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同步讲义 第五章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含解析)_第1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同步讲义 第五章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含解析)_第2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同步讲义 第五章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含解析)_第3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同步讲义 第五章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含解析)_第4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同步讲义 第五章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程标准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学习目标1.结合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相关案例,理解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区域认知)2.结合实例,说明自然环境的生产功能和稳定功能。(综合思维)3.结合实例,说明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过程。(综合思维)4.通过对比,说明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理解自然环境要素“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正确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人地协调观)目标一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1.自然环境组成要素:大气、水、土壤、生物、岩石及地貌等。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1)类型: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2)三大类循环简图(3)意义: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3.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关系举例气候与水文气候影响水文特征年降水量多少影响河流径流量的大小;降水量的季节分配影响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影响河流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冬季均温影响河流结冰期的长短水文状况影响气候特征地表水富集的地方,如水库周围,空气湿度大,昼夜温差小气候与地貌不同气候条件发育不同的地貌湿润的气候条件:流水侵蚀和堆积地貌;干旱的气候条件:风力侵蚀和堆积地貌地形影响气候从相对平缓的平原地带到海拔相对较高的山地,降水和气温有显著差异;如高大山体阻碍大气的运动,进而形成地形雨气候与生物气候影响生物光照、热量、水分影响植物分布及形态植被对气候具有反作用森林地区比草原地区空气湿度大气候与土壤不同气候区发育不同土壤气候影响土壤的质地、土壤形成速度和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例如东北平原气候冷湿,有机质分解速度慢,形成肥沃的黑土;长江以南的低山丘陵地区气候湿热,有机质分解快,形成贫瘠的红壤土壤的干湿状况影响着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土含水量较少,土壤比热容较小,加剧昼夜温差地貌与水文地貌影响水文状况地貌影响河流的流速及水系分布特征。如刚果河的向心状水系与盆地地形有关水文条件影响地貌流水侵蚀和堆积地貌塑造地表形态地貌与土壤坡度、地形部位不同,土层厚度和土壤肥力不同坡度陡,易发生水土流失;低洼地泥沙沉积,土壤肥沃地貌与生物地貌影响植被景观沙丘地貌与冰川地貌下植被类型迥然不同;阳坡和阴坡植被不同,如马尾松分布在阳坡,冷杉分布在阴坡生物影响地貌一方面植被能加速岩石的崩解风化,改变地貌形态;另一方面植被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侵蚀的作用,保护了原始地表形态水文与生物水文条件影响生物类型和特征干旱缺水环境发育胡杨林,水湿环境发育红树林生物对水文条件具有反作用植被可以涵养水源,生物入侵可能影响地下水位,如桉树被称为活体抽水机,容易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土壤与生物土壤影响生物分布我国南方低山丘陵贫瘠的酸性红壤适宜茶树生长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生产者和分解者相互作用形成土壤,没有生物就没有土壤自然环境中的每一个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读“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示意图”,回答1~2题。1.图中对我国西北内陆绿洲的形成起关键作用的是()A.①B.②C.③D.④2.造成我国南方地区“高山青,涧水蓝”与西北地区“黄沙漫漫飞满天”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水文B.地貌C.植被D.气候答案1.A2.D解析第1题,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绿洲的形成主要是受水源的影响,植被发育,形成绿洲,图中对我国西北内陆绿洲的形成起关键作用的应为①(水文对植被的影响)。第2题,我国南方地区“高山青,涧水蓝”与西北地区“黄沙漫漫飞满天”都是当地典型的地理特征,主要是气候不同造成的。(2023·山东青岛期中)南海诸岛雨量丰沛,热量充足,岛上的岩石主要由珊瑚、贝壳砂构成,质地疏松。各岛屿面积小,鸟类多,有200余种植物。除滨海地区外,其他地区土壤含盐量较低。南海诸岛是一个独特的富磷生态系统,土壤是这个生态系统的纽带。下图示意海岛生态系统与富磷土壤间的物质循环。据此完成3~4题。3.南海诸岛除滨海地区外,其他地区土壤含盐量较低,其主要原因是()A.气温低,蒸发弱B.降水多,淋溶作用强C.植物多,吸收盐分D.距海远,海水影响小4.南海诸岛土壤中磷的最主要来源是()A.鱼类死亡分解 B.植物死亡分解C.鸟粪、鸟类残体 D.珊瑚、贝壳碎屑答案3.B4.C解析第3题,南海诸岛纬度较低,气温高,蒸发量大,故A错误。南海诸岛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丰沛,淋溶作用强,使岛上土壤含盐量较低,故B正确。植物主要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对土壤盐度的影响较小,故C错误。南海诸岛各岛屿面积小,所以岛上各地距海均较近,故D错误。选B。第4题,南海诸岛鸟类多,鸟类残体及鸟粪中含有较为丰富的磷,不断堆积、分解,逐渐形成富磷土壤。选C。目标二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1.生产功能(1)概念:指自然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生产功能。(2)形成过程: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提供叶绿素,大气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分和营养盐。(3)特点:自然环境要素的组合不同,生产功能的强弱有明显差异。2.稳定功能(1)概念:自然环境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自然环境具有能够自我调节、保持性质稳定的功能。(2)性质:各自然环境要素本身不具备平衡功能,但自然环境拥有此功能。(3)形成过程——碳稳定:人类活动增加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通过植物光合作用、海—气相互作用的消减,部分实现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3.作用:自然环境的生产功能、稳定功能等,保证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协调人地关系,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生产功能和稳定功能的差异。下面两图反映了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据此回答1~2题。1.若图1中A是绿色植物,则图1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调节功能 B.稳定功能C.消费功能 D.生产功能2.图2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生产功能 B.稳定功能C.消费功能 D.选择功能答案1.D2.B解析第1题,图1反映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产生O2,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故D项正确。第2题,若冬季食物、水源充足,寒潮少发,避风处多,含盐土壤充足,藏羚羊存活率上升,数量增加。当藏羚羊数量增加以后,食物、水源相对不足,避风处相对缺乏,藏羚羊存活率下降,数量减少。因此,在自然状态下,藏羚羊的数量虽然随着环境变化有所波动,但基本稳定,这体现了自然环境的稳定功能。故选B项。目标三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和要素组合及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1.自然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其具体内容如下表:项目内容举例要素特点变化性自然环境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在流水侵蚀下,高原的峡谷不断拓宽,高原面萎缩,逐步演化为山地;山地逐步侵蚀为丘陵,进而演化成平原统一性一个要素的演化必然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各个要素的演化是统一的山地演化为丘陵的过程中,坡面变缓,地表径流减少,水土流失减弱,在成土过程作用下土壤逐渐变厚,植被也更为发育,大气湿度也有所增加相互关系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协调,形成了阶段性的自然环境要素组合黄山“四绝”(怪石、云海、奇松、温泉)组合是花岗岩断块山形成与演化过程中特定阶段的组合2.整体响应原理3.响应特点(1)与自然环境普遍存在着的演化相比,干扰下的环境变化多为快速的,各要素变化也不同步。(2)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扰不断增强,干扰的后果常常被放大了,环境变化也越来越快。(3)环境的快速变化往往不利于人类的适应。5世纪时毛乌素沙地河水澄清、水草丰美。后来由于不合理开垦、气候变迁和战乱,地面植被丧失殆尽,就地起沙,至明清时已形成茫茫大漠。1959年以来,当地政府大力兴建防风林带,引水拉沙,引洪淤地,截至2020年4月沙化土地治理率已达93.24%,正在还原其最初的模样!。答案气候从半湿润向半干旱过渡;植被从森林草原向草原过渡。2.[综合思维]毛乌素沙地的变迁是什么地理要素变化引起的,分析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答案植被。植被覆盖率下降(恢复),气候变干(湿润),土壤沙化(肥力提高),河流、湖泊干涸(水量增加),植被减少(增加),形成恶性(良性)循环。3.[综合思维]毛乌素沙地的变迁体现了什么地理原理?具体表现有哪些?答案地理原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具体表现:自然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4.[人地协调观]分析人为干扰对自然环境影响的特征。答案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扰后果放大,环境变化越来越快,而环境的恶性变化不利于人类生存。(2023·湖南长沙期末)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海拔最高且仍在隆升的高原。读图完成1~2题。1.方框内①②③对应的内容分别是()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气温低、空气稀薄B.气温低、空气稀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C.气温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空气稀薄D.空气稀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气温低2.从整体性的角度分析,下列叙述合理的是()A.空气稀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B.冰川广布,冰川融水是唯一水源C.土壤肥沃,土层深厚且冻土广布D.降水稀少,自然带水平分异显著答案1.B2.A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随着青藏高原隆升,地势越高,气温越低,进而导致多冰川、多冻土,因此①为气温低,排除A、D。地势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且由于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也会导致气温低,因此②为空气稀薄,③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B正确,C错误。第2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A正确。冰川广布,冰川融水是重要水源,但不是唯一水源,因为来自印度洋的水汽也可以顺着河谷进入青藏高原,为其带来大气降水,B错误。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冻土广布,但是由于气温低,土壤发育差,土层浅薄,比较贫瘠,C错误。青藏高原多高山,自然带垂直分异显著,D错误。下图示意秦岭地区森林植被生长季始期(甲)和生长季末期(乙)与海拔之间的关系。据此完成3~4题。3.随着海拔升高,秦岭地区森林植被生长季()A.始期提前,末期提前B.始期提前,末期推迟C.始期推迟,末期提前D.始期推迟,末期推迟4.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图中甲、乙最可能()A.相互靠近 B.上下远离C.同时下降 D.同时上升答案3.C4.B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随着海拔升高,秦岭地区森林植被生长时间在缩短,生长季始期(甲)推迟,生长季末期(乙)提前,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第4题,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秦岭地区森林植被生长时间将变长,生长季始期(甲)将提前,生长季末期(乙)将推迟,甲、乙的位置将上下远离,B正确,A、C、D错误。生物既是自然环境的产物,又是自然环境的创造者,在自然环境的形成与演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据此回答1~2题。1.下列关于生物循环的图示,正确的是()2.植物的光合作用体现了自然环境的()A.整体功能 B.稳定功能C.调节功能 D.生产功能答案1.B2.D解析第1题,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合成有机物。植物又成为动物的食物,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环境中去,从而实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自然环境的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故选D。(2023·重庆市月考)南乔治亚岛位于南大西洋,在南纬54°15′~54°55′、西经36°45′~38°05′之间。下面左图是“南乔治亚岛冰雪分布图”,右图是“岛上局部地区等高线分布图”。据此完成3~4题。3.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冰雪堆积量最大的是()A.①地 B.②地C.③地 D.④地4.影响南乔治亚岛上冰雪广泛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地理位置和岛屿轮廓B.大气环流和地形地势C.岛屿轮廓和地形地势D.大洋洋流和大气环流答案3.A4.B解析第3题,地形越平缓,积雪堆积越多,地形坡度越大,积雪容易滑落,因此积雪更薄。读图分析可知,①地等高线稀疏,说明该地坡度较缓,积雪量较大,A正确;②地等高线凸向低值区,说明该地为山脊部位,不易积雪,故B错误;③地位于山顶,④地位于陡坡,两地地形都容易导致积雪滑落,不易积累,故C、D错误。第4题,由材料可知,该地位于南美洲东南部的大西洋,常年受来自海洋的盛行西风的影响;读图可知,该地以山地为主,来自海洋的西风受山地地形的抬升作用,降水较多;由于该地纬度较高,气温较低,降水的形式主要是雪,而且不易融化,常年积累就会形成厚厚的积雪层。故答案选B。地理环境中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某事象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下图为“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区域要素关系图”。据此完成5~6题。5.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可能是()A.资源枯竭 B.全球变暖C.植被破坏 D.水资源浪费6.由甲现象引发的“一系列的变化”可能有()A.黄河山东段形成“地上河”B.山东东营黄河三角洲面积减小C.河北土壤肥力降低D.天津港航运条件变好答案5.C6.A解析第5题,据材料可知该地为黄土高原,甲发生变化会引发温室效应增强、土壤肥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及径流变率增大,可推测甲为植被破坏,C正确。第6题,由上题可知,甲现象为植被破坏,会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泥沙在河流下游沉积,河床不断抬升,使黄河山东段形成“地上河”,A正确;植被破坏,河流含沙量增大,河口泥沙沉积增多,使河流入海口处的三角洲面积扩大,B错;河北东部大多属于河流中、下游平原,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促进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泥沙沉积,增加下游地区土壤肥力,C错;天津港属于河口港,植被破坏,河流含沙量增大,河口泥沙淤积,航道淤塞,航运条件变差,D错。(2023·吉林长春期末)风尘沉积通量大小可以指示地区干燥度的变化(一般情况下呈正相关)。下图反映了青藏高原隆起与西北地区的风尘沉积通量变化情况。读图完成7~8题。7.从水循环的过程看,青藏高原的隆起影响西北地区同期风尘沉积通量变化的主要环节是()①地面蒸发②水汽输送③大气降水④地表径流A.①④ B.②③C.①② D.③④8.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判断,青藏高原的隆起对西北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有()①气候的大陆性变强②植被覆盖率增大③河湖及其水量增加④太阳辐射更强A.①④ B.②③C.①② D.③④答案7.B8.A解析第7题,由图可知,从水循环的过程看,青藏高原隆起阻碍了来自印度洋水汽的输送,使西北地区更加干燥,大气降水逐渐减少,风力作用逐渐增强。第8题,青藏高原隆起后,西北地区降水减少,晴天多,因此太阳辐射更强,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增大,大陆性增强,选A。洋面封冻产生的环境效应叫作洋面封冻效应,下图是“洋面封冻效应与水、气候、生物相互作用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9.根据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数字①②③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A.①气候变暖②温室效应加强③气候变暖B.①气候变暖②温室效应减弱③气候变冷C.①气候变冷②温室效应加强③气候变暖D.①气候变冷②温室效应减弱③气候变冷10.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关系,若其中某一环节遭到破坏就会导致这种平衡关系失常。目前,这种平衡关系失常产生的影响可能是()A.建筑物被腐蚀 B.马达加斯加岛面积扩大C.皮肤癌患者增加 D.世界各国农业结构调整答案9.C10.D解析第9题,洋面封冻阻断了洋流的热量输送,减少了海洋水汽蒸发,使气候趋于冷干,封冻面积继续扩大,故①代表气候变冷;气候趋于冷干,会使生物数量减少,光合作用减弱,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也相应减弱,会使二氧化碳的浓度升高,温室效应加强,气候变暖,故②代表温室效应加强,③代表气候变暖;气候变暖后,生物繁盛,光合作用增强,二氧化碳浓度又会降低,导致气温下降,洋面封冻面积就会继续扩大。第10题,目前这种平衡关系失常表现为气候变暖,会引起海平面上升,使马达加斯加岛面积减小;全球气候变暖会使世界各国农业结构调整;建筑物被腐蚀是酸雨所致;皮肤癌患者增加是臭氧层遭到破坏的后果。(2023·北京东城区期末)下图为“纳米比亚局部区域图”。图示地区可观赏“倒沙入海”的奇景:红色沙漠依偎着蔚蓝的海洋,滚滚流沙飞泻入海。上万只火烈鸟聚集在附近的浅滩上。据此完成11~12题。11.“倒沙入海”奇景的形成()A.反映了当地气候干旱并盛行离岸风B.源于入海河流的含沙量大C.将导致当地海洋生态环境的恶化D.是人类填海造陆的结果12.火烈鸟聚集在附近浅滩是由于该地()A.气候较同纬度地区温暖,利于繁殖B.附近雨林茂密,利于栖息C.沿岸有上升流,鱼类丰富,利于觅食D.地势低平,利于筑巢答案11.A12.C解析第11题,图中沿海地区为沙漠,降水量小,河流稀少,输沙量极少,B错。“倒沙入海”会使沿海海域无机养分增加,有利于鱼类生产繁殖,C错。填海造陆不用流沙,D错。受离岸风(东南风)的影响,风力搬运流沙,形成“倒沙入海”奇景,A对。第12题,受离岸风的影响,底层冷海水上涌,饵料丰富,鱼类众多,火烈鸟集聚于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