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31-江苏省启东市2024-2025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某同学在一家餐饮店食用了如下早餐:二个猪肉包子、一碟凉拌蔬菜、一碗炒肝,一个煮鸡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早餐中至少包括三种多糖B.该早餐中包括的脂质有磷脂、脂肪等C.食物加工过程中蛋白质变性降低了蛋白质的养分价值D.蔬菜中含有的膳食纤维有助于改善肠道环境【答案】C【解析】【分析】动物细胞的多糖是糖原,分为肌糖原和肝糖原,植物细胞的多糖有淀粉和纤维素;高温使蛋白质变性,蛋白质的养分价值在于其含有的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详解】A、猪肉包子中含有肌糖原,炒肝含有肝糖原,蔬菜含有淀粉和纤维素,故该早餐中至少包括了三类多糖,A正确;B、肉包子和炒肝中含有的脂质为脂肪、磷脂(膜结构)、固醇,B正确;C、食物加工过程中蛋白质变性是高温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食物经过人体消化道,在蛋白质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氨基酸,不影响蛋白质的养分价值,C错误;D、膳食纤维是一种重要养分素,能够改善肠道环境,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糖的分类和分布、脂质的分类和分布、蛋白质的变性,识记各种有机物的种类结合各种食物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2.图为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结构丁在生物体内远超过20种B.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产生水,水中的氢来自乙和丙C.结构丁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参加脱水缩合D.结构甲代表的基团可以出现在丁处【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甲是氨基,丙是羧基,乙是H,丁是R基,氨基酸的不同是由于R基不同。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他们都连结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详解】A、结构丁在生物体内大约有20种,A错误;B、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产生水,水中的氢来自一个氨基酸的甲和另一个氨基酸的丙,B错误;C、结构丁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不参加脱水缩合,C错误;D、丁是R基团,结构甲代表基团即﹣NH2可以出现在R基团中,D正确。故选D。【点睛】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生成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其结构式是-CO-NH-。3.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核细胞结构简洁,全部不具有多样性 B.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之间不具有统一性C.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D.细胞生物都以有丝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是生命活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是指单细胞生物每个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通过各种分化细胞协调完成各种困难的生命活动。【详解】A、原核细胞尽管结构比较简洁,但形态、结构多种多样,所以具有多样性,A错误;
B、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和DNA,具有统一性,B错误;
C、生物体都有确定的结构,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C正确;D、细胞生物并不都以有丝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如原核细胞以二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D错误。故选C。【点睛】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病毒虽然没有细胞结构,但须要寄生在宿主细胞内生活,故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参加下完成的。4.图为某动物细胞部分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与性激素的合成有关 B.②与丙酮酸的分解有关C.③与纺锤体的形成有关 D.内质网上的④可合成分泌蛋白【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图中①为内质网,②为高尔基体,③为中心体,④为核糖体。【详解】A、性激素属于脂质,①为内质网,是脂质的合成车间,A正确;B、丙酮酸的分解与细胞质基质或线粒体有关,而非图中②(高尔基体),B错误;C、③为中心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C正确;D、④为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车间,其中分泌蛋白在其上合成后还需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D正确。故选B。【点睛】明确动植物细胞中细胞的种类及作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5.如图是三个相邻的植物细胞之间水分流淌方向示意图,图中三个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关系是()A.甲<乙<丙 B.甲>乙>丙 C.甲>乙,且乙<丙 D.甲<乙,且乙>丙【答案】A【解析】【分析】1、渗透作用必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2、细胞间水分流淌的方式是渗透作用,动力是浓度差。【详解】水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水从水浓度高的地方向水浓度低的地方运输,而水的浓度越高,则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就越低,所以水运输的方向就是低浓度溶液到高浓度溶液。由于水运输的方向是甲→乙,所以乙细胞液浓度>甲细胞液浓度;由于水运输的方向是甲→丙,所以丙细胞液浓度>甲细胞液浓度;由于水运输的方向是乙→丙,所以丙细胞液浓度>乙细胞液浓度。因此,图中三个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关系是甲<乙<丙。故选A。【点睛】抓住分析关键:水分子渗透作用的方向是低浓度→高浓度。6.下图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成的图解,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B.②→③过程DNA含量发生加倍C.①→③过程染色体数目发生加倍D.③时染色体与DNA分子数之比为1∶2【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染色质)的系列变更过程.则①→②表示染色体的复制,发生在间期;②→③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发生在前期。【详解】A、①→②表示染色体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A错误;
B、②→③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发生在前期,DNA含量不变,B错误;
C、①→③过程染色体数目不变,C错误;
D、③时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与DNA分子数之比为1:2,D正确。
故选D。7.下列对细胞分化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从核酸角度分析,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B.从蛋白质角度分析,细胞分化是蛋白质种类不变、数量变更的结果C.从细胞水平分析,细胞分化是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变更D.从细胞器水平分析,细胞分化是细胞器的种类、数目均变更的结果【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行逆性和不变性;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分化的结果;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特地化。【详解】A、基因表达的产物有核酸和蛋白质,故从核酸角度分析,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A正确;B、从蛋白质角度分析,细胞分化是蛋白质种类和数量变更的结果,B错误C、从细胞水平分析,细胞分化是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变更,C正确;D、从细胞器水平分析,细胞分化是细胞器的种类、数目均变更的结果,D正确。故选B。8.将有关生物材料干脆制成临时装片,在一般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视察到的结构()A.叶绿体 B.染色体 C.线粒体 D.细胞膜【答案】A【解析】【分析】题干中的“干脆”两字是本题解题的切入点。生物试验视察中,很多都须要染色后才能在显微镜中视察到,如:线粒体、染色体、DNA和RNA等。【详解】A、叶绿体是绿色的,不需染色,因此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A正确;B、染色体须要用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后才能在一般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视察到,B错误;C、线粒体须要用健那绿染色后才能在显微镜下视察到,C错误;D、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但由于太薄,故通常在光学显微镜下不能干脆视察到,D错误。故选A。【点睛】熟知生物试验中选材的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另本题中的干脆视察是学生简洁忽视的信息。9.酒精是生物试验室常用试剂,下列有关酒精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别:用无水乙醇分别绿叶中的色素B.视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使组织细胞分别C.生物组织中脂肪的鉴定:用体积分数为50%酒精洗去浮色D.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酸性重铬酸钾溶液遇酒精由灰绿色变为橙色【答案】C【解析】【分析】酒精是生物试验常用试剂之一,如检测脂肪试验中需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视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试验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试验中都需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对材料进行解离;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别试验中需用无水酒精来提取色素等。【详解】A、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别试验中,可用无水酒精提取色素,但不能用它分别色素,应选择层析液分别色素,A错误;B、视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需用体积分数95%的酒精和质量分数15%的盐酸1:1混合用作解离液,使组织细胞分别,B错误;C、生物组织中脂肪鉴定试验中,可用体积分数为50%酒精洗去浮色,C正确;D、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试验中,酸化的重铬酸钾溶液遇酒精由橙色变为灰绿色,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易错选A项,错因在于对提取、分别原理理解不清。无水乙醇可以用于提取色素,但不能用于分别色素,应选用溶解性更好的有机溶剂如丙酮或汽油等有机溶剂。10.下列不属于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DNA复制共同点的是()A.复制的场所相同B.所需的原料相同C.都须要酶的催化D.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答案】A【解析】【分析】1.真核生物有多个复制起始位点--复制原点,而原核只有一个复制原点。
2.真核生物复制一旦启动,在完成本次复制前,不能在再启动新的复制,而原核复制起始位点可以连续起先新的复制,特殊是快速繁殖的细胞。
3.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复制调控不同。原核生物的调控集中在复制子(一个复制单位)水平的调控,而真核生物不但有复制子水平的调控还有染色体水平的调控和细胞水平的调控。【详解】真核细胞中DNA复制主要发生于细胞核中,而原核细胞中DNA复制主要发生于拟核中。二者所需的原料相同,都须要酶的催化,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错误,BCD正确。
故选A。
11.萌发的种子中酶有两个来源,一是由干燥种子中的酶活化而来,二是萌发时重新合成。探讨发觉,种子萌发时新的RNA在吸水后12h起先合成,而蛋白质合成在种子吸水后15~20min便可起先。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有些酶、RNA可以在干种子中长期保存B.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总量渐渐削减C.种子吸水后12h内新蛋白的合成不须要RNA参加D.干燥种子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低于萌发种子【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包括自由水和结合水,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与新陈代谢的旺盛程度有关,新陈代谢越旺盛,该比值越高,否则越低。【详解】A、由题干“探讨发觉酶的来源有两条途经,一是由干种子中的酶活化而来,二是萌发时重新合成”和“新RNA在吸水后12h起先合成”,可知有些酶、RNA可以在干种子中长期保存,A正确;B、种子萌发时自身不能合成有机物,只会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故萌发过程中有机物总量渐渐削减,B正确;C、蛋白质是翻译过程中合成的,而翻译过程须要mRNA为模板,须要tRNA转运氨基酸,同时须要核糖体,C错误;D、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新陈代谢越旺盛,因此干燥种子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低于萌发种子,D正确。故选C。【点睛】基因限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步骤,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该过程须要mRNA作为模板,需tRNA转运氨基酸,还须要酶、能量和原料(氨基酸)。12.如图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核孔仅是R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出入细胞核的通道B.细胞分裂过程中结构①会发生形态变更C.③中无色透亮的液体被称为细胞溶胶D.细胞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就在结构②中【答案】B【解析】【分析】依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是染色体(质),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②是核仁,它与核糖体的形成及rRNA的形成有关;③表示核液。【详解】A、核孔复合体是蛋白质、RNA等大分子出入细胞核的通道,但不仅仅是R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出入细胞核的通道,如装配好的核糖体亚单位等从核内运到细胞质,还有一些小分子也可以通过核孔出入,但DNA不能通过核孔出细胞核,A错误;
B、细胞分裂过程中结构①会发生形态变更,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形态,B正确;
C、③中无色透亮的液体被称为核液,C错误;
D、细胞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主要在结构①染色质中,D错误。
故选:B。13.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从青蒿中提取出了青蒿素。它能干扰疟原虫线粒体的功能,阻断宿主红细胞为其供应养分,导致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到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进而达到抗疟的目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疟原虫是寄生在人体红细胞中的厌氧型真核生物B.疟原虫的细胞内自噬泡排出体现了细胞膜结构特点C.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场所,疟原虫丢失胞浆会威逼其生存D.在青蒿素的作用下,红细胞运输养分物质的速率不受影响【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青蒿素能干扰疟原虫中线粒体的功能,阻断宿主红细胞为其供应养分,影响其能量的供应机制。疟原虫的细胞内自噬泡与细胞膜的融合体现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确定的流淌性。【详解】A、疟原虫具有线粒体,是寄生在人体红细胞中的需氧型真核生物,A错误;B、疟原虫通过胞吞获得食物,胞吞现象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即具有确定的流淌性,B正确;C、细胞质基质是呼吸作用第一阶段的场所,也是细胞代谢中心,疟原虫丢失胞浆会威逼其生存,C正确;D、析题意可知,青蒿素能干扰疟原虫中线粒体的功能,阻断宿主红细胞为其供应养分,但红细胞自身运输养分物质的速率不受影响,D正确。故选A。【点睛】解答此题考生需识记细胞各结构和功能,明确题干中青蒿素的作用机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4.在生物教材当中出现了很多有关小泡的叙述,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内质网膜会形成小泡,把附在其上的核糖体中合成的蛋白质包袱起来,随后小泡离开内质网向高尔基体移动并最终与之融合B.在动物、真菌和某些植物的细胞中,含有一些由高尔基体断裂形成的,由单位膜包被的小泡,称为溶酶体C.在植物有丝分裂的前期,核膜起先解体,形成分散的小泡,到了有丝分裂的末期,这些小泡会聚集成一个细胞板,进而形成新的细胞壁D.刚分裂形成的植物细胞中只有很少几个分散的小液泡,随着细胞的长大,这些小液泡就渐渐合并发展成一个大液泡【答案】C【解析】【详解】A、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A正确;B、高尔基体断裂形成的,由单位膜包被的小泡,称为溶酶体,B正确;C、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细胞板向四周延长形成细胞壁,而植物细胞壁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因此赤道板旁边聚集的小泡是由高尔基体形成的,C错误;
D、植物细胞中的大液泡是由很少几个分散的小液泡长大,渐渐合并发展而来,D正确。故选C。【点睛】细胞器之间的协调协作;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5.蔗糖进入植物细胞的过程如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A质子泵具有运输和催化功能 B.胞外液体H+浓度大于细胞质C.植物细胞可逆浓度梯度汲取蔗糖 D.抑制细胞呼吸对植物细胞汲取蔗糖没有影响【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氢离子通过质子泵向细胞膜外的运输须要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氢离子进入细胞是顺浓度进行的,且须要载体的帮助,为帮助扩散;细胞通过同向协同运输的方式汲取蔗糖,虽然这种方式属于主动运输,但不靠干脆水解ATP供应的能量推动,而是依靠于氢离子浓度梯度形式储存的能量。【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质子泵可以帮助H+运输,且可将ATP水解为ADP和Pi,故质子泵具有运输和催化功能,A正确;B、植物细胞对蔗糖的汲取须要利用H+供应的势能,说明胞外液体中H+浓度大于细胞质中H+浓度,B正确;C、蔗糖利用H+供应势能可以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内,C正确;D、植物细胞对蔗糖的汲取须要利用H+供应的势能,而H+势能的产生又须要细胞呼吸产生的ATP供能,因此,抑制细胞呼吸会影响植物细胞对蔗糖的汲取,D错误。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是驾驭物质跨膜运输的三种方式,明确每一种运输方式须要满意的条件,进而依据载体、浓度、能量等条件推断各种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明确葡萄糖进入细胞消耗的能量来自于氢离子浓度的驱动。16.某同学进行“视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别及质壁分别复原”试验时,将视察到的某个细胞大小变更状况绘制成了曲线(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注:细胞的初始大小相对值记为1)()A.b~c段,由于失水过多,细胞可能已经死亡B.c~d段,水分子的运动方向是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C.d~e段,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溶液浓度D.e时液泡的颜色比a时浅【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视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别及质壁分别复原试验分析,结合题意分析曲线可知,c点后细胞大小相对值变大,说明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别复原现象,因此b〜c段细胞可能是活细胞,A错误;图中c〜d段水分子的运动方向既有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也有从细胞内进入细胞外,但进入细胞内的水分子数多于离开细胞的水分子数,B错误;d〜e段,细胞大小相对值大于1且基本不变,由于细胞壁有支持作用,故细胞液浓度仍可能大于外界溶液浓度,C错误;由于e时细胞大小相对值大于1,说明细胞吸水,体积增大,故e时液泡内细胞液浓度降低,液泡的颜色比a时浅,D正确。17.下图左为某植物气孔(箭头所指),由两个保卫细胞组成。下图右为植物气孔开张度的一种调整机制,以下推断错误的是()A.CO2进出保卫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B.当SO2浓度过高时,植物体内C3的含量上升C.ABA在确定程度上可帮助植物免受SO2的破坏D.当CO2浓度过高时,可能会抑制光合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当SO2浓度过高时,会抑制CO2固定酶的活性,导致保卫细胞中CO2浓度相对提高,造成气孔关闭。【详解】A、CO2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A正确;B、由图可知,当SO2浓度过高时,会抑制CO2固定酶的活性,使植物体内C3化合物的含量下降,B错误;C、ABA可调整气孔的开关,因此其可在确定程度上可帮助植物免受SO2的破坏,C正确;D、依据图形,当CO2浓度过高时,导致保卫细胞中CO2浓度上升,ABA作用下进而引起气孔关闭,可能会抑制光合作用,D正确。故选B。【点睛】解答此题须要把握题干中关键信息,并能结合光合作用的过程分析作答。18.探讨人员发觉北欧鲫鱼在缺氧条件下体内存在如下代谢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①②③均能产生少量的ATP B.过程①②③均发生在细胞质基质C.缺氧条件下,该动物不产生CO2 D.乳酸转化为丙酮酸的过程不产生[H]【答案】B【解析】【分析】依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以知道:①为无氧呼吸,产物为乳酸;②为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③为无氧呼吸的其次阶段,产物为酒精,均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详解】A、图中能产生ATP的过程只有①②,③过程不释放能量,没有ATP产生,A错误;
B、据分析可知:过程①②③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B正确;C、据图分析可知,在该动物的肌细胞中可以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C错误;
D、乳酸转化为丙酮酸的过程会产生[H],D错误。
故选B。【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该动物不同细胞中呼吸作用的不同类型,并能结合教材呼吸作用的类型及特点作答。19.细胞呼吸原理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中。表中有关措施与对应的目的不恰当的是()选项应用措施目的A种子贮存晒干降低自由水含量,降低细胞呼吸B乳酸菌制作酸奶先通气,后密封加快乳酸菌繁殖,有利于乳酸发酵C水果保鲜低温降低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呼吸D栽种庄稼疏松土壤促进根有氧呼吸,利于汲取矿质离子A.A B.B C.C D.D【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种子晒干后,自由水含量削减,呼吸作用减慢,有利于削减有机物消耗,A项正确;
乳酸菌为厌氧菌,不须要通气,B项错误;
低温时酶活性较低,有利于水果保鲜,C项正确;
疏松土壤有利于根的有氧呼吸,为无机盐离子的汲取供应能量。20.下图是对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b)数和DNA分子(c)数的统计图。下列说明确定不正确的是()A.分裂间期用②表示最恰当B.染色体螺旋化程度最高在①时C.①可以表示细胞分裂的前期D.③可表示分裂完成的细胞【答案】A【解析】【分析】据图分析,①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可表示有丝分裂的前、中两个时期;②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2:0:2,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③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0:1,代表有丝分裂的末期,表示细胞分裂完成。【详解】A、间期过程中进行染色体复制,染色体数目不变,DNA含量加倍,②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2:0:2,说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单体消逝,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A错误;B、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螺旋化程度最高,处于①时期,因为①中可包含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B正确;C、①图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可表示有丝分裂的前、中两个时期,C正确;D、③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0:1,代表有丝分裂的末期,表示细胞分裂完成,D正确。【点睛】有丝分裂过程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的变更规律:(1)染色体变更:后期加倍(4N),平常不变(2N);(2)DNA变更: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3)染色单体变更:间期出现(0→4N),后期消逝(4N→0),存在时数目同DNA。21.图为显微镜下视察用家鸽肝脏制作的临时装片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甲中染色体数最多,便于视察染色体形态B.DNA复制所导致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细胞乙C.着丝点分裂会导致细胞丁中染色体和DNA数目加倍D.细胞丙和戊中细胞核结构变更相反【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家鸽的肝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甲染色体形态较为清楚,为有丝分裂的中期;乙中细胞核略微增大,为有丝分裂间期,细胞正在进行染色体复制和蛋白质合成;丙为有丝分裂前期,此时染色质高度螺旋化成为染色体,核膜、核仁渐渐消逝;丁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为有丝分裂后期;戊新的核膜出现为有丝分裂末期。【详解】A、图中甲细胞染色体数目清楚,为有丝分裂的中期,便于视察染色体形态,染色体数最多的时期是有丝分裂后期,A错误;B、细胞乙处于有丝分裂间期,间期DNA经过复制后染色体数目不变,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即图丁,B错误;C、图中丁细胞内着丝点分裂,会导致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但DNA数目不加倍,C错误;D、细胞丙为有丝分裂前期,此核膜、核仁渐渐消逝,戊为有丝分裂末期,核膜、核仁重现,D正确。故选D。【点睛】有丝分裂过程中,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是因为着丝点的分裂(后期);导致DNA数目加倍是因为DNA复制(间期)。22.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主要由特定的DNA序列与蛋白质构成,其主要生物学功能是保证染色体末端完整复制,使染色体结构保持稳定。当端粒酶存在时,在染色体末端才能合成端粒的DNA,以保持端粒长度。端粒酶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端粒酶RNA、端粒酶相关蛋白和端粒酶逆转录酶。如图为细胞分裂时,在有、无端粒酶状况下染色体结构变更的示意图。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端粒酶和端粒的化学本质不同B.无端粒酶时端粒渐渐缩短可能导致细胞分裂次数有限C.端粒酶的存在使细胞能许久保持分裂实力且不发生癌变D.对端粒和端粒酶的探讨可能有助于延长人类寿命【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染色体上端粒的相关学问,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的要点,从图中获得信息的实力。由图可知,随着细胞的分裂,在端粒酶不存在时,染色体的端粒会渐渐减小,而在端粒酶存在时,可以保持端粒的完整性。据此答题。【详解】A、据题意分析可知,端粒是由特定的DNA序列与蛋白质构成,而酶的化学本质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因此端粒酶和端粒的化学本质不同,A正确;
B、无端粒酶时不能保证染色体末端完整复制,会使端粒渐渐缩短可能导致细胞分裂次数有限,B正确;
C、端粒酶的存在使细胞能许久保持分裂实力,但是不能防止细胞发生癌变,C错误;
D、对端粒和端粒酶的探讨可能有助于延长人类寿命,D正确。
故选C。
23.肺炎双球菌有很多类型,其中有荚膜的S型菌有毒性,能引起人患肺炎或使小鼠患败血症而死亡;无荚膜的R型菌无毒性。下图为探讨人员所做的细菌转化试验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C组为比照组,试验结果为小鼠不死亡B.能导致小鼠患败血症死亡的有A、D两组C.E组试验表明,加入S型菌的蛋白质后试管中长出的还是无毒性的R型菌D.D组产生的有毒性的肺炎双球菌不能将有毒性性状遗传给后代【答案】D【解析】A组用活的有荚膜的S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试验结果为小鼠死亡;B组用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试验结果为小鼠不死亡;C组用活的无荚膜的R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试验结果为小鼠不死亡;D组用S型菌的DNA与活的无荚膜的R型细菌混合培育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因S型菌的DNA是“转化因子”,能促进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所以试验结果为小鼠死亡;E用S型菌的蛋白质与活的无荚膜的R型细菌混合培育后注射到小鼠体内,试验结果为小鼠不死亡。综上分析,C组为比照组,与A组、B组形成比照,试验结果为C组小鼠不死亡,A正确;能导致小鼠患败血症死亡的有A、D两组,B正确;E组试验表明,加入S型菌的蛋白质后试管中长出的还是无毒性的R型菌,C正确;D组产生的有毒性的肺炎双球菌是由于基因重组所致,因此能将有毒性性状遗传给后代,D错误。24.已知某双链DNA分子共含有2000个喊基对,其中一条链上A:G:T:C=1:2:3:4。该DNA分子连续复制3次,则在第三次复制过程中须要鸟嘌吟脱氧核苷酸A.3200个 B.4800个 C.5600个 D.8400个【答案】B【解析】【分析】已知DNA分子中碱基数,求复制n次与第n次所需某碱基的数目:某DNA分子中含某碱基a个,复制n次,则共需加入含该碱基的脱氧核苷酸为a×(2n-1)个,因为最初亲代DNA分子做模板不须要原料;但第n次复制时所需含该碱基的脱氧核苷酸为a×(2n-1)-a×(2n-1-1)=a×2n-1。【详解】依据题干信息,一条链上A:G:T:C=1:2:3:4,则G1=2/10,C1=4/10,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另外一条链上G2=4/10,而G=(G1+G2)/2=3/10,双链DNA分子共含有2000个碱基对,则G=3/10×4000=1200,而第三次复制过程中须要鸟嘌呤脱氧核苷酸=1200×23-1=4800个。
故选B。【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利用DNA分子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和半保留复制的特点来完成相关计算。25.下图为某细菌mRNA与对应的翻译产物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一分子mRNA有一个游离磷酸基团,其它磷酸基团均与两个核糖相连B.mRNA上的AUG是翻译的起始密码,因此它不能确定氨基酸C.一个mRNA有多个起始密码,所以一个mRNA可翻译成多种蛋白质D.在该mRNA合成的过程中,核糖体就可以与之结合并起先翻译过程【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文描述与题图: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转录与翻译可以同时进行;mRNA为单链结构,其上有三个与核糖体结合的部位,有三个起始密码子(AUG),因此一个mRNA可以翻译形成3种蛋白质。【详解】A、mRNA为单链结构,一分子mRNA中的磷酸和核糖交替连接,因此有一个游离磷酸基团,其它磷酸基因均与两个核糖相连,A正确;B、转录起先时,RNA聚合酶必需与基因上的启动子结合,起始密码子在mRNA上,起始密码子可以确定氨基酸,B错误;C、据图分析,一个mRNA有多个起始密码,所以一个mRNA可翻译成多种蛋白质,C正确;D、细菌属于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则mRNA合成的过程中,核糖体就可以与之结合并起先翻译过程,即边转录边翻译,D正确。故选B。【点睛】解题的关键是以“图示中的箭头指向和文字信息”为切入点,并结合题意,围绕“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原核细胞的结构”的相关学问,对各选项进行分析推断。二、非选择题26.小窝是细胞膜内陷形成的囊状结构(如图),与细胞的信息传递等相关。(1)小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__________,其中主要的蛋白质是小窝蛋白。小窝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然后由__________加工,通过膜泡转运到细胞膜上,成为膜蛋白,这一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的特点。(2)据图分析,小窝蛋白分为三段,中间区段主要由_________(填“亲水性”或“疏水性”)的氨基酸残基组成,其余两段均位于细胞的___________中。(3)小窝蛋白中的某些氨基酸在确定的激发光下能够发出荧光,当胆固醇与这些氨基酸结合,会使荧光强度降低。为探讨小窝蛋白中间区段与胆固醇的结合位点,分别向小窝蛋白的肽段1(82~101位氨基酸)和肽段2(101~126位氨基酸)加入胆固醇,检测不同肽段的荧光强度变更,结果如下图。据此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小窝中结合的胆固醇过少时,小窝蛋白的_________变更,小窝会变扁平,进而影响细胞膜的__________功能。【答案】(1).脂质(2).内质网和高尔基体(3).流淌性(4).疏水性(5).细胞质基质(6).小窝蛋白中间区段与胆固醇的结合位点在肽段1中(7).空间结构(8).信息传递【解析】【分析】细胞膜的骨架为磷脂双分子层,由于细胞内外都是水分为主的环境,因此外面那层磷脂分子,亲水的头部在外,疏水的尾部在内,而内部磷脂分子层,则是亲水的头部在内,疏水的尾部在外。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后须要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成为成熟的蛋白质,就是经过盘曲折叠,形成具有空间结构的蛋白质,此时的蛋白质具有生物活性的。【详解】(1)由题知小窝是细胞膜内陷形成的囊状结构,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磷脂属于脂质,所以小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磷脂);依据小窝是细胞膜内陷形成的囊状结构可知,小窝蛋白是细胞膜上的一种蛋白质,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也须要在细胞内合成,发送到细胞膜上,所以小窝蛋白的合成也是在核糖体,在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须要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上进行加工,形成具有活性的蛋白质,故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有关;分泌蛋白在细胞内合成,以囊泡的形式运输到细胞外,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淌性。(2)细胞膜是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磷脂双分子层的头部是亲水的,尾部疏水的,中间区段主要疏水的;其他区段分布在细胞质基质。(3)由题知胆固醇与这些氨基酸结合,会使荧光强度降低,视察图发觉只有肽段1出现了降低,所以对比肽段1、肽段2,可以得出小窝蛋白中间区段与胆固醇的结合位点在肽段1中。(4)小窝是细胞膜内陷形成的囊状结构,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胆固醇过少时,小窝蛋白的空间结构变更,进而影响蛋白质的信息传递功能。【点睛】本题主要以小窝是细胞膜内陷形成的囊状结构,为背景考察细胞膜的相关学问,同时还考察考生对图表分的分析实力及从题干中获得信息的实力。27.某探讨人员设计了一个简洁有效地测定植物细胞细胞液浓度的试验方法,基本过程如图所示:(1)试验原理:当植物细胞或组织放在外界溶液中时,若植物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则细胞____(“失水”或“吸水”)而使外界溶液浓度______;若植物细胞溶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结果会相反。而这一生理过程可通过亚甲基蓝蓝色小液滴在与原溶液浓度相等的无色外界溶液中的沉浮来推断。(2)试验材料:菠菜叶圆片,甲基蓝结晶,蔗糖,清水,试管10支,毛细滴管,烧杯,量筒,天同等。试验思路:①取10支试管,分5组(每组2只,分为a,b),编号1~5,分别装入浓度为0.0125M、0.025M、0.05M、0.1M、0.2M浓度的蔗糖溶液;②在每组的a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放置15分钟;③向每组的a试管中加入一粒甲基蓝结晶,稍等片刻;(加入的甲基蓝结晶微小,溶解后使溶液呈蓝色,对溶液浓度的影响忽视不计。)④用毛细滴管从每组的a试管中取出一滴蓝色溶液置于b试管中部;⑤______________(3)分析与探讨①若第2组蓝色液滴基本不动,第3组蓝色小液滴明显上浮,则取出第4组的植物组织放到显微镜下,可视察到细胞形态接近下图________;视察到箭头所指部分的颜色为_________;该植物组织细胞液浓度大约为_______。②若发觉这5组试验结果均为蓝色小液滴均上浮,试验应当如何改进:____________【答案】(1).失水(2).降低(3).等量大小相同的菠菜叶圆片(4).视察并记录试验现象(5).A(6).无色(7).0.025M(8).增加多组蔗糖溶液浓度更低的组别【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分析,“假如a管溶液浓度上升,蓝色小滴在b管的无色溶液中将下沉;假如a管溶液浓度下降,b中蓝色小滴将上浮;假如a管溶液浓度不变,b中蓝色小滴将匀称扩散”,说明其次组中0.025M中蓝色液滴不动,说明属于等浓度的溶液。【详解】(1)当植物细胞或组织放在外界溶液中时,若植物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则细胞失水而使外界溶液浓度减小,若植物细胞溶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则细胞吸水而使外界溶液浓度增大。(2)试验设计应遵循比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故在每组的a试管中加入等量大小相同的菠菜叶圆片;向每组的a试管中加入一粒甲基蓝结晶,稍等片刻,用毛细滴管从每组的a试管中取出一滴蓝色溶液置于b试管中部,视察并记录试验现象。(3)若第2组蓝色液滴基本不动,第3组蓝色小液滴明显上浮,说明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如图A,视察到箭头所指部分的颜色为无色;假如a管溶液浓度不变,b中蓝色小滴将匀称扩散”,说明其次组中0.025M中蓝色液滴不动,说明属于等浓度的溶液,即0.025M;若发觉这5组的试验结果是蓝色小滴均上浮,则增加蔗糖溶液浓度更低的组别。【点睛】本题考查了渗透作用的相关学问,而在渗透作用的理解对于解题相当重要,在理解渗透作用的同时,还要留意细胞失水和吸水的条件。在试验中留意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原则。28.为获得高性能淀粉酶,某爱好小组制备三种微生物淀粉酶提取液,在其最适温度和pH条件下进行试验(溶液中酶浓度相同),试验步骤和结果如下表所示:试管编号试验步骤试管1试管2试管3pH=7缓冲液(ml)111甲提取液(ml)0.8乙提取液(ml)0.8丙提取液(ml)0.8淀粉溶液(ml)222各试管放入45℃的恒温水浴中保温相宜时间取出上述三支试管,冷却后滴入碘液颜色深浅程度++—+(“+”)表示颜色变更的深浅,“—”表示不变色(1)为了使试验更具科学性,应增加一组比照试验,比照组应加入_____________,比照组的颜色深浅程度为_________(用“+”或“—”表示)。(2)该试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种)。(3)除了用碘液检验淀粉的剩余量来推断试验结果外,还可以用__________试剂来检测生成物。若用该试剂检验,还须要__________处理。(4)依据上述结果,三种淀粉酶活性强弱的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5)淀粉酶可应用于发酵工业,发酵过程中发酵罐内pH会发生变更,假如淀粉酶不能耐受发酵罐内的pH,就无法在发酵过程中长时间发挥作用。探讨者将酶液用不同pH缓冲液处理一段时间后,在温度和pH分别为__________的条件下测定残余酶活性,以探究在不同pH条件下酶的稳定性,结果如下图所示(以未作处理的酶液的酶活性为100%)。据此分析,若要在发酵工业中利用该酶,发酵罐内较相宜的pH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pH=7缓冲液1ml、蒸馏水0.8ml、淀粉溶液2ml(2).+++(或多于+++)(3).不同来源的淀粉酶(4).各组间pH、温度、加入提取物的量和浓度、淀粉溶液的量和浓度等(5).斐林(6).(水浴)加热(7).乙>丙>甲(8).温度为45℃,pH=7(9).5~7【解析】【分析】该试验的目的是比较甲、乙、丙三种微生物所产生的淀粉酶的活性,因而试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的淀粉酶,其他如PH、温度、提取液的量和浓度都为无关变量,应相同且相宜。四组试验中试管4为比照,从结果可推想三种酶的活性大小的关系为乙>丙>甲,即试管2中淀粉酶的活性最高,其次是试管3、试管1,试管4的颜色最深应为+++(或多于+++)。【详解】(1)为了使试验更具科学性,应增加一组比照试验,比照组应加入的液体及各自的体积是pH=7缓冲液1ml、蒸馏水0.8ml、淀粉溶液2ml,四组试验中试管4为比照,试管4的颜色最深应为+++(或多于+++)。(2)该试验的目的是比较甲、乙、丙三种微生物所产生的淀粉酶的活性,因而试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来源的淀粉酶,其他变量如各组间pH、温度、加入提取物的量和浓度、淀粉溶液的量和浓度等都为无关变量,应相同且相宜。(3)试验结果是用碘液检测分解后的淀粉量,也可以用斐林试剂检测淀粉分解的产物还原性糖。若用斐林试剂检验,还须要水浴加热处理。(4)四组试验中试管4为比照,从结果可推想三种酶的活性大小的关系为乙>丙>甲,即试管2中淀粉酶的活性最高,其次是试管3、试管1。(5)淀粉酶可应用于发酵工业,发酵过程中发酵罐内pH会发生变更,假如淀粉酶不能耐受发酵罐内的pH,就无法在发酵过程中长时间发挥作用。探讨者将酶液用不同pH缓冲液处理一段时间后,在温度为45℃,pH=7的条件下测定残余酶活性,以探究在不同pH条件下酶的稳定性,据图分析,pH在5~7时淀粉酶的活性较高,若要在发酵工业中利用该酶,发酵罐内较相宜的pH范围是5~7。【点睛】本题以淀粉酶为素材,考查试验设计及分析,意要考查理解所学学问要点,透彻理解试验的变量原则与比照原则是解答问题的关键。29.近年,越来越多的有机化合物通过各种途径扩散,造成环境污染。双氯芬酸(DCF)是一种被人们普遍运用的抗炎药,渐渐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污染物。科研人员为探讨DCF对植物细胞呼吸的影响,选用烟草细胞,进行了相关试验。(1)细胞呼吸实质是释放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并将一部分转移到ATP的_______键中短暂储存。(2)探讨人员用超净水配置一系列浓度梯度的DCF溶液,分别处理烟草细胞作为试验组,比照组用____________处理烟草细胞。试验结果如图甲所示。据图可知,随着DCF浓度的增加,_________________;当DCF浓度达到___________以后,其作用程度增加不再显著。(3)探讨人员提取烟草细胞中的线粒体,运用上述相宜浓度的DCF溶液接着进行相关试验,结果如图乙、图丙。①线粒体为_______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复合体Ⅰ和复合体Ⅱ分布在线粒体内膜中,参加有氧呼吸第_________阶段的化学反应。②据图乙和图丙可知,DCF主要通过抑制___________的活性进而抑制__________的合成,导致细胞能量供应障碍而影响代谢正常进行。【答案】(1).高能磷酸键(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2).等量超净水(必需答出等量)(3).对呼吸作用的抑制程度也显著增加(4).0.2mmol/L(5).双(6).三(7).复合体Ⅱ(8).ATP【解析】【分析】本试验考查呼吸作用,ATP,限制变量等相关学问点,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处理数据,图文转化,初步限制试验变量的实力。据图甲分析可知,随着DCF浓度的增加,对呼吸作用的抑制程度也显著增加;当DCF浓度达到0.2mmol/L以后,其作用程度增加不再显著。据图乙可知,DCF处理试验中,处理组复合体I活性与比照组相近,说明DCF为未明显抑制复合体I的活性;由图丙可知,DCF处理试验中,处理组复合体Ⅱ活性明显比比照组低,说明DCF主要抑制复合体II的活性。【详解】(1)ATP的高能磷酸键水解时释放的能量多达30.54kJ/mol,细胞呼吸实质是释放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发,并将一部分转移到ATP的高能磷酸键中短暂储存。(2)在比照试验中,除要视察的变量外,其他变量都应当始终保持相同,试验设计要遵循等量原则,故比照组应用等量的超净水处理烟草细胞。据图甲分析可知,随着DCF浓度的增加,对呼吸作用的抑制程度也显著增加;当DCF浓度达到0.2mmol/L以后,其作用程度增加不再显著。(3)①线粒体具有内、外两层膜,有氧呼吸第三阶段须要氧的参加,是在线粒体内膜上的。②据图乙和图丙可知,DCF处理试验中,处理组复合体Ⅱ活性明显比比照组低,说明DCF主要通过抑制复合体Ⅱ的活性,抑制合成ATP最多的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进而抑制ATP的合成,导致细胞能量供应障碍而影响代谢正常进行。【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运用所学学问,结合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作答。30.花生常因与玉米、小麦等作物间作、套种而造成遮光问题。有探讨者对花生的光合作用进行了探讨。(1)选取花生品种丰花1号作为试验对象,设置遮光率分别为27%、43%、77%三个不同遮光处理,同时设置______________为比照。试验过程中保持相宜的水分和温度,并保证氮肥、磷肥等原料供应,以满意植物体合成________等物质的须要(至少写出两项)。(2)丰花1号在上述不同光照强度下生长下一段时间后,分别在生长光强、光强1200Lx(强光)、276Lx(弱光)条件下测定各组植物的净光合速率(Pn),结果如下图。在生长光强条件下测得Pn的变更趋势为_______。弱光条件下测得的Pn变更趋势为_________,这说明随生长光强的减弱,花生叶片利用弱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力。(3)为进一步阐明遮光处理对光合作用影响的内因,探讨者又测定了相关酶的活性和光合色素的含量。①RuBPCase可结合CO2,是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最重要的酶。遮光27%、43%、77%后花生叶片的RuBPCase活性分别比比照降低21.76%、45.92%、81.91%,这说明遮光影响了暗反应中__________,同时遮光又削减了___________的供应,使得有机物合成削减。②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光合色素含量,结果如下表。表苗期不同处理光强下生长的花生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单位:mg.g-1FW)光照强度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叶绿素a+b叶绿素a/b比照组1.520.450.361.973.37遮光27%1.670.510.372.183.27遮光43%1.720.560.352.283.08遮光77%2.170.790322.962.75结果显示,随遮光程度加大,叶绿素的含量渐渐增加,且叶绿素b的增加幅度更大,这说明_____________,这也说明了在弱光条件下测得的植物光合速率变更趋势。(4)由上述探讨可见,遮光对花生光合作用产生影响进而降低了产量。请你对花生种植产量的提高提出合理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不遮光(自然光)(2).ATP、磷脂(3).随遮光比例加大,净光合速率渐渐下降(4).与试验光强下测定结果相反(也可描述相应趋势)(5).增加(6).CO2的固定(7).ATP、[H](8).弱光可促进丰花一号叶绿素的合成,促进光能汲取,尤其是促进叶绿素b的合成,促进汲取弱光(9).与间作植物保持适当间距,以减小遮光程度;与固氮微生物共生,增加氮素供应【解析】【分析】分析柱形图可知:在生长光强条件下,随遮光比例增大Pn渐渐下降,而弱光条件下,随遮光比例增大Pn渐渐增加。分析表格数据可知,随遮光程度加大,叶绿素含量增加,且叶绿素b增加幅度更大,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削减,说明弱光条件下可通过促进叶绿素的合成进而增加对光能的汲取,从而促进光合速率。【详解】(1)选取花生品种丰花1号作为试验对象,设置遮光率分别为27%、43%、77%三个不同遮光处理,则该试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遮光对花生品种丰花1号光合作用的影响,所以比照组应不进行遮光处理。氮、磷是ATP、磷脂、核酸等物质的组成元素,所以试验过程中加入氮肥、磷肥等原料,可以满意植物体合成ATP、磷脂、核酸等物质的须要。(2)由试验结果可知,在生长光强条件下,随遮光比例增大净光合速率渐渐下降,而弱光条件下,随遮光比例增大净光合速率渐渐增加,说明随生长光强的减弱,花生利用弱光的实力增加。(3)①RuBPCase与CO2结合,催化暗反应中CO2的固定,所以遮光影响RuBPCase的活性,干脆影响CO2的固定,同时遮光又降低光反应强度,削减还原氢和ATP的供应,影响暗反应中C3的还原,使得有机物的合成削减。②随遮光程度加大,叶绿素含量增加,且叶绿素b增加幅度更大,说明弱光可促进花生1号叶绿素的合成,促进光能汲取,尤其是促进叶绿素b的合成,促进汲取弱光。(4)由于遮光使花生品种丰花1号光合速率降低,所以为保证花生质量,应与间作植物保持适当间距,以减小遮光程度,又由于氮是植物生长过程中ATP、磷脂等重要化合物的组成元素,故可将花生与固氮微生物共生,增加氮素供应。【点睛】本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数据的分析获得正确结论的实力。31.依据图示1→2→3→4进行试验,本试验验证了朊病毒是蛋白质侵染因子,它是一种只含蛋白质而不含核酸的病原微生物,题中所用牛脑组织细胞为无任何标记的活体细胞。(1)本试验采纳的方法是__________。(2)从理论上讲,离心后上清液中几乎不能检测到32P,沉淀物中也几乎不能检测到32P,出现上述结果的缘由是___________。(3)假如添加试管5,从试管2中提取朊病毒后先加入试管5,同时添加35S标记的(NH4)235SO4,连续培育一段时间后,再提取朊病毒加入试管3,培育相宜时间后离心,检测放射性应主要位于_________中,缘由是____________;少量位于________中,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4)一般病毒同朊病毒之间的最主要区分是:病毒侵入细胞是向宿主细胞供应_________(物质),利用宿主细胞的__________(原料)合成自身的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同位素标记法(2).朊病毒不含核酸只含蛋白质,蛋白质中磷含量极低,故试管2中提取的朊病毒几乎不含32P(3).沉淀物(4).经试管5中牛脑组织细胞培育出的朊病毒(蛋白质)被35S标记,提取后加入试管3中,35S随朊病毒侵入到牛脑组织细胞中,因此放射性物质主要位于沉淀物中(5).上清液(6).会有少量的朊病毒不能胜利侵入牛脑组织细胞,离心后位于上清液中,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九册表格语文教案
- 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至六单元(内容含课文口语交际及语文园地)全部教案
-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 《扎染工艺设计》教案
- 武汉市攀岩馆租赁合同
- 医疗新技术项目评估指标
-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
- 农村改造鱼塘施工合同样本
- 塑料机械库存管理要点
- 畜牧屠宰市场营销
- 第5课《秋天的怀念》群文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二年级家长会语文老师课件
- 冬季安全生产特点及预防措施
- 视频短片制作合同范本
- 结构加固改造之整体结构加固教学课件
- 高中数学-3.3 幂函数教学课件设计
- 抑郁症与睡眠障碍课件
- 创新思维与创业实验-东南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第九讲 全面依法治国PPT习概论2023优化版教学课件
- 内部控制学李晓慧课后参考答案
- 历史(心得)之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生态环境意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