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制造业能源管理系统开发方案_第1页
工业制造业能源管理系统开发方案_第2页
工业制造业能源管理系统开发方案_第3页
工业制造业能源管理系统开发方案_第4页
工业制造业能源管理系统开发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业制造业能源管理系统开发方案TOC\o"1-2"\h\u8580第一章绪论 2250931.1研究背景 3211881.2研究目的与意义 376721.2.1研究目的 319081.2.2研究意义 3162291.3系统开发目标 331065第二章能源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3105822.1用户需求分析 3138872.2功能需求分析 4219112.3功能需求分析 439132.4系统约束与限制 57474第三章系统设计 5317203.1系统架构设计 5230763.1.1系统架构层次 5218353.1.2技术选型 5213653.2模块划分与功能描述 6139573.2.1数据采集模块 6121213.2.2数据处理模块 6283563.2.3数据展示模块 6171523.2.4数据分析模块 677483.2.5预测优化模块 656953.2.6系统管理模块 671463.3数据库设计 6248963.3.1数据表结构设计 6288443.3.2字段定义 7155663.4系统安全与稳定性设计 7243613.4.1数据安全 7168993.4.2系统稳定性 724869第四章系统开发环境与工具 7318384.1开发语言与框架 745504.2开发工具与平台 7270184.3软硬件环境要求 829371第五章能源数据采集与处理 8236465.1数据采集方式与设备 8112025.2数据预处理 912475.3数据存储与管理 97967第六章能源监控与优化 9115926.1实时能源监控 9171536.1.1监控目标与内容 9318496.1.2监控系统架构 10283986.1.3监控功能与特点 10204366.2能源消耗分析 1014516.2.1分析目标与任务 1053096.2.2分析方法与工具 10264226.2.3分析成果与应用 11318536.3能源优化策略 11132676.3.1优化目标与原则 1145356.3.2优化措施与方案 11287276.3.3优化实施与评估 117905第七章系统集成与测试 11236387.1系统集成 1140427.1.1集成概述 1265027.1.2集成内容 1267487.1.3集成方法 12248387.2功能测试 1219407.2.1测试目的 12242487.2.2测试内容 1224557.2.3测试方法 1315447.3功能测试 13122137.3.1测试目的 13212767.3.2测试内容 13203017.3.3测试方法 1342197.4安全测试 13125147.4.1测试目的 13215777.4.2测试内容 1327997.4.3测试方法 1414426第八章系统运行与维护 14246298.1系统部署 14111958.2系统运行监控 14178168.3系统维护与升级 15290928.4用户培训与支持 1529639第九章项目管理与实施 15166329.1项目计划与管理 15274599.2项目风险与应对 16206669.3项目实施与验收 16259859.4项目后评价 1716664第十章发展趋势与展望 172566010.1能源管理技术发展趋势 17359210.2工业制造业能源管理应用前景 173076710.3系统未来改进方向与建议 18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制造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其能耗水平逐渐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国家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推动工业制造业能源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在此背景下,研究工业制造业能源管理系统的开发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2研究目的与意义1.2.1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针对工业制造业能源管理系统的开发需求,提出一套科学、合理的系统开发方案,以促进工业制造业能源管理水平的提升。1.2.2研究意义(1)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过构建能源管理系统,实现能源的优化配置,降低能源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促进节能减排:能源管理系统有助于企业实时掌握能源消耗情况,发觉能耗问题,制定针对性的节能措施,从而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3)提升企业竞争力:能源管理系统能够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4)响应国家政策:能源管理系统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要求,有助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升企业形象。1.3系统开发目标本研究的系统开发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构建一个涵盖能源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决策支持的完整能源管理系统。(2)实现能源数据的实时监测,为企业提供准确的能耗数据。(3)提供能耗分析功能,帮助企业发觉能耗问题,制定节能措施。(4)构建决策支持系统,为企业提供科学、合理的能源管理建议。(5)保证系统的高效运行,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6)提高企业能源管理水平,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第二章能源管理系统需求分析2.1用户需求分析在工业制造业能源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中,首先需对用户需求进行深入分析。用户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实时监测:用户希望系统能够实时监测企业内部各生产线的能源消耗情况,包括水、电、气等能源类型,以便及时调整能源使用策略。(2)数据统计与分析:用户需要对历史能源消耗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以便发觉能源浪费环节,为节能措施提供依据。(3)能源消耗预测:用户希望系统能够根据历史数据预测未来能源消耗趋势,为能源采购和储备提供参考。(4)节能措施实施与评估:用户需要系统能够协助实施节能措施,并对节能效果进行评估。(5)信息共享与协同:用户希望系统能够实现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提高能源管理效率。2.2功能需求分析根据用户需求,能源管理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1)数据采集与监测:系统应能自动采集企业内部各生产线的能源消耗数据,并通过可视化界面实时显示。(2)数据存储与管理:系统应具备大容量数据存储能力,对历史能源消耗数据进行分类、归档和查询。(3)数据分析与统计:系统应对历史能源消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图表和报告,为用户提供决策依据。(4)能源消耗预测:系统应能根据历史数据,运用预测算法对未来的能源消耗进行预测。(5)节能措施实施与评估:系统应能协助用户制定和实施节能措施,并评估节能效果。(6)信息共享与协同:系统应支持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实现协同工作。2.3功能需求分析能源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响应速度:系统应具备较快的响应速度,保证用户在操作过程中不会出现明显延迟。(2)数据安全性:系统应具备较高的数据安全性,防止数据泄露和损坏。(3)可扩展性: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以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能源管理需求。(4)稳定性:系统应具备较高的稳定性,保证长期稳定运行。2.4系统约束与限制在开发能源管理系统时,需考虑以下约束与限制:(1)技术约束:系统开发需遵循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保证系统的兼容性和可靠性。(2)预算限制:系统开发需在预算范围内进行,合理分配资源。(3)时间限制:系统开发需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保证项目进度。(4)法律法规约束:系统开发需遵循国家法律法规,保证合规性。(5)用户需求变更:在系统开发过程中,需关注用户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开发方案。第三章系统设计3.1系统架构设计本节主要介绍工业制造业能源管理系统的整体架构设计,保证系统的高效性、稳定性和可扩展性。3.1.1系统架构层次系统架构分为以下几个层次:(1)数据采集层:负责实时采集工业制造业能源消耗相关数据,如电量、水耗、气耗等。(2)数据处理层: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和存储,为上层应用提供数据支持。(3)业务逻辑层:实现能源管理系统的核心业务功能,如数据统计、分析、预测等。(4)用户界面层:为用户提供便捷、友好的操作界面,展示能源管理相关信息。3.1.2技术选型(1)数据采集层:采用物联网技术,如传感器、PLC等,实现实时数据采集。(2)数据处理层:采用大数据处理技术,如Hadoop、Spark等,进行数据清洗、转换和存储。(3)业务逻辑层:采用Java、Python等编程语言,实现业务逻辑。(4)用户界面层:采用Web前端技术,如HTML、CSS、JavaScript等,构建用户界面。3.2模块划分与功能描述本节主要对系统各模块进行划分,并简要描述各模块的功能。3.2.1数据采集模块负责实时采集工业制造业能源消耗数据,包括电量、水耗、气耗等。3.2.2数据处理模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和存储,为上层应用提供数据支持。3.2.3数据展示模块以图表、报表等形式展示能源消耗数据,便于用户了解能源使用情况。3.2.4数据分析模块对能源消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用户提供能耗趋势、异常能耗等分析结果。3.2.5预测优化模块根据历史数据,对未来的能源消耗进行预测,并提出优化建议。3.2.6系统管理模块包括用户管理、权限管理、系统设置等功能,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3.3数据库设计本节主要介绍系统数据库的设计,包括数据表结构、字段定义等。3.3.1数据表结构设计根据系统需求,设计以下数据表:(1)用户表:存储用户基本信息,如用户名、密码、角色等。(2)能源消耗数据表:存储实时采集的能源消耗数据,如电量、水耗、气耗等。(3)数据处理记录表:存储数据处理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如数据清洗、转换等。(4)分析结果表:存储数据分析结果,如能耗趋势、异常能耗等。3.3.2字段定义对数据表中的字段进行定义,包括字段名、数据类型、长度、约束等。3.4系统安全与稳定性设计为保证系统的安全与稳定性,本节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3.4.1数据安全(1)数据传输:采用加密技术,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2)数据存储:对数据库进行加密存储,防止数据泄露。(3)数据备份: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防止数据丢失。3.4.2系统稳定性(1)容错设计:对关键模块进行容错设计,保证系统在部分模块故障时仍能正常运行。(2)负载均衡:采用负载均衡技术,提高系统在高并发场景下的处理能力。(3)监控与报警:设置系统监控与报警机制,及时发觉并处理系统异常情况。第四章系统开发环境与工具4.1开发语言与框架在工业制造业能源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开发语言与框架。本系统主要采用以下开发语言与框架:(1)前端开发语言与框架:HTML5、CSS3、JavaScript,结合前端框架Vue.js或React,以提高开发效率和用户体验。(2)后端开发语言:Java或Python,这两种语言在工业领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3)后端框架:SpringBoot(Java)或Django(Python),这两个框架具有较好的功能、易用性和社区支持。4.2开发工具与平台为保障系统开发的高效性和稳定性,以下开发工具与平台将被采用:(1)集成开发环境(IDE):VisualStudioCode、IntelliJIDEA或PyCharm,根据开发语言选择合适的IDE,以提高开发效率和代码质量。(2)版本控制工具:Git,用于代码的版本管理和团队协作。(3)项目管理工具:Jira或Trello,用于项目任务管理和团队协作。(4)持续集成与部署平台:Jenkins或TravisCI,用于自动化构建、测试和部署。4.3软硬件环境要求为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功能,以下软硬件环境要求需满足:(1)服务器硬件环境:CPU:IntelXeonE52600v4系列或以上;内存:32GB或以上;存储:SSD硬盘,容量≥512GB;网络带宽:≥1000Mbps。(2)服务器软件环境:操作系统:Linux发行版,如Ubuntu、CentOS等;数据库:MySQL、Oracle或PostgreSQL;应用服务器:Tomcat、Nginx或Apache。(3)客户端硬件环境:CPU:IntelCorei5或以上;内存:8GB或以上;存储:SSD硬盘,容量≥256GB;网络带宽:≥100Mbps。(4)客户端软件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10、macOS或Linux发行版;浏览器:GoogleChrome、MozillaFirefox或Safari。第五章能源数据采集与处理5.1数据采集方式与设备在工业制造业能源管理系统中,数据采集是关键环节。数据采集方式主要包括自动采集和手动采集两种。自动采集是通过安装在各监测点的数据采集设备实现的。这些设备包括电流表、电压表、功率表等,能够实时监测能源消耗情况。还有智能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用于采集环境参数。数据采集设备应具备以下特点:(1)高精度:保证采集的数据准确可靠;(2)高稳定性:保证长时间运行,减少故障率;(3)易维护:便于更换和维修;(4)兼容性:支持多种通信协议,便于与其他系统对接。手动采集是指工作人员通过现场巡检,记录各监测点的能源消耗数据。手动采集的数据可作为自动采集数据的补充,以提高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5.2数据预处理数据预处理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和整合的过程。主要目的是提高数据质量,为后续分析和处理提供基础。(1)数据清洗:去除重复数据、异常数据、缺失数据等,保证数据的准确性;(2)数据转换:将采集到的不同类型、格式和单位的数据进行统一转换,便于分析和处理;(3)数据整合:将来自不同监测点的数据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数据集。5.3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存储与管理是保证能源数据安全、高效使用的关键环节。(1)数据存储:选择合适的存储介质和存储方式,如关系型数据库、NoSQL数据库等。存储时,应考虑数据的冗余备份,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2)数据管理:建立数据访问权限控制,保证数据的安全性;采用数据挖掘、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发觉潜在的能源浪费问题;(3)数据维护:定期对数据进行维护,如更新数据、优化数据结构等,以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和有效性。通过以上措施,实现对能源数据的有效采集、处理和管理,为工业制造业能源管理系统提供有力支持。第六章能源监控与优化6.1实时能源监控6.1.1监控目标与内容实时能源监控系统旨在对工业制造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进行实时监测,保证能源使用的高效与安全。监控内容主要包括电力、燃气、水、蒸汽等能源介质的消耗情况,以及相关设备的运行状态。6.1.2监控系统架构实时能源监控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包括数据采集层、数据传输层、数据处理与展示层。数据采集层通过传感器、智能表计等设备实时采集能源消耗数据;数据传输层负责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处理与展示层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并通过可视化界面展示给用户。6.1.3监控功能与特点实时能源监控系统具备以下功能与特点:(1)实时监测:实时显示能源消耗数据,便于及时发觉问题;(2)数据存储:存储历史能源消耗数据,为后续分析提供数据支持;(3)报警提醒:当能源消耗异常时,系统自动发出报警提醒;(4)数据挖掘: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发觉能源消耗的潜在规律;(5)多维度展示:支持多种展示方式,如曲线图、柱状图等,便于用户分析。6.2能源消耗分析6.2.1分析目标与任务能源消耗分析旨在对工业制造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情况进行深入挖掘,找出能源浪费的原因,为能源优化提供依据。分析任务包括能源消耗趋势分析、能源消耗结构分析、能源消耗效率分析等。6.2.2分析方法与工具能源消耗分析采用以下方法与工具:(1)统计分析:对能源消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能源消耗的规律与特点;(2)对比分析:将不同时间段、不同生产线的能源消耗数据进行对比,发觉能源浪费的环节;(3)相关性分析:分析能源消耗与生产过程、设备运行状态等因素的关系;(4)数据挖掘: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挖掘能源消耗的潜在规律。6.2.3分析成果与应用能源消耗分析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能源消耗趋势图:展示能源消耗的总体趋势,便于用户了解能源消耗情况;(2)能源消耗结构图:展示不同能源介质在总消耗中的占比,便于用户分析能源结构;(3)能源消耗效率分析报告:分析能源消耗效率,找出能源浪费的原因;(4)能源优化建议: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的能源优化建议。6.3能源优化策略6.3.1优化目标与原则能源优化策略旨在降低工业制造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目标包括降低能源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等。优化原则为: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环境友好。6.3.2优化措施与方案能源优化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设备更新与升级:淘汰高耗能设备,引进先进、节能的设备;(2)生产过程优化:优化生产流程,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3)能源管理:建立健全能源管理体系,提高能源管理水平;(4)能源回收与利用:加强能源回收与利用,降低能源损失;(5)能源替代:采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减少环境污染。6.3.3优化实施与评估能源优化实施与评估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制定优化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能源优化方案;(2)实施优化措施:按照优化方案,逐步推进能源优化工作;(3)监测与调整:在优化过程中,实时监测能源消耗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优化方案;(4)效果评估:对优化效果进行评估,验证能源优化目标的实现程度。第七章系统集成与测试7.1系统集成7.1.1集成概述系统集成是将工业制造业能源管理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模块和组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协调、高效运行的系统。系统集成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各部分之间的数据交互、功能协同和功能指标满足设计要求。7.1.2集成内容系统集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硬件集成:将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硬件设备与系统进行连接,实现数据采集和控制指令的传输。(2)软件集成:将各个软件模块、数据库和中间件等进行整合,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3)网络集成:搭建统一的数据通信网络,保证各子系统之间的高速、稳定通信。(4)界面集成:设计统一、友好的用户界面,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操作协同和监控。7.1.3集成方法系统集成采用以下方法:(1)模块化设计:按照功能将系统划分为多个模块,便于集成和调试。(2)标准化接口:采用标准化接口,提高各部分之间的兼容性。(3)分布式架构:采用分布式架构,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稳定性。7.2功能测试7.2.1测试目的功能测试旨在验证系统各项功能的正确性和完整性,保证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能够满足用户需求。7.2.2测试内容功能测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采集与传输:测试传感器数据采集、控制器指令传输等功能。(2)数据处理与分析:测试数据处理、分析算法和报表等功能。(3)监控与报警:测试实时监控、报警通知等功能。(4)用户操作:测试用户登录、权限管理、操作日志等功能。7.2.3测试方法功能测试采用以下方法:(1)黑盒测试:通过输入输出验证系统功能。(2)白盒测试:分析代码逻辑,验证系统内部功能。(3)灰盒测试:结合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全面验证系统功能。7.3功能测试7.3.1测试目的功能测试旨在评估系统在高并发、高负载情况下的稳定性和功能,保证系统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满足功能要求。7.3.2测试内容功能测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并发功能:测试系统在高并发用户访问时的响应速度。(2)负载功能:测试系统在高负载情况下的稳定性和功能。(3)资源利用率:测试系统资源(如CPU、内存、磁盘)的利用率。(4)网络延迟:测试网络通信延迟对系统功能的影响。7.3.3测试方法功能测试采用以下方法:(1)压力测试:模拟高并发、高负载场景,测试系统功能。(2)容量测试:测试系统最大承载能力。(3)稳定性测试:长时间运行系统,观察功能指标是否稳定。7.4安全测试7.4.1测试目的安全测试旨在评估系统的安全性,保证系统在各种攻击手段下能够保持稳定运行,保障用户数据安全。7.4.2测试内容安全测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身份认证:测试用户登录、权限管理等功能的安全性。(2)数据加密:测试数据传输、存储过程的安全性。(3)漏洞扫描:测试系统是否存在已知漏洞。(4)防护措施:测试系统防护措施的有效性。7.4.3测试方法安全测试采用以下方法:(1)静态代码分析:分析代码,查找潜在安全漏洞。(2)动态测试:通过实际攻击手段测试系统安全性。(3)渗透测试:模拟黑客攻击,评估系统防护能力。第八章系统运行与维护8.1系统部署系统部署是工业制造业能源管理系统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保证系统在预定环境中稳定、高效地运行。以下是系统部署的具体步骤:(1)部署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硬件设备、网络环境、操作系统等基础设施的检查与准备,保证其满足系统运行的基本需求。(2)软件部署:按照系统设计要求,将系统软件部署到服务器和客户端,配置相应的参数,保证系统正常运行。(3)数据迁移:将现有能源数据迁移至新系统,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4)系统集成:将能源管理系统与现有的生产控制系统、财务系统等关联系统进行集成,实现数据共享与交互。(5)部署测试:对部署后的系统进行功能测试、功能测试和安全性测试,保证系统满足实际应用需求。8.2系统运行监控系统运行监控是保证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系统运行状况监控:实时监测系统运行状态,包括服务器资源使用情况、网络流量、系统响应时间等。(2)数据采集与处理监控:保证能源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对数据处理过程进行监控,防止数据丢失或错误。(3)系统功能监控:对系统功能进行实时监测,发觉功能瓶颈,及时进行优化。(4)安全监控:对系统进行安全防护,防止恶意攻击和数据泄露,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8.3系统维护与升级系统维护与升级是保证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定期检查与维护:定期对系统进行检查,保证硬件设备、软件环境等正常运行,对发觉的问题及时进行修复。(2)系统优化: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对系统进行功能优化,提高系统运行效率。(3)软件升级:根据业务发展需求,定期对系统软件进行升级,增加新功能,提高系统功能。(4)数据备份与恢复:定期对系统数据进行备份,保证数据安全,遇到故障时能够快速恢复。8.4用户培训与支持用户培训与支持是保证用户能够熟练使用能源管理系统的关键,具体措施如下:(1)制定培训计划:根据用户需求,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方式等。(2)开展培训:组织专业培训师为用户提供系统操作、数据处理、故障排查等方面的培训。(3)培训效果评估: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保证用户掌握系统操作技能。(4)提供技术支持:设立专门的技术支持团队,为用户提供系统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答和技术支持。第九章项目管理与实施9.1项目计划与管理项目计划是保证项目成功实施的关键环节。在项目开始阶段,应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明确项目目标、任务分工、进度安排、资源需求等。项目管理团队需根据项目计划,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进行有效监控和调整,保证项目按计划推进。项目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1)项目目标:明确项目要实现的目标,包括技术指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2)任务分工:根据项目特点,合理分配项目团队成员的工作任务,保证各项工作有序进行。(3)进度安排:制定项目进度计划,明确各阶段工作的时间节点,保证项目按计划推进。(4)资源需求:评估项目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保证项目实施过程中资源充足。(5)风险管理:对项目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应对,保证项目风险可控。9.2项目风险与应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风险,如技术风险、市场风险、人员风险等。项目风险管理旨在识别、评估和应对这些风险,保证项目顺利进行。以下是对项目风险的应对措施:(1)技术风险:加强技术研究,提前进行技术预研,保证项目技术可行性。(2)市场风险: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降低市场风险。(3)人员风险:加强项目团队建设,提高团队成员的专业技能和沟通协作能力。(4)资金风险:合理规划项目资金,保证项目资金充足,避免资金链断裂。(5)政策风险:关注政策动态,及时调整项目方案,保证项目符合政策要求。9.3项目实施与验收项目实施是项目计划的具体执行过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按照项目计划的要求,保证各项工作有序进行。以下项目实施的关键环节:(1)项目启动:成立项目团队,明确项目目标、任务分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