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同步检测 岳麓版必修2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同步检测 岳麓版必修2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同步检测 岳麓版必修2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同步检测 岳麓版必修2_第4页
高中历史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同步检测 岳麓版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才之路】-学年高中历史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同步检测岳麓版必修2一、选择题1.“北来在此安家,远行从此启程,八闽百越赣州推本……”这是对闽粤赣边区客家文化的概述,具有人口迁移特色的客家文化的奠定时期应为()A.两晋之际 B.秦汉时期C.中唐以后 D.两宋之际【答案】A【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客家文化与人口迁移关系密切,因此,这一特色的形成应开始于第一次人口迁移时期,中国历史上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出现在两晋之际。2.贞观年间南方人口一度超过北方,成为自汉代以来长达6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的第一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开疆拓土移民戍边 B.经济重心移至江南C.隋唐之际北方战乱 D.安史之乱北人南迁【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结合所学知识A项排除,经济重心移至江南是在宋代,此时为贞观年间,尚未出现安史之乱。3.南宋时“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江南得到进一步开发B.南方稻米产量大幅提高C.水稻已普遍得到种植D.我国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答案】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分析、理解能力。南宋时期苏州、湖州有“天下粮仓”的美称,这一现象,揭示了南方已成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4.中国古代由个人撰写的四大农书中,其中三部出自山东,即西汉末年氾胜之(今山东曹县人)的《氾胜之书》、南北朝贾思勰(今山东寿光人)的《齐民要术》、元代王祯(今山东东平人)的《农书》,加上明代上海人徐光启撰写的《农政全书》,合称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农书”,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山东在我国古代曾是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B.山东发达的文化影响C.山东地方官员重视农业D.山东在古代始终是中国的经济重心【答案】A【解析】农书是对农业文明的总结,它是建立在对农业文明的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之上的。“四大农书”三部出自山东,很大程度上证明了山东曾是农业最发达的地区。5.下图四大经济区中,属传统的畜牧业或半农半牧区的是()【答案】A【解析】传统的畜牧业或半农半牧区是指山东、山西以北的广大地区。注意历史地图的掌握。6.北宋著名词人柳永在《望海潮》中写道:“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该词作内容不能反映出当时()A.人口众多 B.市民殷富C.商业繁荣 D.租佃关系出现【答案】D【解析】仔细阅读材料“参差十万人家”“户盈罗绮,竞豪奢”“市列珠玑”可以推断出人口众多、市民殷富、商业繁荣,但不能看出出现了租佃关系,故选项D符合题意。7.战国至秦汉时期,黄河流域是中国农耕经济的中心。下列水利工程地处黄河流域的是()①郑国渠②都江堰③白渠④灵渠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B【解析】①②③④项中,显然②是属于长江流域,因此,可排除A、C两项;B、D两选项有一个共同之选③,那么只需排除①或④,就能选出正确答案。郑国渠是由郑国主持兴修的大型灌溉渠,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位于关中(陕西);灵渠又称湘桂运河,也称兴安运河,秦凿渠,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故排除④。8.唐人罗让指出唐朝“根本实在于江淮矣”。杜牧也说“江淮赋税,国用根本”。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A.经济重心完全南移 B.江淮经济发达C.唐朝重视江淮的开发 D.江淮赋税负担沉重【答案】B【解析】罗让(唐代文学家、书法家)指出唐代的经济重心实际上在江淮地区,杜牧也说江淮地区上交的赋税,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这些信息反映了江淮地区的经济在唐朝十分发达。A项经济重心南移说法:六朝时期——趋向平衡;隋唐时期——开始南移;南宋时期——完成南移;明清时期——重心巩固。C、D两项说法与材料无直接联系。9.宋代之前,政坛文坛的风云人物大多是北方人。入宋之后,南方的士人在政治文化生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应该是()A.南方人聪明 B.政治中心南迁C.宋代重文轻武 D.经济重心南移【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完成,经济重心南移也带来文化重心的南移,材料中现象的出现,表明宋代经济重心南移,使文化重心南移。10.读明代内阁大学士籍贯分布表,该表所能反映的是()南方北方南直浙江福建四川广西贵州江西湖广广东云南北直山东山西河南陕西2726119202212501713511211448A.出现了北方人口的第三次南迁高潮B.南方科举考试推行最好,因而通过考试进入朝廷当官的人就多C.说明明代时中国的文化重心在南方D.说明南方人比北方人更热衷于当官【答案】C【解析】经济重心的南移带动了文化重心的南移,这一表格体现了南宋以来经济文化重心南移的情况。11.唐宪宗时李吉甫撰《元和国计簿》,计天下方镇48道,申报户数224万有余(很多藩镇未报户口)。其中所谓“东南纳税八道”,其户数已占到全国申报户数58.3%。这表明()A.南方的经济地位日益重要B.中国经济重心在唐朝完成南移C.京杭大运河成为朝廷的生命线D.唐朝时中原人口大量向南迁移【答案】A【解析】据材料信息“计天下方镇48道”“‘东南纳税八道’,其户数已占到全国申报户数58.3%”分析可知A项符合题意;中国经济重心在南宋完成南移,排除B项;C、D两项与材料不符。12.下图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导致的主要历史影响是()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B.岭南地区经济地位位居全国首位C.南北经济的发展趋向平衡D.南方正式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答案】D【解析】首先注意题干中的要求,图中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项,A项的主要历史影响根据图中的有效信息“南宋”可判断是D项。解本题的关键是认真审题和提取有效信息。二、非选择题13.阅读表格:中国古代人口地理分布变化表年代人口状况区域西汉(2年)唐(752年)南宋(1210年)明(1491年)总人口(千人)人口密度总人口(千人)人口密度总人口(千人)人口密度总人口(千人)人口密度黄河中下游地区3825642.82889832.34754153.22121730.4江淮地区787115.21213723.42365045.63927575.7请回答:(1)西汉时,我国人口主要集中在哪一地区?为什么?(2)从汉朝至唐朝,中国古代人口分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3)明朝时,我国人口分布最明显的变化是什么?为什么?【答案】(1)黄河中下游地区。原因:当时中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因而人口较多。(2)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呈下降趋势,江淮地区人口呈上升趋势。原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不断,人口大量南迁,使得南方经济在中唐以后逐渐超过北方。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人口也得到较快增长。(3)明朝时,我国南方人口无论是总数还是密度都已经超过北方。原因:自南宋起,中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加上中原人口三次大规模南迁,使得南方人口总数超过北方。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关中之民,好稼穑……农桑衣食之本甚备。——《汉书》漕转关东粟以维中都官。(注释:西汉中央政府每年要从山东运大量粮食到京师,支付官吏的俸禄和供应官奴的口粮。)——《史记》材料二(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孔秀恭等传论》材料三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黄河流域经济处于什么地位?此地位在何时失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