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战略假设分析_第1页
第3章战略假设分析_第2页
第3章战略假设分析_第3页
第3章战略假设分析_第4页
第3章战略假设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战略管理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张平淡第3章战略假设分析第1节市场化第2节环保化第3节全球化第4节信息化“每个人都想要有一台自己的电脑。”——戴尔创业时对PC发展大趋势的判断表4-1外部环境中的重要因素举例政治法律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技术因素政治体制市场化程度生活方式变化技术的最新发展政局稳定性GDP增长趋势消费者偏好新管理方法/技术优惠政策利率人口增长率新产品税法汇率人口年龄/地区分布专利保护劳动法规通货膨胀职业预期研发投入反垄断法规可支配收入风俗习惯技术方向环境保护失业率宗教信仰

外贸法规能源供给

……………………第1节市场化(一)市场化改革起步阶段:1978~1984年,“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二)市场化改革初步进展阶段:1984~1991年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时期。

(三)全面推进市场化改革阶段:1992~2001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的时期。

(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阶段:2002年至今,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化。一、我国的市场化进程政府规制是政府为实现某种公共政策目标,对微观经济活主体的经济行为所做的规范与制约。西方政府规制理论自20世纪70年代诞生以来,先后经历了公共利益理论、规制俘虏理论、规制经济理论、放松规制理论、激励规制理论五个阶段。政府规制的基础是市场经济和法治的制度环境,有利于矫正市场机制的内在问题,但也存在着失灵问题。二、政府规制三、放松管制中外历史经验表明,在经济危机的时候,政府的力量只是让经济止跌,而经济的真正复苏,一定要靠市场的力量,靠社会投资,形成新的增长点。放松管制是更有效地管制,而不是取消管制。在经历了一段协调发展的过程后,动态发展的经济和静态不变的规章条例有可能发生强列的冲突,这时就需要放松管制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放松管制以及经济自由化和私有化的浪潮。四、“国退民进”与“国进民退”2003年,我国少数行业出现“国进民退”现象,并在2009年以来日趋明显,它是体制和政策扭曲的结果。客观来看,“国进民退”是一个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本身并没有褒贬之意。具体指的是在所有制结构上,国有经济比重上升,民营经济比重下降。冷静来看,应该本无所谓“国退民进”与“国进民退”之争,除了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些关键领域之外,国企与民企都应该是平等的社会主体和竞争主体。更务实或更积极的态度是,不必纠缠“国进民退”或“国退民进”的纷争。一方面,国资企业的国际化程度不高的现实使其不得不选择在国内大肆发展。另一方面,民企在国内的发展空间还很大。第2节环保化“我们只有一个地球!”——1974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拯救地球!”

——1999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作为战略新兴性产业,环保产业预计将会得到更快的发展。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表示,“十二五”全社会环保投资需求约3.4万亿元。一、绿色化绿色经济是生态经济与可持续性经济的现实象征与生动概括。2008年10月和12月,联合国环境署发起了在全球开展“绿色经济”和“绿色新政”的倡议。发展绿色经济被欧盟、美国、日本三大经济体视作瞄准未来的经济主引擎。2007年1月,我国逐步推广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当前,我国政府采购规模较大,增长较快,由2002年的1009.6亿元到2009年突破7000亿元。二、低碳化低碳经济被普遍认为是人类社会能够同时应对气候危机和保持经济发展的几乎唯一的路径。甚至可以将低碳化视作为第四次浪潮,承接之前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信息化。为实现经济发展中的“低碳”,各国主要的制度安排有征收碳税和碳交易制度。前者是由政府通过税率来确定进行碳排放的活动要付出多少代价;后者是在《京都议定书》的规定下,通过碳排放权的交易实现全球范围内碳减排的目的。二、低碳化目前我国产业链的价值分布是向资源型企业倾斜的,低碳经济的发展将改变这一分布。首先是使高碳产业的上、下游产业“低碳化”;其次是调整高碳产业结构,最终使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逐步趋向低碳经济的标准。在消费领域,低碳产品的认证和推广正在快速推进。在宏观上,低碳战略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节能减排、使用新能源、碳捕获技术。三、碳足迹国家碳足迹产品碳足迹个人碳足迹企业碳足迹三、碳足迹一旦“碳足迹”认证国际标准出台,商品加注碳标签将不可避免,“碳足迹”标签制度将成为发达国家对中国产品的新贸易壁垒,将会对众多中国企业的战略管理产生影响。在未来的一两年内,企业做“碳足迹”标签,主要是为了彰显社会责任,寻求差异化竞争,但再过三五年,这也许就会成为一项强制性措施。而先行企业的示范作用,将会加速这一进程。如沃尔玛的碳足迹检验机制。竞争优势依赖于变动约束条件下的改进和创新,基于“碳足迹”的环境规制可以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来源。第3节全球化1234贸易全球化投资全球化跨国公司生产经营全球化金融全球化一、经济全球化全球化的三个特点第一,竞赛平台和竞赛规则以世界为单位。第二,区域经济合作(即区域经济集团化)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形式。第三,经济全球化以跨国公司为主要载体。二、中国企业开始全球化中国相当大的一部分企业还处在全球化的初始阶段,中国目前还鲜有真正实现全球化运营的企业。有研究认为,全球环境中的中国企业既是弱小者,又是后来者。新形势下,中国企业面临重要抉择:开拓全球化还是立足国内市场。这个战略抉择主要取决于企业所在的行业。在政府的有力支持下,大型国有企业极有可能更容易成为全球挑战者。表3-1全球化条件下中国企业的跨国成长战略三、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战略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力量。从经济全球化的三个主要方面来看,跨国公司在起主导作用。实践表明,跨国公司和本地化经营的中小企业各有优势。在技术开发上,中小企业甚至有更强的优势。相对于中小企业来讲,跨国公司的显著优势在于其能够通过战略来整合其资源,克服市场失灵的弊端,达到资源的充分利用。跨国公司全球化扩张的基本策略跨国公司间的兼并与收购在海外建立技术研究与开发机构建立跨国企业间的战略联盟Wintel联盟第4节信息化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需要进一步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认为,信息化发展正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日益成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动力。一、我国的信息化第一,信息基础设施非常雄厚。第二,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非常迅速。第三,信息化应用水平较高。二、企业信息化进程企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指企业在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管理、经营等多个环节中广泛利用信息技术,并大力培养信息人才,完善信息服务,加速建设企业信息系统。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诺兰(NolanR.L.)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一个实现企业信息化的阶段模型即诺兰模型,把一个组织的计算机应用从初级到成熟的成长过程划分成了初装、蔓延、控制、集成、数据处理和成熟六个不同阶段。图3-1企业信息化的六个阶段三、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信息化已渗透到工业化的全过程、全领域,成为实现工业化目标的重要推动力;同时,工业化的实践过程又不断地对信息技术、软硬件功能提出新的需求,进而拉动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提升。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国家战略。从本质上看,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是在实现工业过程中做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首先反映在企业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