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分类模拟题60_第1页
刑法分类模拟题60_第2页
刑法分类模拟题60_第3页
刑法分类模拟题60_第4页
刑法分类模拟题6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刑法分类模拟题60(一)单项选择题1.

章某带邻居家4岁小男孩出去玩,结果在河边玩耍时,小男孩不慎失足掉进深水。由于周围没有其他人,但是章某自己又不会游泳,他只(江南博哥)好眼睁睁地看着小男孩淹死。请问章某的行为如何定性?______A.构成不作为犯罪B.构成过失犯罪C.不构成犯罪D.构成故意犯罪正确答案:C[解析]不作为,即消极的行为,是指不实施其依法有义务实施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犯罪必须以行为人负有特定义务为前提。特定义务的来源有以下几种情况:(1)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2)职务或业务上要求承担的义务;(3)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4)基于法律行为承担的义务。显然在本案中章某由于其先行行为从而对4岁的男孩负有特定的义务。但是构成不作为犯罪除了要求行为人负有作为义务之外,还要求行为人有能力作为。法律不强求人们做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在不作为的问题上也是一样。在本案中章某有心救助小男孩,但无奈力不从心,故不构成不作为犯罪。由于章某的行为很明显是一种不作为,其又不构成不作为犯罪,也就不构成犯罪,那么也就没有必要考察章某的主观心态了。故应选C。

2.

下列哪项说法是不正确的?______A.15周岁的甲在拐卖妇女过程中,强奸被拐卖的妇女,应以强奸罪追究刑事责任B.15周岁的乙在非法拘禁他人过程中,使用暴力致丙某重伤,应以故意伤害罪追究乙的刑事责任C.15周岁的丙在拐卖儿童过程中故意造成被拐卖儿童死亡,应以故意杀人罪追究刑事责任D.15周岁的丁在绑架他人过程中,故意杀害被绑架人,不构成犯罪正确答案:D[解析]《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等八种罪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注意这8种罪并不只是8种罪名,而是只要有这种行为的就承担刑事责任。2003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相对刑事责任年龄的人承担刑事责任范围有关问题的答复》规定:“相对刑事责任年龄的人实施了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行为,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其罪名应当根据所触犯的刑法分则具体条文认定。”拐卖妇女过程中强奸妇女,应当定强奸罪;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的规定,B选项表述正确;C项中,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在拐卖儿童过程中故意造成儿童死亡,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即可;D项中,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在绑架过程中杀害被绑架人的,以故意杀人罪定罪。故D选项表述错误。

3.

某甲因为嫉妒想伤害某乙,怨恨中送其一双足球鞋,企盼其运动时摔伤。某乙穿此鞋踢球时果真摔成重伤。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甲的行为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B.甲具有伤害乙的故意,但不构成故意伤害罪C.甲的行为与乙的重伤之间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D.甲的行为属于作为的危害行为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刑法中“危害行为”的认定。根据刑法客观主义的要求,只有真正能够制造或者升高法益侵害的风险的行为才是刑法中的“危害行为”。如果某行为没有制造或者升高法益侵害的风险,那么它就不是刑法上的危害行为。此时,即使行为人具有犯罪的主观故意,但由于没有犯罪的客观行为,因此并不构成犯罪。

选项A: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的前提也是具有刑法上的过失行为。甲并无过失行为,因此选项A是错误的。

选项B:甲确实具有伤害乙的故意,但由于没有客观危害行为,因此不构成故意伤害罪。故选项B正确。

选项C: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由于甲的行为并非危害行为,因此二者之间也不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故选项C错误。

选项D:甲送给乙一双足球鞋。这种行为本身并不会增加乙受伤的风险,不属于刑法上的危害行为。因此,选项D错误。

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4.

关于刑法解释,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______A.犯洗钱罪,需要“没收”实施上游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将其中的“没收”解释为没收或者返还被害人,属于扩大解释B.学理解释中的类推解释结论,纳入司法解释后不属于类推解释C.将大型拖拉机解释为《刑法》第116条破坏交通工具罪的“汽车”,至少是扩大解释乃至是类推解释D.《刑法》第六十五条规定,不满18周岁的人不成立累犯;《刑法》第三百五十六条规定,因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过刑,又犯本节规定之罪的,从重处罚。根据当然解释的原理,对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刑法》第三百五十六条正确答案:B[解析]扩大解释是指根据立法精神和刑法的真实含义,结合社会的现实需要,对刑法条文做出超出字面含义的解释。

选项A:该项结合了洗钱罪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将“没收”解释为没收或返还被害人,满足扩大解释的特征,属于扩大解释。

选项B:刑法中的类推解释是指通过对法律进行类比推理解释的方法将刑法法条中没有包含的事项解释为包含在该法条中。由于这种解释违反了罪刑法定原则,所以刑法禁止类推解释。例如,刑法仅规定了拐卖妇女、儿童罪,根据我国司法解释的规定,儿童是指不满14周岁的男女儿童。如果认为拐卖刚满14周岁的男孩的危害性和拐卖不满14周岁的男孩的危害性是一样的,因此拐卖妇女、儿童罪中的儿童包含14周岁以上的男孩,这就是类推解释。

一个解释结论是类推解释还是扩大解释并不是由解释者的身份决定的,而是由法条决定的。如果一个解释结论是类推解释,那么它即使被纳入了司法解释,也仍然属于类推解释。如果认为选项B的表述是正确的,那就意味着司法解释的制作者可以随便进行类推解释了。

选项C:《刑法》第一百一十六条规定:“破坏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从法条来看,应该是只包括汽车,不包括拖拉机的。根据《农业机械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16151.1—2008)的规定,拖拉机是用于牵引、推动、携带/驱动配套机具进行作业的自走式动力机械。有履带拖拉机、手扶、方向盘式等。要驾驶拖拉机,驾驶者必须拥有农机驾驶证G或者H或者K。公安驾照(即A、B、C类驾照)不能驾驶拖拉机。因此,从机动车的分类来说,汽车是不包括拖拉机的。

但是,在我国某些偏僻的农村地区,有些大型拖拉机也用于交通运输。而刑法规定本罪的目的是要禁止危害公共安全的破坏交通工具的行为,本罪保护的法益是公共安全。因此,刑法理论上一般认为,如果破坏明知是用于交通运输的大型拖拉机,因此可能危害公共安全的,也属于“破坏交通工具”。但是,如果某辆大型拖拉机是用于耕种或者其他农业用途,破坏这种拖拉机不会危害公共安全的,则破坏这种大型拖拉机不属于“破坏交通工具”。因此,“汽车”能否包括“大型拖拉机”不能一概而论。如果破坏了这种拖拉机就危害了公共安全的,那么就认为“汽车”包括这种拖拉机,这种解释就是扩大解释。如果破坏了某种拖拉机,但并不危害公共安全,此时“汽车”就不包括这种拖拉机。这时,如果认为“汽车”包括这种拖拉机就是类推解释了。所以,选项C的表述是正确的。

选项D:虽然刑法对毒品犯罪再犯没有时间限制,但是从二者的法定后果来看,累犯的法定后果包括“应当从重、不得被判处缓刑、不得被假释,被判死缓的,可以被限制减刑”四项,而毒品犯罪再犯则只有一项法定后果:“从重处罚”。所以,从法律后果来讲,累犯比毒品犯罪再犯要严重,其特殊预防的必要性大于毒品犯罪再犯。那么,既然不满18周岁的人不构成较重的累犯,当然更不应该构成较轻的毒品犯罪再犯。这就是举重以明轻的解释原理(当然解释)。故选项D的表述是正确的。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5.

关于贷款诈骗罪的判断,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甲以欺骗手段骗取银行贷款,给银行造成重大损失的,构成贷款诈骗罪B.乙以牟利为目的套取银行信贷资金,转贷给某企业,从中赚取巨额利益的,构成贷款诈骗罪C.丙公司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编造虚假的项目骗取银行贷款。该公司构成贷款诈骗罪D.丁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骗取银行贷款后携款潜逃的,构成贷款诈骗罪正确答案:D[解析]选项A:根据《刑法修正案(六)》的规定,以欺骗手段获取银行贷款,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成立骗取贷款罪。

选项B:根据《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的规定,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给他人的,成立高利转贷罪。

选项C:公司不能成为贷款诈骗罪的主体,根据相关司法解释,以公司名义实施贷款诈骗的,按照合同诈骗罪处理。

选项D: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银行贷款的,构成贷款诈骗罪。丁使用虚假证明文件骗取贷款,并且携款潜逃,显然具有不法占有银行贷款的目的,故构成贷款诈骗罪。

6.

天贸商场为打垮竞争对手新联商场,由总经理葛某牵头并与副经理刘某、部门经理杨某、朱某等集体决议,雇请当地黑社会势力孙某等人在光天化日之下对新联商场打砸抢,造成新联商场财物损失9万多元。关于葛某等人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此案应适用双罚制,对天贸商场判处罚金,对葛某等人判处刑罚B.天贸商场不构成单位犯罪。因为只有刑法规定为单位犯罪的,才能成立单位犯罪。本案中行为人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属于自然人犯罪C.天贸商场构成单位犯罪,因为是决策机关集体决策为本单位利益实施的犯罪D.本案只属于一般违法,不构成犯罪,由天贸商场赔偿新联商场损失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涉及对单位犯罪的理解。单位犯罪须有法律明确规定才成立,故意毁坏财物罪只能由自然人构成,应对直接责任人员按照自然人犯罪追究。

7.

甲(女)乙二人正在进行卖淫嫖娼。甲的邻居丙得知后极为气愤。为了阻止甲卖淫,他冲入甲家,将甲打成重伤。关于丙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正当防卫B.紧急避险C.故意伤害D.无罪正确答案:C[解析]由于正当防卫针对的不法侵害行为只能是具有攻击性、破坏性、紧迫性而且采取正当防卫可以减轻或者避免危害结果发生的违法行为,甲的卖淫行为并不属于这类行为,因此丙的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紧急避险是为了保护正在被侵害的较大的合法权益而不得已损害其他较小的合法权益的行为,丙的行为显然不是紧急避险。丙打伤甲的行为也不存在其他违法性阻却事由,因此构成故意伤害罪。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近年来,司法考试的真题认为:对于卖淫嫖娼这种纯粹侵害公共法益的行为,普通人不能进行正当防卫。即,行为人没有对此类行为动用私人暴力(即所谓的防卫)的权利。请考生注意。

8.

妻子乙怀疑丈夫甲在外面与别的女子有染,对甲心生怨恨。某日,乙将毒药倒入菜中意图杀害甲。因甲许久未归而乙又惧怕法律制裁,遂打消杀害甲的念头,将菜丢弃。关于乙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犯罪未遂B.犯罪预备C.犯罪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D.犯罪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正确答案:C[解析]本案中,乙已经将毒药拌人菜中,因此不再是犯意表示,而是进入犯罪预备阶段。但其将毒药拌入菜中的行为并不会对其丈夫的生命造成“现实、紧迫的危险”,因此仍然属于犯罪预备行为。此时,其因为久等丈夫未归且又惧怕法律制裁而停止犯罪,是主动停止,故构成犯罪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

9.

关于罪刑法定原则,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______A.刑法分则的部分条文对罪状的描述需要根据其他法律或者刑法其他条文加以补充,这种立法体例符合罪刑法定原则对明确性的要求B.严格的罪刑法定要求对刑法的适用应严格适用,而不能类推适用;对刑法的解释也应严格解释,而不能类推解释;但合理的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不属于禁止之列C.事前的罪刑法定仅限于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但允许有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D.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之一是民主主义,由于行政法律法规属于体现国民意志的规范性法律性文件,因此可以创设刑罚法则正确答案:D[解析]罪刑法定原则对明确性的要求是刑法文字清晰,意思确切,不得含糊其辞或模棱两可。而刑法分则的部分条文对罪状的描述需要根据其他法律或者刑法其他条文加以补充的情形属于引证罪状,能够保证意思明确,符合明确性的要求,选项A正确。相对的罪刑法定原则在定罪的根据上,允许有条件地适用类推解释,以有利于被告人为原则;在刑法的溯及力上,允许采用从旧兼从轻的原则(也是因为这样对被告人有利),作为禁止刑法溯及既往的例外。因此,选项B、C都正确。由于刑罚是剥夺人的生命、自由、财产的惩罚,极其严厉。所以,只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才能(代表人民)通过制定、修改刑法创设刑罚法则。故只有刑法才能创设刑罚法则,行政法不能创设刑罚法则。因此选项D错误。

10.

甲与乙之间存在无法调和的矛盾。一次下班,甲发现有人蹲在自家门口画画,误以为是乙,一怒之下拿起砖块就砸对方脑袋,对方倒地之后,甲发现是乙的弟弟。甲的行为造成了乙的弟弟重伤。甲心想,打伤乙弟弟也算报仇。关于甲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甲的行为属于方法错误,成立故意伤害罪B.甲的行为属于对象错误,成立过失致人重伤罪C.甲的行为不存在任何认识错误,理所当然成立故意伤害罪D.根据法定符合说,甲虽然产生了认识上的错误,但仍然成立故意伤害(重伤)罪正确答案:D[解析]法定符合说认为在行为人对犯罪对象发生错误认识时,行为人所认识的事实和实际发生的事实虽非具体的一致,但这部分不一致,只要不改变构成要件的内容,就不影响既遂状态的形成。即行为人所认识的事实与实际发生的事实,只要在犯罪构成范围内是一致的,就成立故意的既遂犯。法定符合说的理由在于法律保护的是所有人的生命、健康而不是具体某个人的生命、健康,所以杀害、伤害哪个人都是杀人、故意伤害。在本题中,法定符合说就认为行为人仍然构成故意伤害(重伤)罪。

11.

关于没收财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甲为治病向李某借款五万元,两年后甲因犯罪被判处没收财产。无论李某是否提出请求,一旦法院发现该债务存在,就应当判决以没收的财产偿还B.乙盗窃珍贵文物情节严重,即便其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亦应当判处没收财产C.丙触犯危险驾驶罪,如果对其判处罚金两万元,则不得并处没收财产D.丁犯诈骗罪被判处没收全部财产时,法院对丁未满18周岁的子女应当保留必需的生活费用,对丁的成年家属不必考虑正确答案:C[解析]选项A考查的是在没收财产时,对于正当债务的处理。根据法条规定,要经债权人提出请求,人民法院才可以决定以没收的财产偿还,因此选项A错误。根据《刑法修正案(八)》,原来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中规定的内容已经更改,因此选项B中应当判处没收财产错误。对于同一罪,不能同时判处罚金和没收财产,因此选项C正确。选项D错在对其扶养的家属都要保留必要的份额,无论该家属是否成年。

12.

董某闲来无事,在大街上逛街,看见前面有个人手提一个黑色皮包,估计里面是笔记本电脑,便乘被害人不注意,迅速夺走其皮包,但是因用力过猛,导致被害人被拖倒,摔成重伤,则对董某的行为定性正确的是______。A.抢夺罪B.抢劫罪C.同时构成抢夺罪、过失致人重伤罪,应按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D.以抢劫罪、过失致人重伤罪并罚正确答案:C[解析]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的规定,抢夺财物,同时造成被害人重伤、死亡的,构成抢夺罪、过失致人重伤罪,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原因是行为人的一个行为同时触犯抢夺罪和过失致人重伤罪,按照想象竞合犯的原则定罪处罚,故C选项正确。

13.

根据刑法理论,______是指客观上阻止了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但主观上没有防卫意图的情形。根据刑法理论,误以为存在现实的不法侵害而实施所谓“防卫行为”的,叫作______。根据刑法规定,“______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根据刑法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______,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上述空格应该依次填入哪一选项?______A.偶然防卫——防卫不适时——正当防卫——正当防卫B.防卫挑拨——防卫不适时——防卫行为——防卫行为C.偶然防卫——假想防卫——正当防卫——防卫行为D.偶然防卫——假想防卫——防卫过当——正当防卫正确答案:C[解析]假想防卫是指客观上不存在现实的不法侵害,行为人误认为存在而进行“防卫”行为;偶然防卫是指故意或者过失侵害他人法益的行为,符合了正当防卫客观条件的情况;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属于防卫过当。《刑法》总则第二十条第三款规定:“对正在进行的行凶、杀人、抢劫、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因此正确答案为C。

14.

韩某被聘在国有公司担任职务,后因该国有公司与民营企业合资,国有公司只占10%的股份,韩某被委派到合资后的企业担任财务总监。在任职期间,韩某在公务活动中收受了10万元的礼物没有交公。则韩某的行为触犯了下列何罪?______A.侵占罪B.职务侵占罪C.盗窃罪D.贪污罪正确答案:D[解析]韩某原本被聘在国有公司中任职,现被国有公司委派到该国有公司参股的合资企业担任财务总监,属于《刑法》第九十三条规定的国家工作人员。根据《刑法》第三百九十四条的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在国内公务活动或者对外交往中接受礼物,依照国家规定应当交公而不交公,数额较大的,依照贪污罪定罪处罚,故本题应选D选项。

15.

关于缓刑,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对累犯、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以及杀人、伤害的暴力性犯罪分子,不得宣告缓刑B.缓刑考验期内发现漏罪或犯新罪,数罪并罚之后只要符合缓刑条件的,都可以适用缓刑C.某学生17周岁,读高二。因为在本校强制猥亵女同学而被判缓刑。法院不可以禁止该学生去上学D.怀孕的妇女犯罪之后只要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都应当适用缓刑正确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缓刑的适用情况。选项A:法律仅禁止对累犯、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适用缓刑。对于其他人,法律并未禁止。故选项A错误。选项B:缓刑考验期间犯新罪的,不适用缓刑。因为适用缓刑的条件是不再有犯罪的危险,而犯新罪表明犯罪嫌疑人仍然具有犯罪的危险,因此不适用缓刑。故选项B错误。选项C:法院判处的禁止令不能影响犯罪分子正常的工作、学习,故选项C正确。选项D:审判时(不是犯罪时)怀孕的妇女,而且是符合缓刑条件的,才“应当适用”缓刑。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但具有再犯罪危险的,就不适用缓刑。故选项D错误。

16.

下列哪一行为的双方行为人不构成共同犯罪?______A.甲见卖淫秽影碟的小贩可怜,给小贩1000元,买下200张淫秽影碟B.乙明知赵某已结婚,仍与其领取结婚证C.丙送给国家工作人员10万元钱,托其将儿子录用为公务员D.丁(15周岁)求戊(16周岁)为其抢夺作接应,戊同意。某夜,丁抢夺被害人的手提包(内有1万元现金),将包扔给戊,然后吸引被害人跑开。戊害怕坐牢,将包扔在草丛中,独自离去正确答案:A[解析]共同犯罪分为任意的共同犯罪和必要的共同犯罪。必要的共同犯罪是指刑法明文规定只有二人以上才能构成的犯罪。它包括两类:(1)聚众性犯罪,如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等。(2)对向犯。如重婚罪、行贿罪和受贿罪等。根据刑法处罚规定的不同,对向犯可以分成三种类型:①刑法同时处罚处于对向地位的两个行为人,且罪名、法定刑相同,如重婚罪。②刑法对两个对向主体都处罚,但罪名和法定刑均不同,如行贿罪和受贿罪。③刑法分则规定只处罚对向犯的某一方,对另外一方不处罚。例如,贩卖淫秽物品牟利罪只处罚贩卖者,而不处罚购买者。那么,(1)和(2)就构成共同犯罪。(3)则不构成。因此,A、B、C三项均属于对向犯,A项不构成共同犯罪,而B、C项构成共同犯罪。选项D也构成共同犯罪,丁戊构成违法性(客观)意义上的共同犯罪。丁是主犯,但不追究刑事责任。戊是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免除处罚。

17.

下列哪一种情形成立累犯?______A.甲(30岁)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在缓刑期满后的第2年又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B.乙(35岁)犯寻衅滋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缓刑期间严重违反规定,被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执行完毕后第3年又犯抢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C.丙(35岁)犯非法经营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执行2年后被假释,假释考验期内,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D.丁(40岁)犯放火罪2002年6月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执行1年后即2003年7月被假释,2009年10月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正确答案:B[解析]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第六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缓刑,缓刑考验期满后再犯新罪的,因原判刑罚没有执行,因此不构成累犯。但如果缓刑被撤销,原判刑罚执行完毕后的5年内再犯新罪的,成立累犯。因此A选项不构成累犯,B选项构成累犯,当选。在假释考验期内犯新罪的,因不满足原判刑罚执行完毕的条件,也不构成累犯,因此C选项不当选。注意:被假释的犯罪分子,自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5年以内,而不是自假释之日起计算。因此D选项中,丁犯放火罪2002年6月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执行1年后即2003年7月被假释,2004年7月假释考验期满,2009年10月犯故意伤害罪时,已经超过了5年,不构成累犯。因此D选项不当选。

18.

某晚,一女青年田某见一男子喝得酩酊大醉,神志不清,躺在马路边,旁边放着一只手提包,顿生贪念,遂对旁观的人谎称该男子为其男朋友,便将男子扶到僻静无人之处,拿走其手提包和该男子手上戴的手表,而该男子没有任何反抗。后来侦查机关将田某抓获,发现手提包里有现金1万元,手表价值5000元。田某的行为构成______。A.诈骗罪B.盗窃罪C.抢劫罪D.抢夺罪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抢劫罪和盗窃罪的区别。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诈骗罪的欺骗行为使对方陷入认识错误而处分财产。根据案情来看,该男子并没有自愿交付财物,故不成立诈骗罪。

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抢劫罪的其他方法,是指使用暴力、胁迫以外的方法使得被害人不知反抗或无法反抗,而当场劫取财物的行为。如用酒灌醉、用药物麻醉、利用催眠术催眠等方法劫取他人财物。应当注意的是,被害人不能反抗或无法反抗是因为行为人的积极作为所导致。根据本题中所给的案情来看,并不是因为田某的原因而导致该男子醉酒。

行为人如果没有使他人处于不知反抗或无法反抗的状态,而是借用了被害人自己因患病、醉酒、熟睡而不知反抗或无法反抗的状态拿走或夺取财物的,不构成抢劫罪,对之应当以其他罪如盗窃罪、抢夺罪论处。根据本案案情,田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19.

下列情形中,应按照非法拘禁罪论处的有______。A.为索取赌债非法扣押他人,致人重伤的B.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时,剥夺被组织人人身自由的C.非法拘禁他人时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D.要求职工不得离开工厂大院,每天必须完成超额工作量的正确答案:A[解析]根据《刑法》第三百一十八条第一款第(四)项,在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过程中剥夺或者限制被组织人自由的,属于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的加重情节,不再单独定罪,故B选项不选。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他人而没有构成其他犯罪的,按非法拘禁罪论处,这里的债务包括赌债,故A选项正确;在非法拘禁过程中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以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论处,故C选项不选。选项D中的情形属于强迫职工劳动罪,只是限制了职工的自由,没有剥夺其自由,不构成非法拘禁罪,故D选项不选。本题应选A。

20.

下列情形中,哪种行为不成立侵占罪?______A.金某在马路上捡到一个钱包,打开后发现里面有1000多美元,遂据为己有。后失主多次登报寻包,金某看到后均未理睬B.旅客离开宾馆时将装有数万元现金的密码箱遗忘在房间中,被服务员发现后藏起来私吞。后来旅客回来寻找,服务员害怕被告发,主动归还C.王某在出差前将电脑放在邻居钱某家,钱某擅自将电脑变卖,私吞钱款。王某回家后,钱某谎称电脑被盗D.白某在饭店吃饭,离开时将手提电脑遗忘在饭桌上,被店主藏匿。白某发现后回来寻找。店主谎称没有发现,拒不交出正确答案:B[解析]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条,侵占罪的客观方面包括两种行为,一是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已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二是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据此,A、D选项属于将他人的遗忘物非法占为已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C项属于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已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B选项中服务员的行为已构成盗窃罪既遂,不构成侵占罪。故依题意,只有B选项为正确答案。

21.

关于排除犯罪事由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甲在医院昏迷不醒,医生在无法联系患者家属且无法征得患者本人同意的情况下,为了救助甲的生命而对甲采取了医学上所承认的、客观上伤害甲(对甲进行了截肢)的治疗行为。医生的行为不属于紧急避险行为与推定承诺的竞合B.幼童乙生活在贫困家庭,丙征得乙父母同意,将乙卖至富贵人家。丙的行为得到了乙父母的有效承诺,并有利于儿童的成长,属于有效的被害人承诺行为,因此不构成拐卖儿童罪C.丁遭到仇人追杀,情急之下夺过孙某的摩托车(价值2万元)骑上就跑,孙某被摔骨折。丁之后为隐瞒事实,将摩托车予以毁坏。丁的行为属于紧急避险,之后毁坏摩托车的行为属于紧急避险的后续行为,不成立犯罪D.戊对李某的不法侵害行为正在实施正当防卫,路过的己误以为戊正在故意伤害他人,而对戊实施暴力行为。结果戊将己打伤,己也将戊打伤。戊、己两人互伤的行为都不具有正当性,属于假想防卫正确答案:A[解析]选项A中医生的治疗行为属于正当业务行为,不属于紧急避险。如果甲是清醒的,他为了保命也会同意医生对其截肢,因此医生的行为属于正当业务行为和推定承诺的竞合。故选项A正确;乙父母无权承诺将自己的儿子卖给别人,其承诺是无效的。所以丙仍然构成拐卖儿童罪,选项B错误;丁为了逃避仇人追杀而夺走摩托车的行为属于紧急避险,但当其脱离危险后,已不具备危险的现实性,其毁坏摩托车的行为不属于紧急避险,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选项C错误;由于戊之前的正当防卫不属于不法侵害,因此己的行为属于假想防卫;而不法侵害包括无过失的不法侵害行为,也就是说对假想防卫可以进行正当防卫,因此戊伤害己的行为,依旧属于正当防卫。选项D错误。

(二)多项选择题1.

下列关于刑罚权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A.《刑法修正案(八)》规定: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B.人民法院依法认定行为人的犯罪情节轻微,因此免除刑罚。因为最终没有适用刑罚,所以人民法院没有行使刑罚权C.在我国,公安机关也可以行使部分刑罚权D.公安机关依法对犯罪嫌疑人实施逮捕,这是国家刑罚权的体现正确答案:AC[解析]国家刑罚权分为制刑权、量刑权和行刑权,分别由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和执行机关行使。制刑权是指在刑法中设立和配置刑罚的权力,《刑法修正案(八)》新增了对满七十五周岁的人犯罪的规定,这是立法机关给犯罪配置刑罚,是制刑权的体现,当然也是国家刑罚权的体现,故A选项正确。量刑权又可称为刑罚裁量权,是指司法机关决定是否判处刑罚、判处刑罚的种类与强度的权力,人民法院依法认定行为人的犯罪情节轻微,因此免除刑罚,是在行使决定不判处刑罚的权力,这是量刑权的体现,当然是在行使刑罚权,故B选项错误。行刑权是指执行刑罚的权力,我国大部分刑罚由监狱执行,少数由法院执行,公安机关负责拘役等少数刑罚的执行,因此公安机关可以行使部分刑罚权,C选项正确。公安机关行刑权的范围只能是刑罚,强制措施不是刑罚,故公安机关实施逮捕时,不是在行使国家刑罚权,故D选项错误。

2.

乙拿刀追杀甲,甲情急之下顺手捡起一块砖头击中乙头部,致使乙头部流血倒地。关于甲的行为,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______A.假如乙已经死亡,甲因为害怕打死人要负刑事责任,将乙毁尸灭迹。甲的行为仍属于特殊的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B.对于A选项中甲毁尸灭迹的行为,应构成侮辱尸体罪C.假如甲发现乙没有死,将其抛人河中溺死,甲构成故意杀人罪,属于防卫过当,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假如乙未死,甲误以为乙已经死亡,遂将乙抛于河中致乙被溺死,对甲可以认定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正确答案:AD[解析]A选项,正当防卫后面的行为不影响前面行为的性质,甲之后“毁尸灭迹”的行为不影响特殊正当防卫的成立。B选项,行为人对于自己正当防卫的性质认识不足,出于害怕被人发现受到刑事追究而实施了毁尸灭迹的行为,对其处罚缺乏期待可能性,故不成立侮辱尸体罪。C选项,甲的行为属于事后防卫,不成立正当防卫,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D选项,甲应当预见乙没死的事实,而由于疏忽大意没有预见,进而将乙抛入河中致使乙死亡。甲主观上明显有过失,客观上造成了乙死亡的危害结果,可以以过失致人死亡罪追究甲的刑事责任。

3.

甲与乙住同一小区,某日甲撬开乙的房门进入乙的房间。殴打乙之后向乙要钱。乙打开保险柜拿出10元递给甲,说:“我这里只有这么多了。”甲大怒,将10元扔还给乙,并说:“看来你比我更需要这10元钱。”甲见乙长得漂亮,就对乙提出了性要求,并强拉乙。乙说:“刚才被你打得头晕,人有点不舒服,要不晚上我去找你吧。”甲同意,遂返回家中。甲走后乙报案,甲在家中被抓获。关于甲的行为,哪些说法是错误的?______A.抢劫罪中止B.抢劫罪未遂C.强奸罪未遂D.强奸罪中止正确答案:AC[解析]甲抢劫乙时,乙只有10块钱,甲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人甲意志以外的原因,甲成立抢劫罪未遂。而甲实施强奸行为时,在乙提出晚上去甲家时,甲本可以当场拒绝而直接实施强奸行为,甲当时自动放弃了犯罪,不属于因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放弃犯罪,故成立强奸罪中止。选项A、C说法错误,B、D说法正确。

4.

关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犯罪,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______A.蒋某生产假药,货值金额达20万多元,尚未销售即被查获。蒋某的行为触犯生产假药罪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B.钱某明知李某生产的食品掺有少量有毒物质,但不会致命,遂大量购进并转销给多家小卖部出售,导致多人中毒。钱某与李某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共犯C.阮某投放“毒鼠强”毒死李某羊圈里面的200只羊,随后将其拉到市场销售,非法获利5万元。阮某的行为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和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数罪并罚D.姜某生产、销售假药,导致严重结果,但姜某一直以为自己生产、销售的属于劣药。由于姜某没有认识到自己在生产、销售假药,故不成立生产、销售假药罪,也不成立其他犯罪正确答案:BCD[解析]选项A:蒋某生产假药,该罪为行为犯,有生产假药的行为即构成犯罪,因此蒋某构成生产假药罪。蒋某生产的假药货值金额达20多万元,根据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生产伪劣产品尚未销售,但货值金额达到3倍以上(15万元以上)的,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定罪处罚。故选项A正确。选项B:钱某与李某事先未通谋,所以并不成立共犯,各自成立犯罪。选项C:阮某成立盗窃罪,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数罪并罚。投放危险物质罪必须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故意和行为。为了盗窃财物而故意使用危险物质杀害特定牲畜的,不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因此选项C错误。选项D:由于姜某主观上并不知晓自己生产、销售的是假药,因此不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应当在假药与劣药重合的限度内成立生产、销售劣药罪。

5.

关于减刑,下列哪些选项说法是正确的?______A.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1/2B.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10年C.被判处死缓的累犯,缓刑执行期满之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25年D.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25年有期徒刑的,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20年正确答案:ACD[解析]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第十五条规定,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十三年。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的,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二十五年;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的,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二十年。因此可以得知A、C、D项正确,B项错误。

6.

下列情形应按照故意伤害罪进行定罪量刑的有______。A.司法工作人员暴力取证而致证人伤残的B.行为人为劫取财物而预谋故意重伤被害人,或者在劫取财物过程中,为制服被害人反抗而故意将其重伤C.非法拘禁他人,并使用暴力致使被害人重伤D.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并造成被害人重伤正确答案:AC[解析]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七条的规定,犯暴力取证罪致人伤残的,构成故意伤害罪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故A项当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抢劫过程中故意杀人案件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规定,行为人为劫取财物而预谋故意杀人,或者在劫取财物过程中,为制服被害人反抗而故意杀人的,以抢劫罪定罪处罚。同样,造成被害人重伤的,应按照抢劫罪来认定。故B项不当选。《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非法拘禁罪规定,使用暴力致使被害人重伤的,应该按照故意伤害罪来认定。故C项当选。《刑法》第三百二十一条第二款规定,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罪造成被害人重伤,按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罪定罪,但法定刑升格。故D项不当选。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甲在杀乙的过程中,由于警察到来而逃走,即使甲以后放弃了继续杀乙的念头,但由于其杀人行为已经未遂,所以,不成立犯罪中止B.甲基于杀人的故意砍了被害人一刀,但没有砍死。此时,邻居阻止了甲继续行凶。这时,甲有后悔之意,主动协同邻居将被害人护送到医院抢救,使其得救。由于不具备中止的时间条件,而不能视为犯罪中止C.甲投毒杀妻,将毒食给其妻吃下,后见其妻中毒疼痛难忍,出于怜悯而自动将其妻送往医院抢救,有效地防止了其妻死亡结果发生。甲的行为是犯罪中止D.甲想伤害乙,在将乙打成重伤后,甲见乙很可怜,就主动将乙送往医院救治。甲本属故意伤害,不存在中止问题,只是伤害既遂正确答案:ABCD[解析]选项A:甲由于警察的出现而被迫放弃正在实行的犯罪行为,成立犯罪未遂。基于犯罪形态的相互排斥性,未遂形态出现后,不可能再出现其他犯罪形态。

选项B:甲实施犯罪行为,因为他人的阻止而被迫放弃了犯罪,成立犯罪未遂。与A选项的理由相同,不能再出现中止。

选项C:甲实施了杀人的行为,在危害结果出现之前,积极主动地阻止了危害结果的发生,属于理论上的“积极的中止”,成立犯罪中止。

选项D:甲实施伤害行为,造成伤害结果,已经成立故意伤害罪的既遂。与A选项的理由相同,不可能再出现犯罪中止。

8.

甲欲开枪杀乙,射击的结果却是导致乙重伤,同时导致乙身边的丙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______A.认定甲的行为成立一个故意杀人罪即可B.认定甲的行为成立一个故意杀人未遂和一个过失致人死亡罪C.认定甲的行为成立一个故意杀人罪和一个过失致人重伤罪D.认定甲的行为成立一个故意杀人罪和一个故意杀人未遂,实行并罚正确答案:BCD[解析]甲的行为属于打击错误,导致乙重伤,丙死亡。根据法定符合说(通说)的数故意说,行为人对杀死乙是直接故意,但是因为造成其重伤,应该是故意杀人罪未遂,对丙,甲存在的是间接故意,对乙身旁的丙,甲存在一种放任的态度,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但甲实施的是一个行为,即举枪杀人,造成了两个结果,同时触犯了一个直接故意杀人未遂,一个间接故意杀人既遂,构成刑法理论上的想象竞合犯,则应以重罪论处而不应数罪并罚。故以一个故意杀人罪定罪量刑即可。

9.

周某系A市建设银行某储蓄所记账员。2008年3月20日下午下班时,周某发现本所出纳员徐某将2万元营业款遗忘在办公桌抽屉内(未锁)。当日下班后,周某趁所内无人之机,返回所内将该2万元取出,用报纸包好后藏到自己办公桌下面的垃圾袋中,并用纸箱遮住垃圾袋。次日上午案发,赃款被他人找出。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______A.周某的行为成立盗窃罪B.周某的行为成立贪污罪C.周某的行为成立职务侵占罪D.周某的行为属于既遂正确答案:AD[解析]周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2万元偷放在自己知道的垃圾袋中。周某虽然没有将钱拿出办公室,但是这笔款项已实际处于他的控制之下,银行对这笔款项已经失去控制,因此,周某的行为属于盗窃罪的既遂,选项A、D正确。《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贪污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和受委托管理国有财产的人,周某并不是,所以不构成贪污罪,选项B错误。《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周某并没有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所以不构成职务侵占罪,选项C错误。

10.

关于集团共同犯罪,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______A.黑社会性质组织的首要分子带领集团犯盗窃罪,被执行拘役之后又犯为境外提供国家秘密罪,应当从重处罚,而且不得缓刑,也不得假释B.盗窃集团的首要分子指示其成员实施盗窃行为,该集团成员在实施盗窃行为后又故意杀人的,首要分子应当对成员的故意杀人行为承担责任C.对于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应当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即应当对集团成员所实施的全部犯罪承担刑事责任D.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认定要求一定有国家工作人员的包庇、纵容,但国家工作人员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则成立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正确答案:BCD[解析]选项A: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和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都是特别累犯规定的犯罪。对于特别累犯,刑法不要求其前罪必须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所以,本项构成特别累犯。其法定后果和普通累犯相同。故本项说法正确。选项B:对于超出首要分子的策划、指示实施的犯罪,首要分子不承担责任。选项B说法错误。选项C:首要分子是对集团的犯罪负责,而不是对集团每个成员的犯罪负责。故集团成员超出集团犯罪计划,独自实施的犯罪行为,不属于集团犯罪的罪行,首要分子对此不承担责任,选项C说法错误。选项D:根据法条规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征第四项是:“通过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或者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包庇或者纵容,称霸一方,在一定区域或者行业内,形成非法控制或者重大影响,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所以,没有国家工作人员的包庇、纵容的,也可以成立本罪。选项D说法错误。

11.

甲、乙二人把网友李四诱骗到一宾馆客房内,逼其交出信用卡、说出密码。为防止李四挂失争取时间,两人临时起意叫来女友丙、丁,告知实情,让丙、丁两人尽快使用李四的卡提款购物,甲、乙则继续扣押李四。丙、丁两人花三天时间将卡中20万元存款提现和购物。关于此案正确的说法是______。A.甲、乙构成抢劫罪B.甲、乙构成抢劫罪和信用卡诈骗罪C.甲、乙构成绑架罪和抢劫罪D.丙、丁构成抢劫罪共犯正确答案:AD[解析]抢劫罪与绑架罪两罪的区别,一是取财是否有当场性,二是取财的对象是否针对被害人本人。对于抢劫罪与绑架罪的界限,一般认为两者强取财物的时间、地点不同,后者索要的财物是在第三人的控制之下,罪犯通常要求第三人在指定的时间、地点交付;而抢劫的财物通常是在被害人的控制下,罪犯当时直接从被害人处强取。抢劫罪一般应当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具有“当场性”。故本案中,甲、乙的行为应认定为抢劫罪。另外,抢劫信用卡后使用、消费的,应以抢劫罪定罪处罚。其实际使用、消费的数额为抢劫数额。丙、丁在本案中属于抢劫罪的事中共犯。

12.

下列哪些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______A.甲在实施抢劫之后,为了灭口,将被害人杀死B.乙强奸某女,引起某女自杀C.丙与丁通奸多年,某日,丙要丁杀死其夫,丁不同意。丙毒打丁,并砸毁其家中物品,扬言如果丁2日内不能杀死其夫,就要丁自杀,丁因不忍心杀夫而自杀身亡D.某男与某女相约自杀,欺骗某女先自杀后,该男逃走正确答案:AC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故意杀人罪的认定问题。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选项A中甲在实施抢劫之后,即构成抢劫罪后,为了灭口而杀死他人,应属于故意杀人罪,因其杀人的行为已不再是抢劫的手段行为;而选项B中某女的死亡与乙的行为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必然的因果关系,此种情况下,被害人的死亡应当作为强奸罪的量刑情节考虑,而不应独立构成一罪;选项C中行为人丙采用了胁迫的方法(如毒打、砸毁其家中物品、扬言等),故意逼使被害人丁自杀,丁的死亡对于丙而言是有所预料、并不反对甚至是持希望的态度;选项D中某男是以相约自杀为名,诱骗他人与其共同自杀,而其本人并非想真正自杀,相约自杀实际上是故意致他人死亡的手段,对其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

本题中的四个选项都具有一定的干扰性。其中,选项B中某女的死亡与乙的行为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必然的因果关系,被害人的死亡应当作为强奸罪的量刑情节考虑,而不应独立构成故意杀人罪。抢劫罪中的暴力手段虽然可能包含故意杀人的方法,但在实施抢劫之后为了灭口而杀死他人,此时的杀人行为已经不是抢劫的手段了,而应单独构成故意杀人罪。

13.

对于下列行为的认定,不正确的是______。A.在医院太平间工作的杜某在未经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将死者的眼角膜取下出卖,获取数万元利益,杜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B.在监狱工作的阮某在死刑犯人秦某(无子女等亲属)拒绝的情况下,在其死后,将其眼角膜取下,捐献给他人,阮某构成盗窃、侮辱尸体罪C.无业游民常某见高中生蓝某(16岁)因无钱买手机而苦恼,于是对其说出卖点没用的器官可以得到很多钱,蓝某欣然同意。于是在常某的安排下。蓝某摘取了肾脏一只,得到2万元,常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D.无业游民常某对高中生闽某(15岁)说出卖点没用的器官可以得到很多钱,可以买名牌包,闽某同意出卖。于是在常某的安排下。闽某摘取了肾脏一只,得到3万元,常某的行为构成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正确答案:ACD[解析]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第三十七条第三款的规定,违背本人生前意愿摘取其尸体器官,或者本人生前未表示同意,违反国家规定,违背其近亲属意愿摘取其尸体器官的,依照本法第三百零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A选项中,杜某的行为成立盗窃、侮辱尸体罪而非盗窃罪,A选项说法错误,当选。B选项说法正确,不当选。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第三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未经本人同意摘取其器官,或者摘取不满18周岁的人的器官,或者强迫、欺骗他人捐献器官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所以即使不满18周岁的被害人承诺摘除自己器官的,其承诺行为无效,行为人的行为同样成立故意伤害罪而非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因此C选项情形构成故意伤害罪,而非不构成犯罪。C选项说法错误,当选。D选项情形应构成故意伤害罪,说法错误,当选。本题应选A、C、D。

14.

对于危害结果的判断,下列哪些是错误的?______A.甲在公共场合向乙“泼洒粪便”并辱骂乙,乙既没有遭受人身伤亡,也没有遭受财产损失,不应认定甲的行为情节严重,没有达到刑法的调整范围B.甲拿刀追杀乙,但只造成了乙的轻伤,乙在住院期间由于电线漏电导致房子起火被烧死。乙的死亡结果与甲无关,对甲应认定故意杀人罪(未遂)C.甲拦路抢劫乙,但乙身无分文,甲的行为没有危害结果D.甲意欲致乙死亡,便劝乙乘坐火车,欲使其发生事故死亡,乙果真死于此次火车事故。乙的死亡是由甲所导致,对甲应认定为故意杀人罪正确答案:ACD[解析]A选项,危害结果不仅是人身伤害、财产损失,也包括尊严、信誉,这些法益是无形的。甲当众往乙身上“泼洒粪便”并辱骂乙,已对乙的尊严和声誉造成了损害,达到了情节严重的程度,应认定甲构成侮辱罪。B选项,甲杀乙造成的只是轻伤的危害结果,导致乙死亡的直接原因是房子起火。甲的杀人行为与乙的死亡结果之间并无因果关系,甲的行为应认定为故意杀人未遂。C选项,危害结果是使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遭受威胁,法益受到紧迫现实的危险,而不是没有危害结果。D选项,甲劝乙坐火车的行为是生活行为,该行为不具有导致结果发生的危险性,因此甲的劝说行为与乙的死亡结果之间无因果关系,甲不构成犯罪。本题为选非题,B选项说法正确,但不应入选。故正确答案为A、C、D。

15.

下列行为人之间不按照共同犯罪论处的是______。A.甲某成立一个恐怖活动组织,乙某为甲某提供了交通工具、物资和通信工具B.甲某组织卖淫,乙某被聘请为保安,以协助其组织卖淫活动C.甲某明知乙某正在实施分裂国家的犯罪活动,仍然为其提供了现金和物资D.甲某组织乙某等偷越国(边)境正确答案:ABCD[解析]选项A:根据《刑法》第一百二十条和第一百二十条之一的规定,甲成立组织恐怖组织罪,乙成立资助恐怖活动罪。

选项B:根据《刑法》第三百五十八条的规定,甲成立组织卖淫罪,乙成立协助组织卖淫罪。

选项C:根据《刑法》第一百零七条和第一百零三条的规定,甲成立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乙成立分裂国家罪。

选项D:根据《刑法》第三百一十八条和第三百二十二条的规定,甲成立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乙成立偷越国(边)境罪。

16.

下列关于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深夜甲尾随妇女胡某,待其行至没有路灯的路段时欲将其强行奸淫,胡某拼命反抗,结果不慎跑到马路中央并被过往的车辆撞死。则甲的行为与胡某的死亡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B.乙开枪射击毛某,没有击中,但毛某素来胆小,被枪声惊吓以致死亡。则乙的行为与毛某的死亡不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C.丙将房某打成重伤,房某被送到医院后,医生诊断认为其伤势已致命需要立即手术。但就在医院要对房某实施手术之际,当地发生地震,房某被震落的吊灯砸死。则丙的行为与房某的死亡不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D.丁将姚某约到山上并欲将其杀害,对其一顿暴打后,丁见其失去知觉,以为其已经死亡,便自行下山。但姚某在一段时间后醒来,因受伤而精神恍惚,在下山时不慎摔死。则丁的行为与姚某的死亡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正确答案:ACD[解析]一般而言,在存在介入因素的情况下,先前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否被阻断而导致不存在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主要考虑介入因素的性质及与先前行为之间的关系,即介入因素是异常的还是正常的、介入因素是独立的还是从属于先前行为。如果介入因素的出现是异常的,独立于先前行为的,则先前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被阻断而没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反之,则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A项中甲的强奸行为直接导致被害人跑到马路中央,即存在被过往车辆撞死的危险性,故并不属于异常的介入因素,是甲可预料的,故应肯定甲的行为与胡某的死亡之间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B选项中,乙的行为与毛某的死亡结果之间没有其他介入因素,故应认定二者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因此B选项错误。C项巾地震的出现属于异常,也独立于行为人的先前行为,故应认定先行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已经断绝。D项中姚某在山上被打昏并在精神恍惚的状态下下山以致摔死,这些介入因素也不是异常的,同时也是与丁之前的打击行为密切相关的,故应认定它们之间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17.

甲于2007年4月5日被法院判处2年有期徒刑,缓刑3年,按规定应当在15日内到考察机关报到,甲没有去。却应朋友乙的请求,手持铁棍陪同乙到某工地讨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甲违反缓刑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B.对甲撤销缓刑,收监执行C.对甲撤销缓刑,数罪并罚D.甲经过的缓刑考验期不能折抵刑期正确答案:ABD[解析]《刑法》第七十五条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二)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三)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四)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刑法》第七十七条第二款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本题中甲被判缓刑以后按照规定应当在15日内到考察机关报到,但是他却没有遵守规定,情节严重。所以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值得注意的是,甲应朋友的要求手执铁棍在工地上要债并不是属于犯罪的性质,所以不能算新罪,更谈不上数罪并罚的问题。如果撤销缓刑的,经过的考验时间不能折抵刑期。但是,先行羁押的日期应予折抵刑期。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D。

18.

关于刑法的解释,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______A.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洗钱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为司法解释B.当然解释进行解释的根据为当然的道理,但以符合刑法的文字含义为前提C.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2004年《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规定的“相同的商标”,是指与被假冒的注册商标完全相同,或者与被假冒的注册商标在视觉上基本无差别、足以对公众产生误导的商标。此为扩大解释D.罪刑法定原则禁止类推解释,因此,被处以治安拘留的违法人员,在拘留期间,主动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不能认定为自首正确答案:ABC[解析]司法解释是指国家司法机关所作的解释。在我国具有普遍效力的司法解释,只能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就审判和检察工作中如何具体应用法律进行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洗钱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是最高人民法院对审判洗钱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所进行的解释,属于司法解释,A选项正确,当选。当然解释即刑法规范虽未明示某一事项,但依形式逻辑、规范目的及事物的当然道理,将该事项解释为包括在该规定的适用范围之内。当然解释在本质上是根据立法精神,对刑法适用所作的“举重若轻”、“举轻若重”的逻辑解释。因此当然解释进行解释的根据为当然的道理,但还必须符合刑法的文字含义。因此B选项正确,当选。关于C选项。扩大解释,即刑法条文的字面通常含义比刑法的真实含义窄,于是扩张字面含义,使其符合刑法的真实含义。将“相同的商标”解释为与被假冒的注册商标完全相同,或者与被假冒的注册商标在视觉上基本无差别、足以对公众产生误导的商标,此解释为扩大解释。因此C选项正确,当选。由于罪刑法定原则包含了有利于被告人的思想,因此,当类推解释有利于被告人,同时不会与刑法的法益保护机能相冲突时,允许类推解释。被处以治安拘留的违法人员,在拘留期间,主动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可以认定为自首。因此D选项错误,不当选。

19.

私营矿主甲开办了一煤矿,因坑道内通风不畅,致瓦斯大量聚集,随时有爆炸的危险。此种情况下,工人们纷纷向甲提出待瓦斯散尽后再下矿作业。但甲因近期煤炭供不应求,销路较好,遂不顾工人们的死活,强令工人继续作业,结果发生重大事故,致二十余名工人井下死亡,其中有6人尚未满16周岁。甲的行为构成______。A.强令违章冒险作业事故罪B.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C.择一重罪处罚D.数罪并罚正确答案:ABD[解析]甲的行为系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的行为,构成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刑法修正案(六)》第一条第二款的规定)。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是指违反劳动管理法规,雇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从事超强度体力劳动的,或者从事高空、井下作业的,或者在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等危险环境下从事劳动,情节严重的行为。挖煤系国家禁止童工从事的危重劳动,甲雇用尚未满16周岁的童工从事此种劳动,并致6人死亡,已经构成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对此,应数罪并罚。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B、D。

20.

下列哪些情形,应当适用剥夺政治权利?______A.甲绑架人质后害怕罪行败露杀人灭口的B.乙假冒妇女丙的丈夫使其受蒙蔽而将丙强奸C.某丙与某戊各殴一拳致某丁左眼失明D.某丁因犯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正确答案:AD[解析]应当适用剥夺政治权利的是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和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A选项,根据《刑法修正案(七)》第六条的规定,绑架致使被害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死刑。D选项,间谍罪属危害国家安全犯罪。

21.

下列哪些情形构成累犯?______A.张某17岁时因贩卖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7年后出狱。出狱第2年,他又犯故意伤害罪,应当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B.王某在21岁时因交通肇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出狱第4年,他又犯抢劫罪,应当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C.刘某在21岁时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其执行12年后被假释。在被假释的第6年,刘某又犯贩毒罪,应当被判处无期徒刑D.孙某犯叛逃罪5年徒刑期满,3年后又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正确答案:CD[解析]我国刑法规定的累犯,可分为一般累犯和特别累犯两类。

一般累犯也称普通累犯,是指因犯罪受过一定的刑罚处罚,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法定期限内又犯一定之罪的。根据《刑法》第六十五条的规定:一般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除外。前款规定的期限,对于被假释的犯罪分子,从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特别累犯,是指因犯危害国家安全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被判处刑罚(对于刑罚种类没有要求),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以后的任何时候再犯上述任一类罪之人。

本题中,张某犯第一个罪时不满18周岁,所以不构成累犯。王某的第一个罪是过失犯罪,所以不构成累犯。刘某的后罪发生在前罪刑罚执行完毕第4年,满足一般累犯的时间要件。其他要件也符合。所以,刘某构成累犯。孙某由于后来所犯罪名并不是危害国家公共安全、恐怖活动或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中的任一类罪,孙某并不成立特殊累犯。但后罪在前罪执行完毕后第三年所犯,因此成立一般累犯。

22.

行为人的下列行为中,哪些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______A.甲给李某打电话声称,3日内若不凑足5万元钱交给自己,将杀害其妻B.乙通过王某转告赵某,若不给5000元的保安费,将毁灭其摊位C.丙暗示于某若不同意与其发生性关系,将利用职务关系将于某开除D.丁扬言,若耿某执意不将应发给他的补助费2000元发下,将泄露耿的隐私正确答案:AB[解析]A选项,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威胁、威吓的方法,利用被害人恐惧的心理,索取财物的行为。甲给李某打电话声称,3日内若不凑足5万元钱交给自己,将杀害其妻,甲的行为符合敲诈勒索罪的成立条件,构成敲诈勒索罪。因此,A选项当选。B选项,乙通过王某转告赵某,若不给5000元的保安费,将毁灭其摊位,乙的行为符合敲诈勒索罪的成立条件,构成敲诈勒索罪。因此,B选项当选。C选项,丙暗示于某若不同意与其发生性关系,将利用职务关系将于某开除,丙的行为属于强奸中的威胁手段,侵害的是被害人的性自由权,而非财产权,成立强奸罪。因此,C选项不当选。D选项,敲诈勒索罪要求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而丁扬言,若耿某执意不将应发给他的补助费2000元发下,将泄露耿的隐私,丁索要的是应属于自己的钱,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不成立敲诈勒索罪。因此,D选项不当选。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B。

23.

下列哪些行为,情节严重的构成非法经营罪?______A.未经国家烟草专卖局批准,经营香烟的B.未经国家盐业主管部门许可,经营食盐的C.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期货或者保险业务D.捏造并散布虚假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声誉、商业信誉的正确答案:ABC[解析]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的规定,非法经营罪客观方面表现为: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在我国,烟草、食盐都属于专营、专卖的物品。C选项属于1999年《刑法》修正案的新规定。

D选项中,捏造并散布虚假事实,损害竞争对手商业信誉的行为,应当属于《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条的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

24.

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______A.管制、拘役的执行机关是公安机关,其刑期都是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起算,而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B.对于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劳动中应当同工同酬;被判处拘役和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C.被判处管制、缓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的犯罪人应当实行社区矫正,同时可以适用禁止令D.刑事附带民事赔偿义务未履行完毕,违法所得未追缴、退赔到位,或者罚金尚未足额缴纳的,可以禁止犯罪分子从事高消费活动或者购买奢侈品正确答案:ABC[解析]管制的执行机关是社区矫正机关。关于刑期起算,选项A中的说法都是正确的。故选项A说法错误。被判处有期徒刑的,必须参加劳动而且没有报酬。故选项B说法错误。只有被判处管制和缓刑的才可以同时适用禁止令。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不可以同时适用禁止令。故选项C说法错误。选项D说法是正确的。

25.

甲某(38岁)酒后驾车,在超车时将在机动车道上系鞋带的妇女郑某与其子李详撞倒(李详当场死亡),并将郑某挂于车下。甲某在明知车下有人的情况下驾车逃跑,将郑某拖拉500余米而致其死亡。本案中甲某______。A.构成交通肇事罪,致郑某死亡的行为属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加重结果B.构成交通肇事罪与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C.对郑某死亡的心理态度是间接故意D.构成交通肇事罪与故意杀人罪的想象竞合犯,应按故意杀人罪论处正确答案:BC[解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的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规定,“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而本案中,郑某死亡并非仅仅因为甲某消极地逃跑而使郑某得不到救助,而是因为甲某只顾逃避法律追究而在明知车下有人的情况下仍将其拖拉致死。因而甲某将郑某拖拉而死的行为不属于“因逃逸而致人死亡”的交通肇事罪的结果加重犯,而是在撞倒郑某之后,为了逃避法律追究又产生了放任郑某死亡的新的犯罪故意,实施了拖拉郑某逃逸的新的犯罪行为,从而构成了另外一个犯罪:故意杀人罪。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甲某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放任郑某被拖死的结果发生,因而甲某对郑某死亡的心理态度是间接故意。

选项A、D均具有干扰性,对选项A而言,以上的分析已经能够清楚地将其排除。对选项D而言,如前所述,甲某在撞倒了郑某之后,又产生了新的杀人的(间接)故意,并在该故意的支配下实施了拖拉郑某的新的行为。其后面的拖拉致人死亡的行为与前面交通肇事的行为,已经不再是《刑法》意义上的“一个行为”。而想象竞合犯的前提便是行为人实施了一个行为。所以,甲某的行为不构成想象竞合犯。

26.

关于侮辱罪与诽谤罪的论述,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______A.为寻求刺激在车站扒光妇女衣服,引起他人围观的,触犯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未触犯侮辱罪B.为报复妇女,在大街上边打妇女边骂“狐狸精”,情节严重的,应以侮辱罪论处,不以诽谤罪论处C.捏造他人强奸妇女的犯罪事实,向公安局和媒体告发,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触犯诬告陷害罪,未触犯诽谤罪D.侮辱罪、诽谤罪属于亲告罪,未经当事人告诉,一律不得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正确答案:ACD[解析]由于车站属于公共场所,在车站扒光妇女衣服,引起他人围观的,这种行为同时损害了妇女的名誉,成立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和侮辱罪的想象竞合犯,从一重罪处罚,选项A说法错误。

诽谤罪与侮辱罪的区别在于诽谤罪必须有捏造并散布有损于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的行为;侮辱罪既可以不用具体事实,也可以用真实事实损害他人名誉。骂妇女为“狐狸精”是一种使用言词对被害人进行诋毁、谩骂,使其当众出丑的言词侮辱行为,并不属于捏造虚假事实的行为,构成侮辱罪,而不构成诽谤罪,因此选项B说法正确。

捏造他人强奸妇女的犯罪事实,向公安局告发,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触犯了诬告陷害罪,但其同时向媒体告发,将捏造的事实予以散布,损害了他人的名誉,也触犯了诽谤罪,选项C说法错误。

侮辱罪、诽谤罪属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因此不是绝对的亲告罪,选项D说法错误。

27.

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______A.实施盗窃犯罪,造成公私财物损毁,又构成其他犯罪的,择一重罪从重处罚B.盗窃后为掩盖罪行而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的,属于吸收犯,以盗窃罪从重处罚C.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属盗窃罪与信用卡诈骗罪的竞合,从一重罪定罪处罚D.盗窃商业秘密的,属盗窃罪与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竞合,从一重罪定罪处罚正确答案:BC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罪数形态理论以及盗窃罪的认定与处理问题。首先,《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三款明确规定,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即盗窃罪)定罪处罚。故选项C的表述有误,因为此种情况下不需要“从一重罪定罪处罚”,而是直接以盗窃罪定罪处罚。选择B项与D项的法条依据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该解释第十二条第五项规定,实施盗窃犯罪,造成公私财物损毁的,以盗窃罪从重处罚;又构成其他犯罪的,择一重罪从重处罚;盗窃公私财物未构成盗窃罪,但因采用破坏性手段造成公私财物损毁数额较大的,以故意毁坏财物罪定罪处罚。盗窃后,为掩盖盗窃罪行或者报复等,故意破坏公私财物构成犯罪的,应当以盗窃罪和构成的其他罪实行数罪并罚。该条第六项规定,盗窃技术成果等商业秘密的,按照《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的规定(即侵犯商业秘密罪)定罪处罚。可见,B选项与D选项的表述是错误的。选项A所列情况实为牵连犯或者想象竞合犯,其法条依据为上述解释第十二条第五项的规定。

本题中的四个选项均具有一定的干扰性,都属于盗窃罪处理中的一些特殊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本题要求选择的是错误的说法,故选项A表述是正确的,不能选择。

(三)不定项选择题1.

关于特殊主体,下列选项说法错误的是______。A.贪污罪的主体与职务侵占罪的主体各自利用了本人职务上的便利,共同侵吞本单位财物的,根据主犯的性质定罪B.特殊主体的犯罪意味着没有该特殊主体身份的人不可能构成该罪的实行犯,但是可以构成帮助犯或者教唆犯C.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组织罪的组织者,属于特殊主体D.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罪的主体属于特殊主体正确答案:C[解析]关于A选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贪污、职务侵占案件如何认定共同犯罪几个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中,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分别利用各自的职务便利,共同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已有的,按照主犯的性质定罪。”贪污罪与职务侵占罪的主体都是特殊主体,各自利用本人职务上的便利,共同侵吞本单位财物的,根据主犯的性质定罪。因此,A选项的说法正确,不选。关于B选项,特殊主体,是指除了具有一般犯罪主体所要求的成立要件外,还必须具有某些犯罪所要求的特殊身份作为其构成要件的自然人主体。特殊主体仅指单独的实行犯,不含教唆犯和帮助犯。因此,B选项的说法正确,不选。关于C选项,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罪,是指组织、领导和参加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有组织地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称霸一方,为非作恶,欺压、残害群众,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的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的行为。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也可以包括单位。因此,C选项的说法错误,应选。关于D选项,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罪,是指境外的黑社会组织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发展组织成员的行为。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境外的黑社会组织的人员。因此,D选项的说法正确,不选。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2.

下列哪一选项应当数罪并罚?______A.为杀人而盗窃枪支,并实施了杀人行为B.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剥夺被组织人人身自由的C.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以暴力方法抗拒检查的D.司法人员受贿后又徇私枉法的正确答案:A[解析]选项A:本项成立盗窃枪支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