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认为,恶意诉讼是指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恶意欺骗法院,通过诉讼程序打击对手或通过法院裁判中关于事实或权利方面的认定,从而获得对方或第三人财物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2]肖建华.论恶意诉讼及其法律规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2,26(04):13-21.恶意诉讼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恶意诉讼是指行为人为了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明知自己的请求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但仍以诉讼的方式提出,从而不正当地行使法律赋予的诉讼权利。如《澳门民事诉讼法》所述,恶意诉讼是指广义的恶意诉讼,主要是指滥用诉权的行为。狭义的恶意诉讼可视为故意或重大过失,当事人在没有合理和法律程序的基础上,违背诉讼目的,以诉讼为手段,侵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合法权益,谋取非法利益或意图使他人财产和精神受到损害,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属于恶意诉讼。[3][3]《澳门民事诉讼法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29-130页。《美国侵权法重述》中提到的恶意诉讼是狭义的恶意诉讼,又称"无正当理由的诉讼"。[4][4]杨立新:《侵权法论》(第2版)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379页。这种侵权行为表现为三种形式,即刑事诉讼程序的非法申诉、民事诉讼程序的非法使用和程序的滥用。前两种侵权行为的基本特征是行为人没有诉权,提起诉讼的目的是为了追求诉讼以外的非法目的。另外,除了只有一方当事人的诉讼外,诉讼程序是有利于被告的,诉讼程序结束。第三种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有诉权,但故意利用这种权利提起刑事或民事诉讼,以达到诉讼目的,给被告人造成损害的行为。对于上述三种恶意诉讼行为,行为人应当对其行为造成的损害后果承担侵权责任。我国《民法典》也从狭义上对恶意诉讼进行了界定:“明知道没有合法的诉讼理由,意图使他人受到财产上的损害,故意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这种侵权行为就是恶意诉讼。”故,在本文中,恶意诉讼仅限于狭义的恶意诉讼,仅指滥用起诉权力的行为。1.2世界范围内对恶意诉讼的规定1.2.1英美法系中与恶意诉讼有关的法律法规英美法系中的恶意诉讼是侵权法中独立的著名侵权类型,包括恶意告发(刑事)、恶意民事诉讼和滥用程序(程序法)。根据英美法律学者的结论,恶意诉讼是指被告在没有合理、适当理由的情况下,恶意使原告无故卷入诉讼,并使相对人在诉讼中无故遭受损害。在这种情况下,受损害的主体可以提起恶意侵权诉讼,要求赔偿。英美法系恶意诉讼侵权行为的救济贯穿于刑法、民法、诉讼法等多个领域,其精妙和细致程度值得称道,充分体现了英美法系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不追求概念体系严谨的案例法风格。目前,欧洲国家对恶意诉讼的侵权行为仍然采取原则性规定和判例发展的思路。立法规定以民法的原则性调整和程序法的特殊规定为主要模式,并没有像英美法系那样制定恶意诉讼侵权制度的特殊规定。1.2.2大陆法系中与恶意诉讼有关的法律法规由于概念体系的局限性,大陆法系中并没有恶意诉讼的特殊概念。虽然恶意诉讼权出现在罗马法时期,但它适用于受害人遭受欺诈而胜诉的场合,法务人员的决定可以成为独立的诉因,给予受害人救济,这可以说是恶意诉讼和侵权救济的雏形。但是,即使在罗马法中,也明确认为欺诈侵权的范围是广泛的、多变的,这可能会影响法律概念体系的准确性。因此,它被设定为法官处理私人犯罪者的专属权利,是一种辅助性的诉讼,只有在其他所有补救措施都不能解决问题时才能适用。1.3恶意诉讼的特点 恶意诉讼是对程序性权利的滥用。杨立新[5]杨立新:“恶意诉讼的侵权行为”,《法律服务时报》,2003[5]杨立新:“恶意诉讼的侵权行为”,《法律服务时报》,2003年12月19日,第A06版. 诉权与诉讼权的区别比较复杂,但本质上都是程序性权利。在恶意刑事告发案件中,公诉案件的恶意告发人滥用告发、揭发的权利,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11条第1、2款的规定,起诉犯罪行为的权利是程序法赋予的。起诉权是程序法赋予的权利,因此也应将其归为程序权的一种,与程序权这一高级概念统一起来。这样,诉权的滥用,无论是在恶意民事诉讼的情况下还是或在恶意谴责中滥用起诉权、起诉权,或在两种程序过程中滥用各种诉讼。恶意诉讼的主观构成即为行为人有恶意利用诉讼制度的主观故意,行为人应当在明确知晓不具备合法诉讼要件和事实理由的基础上提起诉讼。行为人内心需有损害公共或他人利益的意图。而另一方面的恶意诉讼客观构成则为行为人必须有诉讼的行为产生,行为人提起恶意诉讼必须是实施了非法行使诉权的行为。其可以包含为虚构案件事实、不符合提起诉讼的适格条件、明知败诉为了其他目的提起的诉讼等。从本质上讲,恶意诉讼是一种程序性权利的滥用。此外,当事人还可以利用民事诉讼法的特别程序侵害他人。民事诉讼法中的特别程序可以用于伤害他人。同样,也可以使用非争议解决程序,如宣告失踪、死亡程序、确定缺乏财产、破产程序、监督程序等。在这些程序中,没有争议存在,使用“滥用诉权”或“滥用诉讼权”称呼明显不恰当。因此,滥用程序权利的运用,在理论上可以避免矛盾,在实践中也容易理解。2恶意诉讼的产生背景2.1当事人主观恶意恶意诉讼最本质的产生原因便是行为人内心的恶意目的,其基于故意的主观内容,恶意地利用纠纷解决机制,追求诉讼请求或诉讼请求外其他目的,从而构成了恶意诉讼的主观方面。《民商法学大词典》中对恶意的解释为:恶意与善意相对应,指行为人实施某一民事行为时,事先明知有足以影响该行为法律效率的事实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6][6]江平,王家福:《民商法学大词典》,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版,第151页.2.1诉讼制度在我国的历史负面印象 我国虽有很漫长的刑事司法历史,但长期缺乏民事诉讼和独立的司法体系的社会环境,普遍存在厌诉心理,“打官司”这一行为在大众传统观念中仍然代表着“耻辱”。伴随中国封建制度的主流儒家思想中,圣人孔子就曾言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南怀瑾先生对其的解释是:审案子,我就像案中人一样客观,(分别从诉讼方和被诉者的角度来理解他们的诉求),力求客观公正,使得大家最后都心平气和,不再争执诉讼。[7]南怀瑾:《原本大学微言》,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版,第433[7]南怀瑾:《原本大学微言》,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版,第433页.2.2诉讼制度中存在的缺陷在《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一条至三十五条中,规定了民事诉讼案件的管辖范围,不难看出在案件的管辖都更加偏向于被告所在地,而相对来说原告住所地所在的法院管辖范围较小。在民事诉讼实践中,有着很大一部分案件的原告是合法权益的被侵害者,被告是侵害他人权益的一方,这种管辖上的倾向性不利于被告和原告的平等诉讼地位构建,同时也容易引起因异地管辖引起的串通性虚假诉讼。《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一条规定了回避有关的制度,其中,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应当分别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院长的回避,由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检察长和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对侦查人员的回避作出决定前,侦查人员不能停止对案件的侦查。但是在回避的相关规定中,并没有对审判委员会和检察委员会及其成员做出相关回避约束,在实践中审判委员会委员不回避的情况也大有存在。同时在对侦查人员的回避决定做出之前,原本的侦查人员不停止对案件侦查这一点也很容易被有心人打“时间差”,只要回避审查拖的时间足够久,等到侦查环节结束后再执行的回避还有何作用?这样不及时和不完善的回避制度不利于保证审判的中立性和公正性,也给了恶意诉讼可乘之机。2.3诉讼制度中对个人隐私问题缺乏保护现行的《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中做出了对刑事案件审判中当事人及相关人隐私相关的规定,其中定义了隐私保护的适用范围、适用内容、保护措施等。但是从法律法规中我们也不难发现,现行,规定中在对案件相关的个人信息保护罪名中并没有出现强奸罪等同样会在社会道德层面产生恶劣影响的事件当事人、相关人士个人隐私信息的保护,并且保护的方式较为模糊,手段较为陈旧。比如近年比较有影响的“6·20庆阳女生跳楼事件”[8]澎湃新闻:庆阳通报“女生坠亡”:曾四次自杀未遂,前年曾遭班主任猥亵,/newsDetail_forward_2218481,此案前后历经两年,2016[8]澎湃新闻:庆阳通报“女生坠亡”:曾四次自杀未遂,前年曾遭班主任猥亵,/newsDetail_forward_2218481李某和她的家人在违法事件发生后早期,就进行了许多维护自身权益的向公权力寻求公平正义结果的积极行为,但是在此过程中,因为司法程序并没有做到对当事人隐私信息的保护,使得李某在维权道路上心理疾病愈发加重,严重影响了她和家人的生活,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此案例值得对现行隐私保护作出反思,避免有心之人利用某些诉讼产生的社会影响达成恶意目的。2.4诉讼制度的滞后性使得其无法适应新型违法手段近些年来,在我国出现了一类新型的诈骗方式,被称为“套路贷”。所谓套路贷是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假借民间借贷之名,诱使或迫使被害人签订“借贷”或变相“借贷”“抵押”“担保”等相关协议,通过虚增借贷金额、恶意制造违约、肆意认定违约、毁匿还款证据等方式形成虚假债权债务,并借助诉讼、仲裁、公证或者采用暴力、威胁以及其他手段非法占有被害人财物的相关违法犯罪活动的概括性称谓[9]《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办理“套路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9]《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办理“套路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3司法实践中恶意诉讼的主要类型3.1当事人伪造虚假证据虚设案件事实理由,提起诉讼,获得胜诉的判决以期达到非法目的是恶意诉讼在司法实践中最常见的类型,也是常指的“诉讼欺诈”。3.1.1单方当事人伪造虚假证据一方当事人实施的虚假诉讼主要表现为一方当事人通过伪造证据、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方式虚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骗取人民法院作出错误判决,谋取非法利益,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如2015年,郑某等九人以民间借贷纠纷为由,向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某人民法院起诉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某四分公司")。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某建设集团")称,某四分公司因建设项目现金流的需要,共向郑某某等9名出借人借款479万元。某四分公司分别向他们出具了《借款表》或《借条》。借条上加盖了嘉实分公司财务专用章和负责人范XX的个人印章。郑某某等9人多次催促欠款未果,遂责令某四分公司、某建设集团偿还其借款本息。经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和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范某生承认涉案借款是范厚川的个人借款,并被判决败诉,郑某某等8人的诉求均得到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判决的支持。某建设集团收到一审民事诉状后,认为该九起民间借贷自己毫不知情,相关民事诉讼涉嫌诈骗,向合肥市公安局经济开发区分局报案,同时建设集团向合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检察院申请立案监督,经检察机关监督,公安机关决定立案侦查。2018年9月14日,合肥市人民检察院分别向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八份再审检察建议,认为范厚传指使他人以捏造的借据提起民事诉讼,妨碍司法秩序并严重侵害公司的合法权益,构成虚假诉讼,建议法院启动再审程序,撤销案涉的八份民事判决。启动再审后,上述案件民事判决均被法院裁定撤销。 当事人伪造证据骗取法院判决,已成为民事虚假诉讼的重要类型,应加强法律监督。3.1.2双方当事人串通伪造虚假证据在民事诉讼中,一些当事人出于非法的动机和目的,利用合法权利,以虚假诉讼的合法形式,以期通过诉讼而给对方造成一定的损害后果,逃避己方的责任。其主要手段是诉讼当事人相互恶意串通,通过虚构法律关系、捏造案件事实、伪造证据等方式提起民事诉讼,以获得法院的司法判决,从而达到逃避法律制裁或损害第三人利益的目的。 如最高人民法院(2001)民二终字第116号审理的《河北省石家庄市商业银行金桥支行与中国出口商品基地建设河北公司等借款担保合同纠纷上诉案》中,在货代公司不知情的情况下,基地公司改变了贷款用途,将800万元贷款归还了京华公司,金桥支行用特种转账传票从京华公司账户内将款项划出用于还贷,该行为显系金桥支行与基地公司为了清偿1994年4月15日、同年4月23日借款合同项下的款项而实施的,双方以新贷偿还旧贷的目的是明显的。由此,本案800万元的保证合同是在违背担保人货代公司的真实意思表示情况下签订的,已构成借贷双方串通,骗取担保。依据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审理经济合同纠纷案件有关保证的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9条“主合同债权人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采取欺骗、胁迫等手段,或者恶意串通,使保证人在违背真实意思情况下提供保证的,保证合同无效,保证人不承担责任”的规定,应免除货代公司对800万元借款合同的保证责任。3.2利用诉讼手段达成其他恶意侵权目的除上述常见伪造证据外,还有利用法律制度保全违法财产、用诉讼程序拖延本该进行的维权流程、损害当事人名誉、提起诉讼从而达到提高知名度的目的等,均对诉讼程序产生了危害影响。4恶意诉讼的违法性分析4.1对当事人权益的侵犯依受损客体之不同,可以把恶意诉讼之对人权益损害类型分为四种:其一,侵害一般财产权型;常发生于涉及拆迁安置补偿的自然人作为诉讼主体的分家析产、继承、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以物权纠纷为多。其二,侵害知识产权型;为了获得荣誉称号、广告资源、物质奖励,政策优惠等目的,企图通过制造虚假诉讼,快速达到认定驰名商标之目的。其三,侵害人格权型;侵权人通常利用社会对于“耻讼”、“厌讼”之念,以损害相对人名誉为目的,提起恶意诉讼,一般情形多见于名誉权之损害。其四,纯粹经济损失型;主要包含两大方面:一方面,依正常诉讼程序可得之财产利益。另一方面,被侵权人因被迫参与滥用诉讼所直接产生之相关诉讼费用。显然,在滥用诉讼之语境下,诉讼本身已遭利用,故该损失可谓普遍存在。4.2对司法公正的破坏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交流的密切,大量的社会纠纷急剧涌现,无效诉讼的增加会给司法机关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当下司法资源受限的问题已是不争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司法资源的局限性与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正如弗里德曼所言。"从理论上讲,诉讼的理由是无穷无尽的。但国家提供的法官、律师和法院数量有限。如果诉讼人数突然增加,系统就会被打乱,供求关系的缓慢互动将不再发挥作用。长时间的排队和拖延会导致紧张、投诉,甚至导致重大改革或调整"。在司法资源有限的前提下,一个案件所消耗的资源越多,其他案件所能共享的资源就越少,使那些急需司法保护的当事人的利益不能得到及时的确认和救济。鉴于目前法律诉讼权利滥用缺乏规范,一旦当事人恶意滥用诉讼权利,拖延诉讼时间,法院基本处于被动地位,司法机关对恶意行为的惩处,煽动了恶意者的火焰,受害方在等待被诉时,势必会将不满情绪转移到法院身上。司法机关若使得恶意诉讼方胜诉,也会使得群众愤懑情绪发酵,从而产生了负面的示范效应,对司法公正、高效的形象造成了严重损害,严重影响了司法公信力。5结语即使诉权、诉讼权被滥用,也不应该简单地随声附和"喊打喊杀"。法院应持严谨、审慎甚至宽容的态度,不能一概而论地适用禁止滥用诉讼权的法律原则。毕竟,在现代民事司法中,国家禁止自我救济和独揽司法权,应该有司法行为的义务。人民群众有请求司法行为的权利,有请求国家保护权利、解决纠纷的权利。此外,国家应当承担保护人民权利、为人民解决纠纷的义务,这是司法行为的义务。因此,即使诉讼当事人的诉讼请求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败诉,也不意味着诉讼当事人滥用诉讼程序。不应将其等同于滥用诉讼程序,这样会损害公众对民事司法制度的信任,阻碍公众对司法的信心。 综上,对于恶意诉讼问题,要考虑到对当事人权利保护和诉讼原则的平衡性,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参考文献[1]陈逸超.知识产权保护背景下商标恶意诉讼的识别和规制[J].西部学刊,2021(08):78-80.[2]张璁.以“零容忍”态度治理虚假诉讼[N].人民日报,2021-04-27(005).[3]曹泽玲.侵权责任法中的恶意诉讼规制研究[J].法制博览,2021(09):54-55.[4]谢琼锋.民事虚假诉讼的检察监督新维度[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1(02):142-145.[5]庞子琦.专利恶意诉讼及其司法应对[J].法制与社会,2021(08):75-76.[6]胡月.我国民事诉讼第三人制度的困境与出路——以诈害诉讼第三人为视角[J].法制博览,2021(07):125-126.[7]鞠澄.虚假诉讼产生的原因分析[J].法制与社会,2021(06):66-67.[8]臧冬斌,宋立宵.虚假诉讼罪与诉讼诈骗犯罪行为界限[J].法律适用,2021(02):163-169.[9]董春华.论侵权法中恶意的界定及运用[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7(01):97-106.[10]顾宵.民事恶意诉讼产生的程序法漏洞及规制[J].法制博览,2020(35):163-164.[11]范卫国.虚假诉讼检察监督:现状审视、实践问题与发展趋势[J].法治论坛,2020(03):198-216.[12]刘仁婧.恶意诉讼阻挠竞争公司运营构成不正当竞争[N].人民法院报,2020-11-14(003).[13]韩波.论虚假诉讼的规制方式:困扰与优化[J].政法论丛,2020(04):114-125.[14]杜敏捷.我国民事恶意诉讼的法律规制[J].理论观察,2020(07):107-109.[15]刘彩云.虚假民事诉讼的识别与规制[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33(03):33-37+43.[16]陈洪兵.准确解读虚假诉讼罪的构成要件[J].法治研究,2020(04):152-160.[17]刘迎霜.恶意诉讼规制研究——以侵权责任法为中心[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2(01):97-106+198.[18]陈杰.关于虚假诉讼罪若干问题研究[J].北方经贸,2019(08):50-53.[19]刘君博.论虚假诉讼的规范性质与程序架构[J].当代法学,2019,33(04):140-149.[20]俞小海,邓梦婷.虚假诉讼罪的司法实务反思与规则重塑——基于对近三年全国虚假诉讼罪司法案例的实证分析[J].犯罪研究,2019(02):59-69.[21]田海鑫.论民事虚假诉讼的类型化体现及规制——基于北京市司法实践的考察[J].法律适用,2018(23):67-78.[22]樊崇义.虚假诉讼与证据裁判原则[J].人民法治,2018(21):74-75.[23]马世理.民事虚假诉讼的法律规制研究[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18,18(07):107-112.[24]曾粤兴,卢义颖.罪与非罪及其关系——刑民意义上的虚假诉讼[J].学术探索,2018(05):91-101.[25]熊跃敏,梁喆旎.虚假诉讼的识别与规制——以裁判文书为中心的考察[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8,26(03):158-169+175.[26]孙丽娟,孟庆华.“套路贷”相关罪名及法律适用解析[J].犯罪研究,2018(01):97-103.[27]奚山青,黄翀.论虚假诉讼罪的构成要件行为与入罪标准[J].中国检察官,2017(18):69-73.[28]孔繁华.滥用行政诉权之法律规制[J].政法论坛,2017,35(04):90-101.[29]纪格非.民事诉讼虚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一年级下册口算和笔算练习题
- 第三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统一教案
- 《量身高》大班数学教案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 班组建设与领导力提升
- 广告公司门卫聘用合同
- 燃料消耗数据分析
- 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 国际狩猎场硬装施工合同
- 厨房改造翻新协议
- 辽宁省盘锦市第一完全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
- 机动车鉴定评估师(中级)技能鉴定理论试题及答案
- DB13-T 5958-2024 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采场边坡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 阿里巴巴国际站:2024年珠宝眼镜手表及配饰行业报告
- 二年级数学看错数字问题专项练习
- 医院康复科培训课件:《平衡功能评定及训练》
- 2025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策略讲座
- 职能科室对医技科室医疗质量督查记录表(检验科、放射科、超声科、功能科、内镜室)
- 2024至2030年中国机器人行业市场竞争状况及发展趋向分析报告
-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科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 2025届新高考语文热点冲刺复习议论文标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