本)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F2,发现F2中表型及其比例是高秆:矮秆:极矮秆=9:6:1,是9:3:3:1的变式,因此控制两个矮秆突变体的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详解】A、分析题意可知:F2中表型及其比例是高秆:矮秆:极矮秆=9:6:1,是9:3:3:1的变式,因此控制两个矮秆突变体的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即高秆和矮秆这对相对性状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A正确;BD、分析题意可知:高秆和矮秆这对相对性状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高秆基因型为A_B_,矮秆基因型为A_bb、aaB_,极矮秆基因型为aabb,由此可推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所以F2中纯合子为AABB,aabb,AAbb,aaBB,其所占比例为1/4,而高秆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共4种,F2高秆中纯合子基因型为AABB,其所占概率为1/4,B正确,D错误;C、分析题意可知:高秆和矮秆这对相对性状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F1的基因型为AaBb,测交后代为AaBb(高秆)、Aabb(矮秆)、aaBb(矮秆)、aabb(极矮秆),则高秆:矮秆:极矮秆=1:2:1,C正确。故选ABC。三、非选择题:共5题,共45分。26、图1表示某哺乳动物(2n=4)体内处于分裂期的三个细胞。图2表示该哺乳动物的细胞在不同分裂时期的染色体数和核DNA数的相对值。回答下列问题:(1)仅根据图1中甲细胞(填“能”或“不能”)确定该动物为雄性,理由是。(2)图1中乙细胞所处时期对应图2中的时期。若某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正在进行联会,则该细胞可能处于图2中的时期。(3)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比原始生殖细胞中的减少一半的原因是。(4)该哺乳动物进行交配产生了一个染色体组成为XXY的后代,推测该后代的出现是由亲代产生异常的(填“精子”“卵细胞”或“精子或卵细胞”)引起的。【答案】(1)不能甲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可能为极体或次级精母细胞(2)ab(3)减数分裂前,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连续分裂两次(4)精子或卵细胞【分析】图1中:甲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乙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丙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图2中:a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b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和后期;c表示分裂的间期、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末期;d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e表示精子或卵细胞。【详解】(1)甲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可能为极体或次级精母细胞,因此,仅根据图1中甲细胞不能确定该动物为雄性。(2)图1中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其对应图2中的a时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发生在减数分裂I前期,该时期对应图2中的b时期。(3)由于减数分裂前,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因此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比原始生殖细胞中的减少一半。(4)后代出现两条X染色体可能是由异常的精子(XY)或卵细胞(XX)引起的。27、经过许多科学家的不懈努力,遗传物质之谜终于被破解,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格里菲思通过肺炎链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推测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能够将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艾弗里和他的同事进行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时,利用原理对自变量进行控制。(2)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以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为材料,完成了下表中实验。组别标记噬菌体现象A组用32P标记T2噬菌体标记的T2噬菌体与未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培养、步骤b、离心cB组用a标记T2噬菌体放射性主要集中在上清液中①实验过程中用32P标记T2噬菌体时,需要先。②表中的a和c分别为、。③若步骤b未能充分进行,表中B组实验出现的偏差现象为。(3)噬菌体侵染细菌之后,合成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需要______(填标号)。A.细菌的DNA及其氨基酸B.噬菌体的DNA及其氨基酸C.噬菌体的DNA和细菌的氨基酸D.细菌的DNA和噬菌体的氨基酸(4)通过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等实验证明,RNA也可以作为遗传物质。因为,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答案】(1)转化因子减法(2)先用含有32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获得32P标记的大肠杆菌,而后用噬菌体侵染该大肠杆菌进而可获得32P标记的噬菌体。35S搅拌放射性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3)C(4)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分析】1、格里菲思通过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推测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将无毒性R型活细菌转化为有毒性S型活细菌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2、艾弗里及其同事进行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3、赫尔希和蔡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进行T2噬菌体侵染实验,证明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详解】(1)格里菲思的第四组实验中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入小鼠体内,结果小鼠死亡,并从小鼠体内分离出S型活细菌,推测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将无毒性R型活细菌转化为有毒性S型活细菌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艾弗里和他的同事进行体外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时,利用减法原理对自变量进行控制,该实验中利用酶解法去除某种物质进而研究该物质的作用。该实验证明了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2)①实验过程中用32P标记T2噬菌体时,需要先用含有32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获得32P标记的大肠杆菌,而后用噬菌体侵染该大肠杆菌进而可获得32P标记的噬菌体。②该实验设计了对比实验,因此,需要用35S的培养基去培养大肠杆菌,而后再用噬菌体侵染该大肠杆菌获得35S标记的噬菌体进行实验,因此,表中的a应该是用35S标记噬菌体,实验过程中需要用带有放射性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保温处理适当时间后进行搅拌、离心,而后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由于子代噬菌体存在于细菌中,且噬菌体侵染过程中DNA进入细菌内,而噬菌体颗粒进入上清液中,因此c代表的是放射性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据此得出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进入大肠杆菌的是DNA,而不是蛋白质。③若步骤b为搅拌,若未能充分进行,则B组实验出现的偏差现象为沉淀物中具有较高的放射性。(3)噬菌体为专性寄生物,在侵染过程中噬菌体只是提供了遗传物质DNA,其他合成噬菌体DNA和蛋白质的原料以及相关的酶系和结构均由大肠杆菌提供,即噬菌体侵染细菌之后,合成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需要的氨基酸是由细菌提供的,而控制噬菌体外壳蛋白合成的DNA是由噬菌体提供的,即C正确。故选C。(4)通过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等实验证明,RNA也可以作为遗传物质。因为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只是少数RNA病毒,即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8、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是由两条肽链构成,能够促进和维持中枢神经系统正常的生长发育。若BDNF基因表达受阻则会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图1为BDNF基因表达及调控过程,图2为细胞中的某物质结构示意图,图3代表细胞中的某生理活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过程乙需要以为原料。图2中tRNA的功能是。图3过程酶X在DNA上的移动方向是(填“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2)miRNA是一类在人体内广泛分布的内源性非编码RNA,长度为19~25个核苷酸,能特异性调控相应基因的表达。如图1中的miRNA-195基因表达产物能调控BDNF基因的表达,因此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人相比BDNF含量。下列关于miRNA的叙述错误的是。a.miRNA由相应的RNA复制产生b.miRNA可通过核孔转移至细胞质,发挥作用c.miRNA基因在转录时需要DNA解旋酶与RNA聚合酶参与d.翻译是核糖体沿着miRNA移动,从起始密码子开始,读到终止密码子结束(3)已知某基因片段碱基排列顺序如图所示。由它控制合成的多肽中含有“-脯氨酸-谷氨酸-谷氨酸-赖氨酸-”的氨基酸序列。
脯氨酸的密码子是CCU、CCC、CCA、CCG: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GAG;赖氨酸的密码子是AAA、AAG:甘氨酸的密码子是GGU、GGC、GGA、GGG。)则翻译上述多肽的mRNA是由该基因的(填“甲”或“乙”)链转录形成的。【答案】(1)氨基酸携带特定氨基酸并识别mRNA中的密码子从右到左(2)miRNA-195少acd(3)乙【分析】图1中甲过程为转录,乙过程为翻译,丙过程为形成双链RNA,阻止相关蛋白质的合成。【详解】(1)图1中过程乙为翻译,需要氨基酸为原料。图2中tRNA能携带特定氨基酸并识别mRNA中的密码子,是搬运氨基酸的工具。图3过程酶X是RNA聚合酶,根据右侧形成的RNA链可知,酶X在DNA上的移动方向是从右到左。(2)图1中的miRNA-195基因表达产物miRNA-195可与BDNF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互补形成双链,使BDNF基因转录产生的mRNA无法与核糖体结合,抑制BDNF基因表达。BDNF基因表达受阻,则会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因此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人相比,BDNF含量少。a、据图可知,miRNA由相应的基因转录产生,a错误;b、miRNA属于大分子,可通过核孔转移至细胞质,发挥作用,b正确;c、miRNA基因在转录时需要RNA聚合酶参与,不需要解旋酶,c错误;d、翻译是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从起始密码子开始,读到终止密码子结束,miRNA不能作为翻译的模板,d错误。故选acd。(3)脯氨酸的密码子是CCU、CCC、CCA、CCG,由于密码子位于mRNA上,而mRNA上的碱基序列与DNA模板链上的碱基序列互补,若甲链为模板,则第一个密码子为CCG,可对应脯氨酸,但第二个密码子为GAC,不能对应谷氨酸,因此推测乙链是转录的模板链,转录形成的mRNA上从左向右的第3、4、5三个碱基构成密码子CCU,对应脯氨酸,第二个密码子为GAA,对应谷氨酸,第三个密码子为GAG,对应谷氨酸,第四个密码子为AAG,对应赖氨酸。29、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多倍体植株常常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因此,人们常常采用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来获得多倍体植株,培育新品种。请阅读下列资料,回答与育种有关的问题:a、鲍文奎是中国八倍体小黑麦研究的创始人,他采用染色体加倍技术,利用异源六倍体普通小麦(AABBDD,2n=42)与黑麦(RR,2n=14)杂交,培育了异源八倍体小黑麦,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鲍文奎团队创造了小黑麦原始品系4700多个,培育出抗逆性强、蛋白质含量高的品种95个,八倍体小黑麦育种研究基本上解决了结实率和种子饱满度问题。其培育过程如图1所示。b、目前,我国是世界上西瓜最大消费国和生产国,三倍体西瓜的细胞通常比二倍体的大,植株抗逆性强,在生产上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将某二倍体西瓜(基因型为Aa)经过处理得到四倍体西瓜,以其为母本,用其他二倍体西瓜(基因型为aa)作父本进行杂交,将得到的种子种下去,就会长出三倍体西瓜。其培育过程如图2所示。
(1)异源八倍体小麦的配子中有个染色体组,有条染色体。(2)图1中F1和图2中三倍体无子西瓜都是高度不育的,原因是。图1和图2中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方法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公路护栏选购、施工与道路养护合同3篇
- 2025年度图书版权代理与版权纠纷处理合同3篇
- 2025年压路机买卖合同-压路机配件及耗材销售合同3篇
- 2025年度水利工程水泥采购年度供货合同(高强度)3篇
- 2025年度桥梁施工围板安全防护及拆除服务合同3篇
- 2025年度校园环境卫生清洁与物业管理服务协议3篇
- 保护环境的协议书范文2025年
- 2025年度木材及木制品商家供货合同3篇
- 2025年度新能源电池技术研发与合作合同2篇
- 2025年度校园学生宿舍消防安全管理服务协议书3篇
- 2024版带货主播电商平台合作服务合同范本3篇
- 2025公司资产划转合同
- 2024-2030年中国铝汽车紧固件行业销售规模与盈利前景预测报告
- 广东省清远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物理试题(解析版)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期末检测试卷(含答案)
- 《外盘期货常识》课件
- 【MOOC】土力学-西安交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工程设计-《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完整版
- 2024年展览主场服务合同
- 工厂铣工安全培训课件
- 餐饮组织架构图(完整版)-20210618215128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