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第2节化学研究些什么-九年级化学上册讲义真题演练模拟检测(沪教版全国)_第1页
第1章第2节化学研究些什么-九年级化学上册讲义真题演练模拟检测(沪教版全国)_第2页
第1章第2节化学研究些什么-九年级化学上册讲义真题演练模拟检测(沪教版全国)_第3页
第1章第2节化学研究些什么-九年级化学上册讲义真题演练模拟检测(沪教版全国)_第4页
第1章第2节化学研究些什么-九年级化学上册讲义真题演练模拟检测(沪教版全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节化学研究些什么

学习目标考颉览

rT

1.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判断;考点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掌握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和判断。考点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掌握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实验;了解空气的主要成考点三、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及空气的组成

分,记住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考点四、纯净物和混合物

4.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并能从物质的组成上区分纯

净物和混合物。

♦归纳整合•夯实必备知识♦

考点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没有生成15物质的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1)物理变化主要是物质的大小、粗细、形状、聚集状态的变化等。如水结冰,水变成水蒸气,木材做成

桌椅等都是物理变化。

(2)物理变化前后构成物质的粒子没有发生改变,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如冰一水一水蒸气,冰、水、水

蒸气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2.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1)化学变化的特征:有其它物质生成。

(2)化学变化总会伴随着如发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发生2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变化时有无新物质生成。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即学即练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一定同时发生

C.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D.化学变化中一定有发光、发热现象

【答案】A

【详解】A、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故正确;

B、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但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存在化学变化,故错误;

C、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存在化学变化,故错误;

D、化学变化中不一定有发光、发热现象,例如食物腐败过程中没有发光现象,故错误。

故选A。

2.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答案】C

【详解】A、切割玻璃,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泉水喷涌,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冶炼钢铁,有钢铁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篆刻印章,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o

3.2023年4月10日,我国首条"西氢东送"管道纳入国家规划。该管道起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终

点位于北京市燕山石化,管道全长400多公里。管道建成后,将用于替代京津冀地区现有的化石能源制氢

及交通用氢,缓解我国绿氢供需问题,下面关于氢气的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发生的变化有一种与其它

有本质区别的是

A.电解水生产氢气B.氢气液化传输

C.氢气代替焦炭用来炼铁D.氢气做燃料燃烧

【答案】B

【详解】A、电解水生产氢气,有新物质氢气、氧气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氢气液化传输,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氢气代替焦炭用来炼铁,氢气和铁的氧化物发生了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氢气做燃料燃烧,有新物质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o

4.复印机复印资料时,常能闻到一股特殊的气味,这种气味就是臭氧的气味。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可以转

化为臭氧。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转化为臭氧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B.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转化为臭氧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C.臭氧的特殊的气味属于臭氧的物理性质

D.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臭氧,属于臭氧的化学性质

【答案】A

【详解】A、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转化为臭氧的过程,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转化为臭氧的反应,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根据味道属于物理性质,所以臭氧的特殊的气味,是臭氧的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D、氧气和臭氧是不同的物质,氧气能在放电的情况下转化为臭氧,所以属于氧气的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A。

5."伐薪烧炭南山中"是唐朝诗人白居易所写的诗歌《卖炭翁》中的诗句,这里"伐薪"和"烧炭"各指的变化

A.两者均为物理变化B.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

C.两者均为化学变化D.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

【答案】B

【详解】"伐薪"即砍柴则是物质形状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烧炭”即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

于化学变化,因此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故选:B。

6.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钢铁生锈B.木条燃烧酒精挥发

C.矿石粉碎衣服晾干D.葡萄酿酒牛奶变酸

【答案】A

【详解】A、冰雪融化,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钢铁生锈,发生缓慢氧化,有

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符合题意;

B、木条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酒精挥发,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

化,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矿石粉碎,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衣服晾干,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

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葡萄酿酒、牛奶变酸都发生缓慢氧化,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o

考点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光泽、硬度、.密

度、熔点、沸点、挥发性、吸附性等。

2.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物质的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

酸碱性、活泼性等。

3.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的区别与联系

(1)物质的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本身并未发生变化。

(2)物质的变化是个过程,物质在变化中,原来的一模一样的物质不存在了。

(3)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体现物质的性质。.

(4)变化与性质的区分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组不同的概念,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变化的内因而变

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表现,在汉语表述中常用“易”、一能“、“会”、“可以”等词加以区别。

如“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表述的是化学性质;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表述的是化学变化。

即学即填

1.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是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氮气做保护气B.氧气用于潜水

C.液氨用于制造低温环境D.木炭取暖

【答案】C

【详解】A、氮气做保护气是利用氮气的稳定性,稳定性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B、氧气用于潜水是因为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可供给呼吸是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C、液氧用于制造低温环境是利用氮气从液态变气态时吸热,属于物理性质,符合题意;

D、木炭取暖是利用木炭燃烧时放热,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Co

2.下列描述不属于铁的物理性质的是

A.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

B.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

C.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D.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答案】D

【详解】A、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

B、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

C、具有良好的延展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

D、铁生锈是生成一种新的物质铁锈,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则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属于化学性

质,故D正确。

故选:Do

3.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性质、用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属于化学性质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灯泡的填充气

C.氧气(。2)可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D.稀有气体有不同的颜色,可制成霓虹灯

【答案】B

【详解】A、稀有气体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这些属于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

错误;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灯泡的填充气,正确;

C、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C02)和水(出0)合成葡萄糖,同时释放氧的过程。氧气

(。2)不可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错误;

D、稀有气体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可制成霓虹灯是因为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错误。

故选Bo

4.下列俗语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火上浇油B.百炼方可成钢

C.纸里包不住火D.玉不琢不成器

【答案】D

【详解】A、火上浇油,由于油是很易燃烧的物质,所以火上浇油后,火会越着与越旺,体现了油的可燃性,

属于化学性质;

B、百炼方能成钢,说明碳在高温下能和氧气反应,发生了化学变化,属于化学性质;

C、纸里包不住火,说明纸张具有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D、玉不琢不成器说明玉的形状经过雕琢可以改变,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属于物理性质。

故选D。

考点三、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及空气的组成

1.实验原理:

利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将集气瓶内氧气消耗掉,生成五氧化二磷白色固体,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

大气压作用下,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2.实验装置:

3.实验步骤:

(1)将仪器连接好并检杳装置的气密性。

(2)在集气瓶底装入少量的水,再把剩余的容积分成五笑位并做上记号。

(3)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4)在燃烧匙内放入过量的红磷。

(5)点燃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6)红磷燃烧停止,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4.实验现象:

(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并放出热量。

(2)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倒吸入集气瓶中,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5。

5.实验结论: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6.红磷燃烧文字表达式:磷+氧气一鲤一>五氧化二磷

符号表达式:P+—铿TP205

7.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氮气的化学性质丕活泼。主要用途是用作保

护气、合成氮肥等。

8.稀有气体:氮、就、氨、氟、敬等气体的总称。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一般情况下不与其他物质反应。通常作保护气、制成多种电光源等。

归纳总结

1.可燃物必须选用燃烧后生成物为固体的物质。不能选用木炭、硫等,因为木炭、硫燃烧产生的是气体物

质,且与所耗氧气体积相同,使瓶内外气压相等,水不会倒吸入瓶中。

2.红磷必须过量,燃烧时才能使容器内氧气消耗完。

3.红磷燃烧停止后,要等集气瓶内温度降至室温,方可打开弹簧夹。

4.该实验还能得到的结论:氮气(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具有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和难溶于

水的性质。

5.实验后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1%的原因:

(1)红磷的量不足(则不能将集气瓶内空气中的氧气完全反应掉,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不到原瓶内空气体积

的1/5,导致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2)装置漏气(当集气瓶内氧气耗尽时,瓶内压强减小,瓶外空气会进入集气瓶内,导致进入水的体积减

小,测得的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3)装置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温度较高气体压强较大,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减小,引起测定结果偏

低)。

6.测定结果大于21%的原因:

(1)点燃红磷前未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红磷燃烧放热会使部分空气由导管逸出,烧杯水中冒气泡;最后

造成水进入集气瓶的体积大于1/5)。

(2)将点燃的燃烧匙伸入瓶内太慢(放出的热将瓶内的部分空气赶出瓶外;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

瓶水的体积大于1/5)。

7.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如下表:

氮气氧气稀有气体(氢气、窗气、M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

气体

(N2)(02)气等)(co2)杂质

占空气总体积的比例78%21%0.94%0.03%0.03%

即学即填

1.下列有关空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我们要采取各种措施,为人类的生存提供纯净的氧气

B.空气中氮气的质量约占78%,氧气质量约占21%

C.空气的成分是固定不变的

D.空气主要是由氮气、氧气组成,还含有少量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和其它气体及杂质

【答案】D

【详解】A.人类己经适应现有的空气中氧气含量,纯净的氧气对人体有害,该选项叙述不正确;

B.空气中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约占21%,该选项叙述不正确;

C.空气的成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该选项叙述不正确;

D.空气主要是由氮气、氧气组成,还含有少量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等,该选项叙述正确,

故选D。

2.下列有关空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B.空气中氮气的质量约占78%,氧气的质量约占21%

C.空气的成分是可以通过实验测定出来的

D.空气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还含有少量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及杂质

【答案】B

【详解】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如空气中的氮气可作保护气,氧气可供给呼吸等,不符合题意;

B、空气中的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不是质量,符合题意;

C、空气的成分是可以通过实验测定出来的,如可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符合题意;

D、空气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还含有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等,不符合题意。

故选Bo

3.空气中下列各成分所占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①氧气②氮气③二氧化碳④稀有气体

A.③④①②B.②①④③C.④③①②D.①③②④

【答案】B

【详解】根空气中各物质组成成分及其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

碳:0.03%、其它气体及杂质:0.03%,所以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②氮气①氧气④稀有气体③二氧化碳,

故选Bo

4.用如图装置可验证空气中。2的含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弹簧夹

?2红磷神三

'==』一水上二三三

A.实验中红磷必须足量B.该实验所用的红磷不可用木炭代替

C.待反应装置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D.打开弹簧夹后,集气瓶中水面最终上升至2处

【答案】D

【详解】A、实验中红磷应足量,确保氧气完全反应,故说法正确;

B、木炭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装置内的压强不变,因此该实验所用的红磷不可用木炭代替,故说法正

确;

C、待反应装置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以防瓶内气体膨胀导致测定结果偏小,故说法正确;

D、集气瓶中水面最终上升至1处,说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能表明。2含量,故说法错误。

故选Do

5.做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装置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燃烧匙中的红磷越多,水位上升越高

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木炭

C.选用红磷是因为可以与。2反应,生成固态的

D.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含有N?、。2、COz和稀有气体

【答案】C

【详解】A、水位上升的高度取决于被消耗氧气的体积,当全部的氧气被消耗完后,红磷再多也是没用的,

不符合题意;

B、木炭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集气瓶内的压强几乎不变,水不会进入集气瓶,不符合题意;

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选择药品的依据为:能将氧气反应掉,生成物中不能产生气体影响剩余气体的

体积,红磷均满足,符合题意;

D、本实验证明空气中含有氧气和其他气体,但并不知道其他气体是什么,不符合题意;

故选Co

6.利用如图装置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白磷

A.白磷要足量B.可以用木炭代替白磷进行实验

C.反应结束,等冷却至室温,再打开弹簧夹D.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24mL刻度线处

【答案】B

【详解】A、该实验中,白磷需足量,才能将装置内氧气耗尽,否则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小,不符合题意;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化学反应前后,压强变化不大,无法测定空气中氧

气的含量,故不能用木炭代替白磷进行实验,符合题意;

C、反应结束,等冷却至室温,再打开弹簧夹,否则气体受热膨胀,占据了一定的体积,会导致实验结果偏

小,不符合题意;

D、白磷燃烧消耗了氧气,待完全反应后,逐渐冷却至室温,由于消耗了氧气,试管内压强减小,打开止水

夹,量筒中的水进入集气瓶,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故消耗氧气的体积为:130mLx1=26mL,故最

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50mL-26mL=24mL刻度处,不符合题意。

故选B„

考点四'纯净物和混合物

概念: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物质纯净物混合物

区别①由同种物质组成,即相同的分子、原①由不同种物质混合而成,各种物质彼此

子或离子,具有固定的组成间不反应,没有固定的组成

②可以用化学式表示,如氧气用0?表示②不能用化学式表示

③有固定的性质③无固定性质(如熔、沸点等),各自保

持原物质的性质

氧气、氮气、二氧化碳、蒸储水、氢氧空气、盐水、糖水、矿泉水、铝合金、酱

举例

化钙等油等

即学即练

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①酒精;②天然气;③冰醋酸;④消毒酒精;⑤石灰水;⑥石油;⑦甲醇;⑧金刚石。

A.①③⑦⑧B.①④⑧C.①②④⑧D.②④⑥

【答案】A

【详解】酒精、冰醋酸、甲醇、金刚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天然气、消毒酒精、石灰水、

石油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故选A„

2.物质让我们的生活变的更加美好。下列常见的物质中前者为纯净物,后者为混合物的是

A.冰水混合物、碳酸饮品B.纯净的空气、过氧化氢水溶液

C.二氧化碳、高铳酸钾D.食醋、二氧化碳

【答案】A

【详解】A、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分子,属于纯净物,碳酸饮品中有水、碳酸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

项正确;

B、纯净的空气由氧气、氮气等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过氧化氢水溶液是混合物,故选项不正确;

C、二氧化碳、高镒酸钾都是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选项不正确;

D、食醋中含有水和醋酸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二氧化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

误。

故选Ao

♦真题演博•明啾方向♦

1.(2023•宁夏•中考真题)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是由物理性质决定

的是

A.稀有气体作电光源B.天然气作燃料

C.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D.稀盐酸除铁锈

【答案】A

【详解】A、稀有气体作电光源是利用了稀有气体通电后,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A正

确;

B、天然气作燃料,是利用天然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B错误;

C、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是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C错误;

D、稀盐酸除铁锈,是利用盐酸与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发生化学反应,将其除掉,利用了化学性质,故选

项D错误;

故选:A„

2.(2023•江苏宿迁•中考真题)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下列相关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丝绸刺绣B.手工剪纸C.玉柄雕琢D.烧制陶器

【答案】D

【详解】A、丝绸刺绣,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手工剪纸,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玉柄雕琢,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烧制陶器,涉及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2023•山东聊城•统考中考真题)化学使我们拥有了改变世界的神奇力量,为我们展现了物质变化的无穷

魅力。下列过程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水的天然循环B.海水"晒盐"

C.垃圾焚烧发电D.浓盐酸挥发形成白雾

【答案】C

【详解】A、水的天然循环,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海水"晒盐",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垃圾焚烧发电,包含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浓盐酸挥发形成白雾,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4.(2023•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诗歌是中华文明皇冠上的璀璨明珠。下列诗句与化学变化有关的是

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石灰吟》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D.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答案】A

【详解】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燃烧石灰石,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结冰、下雪,只是水的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写的是瀑布,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狂风怒号,卷走茅草,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o

5.(2023•陕西・统考中考真题)诗词凝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列诗句描写的变化体现了物质的化学性质

的是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B.兼葭苍苍,白露为霜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D.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答案】C

【详解】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述的是水由液体变成固体冰、雪的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不体现化

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B、兼葭苍苍,白露为霜,诗中的"露"和"霜"分别是物态变化中的液化现象和凝华现象,没有生成新物质,

不体现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描述的是植物秸秆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体

现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描述的是月光照射,溪水流淌,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不体现化学性质,不

符合题意。

故选Co

6.(2023・湖南衡阳•统考中考真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了古人对世界的认识与思考。下列诗句中涉及到

化学变化的是

A.己是悬崖百丈冰B.白玉为堂金作马

C.沉舟侧畔千帆过D.山寺桃花始盛开

【答案】D

【详解】A、己是悬崖百丈冰只是水的状态发生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B、白玉为堂金作马只是物质形状发生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C、沉舟侧畔千帆过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D、山寺桃花始盛开后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

故选D。

7.(2022・山东济南•统考中考真题)2022年北京冬奥会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采用了CO2直冷制冰新技术,该

技术通过CO2汽化吸热完成制冰过程。下列相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CO?属于氧化物B.液态CO?汽化属于化学变化

C.该制冰新技术的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D.该制冰过程中水分子的构成不变

【答案】B

【详解】A、CO2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说法合理;

B、液态CO?汽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说法不合理;

C、该制冰新技术的使用过程中无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说法合理;

D、该制冰过程中水的状态发生改变,但水分子的构成不变,说法合理。

故选Bo

8.(2021•广西玉林•统考中考真题)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分数计算),其中"C"代表的是

A.氮气B.二氧化碳C.氧气D.稀有气体

【答案】C

【详解】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氮气(N2)78%,氧气(02)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

0.94%,二氧化碳(C02)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故图中"c"代表的是氧气。

故选:Co

9.(2023•辽宁丹东•统考中考真题)化学反应常常住随着一定现象的发生,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产生大

量白烟的是

A.硫B.红磷C.木炭D.铁丝

【答案】B

【详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错误;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正确;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选项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选项错误;

故选:Bo

10.(2022・广东•统考中考真题)科学家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拉瓦锡编制了元素周期表B.门捷列夫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

C.道尔顿确定了空气的组成D.屠呦呦因研究青蒿素获诺贝尔奖

【答案】D

【详解】A、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不符合题意;

B、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不符合题意;

C、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测定了空气的成分,得出空气主要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不符合题意;

D、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符合题意。

故选D。

11.(2020•甘肃兰州•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关于空气及其成分探究的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A.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B.工业上常采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

C.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D.如图实验结束后,瓶内剩余的气体只有氮气

【答案】D

【详解】A、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最早提出了空气组成的结论,A正确。

B、工业上常采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利用的液态氮和液态氧沸点的不同,B正确。

C、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C正确。

D、实验结束后,瓶内剩余的气体不是只有氮气,还含有二氧化碳、稀有气体、剩余的氧气等,D错误。

故选:Do

12.(2023•天津•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是由空气分子组成的

B.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最大

C.空气中氧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空气中氮气、氧气等分子均匀地混合在一起

【答案】D

【详解】A、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组成的,说法错误;

B、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最大,说法错误;

C、空气中的氧气在一定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说法错误;

D、空气中氮气、氧气等分子各自保持自己的性质,均匀地混合在一起,说法正确。

故选D。

13.(2022•甘肃金昌•统考中考真题)小亮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关于该

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利用了铜丝的导热性

B.红磷燃烧结束后,待装置恢复至室温时再读数

C.实验成功的标志为左侧玻璃管内液面约上升到刻度1处

D.实验成功的标志为左侧玻璃管内液面约上升到刻度4处

【答案】D

【详解】酒精灯加热铜丝,铜是热的良导体,导热使得左侧红磷燃烧,红磷燃烧消耗管内氧气,生成五氧

化二磷固体,固体在水中溶解使得左边管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少,右侧大气压使得水进入左侧,左侧液面会

升高,升高的部分就是消耗的氧气部分,从而测定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A、经实验分析,该实验利用了铜丝的导热性,说法正确;

B、红磷燃烧结束后,待装置恢复至室温时再读数,否则会产生误差使得体积分数计算偏大,说法正确;

C、将左侧空气体积划分为5等份,其中氧气约占1等份,理论上实验成功管内液面约上升到刻度1处,C

项说法正确,D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4.(2023•福建•统考中考真题)为研究化学药物发展史,学习小组查得资料:

材料1早在宋代,轻粉(Hg2c12)已是我国的一种重要药物,其制作方法之一是使用古方药小还丹和食盐等

物质在固体状态下共热,收集升华出的白色粉末,即为轻粉。其中有一个反应是在加热条件下硫酸亚汞

)和氯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轻粉。

CHg2SO4

材料2轻粉微溶于水,可用作治疗疥疮的药物,在光照射下容易分解成汞和氯化汞。

根据资料整理下列有关轻粉的知识卡片。

⑴物理性质:(填一条)。

(2)化学性质:o

⑶制法:

①为保证小还丹与食盐等固体充分反应,可采取的措施是(填一条)。

⑷保存方法:。

(5)用途:o

【答案】⑴微溶于水(或其他合理答案)

(2)光照下容易分解(或其他合理答案)

⑶固体研磨成粉末(或其他合理答案)

⑷避光保存(或其他合理答案)

⑸用作治疗疥疮的药物

【详解】(1)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故轻粉的物理性质为微溶于水、白色粉末。

(2)化学性质是需要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故轻粉的化学性质为光照下容易分解。

(3)①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充分。为保证小还丹与食盐等固体充分反应,可固体研磨成粉末,增

大接触面积。

(4)因轻粉光照易分解,则需避光保存。

(5)由资料知,轻粉用作治疗疥疮的药物。

♦模拟检渊•查漏补缺♦

1.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纯净物的是

A.氮气、PMB.氧化汞、医用酒精

C.液氧、纯净的矿泉水D.澄清石灰水、氯酸钾

【答案】D

【详解】A、氮气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PM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氧化汞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医用酒精是酒精的水溶液,其由水、酒精组成,属于混合物,不

符合题意;

C、液氧是液态氧气,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纯净的矿泉水由水、可溶性矿物质等混合而成,属于

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D、澄清石灰水由氢氧化钙和水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氯酸钾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

故选D。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石油B.干冰C.食醋D.水泥砂浆

【答案】B

【详解】A、石油中含有煤油、柴油、汽油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B、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

C、食醋中含有乙酸和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D、水泥砂浆中含有沙子和水泥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故选Bo

3.实验测定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关于该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不可能化合物B.一定是一种单质

C.一定是纯净物D.一定是混合物

【答案】A

【详解】A、该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因为化合物至少由两种元素组成,故正确;

B、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金刚石和石墨组成的混合物中只有一种元素碳元素,不属于单质,故

错误;

C、该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例如金刚石和石墨组成的混合物中只有一种元素碳元素,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D、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中只有一种元素氧元素,故只有一种元素的物质可能是混合物,故错误。

故选Ao

4.①木炭是灰黑色的多孔性固体;②木炭能燃烧;③将木炭粉碎;④木炭可制黑火药;⑤取一小块木

炭点燃,放入氧气瓶中燃烧,发出白光。

上述描述属于物理性质的是(填序号,下同),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属于化学性质的是,属

于化学变化的是,属于用途的是O

【答案】①③

②⑤④

【详解】①木炭是黑色的多孔固体,颜色、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②木炭能燃烧,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③将木炭粉碎,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④木炭可制黑火药,属于物质的用途;

⑤取一小块木炭点燃,放入氧气瓶中燃烧,发出白光,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属于物理性质的是①;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③;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②;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⑤;

属于用途的是④。

5.仔细分析以下几个过程:①瀑瀑的流水能蒸发变成水蒸气;②醋酸能跟活泼金属发

生反应产生氢气;③白云变成了雨滴或雪花降落到地面;④钢铁可能会变成铁锈;⑤煤着火燃烧,残余

一堆灰烬;⑥水蒸气可以变成天空中的白云;⑦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一种绿色能源;⑧在16.6℃

以上时,纯净的乙酸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易溶于水和酒精。

请分析上述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属于化学性质的是—,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属于化学变化的

是O

【答案】①⑥⑧②④③⑤⑦

【详解】①潺潺的流水能蒸发变成水蒸气,属于物理性质;

②醋酸能跟活泼金属发生反应产生氢气,属于化学性质;

③白云变成了雨滴或雪花降落到地面,只是物质状态的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④钢铁可能会变成铁锈需要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⑤煤着火燃烧,残余一堆灰烬,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⑥水蒸气可以变成天空中的白云,属于物理性质;

⑦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一种绿色能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⑧在16.6℃以上时,纯净的乙酸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易溶于水和酒精,这属于物理性

质。

上述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①⑥⑧,属于化学性质的是②④,属于物理变化的是③,属于化学变化

的是⑤⑦。

6.下列描述:①铜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铜绿;②铜绿是一种绿色固体;③加热铜绿生成氧化铜、二氧化

碳和水;④氧化铜是一种黑色粉末;⑤加热时产生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冷凝成水珠;⑥二氧化碳是一种无

色、无味的气体;⑦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⑧将产生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

变浑浊。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属于物理性质的

是;属于化学性质的是o

【答案】⑤③⑧②④⑥①⑦

【详解】①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生成铜绿过程属于化学变化,因此铜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成铜绿

属于化学性质;

②铜绿是一种绿色粉末,描述了物质的颜色,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③加热铜绿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碳与水,此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④氧化铜是一种黑色粉末,描述了物质的颜色,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⑤加热时产生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冷凝成水珠,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⑥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描述了物质的颜色、气味,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⑦二氧化碳不可燃,燃烧属于化学变化,因此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属于化学性质;

⑧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此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⑤;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③⑧;属于物理性质的是②④⑥;属于化学性质的是①⑦。

7.以下物质:①苹果醋;②冰水混合物;③自来水;④氧气;⑤洁净的空气;⑥氧化汞。请用序号填

⑴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2)属于混合物的是o

【答案】⑴②④⑥

(2)①③⑤

【详解】(1)由同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①苹果醋由不同种物质组成,

属于混合物;②冰、水是同种物质,属于纯净物;③自来水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④氧气由

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⑤洁净的空气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⑥氧化汞由同种物质组成,

属于纯净物,所以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②④⑥。

(2)属于混合物的是①③⑤。

8.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请回答有关问题。

⑴按体积分数计算,空气中氮气约含

⑵土豆切成丝放置一会后变色,是因为与空气中发生反应;

⑶稀有气体可用做霓虹灯,利用了稀有气体的(选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⑷松脆的薯片放在空气中会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

⑸能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一组气体是

A.氮气、稀有气体B.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水蒸气D.稀有气体、二氧化碳

【答案】(1)78%

⑵氧气/。2

⑶物理

⑷水蒸气

⑸B

【详解】(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氮气78%,故填:78%;

(2)土豆切成丝放置一会后变色,是因为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故填:氧气或5。

(3)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体现的物理性质,因此稀有气

体可用做霓虹灯,利用了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故填:物理;

(4)松脆的薯片放在空气中会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故填:水蒸气;

(5)空气中有害气体包括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等,故选:Bo

9.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数字化技术对"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进行了再探究(如图1),得到的数据曲

氧气

度传

气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