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犯罪问题探究10000字(论文)】_第1页
【我国大学生犯罪问题探究10000字(论文)】_第2页
【我国大学生犯罪问题探究10000字(论文)】_第3页
【我国大学生犯罪问题探究10000字(论文)】_第4页
【我国大学生犯罪问题探究10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大学生犯罪问题研究目录TOC\o"1-2"\h\u23447我国大学生犯罪问题研究综述 116495[关键词]近五年;我国;大学生犯罪;综述 118619一、近五年来我国大学生犯罪的表现形式 125360(一)大学生犯罪类型扩大,呈多样性 213140(二)大学生犯罪数量增多,呈上升性 231212(三)大学生犯罪案件复杂,呈突发性 2101(四)大学生犯罪手法隐蔽,呈智能性 37404二、近五年来我国大学生犯罪问题分析 315222(一)自身生理机能发育,心理不健全不成熟 414249(二)家庭内部氛围冷漠,家庭教育缺失扭曲 424329(三)学校法制教育缺失,管理体制力度不够 527310(四)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网络不良文化传播 5357三、近五年来我国大学生犯罪问题解决方法 64986(一)树立自身法律意识,提升自我调节能力 64346(二)构建和谐家庭环境,树立正确家庭教育 66636(三)学校加强法治教育,建立预防监控机制 725777(四)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健全法律体系制度 7[摘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及社会环境的变化,现阶段社会上常发生大学生犯罪的事件,大学生犯罪主要是由于外在环境、心理因素等原因导致的,不仅仅危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还导致较为严重的社会影响现象出现,不利于社会稳定及发展。通过总结近五年一些学者的研究,分析一些关于我国大学生犯罪问题的现状,得出应该从个人,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解决我国大学生犯罪问题[关键词]近五年;我国;大学生犯罪;综述大学生不仅是家庭的希望,也是国家的未来。进入新世纪以来,关于大学生犯罪的报道更是频频进入人们的视线,成为社会大众关注的问题。我们必须正视,正背负着国家的期望、父母的希望的高素质大学生为什么会犯罪?这值得我们深思和探析。从近些年的大学生犯罪事件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犯罪事件已不仅仅是简单的个人不良行为,而是已经深化为违法和犯罪,大学生是代表国家高素质人才的主力军,因此有必要通过研究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措施以期预防大学生犯罪,减少大学生犯罪的比例,应当从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构建立体的大学生预防机制。本文将从我国大学生犯罪的表现形式,我国大学生犯罪的成因以及预防我国大学生犯罪的对策这三个角度,对我国大学生犯罪问题研究做一简要综述。近五年来我国大学生犯罪的表现形式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很强,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多元文化的冲击,大学生违法犯罪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因此,需要通过调查研究其表现形式,正视近五年我国大学生犯罪问题的特点,更好地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一)大学生犯罪类型扩大,呈多样性如今,随着大学生犯罪率的不断升高,大学生犯罪类型也层出不穷。王冉迪认为大学生犯罪不仅在数量上不断增加,大学生犯罪类型也不断扩大,不但有男生犯罪还有女生犯罪,犯罪的主体不仅限于本科生,还包括很多专科学生,硕士,甚至博士。犯罪类型也逐渐趋于多样化,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有侵犯财产权利的,有危害社会管理秩序的,并且不断出现由大学生组成的犯罪团伙,显现出共同犯罪趋势[1]。其中一些犯罪类型在大学生犯罪案件中尤为突出。王宏宇认为近年来替考、作弊型犯罪层出不穷,在国家考试中频发的替考、作弊案件中,已经由以往的个人作弊向团体作弊转变,作弊的手段也越来越隐蔽,此类犯罪以大学生居多,替考、作弊型犯罪侵犯了他人公平考试的权利,破坏了社会公正,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2]。除了以上替考、作弊型的大学生犯罪典型类型外,郭小梅,江义火还认为侵犯财产型犯罪是近年来大学生犯罪的主要类型,其中以盗窃罪最为突出,通过分析发现,大多数导致大学生实施盗窃行为除了家庭贫困这个原因,还有一部分大学生是因为过度追求物质的享受。因此盗窃案件在全国各地区的高校都是多发案件[3]。犯罪类型的扩大及呈现出的多样化特征,使大学生犯罪问题越来越严重。(二)大学生犯罪数量增多,呈上升性自大学生数量逐年增长,近几年更是出现多起大学生犯罪案件,大学生犯罪数量不断增多。郭小梅,江义火认为自国家普及高等教育以来,在校大学生人数不断创新高,随着人数的剧增,大学生犯罪率随之增长,在校大学生犯罪率占青少年犯罪率比重不断增大,大学生犯罪问题愈发严重,大学生犯罪已成为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4]。陈志红还认为,当前大学生犯罪的数量和比率都有比较明显的上升。近年来,在校大学生违法犯罪中要案明显增多,尤其是诈骗、抢劫、强奸、杀人等犯罪案件增多,其中犯罪动机也是复杂多样的,表现出野蛮、凶残、疯狂报复等特点[5]。除此之外,张萌、冷岸静、刘慧娟认为大学生犯罪已经不再是个别现象,大学生群体绝对人数的增加,使得大学生犯罪的数量以及犯罪类型都有所增加,表现出广泛性的特征,大学生犯罪人数不断上升,大学生社会越轨甚至导致违法犯罪也越发突出[6]。由此得出,自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犯罪问题日益严重,呈上升趋势。(三)大学生犯罪案件复杂,呈突发性随着大学生犯罪类型的增多,同时犯罪案件也逐渐复杂,往往呈现出突发性犯罪特征。陈志红认为如今的大学生在违法犯罪时,不再是以往的单一的犯罪动机,经调查发现,近几年非贫困问题的作案动机越来越严重,有的出于追求享受,爱慕虚荣;有的为打击报复,泄欲私愤;有的出于竞争或是恋爱方面的原因;有的则是寻求刺激。因而犯罪动机具有复杂性[7]。近几年在大学生犯罪案件中,突发性犯罪也较为突出,王钦颢指出大学生犯罪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预兆,大多数犯罪行为都是在个人冲动性的情绪下促发的,较少一部分是经过深思熟虑及周密的策划完成的。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刺激,一时之间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及行为,便产生了犯罪的意图,从而诱发出犯罪行为,这一类型的犯罪形式往往为故意伤害、暴力殴打等[8]。大学生在强烈的情绪支配下的行为和意识状态是无控制所言的,杨洁认为当大学生产生情绪冲动时,就容易致成激情犯罪,具有一定的突发性。当人处在激情状态下,人的大脑就完全被激情情绪所控制,人的行为变得毫无理性,这样便极易产生激情犯罪。此外,有的大学生在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或者歧视时,往往会走入极端化,容易导致激情犯罪,因此大学生违法犯罪还具有一定的突发性[9]。所以,大学生犯罪动机越来越复杂,往往由于冲动从而导致犯罪。(四)大学生犯罪手法隐蔽,呈智能性随着现代社会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大数据时代信息的高速传播,大学生智能性犯罪逐步趋向技术化,科学化。田子祎认为如今的大学生作案手法十分隐蔽,本身明知该犯罪行为将会造成社会危害和承担应有的法律后果,但自恃文化水平高,熟知一些作案手法和反侦破知识,犯罪过程中懂得消除犯罪痕迹,就以为公安机关无法侦破案件,能够逃脱警察的抓捕和法律的制裁。如今大学生犯罪往往经过周密的安排,预先制定多种实施方案,时机成熟便马上行动。智能性的犯罪手法加大了公安机关的侦查难度,给破案形成阻拦[10]。智能型的大学生犯罪案件中往往运用各种知识进行犯罪,陈志红认为由于大学生接受过高等教育,文化水平普遍高于同龄人。大学生在实施违法犯罪过程中,充分运用心理学、逻辑学等社会科学知识帮助自己进行违法犯罪。利用学到的知识以自己最大能力进行发挥,以达到犯罪成果最佳化[11]。大学生还会利用专业知识进行犯罪,李琛、杨智、温震、佀连涛认为大学生会利用在学校内学到的较为专业和系统的知识,进行犯罪。一部分学生会通过所学习到的破解程序和方法,对校园卡充值系统进行破解,免费刷卡消费。甚至,有的大学生利用不易被发现的校内网站漏洞,做黑客对其网站进行攻击,收取被攻击网站的费用,这种利用高科技进行犯罪的案件数量呈现增长态势[12]。因此,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往往表现出更为突出的信息智能化技能,而其犯罪特征也会因此表现出智能性。可见,随着大学生人数的激增,大学生犯罪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我国大学生犯罪问题已日趋严重,大学生犯罪人数、犯罪案件不断增加,犯罪类型逐渐多样化,犯罪动机呈现出突发性、复杂性、智能性特征,过以上的分析,有利于透过复杂的表面现象来分析大学生犯罪问题的本质。近五年来我国大学生犯罪问题分析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人才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而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改革,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也不断发展,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了一批高素质人才。作为建设的栋梁,大学生发挥着极大的作用,然而我们不能忽视背后一些大学生犯罪问题。大学犯罪是各种原因形成的结果,正确地分析大学生犯罪原因问题,找出根源所在,就能有针对性地预防大学生犯罪。自身生理机能发育,心理不健全不成熟自身生理与心理问题也可能会引发大学生犯罪。孙朝霞、袁忠丽认为大学生的年龄大部分都是20岁出头,处于青春晚期阶段,各项生理机能发育不断成熟。许多统计资料显示,犯罪的高峰年龄则为20岁左右。大多数大学生的年龄正好与犯罪的高峰年龄相吻合,成年的体魄也为犯罪提供了条件,所以大学生易发展为犯罪的高发人群[13]。除了生理发育为犯罪提供实施条件的原因,大学生自身的心理缺陷也是一重要原因,蔡蓓指出当代大学生往往表现出六种心理缺陷:大学生可能借助一些犯罪手段去掩饰敏感自卑心理;由于心理上的不成熟,冲动心理会导致突发性犯罪;许多大学生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理,追求高消费,最后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当大学生得不到满足或者遭受不公平待遇从而导致失衡心理出现不平衡;冷漠心理会造成大学生躲避人际交往,对任何事物和人都漠不关心;大学生对生活和学习没有明确的规划由此产生浮躁心理,心理压力增大,陷入恶性循环中不能自拔,最后造成犯罪行为的发生[14]。当然,自身的人格特征在犯罪心理也尤为重要,田刘凌指出大学生的内在人格特质也会成为大学生犯罪心理的诱因。这种人格特质表现为人格缺陷,人格缺陷包含自私心态和自毁情节,自私心态体现对社会和他人的态度和情绪,通常会促使大学生为一己私欲而犯罪,从而侵犯他人和社会的利益,自毁情节体现对自身的态度和情绪。以上并不完全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但是犯罪行为必然是在两者的共同作用发生的[15]。因此,大学生犯罪成因往往与自身生理发育和心理缺陷有关。(二)家庭内部氛围冷漠,家庭教育缺失扭曲家庭是大学生教育的启蒙,家庭教育对大学生有着直接性的影响。禄蕤认为父母并未给孩子足够的教育和引导是关键因素。父母的人格品行、思考方式、身体力行以及和其他人的相处都将不知不觉对孩子身体、心理健康成长产生影响。影响孩子对自己的认识、对社会的态度、对自己的品格、道德修为的养成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优良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反之则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形成不好的行为习惯[16]。此外,李建玲、陈俊梅认为,如今的家庭教育往往呈现出两个极端,对孩子过于放任,有求必应,长期下来易造成孩子娇纵任性的性格;其次是将自身压力转到孩子身上,对他们抱有极高期待,往往与孩子缺少情感上的交流和互动,久而久之,孩子感到忽视和压抑。一旦过度,孩子可能会形成不健全的人格,最后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17]。此外,家庭教育的缺失也会诱导犯罪,田刘凌指出不完整的家庭结构,如父母离异或分居等,会使大学生在青少年时期缺少安全感和关爱感,会使其逐渐变得孤寂和冷漠,并会导致其逐渐产生不被他人关心或被社会抛弃的心理感受。在此情境下,大学生会形成不良性格和反叛心理,会较为容易地受到其他不良行为人的影响[18]。王宏宇还认为由于城市经济发展以及务工的需要,大量农民工大规模进城,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急剧增加,为数不少的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这为他们未来的健康成长留下了隐患[19]。因此,正确的家庭教育和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必不可少的,失败的家庭教育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可能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三)学校法制教育缺失,管理体制力度不够大学是一个成年人由家庭庇护向社会生存的过渡阶段,更是对大学生教育有着直接影响。张澜、蔺娜认为学校承担了对大学生的教育与引导,假如学校在教育方面的引导有偏颇,就会导致大学生对现实社会的理解产生歪曲。当前各高校对学生的教育大多是专业知识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普法教育知识,导致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浅薄[20]。同样,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尤为重要,丁一指出一些高校近些年忽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价值观,大学生不能够正确树立积极的人生价值观,最终容易引发一些学生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错误,严重则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这也是引发大学生犯罪现象不可忽视的重要客观因素[21]。张冰、周蕾还认为高校的品德课教育力度不够,很多高校并未完善思想品德课的内容,内容形式单一,再加上老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无法吸引到学生认真学习,因此营造不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们不具备正确的自我认识、道德观、法治观和生命教育观念,就容易产生犯罪心理[22]。除了学校的法治、思想上的教育,学校的管理体制也是一大问题,孙朝霞、袁忠丽指出高校管理体制落后和高校管理力度不够也可能会导致大学生犯罪。高校进行扩招后,学生人数激增,导致人员成分过于复杂。很多高校对学生的管理较放松,学校制定的许多规章制度并没有起到该起的作用。同时,大学生生活处于无序的状态。辅导员与学生见面的机会较少,老师对于学生的关心十分局限。这也可能是造成大学生犯罪现象增加的原因之一[23]。这说明学校的教育与管理对大学生犯罪起到关键作用。(四)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网络不良文化传播如今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社会思想的多元化,一些不良的社会思潮开始在部分大学生中间传播。赵静认为当下我国文化建设速度突飞猛进。国外文化的引进极大程度对大学生造成冲击。大量国外不良文化对高校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极为严重。这些不良文化中经常充斥着色情、暴力与颓废的内容。当代大学生由于主观意识较为开放,对不良文化的抵御缺乏强大的心理防线,容易沉迷其中,导致大学生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始扭曲变化,产生心理变态等问题,在刺激下进而导致了犯罪的发生[24]。王冉迪认为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贫富差距、大数据时代的影响下会造成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冲击,社会转型期出现的制度的缺陷、不良的社会风气等问题,无时无刻不在侵蚀着自控力弱的大学生。此外困绕大学生的就业难、高房价等问题,都给刚步入社会,涉世不深、判断力较弱的大学生带来巨大的压力,导致大学生心理上出现问题甚至走上违法犯罪[25]。同时,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会让大学生接触到不良信息,张爱桐认为当今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大数据时代发展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获取信息的途径,但也增加了大学生其接触不良信息和不法引诱和电信诈骗的风险,被不法分子所利用,不良网络信息对大学生犯罪的影响日益明显[26]。社会背后的不良问题已经成为导致当代大学生犯罪问题多发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客观因素。由此得出,大学生犯罪的背后隐藏着许多因素,如大学生个体的心理与生理的缺陷、家庭教育的缺失与学校管理的不当、社会不良风气、网络不良文化的传播等都是引起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只有抓住大学生犯罪背后的原因,才能真正透过大学生犯罪的现象来对大学生犯罪的本质进行分析,进而找到预防大学生犯罪的突破口,有针对性地运用手段预防大学生犯罪的发生。

近五年来我国大学生犯罪问题解决方法了解了到我国大学生犯罪问题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分析了我国大学生犯罪的多方面因素。得出要解决好大学生的犯罪问题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完成的,也不是通过几个部门的努力就能解决的。而是在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长期的共同努力,才能建立起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体系,降低大学生的犯罪率,解决大学生的犯罪问题,培育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建立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树立自身法律意识,提升自我调节能力大学生预防犯罪首先得从自身开始预防和矫正,张萌、冷岸静、刘慧娟认为大学生应树立法律意识,知法守法用法,远离不良事物。学会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懂得合法合理,适时适度处理好大学阶段的各种问题。知道用什么方式、通过什么途径去维护自身的权益,用法律保护自己[27]。此外,大学生自我调控能力也尤为重要另外。田刘凌认为大学生犯罪心理问题究其本质是大学生心理状况自我调节失控而产生的心理问题。只有从根本上提升大学生自我调节、疏导和控制能力,才能真正解决大学生犯罪心理的产生、发展和失控问题,使大学生拥有健康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28]。增强自我调控能力的同时还应注意自己的心理健康,丁一、杨敬辉还指出在校大学生应在完成学业的基础上,更加重视自己健康心理,接受积极正确的社会思想,开展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自己完善的社交能力,与同学、老师处理好人际关系。当面对人际冲突问题时能够做出最佳的价值选择[29]。可见,树立法律意识,提升自我调节能力,同时培养健康的心理能够有效地预防大学生犯罪。(二)构建和谐家庭环境,树立正确家庭教育家庭教养方式影响着大学生人格的培养。大学生在家庭教育方式下形成的人格特质是其产生某些行为的直接原因。魏立娟认为良好的家庭教育能为大学生形成规范教育。传承传统的孝亲文化,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和思想水平,大学生能通过参与家庭事件,丰富对亲情的感知,进一步懂得珍惜、尊重家人。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通过与家人的沟通与交流,得到正确的引导与消解,把违法犯罪的欲望消除在家庭之中[30]。家长还应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贺龙龙认为家长还应该注意自身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作风,对自己的消极性格和行为加以控制,这往往无形之中会对孩子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给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榜样。当孩子犯错误时,不能使用暴力,而要通过教育感化,讲道理的方式去解决,不要造成孩子的心理阴影[31]。此外,张冰、周蕾还认为父母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学校对其影响极大,但最根本的影响还是家庭。家庭环境不佳、家长教育方式不当,都是青少年犯罪的诱因。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注意孩子的行为,发现孩子行为反常时及时教育,多多与孩子进行沟通,寻找有效的解决方式,避免因为孩子年幼无知酿成大祸[32]。因此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和选择正确的家庭教养方式,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三)学校加强法治教育,建立预防监控机制高校作为预防大学生犯罪的第一道防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康威认为应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许多大学生无法对法律的定义有一个确切的了解,学生们在信仰法律的同时却严重质疑着法律所能发挥的作用,在维护自身权益的同时却漠视他人乃至国家的相关利益,上述不一致也反映了思想和行为的不一致,从而更有可能产生违法心理。因此,法学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尤为重要[33]。法律意识教育关联着高校的教育观念与管理,王鹏宏认为预防大学生犯罪应改革学校教育观念与管理。首先,由上及下进行法制教育,上到院校领导教授讲师,下到普通学生群体,均需接受法制教育,将法制观念的渗透其中,其次要将实践性法制走进校园生活。模拟法庭巡演、开展法制宣传活动、为学生联系当地法院,观摩旁听,耳濡目染的亲身参与可以让大学身感受法律的庄重,对犯罪所得的严重制裁存以敬畏之心[34]。学校还应利用心理、法律咨询帮助大学生预防违反犯罪,李琛、杨智、温震、佀连涛认为学校应创建完善的心理健康社团、法律知识社团并且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为同学们解疑答惑,加强学生主流人生价值观;利用互联网等高科技让家长们足不出户定期了解孩子们的动向,做好家长学校之间的互动,这样既能培养大学生的独立人格,又做到家长学校的合理引导[35]。除此之外,刘存艳认为学校应建立预防监控机制,对一些经常无故旷课逃学、参与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的学生进行重点监控,并给予及时有效的心理辅导。尽早发现问题学生,发现和预测其犯罪动机,防止犯罪行为的发生,预防效果会更加显著[36]。建立预防监控的同时还应重视矫治工作,申少林、刘海涛、王济阳认为还应重视对问题学生的矫治工作,对于已经发生犯罪行为的学生,一般情况下高校都采用开除或者劝退的处理方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警示作用,但是惩戒作用十分有限。并且对于犯罪的大学而言,可能会使其丧失重新融入社会的信心,出社会后继之加入犯罪群体成为其中的一员。为此,学校应协助公检法司及教育部门积极开展大学生犯罪的社会矫治工作[37]。可见,预防大学生犯罪是高校应有的责任,要重视学生们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法律观念,提高学校的预防管理水平,让学生在学校健康的成长。(四)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健全法律体系制度社会是个大染缸,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化带来思想的多元化,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良莠不齐,无形之中影响着大学生们。贺龙龙认为立法机关应当健全与校园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打击大学生犯罪。相关部门要净化学校周边环境,抵制、取缔校园周边的不良文化,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此外,政府要加大扶持家庭贫困的大学生,避免部分大学生因家庭贫困而产生心理问题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相关部门还应该为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从而稳定校园和社会[38]。符慧君还认为应优化社会支持和提升社会的控制,社会各界仍欠缺对于大学生行为的关注,为了改进师生关系、同学友情的弱化、单一的社会支持等现状,学校必须从全方位改善大学生身处的校园环境,家庭与社会都要对此大力支持。由于多数大学生身心并不成熟,所以运用社会控制的措施来约束大学生,用行为标准规范大学生群体,高校和法制部门需运用经常性的法律宣传手段来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从而使大学生自身行为自觉约束,塑造良好的品行[39]。创造社会良好环境的同时也应健全法律制度,孙朝霞、袁忠丽指出大学生违法犯罪可能会受互联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因此立法机关部门应健全网络法律制度,给大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和文明的网络环境。使大学生生活在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当中,另外立法机关应该加大打击力度和管理力度,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40]。社会的引导以及与机关部门、学校家庭的预防联动,取缔不良风气,健全法律制度,能有效的预防大学生犯罪。由此得出,大学生是未来建设和谐社会的主力军。大学生犯罪问题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现象。如何预防大学生犯罪应该引起整个社会的足够重视。大学生犯罪的预防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只有将家庭、学校、社会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加强三者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才能形成预防大学生犯罪的机制,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综上所述,二十一世纪,人才就是最高贵的资源,大学生作为高学历人才被祖国寄予厚望,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大学生犯罪对国家和社会造成的危害和不可估量的损失。面对逐年攀升的大学生犯罪率,大学生犯罪的预防的研究已经迫在眉睫。如今,大学生犯罪人数不断上升,并且呈现出犯罪类型多样化,犯罪动机突发性、复杂性、智能性等特点,因此,必须将大学生犯罪的问题重视起来。本文认为,大学生犯罪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大学生自身生理和心理上的缺陷、受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也是社会、学校、家庭等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想要彻底杜绝大学生犯罪的现象,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承担起这份责任,多管齐下,从源头上改变现状,来降低大学生的犯罪率。只有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重视大学生犯罪问题,探索出一条有效的预防对策,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大学生犯罪的土壤,为国家培养出优秀合格的人才。[参考文献][1][25]王冉迪.思想政治教育在预防大学生犯罪中的作用与对策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4(01):115-116+119.[2][19]王宏宇.我国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犯罪的类型、成因及对策研究[J].教索,2016,(05):150-152.[3][4]郭小梅;江义火.当代高校大学生犯罪与预防对策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32(11):85-87+91.[5][7][11]陈志红.新时期大学生犯罪心理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法制与社会,2016,(25):176-177.[6][27]张萌;冷岸静;刘慧娟.大学生犯罪研究述评[J].法制博览,2016,(07):55-56.[8]王钦颢.大学生犯罪心理成因与应对策略分析[J].心理月刊,2019,(18):12-13.[9]杨洁.少数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的分析与对策研究[J].品位经典,2020,(01):75-7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