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16+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1页
训练16+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2页
训练16+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3页
训练16+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4页
训练16+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训练16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分值:60分)1.(2024·保定高二质量检测)秦汉时期按户征收的户税包括:一是按户征收的“户赋”;二是按户征收的“户刍”。户赋征收的物质形态是实物,户刍征收的物质形态是钱币,其物质形态虽然不同,但性质都是以户为单位,按户征收。这表明,秦汉时期()A.土地兼并的盛行B.建立了较严密的户籍制度C.小农经济的确立D.白银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2.(2023·云南楚雄高二下期末)隋唐在北魏租调制的基础上开始征收“庸”,故又称“租庸调制”,其中的“庸”是指纳绢或以布代役。隋朝规定五十岁以上者,可“免役输庸”,即纳布帛以代替力役,而唐代的庸不再有年龄限制。这体现出隋唐时期()A.赋役制度既有承袭又有创新B.政治清明且统治者励精图治C.政府鼓励农民从事多种经营D.农民赋税徭役负担比较合理3.(2023·山东名校联盟高二上期中)据《通典》记载,天宝十四年(755)全国总人口为52918309人,其中不负担租庸调的竟有44700988人之多。建中元年(780),德宗下令:“令黜陟观察使及州县长官,据旧征税数及人户主客定等第钱数多少,为夏、秋两税。”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两税法取代租庸调 B.唐朝商品经济繁荣C.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D.人身依附关系减弱4.(2023·烟台高二下期末)据统计,在北宋熙宁十年(1077)的赋税收入中,田赋收入约占国家赋税收入的三分之一,工商税收及杂税约占国家赋税收入的三分之二,而且大部分赋税收入税额都是以货币缴纳的,即使就两税而言,其中也有三分之一的税额以货币缴纳。材料信息表明北宋时期()A.商品经济发展繁荣 B.地租形态发生变化C.纸币流通比较广泛 D.赋税征收渠道多元5.(2024·吕梁高二上期末)包税制是元朝实行的一种税收制度,先由官府测算出一个地区或者一个行业一年应收税总数,然后由商人以较低的数额在规定时间内,一次性向国家包缴某一项税款,承包者再按较高数额向百姓进行征收。由此可推知,包税制的实行()A.加重了百姓的赋税负担B.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D.发挥了税收的调节作用6.(2023·湖南宁乡高二下期末)分成制地租是租地农民同土地出租者按比例共分土地收获物的缴租制度。在中国古代很长一段时间使用。定额租制是租佃农民按期向地主交纳固定数量的实物地租或货币地租。在清代,定额租在地租形态中逐步占支配地位。据此可推断定额租制下()A.农民的生产独立性与积极性稍大B.人地矛盾得以缓解C.利于消除地主与农民之间的冲突D.农民负担大大减轻7.(2023·云浮高二下期末)清朝初年,统治者为保证丁税收入,把战乱期间逃亡之人的丁银匀于现丁之中,以致农民“稍可存活者,丁至数两。即贫无立锥者,亦每丁一两矣”。这说明清初()A.赋税主要征收对象存在反复B.丁税收入是政府的主要财源C.摊丁入亩的政策落到了实处D.赋役制度的改革具有必要性8.(2023·浙江衢温“5+1”联盟高二上期中)关税自主是一个国家主权独立的标志。任何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都可以自主制定和修订本国的税则。回顾中国关税变革之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中国的关税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B.直到新中国成立才实行统一的国境关税C.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D.改革开放后颁布第一部独立的专门的海关税法9.(2023·泰安高二上期中)1879年,薛福成在谈到中国税则问题时提出:“外人而挠我自主之权,不可也。中国整饬厘金之弊,严杜中饱,俾商民乐业,可也……又曰,若于他国之主权、征税、人民、内治有所妨害,则不行。”这反映出晚清有志之士()A.认识到外贸入超局面的危害B.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C.商业贸易平等自主观念增强D.政治变革心理潜滋暗长10.(2023·福州八县高二下期中)早在1950年,我国开征个人所得税的具体方案就曾有拟定,但直到1980年才有了新中国第一部个人所得税法。对此,有人解释说,当时中国个人收入来源较为单一,个人收入分配中存在着一定的供给制成分。据此,中国长期未能开征个人所得税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展水平的低下B.居民贫富差距并不明显C.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D.家庭经济收入来源有限11.(2024·扬州高二检测)下表是唐朝某时段赋税的变化情况,对此解读合理的是()时间税户数赋税收入总额天宝十四年(755)534.9万5700万贯建中元年(780)308.5万4600万贯元和二年(807)144万3515万贯A.商业税成为中央政府的主要税源B.两税法的施行相对增加政府收入C.豪强地主隐匿人口是税户减少的主因D.输“庸”代役放松了对农民人身控制12.(2023·济宁高二下期末)仁宣时期,明政府大力推行招抚流亡政策,规定:凡前逋负官物,悉皆蠲免,复业之后,仍免税粮及杂泛差役三年。在此政策感召下,山东不少地区的流徙人口陆续返乡复业。明政府此举意在()A.减轻农民负担 B.强化基层控制C.稳定赋役征派 D.扩大政权认同13.《南京条约》签订以后,当时负责与英国交涉的中国官员经计算,发现协定后的关税税率平均达到了百分之五,比旧日的自主关税要略高,他们洋洋得意,认为这是他们外交的成功。这说明()A.协定关税提高中国关税收入B.清政府积极争取国家主权C.清政府愚昧不谙熟国际公法D.不平等条约的危害性有限14.1928年至1930年,美、意、英、法、西、日等国相继与国民政府签订了关税新约或友好通商条约,承认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1929年,国民政府自行实施的第一个“国定税则”,进口税率从原来的5%提高到7.5%—27.5%。这些措施()A.反映了中国关税自主权的实现B.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C.使中国摆脱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D.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15.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立海关的基本原则:必须一反过去反动统治为服从帝国主义大量倾销外货并廉价吸取原料的经济侵略措施,滥行开放对外贸易,到处设立海关机构的方针;而严格以独立自主精神,根据国家经济情况的需要,在应开放对外贸易的地方设立海关机构。这一基本原则的确立()A.大幅度减少关税收入B.有利于维护民族经济的发展C.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D.表明了中国已经是经济强国16.(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30年1月1日,依照中英关税条约的附件规定,税率实行一年期满时,中国海关颁布新税率由8%升至10%。南京政府虽然宣告中国的关税已经自主了,实际上这种自主还受到很多牵制。1930年底颁行的海关进口税则中,规定增税的商品主要是“火柴及瓷器”,火柴、瓷器等是中国民族工业的主要产品。1933年重订的第三个国定税则颁布后,国内工业出现了“旧工厂方事扩充,新工厂方经设立,流动资本皆已化为地皮、房屋、机器等固定资本”。关税自主政策实施后,由于进口关税的骤然提高,使外国输入大为减少,贸易入超额由1931年的1.78亿美元降到1936年的0.7亿美元。中国政府制定的国税税则是根据国内产业需要制定的,对不同的进口商品实行不同的甚至相差悬殊的税率,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本质,决定了外商对华贸易必定是避重就轻,从而促使中国进口货物结构得到了改变。——摘编自李新《中华民国史》材料二民国建立后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至华盛顿会议,取得了一些成效;第二阶段是大革命及北洋政府与国民政府交替时期,随着北伐战争的顺利发展,废约运动取得重大成果;第三阶段是抗战时期主要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列强在华特权基本上被取消。但中国实际上没有取得平等独立的国际地位。直到1949年,具有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庄严宣告“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的外交原则,毛泽东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取得了她应有的尊严。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也获得了解决,不平等条约留下的最后一点污斑将被清除干净。——摘编自李育民《近代中国的条约制度》(1995年9月第一版)(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关税自主进行评价。(7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在三个阶段取得的突出成就,并简析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平等条约问题最终得到解决的主要原因。(8分)1.B2.A[据材料信息可知,隋唐赋税制度既沿袭北魏,又创新了纳绢或以布代役的“庸”,说明赋役制度既有承袭又有创新,故选A项;隋唐时期并不都是政治清明且所有统治者都励精图治,排除B项;政府并没有鼓励农民从事多种经营,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数据对比,无法判定是否合理,排除D项。]3.C4.A[据材料可知,工商税收额的增加以及货币税收形态的出现反映出北宋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故选A项;材料并未讲到地租形态,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说明这些货币是金属货币还是纸币,且当时纸币使用地区有限,排除C项;材料与赋税征收渠道无关,排除D项。]5.A[材料提及商人“以较低的数额在规定时间内,一次性向国家包缴某一项税款”,但是可以“按较高数额向百姓进行征收”,很明显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故选A项;“促进了”不合逻辑,应为“阻碍了”,排除B项;“增加了”与材料中“商人以较低的数额在规定时间内,一次性向国家包缴某一项税款”相悖,排除C项;“调节作用”不合逻辑,包税制体现的是对百姓的压榨,排除D项。]6.A7.D[材料提及清初统治者把战乱期间逃亡之人的丁银匀于现丁之中后,“贫无立锥者,亦每丁一两矣”,可见这一赋役制度很不合理,亟须改革,故选D项;材料未体现“赋税主要征收对象”的变化,排除A项;“丁税收入”不合史实,两税法以来,政府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变为以资产为主,排除B项;“摊丁入亩”开始实施于1712年,排除C项。]8.C[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故C项正确;中国关税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排除A项;中国直到1931年才正式宣布废除国内关税,实行统一的国境关税,排除B项;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政务院就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及其实施条例,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独立的专门的海关税法,排除D项。]9.C10.C[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我国长期未能开征个人所得税,直到1980年才有了第一部个人所得税法,这是因为当时中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简单,故选C项;当时新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但是并不代表居民收入没有差距,个人所得税主要目的是缩小贫富差距,排除A、B项;家庭经济收入来源有限基本符合20世纪80年代之前中国的实际情况,但是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11.B12.C[据材料可知,明朝招抚流亡,旨在稳定税源,故选C项;政府招抚流亡意在加强国家财政收入,并不会减轻农民负担,排除A项;基层主要靠乡约制度治理,与招抚流亡政策无关,排除B项;明朝仁宣时期,政权已经得到社会认同,排除D项。]13.C[清政府官员对丧失关税自主权的危害认识不足,说明清政府愚昧不谙熟国际公法,C项正确;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清政府积极争取国家主权,B项错误;协定关税给中国的本土企业带来巨大灾难,D项错误。]14.B15.B[此原则意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这有利于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故选B项。坚持海关自主权能够抵抗外来经济侵略,维护海关税收,排除A项;产业结构调整取决于国内产业发展情况,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排除D项。]16.(1)维护了国家主权;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促进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缩小了对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