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土地评价与管理第
1章土地资源形成要素1.1土地基本概念辨析1.2农用土地及其环境要素1.3城镇用地及其环境要素1.4小结1.3城镇用地及其影响因素
自然环境条件城市发展人为因素自然环境条件与城市发展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地形条件地质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地基的影响滑坡、崩塌、地震等地质灾害的影响地面下降地基类别承载力(t/m2)碎石40-70角砾30-50粘土25-50粗砂、中砾24-34细砂16-22大孔土12-16沿海淤泥15-25泥炭4-10自然地级构成与地基承载力水文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地面水源的影响地下水位及水质的影响城市的缺水问题气候条件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局地气候(城市气候)太阳辐射、风向、温度、湿度、降水等方面的作用城市污染的气候条件地形条件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地形条件对城市布局、道路结构、工程建设、供排水的影响重庆、承德、拉萨、兰州等人文条件与城市发展经济结构和经济规模城市地域的功能划分城市地域的均质化和集聚化城市发展的阶段性宏观政策与城市发展经济结构和经济规模产业结构调整对城市规模的影响(1)农用地减少,交通和城镇用地扩大(2)经济规模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城市地域的功能划分城市地域的功能划分:工业、商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保险业、信息产业、物流业等城市区位的不同需求导致的功能分异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我国不同城市的主导产业发展问题?城市发展的阶段性城市不同发展阶段对其用地规模、结构、功能等方面的影响。城市发展的政策因素
三线建设西部开发第2章土地利用分类1.1土地利用分类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1.2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基本概念土地利用:人类根据一定的社会经济目的,对土地资源进行长期性或周期性的开发利用、改造和保护等的经营活动。不同地区在土地组成要素和土地类型上的差异,必然影响其土地利用状况。土地利用类型:一定土地类型经过长期开发改造而形成的具有特定土地用途、利用方式的地域单位。土地利用相同的单元土地或土地资源。土地利用类型划分:即根据土地利用的方式、结构及其特征的相似性与差异性而进行的归并或划分。
基本概念土地类型与土地利用类型的差异土地利用类型划分对土地评价的意义土地利用类型划分的理论基础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城乡分异规律土地利用分类体系基础分类体系(综合自然地理的土地分类系统)应用基础分类体系(中国1:100万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应用分类体系(针对一特定部门的土地整理、土地规划和土地归管理等)土地类型
土地类型是地球表面规律分布、面积大小不同、性质相对均一的土地单元。
同一种类型的土地单元应具有:相似的外貌形态,一般以其地貌、植被、土壤类型为代表相似近的成因及可以比拟的、相近似的土地性质,如地形坡度、水文条件等
大致相同的自然生产能力
相同类别和程度的土地利用适宜性或因素的限制性
相同的土地保护、改造和生产力提高的措施土地利用类型划分原则
要根据土地利用现状的特征进行分类要反映土地利用的地域性
要具有实用性
具有一定的科学系统
农村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利用分类系统城市土地利用分类系统村镇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土地利用分类分类系统(IGU,1949)(1)居民点和非农业用地(2)园艺用地(3)木本和其他多年生作物用地(4)栽培作物用地(5)改良的永久性牧场(6)未改良的牧草地(7)林地(8)沼泽(9)非生产性用地FAO分类系统(1)可耕种和长期种植作物的土地(2)永久性牧场和草地(3)森林用地(4)其他土地(城市、未利用地等)中国土地利用分类方案
《中国1:100万土地利用图》中的分类方案三级分类:第一级主要根据国民经济构成,分为10个类型;第二级:土地利用条件及经营方式,分为42个类型;第三级根据地形条件和利用特点,分为35个类型。一级二级三级
耕地水田平地水田、梯田水浇地平地水浇地、梯地旱地平地旱地、坡旱地中国土地利用分类方案
《中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中的分类方案土地利用类型划分的依据主要是土地的用途、经营特点、利用方式和覆盖特点等因素。中国土地利用分类方案一级类型的划分以土地用途作为划分的基本依据,二级类型以利用方式为主要标淮,同时也考虑了经营特点,覆盖度等因素。
依据土地的用途、经营特点、利用方式和覆盖特征等因素对土地进行的一种分类。根据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1984年9月《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及其土地资源专业组1987年2月的补充规定,划分8类46个二级类。乡村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耕地耕地: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新开荒地、休闲地、轮歇地、草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它树木的土地;耕种三年以上的滩涂。耕地中包括南方宽<1.0m。北方宽<2.0m的沟、渠、路、田埂。园地: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覆盖度<50%。或每亩株类大于合理株数70%的土地,包括果树苗圃等用地。园地林地和牧草地林地:生长乔木、竹类、灌木、沿海红树林等林木的土地。不包括居民绿化胜地,以及铁路、公路、河流、沟渠的护路、护岸林。牧草地:生长草本植物为主,用于畜牧业的土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城乡居民点、独立居民点以及居民点以外的工矿、国防、名胜古绩等企事业单位用地。包括其内部交通、绿化用地。
交通用地交通用地:指城乡居民点、独立居民点及居民点以外的工矿、国防、名胜古绩等企事业单位用地。包括其内部交通、绿化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地水域:陆地水域和水利设施用地。不包括滞洪区和垦殖三年以上的滩地、海涂中的耕地、林地、居民点、道路等。未利用地:目前还未利用的土地。包括难利用的土地。依据:《城镇地籍调查规程》1989目的:城市土地管理、城市规划等以宗地为单元,比例尺为1:500与西方比,特殊用地和绿化用地与村镇比,突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更宏观与乡村比,基本是农用地的和并和建设用地扩展城市土地利用分类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用地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其它公用事业用地农业用地和水面西方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村镇土地利用分类
依据:《村镇规划标准》
目的:服务于小城镇规划、村庄规划特点:以地块为单元,1:2000比例尺;突出乡镇企业的特点;对环境以特别的关注;与西方城市土地利用接轨。土地管理法有关土地利用分类的内容第四条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地、养殖水面等;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未利用地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土地利用分类的思考不同分类体系的衔接不同区域的接轨不同比例尺的衔接(制图综合)国际接轨用地概念的确定(实体)用地指标的度量按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全国土地管理部门动员200多万人,耗资十几亿元,历时近20年,首次全面查清了全国土地资源的情况。1984年5月,国务院部署在全国开展了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以县为单位统一组织力量,将调查成果统一到1996年10月31日的时点上。中国的土地详查工作中国的土地详查工作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截止到1996年10月31日,我国有耕地19.51亿亩,园地1.50亿亩,林地34.14亿亩,牧草地39.91亿亩,居民点及工矿用地3.61亿亩,交通用地0.82亿亩,其余为水域和未利用土地。人均耕地1.59亩。有666个县人均耕地小于0.8亩,其中463个县人均耕地不足0.5亩。在有限的耕地中,有灌溉设施的保收田仅占耕地总量的39.8%。坡度大于25度的耕地9100万亩,约占全国耕地的5%。耕地后备资源已严重不足,全国现有后备耕地资源2亿亩,按60%成垦率计,可开垦耕地1.2亿亩,人均不足1分地。我国土地资源面临10大问题我国国土面积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15,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土地只占世界人均数的29%,是澳大利亚人均土地的1.8%,加拿大的2.4%,俄罗斯的7.0%,美国的21%。人均在世界排序中显然居后。全国人均土地、人均耕地、人均有林地和人均草地分别为12.6亩、1.59亩、1.6亩和3.8亩,比世界同类指标少60%-80%,在全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分别排在第120、第114、第120和第84位。我国土地资源面临10大问题人均耕地少
我国现有耕地19.5亿亩(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人均1.59亩,不及世界平均水平(3.75亩)的43%。人均少于1亩的省级行政单位有7个。在2800多个县级行政单位中,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所确定的0.8亩警戒线的有666个,占总数的23.7%,低于0.5亩的463个,占16.5%。我国土地资源面临10大问题山地丘陵多耕地总体质量差
土地面积中,山地、高原和丘陵占69%,分别为33%、26%、10%;盆地和平原只分别占19%和12%,在世界领土大国中,山地比重最大。现有耕地中,一等好地占40%,中等地占34%,三等劣地占22.5%,不宜农耕的占3.5%。其中,有30%不同程度受水土流失危害,有40%严重退化,受各种因素限制的占60.1%,坡度在15°以上的占13.6%,坡度在25°以上的有9100万亩,需逐步退耕还林、还牧。我国土地资源面临10大问题土地资源空间匹配失衡东部地区占全国土地面积的47.6%,但占全国93%的人口,90%的耕地,88%的林地,72%的水域,90%的居民点、独立工矿和交通用地;西部地区虽占有全国土地面积的52.4%,但其中难利用土地占全国总数的77%,人口则只占全国的7%。全国62%的耕地分布在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但该地区水资源只占全国的20%;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水资源占全国的80%以上,但耕地只占全国的30%。我国土地资源面临10大问题近40年净减耕地2.5亿多亩从1949年到1957年的8年间,全国耕地面积净增2.09亿亩,主要是几大垦区开荒的结果。从1958年开始,全国耕地面积逐年减少,1958-1995年的38年间增减相抵,净减少耕地2.53亿亩,平均每年减少665万亩。相当于每年减少近7个中等县的耕地面积。我国土地资源面临10大问题耕地后备资源太少全国尚未利用的土地面积约为33.76亿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3%。其中,难以利用的沙漠、戈壁、永久积雪、冰川以及裸岩、石砾地等约占未利用土地的73%,宜作耕开垦的仅为2亿亩,按60%的垦殖率计算,可开发耕地1.22亿亩,全部开垦后人均增加耕地不足0.1亩。我国土地资源面临10大问题可开发土地基本已被开发利用据资料考证,6000年前我国已有原始农业种植,4000年前已有相当固定的农业耕作。公元前221年人口已达2000万,公元2年超过5000万,1900年超过4亿,现已超过12亿。人口多,历史久,能够开发利用的土地,基本已被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无偿使用合同标准文本
- 课程辅导与个别指导计划
- 井巷工程施工合同标准文本
- 公司规章制度(7篇)
- 你我贷借款合同标准文本
- 港口航运行业月个人工作计划
- 2025级沥青路面施工合同
- 公司总顾问聘用合同标准文本
- 信息咨询度合同标准文本
- 万能销售合同标准文本
- (2024年)团的发展史
- 版画艺术知识普及课件
- 一方出地一方出资合作建房合同样本正规范本(通用版)
- 气防站的安全管理制度
- (完整版)基于PLC的三层电梯控制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 人教版(2023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全册同步练习+单元及期未测试合集(含答案及解析)【可编辑可打印】
- 小学室内体育课跳绳
- 中考化学复习备考策略课件
- 2023年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答案解析word版
- 检察技术工作总结(5篇)
- 部编2023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活动园问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