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2024学年度下期期末学业水平阶段性监测高一语文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2.答选择题时,务必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卷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卷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意境是作家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诗、赋、词、曲、小说、散文、骈文等各种文学体裁,都可以创造出意境。注重意境的创造,是中国文学共同的特点。意境的形成,有赖于作家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二者的交融。或情随境生,或移情入境,或物我情融。有时意境很快就达到鲜明清晰的地步,有时需在初始之境的基础上深化、开拓。《漫叟诗话》说:杜甫的《曲江对酒》中的两句诗,原作“桃花欲共杨花语,黄鸟时兼白鸟飞”,后改为“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改了三个字,意境遂大不相同。此诗是杜甫乾元元年在长安任拾遗时所作,他对肃宗既怀有幻想,又感到失望。久坐江畔,一种寂寞无聊之感袭上心来。“桃花欲共杨花语”,偏于想象,意境活泼,与此时之心情不合。改为“桃花细逐杨花落”,偏于写实,意境清寂,正好表现久坐无聊的心情。诗词中鲜明的富于启示性的意境不胜枚举。“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李白《金乡送韦八之西京》)“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杜甫《后出塞》其二)“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这些诗句,我们反复体味,即可进入那意境之中,获得美的享受。有些抒情写景的散文和骈文,也有诗的意境。王勃的《滕王阁序》、柳宗元的《永州八记》、苏轼的前后《赤壁赋》等等,自不待言。即使是先秦诸子散文,如《论语》也有一些诗一样的片段。其《先进》篇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段文字就颇有意境。戏曲有没有意境呢?也有。王国维说元杂剧之妙,“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宋元戏曲考》)戏曲中的曲词尤其注重意境的表现。有些曲词善于描摹景物,烘托气氛,抒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如王实甫《西厢记》里《长亭送别》一折中的两支曲子:〔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小说有没有意境呢?也有。如《聊斋志异》中的《绿衣女》,写书生于璟在庙里读书,夜间忽有一女子在窗外赞曰:“于相公勤读哉!”于方疑思间,女已推扉笑入。绿衣长裙,婉妙无比。于生爱之,遂与寝处。女妙解音律,歌声动耳摇心。一夕,女走后于生听到她呼救的声音,声在檐间,一大蜘蛛捉一物,哀鸣声嘶。于破网挑下,则一绿蜂将毙。“捉归室中,置案头。停苏移时,始能行步。徐登砚池,自以身投墨汁,出伏几上,走作‘谢’字。旋展双翼,已乃穿窗而去。自此遂绝。”整篇小说都富有诗意,而末段尤有意境。中国文学的创作既注重表现意境,文学的鉴赏当然也应该力求感受和进入意境。当我们读着那些意境深远的作品时,可能暂时忽略了周围的一切,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整个心灵沉浸在想象的世界之中。有时是自己过去的审美经验被唤起,并和诗人取得共鸣。有时仿佛心灵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对宇宙和人生得到新的理解。有时会感到超越了故我,在人格上和智力上走向更加光明和智慧的境地。怎样才能进入文学作品的意境呢?必须驰骋自己的想象和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诗歌鉴赏需要运用想象和联想,已无须赘言,这里只讲讲戏曲的鉴赏。中国戏曲的表演有很强的虚拟性,乘车荡舟,骑马作战,叩门登楼,各种各样的动作都是由演员通过虚拟的方式加以表现,舞台上并没有真实的布景。那山山水水,千军万马,都要由观众自己去想象。而在读剧本的时候,眼前不但没有布景,而且没有演员,所见到的只是纸上的文字。读者要借助这些文字想象出舞台的情景,让死的文字一个个活起来,变成一些生动的场景。这样才能进入它的意境。(节选自袁行霈的《中国文学的鉴赏》,略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A.意境是一种想象世界,由客观物象形成,它存在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中。B.《曲江对酒》修改之例,论证意境“有时需在初始之境的基础上深化、开拓”。C.王国维说元杂剧之妙就在于有意境,作者认为戏曲曲词尤重视意境的表现。D.中国文学的共同特点是注重意境的创造,鉴赏时应力求感受和进入其意境。2.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无论是诗词曲赋,还是小说、散文、骈文,中国文学都有让人读之而“忘我”的深远意境。B.中国戏曲的表演有很强的虚拟性,读戏曲剧本需想象舞台的场景,可见剧本的鉴赏最难。C.作家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的交融而形成的意境,必然能使读者在阅读时与作者产生共鸣。D.诗词有很多鲜明富有启示性的意境,读者用想象和联想,反复体味,可感受意境之美。3.下列哪一项语句最适合填入第四段的横线处?请作出选择并简述理由。①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②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③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后面问题。材料:关于意境的分类,中国古代文论为我们提供了两种分类方法。一种是清朝刘熙载在《艺概》中从意境的审美风格上提出的分类方法:花鸟缠绵,云雷奋发,弦泉幽咽,雪月空明,诗不出此四境。所谓“花鸟缠绵”,是指一种明丽鲜艳的美;“云雷奋发”是指一种热烈崇高的美;“弦泉幽咽”是一种悲凉凄清的美;“雪月空明”是一种和平静穆的美。(摘自《文学理论教程》)按上面“花鸟缠绵”等四种意境分类,文章所引《长亭送别》的前一支曲子的意境属于哪一类?请结合文章介绍的方法,简要鉴赏这支曲子的意境。【答案】1.A2.D3.选③。其他两项都是直截了当地述说治国之志;只有第③项是用描述性的语言,借一幅春日畅游的欢愉图景来作答,很有诗的意境。4.属“弦泉幽咽”类。从其文字入手,运用想象和联想,看到的是悲凄的送别场面:云天蓝碧,黄花落满地,西风紧吹,霜林悄然变红,更有北雁纷纷南飞,送别之人黯然垂泪。凄美的秋景与哀伤的离情共同构成了悲凉凄清的意境。【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认识的能力。A.“由客观物象形成”错误。由原文“意境的形成,有赖于作家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二者的交融”可知,原文说的是“有赖于作家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二者的交融”,并不是只有“由客观物象形成”。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中国文学都有让人读之而‘忘我’的深远意境”错误。根据原文“有些抒情写景的散文和骈文,也有诗的意境”可知,原文说的是“有些抒情写景的散文和骈文”,并不是“都”。B.“可见剧本的鉴赏最难”错误,于文无据。根据原文“中国戏曲的表演有很强的虚拟性,乘车荡舟,骑马作战,叩门登楼,各种各样的动作都是由演员通过虚拟的方式加以表现,舞台上并没有真实的布景。那山山水水,千军万马,都要由观众自己去想象。而在读剧本的时候,眼前不但没有布景,而且没有演员,所见到的只是纸上的文字。读者要借助这些文字想象出舞台的情景,让死的文字一个个活起来,变成一些生动的场景。这样才能进入它的意境”可知,原文没有说“可见剧本的鉴赏最难”。C.“必然能使读者在阅读时与作者产生共鸣”错误,说法过于绝对。由原文“有时是自己过去的审美经验被唤起,并和诗人取得共鸣。有时仿佛心灵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对宇宙和人生得到新的理解。有时会感到超越了故我,在人格上和智力上走向更加光明和智慧的境地”可知,原文说的是“有时”,并不是“必然……产生共鸣”。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连贯的能力。①是冉有对孔子提问的回答,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百姓富足。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②是公西华对孔子提问的回答,我不敢说能做什么,但愿意学习做这些。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戴好礼服礼帽做一个小相。①②都直截了当地述说治国之志。③是曾皙对孔子提问的回答,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和几个成年人、几个孩童到沂水里沐浴,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曾皙描绘了一幅“春服图”,只有第③项是用描述性的语言,借一幅春日畅游的欢愉图景来作答,很有诗的意境。故选③。【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借写秋日萧瑟风景,渲染出萧条枯寂的氛围,来表现男女主人公依依惜别的不舍和凄苦,更添无限感伤的情绪。再根据“‘弦泉幽咽’是一种悲凉凄清的美”可知,文章所引《长亭送别》的前一支曲子的意境属于“弦泉幽咽”类。“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描绘了深秋时节的自然景观:‌碧蓝的天空、‌落满了菊花的地面、‌紧吹的西风、‌以及从北向南飞的大雁。‌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凄美的深秋图景,‌为后续的情感表达提供了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深秋的凄美景象和离别的哀愁,‌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思念和无奈。‌(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过年回家冷清秋打电话是需要安静的。他推开门进入房间,把欢笑关在了客厅。没想到结结巴巴说个开头还没说完呢,领导立即就批准了。这让志国欢欣不已。①事情得到圆满解决,是需要抽支烟庆贺庆贺的。进来取东西的大姐抱怨说:“哎呀,都看春晚呢,你咋躲这儿抽烟,喏,净是烟味儿。”志国吸吸鼻子扬手就笑:“暖气太热了,大姐,我去外面转转,一会儿就回来!”从家出来没几步就是社区的广场。很多人在放烟花,一幕一幕绽放的烟花照亮夜空,惹得旁处带着孩子看烟花的夫妇一再惊呼。小女孩儿三四岁的样子,扎着两个小丸子在头顶蹦蹦跳跳的。灯光下,小家伙的脸蛋红扑扑的,眼睛里流着光溢着彩,快活得像只小兔子。过年真好啊,回家真好啊。志国想起自己小时候,过年,爸爸也曾带自己放爆竹。那时候烟花很少见。大年三十的晚上,一家人围坐在火炉前嗑瓜子喝茶闲谈,总是要熬到很晚;初一很早就会被老爸从床上薅起来。那时候的老爸胳膊粗力气大,一伸手就能把志国从被窝里提溜起来。只要父亲在家,是绝不允许谁睡懒觉的。父亲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每天最好的时辰就是早上,早上记性好,精神劲儿足,背个书能记牢,做个事特麻利,睡懒觉就把一天的时间给荒废了。”在父亲的严格督导下,志国天天学啊学,把自己考进了京城的学校。毕业后留在京城,但谁料到上班就给绑住了啊,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每次回家都是匆匆回匆匆走。②父亲总是挥挥手说:“该走走嘛,工作要紧,我和你妈不用你操心。”这样一年一年的,就过去了很多年。就好像一愣神,老爸已七十出头了,老妈头发说白就白了。岁月不饶人,说老就老吧,咋还就痴呆到不认识自己儿女的地步?下午到家那会儿,这老头儿抵住家门,死活不让他进屋,还声嘶力竭:“你是哪个哦?你到底是哪个?”原本以为要僵持着一直不让进门呢,谁料老爷子忽然诧异着脸,热情地发问:“都堵在门口做啥呢?有啥事不能进屋说吗?”志国想笑更想哭,眼泪转了几转差点儿没掉下来。老母亲却轻轻拍着儿子的背,说:“不认就不认吧,人上了年纪不都是这病那病的?他有时候连我都不认得喽,天天伺候他,还时不时被他骂是哪里来个老妖婆在眼皮底下晃。可你说他不认人吧,到晚上还非要拽着我的手才肯睡!”老爷子也有清醒的时候,譬如刚才一家人正开开心心包饺子呢,老爷子忽然清清亮亮地问:“四小,你这次回来几天?”外甥女就哧哧笑,悄声说:“喏,小舅你看到没,俺姥爷这会儿不是明白得很嘛!连你的小名都记着呢!”一家老小全都笑了。志国规规矩矩站起来,像以前那样老老实实回答说:“爸,我们年三十到初六一共七天假期,初七上班,但初六有事要忙,初五我就要回去。”老爷子“哦”了一声再无下文。年夜饭后拜过年,发过红包,看老爸数次打盹儿就差把脑袋掉在沙发扶手上,志国便搀着想伺候他去睡。睁开眼的老父亲端详志国的脸:③“四小,你可回来了?刚到家不是?饿不饿?累不累?”听志国说吃过饭了,老爸便乖乖由儿子搀扶着去房间睡。盖好被子,关灭床头灯,志国迈脚出门,衣襟却被老父亲拽住了。暗夜里老父亲肩膀微微抖动,眼睛闪闪发亮,声音是嘶哑的、小声的,好像是在掩饰什么:“四小,你今晚不走吗?”细听那语气里竟然有了些许撒娇的成分。④志国愣愣,心里一下子就潮湿了。他轻轻蹲在床前握住老父亲的手说:“爸,我们是七天假期,初七上班,我初六有事,初五就该回去的。”“一、二、三、四……五天啊?”掰着手指头数完,老父亲略带失望地问。“这不是单位有事情……”说到这里,志国停顿了一下,忽然换了种欢快的语气说,“嗨,差点儿忘了,其实放假前和领导请示过了,可以晚几天再回去。”“晚几天?”老父亲步步紧逼。“过了十五如何?”志国试探着间。“正月十五?”老父亲一下子松开手笑了,“元宵节看花灯啊?”“对,一起看花灯!”(摘自《2023年中国小小说精选》,略有删节)5.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父亲不让孩子睡懒觉的言行,可见他是一位重视孩子学习、要求严格的家长。B.因为眷念小时候在家过年看花灯的美好,中年的志国艰难地打电话向领导请假。C.一起包饺子、吃年夜饭、拜年、发红包、看春晚,志国家的年夜过得欢乐、温馨。D.志国回家时,患病老父亲先不让他进家门,再热情相邀,这情形让志国难过。6.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中得到圆满解决的“事情”是个悬念,在文末“可以晚几天再回去”处得以解开。B.句子②用动作和语言描写表现父亲对儿子的体谅,他这样做是为了让儿子安心离家上班。C.句子③用一连串短小问句,表现了醒来的父亲以为儿子刚到家时的惊喜、激动与关切。D.句子④中“潮湿”一词,形象地写出志国面对依恋自己的老父亲时内心极度焦虑的情形7.小说第四段写在社区广场看放烟花,有何作用?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8.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个关键词:岁月;乙组提出一组关键词:放飞·陪伴。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答案】5.B6.D7.①写志国在年夜到社区广场看放烟花,自然引出下文“过年真好”“在家真好”的人生感慨,为志国回忆小时过年情形的内容张本;②写小女孩看放烟花,展现新生命的活力与美好,为下文写父亲的衰老和患病之状形成反差。8.甲组答案示例:①每逢过年,最易让人因岁月的流逝而对人生生发感慨。②在岁月中人类代代更迭,如年青强壮的父亲变成需要照顾的老人,而亲情在岁月中永不磨灭;③岁月的美好往往在过年时得以强化,人们保持着对往昔的美好回忆和对未来美好的追求。乙组答案示例:①表面上,放飞与陪伴往往是矛盾的,难以协调。②在儿子这里,二者是两难的,在外地工作奋斗而难于陪伴老人而产生愧疚之心。③但对于父母而言,尽管有子女陪伴自己的本能期待,但让孩子不受牵绊地离家奋斗是父母内心的愿望。【解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因为眷恋……的美好”错误,文章开头只是说“没想到结结巴巴说个开头还没说完呢,领导立即就批准了”,并没有写志国向领导请假的原因是什么,而结合后文看,很可能是为了多陪陪父母。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丰富含意,品味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D.“极度焦虑”错误,“志国愣愣,心里一下子就潮湿了”,上文是生病的父亲撒娇似的期盼孩子不走,下文是志国安慰父亲,所以“潮湿”的原因是面对依恋自己的老父亲的愧疚和心疼。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志国在广场看放烟花时,不禁感慨“过年真好啊,回家真好啊”,接着下文“志国想起自己小时候,过年爸爸也曾带自己放爆竹”可知,这个情节唤起了志国的回忆,自然引出下文。看烟花时,看到“小女孩儿三四岁的样子,扎着两个小丸子在头顶蹦蹦跳跳的。灯光下,小家伙的脸蛋红扑扑的,眼睛里流着光溢着彩,快活得像只小兔子”,孩子充满活力,但当时也这样带自己看烟花的父亲已经衰老、生病,今昔对比,为下文对父亲的心疼做铺垫。【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个性化阅读及拟写文学评论的能力。甲组:①志国在广场看烟花时,不禁发出“过年真好啊,回家真好啊”感慨,每逢年节,岁月的流逝和特定氛围总让人生发感慨。②看到“小女孩儿三四岁的样子,扎着两个小丸子在头顶蹦蹦跳跳的。灯光下,小家伙的脸蛋红扑扑的,眼睛里流着光溢着彩,快活得像只小兔子”时,又回忆起自己和父亲当年看烟花的情景,而今父亲年迈,自己也步入中年;在岁月的长河里,人生代代更迭,但亲情永不改变。③过往岁月种种美好,在年节时分,在烟花绽放里,更是容易引起回忆;再面对现实,志国的心更柔软,决定在家多些日子陪伴父母,让温馨美好延续更长。乙组:①志国因为工作,年年在家匆匆几天,已经“放飞”很远很久,而父母希望孩子在家多呆几天,多些陪伴,因此,放飞与陪伴往往是矛盾的。②志国在外地工作,没有长假,只能匆匆来回,来不及陪伴父母,面对极力想挽留自己的父亲,自然生出愧疚,心中潮湿。③“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每次回家都是匆匆回匆匆走。父亲总是挥挥手说:‘该走走嘛,工作要紧,我和你妈不用你操心’”可见,父母尽管期待子女在身边陪伴,但还是理解和体谅孩子工作的需要,奋斗的不易,还是会“放飞”孩子。(三)整本书阅读(本题共1小题,5分)9.根据要求,回答问题。《红楼梦》甲戌本第一回开头,作者自道书名,除了《红楼梦》外,还提到了小说另外四个书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现今的通行本多以《红楼梦》为书名。请结合作品内容,谈谈《红楼梦》作为书名的合理性。【答案】①“红楼”既可以象征富贵官宦之家,又可以象征闺阁。“梦”象征了作家人生如梦的幻灭感。②书名中的温柔富贵与梦幻泡影,是对全书贵族家庭之衰亡与红颜薄命之悲剧的整体概括。【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分析《红楼梦》书名的合理性,需要将书名与书中内容关联。首先解释“红楼”的含义。“红”在古代代表“女儿”,即女性;“楼”是深闺大宅;“红楼”是指住在深闺大宅中的女性,多指官宦人家的小姐。另外“红楼”与“朱楼”是近义词,古代的“红楼”是指富豪权贵人家妇女所居的华丽楼宇,如白居易《秦中吟议婚》中就有“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之句。而杜甫也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从字面上理解,“红楼”即“朱门”,都是富贵家庭的代名词。由此,“红楼”既可以象征富贵官宦之家,又可以象征闺阁。而《红楼梦》写了众多美好的女性形象,她们出身高贵,是官宦人家的小姐,她们才华横溢,能力出众,是作者倾尽心力歌颂的对象,然而她们的结局却逃不过“悲剧”二字;另外书中所写“四大家族”更是权势遮天的富贵大家族,故事正是写他们由盛而衰的必然命运。因此“红楼”涵盖了书中的主要内容和主要人物。“梦”则是“本书主旨”之所在。小说第五回写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这是《红楼梦》全书的提示。贾宝玉在太虚幻境里翻阅“金陵十二钗”图册,听仙女们演唱“红楼梦十二支曲”,饮美酒,品香茗,跟“兼美”柔情缱绻,又有警幻仙姑和祖先之灵对他谆谆警戒,最后他落入万丈迷津,这正是贾宝玉一生的简要概括。世上繁华、深情终不过大梦一场,恍然一梦,情海幻变,这是人生的真相。“梦”象征了作家人生如梦的幻灭感。红楼一梦,繁华终归于尽,书名中的温柔富贵与梦幻泡影,是对全书贵族家庭之衰亡与红颜薄命之悲剧的整体概括。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六国论苏洵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暴霜露暴:同“曝”B.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与:亲附、亲近C.始速祸焉速:加速D.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故事:旧事1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论点鲜明、突出,开篇就明确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B.第二段对诸侯割地行为的描写,表达作者对其不得不依靠贿赂苟安的做法的同情。C.文章从赂者和不赂者两方面分析六国破灭之因,第二段分析前者,第三段分析后者。D.文章借古喻今,讽谏六国之后的国家不要重蹈覆辙,体现了作者家国天下的情怀。1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2)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13.文中“六国”指韩、齐、魏、燕、楚、赵。其中,魏、赵两国在地理上与秦距离相当,在作者看来,魏、赵灭亡的具体原因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作答。【答案】10.C11.B12.(1)既然如此,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欲望没有满足,(诸侯)送给秦国(土地)越多,(秦国)侵犯诸侯就越厉害。(2)有像这样的形势,却被秦国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迫,天天削弱,月月割地,而走向灭亡。13.魏:不断割地贿赂秦国,亏损自身实力。赵:①良将李牧被杀,用武不终;②处于秦国把其他国家几乎消灭干净之时,没有外援,战败而亡。【解析】【分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C.“速:招致。句意:这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概括分析能力。B.“表达作者对其不得不依靠贿赂苟安的做法的同情”错误。作者的立场并非同情诸侯,而是对其短视和软弱的行为进行了批判。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1)“然则”,既然如此,那么;“厌”,满足;“弥繁”,越多。(2)“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被动句;“积威”,积久而成的威势;“劫”,胁迫。【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依据原文“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可知,魏国灭亡的原因是:不断割地贿赂秦国,亏损自身实力。依据原文“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可知,赵国灭亡的原因有:良将李牧被杀,用武不终。依据原文“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可知,赵国灭亡的原因有:处于秦国把其他国家几乎消灭干净之时,没有外援,战败而亡。参考译文:六国的灭亡,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不好,弊病在于拿土地贿赂秦国。拿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有人会问:“六国接连灭亡,都是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吗?”(回答)说:“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原因是不贿赂秦国失掉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单独地保全。所以说:弊病在于贿赂秦国。秦国在用战争夺取土地以外(还受到诸侯的贿赂),小的就获得邑镇,大的就获得城市。比较秦国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实际多到百倍。六国诸侯(贿赂秦国)所丧失的土地,比战败所丧失的土地,实际也要多到百倍,那么秦国最大的欲望,六国诸侯最大的祸患,当然不在于战争。想到他们的祖辈父辈,冒着寒霜雨露,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子孙对那些土地却不很爱惜,全把他送给别人,好像抛弃(不值钱的)小草一样。今天割去五座城,明天割去十座城,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可是第二天)起床向四境一看,秦国的军队又来了。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贪心永远没有满足,(诸侯)送给秦国的土地越多,秦国对诸侯的侵略也越急。所以用不着战争,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分得清清楚楚了。终于落到全部覆亡,是理所当然的事。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烧完,火就不会灭。”这话说对了。齐国并没有贿赂秦国,(可是)终于也随着五国灭亡了,为什么呢?(是因为齐国)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其他五国。五国已经灭亡了,齐国也就没法避免了。燕国和赵国的国君,起初有长远的打算,能够守住他的国土,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所以燕虽然是个小国,却最后灭亡,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等到后来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对付秦国的计策,这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赵国曾经对秦国五次作战。打了两次败仗,三次胜仗。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赵国大将)李牧接连打退秦国的进攻。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赵国都城)邯郸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用武力抗秦而没能坚持到底。而且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可以说(他们的)智谋和力量都很单薄,战败了而亡国,确实是不得已的事。假使韩、魏、楚三国都爱护他们的国土,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刺秦王)(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道理,假若与秦国相比较,也许还不容易判断(出高低来)呢。唉!(如果六国诸侯)用贿赂秦国的土地来封给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来礼遇天下的奇才,齐心合力地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恐怕秦国人吃了却咽不下咽喉的。真可悲叹啊!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于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啊!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之国。六国的势力虽然比秦国弱,可是还有可以用不赂秦的手段战胜秦国的形势。假如我们凭仗着这样大的国家,却跟从(古代)六国破败灭亡的旧事,这就是又在六国之下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①五首②(其四)杜甫常苦沙崩损药栏,也从江槛落风湍。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生理③只凭黄阁老,衰颜欲付紫金丹④。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选自《唐诗鉴赏词典》)【注】①严郑公:严武。严武于763年被封为郑国公,并以黄门待郎出任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诗中“黄阁老”也指严武。②764年,因严武来信相邀,避乱于梓州、阆州等地的诗人决定重返成都。此诗写于归途中。③生理:生计。④紫金丹:丹药,传说可益寿延年。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照应题目中的“将”,写诗人遥想离开成都后草堂环境的遭遇。B.颔联中“恨不”“应须”体现出诗人对“新松”和“恶竹”的痛恨。C.诗人在颈联中强调自己返回成都之后生活会有依靠,疗养会有条件。D.尾联回顾过去,“行路难”指古乐府诗《行路难》,此处语意双关。15.这首诗的思想情感颇为深厚,主要有哪些方面?请结合诗歌简要作答。【答案】14.B15.①重返成都草堂的欢乐,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对朋友的信赖与感激;②对风风雨雨的社会现状的焦虑,对世事的鲜明的爱憎,因避乱他乡、飘泊不定而历经艰难困苦之后的无限感慨。【解析】【分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体现出诗人对‘新松'和‘恶竹'的痛恨”错误。颈联意思:新栽的松树恨不能它们快速地长成千尺高,到处乱生恶竹应该斩掉它一万竿,可见诗人喜爱新松,痛恨恶竹。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和概括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本诗写于诗人重返成都的归途中。首联设想草堂沙岸崩塌,损坏药栏,现在恐怕连同江槛一起落到湍急的水流中去了。这虽是诗人遥想草堂环境的自然遭遇,但也折射了诗人对社会现实风风雨雨的焦虑;但诗人还是想回成都后先好好整理一番草堂,表现了重返的喜悦和憧憬。颔联写整理草堂时,希望当年离开草堂时亲手培植的四株小松,迅速长成千尺高;而对于那到处侵蔓的恶竹,一定要斩除。诗人喜爱新松是因它峻秀挺拔,不随时态而变,诗人痛恨恶竹,是因恶竹随乱而生。而当时有才干的人难以为社会所用,而各种丑恶势力竞相登台,诗人由此感慨万分。这两句借物抒怀,深深交织着诗人对世事的爱憎。颈联的意思是:诗人的生计全凭严武照顾,衰老的身体也可托付给益寿延年的丹药了。强调生活有了依靠,疗养有了条件,显示了诗人对朋友的信赖、感激和欢乐之情。最后两句,诗人又从瞻望未来转到回顾过去:三年来,国家兵祸不断,自己避乱他乡,形销骨立,飘泊无依。痛定思痛,才理解过去常读的古乐府诗《行路难》,才更深体会到世事艰辛,人生之路艰难坎坷。“行路难”三字,语意双关。包涵着诗人历经艰难困苦后的无限感慨。综之,全诗一方面描写了诗人重返草堂的欢乐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对朋友的信赖与感激;一方面担忧现实社会充满风雨,混乱飘摇;一方面回顾过往,感慨漂泊不定,人生艰辛坎坷;显出了该诗思想情感的深厚。(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鼓励曾皙发言的话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写阿房宫占地之广、其楼阁之高。(3)王安石在《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运用比喻手法来描写登临所见的山水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何伤乎②.亦各言其志也③.覆压三百余里④.隔离天日⑤.千里澄江似练⑥.翠峰如簇【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乎”“覆”“隔”“澄”“练”“簇”。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即便在海边礁石上,也没有像这里这样强烈地领受到水的魅力。②这里的水,要说多也不算太多,但股股叠叠都精神焕发,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踊跃着喧嚣的生命。③这种比赛又极有规矩,奔着奔着,遇到江心的分水堤,刷地一下裁割为二,直窜出去,两股水分别撞到了一道坚坝,立即乖乖地转身改向,再在另一道坚坝上撞一下,于是又根据筑坝者的指令来一番调整……④也许水流对自己的驯顺有点恼怒了,突然撒起野来,猛地翻卷咆哮,但越是这样越是显现出一种更壮丽的驯顺。⑤水在这里,就像一大拨翻越各种障碍的马拉松健儿,把最强悍的生命付之于规整,付之于企盼,付之于众目睽睽。⑥看山看雾看日出各有胜地,要看水,万万不可忘了都江堰。(节选自余秋雨《都江堰》,略有删改)17.下列语句的“像”与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像”表意相同的一项是()A.即便在海边礁石上,也没有像这里这样强烈地领受到水的魅力。B.像大熊猫这样的世界珍稀动物,人们一直在想方设法加以保护。C.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D.父亲像一头发狂的野兽似的发出啾啾声,逼着他回房间里去。18.文段第②~⑤句正面写都江堰的水流,请简要赏析这部分语句。【答案】17.D18.①准确抓住水流的特征,以描写为主,适当加以议论,表达对都江堰水流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赞美;

②善用拟人等修辞手法,巧用“奔”“直窜”“撞”等动词,生动表现水流的野性与强悍的生命力,让人身临其境;

③使用长短句,句式参差错落,变化灵活,读来朗朗上口。【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不同语境下同一词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的能力。文中“水在这里,就像一大拨翻越各种障碍的马拉松健儿”,“像”是比喻,把“水”比作“马拉松健儿”。A.表示比较;B.表示举例;C.表示推测、估计;D.比喻,把“父亲”比作“发狂的野兽”。故选D。【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的能力。①“奔着奔着,遇到江心的分水堤,刷地一下裁割为二,……于是又根据筑坝者的指令来一番调整”准确抓住水流的特征,详细描述了水流遇到分水堤和坚坝时的表现,突出了水流既有强大的力量又遵循一定的规矩,体现了其驯服而有序的特点。“水在这里,就像一大拨翻越各种障碍的马拉松健儿,把最强悍的生命付之于规整,付之于企盼,付之于众目睽睽”为议论,适当加以议论,表达对都江堰水流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赞美。②“精神焕发”“比赛着”“踊跃着”“奔着奔着,遇到江心的分水堤,刷地一下裁割为二,直窜出去,两股水分别撞到了一道坚坝”“乖乖转身”“恼怒”“撒野”等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用“奔”“直窜”“撞”等动词来形容“水流”,赋予水人的动作,生动表现水流的野性与强悍的生命力,让人身临其境。③“奔着奔着”“直窜出去”“突然撒起野来”这些都是短句,“于是又根据筑坝者的指令来一番调整”“但越是这样越是显现出一种更壮丽的驯顺”“就像一大拨翻越各种障碍的马拉松健儿”这些是长句;长短句错落有致,变化灵活,读来朗朗上口。(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山水画可谓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历代山水画家在画面中充分表现笔墨气韵的同时,______①______。中国山水画的空灵之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空灵之空为静,为虚,为无;空灵之灵为灵气,为实,为有。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空灵之美一方面使画家在意境构成上获得了充分的主动权,打破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使作品中的空间和形象的有限蕴含着无限的大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内容。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画作本身,也包括画作以外的无限性,即“画外有画”。它不追求繁芜的世界,而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统一,是一种摆脱世俗的精神追求。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也是中国绘画历来所提倡的。不论《春山烟雨》还是《春浦帆归》,只看画题,______②______。真正山水画中的诗境,体现在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上,诗情与画意交融。中国山水画中所具有的那种空灵美、外象美、诗意美的意境,_____③_______,又是观者再创造的起点,是画家与观者之间沟通的桥梁。(节选自颜景龙《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修改为表达准确流畅的句子。可增删少量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9.①还注重意境美②就会觉得诗意盎然③既是画家创造的终点20.示例:另一方面也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的天地,使作品中的有限的空间和形象蕴含着无限的大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内容。【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前句是说历代山水画家在“笔墨气韵”方面的特点,此空应是在笔墨之外的另一个特点。再结合后文内容,主要是从画作的“空灵美、外象美、诗意美的意境”的角度阐述山水画中的意境美,因此本空的一个特点即为诗歌的“意境美”,据此可填写“还注重意境美”。第二空,此空是通过举例“《春山烟雨》还是《春浦帆归》”来体现“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因此“只看画题”,应与诗意相关,从话题中能读出诗意来。据此可填写“就会觉得诗意盎然”。第三空,此空应结合后句“又是观者再创造的起点”分析,和“又是……”相照应,前面句子结构应为“既是……”,内容上后文说“是观者再创造的起点”,前面内容与之相对应,应该是画家创造的终点。据此可填写“既是画家创造的终点”。【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部分有两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中“提供”与“想象”不搭配,应补充宾语中心语“的天地”;二是语序不当,“使作品中的空间和形象的有限蕴含着”,其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