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行业能源管理系统开发方案_第1页
工业行业能源管理系统开发方案_第2页
工业行业能源管理系统开发方案_第3页
工业行业能源管理系统开发方案_第4页
工业行业能源管理系统开发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业行业能源管理系统开发方案TOC\o"1-2"\h\u12904第一章绪论 319031.1研究背景 3148551.2研究目的与意义 3170041.2.1研究目的 3269161.2.2研究意义 351071.3研究内容与方法 3231821.3.1研究内容 314941.3.2研究方法 418976第二章工业行业能源管理现状分析 483332.1能源管理现状概述 446932.2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5256第三章能源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5162313.1功能需求 586193.1.1数据采集 5113623.1.2数据处理与存储 566303.1.3数据展示 54683.1.4能源监测与预警 6277253.1.5能源分析与优化 6273963.1.6系统管理与权限设置 614483.2功能需求 6158283.2.1响应速度 6224573.2.2数据处理能力 6293693.2.3系统稳定性 661113.2.4可扩展性 6300613.3可行性分析 6100963.3.1技术可行性 6236303.3.2经济可行性 672173.3.3社会可行性 7172803.3.4政策可行性 720832第四章能源管理系统设计与架构 7128724.1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7281954.2系统模块划分 7256754.3关键技术研究 829787第五章数据采集与处理 9239395.1数据采集方式 9171995.1.1直接采集 9100335.1.2间接采集 948085.1.3数据同步 9176895.2数据处理方法 9233195.2.1数据清洗 9117105.2.2数据转换 9260095.2.3数据分析 1096055.3数据存储与查询 1026805.3.1数据存储 1071425.3.2数据查询 1023421第六章能源监控与优化策略 11253536.1能源监控方法 11214106.1.1数据采集与整合 1175656.1.2数据处理与分析 1162306.1.3可视化展示 11233736.2能源优化策略 114236.2.1生产过程优化 11259336.2.2能源结构优化 1222856.2.3管理与制度优化 12313046.3实时监控与预警 12311546.3.1实时监控 1221636.3.2预警系统 1224292第七章系统开发与实现 1257317.1开发环境与工具 12139787.1.1开发环境 12236267.1.2开发工具 13224927.2关键模块实现 1388877.2.1用户管理模块 13144937.2.2能源数据采集模块 13315467.2.3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 13121377.2.4能源报表模块 13173977.2.5系统管理模块 13172717.3系统测试与优化 14236057.3.1单元测试 1482237.3.2集成测试 14281987.3.3功能测试 14107977.3.4优化与调整 1426992第八章系统集成与应用 14247218.1系统集成方法 14285738.2应用场景与案例 15275508.3系统运行与维护 1510463第九章经济效益分析 1559489.1成本分析 15276409.1.1总体成本构成 1560749.1.2成本分项分析 16149179.2效益评估 16138599.2.1节能效益 16228459.2.2环境效益 16103059.3投资回报分析 17237889.3.1投资回报期 17147749.3.2投资回报率 1721289第十章总结与展望 172222110.1工作总结 173215310.2研究局限 172021610.3未来研究方向 18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工业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能源作为工业生产的动力源泉,其管理效率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能源消耗以及环境保护。但是当前我国工业行业能源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如能源利用率低、能源浪费严重、能源管理手段落后等。因此,研究并开发一套高效、实用的工业行业能源管理系统,对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促进工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2研究目的与意义1.2.1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工业行业能源管理现状的分析,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和能源管理理论,开发一套具有实时监测、智能分析、决策支持功能的工业行业能源管理系统,从而提高企业能源管理水平,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1.2.2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本研究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能源管理理论相结合,为工业行业能源管理提供新的理论支持。(2)实践意义:开发一套适用于工业行业的能源管理系统,有助于企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3)社会意义:通过提高工业行业能源管理水平,有助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减少能源浪费,促进环境保护。1.3研究内容与方法1.3.1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分析我国工业行业能源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总结国内外能源管理系统的开发经验和成功案例。(3)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和能源管理理论,设计工业行业能源管理系统的架构和功能。(4)开发工业行业能源管理系统,并进行系统测试与优化。(5)探讨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为工业行业能源管理提供参考。1.3.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文献分析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工业行业能源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2)实证分析法:对工业行业能源管理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3)系统设计法: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和能源管理理论,设计工业行业能源管理系统的架构和功能。(4)软件开发法:采用合适的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开发工业行业能源管理系统。(5)系统测试与优化法:对开发完成的系统进行测试与优化,保证系统功能稳定可靠。第二章工业行业能源管理现状分析2.1能源管理现状概述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显著。能源作为工业生产的重要支撑,其管理水平和效率对企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以及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大影响。当前,我国工业行业能源管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能源政策不断完善。国家高度重视能源管理工作,制定了一系列能源政策,明确了能源管理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为工业行业能源管理提供了政策支持。(2)能源管理体系逐步建立。许多企业开始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将能源管理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实施能源目标责任制,加强能源计量、统计和监测工作。(3)能源技术进步明显。工业行业不断引进、消化、吸收先进的能源技术,推动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减少能源消耗。(4)能源消费结构逐步优化。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品结构,工业行业能源消费结构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逐年提高。2.2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尽管我国工业行业能源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面临以下问题和挑战:(1)能源管理意识不足。部分企业对能源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能源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能源利用效率低下。(2)能源管理机制不健全。一些企业虽然建立了能源管理体系,但缺乏有效的运行机制,能源管理流于形式。(3)能源统计数据不准确。能源统计数据是企业能源管理的基础,但目前我国工业行业能源统计数据存在不准确、不完整等问题,影响了能源管理的有效性。(4)能源利用效率低。我国工业行业能源利用效率总体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能源浪费严重。(5)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工业行业能源消费以化石能源为主,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较低,对环境造成较大压力。(6)能源管理人才短缺。能源管理专业人才缺乏,企业能源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影响了能源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第三章能源管理系统需求分析3.1功能需求3.1.1数据采集能源管理系统需具备实时采集企业内部各能源消耗点的用能数据的功能,包括电力、水、燃气、蒸汽等能源类型的消耗数据。数据采集方式应包括自动采集和手动录入,以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3.1.2数据处理与存储系统需具备对采集到的能源数据进行处理和存储的能力,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数据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转换、数据汇总等操作,存储方式应支持大数据量存储,以满足长期数据积累的需求。3.1.3数据展示系统应提供直观、易操作的界面,展示企业内部能源消耗情况。包括实时数据、历史数据、能源消耗趋势等信息的展示。系统还需支持自定义报表功能,方便用户快速了解能源消耗情况。3.1.4能源监测与预警系统需具备实时监测能源消耗情况的功能,对异常数据及时发出预警,提醒用户关注。预警方式包括声音、短信、邮件等。3.1.5能源分析与优化系统应对采集到的能源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挖掘能源消耗规律,为企业提供节能优化方案。分析内容应包括能源消耗结构、能源利用效率、节能潜力等。3.1.6系统管理与权限设置系统应具备完善的管理功能,包括用户管理、角色管理、权限设置等。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3.2功能需求3.2.1响应速度系统需在短时间内完成数据采集、处理、存储等操作,保证用户操作的流畅性。3.2.2数据处理能力系统应具备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满足大数据量下的数据清洗、转换、汇总等需求。3.2.3系统稳定性系统需具备较高的稳定性,保证长时间运行不出现故障。3.2.4可扩展性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支持后续功能升级和扩展。3.3可行性分析3.3.1技术可行性当前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在能源管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结合这些先进技术,开发能源管理系统在技术上是可行的。3.3.2经济可行性开发能源管理系统有助于企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成本。在长期运行过程中,系统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将远远超过开发成本。3.3.3社会可行性国家对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视,企业对能源管理的需求日益增长。开发能源管理系统有助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升企业形象。3.3.4政策可行性我国积极推动能源管理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能源管理系统的开发和推广提供了有力支持。第四章能源管理系统设计与架构4.1系统总体架构设计能源管理系统(EnergyManagementSystem,EMS)的总体架构设计是保证系统高效、稳定运行的基础。本系统的总体架构分为四个层次:数据采集层、数据处理与分析层、应用服务层和用户界面层。(1)数据采集层:负责从各种能源监测设备、传感器等采集实时数据,并将数据传输至数据处理与分析层。数据采集层需具备较高的实时性、准确性和稳定性。(2)数据处理与分析层:对采集到的能源数据进行预处理、清洗、整合和存储,为应用服务层提供数据支持。该层还需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能源管理建议。(3)应用服务层:根据用户需求,提供能源监测、能源统计、能源分析、能源优化等应用服务。应用服务层需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以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管理需求。(4)用户界面层:为用户提供直观、易用的操作界面,展示能源管理系统的各项功能和应用。用户界面层应具备良好的用户体验,提高用户使用满意度。4.2系统模块划分根据能源管理系统的总体架构,将系统划分为以下模块:(1)数据采集模块:负责从各类能源监测设备、传感器等采集实时数据,并传输至数据处理与分析层。(2)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对采集到的能源数据进行预处理、清洗、整合和存储,并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3)能源监测模块:实时展示能源消耗情况,包括电、水、气、热等能源的消耗数据。(4)能源统计模块:对能源消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各类报表和图表,为用户提供决策依据。(5)能源分析模块:对能源消耗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找出能源浪费的原因,为用户提供节能措施。(6)能源优化模块:根据能源分析结果,制定能源优化策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7)用户管理模块:负责用户注册、登录、权限管理等操作,保障系统安全。(8)系统管理模块:负责系统参数配置、设备管理、数据备份与恢复等操作,保证系统稳定运行。4.3关键技术研究在能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过程中,以下关键技术是保障系统功能和功能的关键:(1)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研究如何高效、稳定地从各类能源监测设备、传感器等采集实时数据,并将其传输至数据处理与分析层。(2)数据预处理与清洗技术:针对采集到的能源数据,研究如何进行预处理和清洗,以提高数据质量和分析准确性。(3)数据存储与检索技术:研究如何高效地存储和处理大量能源数据,并支持快速检索和查询。(4)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研究如何从能源数据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为用户提供节能降耗的决策支持。(5)能源优化算法:研究如何根据能源分析结果,制定合理的能源优化策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6)用户体验设计技术:研究如何为用户提供直观、易用的操作界面,提高用户满意度。(7)系统安全与稳定性技术:研究如何保障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防止数据泄露和系统故障。第五章数据采集与处理5.1数据采集方式5.1.1直接采集在工业行业能源管理系统中,数据采集是首要环节。直接采集方式主要包括通过传感器、智能仪表等设备实时采集各类能源数据,如电压、电流、功率、频率等。这种方式能够实时、准确地获取现场数据,为后续处理和分析提供基础。5.1.2间接采集间接采集方式是通过与其他系统或平台进行数据交换,获取与能源管理相关的信息。例如,与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生产管理系统(MES)等进行数据对接,获取生产计划、物料消耗等数据。这种方式可以扩展数据采集范围,提高数据的完整性。5.1.3数据同步为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实时性,系统需定期与其他数据源进行数据同步。数据同步包括本地数据与云端数据同步、不同数据库之间的数据同步等。5.2数据处理方法5.2.1数据清洗数据清洗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筛选、去重、填补缺失值等操作,以提高数据的质量。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去除无效数据:过滤掉与能源管理无关的数据,如异常值、错误数据等;(2)数据去重:删除重复数据,保证数据的唯一性;(3)数据补全:对缺失的数据进行填补,如通过插值、平均值等方法;(4)数据标准化:将数据转换为统一的格式和标准,便于后续分析和处理。5.2.2数据转换数据转换是将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转换为适合分析和处理的形式。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数据格式转换:将不同数据源的格式统一,如将CSV、Excel等文件转换为数据库格式;(2)数据类型转换:将原始数据类型转换为适合分析的数值类型,如将字符串转换为数值;(3)数据归一化:将数据按照一定比例缩放到01之间,便于不同数据之间的比较。5.2.3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挖掘和解读,以发觉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主要包括以下方法:(1)统计分析:对数据进行均值、方差、标准差等统计分析,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2)关联分析:分析不同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发觉潜在的关联规律;(3)聚类分析:将数据分为若干类别,分析各类别的特征和差异;(4)预测分析:根据历史数据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为决策提供依据。5.3数据存储与查询5.3.1数据存储数据存储是将处理后的数据保存到数据库或文件系统中。系统应选择合适的存储方案,以满足数据量大、实时性高等要求。常见的存储方式包括:(1)关系型数据库:如MySQL、Oracle等,适用于结构化数据的存储和查询;(2)非关系型数据库:如MongoDB、Redis等,适用于非结构化数据或大数据场景;(3)文件系统:如HDFS、FastDFS等,适用于大规模文件的存储和访问。5.3.2数据查询数据查询是用户从数据库或文件系统中检索所需数据的过程。系统应提供灵活、高效的查询功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实时查询:用户可实时查看最新采集到的数据,了解当前能源使用情况;(2)历史查询:用户可查询历史数据,分析能源使用趋势和规律;(3)自定义查询:用户可根据需求自定义查询条件,获取特定数据;(4)图表展示:系统应提供图表展示功能,以直观展示数据分析和查询结果。第六章能源监控与优化策略6.1能源监控方法6.1.1数据采集与整合能源监控首先需要对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数据进行实时采集与整合。具体方法如下:(1)采用传感器技术,对各类能源消耗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包括电力、水、天然气、热能等;(2)利用数据采集卡、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等设备,将传感器数据传输至监控系统;(3)通过数据清洗、转换和存储,将采集到的能源数据整合至统一的数据平台。6.1.2数据处理与分析能源监控过程中,数据处理与分析是关键环节。具体方法如下:(1)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能源数据进行分析,找出能源消耗的规律和趋势;(2)结合生产过程,分析能源消耗与生产效率的关系,为能源优化提供依据;(3)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能源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能源管理决策提供支持。6.1.3可视化展示能源监控的可视化展示是提高监控效果的重要手段。具体方法如下:(1)设计能源监控界面,展示实时能源消耗数据、历史数据、能源消耗排名等信息;(2)采用图表、曲线等可视化手段,直观展示能源消耗趋势和变化情况;(3)通过大屏幕、移动终端等设备,实现能源监控数据的远程查看。6.2能源优化策略6.2.1生产过程优化生产过程优化是降低能源消耗的关键。具体策略如下:(1)对生产设备进行节能改造,提高设备运行效率;(2)优化生产流程,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浪费;(3)实施生产调度优化,合理安排生产任务,降低能源消耗。6.2.2能源结构优化能源结构优化有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具体策略如下:(1)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增加清洁能源比例;(2)优化能源分配,保证能源在各生产环节的合理使用;(3)开展能源替代,降低高耗能设备的能源消耗。6.2.3管理与制度优化管理与制度优化是保障能源优化实施的基础。具体策略如下:(1)建立健全能源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的能源管理职责;(2)制定能源管理考核指标,加强对能源消耗的监测与评价;(3)加强能源管理培训,提高员工能源意识,形成全员参与的能源管理氛围。6.3实时监控与预警6.3.1实时监控实时监控是保证能源优化效果的重要手段。具体措施如下:(1)实时监测能源消耗数据,发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2)对关键能耗设备进行重点监控,保证设备运行在最佳状态;(3)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能源消耗趋势进行预测,为能源管理决策提供依据。6.3.2预警系统预警系统有助于提前发觉能源消耗问题,防止能源浪费。具体措施如下:(1)建立能源消耗预警指标体系,对能源消耗进行实时评估;(2)根据预警指标,对能源消耗异常情况进行预警提示;(3)针对预警信息,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保证能源消耗在合理范围内。第七章系统开发与实现7.1开发环境与工具7.1.1开发环境本项目的开发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Server2016作为服务器操作系统,客户端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10。(2)数据库系统:选用MySQL5.7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以满足系统对大数据的处理需求。(3)开发语言:采用Java作为开发语言,具有良好的跨平台功能。(4)前端框架:选用Vue.js作为前端框架,实现与后端数据的交互。(5)后端框架:采用SpringBoot作为后端框架,提高系统的开发效率。7.1.2开发工具(1)开发IDE:使用IntelliJIDEA作为Java开发工具,提高代码编写效率。(2)数据库设计工具:使用PowerDesigner进行数据库设计,保证数据表结构的合理性。(3)版本控制工具:采用Git进行代码版本控制,保证开发过程的可控性。7.2关键模块实现7.2.1用户管理模块用户管理模块主要包括用户注册、登录、权限控制等功能。通过使用SpringSecurity框架实现用户认证和权限控制,保证系统的安全性。7.2.2能源数据采集模块能源数据采集模块负责从各种能源设备中采集数据,如电表、水表、气表等。通过搭建数据采集平台,采用Modbus协议与设备进行通信,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7.2.3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对采集到的能源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数据清洗、数据汇总、数据挖掘等。通过使用Hadoop、Spark等大数据处理技术,提高数据处理速度和准确性。7.2.4能源报表模块能源报表模块实现对能源数据的可视化展示,包括实时数据、历史数据、趋势分析等。采用ECharts等前端图表库,实现数据的动态展示。7.2.5系统管理模块系统管理模块负责系统的日常运维,包括系统参数配置、数据备份与恢复、日志管理等。通过使用SpringBootActuator等工具,实现对系统运行状态的监控和预警。7.3系统测试与优化7.3.1单元测试对系统中的每个模块进行单元测试,保证模块功能的正确性。采用JUnit框架编写测试用例,覆盖各种边界条件和异常情况。7.3.2集成测试在单元测试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集成测试,验证各模块之间的协同工作能力。通过使用Selenium等自动化测试工具,提高测试效率。7.3.3功能测试对系统进行功能测试,包括响应时间、并发能力等方面。采用JMeter等功能测试工具,模拟实际使用场景,保证系统在高并发环境下的稳定性。7.3.4优化与调整根据测试结果,对系统进行优化和调整,包括代码优化、数据库优化、系统架构优化等。通过持续迭代和优化,提高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第八章系统集成与应用8.1系统集成方法在工业行业能源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中,系统集成是一个的环节。系统集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系统需求:在系统集成前,需对系统需求进行充分了解,包括功能需求、功能需求、可靠性需求等,以保证系统满足实际应用需求。(2)选择合适的集成技术:根据系统需求,选择合适的集成技术,如数据交换、消息队列、服务化架构等,以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3)构建集成平台:搭建一个集成平台,用于管理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转换和存储,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4)制定集成策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制定合适的集成策略,如分阶段实施、逐步替换等,以降低集成风险。(5)测试与调试:在系统集成过程中,进行充分的测试和调试,保证系统运行稳定、可靠。8.2应用场景与案例以下是几个工业行业能源管理系统集成与应用的场景与案例:(1)场景一:企业能源数据监控与分析案例:某制造业企业,通过能源管理系统集成生产设备、能源设备等数据,实时监控能源消耗情况,分析能源使用效率,为企业节能降耗提供数据支持。(2)场景二:能源需求预测与调度案例:某工业园区,通过能源管理系统集成园区内各企业的能源需求数据,进行需求预测和调度,实现能源优化配置。(3)场景三:能源设备维护与管理案例:某企业,通过能源管理系统集成能源设备的运行数据,实时监控设备状态,提前预警设备故障,提高设备运行效率。8.3系统运行与维护系统运行与维护是保证工业行业能源管理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环节。以下是一些建议:(1)建立健全运维管理制度:制定运维管理制度,明确运维责任、流程和标准,保证系统运行安全、可靠。(2)实时监控与预警:通过监控系统运行数据,实时发觉异常情况,及时预警,采取措施进行处理。(3)定期检查与维护:定期对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硬件设备、软件系统正常运行。(4)数据备份与恢复:定期进行数据备份,保证数据安全。遇到故障时,及时进行数据恢复,减少损失。(5)持续优化与升级:根据用户需求和市场变化,不断优化和升级系统,提高系统功能和用户体验。第九章经济效益分析9.1成本分析9.1.1总体成本构成工业行业能源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涉及多个方面的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硬件设备成本:包括服务器、传感器、控制器等硬件设备的购置、安装与维护费用。(2)软件开发成本:包括系统设计、开发、测试、优化等环节的人工成本及软件购置费用。(3)系统集成与调试成本:包括系统与现有设备、系统的集成与调试费用。(4)培训与运维成本:包括对操作人员进行的培训费用以及系统运行维护的人工成本。9.1.2成本分项分析以下对各项成本进行具体分析:(1)硬件设备成本:根据项目规模及所选硬件设备的不同,硬件设备成本会有所差异。一般情况下,硬件设备成本占总成本的20%左右。(2)软件开发成本:软件开发成本主要取决于系统的复杂程度和开发周期。根据项目需求,软件开发成本占总成本的30%左右。(3)系统集成与调试成本:系统集成与调试成本与系统规模和现有设备兼容性有关。一般情况下,系统集成与调试成本占总成本的15%左右。(4)培训与运维成本:培训与运维成本主要包括人员培训和系统运维过程中的人工成本。根据项目规模,培训与运维成本占总成本的10%左右。9.2效益评估9.2.1节能效益工业行业能源管理系统通过优化能源使用,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