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6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程标准1.了解20世纪50至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和成就,认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及教训;2.理解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3.了解和感悟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4.了解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考情分析1.频率题型:该部分是高考重要考点,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也多有涉及2.情境设计:多利用文献、图表、漫画等形式创设情境,以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成功探索和成就,考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家国情怀等学科素养。如(2023·1月浙江选考,9)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建设成果;(2023·全国甲卷,42)伟大的建设成就;(2023·江苏卷,10)全面建设社会主义;(2023·全国乙卷,30)社会主义文化艺术的发展;(2021·天津卷,8)国民经济调整3.核心考向:中共八大、国民经济的调整、三线建设、科技成就、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突破整体感知知识点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良好开端中共八大(1956年)背景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已经建立起来内容(1)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2)主要任务:解决主要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影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双百”方针概况1956年,毛泽东正式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意义成为我国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指导方针理论探索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内容1957年春,毛泽东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影响理论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实践全党整风运动和全国反右派斗争开展起来,但反右派斗争被严重扩大化了2.严重失误表现内容危害影响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①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②1959-1961年,我国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大跃进”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度,以“大炼钢铁”为中心高指标、浮夸风,导致国民经济严重失调,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人民公社化运动片面强调人民公社的规模和公有化程度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生产的积极性1.阐释·核心概念[七千人大会]是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的扩大工作会议。出席会议的有中央各部门、各中央局、各省、地、县(包括重要工矿企业和部队)五级领导干部,共7118人。人们习惯地称这次会议为“七千人大会”。会上,发扬了民主,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初步总结了1958年“大跃进”的经验教训。这次会议对于统一全党思想,提高认识和纠正工作中发生的“左”的错误,起了积极的作用。2.思考·情境问题毛泽东在1961年末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期间讲道:“这十二年,恐怕还是做对了的是主要的,占第一位,错误占第二位。我们十二年,已经有了两方面的经验,这就更强了,而不是更弱了。”列举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做对了的事件”,并指出主要法律保障。列举十二年中我们经济上“做错了的事件”,并总结经验教训。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做对了的事件”: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法律保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做错了的事件”:“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教训:生产关系的调整要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不能夸大主观能动性。3.调整经济八字方针概况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同时对政治、文化、教育、科研、民族、知识分子等方面的政策进行重要调整结果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四个现代化”概况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伟大目标,极大地激发了亿万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积极性3.挖掘·教材信息阅读教材“历史纵横”,思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对我国的思想文化领域有何影响?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成为我国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指导方针。知识点二“文化大革命”过程1966年发动,1976年结束评价“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知识点三伟大的建设成就1.概况工业逐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大规模的三线建设不仅增强了国防力量,而且改善了工业布局科技国防我国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弹、氢弹,试制并成功发射了中远程弹道导弹和人造卫星农业通过兴修水利、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培育推广良种、提倡科学种田,我国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文教卫生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医疗卫生事业也得到蓬勃发展人才培养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各方面的骨干力量大批地成长起来精神面貌:广大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形成了具有特定内涵的时代精神外交拓展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中美两国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2.意义:这些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都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1.阐释·核心概念[三线建设]是指自1964年起中国政府在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一场以备战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三线建设是中国经济史上一次极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为中国中西部地区工业化作出了极大贡献。2.挖掘·教材信息根据教材“雷锋”“王进喜日记”等图文材料,概述那个时代的时代精神。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发奋图强等。主题一曲折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视角1毛泽东思想材料毛泽东同志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这些独创性理论成果至今仍有重要指导意义。——《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2021年11月11日)解读材料阐释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思想的特点及其意义。关键信息有“第二次结合”“重要指导意义”。思考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1978)中选一个实例,阐述毛泽东思想的独创性。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实例: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独创性:毛泽东吸取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从中国实际出发,撰写了《论十大关系》。文章论述了社会主义建设中应正确处理的十个方面关系,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的若干新方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有了新的重要认识,对当时和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理论指导作用。视角2现代化历程材料一1938年,中国共产党多次提出“现代化的军事工业”“装备的现代化”“军队现代化”等说法。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明确指出,必须“努力于建设新军和发展新的军事工业”,并强调“革新军制离不了现代化,把技术条件增强起来”。——摘编自《毛泽东选集》等材料二1954年9月,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要“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摘编自《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材料三1964年12月,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宣布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任务,即“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摘编自《周恩来选集》解读材料一主要阐释了全面抗战时期现代化的内涵,其中关键信息有“1938年”“毛泽东《论持久战》”等。材料二主要阐释了过渡时期现代化建设的任务,其中关键信息有“1954年”“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材料三主要阐释了四个现代化的任务,其中关键信息有“1964年”“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思考结合时代背景,简析材料一、二、三中“现代化”内容变化的原因。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原因:(1)全面抗战时期,适应民族解放战争的需要,注重军事现代化。(2)20世纪五六十年代,适应国家安全需要,重视国防建设;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认识到科技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①20世纪50年代,为改变生产力落后的状况,实行以工业化为重点的国家发展战略。②20世纪60年代前期,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深化拓展历史解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经验教训(1)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2)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3)国民经济建设必须有计划、按比例协调发展,搞好综合平衡,留有一定后备力量,并兼顾重点与一般的关系。(4)必须保持政治的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5)注意从国情、国力出发,在发展速度上,把需要与可能结合起来。主题二时代风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视角新中国科技建设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即确立发展科技的方针。1956年,国家制定12年科技规划,明确提出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应该首先掌握世界现有的先进科学成就,在开展国际科学合作时应力求自力更生。在技术引进方面,20世纪50年代,由苏联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项目共计304项;由东欧各国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建设项目共116项。引进成套设备的同时,还重视引进科学技术、人才、资金和管理经验。1960年,苏联政府决定撤走全部在华专家。这以后,我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摘编自杨德才等《二十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史稿》等材料二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面对着严峻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重点突破国防尖端技术。中央确定我国国防尖端科技的发展,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的方针,强调把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培养人才,掌握技术。——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解读材料一列举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科技发展的历程,关键信息有“12年科技规划”“国际科学合作”“技术引进”。材料二列举了我国尖端科技发展的原因及方针。思考(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技术引进的特点及背景。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特点:以实现工业化为目标;从社会主义国家引进成套技术设备、人才和管理经验;受挫后,坚持独立自主发展科技的道路。背景:巩固新生政权的需要;国民经济恢复,实现工业化的需要;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支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经验。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经验: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主,引进外援为辅的技术引进道路;技术引进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自主研发的能力;坚持对外开放和技术引进的同时,不断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深化拓展历史解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取得伟大建设成就的原因(1)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政府能够举全国之力建设重大经济、交通、民生项目,这是这一时期取得伟大的建设成就的制度因素。(2)人民群众高昂的劳动热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群众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了许多代表性的时代人物,这是取得伟大的建设成就的群众基础。(3)知识分子的无私奉献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许多留学国外的知识分子毅然归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对于我国科技的突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2023·1月浙江选考,9,改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交通事业迅速发展。下列两幅图片所示相关成就是()1958年5月,新中国制1960年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辆小轿车——
造的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东风”牌小轿车
轮——“东风号”下水A.我国在两极格局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建设成果B.我国交通事业在“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重大成果C.“四个现代化”建设目标激发广大人民自主创新的见证D.国家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结出的硕果答案A1.历史解释——以在华专家人数的变化考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2023·江苏卷,10)1956-1957年,在中国科学院出版的译著中,以社会主义国家的著作为主,但资本主义国家的著作数量增长很快。资本主义国家在华专家的人数和比重从1961年起逐渐增加,至1966年,日本和法国的专家人数居在华外国专家前两位。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三线建设缺乏专业人才B.科技交流摆脱冷战影响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D.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开展答案C解析1956-1966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随着中苏关系走向恶化,中国缓和与西方国家关系,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C项正确;根据材料“从1961年起逐渐增加”及所学可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中西部13个省区进行了一场以备战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史称三线建设,排除A项;当时科技交流不能摆脱冷战影响,排除B项;中国开展特色大国外交是手段而非主要因素,排除D项。2.历史解释——以国家重视科研发展考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2022·湖北卷,9)1960年,我国科研经费支出比1952年增长近60倍,全国全民所有制单位科技人员达196.9万人,平均每万人中有科技人员30名,比1952年增长3倍。上述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苏联对中国的援助 B.海外科研人员归国C.“双百”方针的提出 D.两个五年计划实施答案D解析中苏关系此时已经恶化,排除A项;海外科研人员归国数量有限,排除B项;1956年“双百”方针是指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有利于促进我国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与科研经费支出增多、科技人员增长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3.史料实证——以新中国拍摄的动画片考查社会主义文化艺术的发展(2023·全国乙卷,30)图一、图二分别为1955-1956年拍摄的动画片《神笔》《骄傲的将军》的剧照,两部影片融入了中国传统戏曲、诗画等元素,在世界影坛上独树一帜。这体现出新中国艺术创作() 图一图二A.探索民族化道路的取向B.以进入世界市场为主要目标C.摆脱外来艺术形式影响D.服务于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这两部动画片将现代影视艺术形式与中国的戏曲、诗画等传统文化完美结合,是对艺术创作民族化的探索,故选A项;新中国成立初期,西方列强对新生政权采取敌对态度,中国与西方世界文化交流相对较少,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外来艺术形式和新中国艺术创作关系的相关论述,排除C项;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始于197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1.[家国情怀·新素材](2023·重庆高三月考)我国第三套人民币(1962年发行)当中的“五元炼钢工人”,是我国纸币中的精品,也是唯一一张荣获“年度世界最佳纸币”大奖的人民币纸钞。纸币上的人物原型是北京首都钢铁公司工人张建生。材料典型说明了()A.人民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热情高涨B.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C.“双百”方针深刻影响了绘画艺术D.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初步奠定答案A解析材料时间为1962年,纸币上的钢铁工人积极参与到劳动中,说明人民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热情高涨,A项正确;1965年底,我国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终于得以全面完成,排除B项;“双百”方针是1956年提出,排除C项;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初步奠定,与材料时间不相符,排除D项。2.[挖掘信息·新素养](2023·南通三模)下图是1960年与1965年我国三大产业就业人员占比变化情况。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所有制结构改变 B.“一五”计划的实施C.三线建设的完成 D.国民经济的调整答案D解析据图示信息可知,1960年至1965年,我国第一产业比重上升,第二和第三产业比重相对下降。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我国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党和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使得国民经济逐步走上正轨,D项正确;此时我国仍是单一公有制,所有制没有发生变化,排除A项;“一五”计划的时间是1953-1957年,与图示时间不符,排除B项;三线建设重视国防与工业建设,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项。3.[图文材料·新情境](2023·南昌三模)下面为1972-1985年中美贸易统计图。下列对图中反映的变化趋势分析正确的是()A.两国建交后贸易开始增长B.体现两国关系的顺利发展C.得益于大国关系发展变化D.中国改革开放是主要因素答案C解析1972年中美关系的正常化,推动了两个国家贸易的增长,美国对华出口和中国对美出口的数量都有急剧增长,C项正确;中美建交的时间是1979年,但在1975年以来,中美贸易就有急剧增长,排除A项;“顺利发展”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中国改革开放开始于1978年,但从1975年开始,中美贸易额就急剧上升,排除D项。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20世纪60年代初,大庆工人吃大苦,耐大劳,坚持“三老四严”“四个一样”(即对待革命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对待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对待革命工作要做到:黑天和白天一个样;坏天气和好天气一个样;领导不在场和领导在场一个样;没有人检查和有人检查一个样)和“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精神风貌,出色地完成石油会战,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材料解读]这种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社会风尚和思想氛围,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记。这种精神风貌是我们至今仍应继承发扬的民族精神。[命题方向]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三线建设等。课时精练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1.(2023·沈阳高三上期末)1956年中共八大上,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经济思想: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个体经营为补充;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自由生产为补充;国家市场是市场的主体,自由市场为补充。这一思想()A.是对改良计划经济的探讨B.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C.总体与苏联模式背道而驰D.掀起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共八大对经济思想进行了讨论,提出集体与个体相结合,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思想,是对我国原有经济的探讨,故A项正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开始经济体制改革,排除B项;该思想是对苏联模式的补充和调整,排除C项;1956年全行业掀起了公私合营的高潮,但与材料中的思想无直接关系,排除D项。2.(2023·汉中一模)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说出这段话是因为()A.当时我国的阶级矛盾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B.处于三年经济困难时期需要团结各方力量C.全面进入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需要D.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建设胜利的决定性因素答案C解析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这一观点适应了主要矛盾的变化,目的是调动一切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C项正确;1956年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不再是阶级矛盾,排除A项;三年经济困难是1959至1961年,排除B项;D项夸大了民族团结的作用,排除。3.(2023·西安模拟)如图是1957年12月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一套特种邮票,共计4枚。当时这套邮票的发行意在()入社耕种造林丰收A.展现国民经济恢复的成果B.落实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总路线C.推动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D.激励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7年发行的邮票,从“入社、耕种、造林、丰收”的角度,表现了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D项正确;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是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2年底,排除A项;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推动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排除C项。4.(2023·聊城模拟)1960年11月18日,全国第九次计划工作会议报告中指出:要讲综合平衡,要有全面观点,强调要贯彻执行全国一盘棋的方针,必须全面安排,综合平衡,使计划指标符合实际需要的比例关系,符合国民经济各部门必然的内在联系。这一主张旨在()A.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B.总结“大跃进”的深刻教训C.进一步完善计划经济体制D.扭转国内经济困难局面答案D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我国处于经济困难时期,报告中建议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目的是扭转国内经济困难局面,D项正确;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不是材料强调的主要目的,排除A项;总结“大跃进”的教训是材料中主张的原因,不是目的,排除B项;材料与完善计划经济体制无关,排除C项。5.(2024·湘潭模拟检测)1962年,徐州市在农村地区开展了退赔工作,为在“共产风”中被拆毁住房的移民解决住房45038间,划拨土地9601亩,退赔集体和个人财产4191.70万元;此外,还规定在以生产队为基础核算单位的基础上,实施社员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私有,坚持按劳分配和等价交换的原则。这反映了()A.严峻形势下对政策的局部调整B.农村中的“左”倾思想得到纠正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开始启动D.农民获得了农业生产的自主权答案A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2年,徐州政府纠正了人民公社化运动中过度“共产风”的错误,不仅对农民予以一定的补偿,还允许一定程度的私有制的存在,此时我国经济面临严重的困难,这些举措一定程度改变了农村生产生活中的集体模式,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A项正确;此时我国农村“左”倾思想仍然严峻,排除B项;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展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民逐渐获得生产自主权,排除C、D项。6.(2023·襄阳模拟)下表反映了1957-1965年部分大城市划定市区(含城区与郊区)面积变化(单位:平方公里)。据该表可知,市区面积的收缩反映出当时中国()年份北京杭州哈尔滨备注195748202531247城市面积减少部分原为供应城市蔬菜等副食品的郊区,转变为以生产粮食为主的农村195888601157124719622701239724501965270123971334A.大城市的经济职能受到削弱B.农村地区的经济作用增强C.城市规划受到国际局势影响D.八字方针取得了一定成效答案D解析1957-1965年,北京等大中城市划定的市区面积经历了从迅速扩大到缩小的过程,把服务城市副食品需要的郊区变为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村,这反映出国家在八字方针指导下,大力发展粮食生产,以改变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现象,D项正确;郊区面积的大幅缩小是对城市经济职能的优化,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的工作重心已转向城市,仅凭材料无法判断农村地区的经济作用是否增强,排除B项;当时的城市规划调整是为了贯彻落实八字方针,与国际关系的变动没有直接联系,排除C项。7.(2023·重庆八中高三月考)如果为下列图片拟定一个学习主题,最恰当的是()公私合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人民公社食堂大炼钢铁A.“一五”计划的辉煌成就B.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D.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成就答案B解析“公私合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人民公社食堂”“大炼钢铁”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教训,综合起来看体现了我国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故选B项。8.(2023·天津河东二模)如图为中国钢产量变化形势图(单位:万吨)。下列对图中③段中国钢产量变化背景的表述正确的是()A.苏联政府提供援助 B.国民经济政策调整C.西方先进技术引进 D.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答案B解析1962年之后,中国的钢产量处于持续增长的状态,这主要得益于中共中央提出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政策进行调整,B项正确;1962年,中苏关系已经恶化,排除A项;1962-1965年,中国尚未进行改革开放,排除C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提出的,排除D项。9.(2023·菏泽质检)由下图可知,我国国民经济在1967、1968年出现了下降的趋势,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灾害造成工农业减产B.经济建设处于无计划状态C.“文化大革命”扩展到经济领域D.“大跃进”运动影响了人们生产的积极性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6年至1976年为“文化大革命”时期,这场政治斗争扩散到经济领域,给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C正确;自然灾害有一定的影响,并非主要原因,A排除;当时我国推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B说法错误;“大跃进”运动开始于1958年,D排除。10.(2023·广元模拟)1974年,我国铁路运输严重堵塞,当年全国货运量只完成计划的92%,比1973年少运货物4321万吨。但是到1975年4月底,堵塞情况严重的几个铁路局就已经全部疏通,全国20个铁路局中有19个超额完成计划。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A.“二五”计划取得显著成效B.过度依赖苏联援助C.政治局势影响经济建设D.浮夸风气有增无减答案C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75年1月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以铁路整顿为突破口对各方面进行整顿,国民经济开始恢复和发展,反映出政治局势影响经济建设,故选C项;“二五”计划的时间是1958-1962年,排除A项;20世纪50年代末中苏关系已经恶化,排除B项;“浮夸风”出现于1958年“大跃进”时期,排除D项。11.(2023·石家庄模考)从1964年开始,西南地区围绕建设常规兵器工业基地、船舶工业基地等目标,先后迁建、改扩建和新建了项目,形成了以国防工业、民用机械、冶金、化工工业为骨干,轻纺工业相应发展,门类较齐全的现代工业生产体系。这()A.体现了中东部地区的衰落B.打断了国民经济调整的节奏C.有利于调整国家工业布局D.优化了农轻重产业投资比例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围绕建设常规兵器工业基地、船舶工业基地等目标”“形成了以国防工业、民用机械、冶金、化工工业为骨干”“门类较齐全的现代工业生产体系”可知,这有利于调整国家工业布局,C项正确;“中东部地区的衰落”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打断了国民经济调整的节奏”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B项;“优化了农轻重产业投资比例”从材料无法得出,排除D项。12.(2023·永州一模)如果以1963年全国省会城市人口规模增长率为100.0,到1978年全国省会城市人口规模增长率平均达150.44,而同期的成都、贵阳、昆明、西安、兰州、西宁、银川、太原的城市人口规模增长率平均达268.54。到1980年,贵阳、昆明、兰州都已经发展成为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三线建设的开展 B.城镇化发展迅速C.改革开放的深入 D.西部开发的推进答案A解析三线建设是20世纪60—70年代中国以加强国防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大后方建设,是国防建设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线建设的实施对增强我国国防实力,改善我国国民经济布局以及中国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具有重要意义,也促进了西部地区人口的增长,A项正确。13.(2022·江苏卷,11)据袁隆平回忆,位于井冈山南麓的桂东县是全国率先推广种植杂交水稻的地区之一。1975年全县仅试种水稻98.88亩,次年便在全县迅速推开。当地民谣传唱:“层层梯田持山腰,银河两岸种杂交。”这反映了()A.当地提高粮食产量的迫切愿望B.地方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杂交水稻试种成败取决于环境D.桂东县率先实现了粮食自给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层层梯田持山腰,银河两岸种杂交”可以看出,在井冈山南麓的桂东县推广种植杂交水稻,而杂交水稻作为新品种,寄托了当地人民对提高粮食产量的迫切愿望,A项正确;仅从材料不能得出地方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排除B项;环境只是影响因素之一,并不是决定因素,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杂交水稻在桂东县的试种和推广,不能得出“率先实现了粮食自给”,排除D项。14.(2024·江苏常熟抽测)20世纪80年代,被誉为“中国式的保尔”的科学家蒋筑英,因长期积劳成疾,以身殉职。国务院追授他为“全国劳动模范”,聂荣臻元帅称赞他是“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长春电影制片厂于1992年摄制电影《蒋筑英》。这说明党中央()A.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B.切实推进科教兴国战略C.非常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D.不断满足人民生活诉求答案C解析由材料“中国式的保尔”“全国劳动模范”“摄制电影《蒋筑英》”可知,蒋筑英作为知识分子的楷模,勇于探索,奋斗不息,是精神文明的典范,其事迹拍摄成电影,说明党中央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故选C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家庭出行安全教育方案
- 房地产市场调查实训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国防教育知识竞赛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海洋工程施工测量与监控方案
- 居家医疗保健服务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电动葫芦技术升级与改造方案
- 临街商铺立面改造施工方案
- 小学科学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与评价方案
- 流行病学数据共享信息化建设方案
- 教育科研项目教师评选方案
- 运用PBL教学法探讨如何教会患者正确使用吸入剂
- 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单元教学设计
-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加答案(考点梳理)
- 贵州少数民族音乐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贵州民族大学
- 第五单元写作《如何突出中心》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JTS-131-2012水运工程测量规范
- 2024年军队文职统一考试《专业科目》管理学试卷试题真题
- GB/T 43947-2024低速线控底盘通用技术要求
- 精神分裂症个案护理查房
- 智慧农业数字化产业园项目节能分析报告
- 设备维修保养流程优化与管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