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
人生智慧之美目录第一节比德第二节逍遥游自然审美中,人们可以欣赏自然的生色形态、体验情景之中的意象之悟,还可以通过自然的表象获得理性智慧的启发。人们将自然万物与道德人生相关联,透视其中的精神同构,或者通过体会宇宙的诗意获得精神的自由,在现实人生之外达成审美超越。人们以自然为媒介构建出人格理想和生活理想,自然审美对于人类的生存价值也由此显现。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比德和逍遥游两种学说分别代表儒家和道家关于自然审美的不同精神追求。比德观是儒家美学的重要内容。“比”意指象征或比拟,“德”指伦理道德或精神品格。比德思想是先秦时代对于自然美欣赏普遍事实的理论反映。第一节比德比德说中,审美主体开辟了自然物象和宇宙哲理、人生理想、人格品质之间的新联系,在比德过程中达成人与自然的经验性的互动和超验性的交流。自然之物因此成为某种意义深度和精神价值的外化,为审美主体提供了层次更为丰富的全新感受,既有观赏自然之物时的感性审美愉悦,也有因比德联想的穿透力而得以窥见理性内容的深度体悟。一、比德说中的审美互动比德之中,自然之物往往以其形之所似被赋予社会人生的内涵,进而在审美过程中被重新整合为物我合一的崭新面貌,成为抒情言志的形象显现。在儒家思想占主流地位的传统社会中,比德说在个体表达、人格构建,符号传承等方面显现出一定的框架效应。中国文人的山水之好、对梅兰竹菊四君子等的钟爱均可视为比德审美的文化基因。二、比德说的框架效应在个体表达方面,咏物言志,寓情山水等感兴寄托传统可说是比德审美在文学艺术上的表现。审美主体在自然物中找到与宇宙人生的关联,并以自然物为媒介,标榜人类的伦理认知和道德理想。比德传统中,自然之物能够进入审美视野,往往源于其美能够被人格化、社会化地使用。在自然之美被道德化的历程中,渐渐有些物象被频繁使用而获得通约意义。这些物象作为比德的典型喻象被代际传承,成为固化的符号,一旦出现,则不仅带有审美的现场感,也带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意味。逍遥游是庄子提出的审美态度和审美理想。他主张以自然山川为心灵中介,于物质生活需求和物理空间之外追求更广泛的精神时空,以求得心灵自由。逍遥游思想是庄子对现实的精神性超越,对后世影响深远。第二节逍遥游逍遥游是庄子在宇宙本体认知的基础上,在对精神自由的向往中,描绘出的无限的宇宙景观和无穷的心游世界。《逍遥游》中记载了汤关于天下四方是否有极限的问话,得到的回答是“无极之外复无极也”。一、无限的宇宙景观和自由的精神境界庄子对天地之美的赞颂往往着眼于宏观视野和宏大境界。但现实中,人们往往囿于自己的感知,限制了审美想象。庄子的自然审美往往不停留于现实的所见所感,常有畅游天地的境界拓展。然而现实之游只是庄子逍遥游学说的起点,逍遥游的实质是心的解放和精神自由。从庄子对游的表述看,他肯定的游是游于天地、游于无极之野、游于无人之野等,均指向非现实的想象空间。逍遥的大道之游,即是顺着天地六气的变化而游于无穷无尽的大道境界。庄子开辟的逍遥游成为后人挣脱现实、坚守理想的精神栖息地。庄子认为,一般人的不自由,是因为有己和有待,即受到外物和条件束缚。离不开物质条件的辅助,不算真正的自由。真正的自由,是精神中的彼岸世界,这种无任何拘牵的极境和至美,只存在于人的心灵之中。二、超然的审美境界具体而言,他认为感官受制于见闻,心思被束于符号;只有摒弃它们,成为无为的虚空,而后才能感应天地、映照万物,达到与宇宙自然合一。逍遥游中自然审美的理想境界是主体自我意识彻底自愿放逐后所成就的物我浑然一体的交融境界,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同一。庄子的逍遥游之说,为我们开辟了宏大的宇宙境界与超然的内心体验,这是对生命意义的勘探,是审美人生价值的追求,为后人提供了超脱现实的精神家园。道本自然,对于自然万物来说,不需要以人为标准混淆物的自性;对于人来说,则应该“自适其适”,不能被外物所驱使,而是遵从本心,自我适意,实现无所拘牵的逍遥人生。三、适性的人生境界实现适性人生的方法是“忘适”。他选择放弃“适人之适”,而践行“自适之适”,这既是与功利社会中的超脱姿态,也是乱世之中的保全之法。庄子适性的人生境界激励了不少率性而为的人。本章结束第十章
自然审美新境界目录第一节环境美德第二节如何恰当地欣赏自然自然是一个有生命的世界,为人们提供鲜活的审美感知和深刻的精神愉悦。在传统自然审美的基础上,如何结合当代语境,构建新的天人关系,开辟自然审美新境界,是我们应该努力思考的新命题。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共生的关系。环境美德是将伦理维度引入审美活动的产物,强调从主体的维度思考当代环境问题。环境美德集中关注理想人格——美好德性的铸造,其核心问题是“应当成为怎样的人”或“人应当具备怎样的品格”。第一节环境美德天人合德的思想一直是中国传统天人关系的基调。人与自然同处在一个生态之中,以环境美德为个体的道德担当可以更好发挥人的主体性。一、环境美德作为内在的道德追求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土壤,也是人类幸福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前提。自然不仅给人类提供物质滋养,还给人情感的慰藉。人类应该强化与自然沟通中的理性意识,走出人类中心的迷障,尊重自然规律、遵守自然法则。二、环境美德作为外在的行动约束人们关于什么是美,如何审美等问题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歇。艾伦·卡尔松在科学认知主义的基础上,梳理了西方美学传统的两种模式:对象模式和风景模式。对象模式把自然视为一件艺术品,以艺术的标准看待自然,忽略其不符合标准的部分。风景模式中人是以主观趣味接近自然的,自然被当作“风景画”。这两种模式的实质都是艺术地对待自然,都是不恰当的,阻碍了人们对真实风景的全面审美。艾伦·卡尔松他认为“自然是自然的”,“自然是环境的”,提出审美的环境模式,强调整体、动态和全方位地欣赏自然。第二节如何恰当地欣赏自然薛富兴反思了中国审美传统,他指出“比德说”造成的审美结果是对自然对象、现象的彻底主观化、人文化。自然审美应该是真正独立、自觉的自然审美欣赏,是以自然对象、现象为本位,欣赏其审美特性,感知、理解和体验其自身表里。上述对中西方审美传统的反思都建立在自然审美中应以自然为本位的思路之上。人们在审美过程中,过度强调主体,导致了自然审美的窄化、剪裁和误读。如何恰当地欣赏自然是人对自然审美中理想状态的期许,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话题。在自然审美中,有耳目之悦和情意神智之悦。首先,欣赏自然的感性表象,在形式美中获得审美愉悦。其次,了解自然之理,成为自然的知音,获得意义深度。一、感受自然之美受到人们欣赏的自然,多是优美的自然,风光如画,景色怡人。但自然中,存在着不同于优美甚至丑的存在,它们在一定时机下也可以增加为新的审美内容,拓宽人的审美视域。首先,尝试欣赏崇高的自然。其次,发现丑的审美价值。二、拓展审美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医用导管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情侣共同应对家庭矛盾与沟通障碍解决方案协议合同3篇
- 2024年肉牛养殖场租赁与电商销售合作协议2篇
- 2024年电商平台与商家入驻协议
- 2024年高速公路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合同
- 2024年负二层商用房屋租赁合同版B版
- 高考社交礼仪常识题单选题100道及答案
- 2023-2024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押题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
- 2024年跨国旅游合同
- 2023-2024年二级建造师之二建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基础试题库和答案要点
- 提升极端天气背景下的城市政府韧性治理能力
- 服务营销学教案
- 护理查房 小儿支气管肺炎
- 相关方安全管理培训
- 2023年中国雪茄烟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未来投资预测报告
- 皮带输送机巡检规程
- 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 心肺循环课件
- 东大光明清洁生产审核报告
- 生产计划排产表-自动排产
- 管理研究方法论for msci.students maxqda12入门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