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导读
【单元导教】
本单元以“民风民俗”为主题,编排了《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
《藏戏》4篇课文。所选的4篇课文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传统节日中各地不同的民
风民俗,还向我们介绍了各地独特的艺术样式。《北京的春节》让我们了解了老
北京人民过春节时的风俗习惯;《腊八粥》向我们展示了人们腊月初八吃腊八粥
时的情形;《古诗三首》描写了古代人们过传统节日时的习俗,表达了诗人独特
的思想情感;《藏戏》为我们介绍了藏文化的活化石——藏戏这一独特的艺术样
式。
分清内容的主次,体
会作者是如何详写
主要部分的.
习作时注意抓住垂点,可
出特点。
分析详略得当的好处,然受相同
语文园地体会详略得*1的好处,
的意思可以用不同词语表达,
分清主次品读词语感受相同意思的不同发
达形式
【单元教学目标】
字词句:会写35个字,正确读写28个词语。
阅读:1.在阅读中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2.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3.学会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品味诗句,感受
古诗表达的情感;指导背诵、积累古诗。
口语表达:引导学生广泛积累词语,能在相同的语境里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
相同的意思。
书面表达:1.借鉴本单元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
风俗的方法。
2.回顾本单元课文,学习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1北京的春节
【课前解析】
关注文章结构:本篇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
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
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
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
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
九春节结束。
关注作者:老舍(1899〜1966)中国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
满族。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
号。著述丰富,善于刻画市民阶层的生活和心理,同时也努力表现时代前进的步
伐;文笔生动、幽默,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主要作品有《离婚》《四世同堂》
《骆驼祥子》等。
关注春节习俗: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
阴历年,俗称“过年”。它是农历一年的岁首,即正月初一,传统意义上的春节
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
月初一为高潮。春节,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融入了无限的留恋、回味和憧憬。中
国的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
【教学目标】
1.会写“蒜、醋、饺”等15个字,正确读写“饺子、鞭炮”等20个词语。
2.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学习作者抓住有特色的的
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3.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
4.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体验,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春节习俗。
3.分清内容主次,了解课文详略安排。
【教学重点】
了解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感受北京春节浓浓的年味,领略传统文化的独特魅
力。
【教学难点】
品味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通过比较阅读,学习按时间顺序记叙和详
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课前准备】
搜集关于春节及春节习俗的图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蒜、醋、饺”等15个字,会写“饺子、鞭炮”等20个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教师导入新课:“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动地迎新春。”一到春节,大街小巷
就变得热闹非凡,家家户户都是喜气洋洋。这是我们中国人心中最隆重的节日,
相信大家对它再熟悉不过了。(板书:春节)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谁来说说你家
是怎样过春节的?
出示课件1:
都有自己特有的民风民俗。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北京,过一个京味
儿十足的春节,感受北京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出示课题(板书:北京的春节),齐读课题。
出示课件2:
❶北京的春节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谈话切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家里过春节的情景,
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状态,引发学生的
共鸣,使学生对文本产生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出示课件3:
初读1-'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族通句
于,注彦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检查预习:指名读生词,注意纠正字音。
教师引导:观察生字,引导学生从生词的音、形、义三方面了解需注意的地
方,并相互交流。
教师组织交流:全班齐读生词。
教师引发思考: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
么?引导学生结合阅读心得,说出“热闹、忙碌、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出示课件4:
(板书:热闹、忙碌、喜庆、团圆)
教师组织交流:选自己印象最深的或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一
边听一边想,作者写了哪些日子里人们的活动?可以用笔画下来,也可以用喜欢
的符号标出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阅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清除学习上的障
碍,包括字、词、句等,以便进一步深入学习课文。同时,培养学生边读边想、
读书动笔的习惯。)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教师引发思考:看来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已经初步感受到北京的春节氛围。
这么热闹的春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又是什么时候结束的呢?
教师组织讨论: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思考:作者围绕春节都写了哪些
重要的日子?并小组合作完成表格的填写。
出示课件5:
tTJHITv..”
再谈V场理清脉络
快速*•浏Jt课之,作*国胡*
节却写了哪些史宴的月子?热后以B个人;
为一个学月小姐,合作填衣.
教师指导:同学们,我们一起来阅读课文,试一试填写表格吧。
出示课件6:
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1)时间顺序:腊八一小年一除夕一正月初一->元宵一正月十九。明确北
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
(板书:腊八f小年一除夕一正月初一一元宵一正月十九)
(2)风俗习惯或人们的活动:熬腊八粥、买杂拌儿、节前忙碌、放鞭炮、
吃糖、除夕守岁、拜年、逛庙会等。
师生共同完成并订正以上表格。
出示课件7:
时间风俗习惯或人们的活动
烈那八期、泡MAX
小年依鞭炮、吃融
除夕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M年瞰.;
灯火划有、放鞭烟、吃用脚饭、W岁
正月初拜年、迅庙会
元宵不住灯、小假放花烟、吃兀盲
正月十九小校上学、大人做力
教师引领归纳:观察上表,你们知道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
预设:时间顺序
教师归纳总结:通过阅读填表、互相交流,我们对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得更
清楚了。北京人过春节过得这样丰富多彩,我们就应该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细细
品味这热闹、忙碌、喜庆又团圆的春节。请大家品读文中自己喜欢的描写春节中
重要日子的文段,并试着背一背。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和小组合作交流,了解了北京春节那丰富
多彩的风俗习惯,也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希望大家回去再美美地朗读课
文,并把你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下节课,我们将深入了解北京春节那浓浓的“年
味”,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设计意图:以表格的形式把春节的时间和风俗习惯一目了然地呈现在学生
的眼前,学生自然会发现课文的写作顺序,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
解决问题与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1.北京的春节
热闹忙碌喜庆团圆
腊八f小年f除夕一正月初一-►元宵f正月十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按时间顺序记叙和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
处。
2.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感受春节魅力
教师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介绍北京春节习俗的,
知道作者主要介绍了重要日子里人们的活动,并且说出了北京的春节给我们的感
受。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北京的春节,感受北京春节的习俗和它所具有的独
特魅力,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出示课件8:
复,O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作者是按照怎样
的顺序介绍老北京春节习俗的?作者主要
介绍哪些女要日子的活动?老北京的春节
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1:我们了解了北京春节的习俗和它的独特魅力。
预设2:我们还学习了作者详略得当的作方法。
教师总结:不错,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习了北京春节的习俗,更体会作者的写
作方法。
出示课件9: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北京的春节,
感受北京春节的习俗和它所具有的依存魅力,
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f
(教师板书课题北京的春节,学生齐读课题)
二、研读赏析,品读年俗特点
1.教师引发思考:老舍先生为我们展示了许多北京过春节热闹的画面,你最
喜欢其中的哪一幅?
2.小组研读。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画出最能表现年味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写
在旁边。
小组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交流自己的感受。
教师组织交流:
(1)体会年前的忙碌。
①教师引导:交流节前的年味主要表现在哪里,节前都有哪些重要的日子,
在这些日子里人们的主要活动、讲究及人们的心情。
出示课件10:
♦体会年前的忙碌。
①史流节前的年味主要表现在哪里,节行
都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勺
们的主要活动、讲究及人们的心情。
②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关键的词语•,思考: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可以体会到人
们在忙碌中洋溢着的喜悦和希望?
④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有感情地朗读。
⑤联系生活实际,自由说说你们家过春节的这段时间都在干些什么。
(2)体会过年的热闹。
①过节时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板书:除夕、正月初一、元宵)春节最大
的特点是什么?
(热闹)
出示课件11:
♦体会霹3热闹.
①过节时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年节最
大的检点是什么?
元宵
除夕正月初一
热阉
②同是热闹,但各有不同,默读思考: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这三个春节的
重要日子,它们各自又有什么特点呢?请在文中找到相关的词句反复读一读,想
一想。
预设1:除夕:喜庆、团圆
预设2:正月初一:悠闲、快乐
预设3:元宵:红火、美丽
出示课件12:
’3Mm
除夕:喜庆、IDRI:
正月初一:悠闱、快乐;,
£*:tt火、**.’1
(板书:喜庆团圆悠闲快乐红火美丽)
④交流反馈写“除夕”的片段,教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节日喜庆、
团圆的气氛。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
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
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抓住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感受除夕的喜庆、热烈;抓住“除非、
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感受团圆的氛围。
(教师相机板书:热闹喜庆团圆祥和)
⑤阅读“阅读链接”中斯妤的《除夕》,与老舍的《北京的春节》进行比较:
同是写除夕,二者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出示课件13:
*****
闽读“阅读犍接”中斯好的《除夕》,
与老舍的《北京的春节》进行比较:同是,
写除夕,二者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自由,
交流.I
预设1:老舍为我们展现的是全景图,抓住除夕时人们主要的活动进行简单
勾勒。
预设2:课文语言简洁明快;而“阅读链接”中斯妤由回忆外婆入手,重点
写了一家人过除夕的情景,其中细致描写了准备过程和围炉的情景。
出示课件14:
老舍为我们展现的是全景图,抓住除夕时
人们主要的活动简单勾勒,语言用洁明快;而
“阅读能按”中斯好由回忆外婆入手,立点否
了一案人过除夕的情景,其中细致描写了准?
过程和围炉的情景.\
⑥过渡:熬过了除夕,人们通过守岁把美好的祝福赠给了长辈和孩子,接着
正月初一到来了。
⑦指名学生交流反馈,进一步体会正月初一的悠闲、快乐。重点指导学生一
边朗读一边体会逛庙会时人们的悠闲与快乐。
(课件出示:课文第9、10自然段)
⑧指名学生读。
⑨过渡:正月初一过完了,同学们可别挪开脚步,更精彩的还在后面,更精
彩的是什么呢?(元宵)
(3)体会元宵的红火、美丽。
①找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指导朗读,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课件出示:课文第12、13自然段)
②创设情境,引导写话:看着火红而美丽的北京城,看着一盏盏有声有光、
各形各色的花灯,你产生了哪些美好的遐想呢?请你用上文中优美的词语,写出
你此刻的感受吧。
③带着美好快乐的情感,全班齐读第12、13自然段。
(设计意图:本文的语用目标是引导学生从关注文章整体结构的详略安排,
到关注文章片段描写的详略安排,到关注有效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品读文段的
同时,通过对比阅读,学习片段中的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以及品味作者的语言
特点。)
三、总结全文,落实语文要素
1.教师引发思考:同学们,看来这篇课文已经在你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再来看看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这篇文章的,文章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特
色。
出示课件15:
总霹祥领悟写法
再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这篇文
章的,文章在算作方法上有什么特色。小:
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
(1)按时间顺序有条理地记叙。
(2)有详有略地写,对春节中的高潮部分进行详细描写,其他部分则简略
介绍。
师:我们在今后的习作中也应该抓住重点内容来写,做到有详有略,让人印
象深刻。
(3)抓住特色活动来写。
4.教师继续引导:假如此时再请你写春节,你打算怎样写?
预设1:选材要详略得当,描写节日要抓住最主要的特点。
预设2:可以加入自己的感受。
出示课件16:
①找时间*才有条理地记叙.
②#详点4■地写,对&节中的高潮部分:
进行详细描写,其他部分则用■■介绍」
5.教师小结:同学们,北京的春节从腊八拉开序幕,到正月十九才宣告结束,
历时一个多月,作家老舍却只用了一千多字就将它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作者正是
抓住节日最突出的特点,用极其凝练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幅热闹喜庆、欢
乐祥和的春节画卷。同学们要懂得运用刚才总结的写作方法来指导自己写作。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上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引
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同时鼓励学生勇于思考。教师要组织和引导学生
自主学习、总结方法。)
四、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默读课后的“阅读链接”,想想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和
同学交流。提示:老舍写过年是按时间顺序,有详有略,给我们展示的是老北京
的民风民俗的画卷。舒乙写春节详细地介绍了祭灶的风俗和春节的食物,把春节
的风俗写得十分有情趣。斯妤写过年既写了家乡的习俗,又写了自己的亲人,传
达的是浓浓的亲情。
【板书设计】
1.北京的春节
除夕正月初一元宵
喜庆团圆悠闲快乐红火美丽
热闹喜庆团圆祥和
【教学反思】
《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先生所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散
文。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北京春节的热闹景象和风俗
习惯进行了介绍,展现了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勾起读者对年味的向
往,对传统节日的留恋。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从语言特色、详略、比较阅读、表
达顺序等方面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及传统节日的习俗。
读是培养学生语感和提高语言素养的最佳途径之一,也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
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本节课教学中,我首先落实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
足的阅读时间,保证他们能多次自主阅读,让学生独立、充分地与文本对话。我
从整体入手,紧扣中心,抓住关键词''热闹、忙碌、喜庆、团圆”,帮助学生读
通课文,了解课文脉络。接着,我在这个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勾画
圈点批注,抓住关键词句展开教学,采用朗读、品味、想象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
感悟语言。
本课写了北京春节的一系列习俗,字里行间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新年的心情,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习俗,其中许多情景孩子们从未见过,但老舍先生的描述使人
身临其境。
教学时,我采用以读为主,辅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如小组合作探讨交流、
课堂延伸激发表达等,为学生创设积极的说话氛围,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生
情,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从而了解中华民族传统节
日。此外,我着重触发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还为学生创设和谐的对话氛围,让
学生大胆交流,在这种对话中不断感悟,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
言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时段“除夕、正月初一、元宵”来进行品
读,通过有层次、有秩序、有针对性的提问,把学生的思维、观察和想象的能力
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把握本文的谋篇布局,让学生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
和传统文化。在升华情感的同时,激起学生表达、抒发情感的欲望。由老舍先生
的《北京的春节》延伸到我们自己的春节,在教学中渗透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
本文写作方法的精妙之处,指导学生进行习作实践。
2腊八粥
【课前解析】
本文是作家沈从文的作品,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馋、对粥
的猜想、看到粥的惊异以及吃到粥的满足,写出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表现
出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亲情的眷恋。
关注文章内容:作者用娴熟的笔法、细腻的笔调叙述了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
情,使课文犹如一张腊八风俗画,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整篇课文围绕八儿等着吃
妈妈熬的腊八粥的神态和心情,展现了一幅纯朴、和谐、温馨的图景。对话贯穿
全文,从八儿向母亲焦急的询问,到与母亲的讨价还价,到惊讶,展现八儿的的
天真和童趣。同时本文的主要线索是八儿的心理活动,从八儿迫不及待到苦苦等
待、独自猜想到亲眼所见,都表现了八儿的可爱活泼的性格特点。选文具有典范
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
关注腊八风俗:“腊八节”吃“腊八粥”的风俗,由来已久,自从人类进入
农业社会后就开始兴起。至今我国江南、东北、西北广大地区人民仍保留着吃腊
八粥的习俗,广东地区已不多见。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红豆、枣子、
栗子、花生、白果、莲子、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圆、龙眼肉、蜜饯等同
煮的。冬季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可口又有营养,确实是很享受的事情。
【教学目标】
1.会写“腊、粥”等12个字,正确读写“腊八粥、感觉”等18个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能分清详略并体会详略安排的效果。
3.能找出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与同学交流感受。
4.能仿照课文第1自然段,写一种自己喜欢的食物,写出其特点及对它的喜
爱之情。
【教学重点】
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难点】
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腊、粥”等12个字,正确读写“腊八粥”等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导入:俗语“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说明在腊月初七、初八这两天,
天气很冷。于是,民间逐渐形成了一种风俗,即在腊八这一天要吃腊八粥,把下
巴粘牢。这就是腊八粥的由来。
出示课件1:
2腊八粥
教师引发思考:你们对腊八粥还有什么了解吗?指名学生谈谈对腊八粥的印
预设1:腊八粥是腊八节时吃的一种食物。
预设2:腊八粥由八种谷物熬制而成。
教师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腊八粥的文章。
出示课件2:
❷腊八粥
六年级语文
(板书课题:腊八粥)
(设计意图: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关于腊八粥的资料,在课上交流,有助于学
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0)
二、初读课文,交流预习
教师引发思考:这篇课文中作者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1:讲了八儿渴望喝腊八粥,并喝到腊八粥的经历。
出示课件3:
♦请大东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
音,读通句子。
♦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中作者围绕腊’
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师检查学生对生字、词语的认读情况:
(2)指名学生读,纠错正音。重点指导“匙”的读音。
钥理(shi)汤题(chi)
“匙”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音为“chi”。
(3)教师出示本课词语:
腊八粥甜腻搅和可靠猜想肿胀粉碎外套染缸解释
(4)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认读,教师相机正音。
教师继续引导:这篇课文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1:全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煮的腊八粥的神态、心情,展现了一幅
淳朴、和睦、温馨的生活图景。
预设2:作者主要写了八儿盼着吃腊八粥的种种表现。
预设3:本文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馋、对粥的猜想,以及
看到粥时的惊奇,写出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表现出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
和对亲情的眷恋。
出示课件4:
♦这篇课文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
粥的嘴馋、对粥的猜想以及看到粥的惊有
写出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表现出作者可
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对亲情的眷恋。
教师归纳总结:同学们刚才的概括很完整,老师想问问你们,你们是如何概
括出来的呢?
预设:对于写事的文章,可以从文章的六要素进行概括。
教师小结:对于课文的主要内容,你们可以紧扣文中的主要人物“妈妈”和
“八儿”,并结合课题来概括,这样降低了难度,概括效果会更好。
出示课件5:
…“二;、-"C'■;
♦大家蕙如何概括出这件事的呢?
对于写事的文章,可以从文章的六要卡
进行概括。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紧扣文中的r,
主要人物“妈妈”和“八儿”,并结合课题.
来概括,这样降低了难度,概括效果会更好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读文,概括本文内容,并理清文章写作思路,这是对
全文整体的把握,为更好体会人物的语言及心理活动描写做铺垫。)
三、深入文本,层层剖析
教师提问:作者是如何写出腊八粥的美味的?
预设1:作者通过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喜爱,写出了腊八粥的美味。
预设2:作者用了非常形象的具体词语表现出大家吃粥时快乐的样子。
学生自由读文,思考问题并画出文中描写腊八粥的句子。
出示课件6:
深入克电;氮层剖析
作者是如何写出腊八粥的美味的?自
由读课文,思考问题并画出文中描写腊,、力
粥的句子.]
教师组织交流:
(1)“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不同年龄段的人,都会对腊八粥产生甜
甜的腻腻的感觉,说明了腊八粥十分美味。
(2)抓住重点词句,如“糊糊涂涂”“大碗大碗”“大匙大匙”等,想象粥
的制作过程和人们吃粥时的感觉;联系生活实际想象沸腾的粥是什么样子的,从
“叹气”一词体会运用拟人的写法的好处,感受腊八粥的美味。
教师指导写作: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再读读第1自然段,照样
子写一种你最喜爱的食物。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问题的铺设,吊起学生的胃口:是怎样的粥有这样的
魅力?从而使学生产生走进文本、研究文本的欲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了解本文的表达顺序,分清课文详写、略写的内容并体会这样
写的好处。
2.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
教师组织回顾: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腊八粥》,大家还记得课文主要讲了
什么内容吗?作者是如何描写腊八粥的诱人的?
学生汇报交流:等粥、喝粥。
(板书:等粥、喝粥)
作者是按怎样的思路来写“等粥”的?
学生汇报交流:盼粥一一想粥一一猜粥一一看粥
(板书:盼想猜看)
教师引发思考: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品析八儿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
动,体会八儿的心情。
(板书课题:腊八粥)
(设计意图: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在学习开始时,教师采用复习上一节
课的内容作为导入新课的方法,使学生在“温故”的基础上入题。)
二、精读感悟,品析形象
过渡:美味的腊八粥让小孩子、大孩子和老孩子都馋涎欲滴,方家大院的八
儿正是这众多喜爱腊八粥的人中的一员。那么,面对甜甜的腻腻的一锅粥,他的
表现如何呢?我们首先来学习“盼粥”这一部分。
L盼粥。
(1)默读第2〜8自然段,课件出示要求:
出示课件7:
%赢象
康一盼雨
♦默读第2—8自然段,要求:
①画由描写八儿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
分别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
②品读你画出的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
到了什么。
画出描写八儿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分别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品读你画
出的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汇报。
①“喜得快要发疯了”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你能换一种说法来表达八儿
的喜悦之情吗?
②“眼睛可急红了”说明了什么?八儿真的饿了吗?从对八儿的描写中可以
看出此时此刻八儿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
(板书:迫不及待)
预设1: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预设2:“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
预设3: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
气还在继续。
③省略号有什么作用?指导朗读第4、5自然段中的人物对话,分角色朗读
人物对话。
④怎样理解第8自然段中的反问句?八儿对腊八粥虽是望眼欲穿,但也只能
苦苦等待。
(3)过渡:八儿多么想让妈妈早点给他端上一碗喷香的腊八粥啊,那么粥
一旦煮好了,他想怎么吃呢?下面我们来学习“想粥”这一部分。
2.想粥。
(1)分角色朗读第9〜11自然段,思考:八儿开始计划怎么分粥?后来又
想怎么分?为什么变卦了?(体会八儿的馋嘴、可爱)(板书:计划分粥)
预设1:八儿想的是大哥吃一碗,自己吃三碗。
预设2:八儿后来改主意要吃三碗半,表现出了八儿的馋嘴、可爱。
出示课件8:
分角色朗读第9—11自然段,思考:
八儿开始计划怎么分粥?后来又想怎么分?
为什么变卦了?।
预设1:“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
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
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
预设2:“是呀!孥孥说得对。”
预设3:“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2)“孥孥”是什么意思?从妈妈的话中你能看出什么?
预设:表现出妈妈对八儿的宠爱。
(3)再分角色读,要读出八儿的天真可爱和妈妈对他的宠爱。
(4)过渡:这让小小的八儿想吃三碗半的粥,在他的猜想中又是什么样的
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猜粥”这一部分。
3.猜粥。
(1)男生齐读第13自然段,大家思考:八儿想象中的粥是什么样子的?
出示课件9:
这让小小的八儿想吃三碗半的粥,
在他的猜想中又是什么样的呢?
男生齐读第13自然段,大家思考:7K
八儿想象中的粥是什么样子的?
预设1: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
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儿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
预设2:枣子必大了三四倍一一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
预设3: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于
是妈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2)粥里的栗子、饭豆、花生仁、枣都是什么样的?找出文中的关键词并
画下来。
(3)文章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八儿的猜想?
(板书:妙不可言)
4.看粥。
(1)教师读第14自然段,同学们思考:当妈妈把八儿抱起来,八儿终于看
到了让他垂涎三尺的腊八粥时,课文中用了一个怎样的词语来表现八儿此时的心
理?
(惊异)
(板书:出乎意料)
出示课件10:
读第14自然段,思考:当妈妈把人儿
抱起来,人儿终于看到了让他垂涎三尺的
腊八粥,课文中用了一个怎样的诃语来表.
现人儿此时的心理?惊异
码妈煮的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请1
女生齐读第15自然段,画出相关词语。\
(2)妈妈煮的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女生齐读第15自然段,画出相关
词语。
花生仁脱了他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儿。
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没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3)找出关键词和第13自然段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发现腊八粥正是八儿所猜的样子,可以看到每年喝腊八粥给八儿留下
的印象都非常深刻。
(4)看了腊八粥之后,八儿的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
预设:这样好看的粥一定非常香甜美味。
(5)男女生分角色读人物对话,注意要读出八儿的心理变化。
(设计意图:品读描写八儿的语句,指导学生研读课文,感受八儿的心理变
化,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通过交流促读,读中交流,交流中读,使学生在
读悟中探究人物,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感悟表达,拓展阅读
1.作者沈从文通过对人物的细节刻画,表现出了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
以及八儿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八儿这么想喝粥,他喝到了吗?
课件出示11:
作者沈从文通过对人物的细节刻画
表现出了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以々
及人儿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人儿这么I
想喝粥,他喝到了吗?
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他身边桌上那
两支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
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
(1)指名学生读。
(2)喝到了妈妈煮的腊八粥,八儿又有什么表现呢?在文中找出具体描写
八儿的语句。
(3)可以用一个怎样的词来形容八儿喝了腊八粥之后的心理?
(板书:心满意足)
2.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情,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
略。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出示课件12:
•^^^^^K^^****笳Ta*
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情,
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
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y
学习了《腊八粥》这篇文章之后,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让我们一起完成拓
展练习,并阅读冰心的《腊八粥》。
出示课件13:
♦吃了一枚工'枣的人儿,总算暂时堵住了小
馋嘴巴,请同学们再通读课文,谈谈自己
读了《猎人粥》之后的感受。
♦你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给大家读一读
课下可以抄在你的积累本上.
♦名家阅读:课后阅读冰心的《腊八粥》。
3.小练笔:发挥想象,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写出八儿喝腊八粥的情景。
4.一枚大得吓人的赤枣,总算暂时堵住了八儿的小馋嘴巴,请同学们再通读
课文,谈谈自己读了《腊八粥》之后的感受。
5.你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给大家读一读,课下可以抄在你的积累本上。
6.名家阅读:推荐课后阅读冰心的《腊八粥》。
(设计意图:为了拓展延伸,加深感悟,主要让学生学习课文的描写手法,
进行读写结合的练习,完成读写之间的迁移。)
四、课后作业
(1)小米红豆红薯红枣栗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等你来品,将
这浓浓的腊八情义融进短信里,送给你的亲人、朋友、老师和同学。祝福他们腊
八快乐!
(2)上网查一查腊八粥的来历或者查一查关于腊八有哪些有趣的传说和故
事,查到之后和同学们分享一下。
【板书设计】
3腊八粥
爱粥等粥喝粥
垂涎三尺盼:迫不及待心满意足
想:计划分粥
猜:妙不可言
看:出乎意料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引导学生感受人
物的心理变化。
在教学中,我把课堂教学的过程变成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力求让
学生全员参与,读中感悟,悟中品情,引导学生抓住八儿心理变化的同时,更抓
住孩子们对八儿的喜爱之情,运用了最适合孩子们阅读的方式,把一个天真、
可爱的孩童形象深深地印在孩子们的心中!这也激起了孩子们对腊八粥的喜爱之
情,从而能更清晰地理解课文。
为了分析作者如何把八儿的嘴馋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从八儿的心理变化这一
线索入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和“八
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体会八儿那种迫不及待的心情。再用同
样的方法感受八儿从“苦苦等待”到“美妙的猜想”再到“亲见时的惊讶”,让
孩子们轻松地感受到一个孩子那天真和嘴馋的情形,进而能感受到八儿一家的其
乐融融。
教学中,很多地方可以通过朗读想象画面,来体会文章的内涵。因此,要让
学生充分地读,如自读、分组读、男女生读、对话读等。不仅要让学生读出感受,
读出情感体验,读出八儿的心理变化过程,还要读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3古诗三首
【课前解析】
关注传统民俗:《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翊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写的
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
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
之光,如闻轻烬之味。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
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泰平的歌咏。从当时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爱该诗,历来评价
也很高。
《迢迢牵牛星》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
此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离别相
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字里行间,蕴藏着一定的不满和反抗
意识。诗人抓住银河、机杼这些和牛郎织女神话相关的物象,借写织女有情思亲、
无心织布、隔河落泪、对水兴叹的心态,来比喻人间的离妇对辞亲去远的丈夫的
相思之情。全诗想象丰富,感情缠绵,用语婉丽,境界奇特,是相思怀远诗中的
新格高调。
《十五夜望月》是诗人在中秋佳节与朋友相聚时所作。出处:唐代诗人王建
创作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在民
俗中,中秋节的形成历史悠久。诗人望月兴叹,但写法与其他中秋咏月诗完全不
同,很有创造性,甚至更耐人回味。
关注作者:韩姗,字君平,南阳(今河南沁阳县附近)人。宝十三年(754)进
士。先为淄青节度使侯希逸的幕僚,后又在汴宋节度使田神玉和汴州刺史李思臣、
李勉幕中任职。最后内迁为驾部郎中、中书舍人。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写
了大量的送行赠别诗歌,也有个别富有现实主义的诗作,语言精工,意味深长。
有《韩君平集》。
王建,字仲初,许州人,唐代宗大历十年进士,曾任昭应县丞,渭南尉。穆
宗长庆初,由太府寺丞转秘书郎。大和中出为陕州司马,后归居咸阳原上。一生
困顿,晚景尤其凄凉。早年以宫词著称,中年后,诗风转变,其乐府诗多方面地
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面貌,揭露统治阶级的暴行。语言通俗明晰,凝练精悍,风
格简括爽利,善用七言歌行体。此诗是诗人十五夜望月思友而写的诗。
【教学目标】
1.会写“侯、章”等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4.能了解诗中涉及的节日习俗或传说,感受诗中体现的传统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
1.学会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品味诗句,感知古
诗大意。
2.指导背诵,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诗人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边读边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象和诗人所表达的
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1:
3古诗三首
教师导入:同学们,你们能列举一下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吗?
预设:春节、中秋节、元宵节、端午节、清明节……
教师引导:那么,你们知道清明节的前一天是什么节日吗?
预设:寒食节
出示课件2:
--举踊激趣,导入新课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清明节的前一天是什么节日?
寒食节寒食节在我国很早就有了,许多‘
诗人都曾写过关于寒食节的诗歌。
寒食节在我国很早就有了,许多诗人都曾写过关于寒食节的诗歌,今天我就
向大家介绍一首一一韩翔的《寒食》。
(板书:寒食)
(设计意图:教师谈话导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有利于学生了解
寒食节的具体时间,为理解诗句打下良好基础。)
二、理解诗题,走近作者
教师组织交流:同学们,通过预习查资料,你们对寒食节一定有所了解,谁
来分享一下呢?
教师小结:寒食节也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通常在冬至后的第105
天。过去在这一天,人们禁烟火,只吃冷食。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
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斗鸡等风俗。
寒食节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
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教师组织交流分享,了解作者韩姗。
出示课件3:
弓,♦了解作者,四%
韩栩(719—788),唐代诗人。字君平,
南阳(今属河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
天宝13年(公元754年)考中进士。建中年I可,
因作《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
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林胡的诗笔法日国)
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代第J
韩姗(719—788),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是“大历十
才子”之一。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考中进士。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而
被唐德宗所赏识,最终官至中书舍人。韩翔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
诵很广。
出示课件4:
s臂罐7"朗读诗歌
寒食
【韩翎】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I
轻烟散入五侯家。
教师指名朗读:
寒食
[唐]韩翔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设计意图:交流资料既是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检查,又培养了他们收集资料
的良好习惯。同时,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有助于学生感悟诗情,深入体会诗人的
情感。)
三、初读古诗,把握大意
1.自由读诗,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含义。
2.解释词语。
出示课件5:
J♦■初读舌诗,把握大意
♦自由读诗,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含义.
春城:指寒食御柳:
春天的京城。【韩翔】皇城里的
春城无处不飞花柳树.
寒食东风御柳斜。1
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御柳:皇城里的柳树。
教师过渡: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诗的后两句。
出示课件6:
as
汉宫:这里用汉朝皇
宫来借指唐朝皇宫。
日暮汉宫传增及,传蜡烛:
指宫中传赐
轻烟散入五供家。
新火.
五侯:这里泛指权贵豪门。
汉宫:这里用汉朝皇宫来借指唐朝皇宫。
传蜡烛:指宫中传赐新火。
五侯:这里泛指权贵豪门。
3.解释诗意。
(1)指名学生说。
(2)教师提问: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预设:春天的京城到处都飘散着落花,寒食节里皇城中的柳树在春风中摇曳。
(3)教师提问: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预设:日落天黑,皇宫里忙着传送蜡烛,蜡烛燃烧时升起的轻烟飘进了王侯
贵族之家。
四、化诗为画,体会意境
教师引导:这首诗中哪些句子描写了春意?
出示课件7:
W化评为面,体会意境-
♦这首诗中哪些句子描写了春意?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r——y-----r
诗人立足商远,视野开阔,将全城景物
尽收眼底.“春城”一词,高度凝练而华却
“春”是自然气候,“城”是人间都邑,这
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现。
指名学生答。
教师继续引导:诗人说“无处不飞花”而不说“处处飞花”,为什么?
“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
是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无处不飞花”,用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地增强了肯定的
语气,有力地烘托出城内春意之浓郁。
教师引领品析词句:谁能说一说“飞”字用得好在哪里?
预设1:“飞”字极富动感,不仅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勃生机,还说明了诗
人在描写时措辞之精当。
预设2:“飞花”就是指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
预设3: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
意蕴深远。
出示课件8:
♦谁•说“飞”字用得好在哪里?
"飞"字极富动感,不仅有助于表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沪科版高三物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5年北师大新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4年华东师大版选修1地理上册月考试卷
- 2024年沪科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月考试卷
- 社会保险管理与员工流动管理
- 养殖业检查证发放管理办法
- 劳动争议调解工伤协议
- 2025年苏人新版四年级英语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4年鲁人新版七年级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
- 汽车制造项目评定分离制度
- 少年宫管理制度多篇培训
- 销售秒杀方案
- 第1课+古代亚非(教学设计)【中职专用】《世界历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 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 新生儿出生后的注意事项课件
- 2024年6月广东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试卷(附答案)
- 亲近母语“西游智慧数学”系列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古代小说戏曲专题》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340)
- 高考英语复习备考:语篇衔接连贯的“七选五”教学设计
- 贵州省铜仁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质量监测数学试题(含答案详解)
- 正常分娩产妇护理查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