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2024-2025学年度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训练题(八)(含答案)_第1页
江西省南昌市2024-2025学年度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训练题(八)(含答案)_第2页
江西省南昌市2024-2025学年度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训练题(八)(含答案)_第3页
江西省南昌市2024-2025学年度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训练题(八)(含答案)_第4页
江西省南昌市2024-2025学年度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训练题(八)(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学年度南昌市高三第一轮复习训练题语文(八)(古诗词鉴赏)一、古诗词鉴赏(共20小题)(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江梅引姜夔丙辰之冬,予留梁溪,将诣淮南不得,因梦思以述志。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几度小宋窗,幽梦手同携。今夜梦中无觅处,漫徘徊,寒侵被,尚未知。湿红恨墨浅封题。宝筝空,无雁飞。俊游巷陌,算空有、古木斜晖。旧约扁舟,心事已成非。歌罢淮南春草赋,又萋萋。漂零客,泪满衣。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梅花引”是词牌名。小序交待了作词的时间、缘由,表明此词是藉记梦而抒相思之作。B.“俊游巷陌”三句写尽人事已非之痛,与《扬州慢》“杜郎俊赏”句的艺术技巧一样高妙。C.“宝筝空”两句,写词人无法再听到恋人奏筝,也没有鸿雁为他传递和泪写成的相思。D.“漂零”两句,既呼应小序,又总收全词,写自己的恋人而今漂泊异乡,孤苦无依的情景。2.结合词的上片内容,从虚实角度简析词人是如何“述志”的。(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水调歌头·桂林集句张孝祥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江南驿使未到,梅蕊破春心。繁会九衢三市,缥缈层楼杰观,雪片一冬深。自是清凉国,莫遣瘴烟侵。江山好,青罗带,碧玉簪。平沙细浪欲尽,陡起忽千寻。家种黄柑丹荔,户拾明珠翠羽,箫鼓夜沉沉。莫问骖鸾事,有酒且频斟。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梅蕊破春心”一句写桂林春早,既使用了拟人修辞,又极具动感,暗含欣喜之情。B.“莫遣瘴烟侵”使用了对话的口吻,词人请求天公不要让瘴烟侵袭桂林,情真意切。C.“青罗带,碧玉簪”两句分别写桂林的江流和山川,两个比喻形色兼备,生动形象。D.“莫问骖鸾事”两句的意思是诗人满足于桂林的生活,从此无心政事,以饮酒度日。2.桂林的“宜人”之处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六月二十日夜渡海①苏轼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乘桴②意,粗识轩辕③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注】①本诗是苏轼被贬儋州(公元1097﹣1101),后遇赦北归途中所作。②《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③轩辕,即黄帝。据说,黄帝在洞庭湖边演奏乐曲《咸池》,这是与天地造化合一的音乐。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两句借景写人,“欲三更”表示黑夜已过大半,“解晴”表示天空转晴,喻指人生的风雨也终将过去。B.第三、四句在结构上可分为两节,先以四个字写客观景物,后以三个字进行抒情议论,情景交融,浑然天成。C.第五、六句用典抒怀,诗人的治国之道无法行得通,只好效法孔子泛舟远游,感受海上如咸池乐般的海浪声。D.尾句中的“兹游”不仅指六月二十日夜这次渡海,推而广之,还可指诗人被贬至海南岛三余年的这段经历。2.请结合诗句赏析,诗人此番夜渡大海的心境是怎样的?(四)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芣苢《诗经•周南》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乡村四月[宋]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诗均描写了“劳动”的景象,画面生动鲜明,写出了劳动的欢快与繁忙。B.《芣莒》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劳动过程。C.《乡村四月》前两句是静景,描写了山原河水、杜鹃鸣叫、烟雨飘飘的景色。D.“才了蚕桑又插田”,未必就是实写,而是化繁为简,勾画乡村的忙碌情景。2.两首诗在写劳动场景和乡村景象时,运用的手法及其作用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五)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菊梦曹雪芹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九日登高台寺①沈辂万里秋光客兴赊②,同人九日惜年华。台高不尽看枫叶,院净何须坐菊花③。对酒披襟形独放④,凭风落帽笑谁加⑤。诗成合座皆珠玉,归去迟迟满落霞。注释:①这首诗选自《乾隆宁夏府志》。高台寺,系西夏天授礼法延祚十年(1047年),在都城兴庆府(今银川市)东15里处的黄河岸畔兴建的规模宏大的佛教寺庙群。旧址在今银川市东郊红花乡高台寺村。②赊:长;远。③坐菊花:在菊花丛中设宴。④形独放:指不受拘束,率性而为。⑤“凭风落帽”句:用典。《晋书·孟嘉传》:孟嘉在大宴中因风吹落帽而依然风度翩翩,当人们嘲讽他时,又能从容应对使四座叹服。后遂用“落帽”称扬人的气度宽宏,风流倜傥,潇酒儒雅。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菊梦》抒梦中情,写醒时怨,虚实结合,写出了梦境与现实的距离,读后令人产生无限悲凉之情。B.《菊梦》是《红楼梦》中众人结社赋诗时黛玉所作,这种风雅之事已成俗,可从沈诗中得到印证。C.沈诗首联写登高所见所感,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所表达的感情是一致的,含蓄而深沉。D.曹诗借梦表达想与陶渊明那样的隐士结交,沈诗“对酒披襟”则直接描绘出作者率性而为的风姿。2.两首诗均以景结情,其意蕴却迥然不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宿池州齐山寺,即杜牧之九日登高处[1]杨万里我来秋浦[2]正逢秋,梦里重来似旧游。风月不供诗酒债,江山长管古今愁。谪仙狂饮颠吟寺[3],小杜倡情[4]冶思楼。问着州民浑不识,齐山依旧俯寒流。注释:[1]杜牧之任池州刺史时,作《九日齐山登高》诗。[2]秋浦:即池州。李白离开长安漫游期间曾至此,有《秋浦歌十七首》传世。[3]颠吟寺:后人为纪念谪仙而建的寺院。[4]倡情:与歌女结情。1.以下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浦”一词,既点题目,又与颈联呼应,表明诗人有追慕先贤之意。B.“梦里”句,是说诗人非常向往此地,此次得以旧地重来,恍如梦里。C.“长管”一词,将池州的自然风景与古今人事结合在一起,意味深长。D.颈联吟咏与池州关系密切的两位诗人,人物形象鲜明,造语工巧自然。2.请结合全诗,分析“问着州民浑不识,齐山依旧俯寒流”一联有何意蕴。(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清都[注]春霁,寄胡三、吴十一元稹蕊珠宫殿经微雨,草树无尘耀眼光。白日当空天气暖,好风飘树柳阴凉。蜂怜宿露攒芳久,燕得新泥拂户忙。时节催年春不住,武陵花谢忆诸郎。【注】清都:此处指作者在长安寓居的清都观。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描写清都春雨过后的画面,由概括到具体,虚实结合,并调动多种感官。B.诗人眼中的景物在雨后初晴的阳光映照下,洁净如洗,清新和暖,充满生机。C.诗人面对春景,又见蜂、燕在春雨之后的忙碌,内心产生诸多的感慨和思绪。D.诗人状物注重细节描写,且运用拟人等手法,画面生动活泼,笔触清新自然。2.唐代诗人贾岛在《二南密旨》中说“题者,诗家之主也”。本诗是如何围绕标题写作的?请简要分析。(八)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眼儿媚范成大萍乡道中乍晴,卧舆中困甚,小憩柳塘。酣酣日脚①紫烟浮,妍暖破轻裘。困人天色,醉人花气,午梦扶头②。春慵恰似春塘水,一片縠纹③愁。溶溶泄泄④,东风无力,欲皱还休。【注】作者调知静江府、广西经略安抚使。赴任途中过萍乡,时雨方晴,作者乘轿困乏,小憩于柳塘,即兴写了这首词。①日脚:穿过云隙下射的日光。②扶头:扶头酒,指易醉的酒,此处指醉态。③縠纹:绉纱似的皱纹,喻水的波纹。④溶溶泄泄:荡漾的样子。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酣酣”两句描写春天天气乍晴的主要特征:风清云淡,地气浮腾,日光显得强烈而温暖。B.“困人天色”句中,“天色”总结上文,“困人”引起下文:“午梦”句是对“困人”的具体描写。C.全词通过描写日光、水气、花香等景象和词人的“春慵”,将序中文字演绎为具体可感的画面。D.“紫烟浮”“妍暖”“花气”“溶溶泄泄”等文字使人从多个感官感受到词人柳塘小憩的恬美。2.词的下片是如何写出春慵的感觉的?请结合具体词句简要分析。(九)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七里滩重送①刘长卿秋江渺渺水空波,越客孤舟欲榜歌②。手折衰杨悲老大,故人零落已无多。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③刘长卿万里辞家事鼓鼙④,金陵驿路楚云西。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注]①诗题一作《七里滩送严维》,该诗作于安史之乱之后的大历年间。②榜歌:渔歌。③润州:故治在今江苏镇江,距金陵相近,唐人也称润州为金陵。④事鼓鼙:从事军务。鼓鼙,军用乐器。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诗首句点明送别环境,与《琵琶行》“枫叶荻花秋瑟瑟”描写手法相同,营造了萧条伤感的氛围。B.“越客”指友人,“孤舟”漂于秋江之上,更显空寂、冷落,“欲”表明船夫将解缆,放歌启行。C.后诗一、二句写与李判官分别之因和他所到之地,突出路途迢迢,暗寓着诗人对行人命运未卜的忧虑。D.“江春”句既点出了这次送别的时间是春天,又移情于物,表面抱怨春江,实则写出友人别得急切。2.请简要分析,两首诗歌结句在抒情上的特点以及各自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之处?(十)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叹庭前甘菊花杜甫檐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烂漫开何益?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注】①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重阳节,时杜甫居长安下杜城。诗人看到庭前迟开的甘菊花,不禁联想到自己的身世,有感而作。②残花:指晚开的甘菊。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落笔先写“叹”的原因,然后“叹”甘菊“重阳不堪摘”的现状,关联紧密。B.诗人感慨重阳过后秋景萧条,人们似醒似醉已无心赏花,甘菊即便开放又有何用。C.诗人以“众芳”被采撷反衬甘菊不被用,“细琐”指人们采撷众芳所用的琐碎时间。D.诗人感念甘菊只因根扎的不是地方而为风霜所侵,从侧面反映甘菊凌霜傲雪之气概。2.明末清初仇兆鳌说:“此诗借庭菊以寄慨”,请结合具体诗句对此进行简要分析。(十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扬州慢·十里春风①赵以夫十里春风,二分明月,蕊仙飞下琼楼。看冰花翦翦,拥碎玉成毬。想长日、云阶伫立,太真肌骨,飞燕风流。敛群芳、清丽精神,都付扬州。雨窗数朵,梦惊回、天际香浮。似阆苑花神,怜人冷落,骑鹤来游。为问竹西风景,长空淡、烟水悠悠。又黄昏羌管,孤城吹起新愁。①友人赠作者数枝琼花,词人因赋此词。相传琼花是扬州独有的名贵花木,金人曾将其植于御园,然始终枯而不发。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首三句不但写出了琼花的清丽脱俗之美,还暗示了琼花与扬州的密切关系。B.美艳绝伦的太真和飞燕整日伫立在石阶上欣赏琼花,作者以此衬托琼花的美丽。C.作者不写自己赏琼花,而写花神怜惜世人,骑鹤来游,笔触浪漫,想象奇特。D.“雨窗数朵,梦惊回、天际香浮”由想象中的琼花引入到现实中的琼花,过渡自然。2.有人说这首词表面咏花,其实蕴含了更丰富的情感,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十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渭上秋夕闲望①潘阆秋色满秦川,登临渭水边。残阳初过雨,何地不鸣蝉。极浦涵明月,孤帆没远烟。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②贤?【注】①此诗作于潘阆早年落拓江湖之时。②太公,即吕尚,相传他垂钓于渭滨溪,周文王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为师。后帮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周朝。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景、叙事,“满”字突出了秋意的浓烈,“渭水边”是诗人选取的登临之地,为下文详细具体描写秦川秋色作了铺垫。B.颈联中的“明月”二字,照应了诗题中的“秋夕”,“没远烟”写出了水面上孤帆慢慢消失在缥缈的水烟之中的情状,含有一个时间、空间的变化过程。C.尾联使用对比手法,拿“渔人”的“空老”和“太公”的“贤”进行对比,同时也揭示出“渔人”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自身才德不够。D.该诗通过对渭上秋夕幽美景色的描绘,借助太公垂钓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又不愿老死江湖,渴望得到重用的情感。2.本诗颔联写了哪些意象?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十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卜算子张元幹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注]①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风露湿行云”一句,描写了浓重的风露水汽,使天上的行云也充满了湿气。B.“迷”字描写水面的雾气使归舟迷失了航向,烘托出朦胧、迷离的氛围。C.“卧看”两句气势博大,艇上之人面对辽阔的宇宙,闲适之中夹杂着悲凉。D.这首词在形式上,上片侧重写景,下片侧重抒情,但景为情设,情由景生。2.“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十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木兰花慢·彭城怀古萨都剌古徐州①形胜,消磨尽,几英雄。想铁甲重瞳,乌骓汗血,玉帐连空。楚歌八千兵散,料梦魂,应不到江东。空有黄河如带,乱山回合云龙。汉家陵阙起秋风,禾黍满关中。更戏马台②荒,画眉人③远,燕子楼④空。人生百年如寄,且开怀,一饮尽千钟。回首荒城斜日,倚栏目送飞鸿。【注】①古徐州:即彭城。②戏马台:项羽观看士卒操练兵马的地方。③画眉人:西汉张敞替妻子画眉,喻夫妻感情好。④燕子楼:唐张愔爱妾关盼盼在张愔去世后独居燕子楼,历十余年不嫁。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古徐州形胜”扣题而起,和北宋柳永的《望海潮》首句有同样的效果。B.上片主要追忆项羽的历史事迹,“想”以下几句表现了项羽由盛到衰的转变。C.“画眉人远,燕子楼空”两句以爱情故事为典故,暗示历史风流最终成为陈迹。D.“回首荒城”“目送飞鸿”,意境苍凉,词人借此表达看透历史及人世的悲叹。2.本词中写到的“禾黍”和姜夔《扬州慢》序中写到的“黍离”是同一典故,出自《诗经》“周大夫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请根据词的内容,分析这一典故在两首词中表达的不同情感。(十五)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塞上听吹笛李白

高适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注释]第一首诗是李白乾元元年(758)年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第二首诗是高适在西北边塞地区从军时所写。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诗第一句化用了西汉的贾谊被贬长沙的典故,流露出诗人无辜受害的愤懑。B.李诗第二句“西望长安”,表达李白虽被流放,但依然关切国运和眷恋朝廷。C.高诗开篇描写了冰雪消融的边塞景象,为胡人牧马而还即将开展大战做铺垫。D.高诗尾句与张若虚“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写法相似,余味悠长。2.这两首诗歌的三四句都涉及到了《梅花落》曲目,且表达情感和艺术手法有相同之处,请结合文本分析。(十六)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采桑子欧阳修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注】这首词是欧阳修晚年退居颍州时写的十首《采桑子》中的第四首。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首句是全词的纲领,引出“群芳过后”的西湖景象。以下三句通过落花、飞絮、垂柳等意象,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的初春图景。B.“始觉春空”中的一个“空”字,点明了词人从上片繁华喧闹景象消失后清醒过来的感觉,道出词人惜春、恋春的微妙心境。C.“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二句,以人物动态描写与自然景物映衬相结合,表达出词人恬适淡泊的情怀。D.词人面对“西湖花时过后,群芳凋零,一片残红”的衰残景象并不感伤,而是在孤寂清冷中体味出安宁静谧的美趣,别具审美感受。2.这首词运用了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情景交融,真切动人。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十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醉思仙(寓居妙湛悼亡作此)孙道绚①晚霞红。看山迷暮霭,烟暗孤松。动翩翩风袂,轻若惊鸿。心似墨,鬓如云,弄清影,月明中。谩悲凉,岁冉冉,蕣华②潜改衰容。前事销凝久,十年光景匆匆。念云轩一梦,回首春空。彩凤远,玉箫寒③,夜悄悄,恨无穷。叹黄尘久埋玉,断肠挥泪东风。【注】①孙道绚,三十岁丧夫,守志以终。②蕣华:即舜华,木槿花,《本草纲目》:“此花朝开幕落。”③彩凤、玉箫:《列仙传》中萧史擅于吹箫,秦穆公将女儿弄玉嫁给了他,后来二人乘龙乘风共飞而去。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开头三句写景,由近及远,由明及暗,给人以一种凄迷暗淡之感。B.下阕运用彩凤玉箫这一体现夫妻恩爱的典故,表现出如今的凄凉心境。C.十年光景惟念“云轩一梦”,思念之深,感人肺腑,可见用情之深切。D.本词善用叠词,不仅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还使作者的情感更为突出。2.本词与《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为悼念亡夫,一为悼念亡妻,同为悼亡词的典范。请你分析两首词在意象选取、抒情方式、情感内容等方面的相同之处。(十八)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夏日过郑七山斋(唐)杜审言共有樽中好,言寻谷口[注]来。薜萝山径入,荷芰水亭开。日气含残雨,云阴送晚雷。洛阳钟鼓至,车马系迟回。夏日南亭怀辛大(唐)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注】谷口:汉有隐士郑璞,躬耕于谷口,故以谷口指代隐士。1.下列对两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诗首联交代了诗人与山斋主人郑七的志趣相投,故前去寻访。B.杜诗尾联写诗人该返回,却迟迟没启程,抒发诗人的留恋之情。C.孟诗的第三句“散发”二字,表达了诗人深受束缚的苦闷之情。D.孟诗尾句写出诗人怀念友人,却不能与其分享感怀的惆怅之情。2.两诗都描绘了夏日之景,五六句中的动词历来都为人称道。请从“含”“送”“滴”三字中任选两字,结合诗歌内容加以赏析。(十九)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渔家傲李清照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①绿蚁②,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注]①沈:同“沉”。②绿蚁:本来指古代酿酒时上面浮的碎屑沫子,也叫浮蚁。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寒梅初开,在冰天雪地映衬下愈显光洁明艳,给人们带来新生和希望。B.词人新妆出浴,犹抱琵琶半遮面,娇美怜人,似梅花般冰清玉洁。C.梅花凌寒绽放,不屑百花竞艳,该词由花及人表达了高洁孤傲。D.词人运用多种手法咏梅,既有大笔勾勒,也有细处点染,形神兼备,体物超妙。2.请分析《声声慢》中“大雁”和该词中“寒梅”两个意象内涵的不同之处。(二十)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①辛弃疾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等送归船。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想夜半承明②,留教视草③,却遣筹边。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泥酒只依然。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注】①范倅:即范昂,滁州通判将赴京临安。倅,副职。辛弃疾当时任滁州知州。②承明,汉代有承明庐,为朝官夜值住宿的地方。③视草:为重命起草制诰。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首句一“老”一“怯”,抓住词人心理描写,写出词人对时光流透的哀叹、始终不得重用的失意和悲痛心情。B.上阕的后两句运用想象与列锦手法,强化江上品美味,家中团聚的画面感,情感从送别的悲伤转为对朋友的美好祝福。C.上阕写景造境思路清晰,词人从酒宴饯别写到归船远行再到儿女团圆,三个场景由虚入实,层层推进。层次分明。D.上阕运用了直抒胸臆、侧面烘托、化用典故等手法,使作品既具有质朴通俗之效,又具有含蓄蕴藉之美。2.辛弃疾善于借送别、饮宴等社交题材来抒写胸襟。下阕先写他人,后写自身,情感富于变化,跌宕起伏。请结合下阕内容,概括分析词人的情感变化过程。二、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2小题)1.欧阳修诗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表达了一对恋人相约以述衷情。《诗经·静女》中很早就有类似的表述“,”。2.《诗经·静女》中“,”两句写不是茅草自身美,而是因它是爱人送的才美。3.秦观在《鹊桥仙》中以议论入词,歌颂高尚纯洁、超凡脱俗的爱情的两句:“,”。4.“玉”常见于古典诗词中,请分别写出李煜的《虞美人》和秦观的《鹊桥仙》中含有“玉”字的名句:“,”。5.古语云“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陈情表》中李密在祖母刘氏“,”的情况下,自己在旁边侍奉汤药,未曾离开。6.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李密《陈情表》中“,”就是这种制度的体现。7.当友人因悔恨过去无法解脱,却忽略了当下与未来时,我们可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相劝慰。8.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两句,写出作者乘船归家途中轻快的心情。9.王维《山居秋暝》描写初秋傍晚空气清新、景色美妙的句子是“,”。10.《山居秋暝》中由写景转为写人,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手法的句子是“,”。11.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描写女子盛装观灯情态的句子是“,”。12.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一句写出词人对“那人”的苦苦追寻,“”一句则点明词人在不经意间发现了“那人”。三、写作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14年至2024年,习主席10年10篇新年贺词,宛若一本“国家相册”。这本“国家相册”,定格了许多“中国瞬间”:这些“中国瞬间”由普通人创造:积微光聚烛照,累瞬间成永恒。“中国瞬间”给正在成长的我们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一、古诗词鉴赏(一)1.D2.①开篇实写,直抒相思。词人寓居他乡,见到绽放的腊梅,睹物思人,怀念远方的恋人,情由景生,情景交融。②接着虚写两种梦境,借梦抒怀。“几度”二句写两人梦中欢会、两情相悦:“今夜”四句写梦中无觅,独自徘徊,以至寒气侵入衾被而不知。前者予人暂时的安慰,后者却有无限伤感,在梦境的悲欢对比中写尽了相思之苦。③上片由实入虚,化实为虚。词人将对恋人的思念幻化入梦,借梦诉述别后对恋人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D.“结尾两句,总收全词,梦已醒,人不归:泪下沾襟,是既恨相见之难,兼以自叹飘泊,自伤身世。故选D。2.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人间”三句,回想起五年前两人依依难舍的惜别场面,时光流逝,匆匆五年过去,相会仍是无期。看到绽放的腊梅,相思之情,悄然而生。开篇实写,直抒相思。“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此句写两人欢会梦境。小窗之下,伊人几度进入词人的梦境,仿佛当年两人携手出游,荡舟赏灯,移筝拨弦,其乐融融。“今夜梦中无觅处,漫徘徊,寒侵被,尚未知”,“今夜”四句,写另一种梦境,“今夜”却是“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词中只好在凄凉的庭院中独自徘徊,却一无所见,不禁悲从中来,以致寒气侵入衾被,也感觉不到。词人虚写两种梦境,借梦抒怀,两种梦境相比,前者能给予暂时的安慰,后者却带来无限的伤感。上片由实入虚,化实为虚。词人将对恋人的思念幻化入梦,借梦诉述别后对恋人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二)1.D。2.①气候宜人。五岭之外都很炎热,唯独桂林是个“清凉国”。②风光宜人。这里有梅报早春,雪飞寒冬,江似绸带,山如玉簪,山川秀丽,四季分明。③位置宜人。桂林沟通“九衢三市”,楼观林立,是繁华之地。④物产宜人。既有“黄柑丹荔”等各色水果,还有“明珠翠羽”等各种饰物,足见当地物产富饶。【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D.“从此无心政事”错误,过度解读。“莫问骖鸾事,有酒且频斟”,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不愿谈论琐碎的事情,而更愿意享受美好的时光,喝酒作乐。故选D。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诗歌内容的能力。“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自是清凉国”,夏季岭南炎热无比,唯有桂林凉爽如秋,景色宜人。只用个“独”字便简洁地肯定了压倒一切的地位,把桂林“甲天下”的气候特征表现出来。“梅蕊破春心”“雪片一冬深”“江山好,青罗带,碧玉簪。平沙细浪欲尽,陡起忽千寻”,写桂林的江流和山川,积雪深埋冬季等自然美景让人徜徉其间、流连忘返。“繁会九衢三市,缥缈层楼杰观”,桂林沟通“九衢三市”,有繁华的街市,高耸的层楼。“家种黄柑丹荔,户拾明珠翠羽,箫鼓夜沉沉”,家家户户种植香甜的柑橘、荔枝,还有“明珠翠羽”等各种饰物,足见当地物产富饶,百姓安居乐业。故桂林的“宜人”之处表现在桂林的气候特征,奇山秀水,丰富的物产和繁华的城市风光。(三)1.B。2.①愉悦明朗:一二句描写黎明之时风雨停歇、天空转晴的景象,可见诗人经历风雨后愉悦明朗的心境;②自信坚强:三四句强调天、海的容色本就是“澄清”的,不需要其它事物的点缀,意为人心也如天海般洁净清明,不会受到当权者蒙蔽之意,可见诗人的自信坚强;③无奈遗憾:五六句用典抒怀,诗人的治国之道无法行得通,只好效法孔子泛舟远游、心中涌起无奈遗憾的情思;④豁达豪迈:最后两句以“不恨”“冠平生”的议论作结,用乐观超脱的态度评价“九死一生”的这番游历,可见诗人的豁达豪迈。【解析】1.

B.“情景交融,浑然天成”错,选项表述自相矛盾。故选B。2.

从“苦雨终风也解晴”写诗人历经磨难,终于沉冤得雪,能够回到中原,而“兹游奇绝冠平生”写诗人看到了海内看不到的“奇绝”景色。可以看出诗人虽然历经磨难,但依然坚强勇敢,不消极不屈服,充满信心和希望。颔联两句看似写景,而诗人意在抒情,抒情中又含议论。就客观景物说,雨止风息,云散月明,写景如绘。就主观情怀说,始而说“欲三更”,继而说“也解晴”;然后又发一问:“云散月明”,还有“谁点缀”呢?又意味深长地说:“天容海色”,本来是“澄清”的。可见诗人的自信坚强。颈联“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借用孔子和黄帝的典故表明自己志向坚定、性情高洁。尾联“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写诗人把九死一生的贬谪当作一次奇妙的远游,体现了诗人乐观豁达、超然豪迈。(四)1.C2.(1)《芣苢》重章叠句,反复咏唱,以鲜明轻快的节奏、和谐优美的音韵,抒发了纯真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人物的欢快情绪和赞美劳动的主题。(2)《乡村四月》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田野风光和农忙景象,前两句描绘自然景物,后两句叙述农事繁忙,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旖旎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解析】1.

C.“《乡村四月》前两句是静景”错误,“子规声里雨如烟”是视觉、听觉描写,属于动景。故选C。2.

《芣苢》是一曲劳动的欢歌,是当时人们采芣苢时所唱的歌谣,诗中写出了整个劳动的过程和场面,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全是重章叠句,仅仅只变换了少数几个动词,其余一概不变,反复咏唱,以鲜明轻快的节奏、和谐优美的音韵,描写妇女们一边高兴地歌唱赞叹,一边动手采摘芣苢的过程,抒发了纯真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人物的欢快情绪和赞美劳动的主题。《乡村四月》运用白描手法,前两句写自然景象。“绿”,写树木葱郁,“白”,写水光映天。诗人从视觉角度着眼,描绘出明丽动人的山水色彩。第二句不仅以烟喻雨,写出了江南梅雨特有的景致,而且以催耕的鸟声,平添了无限的生机。“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两句,绘尽农家四月人繁忙的景象,化繁为简,勾画乡村的忙碌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五)1.C2.①曹诗结句描写梦醒后的场景。枯黄的草、寒冷的烟共同营造出一种凄凉衰败的意境,表达出满腹幽怨又无处诉说的悲凉之情。②沈诗结句描写宴会结束时,意犹未尽的场景。霞光满天,色彩绚烂,营造出一种宏远阔大的意境,进一步突出了诗人恣意豪放、自由洒脱的形象特点。【解析】1.

C.“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所表达的感情是一致的,含蓄而深沉”错误,王维诗表达的是登高望远,思念家中亲人的感情;而本诗中写的是诗人与朋友们一道登高观景,饮酒吟诗的愉悦心情,感情不一致,也并不含蓄深沉。故选C。2.

曹诗写“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梦醒之后,梦中追寻的美好均不复存在,只剩下衰草寒烟,让人感到无限凄冷。与梦中寻找到的希望、美好相较,现实实在太过孤独凄凉,黛玉虽然有视为平生知己的宝玉,但是又没有谁可倾诉,以景结情,表达出满腹幽怨又无处诉说的悲凉之情。沈诗写“诗成合座皆珠玉,归去迟迟满落霞”,宴会结束,在座众人诗文皆如珠玉,令人称赞;而“归去迟迟”,写出诗人与朋友们迟迟不愿散去筵席,意犹未尽的心情。此时的“满落霞”,不是黄昏的凄凉,而是绚烂美妙的晚霞之景,“满”字营造出宏远阔大的意境,以景结情,烘托出诗人愉快自由、洒脱豪放的心情。(六)1.B2.示例:(1)如今向当地州民问起两位大诗人,州民竟浑然不晓,只有那诗人登临过的齐山,依旧俯看悠悠东去的寒流。(2)这两句承“江山古今”而来,抒发人生感慨:先贤古迹犹存,可文采风流已不为人识,表达了对人去名寂的深沉感叹。(3)江山风月依旧,而古人今已不见,让人心生人事代谢、物是人非(宇宙无垠、人生有限)之感。【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B.“旧地重来”错误,诗中的意思是这次来到池州,宛如梦中重来。并非真实的“旧地重来”。故选B。2.

考生作答时首先要理解诗句的意思,尾联的意思是:我问州民是否知道李白和杜牧,州民居然浑不知晓,唯有诗人当年登临的齐山,依旧俯看悠悠东去的寒流。结合诗歌颈联可知,诗人写了李白、杜牧在池州活动的两处遗迹——颠吟寺、冶思楼,如今先贤古迹犹存,但问起两位大诗人,州民竟浑然不晓,对此诗人对人去名寂的深沉感叹;同时古迹犹存,山水依旧,而古人今已不见,字里行间流露着人事代谢、物是人非(宇宙无垠、人生有限)之感。(七)1.A(“虚实结合”错,画面没有虚写。故选A项。)2.①本诗标题为《清都春霁,寄胡三、吴十一》,首句用“蕊珠宫殿”照应“清都”;②接着用草树无尘、白日当空、蜂、燕、宿露、新泥等景物描绘“春霁”画面;③“忆诸郎”则紧扣“寄胡三、吴十一”;诗人有感于春日雨后初晴的景物,慨叹时光荏苒,世事匆忙,引起对友人胡三、吴十一的思念,进而写诗寄友。(八)1.A2.①善用比喻。“春慵”两句用绉纱似的细纹比喻春塘水的波纹,而春慵就像那春塘中细小的波纹一样,微妙而软绵;②巧用拟人。“东风无力”“欲皱还休”两句赋予东风和水纹以人的情态。东风太小,所以水纹刚起又平了下去,春慵就像这无力东风吹拂下的水纹,似曾可见又不可捉摸。【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A.“风清云淡”错误,“酣酣”表明日脚色调之深,故云彩不会是淡的。2.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春慵恰似春塘水,一片彀纹愁”,春慵就象春塘中那细小的波纹一样,叫人感到那么微妙,只觉得那丝丝的麻麻痒痒、阵阵的软软绵绵。一个“似”字把“春慵”比作春天塘中微有波纹、轻轻荡漾的水,这春水形象的本身又给人以美感。它那么温柔熨贴,它那么充溢、富于生命力,它那么细腻、明净,真叫人喜爱。春慵就是它,享受春慵真是人生的快乐。这就生动形象地写出春慵的不可捉摸,又似曾可见恍恍惚惚,浮浮沉沉的状态。这几句用比喻来写春慵,把难以言状的困乏形容得如此具体、形象,作者的写作技巧真令人叹服。“东风无力,欲皱还休”,东风柔软无力,水面像要皱起微波又将微波抹去。作者以“无力”“欲”“还”来写“东风”与“春水”,这是使用拟人的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景物轻柔、缓慢的状态,也就是诗人慵懒的状态。(九)1.A2.(1)《七里滩重送》:直抒胸臆。诗人直接抒发了物衰人亡、故人无多的黯然伤神之情,其中也寄寓着对社会衰退、山河荒寞的沉痛。(2)《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间接抒情(借景抒情、以景结情)。采用拟人化手法,赋予草色、马蹄以人的情感,写不尽春色、无限青草将护送友人而去,生动而含蓄地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解析】1.

A.本诗采用视觉、远观的描写角度,《琵琶行》中主要采用视听结合、近观的描写角度。2.

略(十)1.C2.①诗人以庭菊自况(答“喻君子”亦可),借庭菊因“移时晚”而“不堪摘”,感慨自己生不逢时;②借庭菊晚开不被采撷,难以“升中堂”,感慨自己迟迟不得重用;③借庭菊“空长大枝叶”感慨自己空有一身才华;④借庭菊“缠风霜”感慨自己如菊花傲霜雪的气概。【解析】1.

“细琐指人们采撷众芳所用的琐碎时间”不正确,从原诗意思看,“细琐”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指人们所采撷的那些细碎琐屑的花(即“众芳”)。故选C。2.

诗的前四句“檐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烂嫚开何益”意思是庭前的甘菊花因为移栽得晚,到重阳节时花蕊还是青的没有开花,不能摘来观赏。等到明天秋景萧瑟人们从酒醉中清醒了,你再开出些残花来有什么用呢?这四句作者“叹”甘菊生不逢时,即使开放也无人欣赏。此后“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意思是篱笆边的野地里开了许多杂花,人们将这些细碎琐屑的花采了摆在中堂中观赏。作者“叹”“众芳”被重视,而甘菊不被重视。而结合诗歌注释可知,作者看似感慨甘菊徒长枝叶,扎根不得所,被风霜侵蚀;从深层次来看,诗人在诗作中叹息庭前的甘菊生不逢时,实为叹息自己没有机会为国家平定叛乱尽一份绵薄之力。杜甫饱读诗书,有着高涨的爱国热情,却始终壮志难酬。诗人丰富的生命体验与磅礴的社会背景,时代背景纵横交错,抽象的情感经验凝聚成菊花意象。“甘菊”有着极佳的药用价值,却不被人们所采摘,诗人满腹经纶,却得不到君王重用,落得“移时晚”的结局,诗人与菊花有着相似的命运,菊花内蕴为诗人心内之象的写照。作者实际是借甘菊“叹”自己的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此外,根据诗歌尾联“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则可看到诗人对甘菊的其他丰富情感。一方面,从“念兹空长大枝叶”这句诗里,我们能看到诗人感叹甘菊空有一身好枝叶,这其实也是诗人在感慨自己空有一身才华。但从“结根失所缠风霜”可看出,诗人看似慨叹菊花长的枝繁叶茂,却不能避免风雪寒霜的打击,实却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菊花傲煞霜雪的气概,衬托出了菊花高层次、高品味的风格美。不论现实多么黑暗,政治多么腐朽,社会多么凋敝,杜甫决不在它面前闭上眼睛,而是大胆地予以揭露,表示自己的态度,指出解决的途径。菊花的文化寓意与诗人的高尚情操相得益彰,菊花的顽强执著精神与诗人永不磨灭的意志交相辉映,而菊花的审美意蕴也正与诗人敢于面对现实的勇气和不屈不挠的意志交相辉映。(十一)1.B(“美艳绝伦的太真和飞燕整日伫立在石阶上欣赏琼花”错;应是作者想象琼花成天伫立在石阶畔,既有杨贵妃那丰腴的体态,又有赵飞燕那样绰约的风姿。)2.①作者赞美琼花天生丽质、冰清玉洁、艳压群芳的脱俗之美。“冰花”、“碎玉”写出了琼花的晶莹剔透,“蕊仙”更突出了琼花的清丽脱俗之美。②作者借琼花的冰清玉洁和离开扬州则不发的特点寄寓自己高洁的品质和不畏强暴的精神。③作者借琼花抒发自己的无限落寞惆怅之情。“阆苑花神,怜人冷落”用拟人的手法,以琼花的视角抒写自己的冷落之情。④由琼花引出扬州,抒发了国破伤怀之情。“花神”骑鹤来游,于是引出下文“为问竹西风景”,表现了作者对扬州形势的忧虑和对国事人生的深沉慨叹。(十二)1.C2.意象:残阳、秋雨、鸣蝉。手法:①视听结合,“残阳初过雨”属于视觉描写,“何树不鸣蝉”属于听觉描写。②动静结合,“残阳初过雨”属于静态描写,“何树不鸣蝉”属于动态描写。③借景抒情,静谧的黄昏时分,一阵小雨刚过,天上挂着一轮西沉的残阳,四周响起了蝉的鸣叫声。诗人借助不同景物,勾画出一幅清新幽美的秋日黄昏图景。【解析】1.C.“同时也揭示出‘渔人’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自身才德不够”分析有误,尾联表面是感叹无人如太公之贤,实则是说无人赏识,无太公的际遇。故选C。2.意象:颔联“残阳初过雨,何地不鸣蝉”,描写的是秋天傍晚的景致,雨后还能看到残阳,树上的蝉都在鸣叫。颔联描写的意象是:残阳、秋雨、鸣蝉三个意象。手法:①视听结合。作者写看到的残阳和听到的蝉鸣,残阳如血,鸣蝉高歌,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②动静结合。“残阳初过雨”属于静态描写,“何地不鸣蝉”属于动态描写:静谧的黄昏时分,一阵小雨刚过,天上挂着一轮西沉的残阳,四周响起了蝉的鸣叫声。诗人借助不同的景物,勾画出一幅静中有动、时空交融的清新幽美的画面。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③借景抒情。初雨刚过,残阳显得更加温馨美好,鸣蝉又唱起歌来,在傍晚的寂静中增添了无限生机与活力,颇有人间的热闹,抚慰了诗人的孤寂。诗人借助丰富多彩的自然景物,表达出对自然的喜爱之情,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十三)1.C(“闲适之中夹杂着悲凉”错,应为“情感是悠然闲适的”。)2.①化用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表现词人虽胸怀大志,但报国之志难以实现,内心悲愤无奈。②寓情于景,描写江潮的退落和秋江的冷寂,委婉地表达了词人面对国事衰颓内心的悲凉,寄寓了浓郁的爱国情感。(十四)1.D。2.①本词写刘邦战胜项羽建立了汉朝,但而今昔日繁盛的汉家陵阙也是秋风瑟瑟,禾黍满眼,表达了对英雄盛世不在、历史沧桑变幻的慨叹。②姜词写曾经繁华的扬州长街,如今满眼尽是青青荠麦,而这一切皆由朝廷抵抗不力、金兵入侵所致,词人借此表达了对如今扬州城凋敝残破的痛心,对发动掠夺战争的金兵及南宋王朝投降的政策有所谴责。【解析】1.

“词人借此表达看透历史及人世的悲叹”错,词人借此表达看透历史及人世的豁达。2.

略(十五)1.C。2.①情感:思乡之情。李白在流放途中听闻此曲,流露出去国怀乡之愁;高诗中将士由听曲想到故乡的梅花,含有思乡情调。②手法:通感。李诗写自己听到凄凉笛声,就像是冬季飘落的梅花,化听觉为视觉;高诗写边关将士听着《梅花落》的家乡小曲,仿佛是风吹落家乡的梅花,将听觉诉诸视觉。虚写(想象):李诗将“梅花落”拆用,写江城五月听到凄凉笛声,想象自己置身梅花飘落的冬季(构成一种风洒落梅的虚景),以此表达冷落的心情。高诗写边关将士由听梅花曲想象到风吹落家乡梅花的图景,以虚景表达将士思乡之情。【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C.“为胡人牧马而还即将开展大战做铺垫”错误。第一二句写胡天北地冰雪融化,傍晚战士们牧马归来,忽听洒满明月清晖的戍楼里传来阵阵悠扬委婉的羌笛声。开篇便勾勒出一幅大地解冻、牧马晚归的苍茫而又清澄的夜境,展现了边塞和平宁谧的气氛,为全诗定下开朗壮阔的基调,没有为开展大战做准备的意思。故选C。2.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的能力。“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黄鹤楼上传来了一声声《梅花落》的笛声,在这五月的江城好似见到纷落的梅花。诗句采用通感手法,把听觉的《梅花落》笛声转化为视觉的“梅花”之景来描述,假借笛曲名《梅花落》中的梅花,想象梅花纷纷飘落的凄清景象,表达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境里,不知哪座戍楼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梅花落”本为羌笛声,但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瓣,它四处飘散,一夜之中洒满关山。这固然是写声成象,由曲名拆用形成的假象,由听曲而心想形状,再以设问出之,委婉含蓄地表达战士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综上可知,两首诗都运用通感和虚写的手法,表达思乡之情。(十六)1.A。2.①这首词以疏淡轻快的笔墨描绘了颍州西湖的暮春景象,抒发了词人晚年退居颍州时寄情湖山的情怀;②上片描写群芳凋谢后西湖的恬静清幽之美,下片写游春盛况已过去,让词人“始觉春空”,又以“双燕归来”真实地表达出词人自在安闲的生活状态;③这首词通篇写景,不带明显的主观感情色彩,却从字里行间婉转地显露出词人的旷达胸襟和恬淡心境。【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A.“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的初春图景”错误,结合原文“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可知,百花凋零,落红满地,应是暮春时节。故选A。2.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找出诗歌所写之景,明确其特点,然后分析景和情的关系,明确如何寓情于景。结合“群芳过后西湖好”可知,首句是全词的纲领,由此引出“群芳过后”的西湖景象,及词人从中领悟到的“好”的意味。“狼籍残红,飞絮濛濛”,“狼藉”、“飞絮”二句写落红零乱满地、翠柳柔条斜拂于春风中的姿态。以上数句,通过落花、飞絮、垂柳等意象,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故上片描写群芳凋谢后西湖的恬静清幽之美。结合“笙歌散尽游人去”可知,游人尽兴散去,笙箫歌声也渐渐静息。游春盛况已过去,“始觉春空”,才开始觉得一片空寂,“始觉”是顿悟之辞,这两句是从繁华喧闹消失后清醒过来的感觉,繁华喧闹消失,既觉有所失的空虚,又觉获得宁静的畅适。结句“双燕归来细雨中”,意蕴含蓄委婉,以细雨衬托春空之后的清寂气氛,又以双燕飞归制造出轻灵、欢娱的意境。故下片写游春盛况已过去,让词人“始觉春空”,又以“双燕归来”真实地表达出词人自在安闲的生活状态。结合“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始觉春空”可知,西湖花时过后,群芳凋零,残红狼藉。常人对此,当觉索然无味,而作者却面对这种“匆匆春又去”的衰残景象,不但不感伤,反而在孤寂清冷中体味出安宁静谧的美趣。这种春空之后的闲淡胸怀,别具一格的审美感受,正是此词有异于一般咏春词的独到之处,从字里行间婉转地显露出词人的旷达胸襟和恬淡心境。综上所述,此词上片写暮春之景,下片言众人归去之静。全词将西湖清空幽寂的春末境界表现得优美可爱,体现了对大自然和现实人生的无限热爱和眷恋,抒发了词人晚年退居颍州时寄情湖山的情怀。(十七)1.A2.①内容上,两首词都写到了梦境,都使用了“明月”“松”等意象:②技巧上,两首词都既有直抒胸臆的内容,又通过比喻、寓情于景、虚实结合等手法表达情感;③情感上,两首词都不仅表达了对亡人的怀念之情,而且流露出时光易逝、青春不再、孤独遗憾的身世之感。【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A.“由近及远”错,上阕开头三句,涉及晚霞、暮霭、烟、松等景物,主要为远景。故选A。2.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意象、抒情方式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意象选取:由“夜来幽梦忽还乡”“明月夜,短松冈”“念云轩一梦,回首春空”“烟暗孤松”“弄清影,月明中”等可知,两首词都写到了梦境,都使用了“明月”“松”等意象。抒情方式:《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和“尘满面,鬓如霜”是写入梦前的思念以及梦醒后的感慨,为实写;“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和“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是设想相逢的情景及梦中相见的悲喜为虚写。整首词虚实相生;同时,“尘满面,鬓如霜”,运用比喻的手法。结尾三句,又从梦境落回到现实上来。料想长眠地下的爱侣,在年年伤逝的这个日子,为了眷恋人世、难舍亲人,而柔肠寸断。推己至人,作者设想此时亡妻一个人在凄冷幽独的“明月”之夜的心境,可谓用心良苦。特别是“明月夜,短松冈”二句,凄清幽独,黯然魂销,以景结情,这番痴情苦心实可感天动地,借助凄冷幽独的景物描写。由“前事销凝久,十年光景匆匆。念云轩一梦,回首春空”“看山迷暮霭,烟暗孤松。动翩翩风袂,轻若惊鸿”“心似鉴,鬓如云”等可知,本词也是既直抒胸臆的内容,又通过比喻、寓情于景、虚实结合等手法表达情感。情感内容:《江城子》上阕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写实;下阕记述梦境,抒写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写虚。这首词运用分合顿挫,虚实结合以及叙述白描等多种艺术的表现方法,来表达作者怀念亡妻的思想感情,在对亡妻的哀思中又糅进自己的身世感慨。由“谩悲凉,岁冉冉,莽华潜改衰容”“彩凤远,玉箫寒,夜悄悄,恨无穷。叹黄尘久埋玉,断肠挥泪东风”等可知,《醉思仙》同样在表达了对亡人的怀念之情,也流露出时光易逝、青春不再、孤独遗憾的身世之感。(十八)1.C2.(1)“送”字用拟人,化无意为有情,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