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七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1页
重庆市七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2页
重庆市七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3页
重庆市七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4页
重庆市七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2024学年重庆市七校联盟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5小题,18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红楼梦》的文本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实在是一个独创,各种叙事要素运用自如、完美交融。作为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红楼梦》自始至终严格遵循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十分细致逼真地反映了一个封建家族(主要是荣宁二府)由盛而衰、由衰而亡的全部历史。小说反映这个家族衰亡史的细致和逼真程度都达到了空前水平。整个《红楼梦》犹如一幅反映日常生活的巨幅画卷,正如曹雪芹所表白的,《红楼梦》故事的“悲欢离合,兴衰际遇”,都是如实的“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如婚丧嫁娶、生日饮宴、题赠送礼、穿衣吃饭、延医看病、种树养花、打醮看戏、斗嘴取笑等,小说对这些日常生活现象的描写到了抛尽一切夸饰的地步。但我们又不得不佩服《红楼梦》在现实主义描写的基础上,将所谓人生悲剧、家庭悲剧以及爱情婚姻悲剧、女子的悲剧等这些现实层面的内容,设置在一个带有神话原型意味的下凡历劫母题的叙事框架中。表面看这一叙事框架也许只使小说增添了些许神秘虚幻色彩,使其在更高层面表现出对人类生命存在的“形而上”的哲学思考与终极关照。其主题意蕴的深度与广度,就不仅仅是一般小说依靠现实主义描写手法所能企及的,从而使《红楼梦》的叙事策略与弗莱所谓“圣典或其他模式下类似启示录的作品”以及门德尔松等所谓百科全书式叙事的某些叙事元素若合符契。《红楼梦》中的神话原型与现实人生主要是通过下凡历劫母题实现完美对接的,并且“顽石补天”“木石前盟”“太虚幻境”三大神话相互交织渗透,从而使《红楼梦》的神话原型蕴含了非常深刻的现实和人类生命主题。其一,“顽石补天”神话追问人生本源。“顽石补天”神话是《红楼梦》下凡历劫故事的基本框架。顽石因无材补天通了灵性,遂“自怨自愧,日夜悲哀”,恳请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到“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的贾府来享受一番,在经历了一番世态炎凉、人生悲剧后又复归青埂峰下。《红楼梦》对这一故事描写得朦胧、虚幻,给人以时空上的洪荒感和无限感。仿佛这一故事是从深邃苍茫、悠远绵长的历史隧道中走来,从远古的人类文明史走来,给读者留下了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和令人深思猛省、回味无穷的艺术魅力,从而具有了纵深的文化人类学的思想内涵。《红楼梦》这一故事表现出作者“所关心的不是世俗的生活,而是人类灵魂的去向、精神的有无”(魏崇新《<红楼梦>的三个世界》),关注的是人类生命本源及其走向的深刻问题。其二,“木石前盟”神话思考人生价值。“木石前盟”神话是一个带有忧伤意味的美丽爱情神话,交代的是现实社会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宿命姻缘。当初神瑛侍者每日辛苦采集甘露浇灌绛珠仙草,后来绛珠仙草化为林黛玉,泪水涟涟,以泪洗石来报答神瑛侍者的浇灌之恩。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自然、自发、质朴、美丽,特别符合人的天性的爱情神话,其结果却是一场人类永远无法把控和不可避免的刻骨铭心的悲剧——人固当为情生,而缘何情缘又总归虚幻。这一神秘朦胧而又凄美的爱情悲剧的最终结局是,有盟的未能成眷属却带走了对方的心;有缘的成了眷属却永远也找不到精神的归宿,从而展示出沉重的人生困惑。人们常说,人生如同故事,重要的并不在有多长,而是在有多精彩。而精彩的人生就是有情人生。这里曹雪芹实际上是在用凄美的爱情悲剧来思考人生的目的和价值,其终极意义在于:人生的目的和价值究竟何在?其三,“太虚幻境”神话反省人类命运走向。“太虚幻境”是《红楼梦》又一重要神话,它处于“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珍藏着“普天下所有女子过去未来的簿册”。主管者为兼爱神美神于一身的警幻仙姑,她“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执掌着天下女子(包括贾宝玉)过去未来的命运。石头下凡前要向她交割,完成后又要向她去销号。这一神话实际表示着人生的归宿与命运走向,隐含着人向何处去这一哲学命题。与太虚幻境相对应的是,作者又为众女儿建造了地上的太虚幻境大观园。大观园是地上的女儿国,曹雪芹的乌托邦,贾宝玉的伊甸园。大观园的最终毁灭,象征着曹雪芹理想世界的破灭、贾宝玉现实人生的无所皈依以及精神家园的丧失。从太虚幻境的幻灭到大观园的毁灭,作者真实再现了处于封建末世贾宝玉和众女子的悲剧命运走向,进而揭示出人生无路可走的悲哀无奈的存在状态。(摘编自杨海波《<红楼梦>的生命主题与百科全书式叙事》)材料二:《红楼梦》主题历来众说纷纭,正如鲁迅所言,经学家见《易》,道学家见淫,才子见缠绵,革命家见排满……持自传说、索引说、阶级斗争说者亦众,此现象实属正常。有些文学作品就像饺子,就为了中间那口馅儿,有些文学作品就像点缀在西瓜里的那些子儿,人间百态尽在其中。其实开篇作者就借空空道人说出,即“大旨谈情”。《红楼梦》可称为“言情小说”,但与现代意义的“言情小说”不同。我们可以从“情”字来赏析《红楼梦》的主题思想:第一层,是将“情”理解为爱情之情,认为《红楼梦》单纯是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若如此看待红楼,可谓未窥门径,枉费曹公十年辛苦。第二层境界,认为《红楼梦》是为国立传、女儿正名。刘鹗《老残游记》言:雪芹之大痛深悲,乃是为“千红”一哭,为“万艳”同悲。宝玉在女子面前自卑、自轻、自我否定、自我牺牲。与玉钏儿一起,他烫了手、反急问玉钏儿烫着没有。龄官画蔷,天降大雨,他只提醒龄官“快避雨去罢”,却不在意自己也在雨中。受父笞打、黛玉来探,却只嚷不疼,希望黛玉不要伤心……第第三层境界,借写宝玉对女子的珍重体贴,探究人与人应如何相处。体贴,以已是心体人之心,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是“仁”的内核。当时“仁”道日渐倦化,而作为躯壳的“礼”反据要津,《红楼梦》中亦有暗讽,贾敬死后,贾珍、贾蓉“直哭到天亮喉咙都哑了方住”,回府后便寻欢作乐。而宝玉形象是对“仁”“礼”平衡的一次拨乱反正。有人说《红楼梦》的内核是对封建道德的反捣;宝玉就是代表,实则太谬,宝玉蔑视的是虚伪,是礼,而非道德,他领会到了仁道精髓,即体贴,是真道德的践行者。第四层境界,《红楼梦》不仅是仁爱之书,更是充满无限情怀的天真之书、博爱之书。“仁”道建立在人与人的关系之上,推己及人,即可得仁。宝玉对一切美好、纯净的事物都充满关爱,第三十五回说宝玉“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了鱼,就和鱼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宝玉之“多情而善感”毫无矫揉、发乎真心,他有仁心,坚持、热爱、有信仰;他有诗心,天真、浪漫、充满想象。二者结合,便是宝玉这个“混世魔王”的真实面貌,而这或许也是《红楼梦》一书“大旨谈情”之“情”的真实面貌。(摘编自王学良《如何赏析作为“言情小说”的<红楼梦>》)(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红楼梦》严格遵循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运用各种叙事要素,反映了一个封建家族由盛而衰、由衰而亡的全部历史。B.为了增添《红楼梦》的神秘虚幻色彩,曹雪芹将一些现实层面的内容设置在一个带有神话原型意味的叙事框架中。C.《红楼梦》的结局展示出沉重的人生困惑,体现出曹雪芹对人生的思考。D.曹雪芹为众女儿建造了地上的太虚幻境——大观园,它是曹雪芹的乌托邦,贾宝玉的伊甸园:大观园的毁灭真实再现了处于封建末世贾宝玉和众女子的悲剧命运走向。(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楼梦》表现出对人类生命存在的“形而上”的哲学思考与终极关照。B.《红楼梦》主要通过下凡历劫母题实现神话原型与现实人生的完美对接。C.很多时候,贾宝玉被定义为反抗封建道德的代表。他否定封建科举,厌弃功名利禄,他否定封建传统“男尊女卑”,尊重个性。材料二从“仁”的内核出发,肯定了这一观点。D.《红楼梦》中“情”的实质可能是“仁心”与“诗心”的结合,这种结合在宝玉身上表现为坚持、热爱、有信仰与天真、浪漫、充满想象。(3)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论据支撑《红楼梦》“犹如一幅反映日常生活的巨幅画卷”观点的一项是()A.林黛玉进贾府后,贾母房中的晚饭仪式是这样的:已有多人在此伺候,见王夫人来了,方安设桌椅。贾珠之妻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B.宝玉闻一缕幽香,警幻仙子告诉他此香为“群芳髓”。“宝玉听了,自是羡慕。于是大家入座,小鬟捧上茶来,宝玉觉得香清味美,迥非常品,因又问何名。”C.贾母等为薨逝的老太妃送殡,回来时先派贾琏回家送信儿,“宝玉听了,连忙起身,迎至大门以内等待……给贾母王夫人等请了安。”D.尤氏与小姑子惜春吵过嘴来到李纨处,跟随的下人请她净净脸,她“盘膝坐在炕沿上”,大丫鬟上来代为卸去腕镯戒指,拿大手巾将衣裳护严。(4)下列说法中,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红楼梦》中的多次点戏、听戏都与小说人物命运紧密关联,如宝钗过生日时点了涉及和尚的戏,暗示她未来的丈夫将会出家。B.《红楼梦》中很多文字是写景和叙事的最天然的结合,也是富有诗的素质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们要读出它的味外味、韵外韵来。C.无论人或物、有情或无情,宝玉都可以体贴其悲音,感谅其情愫。对他来说,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也和人一样。D.胡适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研究方式,考证了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还得出了《红楼梦》是曹雪芹自传的结论。(5)有学者提出“神话是想象的产物,但不是任性的产物,具有一定阐释功能”。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红楼梦》中的三大神话,是如何体现这一观点的。【答案】(1)A(2)C(3)B(4)C(5)①“顽石补天”神话追问人生本源。表现出作者所关心的是人类灵魂的去向,关注的是人类生命本源及其走向的深刻问题。②“木石前盟”神话思考人生价值。用凄美的爱情悲剧来思考人生的目的和价值。③“太虚幻境”神话反省人类命运走向。从太虚幻境的幻灭到大观园的毁灭,进而揭示出人生无路可走的悲哀无奈的存在状态。【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为了增添《红楼梦》的神秘虚幻色彩”错。材料一第二段说“将所谓人生悲剧、家庭悲剧以及爱情婚姻悲剧、女子的悲剧等这些现实层面的内容,设置在一个带有神话原型意味的下凡历劫母题的叙事框架中。表面看这一叙事框架也许只使小说增添了些许神秘虚幻色彩,然而正是这些令人费解的神秘虚幻色彩,促使小说蕴含了更加深广的思想意蕴,使其在更高层面表现出对人类生命存在的‘形而上’的哲学思考与终极关照”,可看出不只是增添神秘虚幻色彩。C.“《红楼梦》的结局展示出沉重的人生困惑”张冠李戴,原文说的是“这一神秘朦胧而又凄美的爱情悲剧的最终结局是……从而展示出沉重的人生困惑”,是爱情悲剧的结局,而非《红楼梦》小说的结局。D.“大观园的毁灭真实再现了处于封建末世贾宝玉和众女子的悲剧命运走向”张冠李戴,原文说的是“作者真实再现了处于封建末世贾宝玉和众女子的悲剧命运走向”,主体是作者,而非大观园的毁灭。故选A。【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已知信息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C.“肯定了这一观点”错误。根据原文“而宝玉形象是对‘仁’‘礼’平衡的一次拨乱反正……是真道德的践行者”可知,应该是“否定了这一观点”。故选C。【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论据和相应观点的关系的辨析能力。A.写贾府贾母房中的晚饭仪式,属于日常生活画面。B.写宝玉与警幻仙子的见面是太虚幻境的情节,不是日常生活。C.写贾母回府时的迎接场面,属于日常生活画面。D.写尤氏让侍从服侍的过程,属于日常生活画面。故选B。【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论据和相应观点关系的辨析能力。材料二的观点是:《红楼梦》主题是“大旨谈情”。A.说的是说小说中“戏文”与人物命运的关联。B.说的是《红楼梦》富有诗意,具有言外之意。C.说的是从“情”的角度来谈宝玉的,所以可以论证《红楼梦》的主题。D.说的是胡适的研究成果。故选C。【小问5详解】本题考查探究某一问题,提出自己个性化见解的能力。“顽石补天”“木石前盟”“太虚幻境”三大神话相使《红楼梦》的神话原型蕴含了非常深刻的现实和人类生命主题。材料一第四段“其一,‘顽石补天’神话追问人生本源……给读者留下了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和令人深思猛省、回味无穷的艺术魅力……关注的是人类生命本源及其走向的深刻问题”。据此看出,“顽石补天”神话追问人生本源。表现出作者所关心的是人类灵魂的去向、精神的有无,关注的是人类生命本源及其走向的深刻问题。材料一第五段“其二,‘木石前盟’神话思考人生价值……人生的目的和价值究竟何在”。据此看出,“木石前盟”神话思考人生价值。用凄美的爱情悲剧来思考人生的目的和价值,其终极意义则在于:人生的目的和价值究竟何在。材料一第六段“其三,“太虚幻境”神话反省人类命运走向……从太虚幻境的幻灭到大观园的毁灭,作者真实再现了处于封建末世贾宝玉和众女子的悲剧命运走向,进而揭示出人生无路可走的悲哀无奈的存在状态”。据此看出,“太虚幻境”神话反省人类命运走向。从太虚幻境的幻灭到大观园的毁灭,作者真实再现了处于封建末世贾宝玉和众女子的悲剧命运走向,进而揭示出人生无路可走的悲哀无奈的存在状态。(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7分)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小题。文本一:万物之母许地山在这经过离乱的村里,荒屋破篱之间,每日只有几缕零零落落的炊烟冒上来;那人口的稀少可想而知。你一进到无论哪个村里,最喜欢遇见的,是不是村童在阡陌间或园圃中跳来跳去;或走在你前头,或随着你步后模仿你的行动?村里若没有孩子们,就不成村落了。在这经过离乱的村里,不但没有孩子,而且有人向你要孩子!这里住着一个不满三十岁的寡妇,一见人来,便说:“善心善行的人,求你对那位总爷说,把我的儿子给回。那穿虎纹衣服、戴虎儿帽的便是我的儿子。”她的儿子被乱兵杀死已经多年了。她从不会忘记:总爷把无情的剑拔出来的时候,那穿虎纹衣服的可怜儿还用双手招着,要她搂抱。她要跑去接的时候,她的精神已和黄昏的霞光一同麻痹而熟睡了。唉,最惨的事岂不是人把寡妇怀里的独生子夺过去,且在她面前害死吗?要她在醒后把这事完全藏在她记忆的多宝箱里,可以说,比剖芥子来藏须弥还难。她的屋里排列了许多零碎的东西,当时她儿子玩过的小囝也在其中。在黄昏时候,她每把各样东西抱在怀里说:“我的儿,母亲岂有不救你,不保护你的?你现在在我怀里咧。不要做声,看一会人来又把你夺去。”可是一过了黄昏,她就立刻醒悟过来,知道那所抱的不是她的儿子。那天,她又出来找她的“命”。月的光明蒙着她,使她在不知不觉间进入村后的山里。那座山,就是白天也少有人敢进去,何况在盛夏的夜间,杂草把樵人的小径封得那么严!她一点也不害怕,攀着小树,缘着苒萝,慢慢地上去。她坐在一块大石上歇息,无意中给她听见了一两声的儿啼。她不及判别,便说:“我的儿,不要哭啦。”她从大石下来,随着声音的来处,爬入石下一个洞里。但是里面一点东西也没有。她很疲乏,不能再爬出来,就在洞里睡了一夜。第二天早晨,她醒时,心神还是非常恍惚。她坐在石上,耳边还留着昨晚上的儿啼声。这当然更要动她的心,所以那方从霭云被里钻出来的朝阳无力把她脸上和鼻端的珠露晒干了。她在瞻顾中,才看出对面山岩上坐着一个穿虎纹衣服的孩子。可是她看错了!那边坐着的,是一只虎子;它的声音从那边送来很像儿啼。她立即离开所坐的地方,不管当中所隔的谷有多么深,尽管攀缘着,向那边去。不幸早露未干,所依附的都很湿滑,一失手,就把她溜到谷底。她昏了许久才醒回来。小伤总免不了,却还能够走动。她爬着,看见身边暴露了一副小骷髅。“我的儿,你方才不是还在山上哭着么?怎么你母亲来得迟一点,你就变成这样?”她把骷髅抱住,说,“呀,我的苦命儿,我怎能把你医治呢?”悲苦尽管悲苦,然而,自她丢了孩子以后,不能不算这是她第一次的安慰。从早晨直到黄昏,她就坐在那里,不但不觉得饿,连水也没喝过。零星几点,已悬在天空,那天就在她的安慰中过去了。她忽想起幼年时代,人家告诉她的神话,就立起来说:“我的儿,我抱你上山顶,先为你摘两颗星星下来,嵌入你的眼眶,教你看得见;然后给你找相像的皮肉来补你的身体。可是你不要再哭,恐怕给人听见,又把你夺过去。”“敬姑,敬姑。”找她的人们在满山中这样叫了好几声,也没有一点影响。“也许她被那只老虎吃了。”“不,不对。前晚那只老虎是跑下来捕云哥圈里的牛犊被打死的。如果那东西把敬姑吃了,绝不再下山来赴死。我们再进深一点找罢。”唉,他们的工夫白费了!纵然找着她,若是她还没有把星星抓在手里,她心里怎能平安,怎肯随着他们回来?(选自《许地山文集》)文本二:祝福(选段)鲁迅“我真傻,真的,”她说,“我单知道雪天是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我一大早起来就开了门,拿小篮盛了一篮豆,叫我们的阿毛坐在门槛上剥豆去。他是很听话的孩子,我的话句句听;他就出去了。我就在屋后劈柴,淘米,米下了锅,打算蒸豆。我叫,‘阿毛!’没有应。出去一看,只见豆撒得满地,没有我们的阿毛了。各处去一问,都没有。我急了,央人去寻去。直到下半天,几个人寻到山坳里,看见刺柴上挂着一只他的小鞋。大家都说,完了,怕是遭了狼了;再进去,果然,他躺在草窠里,肚里的五脏已经都给吃空了,可怜他手里还紧紧的捏着那只小篮呢。……”她于是淌下眼泪来,声音也呜咽了。这故事倒颇有效,男人听到这里,往往敛起笑容,没趣的走了开去;女人们却不独宽恕了她似的,脸上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她就只是反复的向人说她悲惨的故事,常常引住了三五个人来听她。但不久,大家也都听得纯熟了,便是最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们,眼里也再不见有一点泪的痕迹。后来全镇的人们几乎都能背诵她的话,一听到就烦厌得头痛。(节选自鲁迅《祝福》)(1)下列对这两篇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祝福》中祥林嫂“就只是反复的向人说她悲惨的故事”,一方面突出阿毛之死对她的打击很大,祥林嫂希望能得到别人同情和安慰;一方面又强化了鲁镇人的冷漠、麻木以及看客的特点。B.《祝福》中鲁镇的有些老太太特意寻来听祥林嫂讲阿毛的故事,听完后流下眼泪,叹息一番,说明鲁镇的人们并不是同情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只是为了满足他们的猎奇心理。C.《万物之母》开头“离乱”“荒屋破篱”“零零落落的炊烟冒上来”的环境描写烘托了小说的悲剧氛围。D.《万物之母》第一段中“有人向你要孩子”,这里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又引出下文小说叙述主体。(2)下列对这两篇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万物之母》中“月的光明”“朝阳无力”“零星几点”等景物描写既将小说情节浓缩在一夜一天之中,又映衬主人公心理的变化。B.《祝福》中祥林嫂反复说“我真傻,真的”,这句话道出了祥林嫂对阿毛的死怀有无比懊悔和内疚的心理,也表现了她内心深处的无比悲痛。C.《万物之母》结尾没有交代村民是否找到敬姑,以及对纵然找到、她也不会回来的猜测,运用留白的手法,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D.《万物之母》描写了敬姑从失子到寻子的经历,其心理经历了从失子的悲痛,到思念儿子,再到找到小骷髅的害怕、痛苦,最后再到希望复活儿子的坚定。(3)《万物之母》和《祝福》都采用了倒叙的叙述方式,这种叙述方式有何作用?请结合《万物之母》的相关情节简要分析。(4)同样是遭遇失子的不幸,但小说《万物之母》里的敬姑并不像《祝福》中的祥林嫂那样到处向别人哭诉不幸,而是不顾一切寻找儿子。请分析许地山这样安排情节的用意。【答案】(1)B(2)D(3)①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情节更加紧凑。开头交代了敬姑的悲惨结局,让人产生疑问,从而吸引读者阅读兴趣。②便于刻画人物形象,更能突出敬姑性格的坚忍。③突出主题,先展示人物悲惨结局,有力控诉了军阀混战的罪恶。

(4)①敬姑不像祥林嫂那样向别人哭诉不幸更能表现她的坚忍和执着,也更能激发读者对她的同情和敬佩之情。②敬姑在失去儿子之后不顾一切寻找儿子,突出了她对儿子的深爱,以及对失去儿子的痛苦与绝望,更能触动读者的心灵。③敬姑不顾一切寻找儿子的情节,符合战乱年代人们颠沛流离、骨肉分离的生活状态,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深化了小说的主题。【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的能力。B.“说明鲁镇的人们并不是同情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只是为了满足他们的猎奇心理”错误。原文“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满足的去了”写出鲁镇的有些老太太特意寻来听祥林嫂讲阿毛的故事,也有对祥林嫂的悲惨遭遇的同情。故选B。【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艺术特色的能力。D.“再到找到小骷髅的害怕、痛苦”错误。根据文中“她把骷髅抱住,说,‘呀,我的苦命儿,我怎能把你医治呢?’悲苦尽管悲苦,然而,自她丢了孩子以后,不能不算这是她第一次的安慰”,可知,主人公找到小骷髅后,更多的是安慰。故选D。【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叙述方式的分析的能力。倒叙的作用,可以从情节、人物、主旨等方面分析。从情节上,设置悬念,引人入胜,使情节结构紧凑,逻辑清晰。倒叙往往从故事的某个高潮或结局入手,然后回溯到故事的起因和经过,在《万物之母》中,开头便描述了寡妇敬姑的悲惨境遇和寻找儿子的执着,让读者不禁想要探究她为何会如此,进而关注整个故事的发展。从人物上,突出主要特征,让形象更加鲜明。文章第二段直接用语言描写“善心善行的人,求你对那位总爷说,把我的儿子给回。那穿虎纹衣服、戴虎儿帽的便是我的儿子”,鲜明呈现了一位在战争中失去孩子的母亲形象,为后文写其发疯、不停地寻找儿子作铺垫,突出了一个与苦难命运进行坚毅抗争的母亲形象。从主旨上,突出主题,深化情感:倒叙能够突出故事的主题和情感,让读者在了解故事全貌后,对主人公的遭遇和命运产生更深的共鸣与同情。在《万物之母》中,开头“离乱的村”“荒屋破篱”“几缕零零落落的炊烟”“人口的稀少”以及“不但没有孩子,而且有人向你要孩子”的记叙,将读者带入文章情境,更能让人深刻地感受到战乱给普通百姓带来的巨大痛苦与不幸,更能体现失去儿子的母爱的伟大执着、坚忍悲苦。【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从人物形象上,通过敬姑“不顾一切寻找儿子”的情节安排,许地山想要强调的是母爱的伟大与无私,坚忍和执着。即使在遭遇巨大不幸时,敬姑“把这事完全藏在她记忆的多宝箱里”“比剖芥子来藏须弥还难”,儿子是“她的‘命’”“她一点也不害怕,攀着小树,缘着苒萝”“不管当中所隔的谷有多么深,尽管攀缘着,向那边去”,母爱让敬姑不再害怕,母爱支撑着敬姑前行寻找,让她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在痛苦中坚持前行。这一行为给读者还带来强烈的心灵震撼,更能激发读者对主义公的同情与敬佩之情。许地山通过敬姑“不顾一切寻找儿子”的情节安排,不仅展现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他让读者在关注这位母亲个人命运的同时,也思考了战争给普通百姓带来的伤害等更深层次的问题,触动读者的心灵。从主旨上,深化作品主题:通过敬姑痛丧儿子,“不顾一切寻找儿子”的悲哀,控诉了军阀混战的罪恶,符合战乱年代人们颠沛流离、骨肉分离的生活状态,反映了作者关心人间悲苦的“为人生”写作态度。这种思考使得作品具有了更加广泛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小题。项羽之死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1)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用大写字母标出的地方有三处需要断句。江东A虽小B地C方D千里E众数F十万G人H亦足I王也(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和句子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骓不逝兮可奈何”中“奈何”与《鸿门宴》中“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中的“奈何”意思相同。B.“平明”又称黎明、平旦,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在古代纪时法中,平明对应地支纪时的寅时,相当于现在的凌晨三点至五点。C.“今卒困于此”与《六国论》中“洎牧以谗诛”都有被动之意。D.“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中“怜”与《阿房宫赋》中“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中“怜”的意思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羽在四面楚歌之时还要与美人虞姬话别,可见它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这是他失败的主要原因。B.项羽面对重重包围的汉军,把骑兵分成四队,面朝四个方向,共杀死有百八十人,以证明自己“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的论断。C.项羽是有机会逃生的,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乌江。让项羽在苟活幸存与维护尊严之间,从容地做出了选择,使他陌路英雄的形象更加丰满。D.文中最后一个细节项羽把头赐给故人,这实在是他的无奈之举,不如此他也会被汉军杀掉。(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田父绐曰“左”。②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5)项羽的失败真的像他所说的是“天时不利”吗?请从《鸿门宴》和《项羽之死》中找出项羽失败原因。【答案】(1)BEH(2)D(3)A(4)①项羽渡过淮河,能跟上项羽的骑兵只有一百多人了。项羽走到阴陵,迷路了,老农骗他说:“往左拐。”②项羽便说道:“我听说汉王悬赏千两金要买我的脑袋,并封为万户侯,我就送你这点好处吧!”(5)①项羽迷信武力,穷途末路时,恃勇好战。②项羽缺乏远见,在仍有机会时不愿渡江逃生,自断后路。③项羽寡谋轻信,轻易出卖自己的内应。④项羽刚愎自用,对范增的暗示视而不见,集团内部人心涣散。【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江东虽小,也还有方圆千里的土地,几十万的民众,也足够称王的了。“江东虽小”为主谓句,表意完整,其后断开;“地方千里”是说有方圆千里的土地,表意完整,其后断开;“亦”表并列,其前断开。故在BEH三处断开。【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以及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句意:乌骓马不前进啊,我该怎么办。/刘邦大吃一惊,说:“怎样应付这件事呢?”B.正确。C.正确。句意:现在终于被困在这里。/等到李牧因为谗言被诛杀。D。意思相同错误。可怜/可惜。句意:即使江东的父老兄弟可怜我而拥我为王。/楚项羽放一把火,可怜阿房宫化为一片焦土。故选D。【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可见它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这是他失败的主要原因”错误。项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优柔寡断,妇人之仁,而且刚愎自用。故选A.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①“骑能属者”为定语后置句,应是“能属骑”;“绐”,欺骗。②“购”,悬赏;“若”,你。小问5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由原文“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可知,项羽虽然善战,穷途末路时,不懂得谋略的重要。由原文“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可知,在仍有机会时不愿渡江逃生,没有从长远计议。由原文“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可知,项羽轻信刘邦的辩解,直接将刘邦军中的内应曹无伤说出,可见其寡谋轻信。由原文“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可知,项羽对范增的暗示视而不见,优柔寡断,有妇人之仁,而且刚愎自用。项羽之死参考译文: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士兵越来越少,粮食也吃没了,刘邦的汉军和韩信、彭越的军队又层层包围上来。夜晚,听到汉军的四周都在唱着楚地的歌谣。项羽大惊失色地说:“汉军把楚地都占领了吗?不然,为什么汉军中楚人这么多呢!”项羽连夜起来,到军帐中喝酒。回想过去,有美丽的虞姬,受宠爱,常陪在身边;有宝马乌骓,常骑在胯下。于是项羽就慷慨悲歌,自己作诗道:“力能拔山啊豪气压倒一世,天时不利啊骓马不驰。骓马不驰啊怎么办,虞姬啊虞姬你怎么办!”唱了一遍又一遍,虞姬也同他一起唱。项羽泪流数行,身边侍卫也都哭了,谁也不能抬头看项羽了。于是项羽跨上战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随,当晚从南面突出重围,纵马奔逃。天亮的时候,汉军才察觉,就命令骑兵将领灌婴率领五千骑兵追击项羽。项羽渡过淮河,能跟上项羽的骑兵只有一百多人了。项羽走到阴陵时,迷路了,向一农夫问路,老农骗他说:“往左拐。”项羽往左走,就陷入了一片低洼地里。所以又被汉军追上了。项羽又率兵向东走,到了东城的时候,只剩下二十八个骑兵了。而追击的汉军骑兵有几千人。项羽自己估计这回不能逃脱了,对手下骑兵说:“我从起兵打仗到现在已经八年了,亲身经历七十余次战斗,阻挡的人被击败,所攻打的人被迫屈服,从没有失败过,所以才称霸天下。但是今天却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我灭亡,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啊。我今天当然是要决一死战,愿为大家痛快地打一仗,定要打胜三次,为各位突出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帅旗,让各位知道这是上天要亡我,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于是就把他的随从分为四队,朝着四个方向。汉军层层包围他们,项羽对他的骑兵说:“我再为你们斩他一将。”命令四队骑兵一起向下冲击,约定在山的东面分三处集合。于是项羽大声呼喝向下直冲,汉军都溃败逃散,果然斩杀了汉军一员大将。这时,赤泉侯杨喜担任骑兵将领,负责追击项羽,项羽瞪眼对他大喝,赤泉侯杨喜连人带马惊慌失措,倒退了好几里。项羽同他的骑兵在约定的三处会合。汉军不知道项羽在哪一处,便把军队分成三部分,重新包围上来。项羽就冲出来,又斩了汉军的一个都尉,杀死百余人,再一次集合他的骑兵,发现只不过损失了两个人。便问他的随骑道:“怎么样?”骑兵们都佩服地说:“真像您说的那样!”于是项羽就想东渡乌江。乌江的亭长撑船靠岸等待项羽,他对项羽说:“江东虽小,也还有方圆千里的土地,几十万的民众,也足够称王的了,请大王急速过江。现在只有我有船,汉军即使追到这,也没有船只可渡。”项羽笑道:“上天要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况且我项羽当初带领江东的子弟八千人渡过乌江向西挺进,现在无一人生还,即使江东的父老兄弟怜爱我而拥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见他们呢?或者即使他们不说,我项羽难道不感到内心有愧吗?”接着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忠厚的长者。我骑这匹马五年了,所向无敌,常常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赏给你吧。”于是命令骑马的都下马步行,手拿短小轻便的刀剑交战。仅项羽一人就杀死汉军几百人。项羽自己也负伤十多处。忽然回头看见了汉军骑兵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吕马童面向项羽,指项羽给王翳看,说道:“这个人就是项羽。”项羽便说道:“我听说汉王悬赏千两金要买我的脑袋,并封为万户侯,我就送你这点好处吧!”说完就自杀身亡了。王翳拿下项王的头,其他骑兵互相践踏争抢项王的躯体,由于相争而被杀死的有几十人。最后,郎中骑将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争得一个躯体。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题,9分)4.阅读下面诗词,完成下列各小题。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宋】张羿①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云际客帆高挂,门外酒旗低迓。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注释】①张羿,北宋大臣、诗人。官至御史中丞、参知政事兼枢密使,以太子太师致仕(1077年)卒,年八十六。据北宋范公偁《过庭录》,这首《离亭燕》他是退居江南后所作。张昇经历了宋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四朝。(1)结合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与本词,下列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一句,从自然写到了人家,从低沉的调子里表现出作者的隐忧,耐人寻味。B.《桂枝香•金陵怀古》下阕的“念往昔”一句是过片语,一个“念”字从写景转到了议论和抒情,结句又转入当下,结构谨严,逐层展开。C.《桂枝香•金陵怀古》的上片描写了金陵旷远、清新的秋日江山图,“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具体体现了这一特征,虚实结合,浓淡相宜;《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上片写出了金陵一带秋日风光萧疏明丽而又脱尘绝俗的特色。“水浸碧天何处断”具体地描绘了这种特色。D.《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六朝旧事随流水”一句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意趣不同,尽入渔樵闲话”与杨慎“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所传达的感情相似。(2)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与本词都是怀古伤今的作品,两首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答案】(1)C(2)①王词悲叹六朝统治集团奢侈荒淫导致覆亡的历史;批评人们忘记六朝亡国的教训。②张词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衰的慨叹。【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虚实结合”错误。诗歌中“澄江似练,翠峰如簇”长江和山峰是作者看到的景物,应该是实写。故选C。【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王词上片写景,情感抒发主要在下片,叹门外楼头,揭露以金陵建都的六朝统治者,豪华竞逐,一幕又一幕“门外楼头”式的悲剧。“千古凭高”二句则是批判千古以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只知慨叹朝代的兴亡,也就很难从六朝的相继覆灭中引出历史的教训,六朝旧事随着流水逝去了,显然流露出作者对北宋王朝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情绪,“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意在言外:歌妓们至今还唱着亡国之音,醉生梦死。王词悲叹六朝统治集团奢侈荒淫导致覆亡的历史;批评人们忘记六朝亡国的教训。张词上片写景,下片怀古。“云际客帆高挂,极目处,烟外酒家的旗子低垂着,金陵的陈迹涌上心头:“多少六朝兴废事”,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衰的慨叹。“渔樵”承上片“竹篱茅舍”而来,透露出词人心里的隐忧,又作了进一步的抒写:“怅望倚层楼”。词人倚在高楼的栏杆上,看到眼前景物。最后一句“寒日无言西下”之“寒”字承上片“冷”字而来,苍茫的夜幕即将降临。张词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衰的慨叹。(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性格,冉有性格谦虚,从他述志时说“______,______”即可看出来。(2))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一文中告诫最高统治者,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修仁政,济苍生,他形象化地指出“______,______,”深刻地表明人民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必须审慎地对待,千万不可轻忽。(3)秦与六国的灭亡史常被后人用来针砭时弊,杜牧《阿房宫赋》以“______”批评了后代统治者的错误做法,苏洵《六国论》则以泱泱大国自取下策“______”表达对重蹈覆辙的忧虑。【答案】①.如其礼乐②.以俟君子③.载舟覆舟④.所宜深慎⑤.后人哀之而不鉴之⑥.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本题易错字:俟、覆、慎、哀、鉴。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1小题,10分)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年,弹指一挥间,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这是“中国号”列车以

的速度和时间赛跑的五年,是

、用实干创造辉煌、用奋斗书写华章的五年。中国速度彰显制度优势。中国速度如此之快,展示了国家实力,彰显了民族自信,也再一次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疫情期间,用10多天时间先后建成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中国速度再次令人惊叹,取得的巨大成就堪称奇迹,不仅体现了

、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更是中国制度优势的生动写照。

。时间不等人,历史不等人,只有

不断奔跑,才能早日抵达梦想的彼岸。“十三五”时期的中国,“天眼”望天、“蛟龙”探海、大飞机首飞……一批标志性、引领性重大原创成果竞相涌现,一个又一个创造世界奇迹的中国速度,折射中国勇往直前的奋进姿态。(节选自《新华网·中国速度惊艳世界》)(1)请在文中①②③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下列句子中与“中国号”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A.有几个“慈祥”的老板把捡来的菜叶用盐浸浸就算作工友的菜肴。B.《共产党宣言》的第一句话就是:“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C.例如今天开的干部会,这“干部”两个字,就是从外国学来的。D.我们转向分离提纯,于1972年11月8日,终于找到了这个熔点在156~157℃的无色晶体—C15H22O5.后来我们将其命名为“青蒿素”。(3)请在文中波浪线甲乙两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12个字。【答案】(1)风驰电掣众志成城只争朝夕(2)D(3)甲:中国人民齐心协力乙:中国速度展现奋进姿态【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并运用常见的成语的能力。第①空,此处强调列车奔驰的速度非常之快,以至于能和时间赛跑,可填“风驰电掣”。风驰电掣:像风一样飞驰而去,像电光一样一闪而过。形容速度极快。第②空,此处所填内容应与“守望相助”类似,表现人们在困境中同心协力、互帮互助的情谊,可填“众志成城”。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像城墙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就能取得成功。第③空,前文强调“时间不等人,历史不等人”的紧迫性,因此此处可填“只争朝夕”。只争朝夕:指抓紧时间。【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并运用常见的标点符号的能力。句中引号是表示特殊称谓。A.表示讽刺、反语。B.表示直接引用。C.表示强调。D.表示特定称谓。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甲:横线前描述这五年的成就,横线后提到“用实干创造辉煌”,“团结一心”能够体现全体人民共同努力的状态,可填“全体人民团结一心”。乙:此处作为段落总起句,所填内容应是对后文“不断奔跑”“中国速度”“奋进姿态”的概括,展现中华民族快速发展的特点。而上一段以“中国速度彰显制度优势”总起,故此处应仿照此句式,填“中国速度展现奋进姿态”。(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0分)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夔门关内,三峡腹地,据荆楚之上游,这里是重庆奉节,古称夔州,中国果品流通协会特授“中国橙都”称号。这片土地与脐橙结缘,可以追溯到千年之前,汉朝有文献记载“柚,通省者皆出,为夔产者香甜可食”,昔日诗圣杜甫寓居夔州,正是于此担任桔官,栽树育果,并留下“园甘长成时,三寸如黄金”的经典诗句。喝着长江水,听着诗书长大的奉节脐橙,果皮中厚、脆而易剥,汁多爽口,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常言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奉节脐橙能有如此优良品质,离不开这片得天独厚的土地奉节县既有“无台风、无冻害、无检疫性病虫害”的三大脐橙种植生态优势,更有接近积雪线下的斜坡逆温层和难得的中等空气相对湿度,唯有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节选自《中国农村网•自然天“橙”》)(1)联系上下文,请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艺术效果。(2)请用一句话简述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以“奉节脐橙”开头,并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述准确流畅。【答案】(1)①文中划线句子“夔门关内,三峡腹地,据荆楚之上游”,运用了简洁而富有气势的语言,从地理位置的角度,凸显了奉节在地理上的重要性和独特性。②句式整齐,节奏明快,富有韵律感,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让读者对奉节的地理位置有了清晰而深刻的印象。(2)奉节脐橙品质优良,是因为奉节县有脐橙种植生态优势。【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以简洁的语言,迅速点明了奉节的地理位置,“腹地”一词形象地表现出奉节处于三峡内部的重要位置;“据”“为”两个字准确地描绘出奉节的地理位置,让读者能够快速在脑海中构建出奉节所处的大致方位,强调奉节地理位置的独特性和重要性。运用三个短句,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这种富有气势的表述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激发读者对奉节这个地方的好奇和进一步了解的欲望。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让读者对奉节的地理位置有了清晰而深刻的印象。【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对语段的压缩和概括能力。首先,明确题目要求是以“奉节脐橙”开头,并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接着,对第三自然段进行概括。文段先引用“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强调环境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然后具体阐述奉节县的各种有利于脐橙生长的自然条件,如“无台风、无冻害、无检疫性病虫害”的生态优势,冬暖、少雾、长日照的立体气候,斜坡逆温层和中等空气相对湿度等。最后,组织语言,形成以“奉节脐橙”开头的因果关系句:奉节脐橙品质优良,是因为奉节县具备诸多有利的自然条件。但由于字数限制,在表述时需要对具体条件进行精简概括。四、写作(60分)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你在苏联的大学毕业了,这很好,但学的是书本上的知识,可以说这只是知识的一半。你还需要上一个大学,就是劳动大学。——一位国家领导人与儿子的谈话“妈妈,我来帮你拖地吧。”“去去去,快去书房做作业!”——现在一位母亲和女儿的对话俄国的乌申斯基说:“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和手段,是一个人在体格、智慧和道德上臻于完善的源泉。”但现在部分家长的做法让人深思。请你以新华中学一名学生的身份,给那些不让孩子参与劳动的家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