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课件高一下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1页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课件高一下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2页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课件高一下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3页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课件高一下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4页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课件高一下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越南反法斗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反对英法占领的斗争摩洛哥里夫人民起义印尼反对荷兰的民族大起义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尼加拉瓜桑地诺抗美斗争埃及华夫脱运动一、二战背景1、法西斯主义的形成:1922意大利、1933德国、1936日本——特征2、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3、英法绥靖政策二、二战过程局部战争全面爆发全球阶段大战结束三、二战影响1、国际秩序——雅尔塔体系2、国际组织——联合国3、国际格局——由欧洲中心走向美苏两极格局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二战的原因/法西斯主义产生的原因主要原因: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平等,激发德意日极端民族主义情绪意大利:为民族奋斗,重振古罗马帝国霸业。德国:雅利安是唯一有贡献的民族,应统治世界,大肆屠杀犹太人。德意志要战斗,德意志要复仇!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

取得土地,为德国人民取得每天的面包。日本:宣扬大和民族优越,煽动对外侵略,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德意日的极端民族主义: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一战后,英、法经济困难重重,而战败的德国利用英、法、美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依靠美国的扶植,经济再度超过了英法。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德国和日本建立了法西斯专政,而英、法、美继续坚持资产阶级民主制度。1918192119251928192919331937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新经济政策1921—1928到1937年,苏联宣布实现了“工业化”,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1928-1937)苏联资本主义经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1913年1001001001001001920年122.21765992.670.41925年148221.894.986.3114.31929年180.8324117.3100.3142.7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制造业年增长指数总体趋势:到1929年,恢复到战前水平一战后的经济发展1929—1933年经济危机1929年10月24日,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价格狂跌,人们大量抛出股票,证券市场陷入恐慌,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随后,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席卷了美国乃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世界工业下降46.2%40.6%28.4%16.5%8.4%1/3外贸缩减70%69.1%50%50%2/3失业人数1700万600万近300万85万300万3000万1.根本原因: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生产相对过剩2.表现:资本主义各国工业生产剧烈下降,各国企业大批破产、银行倒闭、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激增,失业率高达30%以上。各国应对:(一)美国1933罗斯福新政摆脱经济危机:通过国家立法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减少供,增加求)1.帮助银行恢复信用,保障存款安全。2.调节工业生产,公平竞争。3.减少耕地面积。4.以工代赈(修大型公共工程,提供就业机会来代替社会救济)5.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法西斯国家开始形成最终确立意大利法西斯德国法西斯日本法西斯意大利为什么最早走上法西斯道路?一战后损失惨重,财政危机严重;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平等,激发民族复仇情绪。经济:1929——1933经济大危机,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通过对外扩张转嫁危机1.德意日法西斯的形成:1919成立“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1922墨索里尼成立法西斯政权1920希特勒成立“纳粹党”1933纳粹党攫取政权,建立法西斯独裁,扩军备战1921冈村宁次、东条英机等军人订密约,开始军部法西斯运动1936军部兵变,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扩大对外侵略思考:面对经济危机,美德应对方法不同的原因?1.美国,凡华体系受益国,经济基础雄厚,资本主义制度更成熟。2.德日,凡华体系受损国,经济基础较弱,军国主义、专制主义传统。法西斯主义特征:极端民族主义,反对自由主义、共产主义,对内独裁,对外扩张,发动战争,称霸世界。法西斯主义就是用战争的手段称霸世界,是帝国主义的极端形式希特勒曾经说过,只有“当一国(种族上最优秀的那一国)取得了完全而无可争辩的霸权时”,世界和平才会到来。——[美]格哈特·温伯格《希特勒德国的对外政策》(上编)墨索里尼在官方的《意大利百科全书》中写道:“只有战争能使人类的能力达到最高水平,能在敢于从事战争的人身上打上高贵的印记……法西斯主义认为获取最高统治权的趋向……是生命力的表现。”——[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近卫文麿宣称,日本为了自己的生存也应该像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德国那样,要求打破现状,并且“从我们自己的前途出发建立新的国际和平秩序”。——[日]矢部贞治《近卫文麿》2.直接: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2)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背景:过程:经济大危机重创日本经济,日本妄图通过对外扩张摆脱危机,实现“大陆政策”1931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1936军部兵变,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扩大对外侵略(1)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背景:过程:经济大危机使德国经济低谷;纳粹党利用民众对《凡尔赛条约》的不满,煽动民族复仇主义1933纳粹党攫取政权,建立法西斯独裁,扩军备战1935意大利侵埃1936德意结成轴心国,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张伯伦从慕尼黑回到伦敦时候挥舞手中文件并宣称“我们这一代的和平,已经得到了保证”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在慕尼黑会议上,签订《慕尼黑协定》将苏台德割让给德国绥靖政策是“衰落的英、法帝国主义,面临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为了保存自己的既得利益,采取了一种以牺牲其他国家利益为手段换取与法西斯妥协的政策”。——齐世荣主编《绥靖政策研究》请思考:材料和漫画说明西方国家为何要实行绥靖政策?政治上,为维护既得利益而无视小国利益;军事上,引导德国进攻苏联,仇视社会主义;经济上,一战后经济受损;经济大危机;思想上,和平主义思潮盛行。政治:英法绥靖政策助长法西斯侵略野心绥靖政策的含义:纵容侵略,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英法绥靖政策的表现:1.纵容日本侵略中国:1931九一八事变、1937七七事变,英法主持的国联拒绝帮助中国、拒绝制裁日本;2.纵容德国法西斯上台与扩张(慕尼黑阴谋):1938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英法并未主持正义;希特勒进一步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英法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把苏台德割让给德国。3.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1935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英法无意制裁意大利,反而承认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

英法绥靖政策的影响:助长了法西斯国家侵略野心。实质:牺牲弱小国家利益维护英法既得利益苏联的绥靖政策

(1)德国:吸取一战教训,为避免多线作战,德国积极开展外交活动。(2)苏联:为寻求避战自保,答应与德国改善关系。如果发生“领土或政治上的重新安排,立陶宛和波兰西部将属于德国的势力范围,而波兰其余地区连同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比莎拉比亚则属于苏联的势力范围”原因内容◎1939.8.23《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二战的原因1.主要: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平等,激发德意日极端民族主义情绪2.经济:1929—1933经济大危机,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通过对外扩张转嫁危机3.政治:英法绥靖政策助长法西斯侵略野心4.直接: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5.历史:法西斯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传统二、二战过程亚洲-太平洋战场欧洲战场非洲战场局部阶段________________,拉开了二战的序幕________________,成为二战在亚洲爆发的标志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并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慕尼黑协定》签订,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全面爆发1939年9月,________________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0.5,德国绕过马其诺防线,从荷兰、比利时突入法国,英法联军敦刻尔克大撤退战争扩大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_______成为抗击纳粹德国的主要战场1941年12月,________________(偷袭珍珠港),标志着二战发展到全球阶段战争转折1942年中途岛战役是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1942-1943年,_______________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1942年阿拉曼战役是非洲战场转折点1942年1月,26个国家签订《联合国家宣言》,成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战争结束1945年9月2日,______________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45年5月8日,____________标志着欧洲战场的结束1943年5月,非洲战场结束二、二战过程(1939——1945)1.亚洲战争阶段:(1)

,拉开二战序幕(2)

,成为二战在亚洲爆发的标志,

是东方主战场2.发展到欧洲战争阶段:(1)1939.9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宣而不战?),二战全面爆发(2)1940.5德军从荷、比突入法国,30万英法联军敦刻尔克大撤退,为反攻保存力量。(3)1940.6法国投降,法国被全境占领(4)1940.7-9不列颠空战,德军空袭英国,丘吉尔拒和,粉碎德军对英登陆作战。(5)1940.9,德意日结成轴心国同盟(6)1941.6德国入侵

,苏德战争爆发,

成为抵抗纳粹德国的主战场。(7)1941.10—1942.1,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领导苏联军民获胜,德国“闪击战”破产。3.发展到全球战争阶段(1941底)(1)1941.12,

(日本偷袭珍珠港),二战发展到全球阶段(2)1942.1,美苏中英26国《联合国家宣言》,建立反法西斯同盟,协同作战5.反攻阶段(1)反法西斯同盟战略反攻,1943.9意大利投降,对德宣战,轴心国开始瓦解(2)1944初苏军收复领土,准备进攻;1944.6英美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德军被东西夹击(3)1944.8,法国光复(4)1945.5在美苏东西夹击下,苏军攻克柏林,德国投降(5)1945.8美向日本投放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中国全面反攻,日本投降,二战结束。4.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由守到攻,德军最大失败,二战转折点二战的东方主战场?欧洲主战场?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二战进入全球阶段的标志?反法西斯同盟成立的标志?二战的转折?

从1931年到1941年的十年间,为何法西斯的侵略进展迅速?法西斯国家结成轴心国同盟,实力强;弱小国家各自为战,没有结成统一战线;英法绥靖政策、美国孤立主义,纵容侵略1.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分歧暂时放在次要位置。2.经济、军事实力3.世界各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4.非正义战争必将失败1942年后仅三年半时间反法同盟的反攻就取得胜利,分析原因二战的性质(双重性)从法西斯角度:帝国主义性质的非正义战争从反法西斯角度: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1)背景:1943反法西斯同盟战略反攻,开会讨论如何加速法西斯崩溃,如何构建战后秩序,如何怎样处置战败国、审判战犯,制约战争。三、二战影响1、国际秩序——“雅尔塔体系”的形成(2)形成过程:二战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首脑在开罗、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等地召开会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战后国际秩序,史称“雅尔塔体系”。(3)主要内容:①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的版图:欧:德国由美苏英法分区占领P110亚:日本由美国单独占领。

限制日本领土:退出在太平洋所占的一切岛屿;归还中国领土;承认朝鲜独立。②审判战犯,肃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③对德、日、意的殖民地及国联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独立权利④美苏英划分势力范围(强权政治色彩)委任统治与托管政策的区别:①委任统治下,领土没有明确的托管机构;托管下,成立了联合国托管理事会,监督各托管领土②委任下,没有明确规定被委任领土的最终归宿,委任国可根据自身利益管理领土;托管下,托管领土在政治、经济等进步条件下,最终将走向独立托管政策的评价:①客观促进了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瓦解②实质是构建美国为中心的国际秩序时间:性质:宗旨:原则:⑤国际组织:联合国1945年10月24日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体现了二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大国一致”原则,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比较国际联盟与联合国的异同点比较项国际联盟联合国不同点原则全体一致原则参与国会员国缺乏普遍性,参与国家少,主要集中于资本主义国家作用“全体一致”原则使其失去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无法制止战争;被英法操纵;30年代推行绥靖政策,纵容了法西斯侵略。相同点大国一致原则安理会有15个理事国,5个常任理事国,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有更强的可操作性①都是世界大战的产物;②都反映了战后世界要求和平的共同愿望;③都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

④宗旨都宣称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普遍性权威性有效性①积极: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②局限: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带有强权政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