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乡土中国》同步练习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语文】《乡土中国》同步练习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语文】《乡土中国》同步练习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语文】《乡土中国》同步练习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语文】《乡土中国》同步练习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5把握内容,辨析概念一、课内基础练1.(3分)下列社会学概念中,哪一个不是作者在《乡土中国》中原创的?()A.文字下乡 B.差序格局C.礼治秩序 D.无为而治2.(3分)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作者所谓“乡土本色”的一项是()A.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B.路见不平,拔刀相助。C.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D.安土重迁,叶落归根。3.(3分)作者在《乡土本色》一章中提出中国农民大多聚村而居,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中国农民所生活的社会就是前一种社会,作者在书中用自己的话为这种社会命的名字是()A.礼俗社会 B.法理社会C.文明社会 D.现代社会4.(3分)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论证《乡土中国》中“礼治”这一核心概念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某些部族里,丈夫死了之后,其妻子如果与其他男子私会,就可能被“浸猪笼”。B.在旧小说中,一个人成年时,一定要捕捉大型猎物回来,才能完成为成年而举行的仪式。C.没有做过大夫的曾子在弥留之际发现自己躺在大夫专用的席子上,就命儿子把席子换掉。D.红灯停,绿灯行,遇到行人过斑马线应停车礼让,否则机动车辆将受到交通行政处罚。5.(3分)下列对《礼治秩序》一章中相关概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传统存在于所有的社会形态中,也存在于衣食住行之中;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效力比现代社会更大。B.礼治并不是人本能地、自动地服从于成规而构成的秩序,经过教化的过程主动地服从于成规才是礼治的体现。C.法治跟法律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在《礼治秩序》一章中作者是把这两个词当作同一个意思看待的。D.“人治”一词容易被误解为社会秩序是可以由个人好恶来维持的,所以文中选择“礼治”一词来对应法治,以此来解说乡土社会的特色。6.(3分)下列对《家族》一章中“家庭”“家族”观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费孝通认为,和西洋社会中的“家庭”这一概念相比,称中国乡土社会基本社群为“小家族”更为妥当。B.费孝通认为,所谓大家庭和小家庭的区别绝不是在大小或所包括的人数上,而是在结构上。C.家庭是乡土社会中的基本社群,这是个亲子所构成的生育社群;在乡土社会中,家庭没有生育之外的其他功能。D.家族在结构上包括家庭;最小的家族也可以等于家庭;因为亲属的结构基础是亲子关系,父母子的三角。7.(3分)《血缘与地缘》一章中说,“血缘的意思是人和人的权利和义务根据亲属关系来决定”。下列成语中,不能体现“血缘”特性的一项是()A.乌鸦反哺 B.卧冰求鲤C.结草衔环 D.舐犊情深8.(3分)在写关于《名实的分离》一章的小论文时,旭旭需要一些论据来解释“时势权力”这一概念。下列选项中,最适合的一项是()A.秦始皇采纳李斯“废分封,行郡县”的建议,将天下分为三十六郡。B.明朝颁布了《大明律》,规定谋反、谋大逆等为“十恶”重罪,属于“常赦所不原”。C.《红楼梦》中,贾宝玉父亲贾政听信贾环之言痛打宝玉,贾母气得大骂贾政。D.曹操打着讨伐董卓的旗号招兵买马,号召天下群雄共同讨伐,得到群雄的热烈响应。9.(3分)下列对《礼治秩序》一章中“人治”“法治”概念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人们常认为我们是“人治”的社会,这种观点并不符合实际,因为我们是礼治社会。B.礼是乡土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有的可能是残酷的,但只要合于礼的就是对的。C.礼治社会的秩序不是人们行为受拘束而自动形成的,而是通过传统的约束被动形成的。D.相比较而言,礼治社会比法治社会更为优越,因为礼治社会是靠礼来维持秩序的。10.(4分)近年来网络视频直播兴起,成为新兴的经济形式;主播们在直播时,经常称呼直播间的顾客为“家人们”。请结合《差序格局》一章的相关内容,分析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外拓展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文本一:老来割麦蒲楠栀子花的香在村子里荡来荡去,猛烈得很,哦,是割麦时间了。确实是这样,麦子黄了,麦子熟了,一棵棵沉醉的麦穗,饱饱地低着头。麦粒的香味,也从穗的缝隙里渗出,悄悄地香。这香和栀子的香不同,婉约而不张狂,提示着人们该磨镰了,该下地了。顺爷起得很早,他要乘着星露割麦。麦在一夜的露水里柔和,麦秸柔和,穗也柔和,不会碰一下就爆裂了。顺爷磨了一夜镰,实际上是用锉刀锉的,弯月样的锯镰刀,长了碎碎的牙齿,要一个个锉,否则镰刀锋利不起来,割起麦子费力不说,还拖泥带水。顺爷边磨镰边听收音机,习惯了,收音机播天气预报,明天天气晴好,适合开镰。一夜的星露果然是好,麦子们都还在露水里睡觉呢。顺爷自小就听老人说,露水是星星上落下的,所以就叫星露。星露好,新鲜,庄稼们爱这口。今年的麦长得好,风调雨顺,长得厚实。顺爷找了个田嘴下地,顺手挽了把麦子,刚要发力,却听到相邻的麦地有“唰唰”的镰刀摩擦麦秸的声音。还有比顺爷更早的人呢。顺爷知道是谁,他喊了声:六哥,割麦呀,还活着!六哥从麦地里抬起头,不阴不阳地回了句:承情,还活着,睡地上垫席子哦。顺爷七十二岁了,六哥比顺爷大上两岁,都是村中老人了。干巴巴的对话结束了,顺爷和六哥都一心向麦,使着劲割起麦子来,一地的麦,要割上大半天时间的。顺爷和六哥的麦地都不大,亩把田的样子,要是田地多了,还真种不动。人不服老不行。年轻时顺爷种地可是一把好手,三五亩一天就能割个干净,镰刀挥起,一道优美的弧线划去,麦就倒了一片。现在差多了,几行麦子割下来,腰像要断了样,弯不下、直不起。顺爷割了一气,汗流进眼里、嘴里,嗓子直冒烟。他缓缓地挺起腰,对着邻地说:六哥歇会儿吧,也没多少活儿。六哥回应:歇啥,不怕慢,就怕站,慢慢干。六哥不抬头,但“唰唰”的声音明显慢了下来。顺爷还听到六哥在嘟囔:不知明天的太阳可照我。不多的对话在麦穗间传来传去,幽幽的,似乎是这块地上唯一的声音。麦实在是长得好,可割麦的人呢?只管种不管收,可不是庄稼人的作派。还真是的,村里青壮年都跑城里去了,田又怕空着,疏疏地撒上种子,一副靠天收的模样,天和地都发了力,收获就在眼前,可怎么就忘了收割呢?顺爷想不明白,电话没少打,通知城里的人回来割麦。城里的人感谢归感谢,可人就是不回来。去年的麦,就有不少烂在田里,好了麻雀和喜鹊们。六哥自言自语说话:小东西们都不回,还说,一亩田的收成,不如城里干两天的。小东西们,田不收,吃啥呀。顺爷明白,六哥也一定打了无数电话,捂着嘴没笑出声来。顺爷问六哥:怎么不进城去?在家当孤鬼。六哥反问:你呢,家的灯盏亮些?这话是不用回答的,舍不得离开家,舍不得脚下的地,种了一辈子的地,地熟了,离不开人呢。顺爷和六哥都有不少承包地,儿孙们作主,大多数地流转给别人种,留下的地,是顺爷和六哥硬坚持的,这地是他们立根的地方。顺爷对流转出的地是有看法的,那些种地的人不下功夫,花拳绣腿,怎能和自己种、自己出力比。留下的地,顺爷不让别人插手,六哥也是,当孩子服侍,麦自然长得好,长得厚。小两岁还是不一样,顺爷超前割完了,六哥的地还剩下一垄。顺爷从麦稞间插了过去,对头地割将起来。六哥没说什么,乡里乡亲相互帮衬,再正常不过了。六哥突然笑出了声:顺子还记得不,过去为一拃宽的地,还打过架呢!顺爷搭腔:记得,现在我把这地都给你,你可种得动?又是无话,只听到“唰唰”的声音紧一下慢一下。两块地割完了。割完的两块地陷在大片的麦地中央,像是两只眼睛,沉浸地看着天空。六哥和顺爷坐在田埂上,各自想着心思。想什么呢?俩人对望了一眼,同时冒出了一句:该回了。气歇顺了,顺爷问六哥:明年还种吗?六哥斩钉截铁:种,没种够!你呢?顺爷也毫不含糊:种,走不动,爬也爬来。顺爷叹了口气:舍不得呀!六哥叹口气:舍不得哦!六哥突然很神秘地对顺爷说:告诉你,我大孙子要回村子了,说是再创业,种田呢!顺爷说:真的呀!真好。六哥说:真的,儿子敢不同意,打断他的狗腿。嗯,真好!割完的麦地,麦茬儿留得整齐,小风吹过,一浪浪地腾着涟漪,而留在麦茬儿间的花生,正嫩嫩吐绿,这是顺爷和六哥套种的。(有删改)文本二:土地是乡土小说中最重要的意象,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同样离不开对土地的描述,“乡下人离不开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方法”,直接陈述了乡下人为什么离不开土地,乡土社会的地缘与血缘关系,使定居成为常态,迁移成为变态。土地之所以能够成为农民谋生的手段,是因为土地上可以种植庄稼,生产粮食,而粮食才是养育人类的根本。《孟子·滕文公上》:“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自古以来,中国就是农业大国,农业一直是国之根本,伟大的农民多是善于耕种的形象,守护土地与庄稼成为他们引以为傲的职责。(节选自李如彬《新世纪乡土小说中的“庄稼”书写》)11.(3分)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篇以比喻、拟人、对比等手法描写麦香,深入传达出农人丰收在望的喜悦以及对庄稼的深厚感情。B.顺爷和六哥“还活着”等针锋相对、极不礼貌的回话,凸显了乡土社会中相熟的老哥俩关系亲密和感情融洽。C.顺爷和六哥曾为了一拃宽的土地打架,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时生活的窘迫,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们依附土地、重视土地的态度。D.顺爷、六哥对望时不约而同冒出一句“该回了”,一语双关,既表达出割完麦回家之意,又暗含对在外儿孙返乡的期盼。12.(3分)顺爷和六哥的谈话内容及相处过程印证了费孝通《乡土中国》中的观点,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二人打电话却叫不回来收麦的人,体现了随着社会变迁的加剧,乡土社会中的基本结构——差序格局正在慢慢改变。B.二人不愿去城里生活,体现了中国人的安土重迁,表现了中国乡土社会无为而治的特点。C.小孙子最后选择回乡种田创业,体现了中国社会变迁速度加快,但长老统治仍占据主导地位。D.随着社会变迁加剧,中国基层百姓服膺传统的主动性减弱,乡土社会不可避免地越来越脱离地缘关系的影响。13.(4分)文本一最后一段颇具意味,作者以此结尾有何用意?请简要概括。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6分)请结合文本二,评析小说中塑造的顺爷、六哥这类形象的现实意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精析1.D[“无为而治”出自《道德经》,是道家的治国理念;意思是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而使国家得到治理。]2.B[A项意思是:两国鸡狗的叫声都可以听见,百姓各自吃自己国家的食物,穿自己的衣服,按照自己的风俗生活,直到老死都不发动战争。这里指住的很近,但交往很少。由文中“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我在上文所说的孤立、隔膜是以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可知,“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是乡土的封闭性。B项表达的是讲义气,有正义感,这是指陌生人之间的交往。这不是“乡土本色”的特点。C项意思是:笼子里的鸟儿怀念以前生活的森林,池子里的鱼儿思念原来嬉戏的深潭。表达的是乡土的守旧。文中相关内容有“我们很可以相信,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大旱大水,连年兵乱,可以使一部分农民抛井离乡;即使像抗战这样大事件所引起基层人口的流动,我相信还是微乎其微的”。D项由文中“我们很可以相信,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可知,“安土重迁,叶落归根”表达的是乡土的稳定性。]3.A[解答此题,一方面可结合题干语句中“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以及原文“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分析可知,应是“礼俗社会”。]4.D[“红灯停,绿灯行”“停车礼让”“交通行政处罚”都属于“法”,不属于“礼”,所以不适合作为论据来论证《乡土中国》中“礼治”这一核心概念。]5.C[“但在《礼治秩序》一章中作者是把这两个词当作同一个意思看待的”错。原文的表述是“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可见“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规定,而不守法则由特定的权力来惩罚个人,属于“法治”,作者并未把这两个词当作同一个意思看待。]6.C[“家庭没有生育之外的其他功能”错。原文是说“生育的功能,就每个个别的家庭说,是短期的,孩子们长成了也就脱离他们的父母的抚育,去经营他们自己的生育儿女的事务”“家庭这社群总是赋有生育之外其他的功能”,可见家庭有生育之外的其他功能。]7.C[A项比喻奉养长辈的孝心。B项指忍苦孝亲。C项比喻受人恩惠,感恩图报,至死不忘。D项比喻父母对子女的慈爱。A、B、D三项都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深厚感情,能体现“血缘”特性。]8.D[时势权力:这种权力和横暴权力并不相同,因为它并不建立在剥削关系之上;和同意权力又不同,因为它并不是由社会所授权的;和长老权力更不同,因为它并不根据传统的。它是时势所造成的,无以名之,名之曰时势权力。A项秦始皇划分天下,是横暴权力。B项明朝颁布法律,是同意权力。C项贾政痛打宝玉,是长老权力。D项曹操讨伐董卓,是时势权力。]9.B[A项“我们是礼治社会”错。原文阐述的意思是:在我国,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C项“被动形成的”错。原文说“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准的,只是主动地服于成规罢了”,所以说应该是人们主动遵循礼而形成的。D项“礼治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