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刑法中的原因自由行为研究摘要原因自由行为,又称“原因中的自由行为”,是指本具有辨别和控制能力的行为人,故意或过失使自己一时陷入无责任能力或限制责任能力状态,并在这种状态下实施了符合构成要件的行为。原因自由行为理论主要有“否定说”和“肯定说”两种观点,否定说主张行为人的责任能力必须和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同时存在才具有可罚性,所以原因自由行为不可罚。肯定说从原因自由行为的主观过错和对法益造成现实侵害来肯定原因自由行为的可罚性。论证原因自由行为的可罚性主要有相当原因行为时责任说和例外说两种理论。关于原因自由行为的相关国外立法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明确规定的类型,主要有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等国刑法。另一类是不作任何规定的类型,主要包括英美法系的国家,主要以判例为主。我国关于原因自由行为的刑事立法较为粗陋,在总则、分则及司法解释中只是一笔带过。针对完善我国这方面的刑事立法,本文提出了刑法总则、分则方面的立法建议。关键词:原因自由行为;责任主义;大陆法系;英美法系目录30953引言 1227711原因自由行为概述 1262771.1原因自由行为的产生及其概念 1103201.2原因自由行为的可罚性 216561.2.1否定说 261971.2.2肯定说 3238911.2.3原因自由行为的可罚性依据 3251242原因自由行为的相关立法 4198732.1大陆法系国家 4312452.1.1德国 4210112.1.2意大利 5297772.1.3日本 520712.2英美法系国家 5125302.2.1英国 5201712.2.2美国 674723我国立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完善 798883.1立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7100193.2立法建议 87954结语 86930参考文献 10引言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酒精、麻醉品的增多,社会环境日渐复杂,行为人在意志自由的情况下通过醉酒、吸毒等方式使自己陷于无责任能力或限制责任能力,然后借助自己丧失或者部分丧失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情况而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原因自由行为),以逃避刑罚的现象越来越多。此种情状下,行为人故意使自己陷入无责任能力或限制责任能力而后实行犯罪,具有明显的主观过错,如果不对这种行为在刑法上加以规制,将会对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负面影响,恶化社会风气,增加社会的不稳定性。而我国现行刑法关于原因自由行为的理论甚少,简明的规定不足以应对纷繁复杂的刑事司法实践和刑事司法实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尤其是目前原因自由行为所引发的社会危害性日益严重,对刑事立法的需求也愈加迫切。探究原因自由行为的相关理论,立足于我国刑事立法,并借鉴外国立法模式,以期合理且明确的纳入我国刑法立法体系之中,这无论对于我国刑法中原因自由行为的理论研究和刑事立法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1原因自由行为概述1.1原因自由行为的产生及其概念原因自由行为,又称“原因中的自由行为”,是指本具有辨别和控制能力的行为人,故意或过失使自己一时陷入无责任能力或限制责任能力状态,并在这种状态下实施了符合构成要件的行为桥爪隆,王昭武.论原因自由行为[J].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2018,5(03):137-149.。原因自由行为理论的提出,是由于原因自由行为与责任主义发生冲突所致。桥爪隆,王昭武.论原因自由行为[J].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2018,5(03):137-149.19世纪以来,为了防止客观归罪的结果和限制滥用刑罚,责任主义逐渐被确定为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责任主义,就是“没有责任就没有刑罚”的原则。具体而言,即使某种行为符合刑法条文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给法益造成了现实的侵害或者危险,但并不能仅以其行为科处刑罚,还要求对行为人具有非难可能性。责任主义主张行为者在行为受到伦理谴责时,才产生刑法上的责任,被处以刑罚。日本学者前田雅英指出:处罚没有非难可能性行为,会带来三个不利的效果:(1)行为人会认为自己只是因为不幸运而受到处罚,不会产生防止犯罪的效果;(2)使一般人在行为时缺乏遇见可能性,从而导致社会不安宁;(3)不能得到国民对刑罚制度的依赖,不利于刑罚制度威信的建立[日[日]前田雅英.《现代社会的实质的犯罪论》[M].东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1页;转引自徐文宗.论刑法的原因自由行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第17页.责任主义是现代刑法的基石,在责任论的前提下,责任主义的立场要求责任能力必须存在于犯罪之时。但问题在于,犯罪行为之时由于行为人自身原因造成的无责任能力或限制责任能力,对此种行为能否处罚?如果对此种行为加以处置,是否违反责任主义之旨?19世纪40年代,为坚持责任能力和实行行为同时存在的原则,原因自由行为成为犯罪阻却事由的观点渐渐兴起,尤其是因为学者萨维尼提倡该观点,以至于当时的主流观点一度是原因自由行为不构成犯罪。萨维尼当时为普鲁士司法大臣,在研议刑法草案时,国会议员认为应在刑法中规定关于可归责于行为人自陷无责任能力状态,以达到惩罚犯罪的目的。但萨维尼提出疑问:“行为者若意图犯罪,藉饮酒自陷于酩酊,而在完全丧失心神状态中实行者,则属显然矛盾;盖彼若完全丧失心神,则彼应已不能遂行其以前所曾决意并意图之行为,如彼仍可以遂行其以前所曾决意并意图之行为时,则系彼为丧失心神之证据,自不能免于规则;即无特别规定,裁判官亦可加以处罚洪福增.《刑事责任之理论》[M].海天印刷厂有限公司1982年版,第404页洪福增.《刑事责任之理论》[M].海天印刷厂有限公司1982年版,第404页;转引自徐文宗.论刑法的原因自由行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第17页.我认为,萨维尼的观点太过于理想、简单化。首先,判断行为人是否具有精神疾病有医学和法律上的两个标准,但是醉酒、吸毒致幻等行为人自愿陷入的这种非正常精神状态从医学和法律上都是不可能明确界定的,而且这种非正常精神状态的表现也因人而异,如果只以行为人是否能实施原先预定的犯罪作为判断标准太过武断。若一个人知道自己醉酒后会有暴力倾向,在醉酒前计划杀害a,并且为了保证计划顺利进行,请了b来帮忙按住a,然后将自己灌的酩酊大醉,但在实行的过程中不小心杀死了b。从结果来看行为人确实没有实施到原先预定的杀人计划,并且是在醉酒时不小心杀死了b,这种情况下行为人有明显的过错,如若以他没有实施原先预定的杀人计划为由证明他在杀害b时是无责任能力而无罪,则明显不符合常理。而对其处罚的原理,正好应对了原因自由行为的可罚性理论,即正是行为人故意使自己陷入了无责任能力状态,存在主观上的过错,并实施了杀人行为,侵害了现实的法益。1.2原因自由行为的可罚性在责任主义的背景之下,对原因自由行为是否应当处以刑罚成为原因自由行为理论争论的焦点,主要分为“否定说”和“肯定说”两种观点。1.2.1否定说否定说主要以责任主义为基础,责任主义奉行的原则是行为人的责任能力必须和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同时存在,只有两者同时存在,才能认定行为人须对其行为后果承担责任齐弋博.原因自由行为理论浅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01):234-235.。如果行为人是在没有责任能力的情况下实施的行为,不仅不能对该行为追究法律责任,也不能在其恢复责任能力后再要求其对之前无意识状态下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即犯罪需要行为与责任同时存在,缺少任何一个要素都不能构成犯罪。主张否定说的学者认为这种原则应当适用于原因自由行为。原因自由行为的行为只是其设定原因的行为,行为人实施该当犯罪构成要件之行为时,是没有刑事责任能力的,所以根据责任与责任能力同时存在的原则,行为人不需要对其丧失责任能力时的行为承担责任。齐弋博.原因自由行为理论浅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01):234-235.1.2.2肯定说即认为原因自由行为是当罚的。所谓“当罚”,是指对于行为人自己导致的陷入无刑事责任能力或者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状态,而实施的符合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处以刑罚。肯定说的主要有主客观两方面的理由:(1)由于行为人主观上存在罪过,所以,肯定原因自由行为的可罚性是刑罚正义的要求。原因自由行为与精神病中无法自由控制自己的言行截然不同,应对其加以刑罚,符合刑罚正义的要求。(2)客观上行为人的行为对法益造成了现实的侵害,肯定原因自由行为的可罚性,可以规制不法行为人利用自陷行为实施犯罪,以达到刑法社会防卫的目的徐文宗.论刑法的原因自由行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第19页.徐文宗.论刑法的原因自由行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第19页.原因自由行为作为一种现实存在的现象大量发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我国的司法实务中,有大量的暴力性犯罪是行为人在醉酒、吸毒等情况下实施的。在大量犯罪行为属于原因自由行为的背景下,无论是从原因自由行为行为人的主观过错、社会危害性及刑法的保护目的来说,对其进行处罚是维护正常社会秩序的要求,同时也符合国民情感上的需求。1.2.3原因自由行为的可罚性依据目前,大多数学者均认可原因自由行为具有可罚性,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论证其可罚性依据。论证原因自由行为的可罚性主要的问题即是如何解决“原因自由行为”和“行为与责任能力同时存在”原则之间的矛盾。国内外刑法学界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学说,其中主要包括“相当原因行为时责任说”和“例外说”两种学说。(1)相当原因行为时责任说。该学说认为,只要原因行为与结果行为及结果之间具有相当因果关系和责任关联,就有理由追究原因自由行为的责任齐弋博.原因自由行为理论浅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01):234-235.。支持该学说的学者认为,可以将原因自由行为中的行为分为两个阶段的实行行为:第一个阶段的实行行为是作为原因关系的实行行为;第二个阶段的实行行为是实行构成要件阶段的实行行为。这种学说将原因阶段的实行行为作为问责的对象,因为在设定原因阶段的行为时就已经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行为人应当有一定的犯罪可能预见性,人们有必要将该设定行为作为实行行为进行评价,这样便符合了“行为与责任能力同时存在”的原则。齐弋博.原因自由行为理论浅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01):234-235.(2)例外说。该学说认为,原因行为不是实行行为,但其与结果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原因行为是责任非难的根据齐弋博.原因自由行为理论浅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01):234-235.。支持该观点的学者认为,按照传统观点,人们只能在行为与责任能力同时存在的条件下肯定行为人的责任。但是,这里将原因自由行为作为一个例外规定,原因行为不是实行行为,但实行行为正是在原因行为的作用下发生的,原因行为和结果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人们例外地承认原因自由行为的可罚性。齐弋博.原因自由行为理论浅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01):234-235.2原因自由行为的相关立法国外关于原因自由行为的立法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明确规定的类型,主要有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等国刑法。另一类是不作任何规定的类型,主要包括英美法系的国家。但是在这个前提之下,每个国家刑法的具体规定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所以本文选择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将其原因自由行为相关刑事立法和相关情况加以分析。2.1大陆法系国家大陆法系国家不仅对无责任能力和限制责任能力者的刑事责任能力和刑事责任作出明确规定,而且对自陷无责任能力或限制责任能力者的刑事责任能力和刑事责任也作出明确规定。2.1.1德国德国对原因自由行为的相关立法规定主要是在分则中。如《德国刑法典》第323条a第一款规定,行为人在故意地或者过失地通过酒精饮料或者其他醉人的药物使自已处于昏醉状态的,处5年以下的自由刑或金钱刑,如果他在该状态中实施违法的行为却因为他由于昏醉已是责任无能力或者因为没有排除责任无能力而因此不能处罚他的话冯军译.冯军译.《德国刑法典》[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95页.值得注意的是,《德国刑法典》第323条a第一款的规定与原因自由行为的理论相比较是存在几点区别的。第一,原因自由行为是一般性规定,属一般犯罪的特别归责形态,通常规定在刑法总则部分,对行为人的定罪量刑是依照行为人所犯的不同罪行来具体决定的;而《德国刑法典》中自醉犯罪构成,是一种独立的犯罪,具有自己独立的罪名和法定刑,而且是包括行为人由于醉酒已不具有责任能力和因无责任能力而不能进行处罚的两种特定情形下规定了具体的刑罚。第二,原因自由行为的可罚性是因为行为人故意或过失地使自己陷入精神障碍的状态,并在此状态下实施了不法构成要件的行为,而《德国刑法典》第323条a中的第一款仅仅是对自醉的规定,对于故意或者过失通过吸食毒品或者其他手段陷入精神障碍的状态并没有予以规定,相比原因自由行为,其范围更狭窄。第三,原因自由行为理论中原因行为指行为人故意或过失的陷入无责任能力或限制责任能力状态并实施符合构成要件的行为,而《德国刑法典》第323条a要求行为人陷入昏醉状态,也就是说其仅仅规定了自醉导致无责任能力的状态,对自醉导致陷入限制责任能力的状态并无规定。而且原因自由行为理论包括原因行为和结果行为,且由原因行为导致结果行为,二者具有密切关系。而《德国刑法典》第323条a则是由结果行为反推到原因行为,即如果因为行为人犯罪时没有责任能力而不能处罚他,维护他所侵害到的法益时,则适用此条来一定程度上的维护公平正义。2.1.2意大利意大利刑法有关原因自由行为的规定十分详尽,无论是针对醉酒犯罪、麻醉品犯罪、意外醉酒、过失或自愿醉酒、惯常醉酒、酒精或者麻醉品慢性中毒都进行了细致的规定,且该刑法首先在第87条中对原因自由行为这种一般犯罪之特别归责状态进行了一个总的规定,而后通过不同条文对不同的情形下的原因自由行为进行分条规定,如第91条对因意外事件或者因不可抗力而处于完全的醉酒状态进行规定、第94条单独规定了惯常性醉酒情况,并对其加重处罚《最新《最新意大利刑法典》第87条规定:如果某人以实施犯罪或者为自已准备借口为目的使自已处于无理解或意思能力状态,对该人不适用第85条的规定。第91条规定:因意外事件或者因不可抗力而处于完全的醉酒状态,从而在实施行为时不具有理解或者意思能力的,不可归罪。如果醉酒状态是不完全的,但仍能大大降低理解或意思能力,刑罚予以减轻。第92条规定:如果醉酒状态不是产生于意外事件或不可抗力,既不排除也不降低可归罪性。如果醉酒状态是为了实施犯罪或者准备借口的目的而预先安排的,刑罚予以增加。第93条规定:当行为是在麻醉品作用下实施的时候,也适用前两条的规定。第94条规定:如果犯罪是在醉酒状态下实施的,并且该状态属于惯常性醉酒,刑罚予以增加,在刑事法律的意义上,那些沉溺于饮用酒精饮料并且经常处于醉酒状态的人,被视为惯常行醉酒者。当沉溺于使用麻醉品的人在麻醉品作用下实施犯罪的,也适用本条第一款的规定加重处罚。第95条规定:在因酒精或者麻醉品造成的慢性中毒状态中实施行为的,适用第88条和第89条中的规定。2.1.3日本日本现行刑法虽并没有对原因自由行为进行具体规定,但是早在日本昭和49年改正刑法中就对原因自由行为进行了规定,故原因自由行为理论早已被日本实务界接受并运用《日本刑法典》《日本刑法典》:第16条规定:(责任能力)因精神障碍而不能辨别行为的是非或者没有能力遵从其辨别而行动的人的行为,不处罚。因精神障碍导致前项规定的能力明显减低的人的行为,减轻刑罚。第17条规定:自已故意招致精神障碍,导致发生犯罪事实的,不适用前条的规定。自已过失招致精神障碍,导致发生犯罪事实的,与前项相同。从日本改正刑法中可以得知,其关于原因自由行为的相关内容主要是在刑法总则中进行规定的,且以故意或过失招致精神障碍的不同情形来区分故意犯情形和过失犯情形,举例而言,行为人明知自已有酒后实施暴行的癖好,仍然故意喝醉实施暴力相关犯罪,此时行为人构成的是故意犯的原因自由行为;而行为人明知自己有酒后实施暴行的癖好,由于疏忽大意或者过于自信而喝醉进而实施暴力相关犯罪的,构成过失犯的原因自由行为。但是规定中关于原因自由行为的犯罪情形仅仅用“不适用前条的规定”进行定罪,未免显得有些模糊,即未明确规定原因自由行为犯罪情形适用的刑罚,在司法实务中会导致法官自由裁量权过大。2.2英美法系国家2.2.1英国英国作为英美法系的代表国家,虽然很少有系统的刑法理论术语,但不缺乏刑法理论,在长年累月的无数判例中,积累沉淀了相当丰富的刑法思想与理论。同样的,英国刑法中没有原因自由行为的概念,但是不缺乏因为酒精或其他麻醉品自招陷于无责任能力或限制责任能力而实施犯罪的相关判例。英国刑法中将醉态分为自愿醉态和非自愿醉态,英国刑法承认非自愿醉态可以成为一般辩护事由从而免除刑事责任,同时在一定的范围内也承认自愿醉态作为辩护事由的可能。如行为人因醉酒而误将他人的钱包当作是自己带走,因其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所以不能构成盗窃罪。但在一般情况下坚持“自愿性之酩酊,不得抗辩”。即自愿酗酒而使自己陷入醉酒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若有触犯刑法的行为,即使其在行为时神志失常,也应当负他应负的责任,醉酒状态不能成为他免责的抗辩事由,甚至在19世纪初期英国法律还将酒后犯罪作为从重处罚的一种情节。凯德威尔案发生于1981年,被告人在饭店打工时和老板发生了争执,喝酒后放火烧饭店。火被及时扑灭,住宿的旅客安然无恙,没有给饭店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在法庭上,被告人辩称自己当时处于醉酒状态,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危及旅店内客人的生命张旭.英美刑法论要[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第44页.张旭.英美刑法论要[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第44页.2.2.2美国美国刑法深受英国的影响,属于判例法系,因此,同样的没有原因自由行为这一概念,对此同样也是在醉态犯罪中加以讨论的。在美国刑法中,根据社会利益的原则,一般情况下自愿醉态不能成为一般辩护事由,非自愿醉态则可以成为免除行为人刑事责任的辩护事由。例如,为了犯罪而饮酒壮胆,不能作为免罪或者减轻责任的辩护张旭.英美刑法论要[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第93页.张旭.英美刑法论要[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第93页.不能谴责非自愿醉态下的行为的理由在于行为人的行为缺乏构成犯罪所必需的心理要素。因为在这种醉态下,行为人丧失了一定的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而且这种能力的丧失不是由于行为人的行为主动造成的,而是由于他人的欺骗行为、强迫行为等造成的,所以不能归咎于行为人,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无法自由地作出控制自己行为的选择,因此不具有可罚性。由此可见,英美法系国家的刑法也肯定了类似原因自由行为的可罚性,谴责其主观上的过错,将实施原因自由行为的行为人的心理状态归入轻率,即行为人实施了应当预见却没有预见其危险性、不合理的冒险行为,或依据社会利益的原则,行为人侵害或可能侵害到了现实的社会利益,给社会带来巨大的风险。3我国立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完善3.1立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相比于前述德国、意大利在刑法典中关于原因自由行为较多的明文规定,日本倾向于原因自由行为的学术研究,以及英美法系的判例式规定,我国刑法及司法解释中有关于原因自由行为理论的规定较为粗陋如刑法总则第十八条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分则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规定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第三款规定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如刑法总则第十八条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分则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规定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第三款规定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首先,原因自由行为包括行为人原本可以自由决定,但故意或过失的使自己陷入无责任能力或限制责任能力,但我国刑法中规定的“醉酒的人,应当负刑事责任”,没有行为人选择的前提,没有区分行为人的故意或过失,导致行为人的责任范围扩大,不能适应实际生活中的多种情况。我认为,适用原因自由行为理论在实践中定罪量刑需要注意十分重要的两点,一是区分自愿醉酒与非自愿醉酒的情况非自愿醉酒须严格定义,即只有在行为人没有意识到他正在饮用酒类饮料,或者在特定的案件中一个人因服用了医疗处方上的药物而陷于醉态,才是非自愿醉酒。;二是区分服用过量酒精或会使人变得富于攻击性的药物和一般人不能注意到的医学常识的情况。比如一个糖尿病人在注射胰岛素后没有食用足够的东西变得富于攻击性、易做危险或不能预见的事情,而因此造成他人严重的身体损害,但患者本人并不知晓这种情况,这种情况下武断的将责任全部归结于行为人是对其极为不公平的。原因自由行为理论的适用的一个重要的关键点在于行为人的犯罪意图。在行为人非自愿或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动的陷入无责任能力或限制责任能力时实施犯罪行为,此时行为人没有实施犯罪的主观恶意,社会危害性较小,若对其比照正常状态下犯罪惩罚,不符合罪刑责相适应原则。非自愿醉酒须严格定义,即只有在行为人没有意识到他正在饮用酒类饮料,或者在特定的案件中一个人因服用了医疗处方上的药物而陷于醉态,才是非自愿醉酒。其次,原因自由行为包括无责任能力状态和限制责任能力状态,为了更好的实现刑法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的目的,二者的区别也应当在刑事立法中体现出来。所以,参考我国刑法中对精神病人与间歇性精神病人实施犯罪的定罪量刑的区分,对酒精、毒品、致幻药品或其他特定情况下行为人故意或过失的陷入无责任能力和限制责任能力的状况进行区分是必要的,这不仅是对刑事立法的细化和立法技术的提升,也是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另外,随着司法实践的需要的增多,原因自由行为在我国传统四要件的犯罪理论体系之中怎样处理、原因自由行为的地位以及在司法实践中原因自由行为理论如何适用,在理论与实践层面都是需要进一步探讨并且缩小二者间差距的。如福州市中院审理的彭崧故意杀人一案中,被告人彭崧因服食摇头丸药性发作,在其暂住的室内,持刀朝同室居住的被害人阮召森胸部捅刺,致阮召森抢救无效死亡。经司法鉴定,彭崧系吸食毒品和K粉后出现精神病症状,在精神病状态下作案,属于限定刑事责任能力。福州市中院认为,彭崧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并致人死亡,其行为已经构成故意杀人罪,一审判决彭崧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彭崧上诉,理由是作案时彭崧属于无刑事责任能力人,即使构成犯罪,也只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福建省高院在二审裁判时,理由引用了原因自由行为理论,“虽然本案被告人彭崧在杀人时控制、辨认能力已经减弱,但这种状态的出现是由于他吸毒所致,因此其杀人行为可以归责于其吸食毒品的行为,而且在本案中,彭崧在以前吸食毒品产生过幻觉的情况之下,明知自己吸食后会出现幻觉仍故意吸食,进而出现精神障碍将阮召森杀害,主观上应当认定为故意使自己陷入该状态,其应当承担故意杀人罪的刑事责任。”因此,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已经超越刑事立法而适用原因自由行为理论,刑事司法要求完善刑事立法。因此,在责任主义原则、罪刑责相适应原则及罪刑法定原则之下,完善原因自由行为方面的立法缺陷是十分紧迫的。3.2立法建议原因自由行为理论适用于刑事立法、司法实践是近年来我国学者努力研究的方向,主现要有4种立法设想:第一,在刑法总则中进行具体规定;第二,在刑法分则中设立具体罪名进行规定;第三,在刑法总则中进行规定,也在刑法分则中规定相关具体罪名;第四,一些学者认为没有必要修改立法,只需要通过立法解释或司法解释,将以其他方式自陷于无责任能力或限制责任能力的情况解释到现有条文即可。我认为第三种主张较为可取,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飞速发展,社会情况日益复杂,酒精、毒品、各种致幻药物在犯罪领域的作用不可小觑,原因自由行为理论会越来越具有普适性,所以,应当首先在刑法总则中概括性规定行为人故意、过失或是因不可抗力、意外事件而陷入无责任能力或限制责任能力,造成社会危害结果,并对两种情况进行量刑上的区别,这样有利于法律条文更加符合现实的需要,符合罪刑责相适应原则;其次,在分则中增设如“故意原因行为罪:故意服用酒精或者其他麻醉品使自己陷入无责任能力状态或限制责任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化工行业专用管材销售合同
- 2024年加工承揽合同工作量与质量标准
- 2024年云计算服务购销合同
- 办公家具项目实施方案、供货方案
- 音乐在教学中的应用模板
- 健身行业教练绩效考核方案
- 济宁学院《管理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常德客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题库下载
- 济宁学院《德育与级管理》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房地产开发劳务分包合同解读
-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
- 职业生涯规划-医生职业说明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齐鲁工业大学
- 学而思小学奥数知识体系
-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教案
- 输精管吻合术后护理查房
- 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第八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培优卷) 人教版(含答案)
- 2016年软考中级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下午《应用技术》真题及答案
- 平衡计分卡-化战略为行动
- 项目3 动车组列车餐饮供应《高铁动车餐饮服务》教学课件
- 甲状腺结节幻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