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案范文汇编9篇_第1页
高中生物教案范文汇编9篇_第2页
高中生物教案范文汇编9篇_第3页
高中生物教案范文汇编9篇_第4页
高中生物教案范文汇编9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生物教案范文汇编9篇

高中生物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2.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3.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群落的演替过程。

三、教学策略

本节应紧紧抓住“动态发展观”实施教学。如果说群落的结构可

从横向进行剖析,是现时性的,那么在群落的演替中,教学要用历史

性的眼光,从纵向进行寻踪。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它时时刻刻都在

发生着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正常情况下,

大多数群落中物种结构相对稳定。但是,当群落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

一些种群消失了以后,总会有其他一些种群来占据这个群落的空间,

经过一段时间,又会有另一些种群兴起,逐渐取得优势。群落演替是

一个长期的过程,总是向着群落恢复相对稳定状态的方向进行。

有条件的学校,在进行“问题探讨”内容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

观看录像资料片(或类似题材),引发学生思考。事实上,学生对群

落演替的现象并不陌生,只是没有建立起概念与现象之间的联系。在

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引导出群落演替的各个

阶段。值得注意的是,要始终围绕着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联

系与相互作用,以动态发展观引发学生对演替的本质进行思考。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与“发生在裸岩上的

演替”过程相比较,分析共同点与不同点。提示学生思考:农田是人

类对自然群落进行改造的产物,在农田上群落的演替能否恢复为原有

的自然群落呢?在学习了这两种演替类型后,教师引出“初生演替”

与“次生演替”的概念,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

关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的教学,教材中提供了“践

踏对草地群落的影响”的素材,意在从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事例展开

教学。“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这是一个在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

事例,但人们未必从群落演替的角度思考过。教学要在“熟悉的,未

必是知道的”题目上做文章,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发现问题的能力。

建议有条件的学校,让学生在野外进行实地考察,然后在课堂中组织

讨论。

实地观察时,提示学生根据踩踏情况,将杂草进行分类:经常被

踩踏的地方的种类;轻微被踩踏的地方的种类;不太被踩踏的地方的

种类。要作较长期的观察,将观察的情况列表记录,必要时将观察到

的情况绘图,或用拍摄照片方式进行记录。观察时要注意:

杂草的种类;

茎秆高度和长势;

生长的密度和植物蔓延的方向;

周围树木生长等其他的情况;

可挖出一些草本植株,观察其根的形态。

在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相关资料(也可让学生举例)分析

人类活动对草原、森林、水域生物群落的影响。在分析中要把握:(1)

人类活动往往是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的,可以对生物之间、人类与

其他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甚至可以改

造或重建起新的关系;

(2)人类可以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

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

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由此引出“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建议这部分内容采用上网

调查或通过其他渠道收集资料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调查:

(1)我国水土流失造成的严重后果,认识到必须与大自然和谐

相处,绝不能以牺牲环境和浪费资源为代价求得一时的发展,必须走

可持续发展道路,处理好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致力

于生活环境的改善;

(2)《退耕还林条例》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3)政府在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时的主要政策,等

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中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

响。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类生存和发展与群落演替的良性发展之间的

关系。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表现在外来物种的

入侵。关于外来物种入侵,在人教版义务教育教材中已有所介绍,故

在本节中该概念没有出现。由于在本节练习中涉及了这方面的知识,

应适当介绍相关内容:

(1)人类活动有时会有意或无意地将一种新的物种引入到某一

群落之中。在适宜的条件下,这些脱离了原有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关系

的新物种往往会大肆扩散和蔓延开来,迅速成为优势种,打破原有群

落的稳定性,危及已有物种特别是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造成生物多

样性的丧失,对当地经济、社会造成巨大危害;

(2)与人类对环境的直接破坏不同,外来入侵物种对环境的破

坏及对生态系统的威胁是长期的、持久的。当人类停止对某一环境的

污染后,该环境一般会逐渐恢复,而当一种外来物种停止传入一个生

态系统时,已传入的该物种个体并不会自动消失。由外来物种入侵导

致的本地物种的灭绝往往是不可恢复的;

(3)我国目前已公布了外来入侵物种名单。1982年原产美国的

松材线虫在南京中山陵附近首次发现传入我国,到20xx年,已经在

江苏、安徽等十多个省八十多个县(市)发现松材线虫危害,每年致

死松树600多万株,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数十亿元。随着我国对外交

流活动的不断增多,防止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已成为保护生态环境

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高中生物教案篇2

一、知识结构

二、教材分析

1.本小节主要讲授“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和染色体组的概念,染色

体倍性(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

2.教材从“猫叫综合征”讲起,介绍了“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四种

类型及其对生物体的影响”。之后安排了“观察果蝇唾腺巨大染色体

装片(选做)”的实验。帮助学生加深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理解,并学

习观察果蝇唾腺巨大染色体装片的方法。

3.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的个别染色体的

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

增加或减少。其中后一类变异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系比较密切,是

教材重点介绍的内容。

4.染色体组的概念通过分析果蝇的染色体组成而得出。然后,根

据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目的不同,区分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几种主

要类型-一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重点讲述多倍体和单倍体。最

后教材用小字讲述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过程,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

与生产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5.本小节可以为本章第五节《人类遗传病与优生》中有关染色体

异常遗传病和第七章《生物的进化》中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学习

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a:识记);(2)染色体数目的

变异(a:识记)。

2.能力目标:学会观察果蝇唾腺巨大染色体装片。

四、重点实施方案

1.重点: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2.实施方案:通过挂图、幻灯片、投影片等多媒体教具,变抽象

为具体,让学生抓住关键,学会知识。

五、难点突破策略

1.难点: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

2.突破策略:通过生殖细胞中的两套不同的染色体,引导学生从

全部染色体的许多特征中抓住共同的关键特征。结合多媒体课件及具

体实例,搞清难点所在。突破难点,理清思路。

六、教具准备:1.猫叫综合征幼儿的照片;2.精子形成过程的示

意图;3.果蝇的精子与卵细胞图、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的知识结构投影片;4.果蝇染色体活动的多媒体课件。

七、学法指导:本节课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与学生谈

话,师生互动,共同归纳总结出应得的结论。

八、课时安排:2课时

高中生物教案篇3

一、细胞核

1.细胞核的存在

除了维管植物的筛管细胞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外,真核细胞

都有细胞核。

2.细胞核的结构

(1)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上有核孔是DNA

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核的通道。

(2)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3)核仁:由染色体片段构成,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4)核基质。

3.染色质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染色质是粗或细的丝状物,细胞分裂时,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

成染色体,两者是同种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形式。

4.细胞核的功能

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趣味思考:把变形虫的细胞核和细胞质分离,然后单独培养,结

果都不能成活;把另一种变形虫的细胞核移植到该变形虫的去核的细

胞质中,继续培养,变形虫能够分裂增殖,说明了什么?

提示:说明细胞必须保持完整性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也说

明了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二、原核细胞

1.原核细胞结构

(1)拟核: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也没有染色体,但有一

个环状DNA分子,位于无明显边界的区域一一拟核。

(2)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没有真核细胞中的其他复杂细胞器。

(3)细胞壁:由肽聚糖组成,起着保护并维持细胞形状的作用。

(4)其他:荚膜、鞭毛。

2.种类:细菌、蓝藻(蓝细菌)等。

3.生理:能进行细胞呼吸,细胞膜是细胞呼吸的场所;蓝细菌能

进行光合作用,场所是细胞膜内折叠,上面有光合色素。

核心解读

1.分析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

染色质是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

DNA和蛋白质。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种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

存在状态。“不同时期”指细胞分裂间期、细胞分裂期或不再进行分

裂的细胞所处的时期。其关系可归纳如下:

特别提醒

染色质是遗传物质DNA的主要载体,它只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

核中。在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线粒体、叶绿体内)遗传物质仅单独

以DNA分子的形式存在,没有蛋白质与它结合形成染色质(体)。在

原核细胞内遗传物质以DNA分子的形式存在,因此说,原核细胞内没

有染色体。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判别

特别提醒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本质区别是核膜的有无;原核细胞的唯一

细胞器是核糖体。

题例领悟

题型一细胞核是代谢与遗传的控制中心

下图所示为再生能力很强的原生动物喇叭虫,将之切成①②③三

截,能再生成喇叭虫的是O

A.①B.②C.③D.②和③

解析:本题考查对细胞核功能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细胞核是细

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②中含有细胞核,细胞核中含有一个喇叭

虫再生的全部遗传信息。

答案:B

反思感悟

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

场所,细胞必须保持完整性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题型二细胞核的遗传功能

科学家对单细胞伞藻的幼体嫁接,将甲伞的伞柄嫁接到乙的假根

上,长出了乙的伞帽。下列有关评价合理的是()

A.该实验证明了细胞核是遗传的调控中心ks5u

B.该实验证明了细胞核是代谢的调控中心

C.欲证明细胞核的功能,需同时进行对照实验

D.第一次新长出的伞帽与乙的伞帽特征完全相同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评价实验能力,在证明或探究某一结论或

现象时,通过设置对照可以使结论更准确、更具可靠性,也更符合科

学性

答案:C

反思感悟

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遗传信息库,控制着生

物的性状表现。

下列结构中的遗传物质,能形成染色体的是…G。

A.叶绿体、线粒体中的DNA

B.受精卵细胞核内的DNA

C.细菌、蓝藻体内的DNA

D.病毒体内的DNA或RNA

解析:染色体仅存在于细胞核中,是真核生物遗传物质的主要载

体。线粒体、叶绿体以及原核细胞中的DNA都是裸露的,不与蛋白质

结合,不形成染色体。

答案:B

反思感悟

DNA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其次还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题型四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区别

识图作答(题中口内填写图中指示结构的数字)。

(1)上图是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做出此判断的依

据是此细胞具有口、口、口等结构。

(2)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具有的结构是口和口o

(3)上图中的动物细胞也含有的细胞器是o

解析:该细胞的显著特点是有细胞壁、叶绿体、中央大液泡,所

以据此判断它是高等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根尖分生区细胞

是幼嫩细胞,所以不含中央大液泡,且也不含叶绿体。动物细胞除了

不具有叶绿体和中央液泡外,其他细胞器都含有。

答案:(1)高等植物③细胞壁④叶绿体⑤二''笠号尊。2)⑤大液

泡④叶绿体(3)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和线粒体

反思感悟

动植物细胞的判断思路:

①有细胞壁的细胞是植物细胞,没有细胞壁的细胞是动物细胞。

②有叶绿体的细胞是植物细胞,没有叶绿体的细胞不一定是动物

细胞,如植物的根细胞不进行光合作用,没有叶绿体。

③有大液泡的细胞是植物细胞,没有大液泡的细胞不一定是动物

细胞,植物的未成熟细胞也没有大液泡。

随堂训练

1.从母羊甲的体细胞中取出细胞核,注入到母羊乙去掉细胞核的

卵细胞中,融合后的细胞经卵裂形成早期胚胎,再植入另一只母羊丙

的子宫内,生出的小羊大多数性状O

A.难以预测B.像甲C.像乙D.像丙

解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控制着生物体主要遗传性状,因为

遗传物质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在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内也含有少

量DNAo

答案:B

2.下图示科学家进行的蝶蜘受精卵横缢实验。你认为该图最能说

明O

A.细胞质控制着细胞的代谢

B.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

C.细胞质是细胞遗传的控制中心

D.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的控制中心

解析:由图中信息知道,受精卵分裂过程中,只有含细胞核的细

胞才能分裂发育成胚胎,说明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答案:D

3.细胞核行使遗传功能的重要结构是()

A.核膜B.核仁C.染色质D.核孔

解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物质DNA主要在细胞核中的染

色质上,细胞核行使遗传功能的重要结构是染色质。

答案:C

4.下列有关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O

A.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物质

B.染色体和染色质的成分是一样的

C.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形态是不同的

D.染色体和染色质的成分是有较大区别的

解析:染色质和染色体的主要成分都是DNA和蛋白质,它们之间

的不同不过是同一物质在间期和分裂期的不同形态表现而已。

答案:D

高中生物教案篇4

实验原理

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存在于细胞质中,叶绿体呈色、形,高倍显微

镜下清晰可见。

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2、观察叶绿体形态和分布。

实验程序

观察细胞质的流动

实验原理

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用的运动作为标记可观

察细胞质的流动。

实验目的

1、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通过显微镜的实际观察的实际观察,理解细胞质流动是一种

生命现象。

实验程序

光照、室温条件下水中培养黑藻

取一片幼嫩的小叶

临时装片:清水+小叶+盖玻片

低倍观察叶片细胞

高倍观察叶绿体的流动及流动方向

注意事项:

1、细胞质的流动受细胞的代谢状况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增

进细胞代谢作用的因素,如适宜的光照、温度、PH值、生长素等,

都可以促进细胞质的流动。反之,不利的环境变化和某些化学药品,

如麻醉剂等,则可抑制细胞质的流动。

2、在做此实验时,如果发现细胞质不流动,或者流动很慢,应

立即采取措施,加速其细胞质的流动。其方法有三种:一是进行光照,

即在阳光或灯光下放置15〜20分钟;二是提高盛放黑藻的水温,可加

入热水将水温调至25P左右;三是切伤一小部分叶片。

自我评价试题

1、普通光学显微镜是生物学实验中最常用的仪器之一,试回答

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中的有关问题:

(1)一细胞或物体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时“被放大50倍”

是指该细胞或生物体的O

A、体积B、表面积C、像的面积D、长度或宽度

(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X,物镜为10义时,视野范围内看到

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义时,则在视野中

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O

A、2个B、4个C、16个D、32个

(3)用4台显微镜观察黑藻细胞。在相同环境中,若视野的明

暗程度相仿,反光镜的选用一致,贝心显微镜的光圈最大的一台是();

目镜和物镜均最短的一台是O;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的一台是

A、目镜15义和物镜45XB、目镜15义和物镜10义

C、目镜5义和物镜10XD、目镜5义和物镜45义

2、选择葬类作为观察叶绿体材料的原因与下列哪项无关

A、制片简单B、叶绿体清楚C、叶子薄而小D、细胞质流动速度

3、用高倍镜观察比用低倍镜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大小和视野的

明暗情况依次为--O

A、多、大、亮B、少、小、暗C、多、小、暗D、少、大、暗

4、观察细胞质流动时,观察的最佳部位是

A、叶的边缘细胞B、靠近叶脉部位的细胞C、叶片表皮细胞D、

保卫细胞

5、把叶绿体作为细胞质流动的标志是因为

A、叶绿体在不同强度光照射下会以不同面向着光源

B、如果没有标志物,细胞质的流动难以观察

C、只有叶绿体等颗粒可以移动,细胞质基质不流动

D、细胞基质是流动的,细胞器是不运动的

6、张小攀同学在观察变形虫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较大

的变形虫,但在图象上有一小片污物,影响对变形虫的观察。

(1)在不调换目镜和物镜的情况下,她应如何判断污物在何处?

写出操操作步骤。

(2)如果确认污物在装片内部,在既不允许重新制作装片又不

能揭开盖玻片的情况下,如何清除污物或使污物与变形虫分开?

自我评价试题答案:

1、(1)D(2)A(3)A、B、C2、D3、D4、B5、B

6、(1)先轻轻移动装片,观察污物是否随着移动,如果随着移

动,则污物在装片表面或内部;如果移动装片,污物不动,一般在镜

头上,可先转动目镜,看污物是否转动,如果污物随着转动,说明污

物在目镜上,否则可能在物镜上。

(2)用吸水纸在一侧吸引内部液体,使污物与变形虫分开。

高中生物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3)能力方面:

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教学方法:

问答法、举例法、讲解法、探究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学习法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在开始今天新的一章内容学习,首先请大家看几

幅图片。

(播放图片,学生观看)

师:20xx年12月29日,“黑河好八连”的战士在哨位上站岗

执勤。当日,地处中俄边境的黑龙江黑河市气温是零下三十五度。他

的体温是多少呢?是不是也是零下三十五度呢?20xx年7月28日下

午3时,天气闷热难当。重钢股份公司炼钢厂炼钢炉前温度起码超过

100℃,他的体温是不是也达到了100摄氏度呢?

生:不是,应该是37摄氏度左右。

展示抗洪展示图片,抗洪抢险战士可能会面临高温,缺干净水的

恶劣生活环境抗洪抢险战士生活环境中蚊虫多,细菌等微生物也多,

战士们容易患病。。

师:前面所看到的恶劣环境对人体健康有何影响?在寒冷或炎热

环境中人体是如何维持体温的?如何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的?这就涉

及到本章所学习的主要内容。下面我们首先来学习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新课讲解]

师: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问题探讨。

课件展示草履虫和红细胞的图片:

讨论1:图1和图2各是什么细胞?请说出细胞的名称。

讨论2: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两者的生活环境有何

异同?

生: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师:还记得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有几种吗,他们生活的环境和草

履虫有相似之处吗?二者又有何不同?

学生自由讨论,老师点学生起来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

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

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

境中,可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

如温度基本恒定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今天的第一个内容: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课件展示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的剧照。

师:红楼梦中有这么一句话,女人是水做的,其实不管是女人还

是男人都是水做的,人体内含有大量的液体成分。我们就把它称为体

液。

体液----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体液

血浆

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组织液

淋巴等

师:人体内细胞数量很多,存在于细胞内的液体总和大约占2/3,

所以细胞内液多。那么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什么?

生:细胞外液

师: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下面阅读教材相

关内容,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①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内环境之间有何关系?

②内环境各部分的物质交换关系如何?

细胞内液

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组织液

淋巴等

教师着重讲解几个概念。

血浆:血液中的液体成分。

组织液:是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

淋巴:组织液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

内环境: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教师展示内环境的图片同时请同学们思考几个问题

1、血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什么?

提示:血浆。

2、体内绝大多数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什么?

提示:组织液。

3、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什么?

提示:淋巴液。

4、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什么?

提示:血浆和组织液。

5、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什么?

提示:淋巴液和组织液。

请同学们自习看书并回答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异同点。

相同点:

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不同点:

(1)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

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

(2)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

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

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

(3)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

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师: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下组织液、血

浆、淋巴液之间的内在联系。

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

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

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少量的组织液

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

脉汇入血浆中。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下面这个图来显示。由

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叫学生上来画,教师批改、点评、补充)

视频展示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多放几遍,加深印象,

让学生理解组织液、体液、血浆间的内在联系)

想一想:在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这三种体液中,02浓度由

高到低的顺序是什么?C02的浓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什么?

提示:02浓度由高到低: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C02浓度由高到低: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是细胞外液的成分。

首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上的资料。

讨论:1、如何将表中物质按化学性质进行归类?

2、除表中所列成分外,血浆中还可能含有哪些物质?

3、在组成血浆的离子中,哪些离子的含量较多?它们可能起什

么作用?

4、HC03—、HP042-可能起什么作用?

提示:表中的化学物质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包括水和

无机盐离子,有机物包括糖类、蛋白质、脂质、氨基酸氮、尿素氮、

其他非蛋白氮和乳酸等。

提示:还含有气体分子、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其他有机物

(如维生素)等。提示:Na+、Cl-含量较多。它们的作用主要是维持

血浆渗透压。

提示:维持血浆的酸碱平衡。

课件展示:

二、细胞外液的成份

教师总结:

水:90%左右

1、血浆的主要成分无机盐:1%左右

蛋白质:7%——9%左右

其它物质

2.组织液、淋巴的化学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有所不同。

最主要的差异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

质很少。

3.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这在一定程度

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师:在必修1中我们曾学过植物细胞通过

渗透作用来吸水或者失水;红细胞置于清水中渗透

吸水会涨破,置于高浓度食盐水中渗透失水会皱缩,那么在细胞

外液中细胞会出现这种情况吗?首先请学生阅读课本,思考问题。

1、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主要指哪些性质?

提示: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主要指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2、什么叫溶液渗透压?

提示: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3、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由什么决定?

提示: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

目。

4、正常人血浆的PH是多少?

提示:7.35—7.45

5、人为什么能保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

提示:与它含有H03-、HP042-等离子有关。

6、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多少度?

提示:372左右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一个总结。

(旁栏思考题)

提示:哺乳动物的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这

样的溶液所提供的渗透压与血浆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同,所以是血

浆的等渗溶液。如果输液时使用的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低于或高于

0.9%,则会造成组织细胞吸水或失水。

师:细胞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教师展示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图片。

请学生思考:氧气是如何进入细胞内的?食物中的葡萄糖又是如

何进入细胞的?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是如何排出细胞的?细胞中的尿

素是如何排出的?

分别点学生起来回答。

教师点评并总结。

Na+和C1-等直接来自于食物,不需要经过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

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主要来自于食物中的糖类和蛋白质。糖类和蛋

白质是两类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分解为葡萄糖和

氨基酸才能被吸收。上述物质在小肠内经主动运输进入小肠绒毛内的

毛细血管中,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中,再通过物质

交换过程进入组织液和淋巴。由此可见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

交换需要以内环境为媒介。

师:通过以上讨论可以看出,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

需要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同时,细胞和内环境之间也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的。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课堂总结]

课件展示:内环境的概念、组成、理化性质及物质交换。

请同学们自己在笔记本上试着画出本节的概念图。

高中生物教案篇6

复习重点:

1、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增长趋势

2、人口增长对生物圈的影响

3、严峻的环境问题

4、人类发展和生物圈的关系

5、保护生物圈的对策和方法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总结、练习

教学仪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重点知识归纳

1、人口增长过快:地球上人口的承载能力大约是80亿。

2、和人类活动有关的环境问题主要有:酸雨、臭氧层遭破坏、

温室效应增强、水污染、噪声污染和土壤污染。

3、酸雨:形成原因:工业生产中燃烧煤和石油等会释放出大量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它们在空气中被氧化,进而形成硫酸和硝酸,

随降雨落到地面。

范围:pH小于5.6的雨水。

危害:刺激人眼和呼吸道,影响农作物生长,影响鱼类和水生生

物生长,腐蚀建筑物、雕塑等。

4、臭氧层破坏:臭氧层具有吸收紫外线的能力,破坏后,紫外

线直接照射地球,导致皮肤癌患者增加,也可能对人眼造成伤害。

5、温室效应: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能阻挡从地球表面辐

射到宇宙空间的热量,从而导致地球温度升高的现象。(二氧化碳含

量升高却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有利的)

6、水污染:指污染物排入水体,使水和底泥的物理、化学性质

以及其中生物的组成发生变化,降低水体使用价值。污染物有工业废

水、农业废水和生活废水。

7、噪声污染:种类有交通噪声、工厂噪声、施工噪声、社会生

活噪声和家庭生活噪声。

8、土壤污染:大量施用农药污染了土壤。

9、垃圾处理的方法:焚烧、填埋、堆肥。

10、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玻

璃)、不可回收垃圾(果皮、菜叶、剩坂菜)和危险有害垃圾(废电池、

废灯管、过期药品)

二、重点习题讲解

1、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下列名词与环境

污染有关的是()

①酸雨②臭氧空洞③白色污染④温室效应⑤赤潮⑥潮汐⑦噪声

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⑥⑦C.①②③④⑤⑦D.①②③④⑦

分析:和人类活动有关的环境问题主要有:酸雨、臭氧层遭破坏、

温室效应增强、水污染、噪声污染和土壤污染等。而赤潮是如何形成

的呢?科学家认为,赤潮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污染。大家知道,有

毒物质进入海洋时,会造成环境污染,危及海洋中动植物的生存,但

是,大量涌进海洋的废水之中、并不都是有毒的东西,有些还是植物

生长必需的营养要素、如氮、磷和碳等,若这些营养盐过于丰富,这

时就出现了"富营养化"现象,过多的营养物质会使藻类、鞭毛虫等生

物繁殖得很快,就这样赤潮生物进行了爆炸性的繁殖,这些赤潮生物

大量死亡后,就会把海水"染"红。赤潮来临时,鱼类常常大批死亡。

由以上分析可知:选项C正确。

2、判断:平常下的雨也是酸性的,所以也可以称为酸雨。

分析:错误。只有PH值小于5.6的雨才称为酸雨。

3、判断:能够吃到野生动物或者能够使用野生动物做成的用品,

说明自己很有品位。

分析:错误。野生动物的存在丰富了动物的物种资源库,物种是

人类宝贵的财富,吃野生动物或者使用野生动物做成的用品,说明这

个人愚昧无知,根本不是有能力的表现。

三、练习

1、选择题

(1)目前,我国采用的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

A、焚烧B、填埋C、堆肥D、ABC三项都正确

(2)下列哪种气体可以造成酸雨危害()

A、二氧化碳B、一氧化碳C、二氧化硫D、氮气

2、填空

生活垃圾一般分为三类:

垃圾,如

垃圾,如

垃圾,如

3、连线

水污染工厂排放的浓烟

大气污染生产、生活中排放的污水

土壤污染工业生产,交通运输产生的噪声

噪声污染向农田施加大量的化肥

答案1、(1)D、(2)C、2、可回收,废纸等;不可回收垃圾,如果

皮等;危险有害垃圾,如废电池等3、水污染连生产、生活中排放的

污水;大气污染连工厂排放的浓烟;土壤污染连向农田施加大量的化

肥;噪声污染连工业生产,交通运输产生的噪声。

高中生物教案篇7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识记沼虾、河蟹、园蛛、娱蚣的形态结构特点。

(2)知道沼虾、河蟹的经济意义以及园蛛、娱蚣与人类的关系。

(3)识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能力方面

通过比较沼虾和蟹的形态结构,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通过

对四种动物的学习,使学生归纳出节肢动物的特征,培养的分析问题。

综合问题的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学习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使树立如何合理地利用动物资,保

护环境的意识,认识自然界中节肢动物的多样性,增强保护有益动物,

防除有害动物的观念。

重点难点

本的重点是四种节肢动物的形态结构及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难

点是对代表动物的学习,最终归纳出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几种代表

动物在外部形态上有很大的差别,它们却都属于节肢动物,这是学生

难以理解的,也缺少办法找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只有在明确它们各

自的特点的同时,才能逐步找出它们共同的特点,进而归纳出节肢动

物的主要特征。

教具准备

蝗虫、沼虾、河蟹(雌、雄)、园蛛、娱蚣的活体和挂图、实物

投影。(除河蟹外,其他分别放在不同的培养皿中)。

时安排

1时。

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实物导入设疑启动引出题

观察沼虾、河蟹、园蛛、娱蚣识记其形态结构的特点,

列表归纳比较

展示蝗虫、沼虾、园蛛、娱蚣的挂图,归纳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举例说明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教学过程说明:

(1)导言的设计。

表扬上节学生制作的昆虫标本,不但种类全、而且质量好。请学

生观察通过实物投影(投影仪)展示出的沼虾、河蟹、园蛛、娱蚣的

活体标本(投影片)或挂图。问:这些动物也是昆虫吗?不是,这些

是其他节肢动物。这样就把本开头前几幅图移到此处讲解,既节省了

第一节的时间。又解决了本节的导言。

(2)关于沼虾、河蟹、园蛛、娱蚣的形态结构特点,根据蝗虫

内容,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表格。教师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指导,边

归纳。每个动物的各部分的形态结构特点,然后教师再比较每个动物

各部分的结构的不同点。最后再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出节肢动物的主

要特征。这样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特性到共性,再由共性判

断特性。同时教会一种学习方法,教师做学法指导,教会学法比传授

知识更重要,“会学”比“学会”更有价值。

关于沼虾的教学,对于生活在城市的学生往往感到和自己平时吃

到的虾不一样,因为平时吃到的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对虾,而沼虾(青

虾)是生活在淡水中的,这一点要向学生讲清楚。教师在实物投影上

出示沼虾的活体或标本或者用沼虾的挂图,在大屏幕上出示观察提

纲:沼虾的身体分几部分?各部分有哪些结构特点?沼虾生活在水

中,一般它应该用什么呼吸?怎样才能找到它的呼吸器官?雌沼虾的

卵直接产在水里吗?学生观察实验桌上的沼虾,回答以上问题,同时

教师在实物投影上指导,师生共同完成板书上的表格。关于蟹的教学,

用河蟹、海蟹都可以,城市和农村的都有感性认识,只用一只蟹在实

物投影上演示即可,但应说明是河蟹还是海蟹。

关于园蛛的教学,可以指导学生在采集园蛛标本时,注意留心观

察园蛛吐丝、结网和捕食昆虫的情况,并写出观察报告,在堂上汇报

自己的观察报告,不当之处,教师应给予纠正。通过汇报,教师问:

蜘蛛都结网吗?蜘蛛很像昆虫,但它是昆虫吗?教师在实物投影上出

示活的园蛛,弄清园蛛的形态结构,师生归纳完成板书表格,重点讲

解园蛛的纺绩器的结构,园蛛是怎样结网捕虫的?对农业生产有什么

益处?教师可以让进行下列计算:有人统计每666.7平方米(即1

亩)稻田内约有蜘蛛3万至8万只,如果按每个蜘蛛每天消灭5〜8

只农业害虫计算,那么每666.7平方米稻田的蜘蛛每天大约能消灭

多少只农业害虫?由此可见蜘蛛可以防治农业害虫,减少农药对环境

的污染,这就是防治的.意义。上确有其人一一威灵顿将军,由于连

打败仗躺在茅草屋内很沮丧,看到蜘蛛一次又一次的结网,从失败到

成功,自己终于很受启发振作起,打了一次大胜仗。也可以把这段小

安排在讲解园蛛时作为导言。这样可以吸引的注意力,培养学习学的

兴趣。同时让对蜘蛛比较感兴趣,有很多关于蜘蛛的趣闻,可以后阅

读。

关于娱蚣的教学,教师出示娱蚣的标本和观察提纲,师生整合,

完成板书表格。教师引导比较一下,每种动物的每一个部分有什么不

同点,并用彩色粉笔画出不同点。把蝗虫、沼虾、园蛛、娱蚣的活体

在实物投影仪上同时展示出(或者把四种代表动物的挂图展示出),

摸一摸标本,它们的身体表面有什么?看一看,它们的身体是否都分

部?身体是否由体节构成的?足和触角是不是分节的?想一想;节肢

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完成板书。

最后让学生讨论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节肢动物与自然环境的

关系,使认识到节肢动物是自然界中最大的动物类群,与人类的关系

密切)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了解节肢动物,

合理地利用节肢动物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是我们学习本内容的

最终目的。

高中生物教案篇8

辅导教案

基础链接温故知新

一、生物体中的水

1.作为溶剂,水是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B

2.水分子通过膜的扩散,叫o当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

胞液浓度时,细胞会因而发生质壁分离。细胞有氧呼吸和光

合作用中都有水的生成,在有氧呼吸中发生在过程中,在光

合作用中发生在过程中。

二、水的生态效应

1.水循环:主要路线是从地球表面通过进入大气圈,

同时又不断地从大气圈通过回到地面。

2.酸雨:是由于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所产生的的氧

化物,与大气中的水结合而形成酸性的产物,使雨水呈酸性。

3.水体富营养化:是由于水体受到如化肥等无机物的污染,使

水生植物大量生长,造成水中生物死亡的现象。被人类排放到水体中

的污染物包括8类:即家庭污水、微生物病原体、、

(包括除草剂和洗涤剂)、其他矿物质和化学品、水土流失的

冲击物、放射性物质、来自电厂的废热等。

一、1.载体

2.渗透失水电子传递碳反应

二、1.蒸发降雨

2.硫和氮

3.化学肥料杀虫剂

聚焦科技扫描知识

水利工程与生态工程是同步进行并且密不可分的,特别是对于我

国等发展中国家,水利的开发利用又是必须的,水利工程的实质都是

为了解决水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不均衡的问题,但我们还要清醒地

认识到水利工程给环境可能带来负面的影响。

一、水利工程会打破流域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1.改善水库周边环境

由于调运大量的水,使的水库周围空气湿度增大,有利于植物的

大量生长,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2.防止洪涝灾害

三峡大坝的建成,有效地减轻长江洪水灾害对中游人口稠密、经

济发达的平原湖区生态与环境的严重破坏,以及洪灾给人们心理造成

的威胁。大坝还拦截了大量的泥沙,降低了下游湖区淤积的速度,有

利于湖区对洪水的调节和蓄水。

3.改善大坝上游的航运条件

水力发电站

4.开发清洁能源一一水电能

利用大坝水力发电,是可持续发展的清洁能源。水电与火电相比,

可减少燃煤、燃油对环境的污染。

然而,大型水利工程也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消极或不利的影

响。

5.破坏原生态系统的生物生活环境

如果不按规律办事,单纯以水利工程建设为目的,会进一步增加

水土流失的现象,如小湾水电站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现象非常严

重。

三峡大坝建成后,该地区食物链结构破坏,例如中华鳄有到长江

上游产卵繁殖的习性,大坝修建正好隔断了中华鳄溯河逆流的路途,

使其繁殖和生存受到严重影响。

6.改变两岸土壤特性

由于生土浅表化,加之水库两岸的渗漏使地下水升高,造成土壤

次生盐碱化、沼泽化,使植物不能更好地生存,在坡度较大地区还会

诱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7.诱发地震

地壳结构可能会发生变化而为地震创造了条件。

8.水质的变化

由于库区水流速度减慢,如果两岸生活污水、工业污水不经治理

就直接排放,可能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质恶化。

二、水利工程要与生态保护工程同步进行

1.河流湖泊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库区泥沙淤积,会影响库区及周围生物的生存。

2.河流是多种生物的栖息地和物种库

任何一条河流其上下游、左右岸的生物群落交织在一起,共生共

存,处于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中。

3.水利工程是人类自身发展必需的,要科学地规划、设计和管

理。

纲举目张理清结构

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水利工程的实施,良好的经济条件有利于

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只有对自然规律的理解深刻才能自觉遵守自然规

律,通过合理的、科学的规划和设计,将水利工程对生态的影响减少

到最低程度。

突破难点化解疑点

1.为什么说节水比调水更重要?

探究发现: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主要靠修水库多蓄水;解

决水资源空间不均,主要依靠调水。但是我国水资源问题短缺,靠修

水库、建调水工程,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建设节水型

社会才是解决我国干旱缺水问题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举措。

调水水量有限,改变不了北方地区人均水资源紧缺的根本格局。

而且缺水严重的地区,仍然存在着严重的浪费水的现象。

治理污水确实需要花很多的钱,而且还不能增加水量,但非做不

可。节水,是个建设什么样社会的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我发现

2.大坝建成会导致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探究发现:(1)移民问题

关系到人的生存权和居住权的调整,是当今世界性难题。

(2)对泥沙和河道的影响

从生态学角度讲,在河流上建坝,阻断了天然河道,导致河道的

流态发生变化,引发整条河流上下游和河口的水文特征发生改变,导

致上游泥沙淤积。

(3)水体变化带来的影响

水体容易受到污染,蒸发量增加等。

(4)对鱼类和生物物种的影响

特别是对某些鱼类涧游的影响。解决的办法有两个:一是建鱼梯、

鱼道,二是进行人工繁殖。

(5)地质灾害

修建大坝后可能会触发地震、崩岸、滑坡等不良地质灾害。

⑹溃坝。

我的发现

高中生物教案篇9

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1果酒和果醋制作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果酒、果醋制作的原理。

2、能力目标:

①学生根据果酒制作的原理设计果酒制作过程,体验制果酒的实

践操作

②在对果酒制作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环节,培养学生实验分析能

力和严谨的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果酒酿制历史的追述,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渗透

STS教育。

教学重点:

①说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

②设计制作装置制作果酒和果醋

教学难点:

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

教学过程

引言: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很多事物都走在世界前列,酒也

一样,有着它本身的光辉篇章。在酒的记载中,有许多关于酒的有趣

传说。猿猴酿酒说一一猿猴的主要食物就是含糖水果,猿猴在水果成

熟的季节收贮大量的水果在“石洼”中,一段时间后,就有特殊香味

的液体流出,这就是最早的果酒。

在国内市场上,近几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果酒,如枸杞酒、青梅

酒等。

果酒与生活一一果酒中虽然含有酒精,但含量与白酒、啤酒和葡

萄酒比起来非常低,一般为5到10度,最高的也只有14度。因此,

被很多成年人当作坂后或睡前的软饮料来喝。果酒简单来说就是汲取

了水果中的全部营养而做成的酒,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人体所需

的氨基酸。有时候即使生吃水果也不能吸收的营养,通过果酒却可以

吸收,因为营养成分已经完全溶解在果酒里了。果酒里含有大量的多

酚,可以起到抑制脂肪在人体中堆积的作用,使人不容易积累脂肪和

赘肉。此外,与其他酒类相比,果酒对于护理心脏、调节女性情绪的

作用更明显一些。

课题1从课题背景人手,然后从实验原理、实验流程示意图和提

供的资料,较全面的介绍了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过程。

一、基础知识

1.果酒制作的原理

阅读课本,完成以下问题:

(1)果酒的制作需要什么微生物?

(2)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分布、种类及菌落?

(3)酵母菌的代谢类型及其呼吸过程的反应式如何?

(4)酵母菌的适宜温度是多少?

(5)为什么在一般情况下葡萄酒呈红色?

(6)什么叫发酵?发酵等同于无氧呼吸吗?酵母菌有何实际应

用?

(1)酵母菌形态、结构、分布、种类及菌落

①形态、结构

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属真核生物,细胞大小为l~30um,呈圆

形、椭圆形等。

思考:你认为酵母菌的细胞中有哪些结构?

你认为细菌与酵母菌在细胞结构上有什么区别?

②繁殖

酵母菌的繁殖方式有出芽生殖、分裂生殖和抱子生殖,但多以出

芽方式进行无性生殖。温度低时形成抱子,进入休眠状态,温度适宜

时,进行出芽生殖,繁殖速度快。③菌落:

讨论:你知道什么的菌落吗?在生态学上一个菌落属于什么?

酵母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其表面湿润、黏稠,呈白色

或粉红色。(在液体培养基中,有些在液体表面形成菌膜,或在容器

壁上出现酵母环,或产生沉淀。)

④生存的环境

自然界中,酵母菌分布广泛,但多分布在含糖较高的偏酸环境中,

如水果、花、树皮上,(有些可与昆虫共生,有些使人致病,如白色

假丝酵母引发鹅口疮、肺感染。食品中常见的酵母菌有啤酒酵母、葡

萄汁酵母、鲁氏酵母(酱油酿造)、球拟酵母属、粉状毕赤氏酵母等。)

一年四季,土壤始终是酵母菌的大本营。

思考:在发酵制作葡萄酒的时候,要对葡萄进行消毒吗?为什

么?

其他微生物与酵母菌的关系是什么?

(2)酵母菌的代谢类型及其呼吸过程

①酵母菌的呼吸

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

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酶

C6Hl206+6022+6H20+能量

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酶

C6H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