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2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四旗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1十选修。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左传》桓公二年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且所封诸侯国相间杂处,承担了藩卫王室、分治殷民、向四周开拓等任务。这说明分封制A.有利于巩固西周国家政权 B.弱化了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隶属关系C.加速了各民族融合的进程 D.推动贵族世袭和等级特权制度的建立〖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西周分封制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且所封诸侯国相间杂处,分别承担了藩卫王室、分治殷民、向四周开拓等任务”,促进了周朝统治范围的扩大、地方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加强了诸侯国对周王室的隶属关系,而不是“弱化”,故排除B项;C项材料并没有反映,故排除;贵族世袭特权早在夏朝就已经确立.故排除D项。故选A项。2.秦汉时期,统治者每征服一块地方就设郡而治。如秦在灭义渠后在西北地区设陇西、北地、上郡三郡;攻取东越后在东南之地置会稽、闽中两郡。汉王朝在匈奴故地陆续设立了酒泉郡、武威郡、张掖郡、敦煌郡,合称“河西四郡”。秦汉时期的这一举措()A.有效缓和了区域民族关系 B.促进了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形成与发展C.增强了基层治理的自主性 D.保证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局稳定〖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秦汉时期……每征服一块地方就设郡而治”、“陇西、北地、上郡三郡”、“河西四郡”等信息可知,秦汉时期在被征服地区设立郡进行管理,结合所学可知,有利于促进大一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B项正确;“有效缓和”的说法绝对化,排除A项;C项在材料并未涉及,排除;“保证了”的说法绝对化,排除D项。故选B项。3.尚书令原是少府的属官,为皇帝管章奏文书。汉武帝即位后,重用身边的人员,于是尚书令一职日益重要。此后,大臣们的章奏不能直接进呈皇帝,要先送至尚书台(尚书令的官署)。材料所述现象有利于A.加强中央集权 B.制衡内朝势力 C.限制丞相职权 D.维护国家统一〖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汉代的政治。由“尚书令原是少府的属官,为皇帝管章奏文书”“尚书令一职日益重要”“大臣们的章奏……先送至尚书台”可知,尚书令职权的扩大有利于削弱相权,使原属于宰相的权力逐渐转移到尚书令手上,宰相的职权发生了变化,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无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A不符合题意;尚书令属内朝官员,制衡的是外朝势力,故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国家统一,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4.唐朝,朝廷仍规定“工商之家不得预于仕”。至宋朝淳化年间,“国家开贡举之门,广搜罗之路”,允许工商杂类中的“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应举,以至于“工商之子,亦登仕进之途这一变化A.提升了士人的社会地位 B.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C.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D.完善了科举考试程序〖答案〗B〖解析〗相比于唐朝而言,宋代允许工商杂类参加科举,进入仕途,这有助于进一步扩大统治基础,B项正确;A项内容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A项;材料并不是强调科举制对官员文化素质的提升方面的作用,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考试程序,排除D项。故选B项。5.宋代对地方的任命实行回避制度。如实行籍贯回避,即文武官员不得为本道知州、通判、转运使及诸事任;实行亲族回避,任官和荐举人才应回避同路的执政官亲属;此外还有同年回避(科举同年者)和司法回避等形式。这些规定()A.促使地方行政效率得到了提高 B.强化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C.利于维护地方权力的有效运行 D.提高了官吏选拔的开放度〖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任命地方官时,注意回避其籍贯、亲族、同年等,意在防范地方官徇私舞弊,说明回避制度有利于维护地方权力的有效运行,C项正确;回避制度并不能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排除A项;规范地方官的任命,并不能强化封建君主的专制统治,排除B项;材料与开放官吏选拔的科举制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6.元朝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行省作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是行省所掌庶政一般采用官员集体参与的圆署会议和专官提调相结合的方式处理。这反映了元朝行省()A.改变了地方积贫积弱的现状 B.权力具有“大而不专”的特点C.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隐患 D.易导致地方行政体制的混乱〖答案〗B〖解析〗考查元朝行省制。根据材料“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行省所掌庶政一般采用官员集体参与的圆署会议和专官提调相结合的方式处理”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行省权力具有“大而不专”的特点,B项正确;改变了地方积贫积弱的现状、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隐患,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C项;行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D项。故选B项。7.明初,内阁仅是皇帝的顾问助手而已。明中期后,内渐尊,但始终“不得专制诺司”、即使是明后期,内阁权力与室相几乎完全相同、但也要受到宦官的牵制。这说明明朝内阁()A.统治效能不断提高 B.始终是维护皇权专制的工具C.使宦官权力逐渐扩大 D.具有了制度化的参与决策权〖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明初,内阁仅是皇帝的顾问助手而已。明中期后,内渐尊,但始终‘不得专制诺司’、即使是明后期,内阁权力与室相几乎完全相同、但也要受到宦官的牵制”及所学知识可得,在明朝的各个时期内阁权力都会受到限制,始终是维护皇权专制的工具,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统治效能的不断提高,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未强调宦官权力,排除C项;材料未强调内阁参与决策过程中逐渐制度化,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8.如表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演变的大致轨迹。这一历史演变体现了()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初期唐宋元朝明清层级郡、县二级制州、郡、县三级制州、县二级制道(路)州、县三级制省、路、府、州、县多级制省、府、县三级制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善 B.地方割据势力被逐渐削弱C.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D.地方行政效率的不断提高〖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表格信息可以看出秦汉至明清时期,中央政府不断调整地方的行政模式,以二级制和三级制为主,体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强化,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地方行政变化,未涉及中央权力,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地方行政管理的强化,未涉及地方割据势力的演变,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不能得出行政效率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C项。9.雍正时期、军机大臣主要是随侍皇帝议政。乾隆九年、帝命军机大臣讷亲视察各省营伍,乾隆十三年、又以其查勘山东灾情。此后、军机处还承担起了审讯犯罪重臣、审查内阁、翰林院所撰部分诏旨等任务。这说明军机处()A.迎合了强化皇权的需要 B.逐渐成为法定机构C.政务决策权限得到扩大 D.全面取代内阁职权〖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雍正时期、军机大臣主要是随侍皇帝议政。乾隆九年、帝命军机大臣讷亲视察各省营伍,乾隆十三年、又以其查勘山东灾情。此后、军机处还承担起了审讯犯罪重臣、审查内阁、翰林院所撰部分诏旨等任务”及所学知识可得,军机处的这些职责体现出服务皇权的需要,A项正确;“成为法定机构”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军机处没有政务决策权,排除C项;“全面”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10.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条的底本和作准本大多转成外文,汉文本尽管尚存,却成了外文本的依样抄录。如1858年的中英《天津条约》第五十款明示:“自今以后,凡有文词辩论之处,总以英文作为正义”;1884年中法《简明条款》第五款规定:“此约缮中法文各两分以法文为正”。这一现象()A.说明中国逐渐接受国际惯例 B.促使近代国家主权和话语权进一步丧失C.体现了晚清外交体制的转变 D.推动西方国家的治国理念在中国的传播〖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条约的底本和作准本大多转成外文”、“总以英文作为正文”、“以法文为正”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国半殖民度化程度的加深,中国被迫与外国订立条约以外文为准,这有利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促使近代国家主权和话语权的进一步丧失,B项正确;被迫以外文文本为准,并不是“国际惯例”,排除A项;外交体制转变是清政府主动采取措施,而不是被动,且材料并没有体现“外交体制”的转变,排除C项;D项在材料并没有反映,排除。故选B项。11.英国海军军官游历太平天国后记载:“太平天国已经废除了妇女缠足的恶俗男子摆脱了剃发垂辫的奴隶标记,这是太平天国最显著的两个改革,这两项也是以往欧洲人最为嘲笑的内容。”据此可知,太平天国运动()A.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 B.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质C.促使农民思想觉悟提高 D.改变了中国的国际形象〖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废除了妇女缠足的恶俗……男子摆脱了剃发垂辫的奴隶标记”等信息可知,太平天国开展了废除封建社会妇女缠、断发的陋习,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封建的性质,B项正确;废除妇女缠足的恶俗并不能说明妇女社会地位提高,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移风易俗的措施,没有涉及农民思想觉悟的信息,排除C项;D项说法夸大了太平天国两项改革的作用,排除。故选B项。12.甲午战前,由中国人执笔的《申报》对日本进行全面报道,对于中日实力对比非常乐观,“日人乌足以螳臂相当哉”。战后,《申报》感慨道:“夺我藩属,荡我边疆振动我人民”,不少文章主张中国效法日本变革。由此可知,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A.证明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B.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C.激起国民盲目崇外心理 D.增强了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日人乌足以螳臂相当哉”、“‘夺我藩属,荡我边疆……振动我人民’,不少文章主张中国效法日本变革”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前,国人认为日本不可能战胜中国,而甲午中日战争后,国人要求效法日本进行变革,这主要是由于甲午战争的失败增强了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D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洋务运动的破产,排除A项;B项是在维新变法失败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甲午战争的失败增强了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不是盲目崇外心理的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13.下图为1912年辛亥革命周年纪念之际《真相画报》发表的马星驰的系列漫画《一年来之回顾》。作者创作该漫画意在()A.表达对民主宪政前途的忧虑 B.展现清朝末年复杂的政治形势C.讽刺北洋军阀割据的黑暗统治 D.表明民主法治已成为社会共识〖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1912年辛亥革命周年纪念之际……”,结合图示“推到专制”,“死灰复燃”等信息可知,专制有抬头的倾向,表达的作者的忧虑,A项正确;“一年来之回顾”应是1913年,清政府已经覆灭,排除B项;这一时期袁世凯还未逝世,军阀还未割据,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作者的忧虑,不能反映民主法治成为共识,排除D项。故选A项。14.1926年5月,毛泽东在广州主办了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该所的任务是“培养农民运动人才,使之担负吾处地方实际的农民运动工作。”全体学员在毕业之前奔赴海丰县农村实习两周,毕业后全部返回原籍工作。据此可知,讲习所的创办表明()A.农民运动是国民革命的主要形式 B.中国革命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C.重视农民的重要作用 D.革命统一战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1926”“培养农民运动人才”“实际的农民运动工作”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正处于国民革命后期,越来越认识到农民的重要作用,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创办正是这一内容的体现,C项正确;武装斗争是国民革命的主要形式,不是农民运动,排除A项;B项指的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排除B项;D项材料并未反映,排除D项。故选C项。15.如表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共敌后根据地举办展览的相关内容。这些展览()类型内容战斗成果展主要展会有晋冀鲁豫边区战绩展览会、晋绥边区战斗展览会等,主要以军事斗争为主题生产成就展此类展览以工农业生产展览会为主,如延安工人制造品竞赛展览会、山东生产展览会等。据不完全统计,这一时期敌后根据地开展了59次生产展览会文化活动展以医疗卫生、文化教育、自然科学为主。据记载,1945年4月。晋冀鲁豫边区的“文教展览会”共展出3900件展品,参观观众达16000人A.反映了中共土地革命的成效显著B.推动国民革命运动向纵深发展C.体现出敌后战场成为抗战主战场D.益于增强民众抗战胜利的信心〖答案〗D〖解析〗由材料表格可知,20世纪三四十年代处于抗战时期,中共敌后根据地举办展览的相关内容有胜利的战役、工农业的生产情况以及文化科学的发展情况,这显示了敌后根据地抗战的实力,有利于增强民众抗战胜利的信心,D项正确;抗战时期,敌后根据地实行“双减双交”土地政策而非土地革命,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敌后抗日根据地,属于抗战时期而非国民革命时期,排除B项;材料没有比较,不能得出“敌后战场成为抗战主战场”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16.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在回答日本外宾关于“一生中最高兴的是什么”的问题时,兴奋地回忆道:“我一生中最高兴的是解放战争时期。那时我们的装备很差,还都在打仗,而民国三十六年的这一胜利是在以弱胜强、以少对多的情况下取得的。”对这一胜利理解正确的是A.百团大战,鼓舞了军民抗战士气B.辽沈战役,东北形成了“关门打狗”之势C.逐鹿中原,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D.渡江战役,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解放战争时期”,“民国三十六年”并结合所学知识,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与材料中“一生中最高兴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相符,故选C项;百团大战主要是抗战时期彭德怀领导的,故排除A项;辽沈战役主要领导者是林彪,故排除B项;三大战役歼灭和改编了国民党军队,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故排除D项。17.1954年宪法总纲第一条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同时,宪法还肯定社会主义改造只能采取逐步的方法和步骤,而不能操之过急,而且在宪法第七十条规定:“少数民族地区可以按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规定。”1954年宪法的这些规定A.体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有机结合B.为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法律依据C.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D.确保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宪法规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这体现出宪法的社会主义原则,但根据我国过渡时期社会生产力总体水平还比较低,我国的地理环境、人口状况、民族关系和各地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宪法又灵活地规定了现阶段过渡时期的方法、步骤,以及对少数民族的治理,这些反映出1954年宪法在具有原则性的同时又具有灵活性,故A项正确;BCD三项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排除。18.1982年宪法与前面几次修订的宪法相比,不仅确认了“民主”和“法治”两项基本的宪法原则,而且明确规定了整个国家权力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运转。在保障人权方面,最突出的地方莫过于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调至“国家机构”之前。这些变化()A.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B.巩固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新成果C.旨在确立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D.顺应了新时期政治经济建设的需求〖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982年”、“民主”、“法治”、“经济建设”、“保障人权”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1982年宪法作了有利于推动新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变化,D项正确;1978年改革开放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排除A项;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的时间是1984年,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B项;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就逐渐确立了,不会延伸到改革开放开启以后,排除C项。故选D项。19.1972年,中国致函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指出:“香港、澳门属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帝国主义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的结果……解决港澳问题完全属于中国主权范围中的问题……不属于殖民地范畴。”当年联合国大会把香港、澳门从殖民地名单中除去。中国的这一举措()A.改善了周边的安全环境 B.是对“一国两制”国策的初步探索C.拓展了外交活动的舞台 D.利于掌握解决港澳问题的主动权〖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明确“解决港澳问题完全属于中国主权范围中的问题……不属于殖民地范畴”,促使联合国“把香港、澳门从殖民地名单中除去”,这有利于我国掌握解决港澳问题的主动权,D项正确;中国的这一举措利于掌握解决港澳问题的主动权,AC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AC项;材料并未涉及“一国两制”,排除B项。故选D项。20.冷战时期,中国提出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出了永不称霸的庄严承诺。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提出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江泽民提出了以“互信、互利、平等、合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胡锦涛在世纪之交提出了建设“和谐世界”的思想;为解决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这些说明中国外交()A.致力于加强同亚非拉各国的联系 B.促使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得以建立C.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了智慧 D.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和意识形态色彩〖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了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改革开放时期,“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和新安全观的提出,推进了世界和平与合作,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解决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要方案等,反映了中国在外交实践中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了智慧,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并非中国致力于加强同亚非拉各国的联系,排除A项;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至今仍是世界人民的目标,排除B项;社会主义制度和意识形态色彩在材料并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21.在古代雅典,妇女不能独立地行使公民的权利;“未长成”和“超龄”的儿童和老人不具备参与城邦公共生活的能力和资格;外邦人“不能担任公职,拥有土地”,也不被允许参加公民大会。这说明古代雅典()A.公民内部血缘等级色彩较浓厚 B.民主政治具有排他性C.公民资格保证了城邦制的繁荣 D.民主运作程序不规范〖答案〗B〖解析〗结合材料“妇女不能独立地行使公民的权利;‘未长成’和‘超龄’的儿童和老人不具备参与城邦公共生活的能力和资格;外邦人‘不能担任公职,拥有土地’”可分析出雅典民主政治具有狭隘性,是少数人的民主,B项正确;雅典的公民不包括妇女、儿童、外邦人等,因此,材料体现的不是公民内部,排除A项;公民资格保证了城邦制的繁荣说法太绝对,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运作程序,排除D项。故选B项。22.在《罗马民法大全》里,奴隶不能再被随意处死;妻子可以保持其人身和财产独立;父亲不能再享有对子女的诸如生杀予夺权和婚姻权等人身支配权。这反映出罗马法()A.蕴含着丰富的自然法理念 B.强调法律形式重于内容C.促使平民的社会地位提高 D.充分体现了公平和正义〖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古罗马的《罗马民法大全》限制了奴隶主随意侵害奴隶、保护妻子的人身和财产、限制父亲对子女的人身支配权,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正义。结合所学可知,西塞罗提出的自然法理念,倡导公平正义,这些自然法理念蕴含在罗马法中,A项正确;材料强调法律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平民地位,排除C项;古罗马是奴隶社会,只能是一定程度上体现公平和正义。排除D项。故选A项。23.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后,内政外交事务增多,内阁依仗在议会占多数票,反复更改议会工作时间表,使议案和辩论尽量集中于“国家中心问题”。据统计,1878-1887年,政府议案占据下院的83%的工作时间。这折射出当时英国()A.政府行政效率低下 B.立法权受行政权的控制C.议会中心地位动摇 D.内阁权力的扩大和膨胀〖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英国内阁依仗在议会占多数票,更改议会工作时间表,使议案和辩论尽量集中于政府议案。内阁更改议会工作时间、内阁影响议会议案和辩论内容、与内阁事务相关的政府议案占据议会多数工作时间,折射出当时英国内阁权力的扩大和膨胀,D项正确;从材料看不出政府行政效率低下,排除A项;资本主义国家总体上都实行“三权分立”的体制,在英国,议会掌握立法权,首相和内阁掌握行政权,“立法权受行政权的控制”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虽然内阁权力扩大,但英国君主立宪的基本制度没有根本变化,议会仍然处于中心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24.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下的政治制度,将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明确授予中央政府事关全国性事务的有限而必要的权力,另一方面使每个美国公民都有双重“国别”身份,各州在自由与管制之间取得平衡。据此可知,美国的这种制度设计()A.致力于扩大中央政府的权力 B.表明邦联制的存在具有合理性C.意在构建有效和有限的政府 D.主张权力制衡与代议制相结合〖答案〗C〖解析〗材料“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下的政治制度,将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明确授予中央政府事关全国性事务的有限而必要的权力,另一方面使每个美国公民都有双重‘国别’身份,各州在自由与管制之间取得平衡”体现了意在构建有效和有限的政府,C项正确;1787年宪法致力于权力制约与平衡,而不是致力于扩大中央政府的权力,排除A项;1787年宪法否定了邦联制,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权力制衡与代议制之间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25.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国会由众议院和参议院组成,两院都有法律创议权,但有关预算和拨款的财政议案须先向众议院提出,众议院通过后再提交参议院审议。这说明()A.众议院权力大于参议院 B.立法权内部存在制衡C.大革命的精神遭到抵制 D.共和体制的基础薄弱〖答案〗B〖解析〗材料“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国会由众议院和参议院组成,两院都有法律创议权,但有关预算和拨款的财政议案须先向众议院提出,众议院通过后再提交参议院审议”体现了立法权内部存在制衡,B项正确;法国的众议院和参议院权力各不一样,不能说众议院权力大于参议院,排除A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保护了大革命的精神,排除C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通过说明共和体制具有一定基础,排除D项。故选B项。26.1871年1月1日生效的德意志宪法文本中规定,国家最高首脑是“联邦主席”。威廉-世主张将“联邦主席”改为“德国皇帝”,后因符滕堡和巴伐利亚国王的反对,最终接受了“实施联邦的领导权力和德国皇帝称号结合起来的”的要求,称‘德意志皇帝”。这说明当时德国()A.政治架构具有双重性质 B.分裂割据局面尚未消除C.民族国家意识开始觉醒 D.保留了军国主义的传统〖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行联邦制的德意志帝国,一方面皇帝的权力很大,另一方面威廉一世在一些问题上,会和符滕堡和巴伐利亚国王等地方势力妥协,说明当时德国政治架构具有双重性质,A项正确;分裂割据局面尚未消除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民族国家意识“开始”觉醒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材料并未体现德国保留了军国主义的传统,排除D项。故选A项。27.十月革命胜利前,列宁提出了对劳动者进行简单生产管理教育并立即实现人民自治的政策。到了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着重对群众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并大力开展经济建设逐步实现群众自治。这一转变有利于()A.对社会改造的新探索 B.推动苏俄工农联盟的形成C.巩固新生苏维埃政权 D.实现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到了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着重对群众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并大力开展经济建设逐步实现群众自治”,可以看出十月革命后,苏俄的建立,对人民群众开展思想教育,有利于巩固政权,C项正确;材料涉及社会改造,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农民阶级,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式,排除D项。故选C项。28.二战后初期,苏联力图把战前资本主义列强套在自己周边的所谓“防疫带”转变为“安全带”,在军力所及之地营造排他性的势力范围。对此,美国于1946年宣称“已厌倦笼络苏联人”,对于苏联的这种“不安全感”不应再做任何妥协。这表明()A.美苏在国家利益上的冲突凸显 B.冷战加剧了国际局势的动荡C.欧洲成为美苏争霸的核心地区 D.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已经出现〖答案〗A〖解析〗考查美苏冷战。根据材料“二战后初期”“营造排他性的势力范围”“1946年”“已厌倦笼络苏联人”“不应再做任何妥协”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苏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为维护各自的国家利益,矛盾凸显,A项正确;这一时期冷战还没有开始,新的世界政治格局还未形成,排除B项;“欧洲成为美苏争霸的核心地区”,材料并未反映,排除C项;“已经出现”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29.欧盟成立后,先后制定了《跨大西洋纲要》《亚洲战略新构想》和欧洲安全事务构想,并积极筹划建立欧洲防务部队,广泛发展与俄罗斯、中国和日本等国的战略关系,加强了与美国的竞争力度。欧盟的这些举措A.旨在提高自身在国际中的地位 B.目的是缓和与亚洲国家的关系C.强化了欧洲各国间的政治经济联系 D.加强了欧洲防务并防止了北约东扩〖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随着冷战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为了提高国际地位,增强竞争力,欧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A项正确;B项并不是欧盟采取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排除B项;强化了欧洲各国间的政治经济联系,并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排除C项;加强了欧洲防务并防止了北约东扩,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D项;故选A。30.20世纪的某个时期出现了“五个力量中心”“三个世界”“大三角”等有关世界格局的诸多判断。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国际关系日益呈现多层次、多中心特征B.不结盟运动开始兴起C.世界政治、经济开始进入“碎片化”时代D.欧洲一体化进程启动〖答案〗A〖解析〗考查战后的世界格局。根据材料中提到的“五个力量中心”“三个世界”“大三角”的重要信息,可以判断这一时期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苏、欧洲、中国、日本这“五个力量中心”,形成美、日等国的足鼎立之势以及中、美、苏的战略三角,据此可知,这一时期国际关系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中心的特征,故选A项。不结盟运动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初,材料内容无从体现,排除B项;世界开始进入“碎片化”的时代不符合史实,因为当今世界是“一超多强”的格局,排除C项;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启动是在20世纪50年代,并且材料内容也没有强调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启动,故D选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40分。第31~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35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25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代的中央机构,临摹了唐代的框架,虽有三省,但已名存实亡,取而代之的是“二府三司”的中央行政中枢体制,即中书门下掌行政事务,军政归枢密院,财政归“三司”,中枢与枢密院持文武两柄,号“二府”。“二府三司”各有分工、相对独立,惟皇命是从,理论上互不统属。此外还设有台谏系统,“台谏”乃御史台和谏院的合称,谏官事权重大,设立初期可“纠绳天子”,随着台谏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官制改革,取消了“纠绳天子之权”,台谏转而“规谏宰相违失”。在高度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下,中央机构难以长期保持这种分权制衡的状态,积贫积弱的局面也随之产生。——摘编自李艳《宋代中枢机构的构成及其制约机制》材料二孟德斯鸠最早提出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分立原则,这一思想原则以权力的“制约和平衡”为核心,三权互相独立而又互相监督,美国的政治分权就是这一思想的成功典范。美国国内政治局势已为接受新型的分权思想做好了准备,加之作为曾经被殖民的美洲人,民众渴望更多的是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因为可以说分权原则在美国的发展是一种必然。在这种分权原则下,立法、行政、司法三机构无权力中心,不存在最高国家权力机构。该原则是一个国家的权力的划分形式,一个国家的权力在谁手中、如何行使,决定一个国家内部的安定团结与发展,决定一个国家整体的发展方向,这种制约与平衡也为更多国家所认同。——摘编自吕艳《美国政治中分权原则的再分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中枢权力制衡机制的特点及其局限性。(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采取三权分立原则的原因,并简要评价这一原则。(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分权和美国中央权力制衡机制的主要不同。〖答案〗(1)特点:中书门下、枢密院与三司分离;(民)行政,军政和财政各自行使独立职权;中书省门下省形同虚设;尚书省的兵部,户部等职权严重削弱。局限性:机构设置重叠,出现“名实不符”的现象。(2)原因:启蒙思想的影响;国内政治局势的影响;民众的愿望。评价:可以防止独裁,具有一定的民主性与科学性;影响深远;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办事效率。(3)不同:宋朝分权是为了加强皇权;美国的三权分立体现的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性。〖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一中“中书门下掌行政事务,军政归枢密院,财政归‘三司’,中枢与枢密院持文武两柄”可知,中书门下、枢密院与三司分离;根据“‘二府三司’各有分工、相对独立,惟皇命是从,理论上互不统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行政,军政和财政各自行使独立职权,中书省门下省形同虚设,尚书省的兵部,户部等职权严重削弱。局限性:根据材料一中“在高度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下,中央机构难以长期保持这种分权制衡的状态,积贫积弱的局面也随之产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中枢权力制衡机制的局限在于,机构设置重叠,出现“名实不符”的现象。(2)原因:根据材料二中“孟德斯鸠最早提出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分立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思想的影响;根据“美国国内政治局势已为接受新型的分权思想做好了准备”可知,国内政治局势的影响;根据“民众渴望更多的是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可知,民众的愿望。评价:根据材料二中“在这种分权原则下,立法、行政、司法三机构无权力中心,不存在最高国家权力机构”,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辩证分析可知,美国的三权分立原则为防止独裁,具有一定的民主性与科学性,影响深远,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办事效率。(3)不同:综合材料一、二和相关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从现象到本质等方面分析可知,宋朝分权是为了加强皇权,美国的三权分立体现的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性。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图展示了百年奋斗历程中初造出的具有鲜明时代印记的词语。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不同时期或同一时期至少三个或三个以上关键词,提炼出一个主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答案〗示例一:主题:国共两党合作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阐述:成立后,党在领导工人运动的失败中认识到联合其他革命力量的重要性,1923年,中共“三大”上通过了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决定,实行党内合作。随后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建立起革命统一战线,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20世纪30年代,随着日本侵华的加剧,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这时推动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最终打败日本侵略者,赢得了百年来反抗外来侵略的首次完全胜利。示例二:主题:符合时代形势对外政策有利于国际地位的提高。阐述: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直逼中朝边境,严重威胁中国国家安全,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20世纪70年代初,世界局势发生变化,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1971年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来华,打开了中美交往大门,第二年尼克松访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推动了建交高潮的到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的挑战,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了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示例”仅作为——★参考答案★——,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解析〗根据题意要求,选取不同时期或同一时期的三个关键词,提炼出一个主题并展开论述。选取不同时期的三个关键词,要找到三个关键词之间的联系。如:党内合作、北伐战争、全民族抗战。党内合作指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建立起革命统一战线,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北伐战争是国民大革命的高潮,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全民族抗战指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共推动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打败日本侵略者,赢得了百年来反抗外来侵略的首次完全胜利。总之,在民主革命时期,推动国共两党合作,推进了民主革命的进程。或者选取同一时期的三个关键词同一时期的词语选定后,要结合这一时期的背景(政治、经济、文化、国际等方面)、过程、影响具体来论述。如:南昌起义、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论题:从国民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里,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这是革命新道路的初次尝试;八七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用枪杆子夺取政权的总方针,这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大理论突破与创新;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部队向敌人防守力量薄弱的井冈山进军,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革命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开展根据地建设,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革命根据地逐渐发展壮大,逐渐形成“燎原”之势。总之,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等等。(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3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鸦片战争,西北边防危机日益严重,经济受损,茶路受阻。前任官员茶务改革失败。19世纪70年代左宗棠任陕甘总督,在督办新疆军务的同时也整顿茶务,实行改革。左宗棠茶务改革的主要措施有:一是豁免历年积欠,消除茶商顾虑,这使许多商人改营茶叶;二是另组新柜,恢复茶销规模,左宗棠既整顿原有东西二柜,又组织了新的茶叶组织南柜;三是改“官引”为“票法”,西北地区的茶商以前靠“茶引”购买茶叶,茶商可随意领取茶引,导致偷税漏税现象普遍发生,“票法”是商民自行领票,政府再严格税制;四是鼓励茶商运销,与外商竞争。持有陕甘茶的茶商过境时,持票者只征厘金二成,其余八成陕甘补贴,解决了甘肃财政问题。通过改革,茶叶销路顺畅,使西北商品经济恢复正常,为平定新疆提供了经济基础,西北军政形势出现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摘编自陶德臣《左宗棠与西北茶务》(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左宗棠西北茶务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左宗棠西北茶务改革的意义。〖答案〗(1)背景:西方列强侵略,西北边防危机加重;经济发展遇到危机,茶路受阻;前任官员改革效果不佳;传统“茶引”弊端重重,不合时宜。(2)意义:调动商民积极性,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为左宗棠收复新疆奠定经济基础;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其他行业改革提供了借鉴。(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背景:根据材料“鸦片战争,西北边防危机日益严重,经济受损,茶路受阻。”可分析出西方列强侵略,西北边防危机加重、经济发展遇到危机,茶路受阻;根据材料“前任官员茶务改革失败。”可分析出前任官员改革效果不佳;根据材料“三改‘官引’为‘票法’,”可分析出传统“茶引”弊端重重,不合时宜。(2)意义:结合材料“持票者只征厘金二成,其余八成陕甘补贴,解决了甘肃财政问题。”可分析出调动商民积极性,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由材料“通过改革,茶叶销路顺畅,使西北商品经济恢复正常,为平定新疆提供了经济基础,西北军政形势出现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可分析出为左宗棠收复新疆奠定经济基础;结合所学知识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其他行业改革提供了借鉴。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从1943年开始,美国根据租借法案提供的汽车被运到苏联,这对苏联红军无疑是雪中送炭。整个二战期间,苏联生产了265600辆汽车、27816辆摩托车,而从美国获得的409500辆汽车和32200辆摩托车,分别为苏联战时汽车和摩托车产量的1.5倍和1.2倍。苏联因气候而无法生产橡胶,美国向苏联提供了近400万条轮胎,英国则提供了103500吨天然橡胶,这些援助大大有助于苏联的汽车生产。西方盟国提供的大批汽车,为苏军确立对德军的优势起了重大作用。英国著名战史学家西顿在其所著的《苏德战争》一书中说:“1943年期间可以看到苏军的一个最重大的改进是它的迅速摩托化,这使苏军最高统帅部能够在隆冬和冰雪融化的季节实施纵深突破。”——摘编自冷静《二战时期西方盟国对苏联的援助》(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时期西方盟国对苏联援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时期西方盟国对苏联援助的意义。〖答案〗(1)特点:援助数量巨大;援助物资种类多样;援助持续的时间长。(2)意义:提高了苏联对德作战的能力;减轻了英美的战争压力;巩固了反法西斯联盟。〖解析〗【小问1】特点:根据“整个二战期间,苏联生产了265600辆汽车、27816辆摩托车,而从美国获得的409500辆汽车和32200辆摩托车”可得出援助数量巨大;援助物资种类多样;根据“从1943年开始……整个二战期间,”援助持续的时间长。【小问2】意义:根据“这些援助大大有助于苏联的汽车生产。西方盟国提供的大批汽车,为苏军确立对德军的优势起了重大作用。”可得出提高了苏联对德作战的能力;减轻了英美的战争压力;巩固了反法西斯联盟。3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裴矩,字弘大,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出身于以文学传家的世族家庭,年幼好学多智,加之留心时事,稍长进入仕途,为官清廉。杨坚为了拉拢关东士族,招其入幕僚。在参加完灭陈战役后,由于岭南发生叛乱,形势一时极其险恶,就在这时,裴矩正好奉命去岭南巡察,他向杨坚提出了迅速引军南下平叛的主张。当时裴矩在进到南康郡(今江西赣县)时,手下仅有三千军队,但他果决地引军越过大庚岭,一举踏平了周师举的九个栅寨,解救了广州总管府所在地东衡州之围。接着,他乘胜南进,阵斩周师举。王仲宣得知周师举兵败被杀,人心动摇,叛军不战自溃。在平定岭南期间,一方面拉拢地方势力,一方面安抚地方,岭南迅速安定。他出使突厥,纵行离间,不仅瓦解了突厥内部的反隋势力,而且挑起了内部的斗争,对于安定隋王朝北部的边境起了重要的作用。隋炀帝即位后,他奉命驻在张掖,负责通商事宜。同时他访问遗迹,撰写了的《西域图记》,弥补了史书对西域介绍的不足。为了迎合炀帝的贪得无厌、好大喜功的要求,在突厥内附之后,又提出了用东突厥的力量迫胁高丽入贡的计划。结果高丽不从,炀帝于是接连发动侵略高丽的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摘编自齐陈骏《裴矩功过述评》(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裴矩取得的主要功绩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裴矩事迹进行简要评价。〖答案〗(1)功绩:参加灭陈战役,推动隋朝统一;平定岭南叛乱,促进边疆稳定;经营西域,扩大了中原和西域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编撰著作,便于国人了解西域。(任答三点即可)。原因:出身世家大族,容易受统治者重视;博学多才,有胆有识;巩固封建王朝统一的客观需要。(2)积极:顺应了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的需要;对后世处理民族关系和经略西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消极:为迎合隋炀帝大肆经营边疆和发展战争的要求,耗费人力物力,加大百姓负担,加速隋朝灭亡。(“积极”“消极”都要涉及,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功绩:根据材料“在参加完灭陈战役后,由于岭南发生叛乱,形势一时极其险恶,就在这时,裴矩正好奉命去岭南巡察,他向杨坚提出了迅速引军南下平叛的主张。当时裴矩在进到南康郡(今江西赣县)时,手下仅有三千军队,但他果决地引军越过大庚岭,一举踏平了周师举的九个栅寨,解救了广州总管府所在地东衡州之围。接着,他乘胜南进,阵斩周师举”可知,参加灭陈战役,推动隋朝统一;平定岭南叛乱,促进边疆稳定;根据材料“他出使突厥,纵行离间,不仅瓦解了突厥内部的反隋势力,而且挑起了内部的斗争,对于安定隋王朝北部的边境起了重要的作用。隋炀帝即位后,他奉命驻在张掖,负责通商事宜。同时他访问遗迹,撰写了的《西域图记》,弥补了史书对西域介绍的不足”可知,经营西域,扩大了中原和西域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编撰著作,便于国人了解西域。原因:根据材料“出身于以文学传家的世族家庭,年幼好学多智,加之留心时事,稍长进入仕途,为官清廉。杨坚为了拉拢关东士族,招其入幕僚”可知,出身世家大族,容易受统治者重视;博学多才;根据材料“当时裴矩在进到南康郡(今江西赣县)时,手下仅有三千军队,但他果决地引军越过大庚岭,一举踏平了周师举的九个栅寨,解救了广州总管府所在地东衡州之围”可知,有胆有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巩固封建王朝统一的客观需要。(2)积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客观辩证评价裴矩事迹。积极:根据材料“在参加完灭陈战役后,由于岭南发生叛乱,形势一时极其险恶,就在这时,裴矩正好奉命去岭南巡察,他向杨坚提出了迅速引军南下平叛的主张。当时裴矩在进到南康郡(今江西赣县)时,手下仅有三千军队,但他果决地引军越过大庚岭,一举踏平了周师举的九个栅寨,解救了广州总管府所在地东衡州之围。接着,他乘胜南进,阵斩周师举。王仲宣得知周师举兵败被杀,人心动摇,叛军不战自溃。在平定岭南期间,一方面拉拢地方势力,一方面安抚地方,岭南迅速安定。他出使突厥,纵行离间,不仅瓦解了突厥内部的反隋势力,而且挑起了内部的斗争,对于安定隋王朝北部的边境起了重要的作用。隋炀帝即位后,他奉命驻在张掖,负责通商事宜。同时他访问遗迹,撰写了的《西域图记》,弥补了史书对西域介绍的不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顺应了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的需要;对后世处理民族关系和经略西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消极:根据材料“为了迎合炀帝的贪得无厌、好大喜功的要求,在突厥内附之后,又提出了用东突厥的力量迫胁高丽入贡的计划。结果高丽不从,炀帝于是接连发动侵略高丽的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迎合隋炀帝大肆经营边疆和发展战争的要求,耗费人力物力,加大百姓负担,加速隋朝灭亡。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四旗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1十选修。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左传》桓公二年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且所封诸侯国相间杂处,承担了藩卫王室、分治殷民、向四周开拓等任务。这说明分封制A.有利于巩固西周国家政权 B.弱化了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隶属关系C.加速了各民族融合的进程 D.推动贵族世袭和等级特权制度的建立〖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西周分封制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且所封诸侯国相间杂处,分别承担了藩卫王室、分治殷民、向四周开拓等任务”,促进了周朝统治范围的扩大、地方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加强了诸侯国对周王室的隶属关系,而不是“弱化”,故排除B项;C项材料并没有反映,故排除;贵族世袭特权早在夏朝就已经确立.故排除D项。故选A项。2.秦汉时期,统治者每征服一块地方就设郡而治。如秦在灭义渠后在西北地区设陇西、北地、上郡三郡;攻取东越后在东南之地置会稽、闽中两郡。汉王朝在匈奴故地陆续设立了酒泉郡、武威郡、张掖郡、敦煌郡,合称“河西四郡”。秦汉时期的这一举措()A.有效缓和了区域民族关系 B.促进了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形成与发展C.增强了基层治理的自主性 D.保证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局稳定〖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秦汉时期……每征服一块地方就设郡而治”、“陇西、北地、上郡三郡”、“河西四郡”等信息可知,秦汉时期在被征服地区设立郡进行管理,结合所学可知,有利于促进大一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B项正确;“有效缓和”的说法绝对化,排除A项;C项在材料并未涉及,排除;“保证了”的说法绝对化,排除D项。故选B项。3.尚书令原是少府的属官,为皇帝管章奏文书。汉武帝即位后,重用身边的人员,于是尚书令一职日益重要。此后,大臣们的章奏不能直接进呈皇帝,要先送至尚书台(尚书令的官署)。材料所述现象有利于A.加强中央集权 B.制衡内朝势力 C.限制丞相职权 D.维护国家统一〖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汉代的政治。由“尚书令原是少府的属官,为皇帝管章奏文书”“尚书令一职日益重要”“大臣们的章奏……先送至尚书台”可知,尚书令职权的扩大有利于削弱相权,使原属于宰相的权力逐渐转移到尚书令手上,宰相的职权发生了变化,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无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A不符合题意;尚书令属内朝官员,制衡的是外朝势力,故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国家统一,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4.唐朝,朝廷仍规定“工商之家不得预于仕”。至宋朝淳化年间,“国家开贡举之门,广搜罗之路”,允许工商杂类中的“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应举,以至于“工商之子,亦登仕进之途这一变化A.提升了士人的社会地位 B.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C.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D.完善了科举考试程序〖答案〗B〖解析〗相比于唐朝而言,宋代允许工商杂类参加科举,进入仕途,这有助于进一步扩大统治基础,B项正确;A项内容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A项;材料并不是强调科举制对官员文化素质的提升方面的作用,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考试程序,排除D项。故选B项。5.宋代对地方的任命实行回避制度。如实行籍贯回避,即文武官员不得为本道知州、通判、转运使及诸事任;实行亲族回避,任官和荐举人才应回避同路的执政官亲属;此外还有同年回避(科举同年者)和司法回避等形式。这些规定()A.促使地方行政效率得到了提高 B.强化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C.利于维护地方权力的有效运行 D.提高了官吏选拔的开放度〖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任命地方官时,注意回避其籍贯、亲族、同年等,意在防范地方官徇私舞弊,说明回避制度有利于维护地方权力的有效运行,C项正确;回避制度并不能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排除A项;规范地方官的任命,并不能强化封建君主的专制统治,排除B项;材料与开放官吏选拔的科举制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6.元朝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行省作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是行省所掌庶政一般采用官员集体参与的圆署会议和专官提调相结合的方式处理。这反映了元朝行省()A.改变了地方积贫积弱的现状 B.权力具有“大而不专”的特点C.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隐患 D.易导致地方行政体制的混乱〖答案〗B〖解析〗考查元朝行省制。根据材料“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行省所掌庶政一般采用官员集体参与的圆署会议和专官提调相结合的方式处理”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行省权力具有“大而不专”的特点,B项正确;改变了地方积贫积弱的现状、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隐患,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C项;行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D项。故选B项。7.明初,内阁仅是皇帝的顾问助手而已。明中期后,内渐尊,但始终“不得专制诺司”、即使是明后期,内阁权力与室相几乎完全相同、但也要受到宦官的牵制。这说明明朝内阁()A.统治效能不断提高 B.始终是维护皇权专制的工具C.使宦官权力逐渐扩大 D.具有了制度化的参与决策权〖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明初,内阁仅是皇帝的顾问助手而已。明中期后,内渐尊,但始终‘不得专制诺司’、即使是明后期,内阁权力与室相几乎完全相同、但也要受到宦官的牵制”及所学知识可得,在明朝的各个时期内阁权力都会受到限制,始终是维护皇权专制的工具,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统治效能的不断提高,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未强调宦官权力,排除C项;材料未强调内阁参与决策过程中逐渐制度化,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8.如表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演变的大致轨迹。这一历史演变体现了()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初期唐宋元朝明清层级郡、县二级制州、郡、县三级制州、县二级制道(路)州、县三级制省、路、府、州、县多级制省、府、县三级制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善 B.地方割据势力被逐渐削弱C.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D.地方行政效率的不断提高〖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表格信息可以看出秦汉至明清时期,中央政府不断调整地方的行政模式,以二级制和三级制为主,体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强化,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地方行政变化,未涉及中央权力,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地方行政管理的强化,未涉及地方割据势力的演变,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不能得出行政效率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C项。9.雍正时期、军机大臣主要是随侍皇帝议政。乾隆九年、帝命军机大臣讷亲视察各省营伍,乾隆十三年、又以其查勘山东灾情。此后、军机处还承担起了审讯犯罪重臣、审查内阁、翰林院所撰部分诏旨等任务。这说明军机处()A.迎合了强化皇权的需要 B.逐渐成为法定机构C.政务决策权限得到扩大 D.全面取代内阁职权〖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雍正时期、军机大臣主要是随侍皇帝议政。乾隆九年、帝命军机大臣讷亲视察各省营伍,乾隆十三年、又以其查勘山东灾情。此后、军机处还承担起了审讯犯罪重臣、审查内阁、翰林院所撰部分诏旨等任务”及所学知识可得,军机处的这些职责体现出服务皇权的需要,A项正确;“成为法定机构”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军机处没有政务决策权,排除C项;“全面”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10.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条的底本和作准本大多转成外文,汉文本尽管尚存,却成了外文本的依样抄录。如1858年的中英《天津条约》第五十款明示:“自今以后,凡有文词辩论之处,总以英文作为正义”;1884年中法《简明条款》第五款规定:“此约缮中法文各两分以法文为正”。这一现象()A.说明中国逐渐接受国际惯例 B.促使近代国家主权和话语权进一步丧失C.体现了晚清外交体制的转变 D.推动西方国家的治国理念在中国的传播〖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条约的底本和作准本大多转成外文”、“总以英文作为正文”、“以法文为正”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国半殖民度化程度的加深,中国被迫与外国订立条约以外文为准,这有利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促使近代国家主权和话语权的进一步丧失,B项正确;被迫以外文文本为准,并不是“国际惯例”,排除A项;外交体制转变是清政府主动采取措施,而不是被动,且材料并没有体现“外交体制”的转变,排除C项;D项在材料并没有反映,排除。故选B项。11.英国海军军官游历太平天国后记载:“太平天国已经废除了妇女缠足的恶俗男子摆脱了剃发垂辫的奴隶标记,这是太平天国最显著的两个改革,这两项也是以往欧洲人最为嘲笑的内容。”据此可知,太平天国运动()A.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 B.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质C.促使农民思想觉悟提高 D.改变了中国的国际形象〖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废除了妇女缠足的恶俗……男子摆脱了剃发垂辫的奴隶标记”等信息可知,太平天国开展了废除封建社会妇女缠、断发的陋习,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封建的性质,B项正确;废除妇女缠足的恶俗并不能说明妇女社会地位提高,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移风易俗的措施,没有涉及农民思想觉悟的信息,排除C项;D项说法夸大了太平天国两项改革的作用,排除。故选B项。12.甲午战前,由中国人执笔的《申报》对日本进行全面报道,对于中日实力对比非常乐观,“日人乌足以螳臂相当哉”。战后,《申报》感慨道:“夺我藩属,荡我边疆振动我人民”,不少文章主张中国效法日本变革。由此可知,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A.证明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B.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C.激起国民盲目崇外心理 D.增强了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日人乌足以螳臂相当哉”、“‘夺我藩属,荡我边疆……振动我人民’,不少文章主张中国效法日本变革”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前,国人认为日本不可能战胜中国,而甲午中日战争后,国人要求效法日本进行变革,这主要是由于甲午战争的失败增强了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D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洋务运动的破产,排除A项;B项是在维新变法失败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甲午战争的失败增强了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不是盲目崇外心理的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13.下图为1912年辛亥革命周年纪念之际《真相画报》发表的马星驰的系列漫画《一年来之回顾》。作者创作该漫画意在()A.表达对民主宪政前途的忧虑 B.展现清朝末年复杂的政治形势C.讽刺北洋军阀割据的黑暗统治 D.表明民主法治已成为社会共识〖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1912年辛亥革命周年纪念之际……”,结合图示“推到专制”,“死灰复燃”等信息可知,专制有抬头的倾向,表达的作者的忧虑,A项正确;“一年来之回顾”应是1913年,清政府已经覆灭,排除B项;这一时期袁世凯还未逝世,军阀还未割据,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作者的忧虑,不能反映民主法治成为共识,排除D项。故选A项。14.1926年5月,毛泽东在广州主办了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该所的任务是“培养农民运动人才,使之担负吾处地方实际的农民运动工作。”全体学员在毕业之前奔赴海丰县农村实习两周,毕业后全部返回原籍工作。据此可知,讲习所的创办表明()A.农民运动是国民革命的主要形式 B.中国革命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C.重视农民的重要作用 D.革命统一战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1926”“培养农民运动人才”“实际的农民运动工作”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正处于国民革命后期,越来越认识到农民的重要作用,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创办正是这一内容的体现,C项正确;武装斗争是国民革命的主要形式,不是农民运动,排除A项;B项指的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排除B项;D项材料并未反映,排除D项。故选C项。15.如表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共敌后根据地举办展览的相关内容。这些展览()类型内容战斗成果展主要展会有晋冀鲁豫边区战绩展览会、晋绥边区战斗展览会等,主要以军事斗争为主题生产成就展此类展览以工农业生产展览会为主,如延安工人制造品竞赛展览会、山东生产展览会等。据不完全统计,这一时期敌后根据地开展了59次生产展览会文化活动展以医疗卫生、文化教育、自然科学为主。据记载,1945年4月。晋冀鲁豫边区的“文教展览会”共展出3900件展品,参观观众达16000人A.反映了中共土地革命的成效显著B.推动国民革命运动向纵深发展C.体现出敌后战场成为抗战主战场D.益于增强民众抗战胜利的信心〖答案〗D〖解析〗由材料表格可知,20世纪三四十年代处于抗战时期,中共敌后根据地举办展览的相关内容有胜利的战役、工农业的生产情况以及文化科学的发展情况,这显示了敌后根据地抗战的实力,有利于增强民众抗战胜利的信心,D项正确;抗战时期,敌后根据地实行“双减双交”土地政策而非土地革命,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敌后抗日根据地,属于抗战时期而非国民革命时期,排除B项;材料没有比较,不能得出“敌后战场成为抗战主战场”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16.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在回答日本外宾关于“一生中最高兴的是什么”的问题时,兴奋地回忆道:“我一生中最高兴的是解放战争时期。那时我们的装备很差,还都在打仗,而民国三十六年的这一胜利是在以弱胜强、以少对多的情况下取得的。”对这一胜利理解正确的是A.百团大战,鼓舞了军民抗战士气B.辽沈战役,东北形成了“关门打狗”之势C.逐鹿中原,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D.渡江战役,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解放战争时期”,“民国三十六年”并结合所学知识,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与材料中“一生中最高兴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相符,故选C项;百团大战主要是抗战时期彭德怀领导的,故排除A项;辽沈战役主要领导者是林彪,故排除B项;三大战役歼灭和改编了国民党军队,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故排除D项。17.1954年宪法总纲第一条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同时,宪法还肯定社会主义改造只能采取逐步的方法和步骤,而不能操之过急,而且在宪法第七十条规定:“少数民族地区可以按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规定。”1954年宪法的这些规定A.体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有机结合B.为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法律依据C.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D.确保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宪法规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这体现出宪法的社会主义原则,但根据我国过渡时期社会生产力总体水平还比较低,我国的地理环境、人口状况、民族关系和各地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宪法又灵活地规定了现阶段过渡时期的方法、步骤,以及对少数民族的治理,这些反映出1954年宪法在具有原则性的同时又具有灵活性,故A项正确;BCD三项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排除。18.1982年宪法与前面几次修订的宪法相比,不仅确认了“民主”和“法治”两项基本的宪法原则,而且明确规定了整个国家权力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运转。在保障人权方面,最突出的地方莫过于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调至“国家机构”之前。这些变化()A.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B.巩固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新成果C.旨在确立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D.顺应了新时期政治经济建设的需求〖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982年”、“民主”、“法治”、“经济建设”、“保障人权”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1982年宪法作了有利于推动新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变化,D项正确;1978年改革开放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排除A项;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的时间是1984年,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B项;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就逐渐确立了,不会延伸到改革开放开启以后,排除C项。故选D项。19.1972年,中国致函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指出:“香港、澳门属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帝国主义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的结果……解决港澳问题完全属于中国主权范围中的问题……不属于殖民地范畴。”当年联合国大会把香港、澳门从殖民地名单中除去。中国的这一举措()A.改善了周边的安全环境 B.是对“一国两制”国策的初步探索C.拓展了外交活动的舞台 D.利于掌握解决港澳问题的主动权〖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明确“解决港澳问题完全属于中国主权范围中的问题……不属于殖民地范畴”,促使联合国“把香港、澳门从殖民地名单中除去”,这有利于我国掌握解决港澳问题的主动权,D项正确;中国的这一举措利于掌握解决港澳问题的主动权,AC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AC项;材料并未涉及“一国两制”,排除B项。故选D项。20.冷战时期,中国提出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出了永不称霸的庄严承诺。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提出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江泽民提出了以“互信、互利、平等、合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胡锦涛在世纪之交提出了建设“和谐世界”的思想;为解决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这些说明中国外交()A.致力于加强同亚非拉各国的联系 B.促使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得以建立C.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了智慧 D.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和意识形态色彩〖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了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改革开放时期,“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和新安全观的提出,推进了世界和平与合作,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解决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要方案等,反映了中国在外交实践中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了智慧,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并非中国致力于加强同亚非拉各国的联系,排除A项;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至今仍是世界人民的目标,排除B项;社会主义制度和意识形态色彩在材料并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21.在古代雅典,妇女不能独立地行使公民的权利;“未长成”和“超龄”的儿童和老人不具备参与城邦公共生活的能力和资格;外邦人“不能担任公职,拥有土地”,也不被允许参加公民大会。这说明古代雅典()A.公民内部血缘等级色彩较浓厚 B.民主政治具有排他性C.公民资格保证了城邦制的繁荣 D.民主运作程序不规范〖答案〗B〖解析〗结合材料“妇女不能独立地行使公民的权利;‘未长成’和‘超龄’的儿童和老人不具备参与城邦公共生活的能力和资格;外邦人‘不能担任公职,拥有土地’”可分析出雅典民主政治具有狭隘性,是少数人的民主,B项正确;雅典的公民不包括妇女、儿童、外邦人等,因此,材料体现的不是公民内部,排除A项;公民资格保证了城邦制的繁荣说法太绝对,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运作程序,排除D项。故选B项。22.在《罗马民法大全》里,奴隶不能再被随意处死;妻子可以保持其人身和财产独立;父亲不能再享有对子女的诸如生杀予夺权和婚姻权等人身支配权。这反映出罗马法()A.蕴含着丰富的自然法理念 B.强调法律形式重于内容C.促使平民的社会地位提高 D.充分体现了公平和正义〖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古罗马的《罗马民法大全》限制了奴隶主随意侵害奴隶、保护妻子的人身和财产、限制父亲对子女的人身支配权,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正义。结合所学可知,西塞罗提出的自然法理念,倡导公平正义,这些自然法理念蕴含在罗马法中,A项正确;材料强调法律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平民地位,排除C项;古罗马是奴隶社会,只能是一定程度上体现公平和正义。排除D项。故选A项。23.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后,内政外交事务增多,内阁依仗在议会占多数票,反复更改议会工作时间表,使议案和辩论尽量集中于“国家中心问题”。据统计,1878-1887年,政府议案占据下院的83%的工作时间。这折射出当时英国()A.政府行政效率低下 B.立法权受行政权的控制C.议会中心地位动摇 D.内阁权力的扩大和膨胀〖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英国内阁依仗在议会占多数票,更改议会工作时间表,使议案和辩论尽量集中于政府议案。内阁更改议会工作时间、内阁影响议会议案和辩论内容、与内阁事务相关的政府议案占据议会多数工作时间,折射出当时英国内阁权力的扩大和膨胀,D项正确;从材料看不出政府行政效率低下,排除A项;资本主义国家总体上都实行“三权分立”的体制,在英国,议会掌握立法权,首相和内阁掌握行政权,“立法权受行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4864-2024信息技术生物特征识别手部血管识别终端通用规范
- 《劳动教育实践》课后笔记
- 《工程化学》本科笔记
- 无人船生产企业的完整账务处理-做账实操
- wipo-2023年海牙年鉴摘要
- 2025新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下Unit 5 Animal friends单词表
- 安徽皖南八校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上册8月摸底考试地理试题
- 2024年双端面磨床项目资金筹措计划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农业运输项目资金筹措计划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升初常考易错题-现代文阅读检测卷(二)-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 裂解汽油加氢第一章工艺技术规程
- saleae逻辑分析仪使用手册-分析红外、iic uart通信
- T-SDDA 0002-2021 住宅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 湖北省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设备期间核查规范DB42∕T 1544-2020
- GB 18613-2020 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 全套高中生物思维导图word清晰打印版
- 沪教牛津版五年级下册小学英语全册单元知识点小结
-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习题库及参考答案
- 基础会计教材电子版
- 【课件】读后续写:思维导图情节构建 课件-2023届高三英语写作专项
- 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