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安置房小区两江大道人行广场项目-电气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移民安置房小区两江大道人行广场项目-电气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移民安置房小区两江大道人行广场项目-电气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移民安置房小区两江大道人行广场项目-电气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移民安置房小区两江大道人行广场项目-电气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移民安置房小区两江大道人行广场项目——电气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目录TOC\o"1-1"\h\u照明工程设计说明 页共14页照明工程设计说明项目总体工程概况项目名称:移民安置房小区两江大道人行广场。承办单位名称:投资项目性质:新建项目。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本项目为鱼嘴集镇三峡移民小区横跨两江大道的人行广场。广场宽度为30.8m、短边61.5、长边70.3,面积2029.85㎡,推荐采用结构为预制空心板+工字钢叠合梁。建设内容包括主体工程、景观工程、其他工程等。建设地址:本项目位于重庆市江北区鱼嘴集镇移民安置房小区,两江大道与和源路、和韵路交叉路口之间区域。项目总投资:本工程估算总投资为1998.57万元,其中:工程费用1530.58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319.95万元,基本预备费148.04万元。资金筹措方式:建设资金来源由财政统筹,不计建设期利息。建设工期:本项目工期12月,拟在2023年12月31日开工建设,2024年12月竣工验收。本次照明设计为广场及下穿道的照明设计。1.2、设计依据《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15《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CJJ89-2012《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2013《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道路照明用LED灯性能要求》GB/T24907-2010《LED城市道路照明应用技术要求》GB/T31832-2015《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50217-201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城市地下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221-2015《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技术标准》GB51309-2018《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2016年版)《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GB55011-2021《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2021《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通用规范》GB55024-2022《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50060-2008《1kV以下配线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575-2010《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01-2010《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1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标准》GB50168-2018《建筑防火通用规范》GB55037-2022《市容环卫工程项目规范》GB55013-202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51348-2019《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CJJ69-95《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消防设施通用规范》GB55036-2022《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2014设计合同及甲方提供的相关资料。本院其他专业提供的相关资料1.3上阶段意见及执行情况1.7.1.1,工程概况内容与标题不符“本次设计仅考虑日间照明和夜间照明”。回复:按意见修改为“本次照明设计为广场及下穿道的照明设计。2.应补充本项目与低压电源的距离。回复:按意见在供电系统章节补充低压电源距本交项目配电箱距离。3.7.3.1条,本项目下穿道长度只有70m,应急照明、基本照明负荷等级一级有误。回复:同意专家意见,将应急照明、基本照明负荷等级修改为二级负荷。4.7.4.1.3.(2)条,“消防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系统采用集中电源非集中控制型”与7.4.1.3.(4)a条“本次设计采用灯具采用自带蓄电池供电方式。”矛盾。回复:同意专家意见,修改为集中电源供电。二、设计范围1.照明系统2.灯具的安全接地系统3.照明的供电系统三、供配电系统(1)负荷等级及供电电压本工程照明负荷约为13.26kW。二级负荷:下穿道内应急照明、基本照明、应急照明疏散标志为二级负荷,采用EPS作为第二电源,且供电时间不低于90min。三级负荷:其余用电。各照明回路采用AC380/220V供电。(2)供电电源及选择本工程照明设备采用0.4kV户外配电箱供电。电源引自城市0.4kV市政供电设施三相供电,根据现场踏勘及实测地形图测量,市政专用箱变距本次所设配电箱距离为105米。考虑供电线缆电压损失及供电系统经济性。室外照明配电系统在进线电源处均装设具有检修隔离功能的四级开关。配电箱柜防护等级应不低于IP55,位于下穿道内配电箱防护等级不低于IP54。(3)配电方式室外照明配电的供电半径在断路器灵敏度保护范围以内。要求正常运行情况下,照明灯具端电压应为额定电压的90%~105%,本次设计最末端路灯的电压降控制在5%以内,满足规范要求。(4)功率因数补偿本工程道路照明用电主要负荷为LED灯,其自然功率因数较高,功率因数不应低于0.9,故不设单灯无功功率因数补偿,仅在变压器低压侧设置集中电容自动补偿方式为补充,要求补偿后功率因数COSΦ≥0.92。(5)电能计量在变压器低压侧设置集中计量,景观照明、广告照明等分度计量。四、照明设计标准4.1下穿道照明(1)照明设计标准1)两江大道为城市主干道,下穿道长度约为70m,不通行危险化学品等机动车,故本次下穿隧道为四类隧道。本次设计仅考虑下穿照明及广场照明。根据《LED城市道路照明应用技术要求》GBT31832-2015附录F要求,设计洞外亮度取3000cd/m2,折减系数取0.022。本设计将下穿道夜间照明按基本段照度考虑亮度为6cd/m2。将下穿道日间照明按入口段照度考虑,亮度为25cd/m2。(2)照明布置形式1)下穿道内采用LED隧道灯。加强照明选用150W的LED灯对称布置在下穿道双侧;基本照明选用60W的LED灯对称布置在下穿道双侧布置,灯具光效不低于120Lm/W。2)参照《公路隧道照明设计细则》JTG/TD70/2-01-2014第8.1.2~8.1.4条文,本工程下穿道设置备用照明,利用部分基本照明灯具作为备用照明灯具,备用照明照度按不低于15lx进行设计。取基本照明灯具中1/3灯具作为备用照明使用,采用专用EPS回路独立供电,备用照明供电转换时间不超过0.5s,备用照明连续工作时间≥3h。下穿道照明系统设置项目长度(m)灯具型号布置方式单侧灯具间(m)路面亮度(cd/m2)加强照明26150WLED灯双侧对称280.4基本照明11460WLED灯双侧对称63.34(3)下穿道应急照明设计:1)本工程下穿道两侧设置疏散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疏散照明、疏散指示照明系统采用节能型LED灯具,疏散照明设置间距10m,灯具离地面2.8m安装。疏散指示标志设置间距10m,疏散指示灯版面上显示距离最近的洞口疏散距离,灯具离路面0.5m安装。本次地通道应急疏散照明照度按不小于5lx,应急时间不小于60min+15min进行设计。3)系统类型及组成:a.本工程为四类隧道,未设计火灾报警系统,消防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系统采用集中电源非集中控制型,系统由应急照明控制器、应急照明集中电源箱、消防应急照明灯具、消防应急标志灯具等组成,均应选择符合现行国家标《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GB17945规定和有关市场准入制度的产品。4)灯具、光源及蓄电池选择:a.消防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标志灯均采用A型灯具,疏散指示标志灯应为带米标的方向指示灯,供电电压DC36V,LED光源,色温不低于2700K,由消防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系统应急照明集中电源箱供电。b.安装在距地面1m及以下的标志灯面板或灯罩不采用易碎材料或玻璃材质;安装在顶棚、疏散路径上方的灯具面板或灯罩不采用玻璃材质。c.高度大于4.5m的场所,选用大型标志灯;高度为3.5m~4.5m的场所,选用中型标志灯;高度小于3.5m的场所选用小型标志灯,本次下穿内选用大型标志灯。d.灯具及其附件防护等级不低于IP67。e.标志灯采用持续型灯具。f.消防应急疏散照明,在非火灾状态下,当正常照明电源断电时,要求应急照明配电箱在主电源供电状态下,连锁控制其配接灯具的光源应急点亮;当非火灾状态下,系统主电源断电时,要求应急照明配电箱连锁控制其配接灯具的光源应急点亮,其持续时间不大于30min(本次设计为15min)。在火灾状态下,系统应急启动后,灯具在自带蓄电池电源供电时,持续工作时间不应少于(60+15)min。当蓄电池达到使用寿命周期后,其持续工作时间不应少于(60+15)min。3)系统配电a.灯具的电源由主电源和EPS电源组成,本次设计应急照明采用集中电源供电方式。灯具的主电源通过应急照明配电箱一级分配电后为灯具供电,应急照明配电箱的主电源输出断开后,自动转入蓄电池供电。b.应急照明配电箱的输入输出回路中不应设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输出回路严禁接入系统以外的开关装置、插座及其他负载。应急照明配电箱进、出线口分开设置在箱体上部。c.应急照明控制器:本工程在隧道外设置一台应急照明控制器,与应急照明配电箱同址,应急照明控制器自带蓄电池应能保证主电源中断后工作时间不小于3h。非集中控制型系统的应急照明控制器具有以下功能:a、非火灾状态下,系统的正常工作模式,应保持主电源为灯具供电;系统内非持续型照明灯的光源应保持熄灭状态。b、本次采用自带蓄电池供电,火灾确认后,应能手动操作切断应急照明配电箱的主电源输出,同时控制其配接的所有非持续型照明灯的光源应急点亮、持续型灯具的光源由节电点亮模式转入应急点亮模式。d.消防配电线路应满足火灾时连续供电的需要,其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明敷时(包括敷设在吊顶内),应穿金属导管或采用封闭式金属槽盒保护,金属导管或封闭式金属槽盒应采取防火保护措施;当采用阻燃或耐火电缆并敷设在电缆井、沟内时,可不穿金属导管或采用封闭式金属槽盒保护;当采用矿物绝缘类不燃性电缆时,可直接明敷。2暗敷时,应穿管并应敷设在不燃性结构内且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0mm。隧道内严禁设置可燃气体管道;电缆线槽应与其他管道分开敷设。当设置10kV及以上的高压电缆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OOh的防火分隔体与其他区域分隔。4)其他:电缆线槽应与其他管道分开敷设。当设置10kV及以上的高压电缆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OOh的防火分隔体与其他区域分隔。4.2地面广场照明景观照明设施设置应确保夜间公共环境安全,并应符合下列规定:a,应避免干扰光对机动车驾驶员形成失能眩光或不舒适眩光,对机动车驾驶员产生的眩光的阈值增量不应大于15%;b,景观照明选用彩色光时,不应与道路、铁路、机场、航运等信号灯造成视觉上的混淆。景观照明应合理选择照明光源、灯具、照明方式和照明时间,合理确定灯具安装位置、照射角度和遮光措施,以避免或减少产生光污染、减少能源消耗,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景观照明灯具的上射光通比的限值不应超过:景观照明灯具的上射光通比的限值环境区域E0E1E2E3E4上射光通比(%)0051525注:环境区域划分详见《市容环卫工程项目规范》GB55013-2021附录A2)住宅建筑居室窗外表面的垂直照度的限值环境区域E0E1E2E3E4垂直照度(lx)熄灯时段前/251025熄灯时段后/<0.1125对应发光强度如下表:夜景照明灯具朝居室方向的发光强度最大允许值照明技术参数应用条件环境区域E0区、E1区E2区E3区E4区灯具发光强度I(cd)非熄灯时段250075001000025000熄灯时段0#50010002500注:1本表不适用于瞬时或短时间看到的灯具;2*当有公共(道路)照明时,此值提高到500cd。3)应制定合理的景观照明开关灯时段和时间,严格控制关灯时段后仍开启的灯具类型、数量和光照强度;4)在设置公共灯光艺术装置、激光表演装置、投影装置等特殊景观照明设施前,应对可能受到干扰光影响的潜在受害对象进行分析评估。景观照明设施设置应结合所处环境的自然生态特性,正确选择照明参数,合理确定照明方式和照明时间,避免或减少人工照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动物栖息地、沼泽、湿地等动植物对人工照明敏感的区域,应限制景观照明设施的设置;2)不应对古树名木设置景观照明,且在其周边设置的景观照明设施不应对古树名木造成影响。广场绿地、人行道、公共活动区和主要出入口的照度标准值照明场所绿地人行道公共活动的区主要出入口市政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其他广场水平照明(1x)≤35~1015~2510~2010~205~1020~30本次设计为保证地面广场的整体性,故在广场设置3.0m60WLED光源庭院灯,按《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2008要求,市政广场地面照度为15~25Lx,经计算广场地面照度为16.6Lx,满足规范要求。五、灯杆、灯具、光源、电器主要参数要求5.1光源a.光源采用LED,要求显示指数大于等于65,色温大于3000K、不大于4000K。b.色品容差不大于7SDCM,在寿命周期内光源的色品坐标与初始值的偏差不应超过0.012。c.在标称工作状态下,灯具连续燃点3000小时的光源光通量维持率不应小于96%,灯具连续燃点6000小时的光源光通量维持率不应小于92%。5.2灯具a.单独光源灯具光效不低于140Lm/W,整体灯具效能不低于120Lm/W。b.灯具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65,道路照明灯具维护系数0.7,灯具电气腔的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54。c.灯具的电源模组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灯的控制装置第14部分:LED模块用直流或交流电子控制装置的特殊要求》GB19510.14的要求,且可现场替换,替换后防护等级不应降低。d.灯具的无线电骚扰特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照明和类似设备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制和测量方法》GB17743的要求,谐波电流限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16A)》GB17625.1的要求,电磁兼容抗扰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一般照明用电设备电磁兼容抗扰度要求》GB/T18595的要求。e.灯具电源应通过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f.在各灯具分支出线加装一个10A漏电保护开关,漏电电流30mA,动作时间不大于0.1s。g.绿地景观照明及灯光造景应考虑生态和环保要求,避免光污染影响,室外灯具上射逸出光不应大于总输出光通量的25%。h.灯具按一年周期进行一次彻底擦拭,保持0.65以上的维护系数。通过擦拭灯具来提高光源光通量利用率,在满足照明数量和质量要求的前提下,通过选用功率较小的光源,达到节能的目的,当光源沟通量衰减至85%以下时,应考虑更换灯具。5.3灯杆灯杆主要参数要求:灯杆材质为国标优质Q235钢或宝钢特制SS400低硅低碳钢(其中Si≤0.04%、屈服强度245Mpa)。采用圆锥型、提供钢材供货合同及质量证明书。并做热浸锌喷塑防腐处理,灯杆样式和颜色由建设方确定。路灯灯杆外径、壁厚等参数:12m灯杆壁厚不低于4mm。9m或8m灯杆壁厚不低于3.5mm,5m及以下灯杆壁厚不低于3.0mm。六、照明控制要求6.1路灯控制要求(1)道路照明要求通过“四遥”控制、时控控制、光控控制等控制手段,实现LED灯定时调光(无级调光)、分组管理、数据采集管理(例如光线、温度、湿度、噪音、用电量)、智能管理、灯具故障检测报警、地理定位等功能。(2)照明控制系统的选择遵循技术先进、实用可靠、成熟稳定、维护方便、造价合理的方针及原则。经综合考虑,本项目路灯照明采用无线通讯路灯照明节能控制技术。(3)本工程采用PT智能照明控制新型节能技术,采用上半夜稳压节能,下半夜降压减流节能,要求节能效率不得小于20%,解决了夜间过压照明造成的能源浪费,并有效地延长灯具的使用寿命,在不同时段设置不同的照度标准,解决了传统的间隔关灯方式夜间照度不均匀的问题,该系统配备远程通信接口,供管理处远程四遥监控,在箱变内统一安装。采用智能开关+单灯调光方式,经夜间节能控制后主干路的平均照度不得低于10lx。开关灯时的天然光照度水平为30lx。6.2车行下穿控制要求(1)智能控制器控制模块为单灯调光照明控制输出,控制方式有时间控制和人工控制。(2)具备自动控制与本地手动控制功能。(3)控制器能够实现“主洞照明控制要求”的全部功能。(4)控制器具备消防联动接口电路,当消防联动动作时,控制器自动开启所有照明回路。(5)控制器时钟精度要求<2分钟/年。(6)支持0~10V或PWM无极调光方式。(7)单灯控制器可实现本地定时开关灯、调光策略,本地经纬度策略;具有电流、电压、功率、电量、频率检测等功能。七、照明节能措施(1)照明光源采用高光通的LED路灯;LED路灯灯具效能限值不低于120lm/W。光源的能效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能效标准的要求。所有的路灯灯具为成套LED灯,功率因数达到0.90;在箱变处设置集中补偿,补偿后功率因数达到0.92。(2)灯具配光曲线采用矩形光斑型的光强分布,路面水平照度折合光强的均匀度应大于0.4。(3)通过采用智能控制器,加强路灯电压的控制、路灯开关灯时间的精细管理和分级管理实现节能。(4)路灯开闭控制采用时钟和光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控制,并预留接口,接入市路灯管理处路灯三遥控制。(5)交流接触器和照明产品的能效水平应高于能效限定值或能效等级3级的要求。八、照明布线(1)庭院灯照明供电干线采用WDZB-YJY5×4,隧道内照明干线采用WDZB-YJY5×6五芯电缆,~380/220V三相五线制低压供电。由供电干线引上至灯杆顶部灯具的分支线采用BVV-0.45/0.75kV-3×2.5的绝缘护套导线。为平衡三相负荷,灯具接线采用L1、L2、L3、L1、L2、L3三相跳跃式接线。本工程各相线、零线按国家相关规范分别加以区分。应急照明配电电缆采用WDZBN-YJY-0.6/kV低烟无卤阻燃耐火交联聚氯乙烯绝缘铜芯电力电缆。分支线、导线采用WDZBN-BYJ-0.45/750VkV无卤低烟阻燃耐火电线。(2)室外道路照明灯具的分支线与照明干线采用绝缘穿刺线夹(铜铝过渡型)接线。电缆芯线的连接采用压接,所有的连接接头必须在检查井内,保护管内不得有电缆接头。在每个接线井内的电缆应留有0.5m的余量。(3)照明供电电缆与其它介质管线、道路、构筑物之间的水平交叉安全间距,应符合GB50217相关规定。(4)机械敷设电缆时,铜芯电缆最大允许牵引强度不宜大于70N/mm2。(5)排管规格及敷设深度道路照明供电干线穿PE40管在人行道下埋地敷设,每回路各穿一根管。PE管中预留8#铁丝,便于穿线。管道过街处采用G40电缆保护管过街,加100mm的混凝土包封。照明管线在人行道下埋深不小于0.5m,在车行道下埋深不小于0.7m;具体作法详国标图集12D101-5中P38~P59。在隧道、沟、浅槽、竖井、夹层等封闭式电缆通道中,不得布置热力管道,严禁有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的管道穿越。(6)室内干燥场所的线缆采用导管布线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金属导管布线时,其壁厚不应小于1.5mm;2采用塑料导管暗敷布线时,应选用不低于中型的导管。(7)室内潮湿场所的线缆明敷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采用防潮防腐材料制造的导管或电缆桥架;2当采取金属导管或电缆桥架时,应采取防潮防腐措施,且金属导管壁厚不应小于2.0mm;3当采用可弯曲金属导管时,应选用防水重型的导管。(7)除安全特低电压外,室外埋地敷设的电力线缆、控制线缆和智能化线缆应采用护套线、电缆或光缆,并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8)室外埋地敷设的电力线缆、控制线缆和智能化线缆不应平行布置在地下管道的正上方或正下方。(9)照明手孔井本工程在每处中杆灯旁均设置一个600×800型双层防盗检查井,雨水采用自然渗漏方式。排水用UPVC75塑料管接入附近排水系统。在线路转角、分支处以及变更敷设方式处,应设电缆人(手)孔井。电缆人(手)孔井不应设置在建筑物散水内。九、防雷接地及安全措施(1)防雷及过电压保护措施与要求1)利用金属灯杆作为接闪器和引下线与基础钢筋接地作可靠连接。低压进线总开关处设置电涌保护器,对间接雷电和直接雷电影响或其他瞬时过压的电涌进行保护。2)对安装高度在15m以上或其他安装在高耸构筑物上的照明装置,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规定配置避雷装置。3)当电气设备采用保护电器自动切断电源作为低压电击故障防护措施时,对于线对地标称电压为交流220V的TN系统,额定电流不超过63A的电源插座回路及额定电流不超过32A固定连接的电气设备的终端回路,切断电源的最长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TN系统切断电源的最长时间应为0.4s。(2)接地型式的选择与要求1)路灯低压配电系统采用TN-S接地型式,N线与PE线在箱变中性点接地后完全分开。2)本工程设置专用PE线,为满足熔断器灵敏度校验,PE线采用与相、零线同截面的铜芯线,且同管敷设。另外,为防止故障电压沿专用PE线串接,设重复接地;在人行道下沿灯杆全线通长敷设一根40x4不锈钢接地扁钢为灯具、灯杆作保护接地,防雷接地水平接地体。采用φ12不锈钢圆钢将灯杆埋地螺栓与不锈钢扁钢可靠焊接。接地扁钢在线路首端、末端、分支点处设重复接地极,接地极采用L50×5不锈钢角钢,2.5m长,埋深不小于0.8m。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4欧姆。具体做法详国标图集D501-1-4的P323。道路照明供电干线采用穿管直埋方式,具体作法详国标图集12D101-5的P42、P43。3)PE线要求与通长敷设的水平接地扁钢在线路的首端和终端以及每隔三盏灯作重复接地。4)配电箱接地系统配电箱接地装置采用角钢接地极L50×5、L=2.5m,上端部埋深0.8m,水平间距5m,接地极连接扁钢-40×4,实测接地电阻小于4欧姆,详:国标14D504接地装置安装图集施工。5)电气装置的下列金属部分,均应与PE线可靠电气连接:a.配电柜(箱、盘)等的金属底座或外壳和金属门。b.室内外配电装置的金属构架及靠近带电部位的金属遮栏;c.电力电缆的金属铠装、接线盒和保护管;d.钢灯杆、金属灯座、I类照明灯具的金属外壳;e.其它因绝缘破坏可能使其带电的外露导体。6)接地体(线)采用搭接焊时,其搭接长度必须符合下列规定:a扁钢不应小于其宽度的2倍,且应至少三面施焊;b圆钢不应小于其直径的6倍,且应两面施焊;c圆钢与扁钢连接时,其长度不应小于圆钢直径的6倍,且应两面施焊;d扁钢与钢管应紧贴3/4钢管表面上下两侧施焊,扁钢与角钢应紧贴角钢外侧两面施焊。下穿接地低压配电系统采用TN-S制。下穿内正常情况下不允许带电的设备金属外壳和金属框架,都应与接地网做可靠联接,构成等电位接地系统。配电箱的接地装置,引出接地扁钢,引至隧道左线口和右线口,与敷设在两侧电缆槽内的接地扁钢可靠连接。采用40×4扁钢作为保护接地干线沿隧道两侧电缆槽全线敷设,每隔30米与下穿道二衬钢筋焊接一次,需在隧道洞口处重复接地,重复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采用绝缘导线作为接地保护线沿金属线槽全线敷设。若接地系统接地电阻值达不到上述要求,应采取增打接地极的相应的降阻措施。(3)接触电压的控制与保护电气设备及照明灯具不应使用0类防触电保护产品。在每个照明出线回路设置断路器对回路故障予以隔离;在每个单灯回路相线设置单相熔断器对单灯故障予以隔离。为提高末端单相接地故障电流,满足熔断器灵敏度校验,相线与零线等截面配置。(4)末端短路电流的控制与保护在每个单灯回路相线设置单相熔断器对支线短路故障予以保护;在各照明出线回路设置合适的断路器以实现干线末端短路电流的保护,各路灯设置2P30mA的漏电保护器作为单灯保护器,由灯具厂家配套。(5)结构安全措施与要求路灯手孔井井盖类别定为D400,试验荷载≥400F/kN,井盖试验允许变形值应符合GB/G23858-2009表7相关要求。要求井座底面支承压强≥7.5N/mm2。手孔井盖选用成品复合材料或钢纤维增强混凝土型井盖时,应满足GB/T23858-2009要求:复合材料井盖井座性能要求详见附录A,钢纤维增强混凝土型井盖井座性能要求详见附录B。地基应作压实处理,要求基础承载力≥180kPa,灯杆基础回填土密实度≥95%,管道回填土密实度≥90%。(6)防盗安全措施与要求设计采用防盗手孔井。手孔井盖、照明灯杆检修门及路灯户外配电箱,均应设置需使用专用工具开启的闭锁防盗装置和防盗措施。灯杆检修门要求设置合页式防盗绞链,并配用专用钥匙。(7)其它安全措施1)本工程所有非砼中钢质材料均需采用不锈钢产品,所有金属焊接部位均应进行防腐处理。2)灯杆施工时应避开高压线,保持净距,水平净距和垂直净距应满足现行《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和《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2093相关规定。3)灯杆基础下法兰盘必须水平安装,要求灯杆倾斜度≤3‰。上下法兰盘采用双螺帽配平垫、弹垫固定。灯杆安装校正后,将螺栓打黄油后用塑料薄膜包扎,浇筑在人行道垫层内。安装完毕后螺栓多余部分应切除,固定螺帽顶外留10mm即可。4)照明灯头、共杆设备等应采取防止因地震导致设备或其部件损坏后坠落伤人的安全防护施。5)照明灯具使用应满足消防安全要求,开关、插座和照明灯具靠近可燃物时,应采取隔热、散热等防火措施。十、其他(1)道路照明灯具旁数字为灯具编号。定位桩号及照明回路相线编号,除特殊位置灯杆采用坐标标注外,所有灯具根据道路中心线桩号定位。(2)每个路灯旁均设有手孔井,未在图中标注的手孔井尺寸采用400×400。(3)本设计中对照明灯具及灯杆提出高度、臂长、灯具功率、仰角等相关技术指标,具体造型由建设方决定,设计单位配合提供资料。(4)所有电气设备应选用国家现行的技术先进、可靠的产品,不得采用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5)所有电气设备应选用国家现行的技术先进、可靠的产品,不得采用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本设计选型的材料和元件规格型号仅供参考,不做为订货依据,需满足性能、规格和参数,并符合国家相关产品认证和合格产品即可,本设计不指定品牌和厂家。(6)道路照明灯具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擦拭,并定期进行巡视,若光源光衰超过30%,应将光源进行替换。(7)道路照明灯具在遇阻碍时可根据现场情况沿道路纵向做适当调整,调整距离不大于3m。(8)路灯供电电缆沟采用沙填,标砖覆盖,其他相应要求以路灯处为准。(9)图中未尽事宜,应参照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标准、规范执行,施工中若有问题可与设计、业主协商解决,工程施工应符合《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89的要求。十一、机电安装工程抗震设计1、根据《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第1.0.4条“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6度以上地区的建筑机电工程必须进行抗震设计”的要求,本工程将采取机电设备抗震措施。本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动峰加速度为0.05g,所属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本次设计考虑管道沟槽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20kN/㎡。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等级为三级,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建筑附属机电设备不应设置在可能致使其功能障碍等二次灾害的部位;设防地震下需要连续工作的附属设备,应设置在建筑结构地震反应较小的部位。2、管道、电缆、通风管和设备的洞口设置,应减少对主要承重结构构件的削弱;洞口边缘应有补强措施。管道和设备与建筑结构的连接,应具有足够的变形能力,以满足相对位移的需要。3、建筑附属机电设备的基座或支架,以及相关连接件和锚固件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应能将设备承受的地震作用全部传递到建筑结构上。4、建筑结构中,用以固定建筑附属机电设备预埋件、锚固件的部位,应采取加强措施,以承受附属机电设备传给主体结构的地震作用。5、内径不小于60mm的电气配管及重力不小于150N/m的电缆梯架、电缆槽盒、母线槽均应进行抗震设防。6、变压器的安装:1)安装就位后应焊接牢靠,内部线圈应牢固固定在变压器外壳内的支承结构上;2)变压器的支承面宜适当加宽,并设置防止其移动和倾斜的限位器;3)应对接入和接出的柔性导体留有位移的空间。7、配电箱(柜)、通信设备的安装:1)配电箱(柜)、通信设备的安装螺栓或焊接强度应满足抗震要求。2)靠墙安装的配电箱(柜)、通信设备机柜底部安装应牢固。当底部安装螺栓或焊接强度不够时,应将顶部与墙壁进行连接;3)当配电柜、通信设备柜等非靠墙落地安装时,根部应采用金属膨胀螺栓或焊接的固定方式。当8度或9度时,可将几个柜在重心位置以上连接成整体;4)壁式安装的配电箱与墙壁之间应采用金属膨胀螺栓连接;5)配电箱(柜)、通信设备机柜内的元器件应考虑与支承结构间的相互作用,元器件之间采用软连接,接线处应做防震处理;6)配电箱(柜)面上的仪表应与柜体组装牢固。8、配电导体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采用硬母线敷设且直线段长度大于80m时,应每50米设置伸缩节;2)在电缆桥架、电缆槽盒内敷设的线缆在引进、引出和转弯处,应在长度上留有余量;3)接地线应采取防止地震时被切断的措施。9、缆线穿管敷设时宜采用弹性和延性较好的管材。引入建筑物的进户套管与引入管之间的间隙应采用柔性防腐、防水材料密封。10、电气管路不宜穿越抗震缝,当必须穿越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金属导管、刚性塑料管敷设时宜靠近建筑物下部穿越,且在抗震缝两侧各设置一个柔性接头;2)电缆桥架、电缆槽盒、母线槽在抗震缝两侧应设置伸缩节;3)接地线应在抗震缝的两端设置抗震支撑节点并与结构可靠连接。电力管网工程设计说明工程概况项目名称:鱼嘴集镇移民安置房小区两江大道人行广场。承办单位名称:重庆两江新区鱼复工业园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投资项目性质:新建项目。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本项目为鱼嘴集镇三峡移民小区横跨两江大道的人行广场。广场宽度为30.8m、短边61.5、长边70.3,面积2029.85㎡,推荐采用结构为预制空心板+工字钢叠合梁。建设内容包括主体工程、景观工程、其他工程等。建设地址:本项目位于重庆市江北区鱼嘴集镇移民安置房小区,两江大道与和源路、和韵路交叉路口之间区域。项目总投资:本工程估算总投资为1998.57万元,其中:工程费用1530.58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319.95万元,基本预备费148.04万元。资金筹措方式:建设资金来源由财政统筹,不计建设期利息。建设工期:本项目工期12月,拟在2023年12月31日开工建设,2024年12月竣工验收。本次设计仅考占用桥梁桩基位置管线的改迁。设计依据1)《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2)《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50217-2018)2)《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3)《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T50293-2014)4)《电缆敷设》(D101-1~7(2013年版))5)《电力电缆井设计与安装》(07SD101-8)6)《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DL/T5221-2016)7)《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2011)8)《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2013)9)《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10)《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50065-2011)1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1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版))1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1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GB50010-2010)1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16)《电力电缆井设计与安装》(07SD101-8)17)《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18)《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GB55030-2022)19)《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通用规范》(GB55024-2022)20)《安全防范工程通用规范》(GB55029-2022)21)《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通用规范》GB55032-202222)《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2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规范》GB55033-202224)《消防设施通用规范》GB55036-202225)《民用建筑通用规范》(GB55031-2022)26)其他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标准及规定27)实测道路红线范围内1:500带状地形图28)现场踏勘资料;上阶段意见及执行情况5.9.4.(2)条,“通信管车行道下管顶覆土不能低于0.5米”,不能满足《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表4.1.1规定。回复:同意专家意见,修正为:“通信管车行道下管顶覆土不能低于0.9米”。设计原则(1)统筹规划,同步建设;尽量将现状地上供电片区架空10kV及以下线路入地敷设。(2)局部和整体相协调,技术和经济相结合,近期和远期相兼顾,临时和永久相统一;(3)管线布置采用先人行道后车行道;检查检修频繁的管道优先布置于人行道上;重力管道优先布置;(4)对能保留的管网尽量保留,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5)管线交叉竖向处理原则为:有压让无压、可弯曲让不可弯曲、支线让主线、小管让大管。(6)所有管线全部埋地敷设。(7)管廊在施工过程中,开挖到其他管道,应采取加固及其他相应的措施进行保护。(8)施工时各管线之间的间距、管线与其他建(构)筑物的最小间距,应严格按照下表实施:电力管网土建设计(1)平面布置本次电力管网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道路下有其他部门现状管网,开挖时应注意保护。根据方案要求,本次拟将移民小区西侧占用桥梁桩基位置的电缆沟迁改至靠近移民小区侧,具体位置详电力通信管线平面图,移民小区东侧桥梁桩基位置现状为电力排管,本次将该电力排管改迁至靠近小区侧,具体改迁位置详电力通信管线平面图。电力排管本设计电力排管管材采用非磁性、环保、内壁光滑的C-PVC电力保护管(C-PVC-∅200/8),规格为∅200,壁厚8mm,采用弹性密封橡胶圈承插式连接,排管材质应符合《电力电缆用导管技术条件》DLT827-2010的规定。电力排管的顶部覆土深度人行道下应不小于0.7米,车行道下应不小于1.0米,并采用用产品配套专用管枕固定,水平间距为1.5米,排管底部做100mm厚的C20混凝土底板,沟槽、排管及井基础应落在未扰动的原状土上,开挖回填土采用良性土夯实,密实度大于94%,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30KPa。排管、电力井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为130kPa,管沟开挖回填土采用良性土夯实。电力排管以不小于0.5%的坡度坡向电力工作井。(3)电力排管人孔井在转弯、分支及直线段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人孔井,直线段设置间距一般按55m左右设置,最大不超过100米,分支处设置三通工作井或四通工作井。12孔及以下电力井采用中型电力井(混凝土),直通井做法详见《电力电缆井设计与安装》07SD101-8第29页;三通井做法详见07SD101-8第46页;四通井做法详见07SD101-8第64页。电力工作井处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30kPa。人孔井盖采用成品球墨铸铁防盗井盖,在人行道下采用轻型,车行道下采用重型。每座电力工作井的底板应设有500X500X500mm集水坑,向集水坑的泄水坡度不小于0.5%,集水坑内设置一根∅200UPVC排水管与就近的雨水井相连,连接点应不低于雨水管管顶;雨水井或雨水渠内,集水坑顶、排水管管口均应设篦子,防止小动物爬入及杂物堵塞。并加装逆止阀防止倒灌。如果就近的雨水井底高于电缆井底,在电缆管下用∅200UPVC排水管与低处电缆井连通便于排出电缆井内积水,排水管道坡度按1.5%安装。(4)接地电力排管沟底垫层内通长埋设一根-50x5镀锌扁钢,并在工作井处与井内扁钢以焊接形式相连。每个人(手)孔井内壁预埋有一圈-50×5的镀锌扁钢作为接地体,井内预埋的镀锌扁钢应在接地处向下伸入底板200mm后伸出井外连接接地极。接地极采用一根2.5m长的L50×5的角钢,接地电阻应小于4Ω。机电抗震设计根据《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第1.0.4条“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6度以上地区的建筑机电工程必须进行抗震设计”的要求,本工程将采取机电设备抗震措施。本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动峰加速度为0.05g,所属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本次设计考虑管道沟槽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20kN/㎡。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等级为三级,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措施如下:当地基受力层范围内存在液化土或软弱土层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地基承载力失效、震陷和不均匀沉降导致构筑物或管网结构损坏;同一结构单元的构筑物不宜设置在性质截然不同的地基土上,当不可避免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震陷导致结构损害,可加设垫褥等方法;当构筑物基底受力层内存在液化、软弱黏性或严重不均匀土层时,虽经地基处理,仍应采取措施加强基础的整体性和刚度;管道与构筑物、设备的连接处,应配置柔性构造措施。建筑的非结构构件及附属机电设备,其自身及与结构主体的连接,应进行抗震设防。建筑附属机电设备不应设置在可能致使其功能障碍等二次灾害的部位;设防地震下需要连续工作的附属设备,应设置在建筑结构地震反应较小的部位。管道、电缆、通风管和设备的洞口设置,应减少对主要承重结构构件的削弱;洞口边缘应有补强措施。管道和设备与建筑结构的连接,应具有足够的变形能力。以满足相对位移的需要。建筑附属机电设备的基座或支架,以及相关连接件和锚固件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应能将设备承受的地震作用全部传递到建筑结构上。施工及相关注意事项施工现场应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执行《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2014以及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电气施工应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3号《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道路的电力浅沟必须与道路建设同步进行设计、施工及竣工验收,以免重复投资和建设混乱。4)电力浅沟和排管设计图纸需由电力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5)电力工作井及电力排管接地完成后,且接地电阻测试合格并经监理验收后方能回填。6)管沟开挖放坡暂定为1:0.35,且应根据地质情况调整,详见D101-1~7(2013年版)P117。7)电气施工应与道路专业、给排水专业、煤气专业等有关专业的施工密切配合。电力排管当和其它水电气管线交叉或平行时,需符合规范GB50289-2016的第2.2.5条、第2.2.11条和2.2.12条的要求,并按照D101-1~7(2013年版)国家标准图集敷设。电力管线与其它介质的管线之间的水平及垂直间距除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及《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执行外,尚应符合表5.1的规定。8)与已建相邻道路电力浅沟相接时,施工前应核实临近道路现有电力浅沟情况。若原道路路口已有电力井和电力浅沟可使用,则本段电力浅沟应与该电力井或浅沟顺接;若原状道路无电力管线和浅沟,则在预留接口末端应采取临时封堵措施,防止污水、异物及昆虫等进入。9)对施工时需特别注意不能对道路基础与已建市政基础设施造成破坏,管廊在施工过程中,开挖到其他管道,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保护。施工改造完成后应对原有市政设施按原样进行恢复。10)现场施工应结合所有管线施工图和道路施工图等,若有不协调应通知设计单位、建设方及监理到现场研究解决。平面中个交叉路口坐标,道路桩号等均以道路图纸为准。所有管线在施工中应采用统一的平面坐标和高程。11)其它未尽事宜可参照国家标准、规范、图集等。如有施工障碍,请及时与设计院设计人员联系。

通信管线工程设计说明工程概况工程概况:项目名称:鱼嘴集镇移民安置房小区两江大道人行广场。承办单位名称:重庆两江新区鱼复工业园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投资项目性质:新建项目。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本项目为鱼嘴集镇三峡移民小区横跨两江大道的人行广场。广场宽度为30.8m、短边61.5、长边70.3,面积2029.85㎡,推荐采用结构为预制空心板+工字钢叠合梁。建设内容包括主体工程、景观工程、其他工程等。建设地址:本项目位于重庆市江北区鱼嘴集镇移民安置房小区,两江大道与和源路、和韵路交叉路口之间区域。项目总投资:本工程估算总投资为1998.57万元,其中:工程费用1530.58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319.95万元,基本预备费148.04万元。资金筹措方式:建设资金来源由财政统筹,不计建设期利息。建设工期:本项目工期12月,拟在2023年12月31日开工建设,2024年12月竣工验收。本次设计仅考占用桥梁桩基位置管线的改迁。设计依据《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标准》GB50373-2019《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GB/T50374-2018《城市地下通信塑料管道工程设计规范》CECS165:200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城市通信工程规划规范》GBT50853-2013《通信管道人孔和手孔图集》YD/T5178-2017《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GB51158-2015《地下通信管道用塑料管第1部分:总则》YD/T841.1-2016《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GB55030-2022)《建筑与智能化通用规范》(GB55024-2022)《安全防范工程通用规范》(GB55029-2022)《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通用规范》GB55032-202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规范》GB55033-2022《消防设施通用规范》GB55036-2022《民用建筑通用规范》(GB55031-2022)上阶段意见及执行情况5.9.4.(2)条,“通信管车行道下管顶覆土不能低于0.5米”,不能满足《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表4.1.1规定。回复:同意专家意见,修正为:“通信管车行道下管顶覆土不能低于0.9米”。通信管道工程(1)本工程通信主线采用2x3φ110共6孔塑料管(U-PVC110),塑料管最小平均内径90mm,壁厚4mm,且物理力学及环境性能应满足YD/T841.3-2016中相关规定;设计规模需通过相关部门同意后方可实施。(2)排管管顶覆土人行道不低于0.7米,如与其他管线高程有冲突应根据实际情况作调整。覆土深度不能满足要求时需考虑特殊处理措施,即采用钢筋加固,但车行道下管顶覆土不能低于0.9米。遇涵洞时,排管顶与涵洞底之间的间距不小于0.5m。(3)管道敷设应有一定的坡度,以利渗入管内的地下水流向人孔。(4)本工程考虑到绿化种植对通信管道影响以及建设期间重车的影响,所有通信管道采用C25防水砼包封,抗渗等级P6。(5)通讯管线间隔约40米设置一手孔或检查井。(6)通信管道地基承载力≥130kpa,如果位于回填土上,回填土的压实度≥0.94。(7)人(手)孔井具体位置见平面图,人(手)孔井盖板与路面齐平。人孔井做法详《地下通信线缆敷设》(05X101-2),考虑现今车行道重车较多,位于车行道的通信井都采用加强做法。(8)位于道路车道下的通信井盖井座应采用新型“五防”球墨铸铁材料,采用∅800五防球墨铸铁井盖,具有防水、防盗、防滑、防位移、防坠落等要求。做法符合国标《检查井盖》(GB/T23858)、《球墨铸铁件》(GB/T1348)和国标图集《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中的相关要求,车行道下承载等级采用D400。位于人行道上主要采用方形球墨铸铁井盖,做法符合相关要求,井盖承载等级采用C250。井盖特别需注意外观标识、在井盖外部可见清晰永久的“通信”井盖标志。承载能力及构造要求不应低于上述规定的相关要求。(9)各种管线必须根据各个单项专业管线施工图进行施工,施工前应认真核实各专业管线的设计高程,按照先下后上的顺序安排好施工工序。各个专业管线施工单位应该密切配合,施工过程中如遇到管线碰撞按如下原则进行调整:压力管让重力管,小管让大管。各种路面至管顶最小埋深不宜低于施工规范要求。(10)进入人(手)孔的管道基础顶部距人孔基础顶部不小于0.4m,管道顶部距人孔盖板底的净距不得小0.3m。施工过程中如遇障碍,应及时与设计人员联系,共同处理。(11)应做好人(手)孔的防水,具体做法参照05X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