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第一次学情监测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第一次学情监测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第一次学情监测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第一次学情监测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第一次学情监测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第一次学情监测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远古时期,广袤的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着众多的氏族、部落。战国时人记得“当禹之时,天下万国,至于汤而三千余国”;汉朝时人则说黄帝、尧帝时天下就有“万国”。文献所载古人对于远古时代的记忆,与考古学家的推断是契合的。苏秉琦考察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六大区系丰富的资料,指出文化遗址的分布呈现着“满天星斗”的状态。费孝通指出:“早在公元前六千年前,中华大地上已经存在了分别聚居在不同地区的许多集团。新石器时期各地不同的文化区可以作为我们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起点。”我们考索的眼光不妨再放远一些。从“满天星斗”的天下万国到秦汉时代天下一统的大帝国的形成这中间经历了数千年之久。正是在这个时段里,大大小小的数以万计的氏族、部落正历经着融汇的历史进程,从“万家”到“一家”,这是上古社会的巨大进步,也是诸多氏族、部落融汇为中华民族的壮阔的历史进程。这个时期可以称为中华民族的形成时期。“天下一家”的观念在中国古代大致有两个思路:一是将天下作为皇帝一家(或一人)的私产;二是将其理解为天下一统的政治局面。后世称颂皇帝的臣工常从前一思路说话,而未昏庸的皇帝本人则多取后一思路。历来的有识之士强调“天下一家”是谓天下一统,唐儒杜佑说:“秦汉以降,天下一家,即岭南献能言鸟及驯象,西域献汗血马,皆载之史传以为奇物,复广异闻,声教远覃。”宋儒欧阳修谓:“王者无外,天下一家,故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尽聚诸路贡士,混合为一,而惟材是择。”欧阳修和杜佑的说法一致认为“天下一家”,指的是天下一统的政治局面,惟有在此局面下,物品得以交流、士人可以平等参加科举考试。天下诸邦国、部落对于中心权力和中央王朝的认同,亦即我们所说的国家认同,是天下一家局面出现的前提;反过来说,天下一家局面的出现,也正是天下邦国、部落“国家认同”的结果。中华民族从起源到形成历经了诸氏族、部落之间漫长时段的相互融汇。在融汇的过程中,氏族、部落间的相互包容、理解、学习的进路是历史与社会发展的大势,此一历史发展大势,可以用“认同”进行概括。诸氏族、部落间的“认同”,以及对于中心权力和中央王朝的认同。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还有其他的“认同”,如对于观念的认同、先祖的认同、心理的认同、风俗的认同等也很重要,但却不是必要的。而国家认同,则不仅重要,而且必要。(节选自晁福林《论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的国家认同》)材料二: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从来就是一个伟大的勇敢的勤劳的民族,只是在近代是落伍了。这种落伍,完全是被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政府所压迫和剥削的结果。一百多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以不屈不挠的斗争反对内外压迫者,从来没有停止过,其中包括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在内。我们的先人指示我们,叫我们完成他们的遗志。我们现在是这样做了。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了。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我们的革命已经获得全世界广大人民的同情和欢呼,我们的朋友遍于全世界。(节选自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材料三:从白衣战士冲锋在前的身影里,人们看到了“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英勇无畏;从无数普通人坚守岗位的执着中,人们看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从八方驰援的物资洪流中,人们看到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血脉深情;从方舱医院里“读书哥”的淡定中,人们看到了“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乐观豁达……抗疫时期的一幕幕感人场景,积淀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重底色,诠释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了新时代中国人民的精神品格。——自强不息、百折不挠。不向困难低头,不为挫折气馁,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越是艰险越向前。——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艰难困苦,相濡以沫。全国人民心手相牵,亿万颗心同频共振,中国力量如钢似铁、坚不可摧。——顾全大局、甘于奉献。自觉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人人担当负责,个个尽心尽力,舍小家顾大家,汇小我成大我。——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胸怀仁爱之心,践行互助之义,济人之困,解人之忧,抱团取暖踏坎坷,守望相助渡难关。——命运与共、天下一家。为世界安危担当,为人类健康尽责,为团结合作聚力,同舟共济,共克时艰,携手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精神,在抗疫中淬炼,在磨砺中升华。这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中华民族披荆斩棘、奋勇向前的力量之源。(节选自钟华论《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材料一举战国时人、汉朝时人、苏秉琦和费孝通的观点,说明远古时期中华大地上存在着“满天星斗”的“万国”。B.

称颂帝王的臣工常将“天下一家”理解为天下是皇帝一人的财产,而皇帝却认为“天下一家”是天下一统的政治局面。C.

天下一家局面的形成,是“国家认同”的结果,这种“认同”,是诸邦国、部落间的“认同”,是对中央权力和中央王朝的认同。D.白衣战士冲锋在前、普通人坚守岗位、八方支援物资,这些场景都体现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诠释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引杜佑和欧阳修的观点,意在表明天下一家指天下一统。这种局面有利于扩展见闻、远播教化、交流物品以及择取人才等。B.

材料二中说“我们的革命已经获得全世界广大人民的同情和欢呼,我们的朋友遍于全世界”,这里的“全世界”与材料一中的“天下”范围一样。C.

材料二中“我们的先人以不屈不挠的斗争反对内外压迫者”与材料三中面对疫情我们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可见中国人民的精神品格一脉相承。D.

材料一论述了中华民族形成的“壮阔的历史进程”,材料二与材料三所涉及的主要事件也可以视为中华民族发展进程的一部分。3.根据材料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北山》),这是天下是皇帝私产的观念的体现。B.

秦始皇“振长策而御宇内”,统一天下,是中华民族融汇历史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分裂的战国而言是巨大进步。C.材料三第一段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名言的引用,既让文本内容变得丰富,又让传统精神与当代表现相映生辉。D.观念的认同、先祖的认同、心理的认同、风俗的认同等,在今天都不必要,我们重点还是要关注国家认同。4.材料三中使用的一组破折号有什么作用?试进行分析。5.对于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上三则材料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答案】1.B

2.B

3.D4.①表示对前面内容的解释说明或注释;②这一组破折号之间又构成递进关系,共同展示了新时代中国人民的精神品格。

5.①国家认同,是天下一家局面出现的前提,也是天下一家局面出现的结果,中华民族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融汇过程,国家认同是其中重要的因素。②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③命运与共,天下一家。为世界安危担当,为人类健康尽责,为团结合作聚力,同舟共济,共克时艰,携手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而皇帝却认为‘天下一家’是天下一统的政治局面”错,根据材料一第二段“二是将其理解为天下一统的政治局面”“而未昏庸的皇帝本人则多取后一思路”,可知“认为‘天下一家’是天下一统的政治局面”的不是所有皇帝,而是“未昏庸的皇帝”,且是“多取后一思路”。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这里的‘全世界’与材料一中的‘天下’范围一样”错,根据材料一“天下诸邦国、部落对于中心权力和中央王朝的认同,亦即我们所说的国家认同,是天下一家局面出现的前提”,材料二“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我们的革命已经获得全世界广大人民的同情和欢呼,我们的朋友遍于全世界”等内容,可知材料二中的“全世界”指全球范围,材料一中的“天下”指中央王朝所统治的区域,二者范围不一样。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D.“在今天都不必要”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三段“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还有其他的‘认同’,如对于观念的认同、先祖的认同、心理的认同、风俗的认同等也很重要,但却不是必要的”,可知这些“认同”“不是必要的”,而不是“都不必要”。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辨析标点符号作用的能力。①结合破折号前面的“积淀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重底色,诠释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了新时代中国人民的精神品格”,可知前面提到“新时代中国人民的精神品格,而破折号所指向的“自强不息、百折不挠”“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顾全大局、甘于奉献”“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命运与共、天下一家”是精神品格的具体内容,所以这一组破折号表示对前面内容的解释或注释。②从“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到“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顾全大局、甘于奉献”“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到最后的“命运与共、天下一家”,这些精神品质在在语意上存在递进关系,所以这一组破折号所引领的内容之间又有语意的递进。【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发掘人文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①根据材料一“天下诸邦国、部落对于中心权力和中央王朝的认同,亦即我们所说的国家认同,是天下一家局面出现的前提”“反过来说,天下一家局面的出现,也正是天下邦国、部落‘国家认同’的结果”“中华民族从起源……可以用‘认同’进行概括”等内容,可得出启示:国家认同,是“天下一家”局面出现的重要的因素,既是前提,也是结果。②根据材料二“中国人从来就是一个伟大的勇敢的勤劳的民族”“一百多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以不屈不挠的斗争反对内外压迫者”“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可得出启示: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③根据材料三“命运与共、天下一家。为世界安危担当,为人类健康尽责,为团结合作聚力,同舟共济,共克时艰,携手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精神,在抗疫中淬炼,在磨砺中升华。这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中华民族披荆斩棘、奋勇向前的力量之源”,可得出启示:命运与共,天下一家,为世界安危担当,为人类健康尽责,为团结合作聚力,同舟共济,共克时艰,携手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安徒生现在我要告诉你一个故事。那是我小时候听来的。从那时起,我一想到它,就似乎觉得它更可爱。故事也跟许多人一样,年纪越大,越显得可爱。我想你一定到乡下去过吧?你一定看到过老农舍。屋顶是草扎的,上面零乱地长了许多青苔和小植物。墙都有些倾斜,窗子也很低,而且只有一扇窗子是可以开的。窗下有一个小水池,池里有一只母鸭和一群小鸭。那里住着一对年老的夫妇——一个庄稼人和他的妻子。不管他们的财产少得多么可怜,他们总觉得放弃件把东西没有什么关系。比如他们的一匹马。它依靠路旁沟里的一些青草活着。他们要用这马交换些更有用的东西。但是应该换些什么呢?“老头子,你最清楚呀,”老太婆说,“你做的事总不会错的。”于是她替他裹好围巾,把它打成一个双蝴蝶结,看起来非常漂亮。然后用她的手掌心把他的帽子擦了几下,同时在他温暖的嘴上接了一个吻。这样,他就骑着这匹马儿走了。太阳照得像火一样,天上见不到一块乌云。这时有一个人赶着一头母牛走来。“它一定能产出最好的奶!”农人想,“把马儿换一头牛吧——这一定很合算。”“喂!”他说,“听我讲吧,我想一匹马比一头牛的价值大,不过这点我倒不在乎。你愿意交换吗?”“当然!”牵着牛的人说。这桩生意就做成了,农人很可以回家去的。不过他既然计划去赶集,去看一下也好。他很快地向前走。不一会儿他赶上了一个赶羊的人。这是一只很漂亮的肥羊,非常健壮。“我倒很想有这牲口,”农人想,“它可以在我们沟旁边找到许多草吃。我们交换好吗?”赶羊人当然是很愿意的。于是农人就牵着他的一头羊继续走。他在横栅栏旁边看到另一个人,这人臂下夹着一只大鹅。“你夹着一个多么重的家伙!”农人说,“它的毛长得多,又很肥!如果把它放在我们的小池子里,那倒是蛮好的呢。我的老女人可以收集些菜头果皮给它吃。它应该属于她才是。你愿不愿交换?”对方一点也不表示反对;这个农人得到了一只鹅。这时他已经走进了城,一直走到栅栏那儿收税人的田里去了。这人有一只母鸡。这个种田人心中想:“这是我一生所看到的最好的鸡!”“我们交换好吗?”他说。“交换!”对方说,“唔,那也不坏!”那个收税人得到了鹅;这个庄稼人带走了鸡。他在到集上去的路上已经做了不少生意了。天气很热,他也感到累,想喝一杯烧酒。他来到了一个酒店门口,店里一个伙计走出来了,背着一满袋子的东西。“你袋子里装的什么东西?”“一满袋子喂猪的烂苹果。”“这可不少!去年我们炭棚子旁的那棵老苹果树只结了一个苹果。我们把它保藏起来。它在碗柜一直待到裂开为止。‘那总算是一笔财产呀,’我老婆说。现在她可以看到一大堆财产了!我希望她能看看。”“你打算出什么价钱呢?”“我想拿我的鸡来交换。”他拿出那只鸡来,换了一袋子烂苹果。他走进酒店,房间里有两个英国人:他们非常有钱,他们的腰包都是鼓得满满的。他们还打起赌来呢。关于这事的下文,你且听吧。咝—咝—咝!炉子旁边发出的是什么声音呢?这是苹果开始烤烂的声音。唔,他怎样把一匹马换得了一头牛,以及一直到换得烂苹果为止的这整个故事,都由他亲自讲出来了。“乖乖!你回到家里去时,保管你老婆结结实实地打你一顿!”那两个英国人说。“我将会得到一个吻,而不是一顿痛打,”农人说,“我女人会说:老头子做的事儿总是对的。”“我们打赌好吗?”英国人说,“我们可以用满桶的金币来打赌!”“一斗金币就够了。”农人回答说。于是赌注就这么确定了。他们来到了农人的屋子。“晚安,老太太。”“晚安,老头子。”“我已经把东西换来了!”“是的,你自己做的事你自己知道。”老太婆她拥抱着他,把那袋东西和客人都忘掉了。“我把那匹马换了一头母牛。”“感谢老天爷,我们有牛奶吃了。”“是的,不过我把那头牛换了一只羊。”“啊,那更好!”老太婆说,“你真想得周到:我们给羊吃的草有的是。现在我们可以有羊奶、羊奶酪、羊毛夹克、羊毛袜子了!”“不过我把羊又换了一只鹅!”“亲爱的,那我们今年在马丁节的时候就有鹅肉吃了。你老是想种种办法来使我快乐。”“不过我把这只鹅换了一只鸡。”“这桩交易做得好!”太太说,“鸡会生蛋,蛋可以孵小鸡,那么我们将可以养一大院子鸡了!这正是我所希望的一件事情。”“不过我已经把那只鸡换了一袋子烂苹果。”“什么!现在我非得给你一个吻不可。”老太婆说,“我要告诉你一件事情。我想今晚做一点好东西给你吃,最好是鸡蛋饼加香菜。我有鸡蛋,不过没有香菜。我到学校老师那儿去——我知道他们有香菜。老师的太太,是一个吝啬的女人。我请求她借我一点。‘借?’她对我说,‘我们菜园里什么也不长,连一个烂苹果都没法借给你呢。’不过现在我可以借给她十个,甚至一整袋子烂苹果呢。”她说完后就在他的嘴上接了一个响亮的吻。“我喜欢看这幅情景!”两个英国人齐声说,“老是走下坡路,却老是快乐。这件事本身就值钱。”他们付给这个种田人相应的金币。请听着,这是一个故事!我在小时候听到的。现在你也听到了,并且知道那个老头子做的事儿总是对的。(节选自《安徒生童话》,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一连串的交换中,农夫换得的商品价值一再贬损,但他却非常快乐,因为他动机单纯、不计得失、生活简单质朴。B.两个英国人眼中的农夫是愚蠢的,他们的打赌是看笑话般的取乐行为,输赢与否都不影响他们从中获得庸俗的快乐。C.农夫和妻子虽然生活穷困,但他们彼此信任、互相关怀,这样坚贞的情感也支撑了农夫对待一切的乐观态度。D.农夫最后折服英国人、赢得了金币,这样圆满的结局或许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出现,但却寄托了作者的美好愿望。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通过白描手法,写出了农舍的低矮破败,表现了农夫夫妇生活的贫困,与下文老太婆借香菜做晚饭这一情节呼应。B.小说情节顺畅,结构简单,人物形象鲜明、性格多元,叙述语言虽简洁,但能表现永恒的道德主题,具有教育价值。C.小说采用反复的手法,相似情节重复多次,看似繁琐,却具有延宕效果,迟迟不交代结果,引发读者的好奇。D.小说语言诙谐轻巧而又暗含深意,叙述节奏舒缓有致,在娓娓道来中展现人性的美善,寄寓美好的祝福。8.请分析小说中“我”的作用。9.有人认为“安徒生童话透露着浓烈的悲悯情怀和善良愿望”,请结合本小说作简要分析。【答案】6.B

7.B

8.①“我”是故事的叙述者,由“我”把握着情节叙述节奏;②“我”是故事的评价者,强调其教育性,暗示小说主旨,引发读者思考;③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来叙事,拉近与读者的距离,给读者带来真实可信的感觉。9.悲悯情怀:①虽然农夫的交换不断亏损,面临着生活的困窘,但他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作者认可和接纳这种生活态度。②选材上关注到了底层人民的生活。善良愿望:①作者在农夫夫妇身上寄寓了一种单纯善良、憨厚老实、互信互爱的人性之美;②作者有意用轻松调侃的语气,营造喜剧氛围,淡化现实的苦痛与辛酸;③为故事设置超越现实的美好结局,表达人性美善终有回报的愿望,将现实世界导向理想世界,有意回避现实可能存在的不幸。【解析】【分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输赢与否都不影响他们从中获得庸俗的快乐”错。根据文中“‘我喜欢看这幅情景!’两个英国人齐声说,‘老是走下坡路,却老是快乐。这件事本身就值钱。’他们付给这个种田人相应的金币”可知,两个英国人从农夫和妻子之间彼此信任和关怀这份坚贞的情感中获得了对待一切的乐观态度,所以,打赌的输赢影响他们获得快乐。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B.“人物……性格多元”错。小说通过物质十分贫困的农夫,用唯一值钱的瘦马换了一大袋子烂苹果,最后却得到金币的经过,塑造了一位乐观憨厚、农夫形象。小说中的农夫和他的妻子性格非常简单——因彼此信任而生活非常快乐。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中次要人物的作用的能力。小说开篇就说“现在我要告诉你一个故事。那是我小时候听来的……”,接着小说以“我”的叙事视角展开故事情节,小说最后说“请听着,这是一个故事!我在小时候听到的。现在你也听到了,并且知道那个老头子做的事儿总是对的”,可见,“我”是小说中的故事的叙述者,由“我”把握着情节叙述节奏。结合小说第二段中的“我想你一定到乡下去过吧?你一定看到过老农舍……”分析,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来叙事,拉近与读者的距离,给读者带来真实可信的感觉。结合文中“从那时起,我一想到它,就似乎觉得它更可爱。故事也跟许多人一样,年纪越大,越显得可爱”“一个庄稼人和他的妻子。不管他们的财产少得多么可怜,他们总觉得放弃件把东西没有什么关系”分析,小说中的“我”是故事的评价者,“我”觉得这个故事里的农夫可爱,因为农夫和他的妻子虽然物质生活非常贫穷,但是精神生活是快乐的,强调其教育性,暗示小说主旨,引发读者思考。【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先分析安徒生的童话里的悲悯情怀。从“老农舍。屋顶是草扎的,上面零乱地长了许多青苔和小植物。墙都有些倾斜,窗子也很低,而且只有一扇窗子是可以开的”可知,农夫和他的妻子生活的困窘,所以,在选材上作者关注到了底层人民的生活。从

“那里住着一对年老的夫妇——一个庄稼人和他的妻子。不管他们的财产少得多么可怜,他们总觉得放弃件把东西没有什么关系”“老太婆说,‘你做的事总不会错的’”,他去集市,一路上他把价值高的一头牛换了一头价值低的羊,但是他很满意,因为“它可以在我们沟旁找到许多草吃。冬天它可以跟我们一起待在屋子里。”接着他又把羊换了一只鹅,把鹅换成母鸡,直到他最后换成一袋子烂苹果。不管他怎么吃亏,他总觉得他换的东西对他家有用,可以给他的生活带来愉快。一般人都认为他是个蠢材,回到家去一定会受到妻子的痛骂。所以两个有钱的英国人愿意和他打赌。他们不懂得农民的纯朴和他们纯朴的爱情。那个老农妇的想法完全和丈夫一样,认为“老头子做的事总不会错”。因此老头子不但没有挨打挨骂,“而是得到了吻”,最后,连两个只考虑眼前利益的英国人也说他们喜欢看这“幅情景”,“两个英国人齐声说,‘老是走下坡路,却老是快乐。这件事本身就值钱。’”作者安徒生是认可和接纳这种生活态度的。再分析安徒生的童话里的善良愿望。从“‘老头子,你最清楚呀,’老太婆说,‘你做的事总不会错的。’于是她替他裹好围巾,把它打成一个双蝴蝶结,看起来非常漂亮。然后用她的手掌心把他的帽子擦了几下,同时在他温暖的嘴上接了一个吻”“我将会得到一个吻,而不是一顿痛打,’农人说,‘我女人会说:老头子做的事儿总是对的’”以及农夫回家后夫妻之间的对话,妻子说完后就在农夫的嘴上接了一个响亮的吻等内容可知,作者是在了一位生性善良,勤劳节俭,纯真朴质,热爱自己的工作和家庭典型的农民。他的妻子对他非常信任、温柔,作者在农夫夫妇身上寄寓了一种单纯善良、憨厚老实、互信互爱的人性之美。根据““听我讲吧,我想一匹马比一头牛的价值大,不过这点我倒不在乎。你愿意交换吗?”“它的毛长得多,又很肥!如果把它放在我们的小池子里,那倒是蛮好的呢。我的老女人可以收集些菜头果皮给它吃。它应该属于她才是。你愿不愿交换?”根据“这可不少!去年我们炭棚子旁的那棵老苹果树只结了一个苹果。我们把它保藏起来。它在碗柜一直待到裂开为止。‘那总算是一笔财产呀,’我老婆说。现在她可以看到一大堆财产了!我希望她能看看”等内容分析,尽管农夫在物物交换的过程中换的东西一再贬值,他考虑在一般人看来不免显得很荒唐,但是他考虑问题总是从他家庭的实际出发。作者有意用轻松调侃的语气,营造喜剧氛围,淡化现实的苦痛与辛酸。根据“她说完后就在他的嘴上接了一个响亮的吻。‘我喜欢看这幅情景!’两个英国人齐声说‘老是走下坡路,却老是快乐。这件事本身就值钱。’他们付给这个种田人相应的金币。”等内容分析,作者为故事设置超越现实的美好结局,表达人性美善终有回报的愿望,将现实世界导向理想世界,有意回避现实可能存在的不幸。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父益,都官员外郎。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缰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者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俄直集贤院。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屡辞;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畀以美官,惟患其不就也。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宋神宗)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最方今之所急之。”上以为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安石未贵时,名震京师。性不好华腴,自奉至俭,或衣垢不浣,面垢不洗,世多称其贤。蜀人苏洵独曰:“这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患。”作《辩奸论》以刺之。(节选自《宋史·王安石传》)材料二:具官王安石,罔罗六艺之遗文,断以己意;糠秕百家之陈迹,作新斯人。属熙宁之有为,冠群贤而首用。信任之笃,古今所无。方需功业之成,遽起山林之兴。浮云何有,脱屣如遗。进退之美,雍容可观。(节选自苏轼《王安石赠太傅》)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愿监苟者A因循之弊B明诏C大臣D为之E以渐F期合G于当世之变。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属,撰写,与《屈原列传》“屈平属草稿未定”中的“属”意思相同。B.“罔罗六艺之遗文”与《齐桓晋文之事》“是罔民也”中的“罔”都是通假字。C.笃,坚定,与《陈情表》“则刘病日笃”中“笃”意思不同。D.“方需功业之成”与《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妻之美我者”中的“之”用法不相同。12.下列对材料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安石小时候喜欢读书,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写文章下笔如飞,完成后常令读者叹服;其议论高深新奇,善于用旁征博引来自圆其说。B.王安石敢于按自己的意见办事,立有矫正世事的志向,因此向皇帝上了万言书;后来他掌管国家政务的举措,大都是以这份万言书为依据的。C.王安石指出,如果效法先王政令的精神,改革就不会遇到太大阻力;宋朝的财政治理不得其法,原因在于可用之人太少,当务之急是“变风俗、立法”。D.王安石未做高官时,名声就震动京城;他本性不喜好浮华,日常生活十分俭朴;苏轼评价他是熙宁年间大有作为的贤臣,是名冠群臣的首要人物。13.请把材料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2)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14.苏轼认为皇帝对王安石“信任之笃”,材料一有哪些事实可以支持苏轼的观点?请简要概括。【答案】10.BDF

11.D

12.C

13.(1)朋友曾巩带着他的文章给欧阳修看,欧阳修为他传播美名。(2)人们都不了解你的才能,认为你只懂得经理学术,不懂治世之事。14.①王安石在集贤院任职之前,朝廷多次下达委任他担任馆阁职务的命令。②王安石因母亲去世离任,一直到英宗朝结束,朝廷又征召他。③北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推行他的施政措施。【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希望陛下能够明察朝政中苟且因循的弊端,明文诏令大臣,逐渐采取措施,以适应当前的世事变化。“愿监苟者因循之弊”中“监”是动词谓语,“苟者因循之弊”作宾语,其后B处断开;“明诏大臣”是动宾短语,其后D处断开;“为之以渐”中“以渐”是后置状语,其后F处断开。故选BDF。【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句意:他写文章时下笔如飞。/屈原编写的草稿尚未定稿。B.正确。“罔”,通“网”,搜集;陷害。句意:汇集《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的遗文。/这样做是陷害人民。C.正确。“则刘病日笃”中“笃”,特指病重。句意:他所受到皇帝笃信的程度。/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D.“用法不相同”错,用法相同,“之”都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独。句意:正需要他创建的功业大成之时。/我的妻子认为我长得漂亮。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原因在于可用之人太少”错,文中没有说明财政治理不得其法的原因。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示”,给……看;“延誉”,传播美名;“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省略句式,“友生曾巩携(之)以示欧阳修”。(2)第一个“知”,了解;“但”,只;“世务”,治世之事。【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①结合“俄直集贤院。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可知,王安石在集贤院任职之前,朝廷多次下达委任他担任馆阁职务的命令。②结合“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可知,王安石因母亲去世离任,一直到英宗朝结束,朝廷又征召他。③结合“(宋神宗)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以为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可知,北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推行他的施政措施。参考译文:材料一:王安石字介甫,是抚州临川人。他的父亲王益,任都官员外郎。王安石小时候喜欢读书,而且一次过目就终身不忘。他写文章时下笔如飞,初看似不经意,完成后,看过的人都叹服他的文章精妙。朋友曾巩带着他的文章给欧阳修看,欧阳修为他传播美名。王安石的议论高深新奇,善于用雄辩和旁征博引来自圆其说,敢于按自己的意见办事,慷慨激昂立下了矫正世事、改变传统陋习的志向。于是向宋仁宗上万言书,认为:“当今天下的财力一天比一天困乏,风俗一天比一天败坏,问题的根源是不知晓法度,不效法先王的政令。效法先王的政令,在于效法先王政令的精神罢了。只要效法先王政令的精神,那么我们推行的改革,就不至于惊扰天下人的视听,也不至于使天下舆论哗然,并且本来就符合先王的政令了。依靠天下的人力、物力来创造天下的财富,征收天下的财富来供天下人消费,自古以来的太平盛世,不曾因为财富不足而造成国家的祸患,祸患是由于治理天下财政不得其法。居官任职的人的才能已经不足,而平民百姓之中又缺少可用的人才,国家的托付,疆域的守护,陛下难道能够长久地依靠上天赐予的幸运,却没有一旦出现祸患的忧虑吗?希望陛下能够明察朝政中苟且因循的弊端,明文诏令大臣,逐渐采取措施,以适应当前的世事变化。”后来王安石掌管国家政务,他所安排的,大体上都是以这份万言书为依据的。不久王安石在集贤院任职。在此之前,朝廷多次下达委任他担任馆阁职务的命令,他都辞谢了;士大夫们认为他是无意显赫于世,都以不能结识他为遗憾,朝廷多次打算委派他担任名利优厚的美官,只是担心他不就任。王安石因母亲去世离任,一直到英宗朝结束,朝廷征召他,他都不肯起复任职。(宋神宗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皇上对他说:“人们都不了解你的才能,认为你只懂得经理学术,不懂治世之事。”王安石回答说:“经术学问正是用来处理政务世事的,只是后来很多所谓的读书人,大部分都是才能庸俗之人,因此世上俗人才都以为经学不能辅佐治世罢了。”皇上问:“既然这样那么你最先开始的施政措施是什么?”王安石答道:“改变坏的习气、风俗,树立法规,是现在最亟须的了。”皇上认为是对的。于是开设增置三司条例司机构,任命王安石与掌管枢密院的陈升之共同负责。王安石还未显贵时,名声就震动京城。他的本性不喜好浮华,日常生活十分俭朴,有时衣服脏了也不洗,脸脏了也不洗,世人大多称他为贤者。只有四川人苏洵说:“这样不近人情的人,很少有不会成为大奸人的。”写了一篇《辨奸论》来讽刺他。材料二:当代的高官王安石,汇集《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的遗文,阐释自己的意思;批判百家的各种落后的观点,用新的思想教化百姓。属于熙宁年间大有作为的贤臣,是名冠群臣的首要人物。他所受到皇帝笃信的程度,是古今所没有的。正需要他创建的功业大成之时,突然产生了隐居山林的兴趣。把富贵视为浮云,放弃高官如同脱去鞋子一样。出仕为官和退隐山林的美德,令人感到雍容大度。(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离亭燕张升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①冷光相射。蓼屿②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③。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注]①霁色:雨后初晴的景色。②蓼屿:长有蓼草的小岛。③低亚:低垂。1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词从远景写起,词人以独有的眼光审视眼前风物,风景如画,别有一番萧瑟韵味。B.下片第一、二句写船帆高挂、酒旗低垂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盛衰亡之事的感叹。C.最后两句写词人倚在高楼栏杆上,看着秋日夕阳默默地西沉,更增加其惆怅之情。D.词的上片描绘金陵一带的山水,下片通过对自身漂泊生活的描写,抒发了亡国之痛。16.“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这两句在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15.D

16.江岛上,蓼草、荻花掩映着村民的竹篱、茅舍,描绘的是一幅宁静、幽美的景象。从自然景物写到人家,为下片“渔樵闲话”做铺垫,引发作者对六朝兴衰的怅惘之情。

【解析】【导语】张升的《离亭燕》通过描绘秋日江山如画的景象,表达了词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上片描绘了金陵一带的山水美景,风物潇洒,水天一色;下片则通过船帆高挂、酒旗低垂的景象,引发对六朝兴废的感叹,最后以夕阳西下的画面收尾,增强了词人的惆怅之情。全词情景交融,意境深远。【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作的理解和赏析能力。D.“下片通过对自身漂泊生活的描写,抒发了亡国之痛”错误。由“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可知,下片通过怀古,寄托了词人对六朝兴亡盛衰的感慨。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景物描写以及作用的把握能力。“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意思是蓼草荻花丛生的小岛上,隐约可见几间竹篱环绕的草舍。本句诗中运用了“蓼草”“荻花”“竹篱”“茅舍”这些意象,描绘的是宁静的江边人家,词的第一句就写到“一带江山如画”,所以描写的江边人家具有宁静、幽美的特点。“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将自然景色“蓼屿荻花洲”和人文景色“竹篱茅舍”结合起来,从自然景物写到了人家,才有了后文的“渔樵”,通过渔樵闲话写出了对六朝兴废事的感叹。所以,这一句为后文“渔樵闲话”做铺垫,引发作者对六朝兴衰的怅惘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这个世界上,每一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节,每件事情都有发端有结束,用《大学之道》中的话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六国论》运用设问指明没有赂秦的国家失败的原因。问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见贤思齐焉

②.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③.物有本末

④.事有终始

⑤.六国互丧

⑥.率赂秦耶

⑦.不赂者以赂者丧

⑧.盖失强援

⑨.不能独完【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率”“援”。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上大学时爱听贝多芬的《命运》,觉得世间一切皆可抗争。如今我也爱听他舒缓的《月光》了。①波动的涟漪,冥想的柔情,悲伤的吟咏,还有阴暗的预感,一切都在舒缓的节奏里变得柔和。______,那个骄傲的灵魂没有因为它变得柔软而失去光华。在这首奏鸣曲里,贝多芬留给世人的不只有月光洒向海面的宁静,还有面对风浪时的______。走上山冈,穿过河流,每日奔波于人世。我能想到的痛苦之源无非不是两种:一是挥之不去恶,二是美求之不得。不同的是,在面对痛苦时,有的人甘于沉沦,有的人迎难而上,有的人_______,而我选择了安放。②从此各尽天年,我与命运井水不犯河水。我把余下的生命放在“月光”里。那里没有命运急促的敲门声,没有我对人世间种种不公的______,有的只是月光照进门扉时的从容不迫,以及揽下即将发生的所有悲剧的勇气。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然而无所顾忌

不知所云

控告B.于是无所畏惧

不知所以

控诉C.于是无所顾忌

不知所云

控告D.然而无所畏惧

不知所以

控诉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我能想到的痛苦之源无非不是两种:一是挥之不去恶,二是求之不得美B.我能想到的痛苦之源无外乎两种:一是挥之不去恶,二是求之不得美C.我能想到的痛苦之源无非不是两种:一是恶挥之不去,二是美求之不得D.我能想到的痛苦之源无外乎两种:一是恶挥之不去,二是美求之不得20.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妙处?请作简要说明并分析。【答案】18.D

19.D

20.第①句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用“波动的涟漪,冥想的柔情,悲伤的吟咏,还有阴暗的预感”等四个结构相同、内容相关的短语组成排比形式,细腻而又多角度地描写了《月光》的优美旋律以及带给听者的感受和联想。或“第①句使用了整句,结构整齐、音节和谐、气韵贯通、意义鲜明,读来琅琅上口,能引发人们对于《月光》优美旋律的想象。”第②句将“命运”拟人化,用“各尽天年”“井水不犯河水”表达“我”与命运对待彼此的态度,富有情感,含蓄蕴藉,颇具哲思。【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空,“然而”,表示转折。“于是”,表示顺承或因果。根据上下文,此处应为转折关系,应使用“然而”。第二空,“无所顾忌”,指没有什么顾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无所畏惧”,形容非常勇敢。文中强调的是面对风浪时的勇敢,应使用“无所畏惧”。第三空,“不知所以”,指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不知所云”,指语言混乱或空洞,使人听不懂。文中强调的是面对困难时不知道怎样做,应使用“不知所以”。第四空,“控告”,指申诉或向有关部门告发。“控诉”,指通过告诉、申诉、陈诉等方式陈述受害经过,请求对加害者予以制裁。文中指对世间不公的申诉,应使用“控诉”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两处语病:(1)不合逻辑。“无非不是”否定失当,应改为“无非”或者“无外乎”。(2)语序不当。根据前后句式一致的要求,应将“一是挥之不去恶”改为“一是恶挥之不去”,与“二是美求之不得”句式保持一致。只有D修改正确。故选D。【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分析第①句可知,句中“波动的涟漪,冥想的柔情,悲伤的吟咏,还有阴暗的预感”等四个结构相同、内容相关的短语组成一个完整的内容,因此可判断此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要分析此句在语言表达上的妙处,就是要掌握排比修辞的作用,如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然后结合文段内容具体分析,这一句,细腻而又多角度地描写了《月光》的优美旋律以及带给听者的感受和联想,使语句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气势更为强烈。同时,也可这样作答:从整句的作用角度分析,整句的特点:节奏鲜明,音调和谐,易于上口,语势强烈。适合于加强语势、强调语义,表达丰富的感情,能给读者以深刻、鲜明的印象。第①句中使用整句,“波动的涟漪,冥想的柔情,悲伤的吟咏,还有阴暗的预感”等句子构整齐、音节和谐、气韵贯通、意义鲜明。使句子读起来富有韵律,非常符合人们对于《月光》优美旋律的想象。第②句,“我与命运井水不犯河水”中将“命运”与“我”并列,此处将“命运”当作与“我”一样的人来描写,是将其拟人化,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命运”这一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从而更好的表达“我”与命运对待彼此的态度,富有情感,含蓄蕴藉,突出哲理性,与整段文字的风格非常相符。(二)语言文字语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日,巴黎奥组委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田径赛场,________①________。这一大胆、创新的举措,引发了人们的好奇和争议。有人为之兴奋,期待这独特的色彩能为奥运会增添新的魅力;________②________,担心突然改变跑道颜色会影响运动员的发挥。从色彩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不同颜色能够引发人们不同的感受和情绪,从而影响人们的表现。比如红色通常被视为一种激发性的颜色,能够提高心率,使人感到兴奋和充满活力,这对于需要爆发力和速度的运动员来说十分有益。但是,对于需要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运动员来说,过于刺激的颜色会导致他们过早疲劳。而蓝色等冷色调通常被认为具有镇静和放松的作用,有助于减轻压力和缓解焦虑,提高运动员的专注力和持久力,但不利于激发运动员的爆发力和速度。紫色兼具红、蓝两色的某些特征,是光频最高的颜色,通常与创造力、清爽和雄心联系在一起,可以使运动员发挥出最佳成绩。因此,合理_______③_________,可以帮助运动员在比赛中保持最佳状态。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2.请简述第二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转折关系的句子,表达准确流畅,不超过50个字。【答案】21.①将铺设紫色跑道

②也有人表示担忧

③利用色彩心理学(选用色彩)

22.①不同颜色会对人们产生不同影响,②红色和蓝色对运动员各有其作用,③但也都有不利的一面。【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前面提到“田径赛场”,后面有“期待这独特的色彩能为奥运会增添新的魅力”“紫色兼具红、蓝两色的某些特征”,可见是巴黎的田径赛场想要用紫色,可填:将铺设紫色跑道;②由分号可知前后内容对比,此句与“有人为之兴奋”格式一致,内容相反,后面也有“担忧……”,可填:也有人表示担忧;③第二段探的是“色彩心理学”,此段谈了紫色的好处,空前有“合理”,后面应跟“使用”这样的词,内容与“色彩心理学”相关,可填:利用色彩心理学(选用色彩)。【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变换句式的能力。第二段第一句为总领句,由此句可概括出主要内容之一。此句主语是“不同颜色”,后面说“能够引发人们不同感受和情绪,从而影响人们的表现”,关键词有“人们”“不同”“影响”,可概括为:不同颜色会对人们产生不同影响;第二句和第三句分别举例说明红色对运动员的利和弊;最后一句说的是蓝色对运动员的利和弊,此处可用上转折关联词“但”,可概括为:红色和蓝色对运动员各有其作用,但也都有不利的一面。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根据以上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详解】审题: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写作的基本能力。材料共由四句话构成,第一句话选取生活中最常见的两种事物,至淡之“水”和得味之“盐”,形象地说明了“物各有性”这一生活常识。中间两句话构成对比,即将水、盐同物简单叠加和“五味”异物之间“调和”“共存”两种生活现象进行比照,意在提示材料的核心内涵:在肯定“物各有性”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事物之间共存相生的关系,从而达到“和而不同”的境界。最后一句话由“物”及“事”至“人”,强调了前面所说的道理既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也是人类社会普遍适用的原则,点明这一道理存在的常识性和普遍性,在立意方向上进一步拓展了考生的思维空间。整个材料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言说情境,让考生由此及彼、由局部到整体、由具体到抽象的引申发散,进而谋篇成文。在具体写作过程中,“事犹是,人亦然”,自然过渡到谈论人的成长过程中所必需“共存相生”才能使得我们的人生异彩纷呈的问题,可以谈互相借力、合作的重要性,既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别人,或者谈双赢的智慧。参考立意:1、万物皆为自我,各具其质,各有其性。2、万物只有互联互通,共存相生,才能百味纷呈,异彩纷呈。3、和而不同,相互融合,成就大我世界。可用素材:(1)生活的百般滋味是一种救赎,也是一种犒赏,诸味调和,才使生命的边界得以丰富和扩张。在无数时光片段里,我们寻觅某个让生活变得充实丰富的片刻,留下属于自己努力的痕迹,让那些乏善可陈的时刻也变得独一无二。这样的时刻也许只有一点点,但也弥足珍贵。(2)日本僧人吉田兼好认为,事事能干却不解风情的人,好比没有杯底的玉杯,中看不中用。又说,如果谈话的对象意见与自己的一味相同,则与独坐并无差异。生活的乐趣在于不同,不是一言堂,而是各执所长。(3)给日复一日的黑咖啡多加半包糖,为万年不变的陈俗增添一些新鲜感,在安稳乏味的生活中始终怀抱生机、热情、好奇心,在调和与共存中享受这“和而不同”之美。(4)世界上没有两个人的性格、学识、品质是完全相同的,也不能要求所有人完全一致,否则社会便会因失去个性而死气沉沉。这就要求我们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遵循“和而不同”的原则。“和而不同”即与他人和睦相处,却仍保持自身的个性。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并不简单。在学校住宿一年多的经历,让我由浅入深地认识了和而不同的含义与要求。(5)这也许就是“和而不同”的体现——尊重差异,理解个性,互相包容,和谐共处。这样,大家在各自选定的道路上发展。当然,我始终认为,尊重他人的同时,必须坚守自己的原则。因为每个人的道路选择不同,实现理想的途径也不同,适合他人的发展方式未必适合自己,如果盲目苟同,就容易迷失方向。比如我,几乎从不参与讨论篮球这类话题。参考结构:本文是一篇说理散文,题目是《澡堂滋味》。文章娓娓而谈,作者围绕“滋味”这个关键词,开头部分以澡堂各色人生此刻在同一屋檐下,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导入,然后展开下文:随意说说这滋味………。文章主体部分结合澡堂各色人生、各种滋味,描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