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单元在学生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够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以及会解答加、减法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编排。主要教学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够根据信息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生活问题;2、能用不同方法解决使两个数量同样多的实际问题,能正确地进行解答。【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探索两位数连加、连减的竖式计算,体验怎样写更简便及能够用简便的方法正【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培养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课件等多媒体素材。相同数位要对齐个位不够减,(十位退一)2、口算下列各题,说说你是按怎样的顺序算的。二、新课教学三、反馈完善用简便写法列出的连加、连减的竖式,学生要把计算的每一步的得数填在括号里。选择上面一行练习,指名板演,集体订正。学生说出:跳绳的有37人,踢毽子的有48人,踢球的有14人。提问:括线表示什么独立完成,交流订正,括线的意思就是要求一共有多少人,把三部分合起来,用连加计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合作得非常好。你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学生。(1)引导:求一共摘了多少个?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2)你知道从多少个里面运走60个?用什么方法计算?学生独立列式。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38+42-33=?学生齐读两组算式,教师再次板书。提问:你认为哪种写法简便些?(学生交流)你会计算吗?下面请大家先计算第一步,板书:接下来应该算什么?(22+40)3、指出:在计算中,遇到能口算的就口算。30+40=45+20=81-30=64-4=49-6=3+74=26+70=53-10=97-70=82+5=三、反馈完善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说说哪一步可以口算。求还剩多少棵用什么方法计算?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答:用减法计算,用原来的减去吃了的。求现在一共有多少棵用什么方法计算?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答:把剩下的和又买来的合起来。求全班一共栽树多少棵怎样想?你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吗?独立完成,交流算式。求女生栽树多少棵?需要知道哪些条件?你是怎样二、做一做按要求画出和三、思索探究,交流共享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彩珠,小军和芳芳已经穿好了一些。看,现在,小军穿了8个,请大家用圆片代替彩珠,摆一摆。引导学生说出小军再穿上4个彩珠就和芳芳同样多。把芳芳的彩珠拿走4个就和小军同样多。第(3)种是从多的里面拿出一部分给少的。讨论:你知道拿走的一部分是多少吗?得出:是4个的一半,也就是2个。动手操作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组织学生用小棒摆一摆,然后根据问题,观察比较。学生动手拿一拿。交流结果。(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说一说,然后回答问题。引导:能从第二行中拿几个到第一行,使两行同样多吗读题,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求一共养了多少只鸡你,会怎样想这个问题?提问:要求卖掉多少只鸡后,鸡和鸭同样多,就是求五、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合作得非常好。你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学生。第四课时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摆,教师示范操作。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在解决问题前我们先来猜一猜:谁做的最多?谁做的最少?你是怎样想的?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实际问题。要求小华做了多少朵?需要哪些信息?齐读。读了这两个信息,你能知道小华做了多少朵吗?你是怎么想的?教学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请你用刚才解决第(1)题的方法和同桌一起摆一摆,算一算。学生同桌两人一起操作。(3)这又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另一个知识: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用为什么求小华做了多少朵花用加法算,求小平做了多少朵花用减法计算呢?有什么联系三、反馈完善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合作得非常好。你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学生。学习了: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加法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减法本单元继续教学直线图形,使学生知道图形的边,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感受图形的变换,重点认识平行四边形。编排一次操作型的实践活动《有趣的七巧板》,给图形知识的教学增添数学文化的内涵。【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识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初步感知这些图形的外在特征;2、使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过程与方法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2、学生通过数一数、围一围、折一折、剪一剪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特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初步激发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意识,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交往的意识和创新【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教学难点】2、在折、拼、剪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和联系。多媒体课件、三角尺、钉子板、小棒、木条做的长方形。看,小熊家真漂亮!他家里藏着许多我们认识的图形,你能找出来吗?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1、下图是我国古代建筑上一种常见的窗格图案。你能从中找出边数相同的图形吗?在书上描一描,然后上讲台来指给大家看你的发现!交流:我找出了有三角形。你能帮老师再找出一个边数相同的图形吗?你知道这些图形有几条边吗?根据学生的学生尝试找图形,没有找到4条边的学生,用手指在图中描一描。小结:像这样有4条边的图形是四边形。它们有4条边,也可以称为四边形。出示五边形,让学生数一数边的条数,说一说各有几条边,是几边形,板书:五边形: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形状的五边形。出示六边形,让学生一起数一数边数,提问:你能说一说它的名称吗?交流:有6条边的是六边形。板书:六边形:六条边。三、反馈完善指名上来指一指、说一说你是怎样判断的。同桌比一比,看看围得对不对。(1)读题,出示第(1)个图形示范在图中写上6,表示有6条边,学生独立完成。4、折一折,填一填二、自主探索,合作领悟在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四边形吗?(课件演示:篱笆、楼梯、升缩门等。)像这样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在生活中你见过平行四边形吗?(出示生活图片,如下图)三、应用拓展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图。2、在钉子板上围出两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课件动态演示围平行四边形)分别用6根和8根同样长的小棒摆一摆,摆出平行四边形。P16-17:第3-6题一、新课引入1、出示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问: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吗?2、小朋友们喜欢玩拼图游戏吗?老师拼了许多漂亮的图形,想不想欣赏一下?学生欣赏七巧板拼成的各种图案。你们知道这些漂亮的图形都是用什么拼成的吗?知道它为什么叫七巧板吗?(它有七块)不仅仅因为如此,更因为它有趣,能拼出许许多多美丽的图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七巧七巧板又称智慧板,是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图形玩具,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外国朋友对我们的七巧板也很感兴趣,给它取了个仅有七块板组成,但是用它可以拼出几百种不同的图形。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提问:一副七巧板有几块?有几种不同的图形?哪几块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在组长的带领下合作完成探索。提问:有没有小朋友知道,七巧板中的“巧”是什么意思?因为七巧板会变,只要大家开动脑筋,七巧板就会不停地“变”,想不想试试?下面我们就来进行一场“魔术比赛”。你会用七巧板中的两块来拼一个正方形吗?拼之前先想想,你准备用哪两块来拼呢?师参与小组活动,适时点拨,同桌互相交流。拼一拼,拼完后互相检查看看是否拼成了正方形。追问:用这两块三角形还能拼成什么图形?拼拼看。小结:通过不同的摆放,可以拼成我们认识的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这三种不同如果拿出七巧板中的三块,可以拼成哪些已经认识的图形呢?请你试一试,比比哪个小组的同学拼的图形种类最多。小结:用七巧板中的三块可以拼成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五边形等。用七巧板中的四块、五块、或六块也能拼出我们认识的图形。你想拼吗?活动:学生两人一组动手操作。适时点拨。反馈:教师对有创意的拼图进行展示,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拼的。6、仿照七巧板,设计一种拼图的游戏板,并用你创作的游戏板拼出一种图案。三、全课总结本单元学习表内乘法1-6的乘法及乘法口诀。首先是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乘法,然后可以熟练掌握1-6的乘法口诀,并解决简单的乘法和乘加、乘减问题。【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的含义,初步掌握乘法算式读法和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2、知道2、3、4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住2、3、4的乘3、进一步熟记2、3、4的乘法口诀,能正确运用2、3、4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4、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应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2、让学生感受到乘法口诀在实际运算中的应用;3、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概括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能力;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让学生通过直观认识,从相同数相加引出乘法,理解乘法的含义;2、理解每句乘法口诀表示的含义;3、解决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多媒体课件、小棒若干等。一、情境引入二、新课教学——几个相同的数连加,可以用几个几表示。练习2:摆一摆,填一填(1)出示图片,问:大家数一数,我一共摆了多少喜羊羊?怎么摆的?(2)出示图片,问:大家数一数,我一共摆了多少灰太狼?怎么摆的?三、反馈完善分别写出计算葡萄总数和鲜花总数的加法算式。分别写出计算葡萄总数和鲜花总数的乘法算式。请学生自行完成填写,然后交流讨论。一、新课引入请写出相应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二、新课教学一个跷跷板坐2人,两个跷跷板坐4人得出“一二得二,二二得四”。2、“3”的乘法口诀得出“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3、“4”的乘法口诀数车厢里的人数,并得出关于“4”的乘法口诀。三、练习反馈先用小棒摆一摆,然后再填空。看图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一句口诀。二、新课引入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一五得五二五得一十三五十五五五二十五读一句口诀,写两个乘法算式。三、知识反馈2、算一算“想想做做”第3题练习“5”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题目含义,并写出乘法算式。2、请同学们再把“5”的乘法口诀背一遍。二、新课教学1、你怎么计算金鱼的数量连加:4+4+4+1=13乘加:4×3+1=132、试一试:4×4-3=?3、练一练:5×3+2=?6×4-3=?3×2-1=?三、反馈练习引导学生完成加号后面的填空,并计算完成最终结果。2、P32“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上黑板计算,然后评讲。3、P32“想想做做”第3题先要求学生完成第一行,然后引导学生找寻第一行和第二行的区别和联系,完成练习。2×3=?4×5=?2×4=?3×5=?3×2=?二、新课教学662、总结归纳:6的乘法口诀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3、编儿歌说口决,帮助学生记忆四只蜻蜓24条腿五只蜻蜓30条腿六只蜻蜓36条腿三、反馈练习要求学生完成第一行的计算,引导学生完成第二行的书写,并找出两行对应式子间的区3、引导学生完成P36“想想做做”第6题利用小方块,摆一摆,引导学生认识题图中的长方体,摆一个需要多少小方块?摆5三、例题引入(1)计算下图中小星星的数量。两种方法:3×4=124×3=12(2)6+6+6+6+6=?×?二、复习教学3、P40题7,引导学生先列出式子,再计算。三、课堂小结请大家再把2-6的乘法口诀表背一遍。本单元学习简单的表内除法。首先让学生学习如何对数量进行平均分,然后领会什么是除法,并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最后,熟练训练学生可以掌握简单的除法问题。【知识与能力目标】2、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2、让学生感受到乘法口诀在实际运算中的应用;3、体会乘法与除法运算意义的联系与区别,会应用乘法或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感受解决问题的多样化。【教学重点】2、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3、学会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体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简便性。【教学难点】2、让学生感受到乘法口诀求商在实际运算中的应用。三、新课引入引出,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做平均分。四、新课教学最终得出结果,每份面包有2个。(1)看图,图中把花分为几份?每份都一样多吗?一份有多少?(5)请说出你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总结归纳平均分配的方法。一个一个分,两个两个分,三个三个分……三、反馈完善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平均分以及如何进行平均分。同学们,你们学到了吗?二、新课引入6个小朋友坐缆车,一个缆车做2人,要做几辆车?二、新课教学1、列除法算式,以及除法算式的“读作”和“写作”。2、看图,列除法算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分析图片中的线索,将数字填到方框里,解决问题。6个小朋友植树,平均分成3组,每组人。4、试一试:把8只铅笔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支。引导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得出答案。或者通过平均数的分法,得出答案。三、练习反馈引导学生从图中寻找信息,完成答案。再让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平均分法将9个南瓜平均分成3份,完成问题的解答。(1)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完成解答。(2)问学生,第2小题与第1小题的区别与联系读除法算式,再说出被除数、除数和商。教师让小组开火车回答,并对每一位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第三课时用乘法口诀求商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2)想一想:把8个小朋友,每2人一组,实际上怎样分平均分根据题目的意?((3)小组讨论:8÷2等于几呢?每位同学想想办法,小组讨论看哪一组办法多?(4)指名汇报,老师逐条讲解。提问:在这么多的方法中,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好。最小结:在计算8÷2时,可以先看除数是2,就想2几得八,这样利用乘法口诀可以很(5)指名说说用口诀求商的思路。用乘法口诀求商时,先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再用补充乘法口诀的形式求商。2、练一练请学生们读一读。(3)指名口述解题思路。(4)学生们填写课本P53下面的“试一试”。三、知识反馈(1)让学生们一组一组的完成。(2)观察一下,每一组中的乘法算式、除法算式、乘法口诀有什么联系?(3)小结:在求商时,可以利用乘法口诀跟相应的乘法算式来算。(1)学生进行比赛,并一组一组完成。(3)再次揭示乘除法之间的联系。(1)出示数字图,请看要求。(3)按小组让学生开火车回答,并计时比赛,看哪个小组完成的最快。4、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4、5题。2、请同学们再把“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说一遍。(2)请同学们根据这个算是填写下面的框框,并告诉大家,你为什么要这么填写?(4)请再根据乘法式写出两个除法式,并说明原因。二、新课教学引导学生:“只能说出一道除法算式”是什么意思?得到答案:即除数和被除数不会因为互换位置而发生改变。即除数和被除数是同一个数字,进而得到问题的答案。教师请小组开火车,完成题目。(1)老师要求学生先计算圆圈左边的算式的答案,开火车回答;(2)然后将左边算式的结果与右边的答案进行比较,填上大于、小于或等于号。(2)将这些花平均摆成3行,每行多少盆?该怎么列式子?如何计算这个式子?(3)将这些花平均摆成5行,每行多少盆?该怎么列式子?如何计算这个式子?教师引导:南瓜的数量是不是一样的?两人抬南瓜的次数等于什么?比较抬得次数的多(2)列式回答:①女同学一共抬了多少次?②男同学一共抬了多少次?教师引导: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图中的哪个条件?你是如何列式子的?教师引导: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图中的哪个条件?你是如何列式子的?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其他的两个条件,你还能列出哪些问题?请仿照前两个问题提问。三、反馈练习有一堆糖,比20块多,比40块少。平均分给一些小朋友,每人分得的块数和小朋友的本单元学习长度的单位及长度的测量。从对线段的认识和学习入手,知道什么是线段,以及线段是可以测量的;然后介绍长度的单位,以及用不同的刻度尺进行长度的测量;最后用我们身体上的“尺”进行长度的测量。【知识与技能目标】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3.会用计量工具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4.掌握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能正确测量生活中较长物体的长度;【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3.与同学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经历丰富的实践活动逐步正确掌握测量方法,获得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在测量活动中初步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生活中的意义;2.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展示,发展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3.解决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教具:多媒体课件,卷尺、米尺,直尺。学具:线,直尺等(测量整厘米的小棒、铅笔的长度)。1.请学生拿出一根白线,随意地放在桌上。提问:这根线是直的吗?(不是,是弯的)找一找:这个线有几头?(两头)2.请学生再将一根红线拉直,看一看,这时线怎么了?(直了)这时两手之间一段直的线叫线段。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线段4.请学生观察、比较,线段与桌上的白线比一比,有什么不同?(线段是直的,桌上的5.请学生将拉紧的线竖起来。6.小结:线段可长、可短,但是一定要直的,而且它有两个端点,所以弯弯曲曲的线都7.请学生摸一摸课桌的边,提问:是不是直的?两个端点在哪里?再指一指黑板的每一8.请学生举一个例子: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对能说明为什么不是线段的学生给予表扬。二、教学画线段1.说一说:线段有哪些特点?(说明: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来画线段)2.请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并借助一些工具,画一条线段。3.师介绍:在众多的工具中,我们一般用直尺画线段比较漂亮。用直尺画线段时,先用左手将直尺固定,再用笔紧贴直尺的一边画线段。当然在画时千万不能忘记线的两端要各点4.学生用直尺画一条线段。三、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自己练习。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想想做做”第2题。五、全课总结一、创设情境1.出示图片:两根木条,分别用回形针进行长度上的比较。提问:你们觉得哪根木条长,再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得知的?1.出示课件图片:三个小朋友分别测量课桌的长度虽然都是三个回形针的长度,但回形针的长短不同,回形针长/短,则木条肯定长/短。由此可知,为了更方便和准确的进行测量和比较,我们需要统一回形针的长度。虽然都是测量课桌的长度,但衡量的尺度不一样,导致测量结果不一样。(1)观察尺上的“厘米”刻度。这是米尺的一部分,它上面一个又一个的刻度叫刻度线,刻度线的数字表示所对应的刻(4)请每位学生观察一下2厘米、5厘米各有多长,再用手比划出它们的长度。2.教学量一量(2)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将铅笔的一端与尺子的0刻度对齐,铅笔的右边对着刻度请学生说一说铅笔的长度。(3)想一想:在量的时候为什么铅笔的左边要对准0刻度?不对齐行吗?(4)打开书第62页,学生看书将例题中括号填完整。小结:在量物体长度时,一般要把物体的左端与尺子的0刻度对齐,再看物体的右端对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1)提问:红线长几厘米?是整厘米数吗?那么它接近几厘米?为什么?蓝线呢?为我们就说它大约几厘米。4.教学例4(1)教师示范,学生观察。分三步画:先对着0刻度,点出一个端点。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到所要的刻度4。(2)学生按这样的方式试一试,画一画。5.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三、巩固练习2、完成“想想做做”第5、6、7题。()2.量一量,我们的课本大约长()厘米,宽()厘米。量比较短的物体,我们可以用厘米作单位,但要量教室、操场这些较大的物体,还用厘米作单位,这就麻烦了,这时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米(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2)请学生将1米长的绳子拉直,试着用两只手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再用1米长的绳子量一量课桌的长、自己的身高、以及铅笔的长度,进一步加深1米的实际长度。(3)出示米尺,观察刻度。数一数米尺中厘米的刻度,看一看1米是多少厘米。?(2.教学试一试。(2)请学生用米尺量一量黑板的长,注意在量的时候:应从物体的端点开始,一直量到另一个端点,尺子要摆平,这样才能量出长度。(3)量一量教室的长度。三、巩固练习完成“想想做做”1-5题。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长度单位?它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在通常量哪些物体的长度时五、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6题。第四课时我们身上的“尺”一、认识各种各样的尺1.请学生介绍一下课前准备的尺。2.着重介绍学生尺、米尺和卷尺。二、认识自己身上的尺2.学生分组合作测量,再汇报测量结果。3.介绍:根据所测量的一拃、一庹、一步的长度,我们可以利用它们来老测量一些物体三、活动:用学生尺量1.用身体“尺”量一量黑板、教室的长。提示:“拃”、“庹”、“步”、“脚”都可以当作单位,直接表达物体的长度。(1)同桌合作测量,1米大约有几拃?大约几步?大约有几脚?并将数据记录在《学(2)同桌合作,在教室里选择一些物体,用“身体尺”量出它们的长度,并将数据记学校的篮球场很大,如果要测量出它的长,你觉得用哪种尺量比较好?为什么?小组讨论:具体的方案。按方案到球场去测量。运用所学的知识,认识的测量工具,还可以量出球场上哪些线段的长度?五、全课总结本单元是继表内乘法(一)和表内除法(一)后,对表内乘法和除法的更深一层次的学习。不仅让学生学习7-9的乘法和除法,形成完整的乘法口诀表,还教授简单的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让学生能够解决基本的乘法和除法问题。【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得意义,在理解乘法口诀得基础上,自编7到9的乘法口诀,2.正确地运用口诀进行计算,回列竖式计算一位数乘法;4.使学生初步感知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根据一句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5.熟练掌握乘法口诀,学生进一步巩固乘、除法计算,进一步体会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联【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乘法口诀,并在应用口诀的过程中熟记乘法口诀,提2.通过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的计算,进一步熟练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在自编乘法口诀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2.利用乘法口诀解决求商等问题。【教学难点】2.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的计算。教具:挂图、卡片、小三角形等。二、新课讲解学生会想到用乘法计算会更快。引导学生编撰乘法口诀。2.学生交流自己编撰的口诀,教师板书:7×1=7一七得七7×2=7二七十四7×3=21三七二十一7×4=287×5=35五七三十五六七四十二七七四十九3.揭题4.熟悉口诀A、齐读7的乘法口诀,引导学生观察7的乘法口诀。并小组讨为什么口诀第一个数一个比一个多1,而得数却一个比一个多7呢?C、师:怎样记住7的乘法口诀呢?给你时间,你能很快背出来吗?试试。生:交流方法并表演背。师:说说你认为哪句口诀最好记?哪句口诀最难记,怎样想办法记住呢?5.用一句乘法口诀,你还会计算另一个乘法算式吗,是哪个呢?生:三七二十一可以计算7×3=21,还能算出3×7=21……小结:在乘法里,由于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因此,用一句乘法口诀可三、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自己练习。4.口算比赛(想想做做第4题)“想想做做”第5-7题。五、全课总结1.教师出示一组口算题,全班学生在练习本上按顺序写出得数。集体校对后,引导学生观察上面12道算式,请将它们分成两类,学生通过观察,一般会按乘法、除法的特点将其分成这样两类。2.引导学生回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教师指名让学生说说20÷5、24÷4的口算过程。小结: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是:先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用哪句口二、新课讲授(3)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题的商吗?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同桌交流、讨论,并在教科书上例2的空格里填数。教师板书:28÷7=4想:(四)七二十八28÷4=7想:四(七)二十八师:比一比28÷7、28÷4与20÷5、36÷6,思考: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和我们以前学小结:方法是一样的,都是先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用哪句口诀,然后写出商。2.做教科书第72页“想想做做”中的第1题和第2题。第1题的第一组,核对时指名学生说出想法,再集体讲评。突出根据一道乘法算式可写出两道除法算式的直观感知,渗透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三、巩固练习1.想想做做4,让学生看图说说意思,然后列式解答,集体校对。2.做想想做做5、6题时,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同桌互相说题意。再独立完成。五、作业布置“想想做做”第3题。口算下列各题,并说说用的什么口诀。二、新课讲解4.看课本上的表格,提问:谁能说一说这个表格的意思?请大家把表格填完整,尽量组长检查每个同学表格填得是否正确,指导填错的学生改正。再编口诀。先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填写。6.全班交流,指名读口诀,大家共同订正。7.练习记忆,再讨论交流。三、巩固练习提问:通过刚才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每组三道题的得数相同?把你的想法先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2.想想做做2订正后提问:你是怎样填写的?你是怎样想的?如果知道6个8相加的和是48,你能算出7个8相加的和是多少吗?如果知道8个8相加的和是63.想想做做3。谈话:看看题中的两个小朋友,你能说出这道题的要求吗?同桌两人一人说8的乘法口诀,另一人说能列出的乘法算式,说完后再交换角色练习。活动结束后提问:你们根据一句4.想想做做5,学生独立计算,交流订正。5.想想做做6学生仔细观察插图,看一看图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想想该怎样列式计算,再填写算式。6.学生独立填写想想做做第7题。五、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4题。(1)背口诀全班齐背——指名背——小组对口令。(2)把下面的口诀说完全。二、新课教学师:这是花边。花边是有长短的。你知道这条花边长多少厘米吗?(16厘米)这里每出示题目:把花边平均剪成2段,每段长多少厘米?平均提问:你是怎样算的?想:二十六八十六。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二八十六同桌交流,得出:三八二十四,四六二十四。学生总结:花边的长度是24厘米,可以三、反馈完善分组练习,说说每组算式之间的联系。指出:每组的三道都是用同一句口诀计算的,乘法口诀既可以帮助口算乘法算式又可以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同桌互相合作,一人出口诀卡,一人说出两道除法算式。3.出示:□÷8=□□÷□=8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全班汇报,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有序地表4.口算练习“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注意了解学生计算中的典型错误,指导他们分析原因并要5.比较练习“想想做做”第4题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每组题,说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醒:要看清符号,不同的符号用的解题方法不一样。学生口算后,交流答案,说说分别用哪一句口诀。五、全课总结三、新课教学一九得九二九十八三九二十七四九三十六五九四十五六九五十四七九六十三八九七十二九九八十一3.口算,并说出是哪句口诀4.练习一:四、巩固练习五、全课总结第六节乘法口诀表二、新课讲授1.整理乘法口诀表三、总结新课第七节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南方有一座美丽小岛叫快乐岛,那儿的小动物们正在举行数学游园会,你们想登上这个小岛一起参加吗?让我们起航吧!只要同桌合作完成一组口算题,快乐岛的大门就为你们打开,你们就能上岛参加游园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 21043-5:2025 EN Forensic sciences - Part 5: Reporting
- 【正版授权】 ISO 23645:2025 EN Child care articles - Baby walking frames - Safety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 【正版授权】 ISO 21001:2018/Amd 1:2024 EN Educational organizations - Management systems for educational organizations - Requirements with guidance for use - Amendment 1: Climate action
- 【怀化】2025年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65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
- 《我的路》教学课件
- 【无锡】2025年江苏省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公开招聘专职辅导员4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
- 定量分析概述12课件
- 【成都】2025年上半年四川成都市城市运行和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所属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7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
- 第三章防火防爆技术40课件
- Brand KPIs for milk:Tirol in Brazil-英文培训课件2025
- VTE防控管理相关制度(VTE患者管理与随访的相关管理制度)
- 职业技能竞赛-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理论题库(附参考答案)
- 2023年山东青岛局属高中自主招生物理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
- 2024年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招聘5人历年(高频重点复习提升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房地产 -2024年第二季度大连写字楼和零售物业市场报告
- 档案管理借阅制度
- 《电机与变压器》教案
- 质量目标及实施计划制定
- 重力式(仰斜、俯斜)挡土墙计算软件
- 财务年终总结报告
- 2023年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考试职业适应性测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