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分4个领域编排教学内容:②倍数、因数,能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在100以内),100形的内角和是180°,测量或画出三角形的高;理解三角形的分类,认识并能正上将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连续平移两次,将简单图形旋转90°;运2倒入杯子的水有多少);②我们去春游(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春游中的实际问题,加强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③图案的欣赏与设计(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认识图形变换在生活里的应用);④了解我们的生存空间(应用统计的知识、方法,经历统计过程,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的作用与价值)。(2)联系现实情境,经历观察、操作和探索相关图形的特征以及图形的简(3)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体验折线统计图的作用,掌握用折线统计图表达3(5)经历把现实问题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并合理地选择相应(6)在建立数学概念、获得数学结论、发展数学规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2)能应用相关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解(3)能用量杯或自制的量具测量一些液体的多少。求一个底角(或顶角)的度数。(6)能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到指定位置,能灵活运(8)能从生活中主动收集数据信息,能读懂有关媒体中的一些简单的统计4四、课时安排(共63课时)6课时5课时5课时6课时2课时2课时5课时4课时7课时4课时3课时5课时4课时5课时5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包括口算几百乘几十或几十几、几百几十乘几十)。6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1、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2、让学生活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得计算问题得体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因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一、创景引新,促进迁移1、谈话:这几年,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很建了一些楼房,可漂亮了,我们来看一看我们住的小2、媒体出示情景图,并出示文字:彩田村有14栋楼,平均每栋楼住154户,彩田村一共住了多少户?二、自学质疑1、学案内容:自学书1页的内容,思考下面的内容:(1)从题目里你知道哪些信息?(2)求彩田村一共住了多少户,你会列式计算吗?这道算式和我们学过的乘法有什么不一样的?那前面学过的乘法你还记得怎么算吗?自学后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可以在书上标出来或记在学案课堂生成及反思7三、交流展示3、让学生口述答句,教师板书。四、互动探究五、精讲点拨六、矫正反馈基础练习1、竖式计算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1)指名板演,完成后及时反馈。(2)指名说说中间一题的计算过程,明确乘数中间有0时应怎样计算?七、迁移应用1、找错改错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1)让学生在书上独立找错改错。(2)小组交流,找出错误的原因,并认真订2、列竖式计算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3、解决实际问题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8(1)学生默读题目,分析题中所给的信息,并独立在书上填写结果(2)组织交流,你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计算总价的?八、全课总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交流,你有哪些收获?2、布置作业9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二)教学内容:教材2-3页“想想做做”第5-10题。1、促进学生进一步明确笔算方法,熟练地进行乘法的笔2、用三位数乘两位数解决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计算在日常生活里的应用,发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过程1、口算练习(想想做做的第5题)二、新知熟练1、做“想想做做”的第6题2、做“想想做做”的第4和第7题第4题让学生先算,再交流都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计算总3、做“想想做做”的第8题三、迁移应用课堂生成及反思1、做“想想做做“的第9题2、做“想想做做“的第10题重点指导学生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正确选择信息。特别“每个13元”计算。3、完成思考题的推理过程与方法。四、全课总结今天主要练习了什么内容?课题: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一)1、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预习目标:通过学生自学,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0一、创设情景,激发求知1、出示课件:仔细观察这副图,阅读图下面的文字,你知道了什么?2、提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你会解答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一、自学质疑(1)小区的草坪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多少克这个问题怎样解决?怎样列式?(2)你会计算吗?有几种方法?碳多少克”这个问题怎样列式?二、交流展示课堂生成及反思指名回答,板书:850×15学生尝试练习,教师了解学生做题情况。指定竖式写法不三、互动探究提问:这两种方法都对吗?哪一种简便?把你的想法在小四、精讲点拨针对用简便算法的学生板演算式,提问:170的后面应该添几个0?你能说出为什么应该添2个0?点拨:两个乘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可以先用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两个乘数的末尾共有2个0,九在得数的末尾添上2个0。五、矫正反馈课件出示:明月小区共有800平方米草坪,每天大约能吸收二氧化碳多少克?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在小组中说说你是怎样想六、迁移应用1、做“想想做做”第3题提问:你能口算出这两组题的得数吗?各自口算给同桌听,每人算一组题。指名说得数,全班共同订正提问:每组三道题有什么联系?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2、做“想想做做”的第4题七、全课总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交流,你有哪些收获?2、布置作业课题: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二)教学内容:教材5-6页第5-10题。1、让学生进一步熟悉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2、让学生灵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体验成教学过程学生口算,并比比每组题目的乘积的0的个数,说说是怎样确(1)指名口答,完成后及时反馈。(2)指名说说每题的计算方法,积的0的个数是怎样确定指名板演,说说每题的计算过程,明确乘数中间有0时应怎样计算?课堂生成及反思(1)学生默读题目,分析题中所给的信息,并独立在书上(2)组织交流,你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列算式计算的?七、全课总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交流,你有哪些收获?2、布置作业。课题:练习一(1)1、进一步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2、通过估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化提问:谁来说一说,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口算比较小结:乘数末尾的0先不看,把0前面的数相成,有几提问: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时要注意些什么?每个同学选一题估计一下结果大约等于多少?课堂生成及反思指名回答,并说说是怎样估计的?提问:三位数乘两位数我们一般怎样估计结果?让学生说说想的过程,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提高他二、拓展练习笔算下面各题三、全课总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交流,你有哪些收获?2、布置作业。课题:练习一(2)1、进一步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计2、通过估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教学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一、口算练习。提问: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口算较简便?二、笔算练习指名学生说得数比较第1、2组题,说说每组两道题之间有什么联系?课堂生成及反思引导学生说出:501个20相加,可以先算500个指名回答,集体订正,对运用第7题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的三、解决问题练习1、第8题读题后,帮助学生理解:一套单人课桌椅是指一张课桌和一3、第12题。四、全课总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交流,你有哪些收获?2、布置作业第二单元《升和毫升》本单元之后,还结合安排实践活动“美妙的杯琴”,让学生调整水杯里的水,2、难点:形成1升和1毫升的容量观念。课题:认识容量和升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2页“升”。了解“一升”的实际意义。1、能知道“容量”的概念,体会“容量”的含2、了解“一升”的有多大。桌子上的杯子瓶子有什么用途?书:容器)(一):自学例题。1、观察比较两个容器容量的大小。观察(容量差别较大的容器),哪一个容器的容量较大?为什么?2、你用什么方法比较?3、高脚杯、水杯和塑料杯,哪个容量最大,哪个容量最小?为什么?三、展示交流课堂生成及反思1、你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呢?四、精讲点拨五、互动探究高脚杯、水杯和塑料杯,哪个容量最大,哪个容量最小?为什么?用什么方法验证?精讲点拨二本节课先认识升,升可以用大写的英文字母“L”表示。这里的净含量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净含量而不用容量呢?净含量和容器的容量有什么关系呢?“净含量”是指某种是指瓶子里装的饮料本身有1升,但瓶子的容量可能会比1(二)师生共同学习例题二(1)认识量杯。(出示量杯),量杯是用来测量液体的容量的工具,在量杯上有一些刻度,标着1的地方就表示容量是1(2)实验将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倒满,你发现了什么?。六、矫正反馈1.做“想想做做”第1、2题2、做“想想做做”第3题3、做“想想做做”第4题七、总结提升这节课我们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在学习中做了些什么,有哪些收获?布置作业:补充习题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14页1、让学生在自制量器的过程中感受并进一步认识容量以2、让学生练习估计一些常见的容器的容量,并能对自己的估计作适当解释,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1、学生在自制量器的过程中感受并进一步认识容量以及2、练习估计一些常见的容器的容量。量的单位,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出示课题:认识升)思考1、拿上下一样粗的瓶子,怎样做一个1升的容器?三、展示交流四、精讲点拨课堂生成及反思接下来,把纸条1升处以下的部分平均分成4份,分别做上记号。现在,我们自己的量器就完成了。(课件演示)五、互动探究满几个纸杯?(小组活动)比1升多还是比1升少。再用你们的量器量一量,大约有多少升六、矫正反馈1、想想做做1师拿出6种不同的容器,分发给6个小组,并将一升水分别倒入几个容器中。(生可下面观察其他小组)请同学们将它装满水之后再量一量。2、想想做做23、想想做做3(课前完成)课前让同学们在家里称一称1升的水有多重,谁七、总结提升这节课我们在活动中学会了什么?布置作业:补充习题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5-17页2、知道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教学过程们就来认识“毫升”(板书课题)1、课前找到的用毫升作单位的物品?2、观察量筒里的1毫升水,感知1毫升有多少?3、1升水倒入500毫升量杯中,看看可以倒几杯。那1升是多少毫升?三、展示交流1、学生说说在生活中找到哪些用毫升作单位的物品。2、说说1毫升的水有多少?用自己的话表达。四、精讲点拨课堂生成及反思毫升是在讲比较少的液体时常用的单位。毫升也可以用“mL”或“ml”来表示。(板书:mL,ml)五、互动探究六、矫正反馈1、想想做做12、想想做做3说一说,每一种饮料分别需要多少瓶才正好是1升?为什么?3、想想做做4指名:为什么2000毫升是2升?4、想想做做2、5课前完成,课上汇报结果。四、你知道吗?布置作业:补充习题2、知道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预习目标:通过学生自学,进一步进一步的了解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教学过程1、完成练习二、1指名读题集体订正。让做错的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2、完成练习二,2二、升与毫升的换算1、完成练习二、3为什么3升大于2500毫升?2、完成练习二、4实物投影出示第四题图课堂生成及反思一说它们各有多少毫升的水。(指名口答)请每位同学思考,这4个量杯的水合起来比1升少还是比1升多?三、拓展练习估计容量1、完成练习二、5出示第五题图如果我要盛2升的水,选哪种容器比较合适?说说你的理如果我要盛50毫升的水呢?2、完成练习二、6请每位同学默读第六题的第一小题。师液体的器具。(小组操作,师巡视指导)们的容量,再用你们的器具量一量。三、全课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交流,你有哪些收获?布置作业。补充习题课题:美妙的“杯琴”教学内容:教科书20-21页1、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容量知识科学地制作“杯琴”,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二、探索奥秘,制作“杯琴”1、教师利用准备好的“杯琴”演奏乐曲谈话:教师刚刚学了一招,你们想看看我的表演吗?谈话:看了老师的表演你发现了什么?产生了怎样的疑问?学生可能问到用的杯子是相同的吗?各装入多少水才发出请你们先拿出质地不同的杯子,用量杯量同样多的水倒入(学生活动,发现音不同)课堂生成与反思请你们再拿出质地相同,大小相同的7个杯子,用量杯量同样多的水倒入杯中,用筷子敲击杯子,听听声(学生活动,发现声音相同)在这7个杯子中倒入不同量的水,再敲一敲,你们会发现什么?(学生活动,会发现杯子里水越多,音越高)由于学生没有精确的量杯,加上音准的调试不到位,几组学生展示后学生会有所争议。这时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量杯作科学的制作,并且教师也应配合,带上电子琴4、师生合作完成“杯琴”制作。5、制作成功,集体合作《小星星》6、总结三、编编唱唱,奏响欢歌四、知识大储备1、提问:上完这节课,你最开心的事是什么?(总结今天上课的内容)第三单元《三角形》五、课时安排:4课时课题: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22-23-24及想想做做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和实验等活动中,感受并2、使学生会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三角形,会测量或画出指定边上的高,能根据三角形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一、自学质疑:感知什么叫三角形,有什么特点?二、交流展示(画一个三角形)三、互动探究提问:三角形有几个角、几个顶点,几条边。指名学生四、自学质疑认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小组活动要求:每组同学拿出事先准备好的4根小棒,任选其课堂生成及反思师了解学生围的情况。全班交流:你选用了哪3根小棒围三角形,结果怎样?板书:10、5、6行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三根小棒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五、精讲点拨认识三角形的高出示图,要求:你能量出右图中人字梁的高度是多少吗?学生量后交流,使学生明确哪一条线段的长度六、迁移应用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第1题,要求学生以图上的点为三角形的顶点。学生画完第2题,明确题目要求后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全班交流,第3题,引导学生用三角形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3边的第4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实物投影展示,要课题:三角形的分类教学过程一、自学质疑:1、出示例题中的6个三角形,提出要求:你能说出下面的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是什么角吗?二、交流展示引导集体交流(关注学生填写的表格)三、互动探究选第1号图形,指导学生说出:(1)号三角形有2个锐角和1个直角。提问:仔细观察这张表格,这些三角形可以分为几类?怎当指导。课堂生成及反思四、精讲点拨引导学生说出: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五、矫正反馈指导学生用三角尺上的角去比较,得出所画三第3—5题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通过猜想、验证,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在学习一、自学质疑:出示三角尺中的一个,提问:谁来说说三角尺上的三个角分别是多少度?提问:请同学们任选一个三角尺,算出他们三个角一共多少度?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课堂生成及反思全班交流:让学生分别说出三个角的度数以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小结:任何一个三角形三个角的和都是180度。利用三角三、互动探究要求学生先计算,再用量角器量,最后比较结果是否相同?让学生说说计算的方法。四、矫正反馈指导学生看图,弄清拼成的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指的是哪三个第4、5、6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课题: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1、在实际的操作中,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基2、学生在探索图形特征以及相关结论的活动中,一、自学质疑:的三个角分别是什么角吗?二、交流展示汇报交流情况:引导集体交流三、互动探究选第1号图形,指导学生说出:(1)号三角形有2个锐角和1课堂生成及反思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给于适当指导。全班交流,引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四、矫正反馈指导学生用三角尺上的角去比较,得出所画三第2题第3—5题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1、通过系统的整理和练习,使学生对本单元所学有关三2、指导学生有序地思考问题。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提问: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有二、完成练习三的题目全班交流:为什么前两个可以直接判断,而第3个却不行呢?帮学生进一步理解三角形按角分类的要求。课堂生成及反思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提示学生:怎样想就能很快找出不引导学生说出:三角形三个内角和是180度,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通过两个角的度数,可根据角分类,也可从等腰三角性形通过交流学生进一步明确:三角形两边之和一定要大于第(1)走哪条路最近,为什么。学生明确;在所有连接两点(2)通过计算,学生知道,走红线和蓝线路线一样长,都等于120米。第7题:从不同的角度可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这节课主要复习了哪些内容?第四单元《混合运算》课题: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教科书35-36页内容和试一试、想想做做。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能正确地进行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2、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自主探索的兴趣3、培养学生两个乘法(或除法)与加法(或减法)混合运算同时进行脱式的运算方法地进行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谈话:王老师为学校棋类兴趣小组购买象棋和围棋(出示例图),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图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要知道王老师一共要付多少钱,必须要知道什么?(象棋和围棋分别需要多少钱)二、自学质疑、交流探究1、自学例题提问: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指名回答,同时板书:课堂生成与反思算。(板书课题: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运算时,要注意些什么?(同桌讨论)2、提问:你能替王老师算一算吗?三、互动探究、精讲点拨(1)提问:你是怎样列式计算的?引导:你是怎样想的?先算什么?为什么要先算乘法?比较:哪种方法简单?为什么?哪一步可以省略?三、矫正反馈2、学生独立完成计算。3、交流:你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这样算?的混合运算应该按怎样的顺序计算"?四、迁移应用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1)小组交流:这些题分别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独立完成计算,指名4人板演。(3)集体订正,指3题(4)同桌互相说一说:错在名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这样算?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1)学生一组一组地进行计算;说:有什么发现?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错在哪里?原因是什么?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和第5题五、总结全课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和疑问?课题: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教科书37页例题和想想做做1-5题。能正确地进行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一、创设情境谈话:回忆一下,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能说说在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中要怎样算吗?(生答)那么,在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中,我们又该注意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揭示课题: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板书)二、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有什么样的特征?2、先独立计算,并指名一人板演;3、小组交流:说说自己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4、在班内汇报交流算法;教学生成与反思5、小结: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也要先算小括号里三、精讲点拨反问:刚才我们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五、矫正反馈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1)学生独立计算,指名2人板演;(2)指名板演学生说一说: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1)学生任选其中一组独立进行计算,想想:这一组的(2)集体订正;(3)分别比较这两组题,说一说:各组中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4)指出:在含有小括号的两步与三步混合运算中,都六、迁移应用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和第5题(1)分别先了解清楚题目中告诉我们的信息;(2)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思路,帮学生理清数量关系;(3)汇报交流解题的思路;(4)学生口答列式。七、总结延伸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布置作业:“想想做做”第3题、第4课题: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练习)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运算顺序的理解1、师:首先我们来回忆一下,昨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生答)在进行计算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生指出: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也要先算小括号里2、揭题:今天,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继续来探究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师板书: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1、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1)学生看图,说说: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2)学生独立计算,指名一人板演。课堂生成与反思(3)指名板演学生说说想法,集体订正。2、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1)看图,说说: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2)理解”边长4分米的方砖”:为边长为4分米的正方形地砖。(3)小组讨论:怎样求"需要多少块方砖"?(4)汇报交流:使学生明确,要求需要多少块这样的方砖,先要求出铺地的总面积和所用的每块方砖的面积。(6)集体订正。3、完成“想想做做”第8题(1)轻声读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2)说说:你是怎样想的?(3)集体订正。4、完成"想想做做"第9题(1)理解该统计表,说说: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2)师解释一下"2月份共生产22天"的含义,使学生明白:2月份的生产天数与实际天数不是一回事。(3)分别计算前两个问题(用计算器计算),然后交流这两题的解题思路,进一步理解相关的运算顺序。(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再根据所提的问题列式计算)五、总结全课提问:混合运算应该按怎样的顺序计算”?课题:含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索的兴趣,获得发现数学结论的成功体验;3、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预习目标:会计算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二、自学质疑,交流展示。列式解答呢?方法一:先算出美术组的人数。=28(人)教学生成与反思4、质疑:84÷(8+6)×2这个综合算式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有什么矛盾吗?(学生自由发言)三、互动探究、精讲点拨书:84÷[(8+6)×2])像这样的括号就是中括号(说算。(板书课题: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5、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板书:四、矫正反馈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五、迁移应用及各种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使用规定。这节课你认识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回忆一下:含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混合运算要怎样计算?课题:练习四(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正确率。)(1)先让学生说说可以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又可以根(2)让学生独立计算。(1)让学生独立审题,先估计李老师大约花多少钱。(2)组内说一说,全班交流。课堂生成与反思二、总结全课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和疑问?课题:练习四(2)问题的经验,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的问题吗?三、迁移运用让学生独立完成,板书交流。、引导: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吗?课堂生成与反思提问:用同样的速度,是指用哪个速度?你能用不同方法计算吗?提问:你发现什么规律了吗?如何完成后面的题目?是进一步学习这些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内容分两段安排:第一段例1、例2,认识平行四边形及其特征;第二段例3、例4,认识梯形和梯形的特征。课题:认识平行四边形教学内容:教科书43-45页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用1、能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3、能测量或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一、生活导入1、出示例1的图片,你能在这些生活场景中找到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吗?(重点可让学生上台指一指平行四边形)2、你能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能看到平行四边形吗?(吊车、活动衣架、风筝等)3、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平行四边形。课堂生成与反思板书课题:认识平行四边形二、自学质疑出示自学提纲:、1、你能想办法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吗?怎样做的呢?它有哪些特点?2、什么样的线段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它的高有多少条?三、交流展示:四、互动探究学生分小组讨论:什么样的线段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它的高有多少条五、精讲点拨:四边形的高(h),这条对边是平行四边形的底(a)。重点强调六、矫正反馈:1、想想做做1,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为什2、想想做做2,用2块、4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分别拼成3、想想做做3,用七巧板中的3块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出示,你能移动其中的一块将它改拼成长方形吗?4、想想做做4,想把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板锯开做成一张尽可能的的长方形桌面,该从哪里锯开呢?找一张平行四边形纸试一试。5、想想做做6,用饮料管作成一个长方形,再拉成平行四边形,比一比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七、阅读调查八、全课小结今天我们重点研究了哪种平面图形?它有什么特点?回想一下,我们通过哪些活动进行研究?补充习题教学内容:教科书43-45页教学重点;梯形的基本特征,认识梯形的高。能正确判断一个1、能发现梯形的基本特征。3、能测量或画出梯形的高。一、生活导入1、出示例1的图片,你能在这些生活场景中找到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吗?(重点可让学生上台指一指梯形)2、你能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能看到梯形吗?二、自学质疑出示自学提纲:、1、你能想办法做出一个梯形吗?怎样做的呢?它有哪些特课堂生成与反思点?这样的高有多少条?为什么?重点交流梯形的特点(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梯形的高有多少条,为什么?四、互动探究与平行四边形不同的是,梯形各部分有自己的名称。说说练习完成试一试:指一指高垂直于哪条边,量出每个梯形1、想想做做1,哪些图形是梯形,为什么。(如有分歧,可用尺检验)用七巧板中的2块、3块、4块……分别拼出不同的梯3、想想做做3,在梯形里画一条高,可以把梯形分成两个图形,你能有不同的画法吗?(可分成两个梯形或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4、想想做做4,用粗细、颜色不同的笔在长方形纸上画出不同的梯形,并记录上底、下底和高分别是多少。再画出不同的平行四边形,记录底和高分别是多少。七、拓展练习的梯形。用这两个梯形能拼成哪些图形?八、全课小结今天我们重点研究了哪种平面图形?它有什么特点?为它和平行四边形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你还想探索梯形的什么特点?(如梯形是否也具有不稳定性?)布置作业:补充习题课题:找规律(1)实际问题。数学思考。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教学重点:能发现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自学目标:能发现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1、师: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就是买衣服与如何搭配裤或鞋...现在请同学生看书上第50页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小明要买一个木偶娃娃,并给所买的木偶娃娃配上一顶帽子,要从3个木偶娃娃和2顶帽子中选择.....)2、提示课题:小明买一个木偶娃娃,再配上一樱唇帽子,可以有多少种选配方法呢?这其中存在什么规律呢?(板书:找规律)1、自主活动。课堂生成与反思方法?有6种不同的选配方法,也可以先选帽子,因为每顶帽子都可以配3个木偶娃娃,所以一共有6种不同的选配方法。帽子,因为每顶帽子都可以配3个木偶娃娃2、有序探究。学生动手操作,并组织交流。提问:你认为用画图的方法找答案有什么好处?(便于合要求的选配方法)(1)提出问题:如果有2个木偶娃娃和3顶帽子,你能用画图连线的方法很快找出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选配方法吗动物操作,并交流过程和结果。(2)出示教材中的讨论题(2),提问:数的关系?(3)小结。三、矫正反馈,迁移应用路线条数与每段路线条数的关系。(1)要求观察插图,启发思考:这里有一些衬衣、裤子和裙子,你认为可以怎样搭配?(2)出示前面两问题,提问:你能解决这里的两个问题吗?自己先想一想可以怎样选配,再把思考的过程、结果与小组的同学交流。(3)出示最后一个问题,启发思考:这个问题与前面已经解决的两个问题有什么关系?你会列一道加法算式求出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吗?想的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懂的地方?课题:找规律(2)2、在学习中感知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数学思单的实际问题1、看书,知道拍照活动方式。师:小军、小明、小红3人排成一排照相,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什么叫不同的排法呢?小军站第一个的不同排如:小军、小明、小红(一种排法)小军、小红、小明(另一种排法)2、拍照。(教师当摄影师,选三位学生到讲台前)要示:这3个同学名字分别叫ABC,请其它同学把课堂生成与反思比较中突出按一定顺序排列才能不重复也不遗漏)3、小结。说一说你如果是拍照者,怎样才能每种情况都拍而不遗漏呢?二、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种不同的排法?用个性化的符号表示不同的排列方法。)用8、2、5三个数字能组成几个不同的三位数?(可以先引导学生把用8、2、5组成的三位数一一排列出来;再启数的个数。)赛多少场?会其中的规律,认识到比赛可以用“3+2+1”来计算。)三个小朋友打电话,他们3人每两人通一次电话,一共通了多少次?如果他们互相寄一张节日贺卡,一共寄了多少张?(着重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体会两个问题的不同含中规律的认识。)四、迁移应用你学会了什么?(1)要求观察插图,启发思考:这里有一些衬衣、裤子和裙子,你认为可以怎样搭配?(2)出示前面两问题,提问:你能解决这里的两个问与小组的同学交流。(3)出示最后一个问题,启发思考:这个问题与前面已经解决的两个问题有什么关系?你会列一道加法算式求出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吗?想的吗?五、总结全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懂的地方?六、布置作业。课题:乘法分配律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口算26×3,你是怎么想的?判断97×6+3×6=100×6想想我们在研究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时候采用了什么方法?课堂生成与反思二自学质疑出示自学提纲:、每套20元每套30元每套25元(一)、思考:(1)买5套《百科全书》和5套《四大名著》一共需多少钱?(请列式解答)方法一:方法二:(2)、这两道算式可以用“=”把它们连起来?为什么?(3)、观察这个等式左右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的猜想是什么?相同点不同点举例验证一下你的猜想:(至少三个)(4)、你的结论是什么?字母a、b、c表示发现的规律?谈话:这学期快结束了,李老师准备买一些图书奖励给各方面都表现很好的同学,他选择了哪几种书。(出示课件)要求什么问题?你会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吗?(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教师板书)(20+30)×5(要求学生分别说说你是怎样想的?)这两道算式都是求什么?结果都是多少?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这两道算式?(1)观察:再观察等式左右两边有什么相同点?不同在哪里?师:我们看左边有括号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师:也就是先把两个数相加,再乘一个数。师:我们看右边没括号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等号左边的算式和右边的算式有什么联系?(2)猜想:从上面的观察与分析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四、互动探究(2)等号左边的算式和右边的算式是相等的关系,说明结若学生说不出,师:你能把刚才两句话连起来说吗?可(3)验证下面请大家想好任意三个数,先写成左边的形式,再把它改写成右边的形式,然后分别计算出它们的结果,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如果相等,请在下面写出你所得到的等(学生交流,教师把学生说的等式有序地板你写的这个等式真的相等吗?为什么?(计算的结果相等;也可从乘法的意义上去理解。)这样的等式写的完吗?可以用什么来表示?“-----”1结论:有没有反面的例子:的规律你能用字母a、b、c表示表示出来吗?(学生独立写一写,口答。)教师板书:(a+b)×c=a×c+b我们再来仔细看一遍这就是乘法分配律。(板书课题:乘法分配律)27×12+43×12=(27+□)×口2、将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用“=”连接起来第4小题,为什么不用等号连接?要使等号两该怎么改?1、下面我们回到刚才的例题,三种书各买两套,需要多少钱?你会计算吗?请大家观察一下,这题和刚才我们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有什么不同?生:刚才是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现在是三个数的和乘一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结果怎样?师:你觉得它运用了什么运算律?师:如果四个数的和乘一个数呢?可以怎么样?师:任意个数的和乘一个数呢?可以怎么样?2、两套《四大名著》比两套《百科全书》贵多少钱?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1、什么是乘法分配律。2、怎样用字母来表示。3、可以使计算简便。赛一赛: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在实际计算中,我们要补充习题课题: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教学内容:教科书56-57页1、让学生经历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单的简便运算的过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1.掌握并能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的式题的特点,学3.联系现实问题主动运用规律解决问题。获得运用数学规律提高计算效率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加学习64×7+64×3=64×(口十口)25×(3+4)=口×口十口×口你是根据什么规律来填的?仔细观察这两个等式,看看每个等式中是左边的算式计算简便还是右边的算式计算简便?课题)课堂生成和反思二、自学质疑(1)从例题目中你知道哪些信息?(2)你能估计一下计算的结果吗?用笔算来验证一下(3)你觉得这道题哪种算法简便?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三、交流展示(1)出示例题。提问:从题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求买102件短袖衫,一共要多少钱,应该选择哪些条件来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列式?板书:32×102=(元)(2)你能先估计一下计算的结果吗?把102件看作100件,32×100≈3200(元),所以32×102实际付出的钱要比3200元多,多多少,你能口算出来吗?你能口算出买102件要付多少钱了吗?学生回答时,教师板书:买100件用3200元,买2件用64(4)口算和笔算相比,你觉得这道题哪种算法简便?(指名口答)现在我们就把口算的过程详细地记录下来。边板书边说:我们把102分成两个数,于是写成32×(100+2)(为什么这里要加括号?)。你能把下面的算式填完整吗?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你能接着算下去吗?=32×口+32×口这就是用简便方法计算32×102的思考过程。回顾这个过程,谁来说一说,先怎么办?再怎么办?这样计算的根据是什么?四、互动探究.教学补充题:买8件上衣和8条裤子,一共要多少元?(1)根据已知条件列式。(2)提问:你会用简便方法计算吗?你打算怎样书写计算过程?先在小组里交流,再各自计算,指名板演。=880(元)算简便?(删)第一步应该怎么写?依据是什么?知名学生板演?五.精讲点拨提问:什么样的式题能够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呢?数的和),分别相乘比较简便,可以直接应用乘法分配律分别相乘,再求和,算出结果;另一种是:求两积之和的算式里有一个乘数相同,另外两个乘数的和正好是整百、整十的数,可以逆向应用乘法分配律把相同的加数提出来,先求六、矫正反馈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先独立填空,再让学生交流各是怎么想的,2.完成“想想做做”的第2题第一行。提问:你是怎样发现这三道题适合用简便方法计算的?七、迁移应用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3题。指名口算第1题,学生说口算过程,教师板这个过程写成一个综合算式是什么?板书:32×3提问:你能说一说这里是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的吗?谈话:其实我们早就应用了乘法分配律。现在知道这样口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的第一行。提问:你觉得这两题这样计算简便在什么地方?你是怎样发现它们适合用简便方法计算的?八、课堂总结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谈话:课后做第57页的思考题。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深入九、布置作业课题:练习五(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8页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及其应2.使学生在计算中熟练运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教学重点:熟练掌握乘法分配律及其应用。。一、复习选择几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口算的?2.在口里填上合适的数,在O里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1)(80+8)×125=125O□O125O口(3)17×19+17=□×(□十□)请学生说说怎么处理(3)、(4)小题中的17和46?第(4)小题和前两次学过的乘法分配率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二、指导练习1.完成“练习五”的第1题。师问:求小正方体的个数可以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9×3,每排9个有3排)还可以怎样列?(5×3+4×3)为什么可以这样列?(先求黄色的,再求蓝色的个数)课堂生成和反思两个算式的结果都是求的什么?(总个数)这两个算式可以说明什么在数学中的运用?(乘法分配律)2.完成“练习五”的第2题。3.完成“练习五”的第3题。师问:观察一下,每组中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估计一下这两道算式的结果相等吗?根据什么猜测的?补充乘法分配律的变式1:(a-b)×c=a×c-b×c4.完成“练习五”的第4题。师问:这题与哪题相似?有什么相同的规律吗?然后请学生说说怎样算比较简便?学生独立完成。5.完成“练习五”的第5题。问:要求一共有多少棵?可以根据什么数量关系做?怎样列式?还可以怎样列式?你认为哪道算式算起来比较简便?你知道哪种树多吗?怎么看出来的?要求多多少棵,怎样列式呢?哪种方法简便?学生独立完成。三、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哪些收获?四、课堂作业《补充习题》相应练习。课题:练习五(2)教学内容:教科书59页和“你知道吗”。教学重点:熟练掌握乘法分配律及其应用。一、复习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并说说分别是什么运算二、指导练习1.完成“练习五”的第6题。师问:每一题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律?前两小题有什么不同点?后两小题有什么不同点?2.完成“练习五”的第7题。先比较每组中的两小题有什么不同?(括号里的运算符号不同)计算中应该运用什么运算律?(括号里是乘法,则用乘法结合律,括号里是加法或者减法,则用乘法分配律)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评讲。3.完成“练习五”的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指名学生回答是如何做的?课堂生成和反思补充乘法分配律变式2:(a+b+c)×d=a×d+b×d+c4.完成“练习五”的第9题。师问:从题中获得哪些信息?粉多多少千克呢?30×40+25×40=1200+1000=2200(千克)(30—25)×40=5×40=200(千克)为这样算简便呢?5.阅读与自学“你知道吗?”教师指导:46×13=46×(8+4+1)三、课堂总结提问: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哪些收获?四、课堂作业练习五(2)乘法分配律:(a+b)×c=a×c+b×c乘法分配律变式1:(a-b)×c=a×c-b×c乘法分配律变式2:(a+b+c)×d=a×d+b×d+c×d课题:我们去春游教学内容:教科书60~61页1.让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计算知识解决春游活动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经济意识,提高学生的组织教学重点:运用学过的计算知识解决春游活动中的一些实际问一、谈话导入那我们一起去春游好吗?二、解决问题1.师问:在春游前我们都要了解哪些相关的信息呢?学生自由谈谈。(板书:人数、包车、游玩项目及价格)2.师说:向阳小学四年级的同学马上要到水上乐园去春游了,他们在春游前收集了一些相关的信息,让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信息。(软件出示)3.师说:我们看到了这些信息,从刚才我们讨论出的三个(1)首先我们来看人数,哪句话告诉了我们有关人数的信息?多少人?(板书:88人)课堂生成和反思呢?(2辆)你怎么看出的?(88÷45,大约2辆)每人乘车要交多少钱呢?你会计算吗?如果有困难可以与2×220÷88=5(元)(3)最后是游玩项目及定价,我们来看一看。划船,每小时8元,每船限4人。从这两条信息你想到什么?如果这条船坐满人,每个人要付多少钱呢?乘快艇呢?你们是怎么理解的?4.问:东东带了10元钱,他用这10元钱最多可以玩几个项目,是哪几个?最少可以玩几个项目,是哪几个?不过要先流(最多可以玩划船、乘快艇、打水球、水上射击四项要4人同乘,快艇要2人同乘;最少可参观水族馆和游泳)这些钱可以怎样安排?(小组讨论,学生自由发言)在我们再来看看他们都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了解相关的信息的?(电脑闪烁:人数、包车、游玩项目及价格)三、活动设计一下。(课件出示收集的信息)玩?自由发言后,举手表决统一认识。出示下列内容,学生说数,教师填写:大客车最多可乘坐()人,每辆每天()元左右;中巴车最多可乘坐()3.师:先根据总人数和每辆车可以乘坐的人数,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如何乘车,再根据包车价格,算一算包乘汽车一共需要多少元。算好后各小组代表汇报。让学生说一说都去了解了哪些游玩项目及价格。选择一些同学们喜欢并适合同学们玩的游玩项目及价格显谈话:你打算游玩哪些项目?准备带多少钱?各自想好项4.师:同学们真有办法,收集了这么多的资料,一切准备就绪了,下面就是你们制作设计方案表的时候了,这要小组合作完成,看看哪一组的设计方案最好。下面就该是欣赏你们精彩方案的时候了,哪一组想先上来?提问: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呢?师:开展春游、秋游活动必须定好地点、人数、核算好费用。从这次计划的制订,我们可以看到在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只要你认真仔细观察,你就能发现数学就在我第八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连续平移两次;继续教学旋转,要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在内容的编排上先教学对称,再教学平移,然作型的实践活动。1、使学生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体会轴对称图形特征。能简单图形水平或竖直连续平移2次,把简单图形旋转90度。3、使学生在认识对称,平移和旋转的过程中增强对图形与变换的兴趣,感受对称美,感受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应用。让学生通过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在方格2次,把简单图形旋转90度。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度,会用对称,平移和旋转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五、课时安排:4课时课题: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1.让学生经历长方形、正方形等轴对称图形各有几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发展一、自学质疑:同的特征?(都是轴对称图形)讲桌上折纸并回答)把蝴蝶图贴在黑板上,提问:谁能指出这幅图的对称对称轴)图形的对称轴。(把课题补书完整)二、精讲点拨1.谈话:首先我们研究长方形的对称轴。请拿出一张长课堂生成及反思应该怎么画吗?对他的发言有没有不同的意见?谁还有不同的出的对称轴)也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对称轴?3.谈话:这样看来,我们已经找到了长方形的两条对称轴,它还有另外的对称轴吗?用纸折折看。通过操作我们发现长方形只有两条对称轴。4.出示黑板上画好的长方形,谈话:刚才我们用折纸的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如果有学生提到用和黑板上的长方形同方形的对称轴?如果学生提到先量出长方形是怎样想到先找对边中点的吗?5.让学生各自在课本上画长方形的对称轴,画好后同桌检查,并提问:你能画出长方形的几条对称轴?三、互动探究谈话:下面我们研究正方形的对称轴。请拿出一张正方形再通过折纸研究它有几条对称轴,再在书上画出正方形的各条对称轴。尽量独立完成,如果有困难可与同桌商量,也可以在先展示只画出两条对称轴的图形,提问:这两条对称轴画得对不对?还有其他对称轴吗?再展示画出四条对称轴的图形,指着两条对角线所在的对称轴,提问:这两条线也是正方形的对称轴吗?让没画出这两条对称轴的学生折纸看一看这两条线是不是正方形的对称轴,并让他们补画出这两条对称轴。提问:正方形有几条对称轴?四、矫正反馈1.做第1题。(1)指名读题。提问:这道题让我们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2)让学生各自按题目要求操作。(3)提问:哪几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各画了几条对称轴?(可补充说明: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它有2条对称轴)2.做第2题。(1)让学生自己读题。(2)提问:题中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吗?第几个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为什么?(3)看一看每个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在书上画出来(4)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共同评议。(从左往右三个图的对称轴分别有3、4、5条)3.做第3题。(2)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共同评议。对应的顶点再连线)4.做第4题。(1)谈话:先仔细观察题中的四个图形各是什么图形,谁来说一说?(指名回答)如果学生说第一个图形是三角形,要(2)让学生各自画每个图形的对称轴,能画几条画几边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图形,对称轴的条数与边数相等)5.做第5题。提问:这节课你对轴对称图形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你学到了什么本领?有什么收获?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课题:图形的平移3.让学生在认识平移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与变换的兴一、自学质疑:1.电脑出示图,谈话:这里有一条热带鱼,我们用虚线这条热带鱼做的是什么运动?(平移)往哪个方向平移的?(向右)它向右平移了几格?怎么知道的?(学生自由发表意二、交流展示课堂生成及反思三、互动探究1.电脑出示问题,提问:小亭子做的是什么运动?(平移)3.学生独立思考观察,尝试平移。(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以指点和帮助)4.小组交流。5.反馈汇报。怎样才能把小亭子从左上方平移到右下方?小亭子先向右平移6格,再向下平移4格。小亭子先向下平移4格,再向右平移6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并用电脑演示)6.指导画法:选择一种方法,投影学生作品,让学生边指边说是怎样平移的?7.归的四个顶点),接着把这几个点分别向右平移6格,再连成图四、精讲点拨组织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图形的平移和数格子强化练五、矫正反馈1.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想想做做”第1题)道小船平移了几格)(2)电灯平移图,同上教学自由发言,教师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平移方法)3.画平移后的图形。(“想想做做”第2题)(3)投影学生作品,交流平移的过程与方(4)转换练习。教师出示一把直角三角尺,并投影出示格子纸。把三角尺先向下平移5格再向左平移3格;把三角尺先向右平移5格再向下平移3格;个别学生上台按要求操作演示。(也可同桌练习,一人提要求,一人操作)4.体验平移的价值。(“想想做做”第3题)行线)你怎么肯定这两条直线是互相平行的?有无办法验证?(2)学生默读课本第65页第3题,按书说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方法吗?小结: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紧贴直尺,沿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然后把三角尺沿着直尺平移,再沿三角尺的同一条直角边画直线,这样先后画出的两条直线是相互平行的。(4)学生尝试用这种方法画平行线,鼓励学生可以画出距离不同的一组平行线。教师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5)谈话:你能用这种方法检验刚才观察的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吗?七、总结全课。提问: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我们做了哪些事情?你对什么事印象最深?从中你明白了什么?课题:图形的旋转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认识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2.让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发展形象一、自学质疑:三、互动探究时针旋转的方向相同?课堂生成及反思(4)小结: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旋转,方的是逆时针旋转。转杆打开是逆时针旋转90。,转杆关闭是顺时四、精讲点拨1、理解题意。提问:“绕A点旋转”是什么意思?(指A点固定不动)2、转一转。同桌合作,用硬板纸三角形在方格纸上转一转。3、交流方法。4、进一步研究。旋转90。后的图形呢?五、矫正反馈①先把三角形的一条长直角边顺时针旋转90。,再画另外的②先把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顺时针旋转90。,再连成相应图③借助手、笔等工具转一转后再画一画。结合媒体演示小结:同学们的方法都很好,将三角形顺时针旋转90。时,可以先分别确定两条直角边旋转后的位置,再连为了表示旋转的方向,还要在相对应的一组边之间画出弧六、迁移应用交流方法,重点放在作图方法的交流与指导:要确定旋转形的位置,关键在于确定以A点为端点的一组相邻的边的位置。4、配乐欣赏。多媒体课件演示由一个简单的图形旋转后变成一组美丽的图案的欣赏和设计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课题:图案的欣赏和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69页。1、让学生观察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中的对称,体会平2、鼓励学生富有个性地完成设计图案的任务,感受数学预习目标:能自主探索、有个性地完成设计它们分别由哪个图形通过平移或旋转形成的?(1)每个蝴蝶的图案是对称的,后面四个蝴蝶图是第一个4.展示交流。课堂生成及反思二、图案设计(书中的图案)(1)看清课本中的要求。(2)教师示范,按要求进行一次平移。(3)让学生完成其余的平移操作。(1)分组交流讨论。(2)学生独立完成图(二)和图(三)的设三、交流展示1、在小组里边展示边说说是怎样平移或旋转得到的。2、在班内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共同欣赏、评议。三、互动探究变换?4.作品评比。通过这节综合实践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第九单元《倍数和因数》本单元教学倍数和因数,包括认识倍数和因数,2、5、3的倍数的特征,内容分三段安排:例1~例3教学认识倍数和因数;例4、例5教学2、5、3的倍数的特征;例6教学素数和合数。1、使学生经历探索数(非0自然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认识倍数和因数;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以及10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因数;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3、5的倍数;课题:倍数和因数教学内容:教材70-72页内容和“想想做做”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2.让学生初步意识到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非零自能力,体会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些数是自然数吗?(指名回答)对,0、1、2、3、4……都是自然数。这个单元我们将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来对除了0之外的自然数进行研究,研究的特征和相互关系,这个单元的题目就是倍数和因数。(板书课题)2、教学倍数和约数的意义(1)谈话:那么什么是倍数和因数呢?我们还要从最熟悉课堂生成及反思(2)做“想想做做”第1题。指名口答,共同评议。(3)板书:24÷4=6。谈话:我能说24是4和6的倍数,4和6都是24的因数吗?(学生自由发言,可能引起争论,最后统一到根据24÷4—6,可以得到4×6—24,实际上24是6和4的乘积,所以24是4和6的倍数,4和6都是24的因数)二、自学质疑1、自学书70-71页的内容,思考下面的内(1)找找3的倍数,能找多少个?(2)想想用什么办法找比较方便。(4)想想怎样找才能不重复、不遗漏。三、交流展示1、学生交流展示一下是怎样找3的倍数的?找到了多少个?四、互动探究5、再应用同样方法找15、16的倍数。五、精讲点拨1、根据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汇报,相机点拨:一个2、根据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汇报,相机点拨: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六、矫正反馈1.做“想想做做”第2题。(2)提问:表中的“应付元数”都是4的倍数吗?为什么?七、迁移应用1.做“想想做做”第3题。么排数和每排人数都是总人数的因数?新的认识?(倍数和因数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2.做“想想做做”第4题。八、全课总结1、提问: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方法?2、布置作业。课题:倍数和因数的练习题。基础练习写出下面各数的倍数和因数.。课堂生成及反思倍数(从小到大写5个5792、“想想做做”的第5题大的顺序写出几个7的倍数后,再标上省略号。3、“想想做做”的第6和第7题要求学生用不同的符号分别圈出4的倍数和6的倍数(126的倍数。教学中要注意不要涉及公倍数或公约数的概4、“想想做做”的思考题。再从中找出40的因数。符号要求的数有:5,10,20,4二、全课总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交流,你有哪些收获?2、布置作业。课题: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内容:教材74页例题,74-75页“想想做做”。偶数还是奇数。教学难点:会运用2和5的倍数的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一、复习导入1.提问: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指名回答)2.练习:从小到大写10个2的倍数,写6个5的倍数。(学生各自书写,指名汇报结果)3.提问:65是5的倍数吗?78是5的倍数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名回答)4.谈话:这节课我们学习2和5的倍数的特征,学过之后像65是不是5的倍数,78是不是5的倍数等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课堂生成及反思二、自学质疑1、学案内容:(2)观察5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4)观察2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三、交流展示学生各自操作,同桌互相检查,再指名上台展示交四、互动探究五、精讲点拨5的倍数)六、矫正反馈(1)指名读题。名回答)(1)让学生各自在书上填写。(2)指名报结果,共同校对。(3)提问:有没有哪个自然数既不是奇数,又不话:这说明了自然数要么是奇数.要么是偶数,不可七、迁移应用(1)默读题目。每项要求至少要写出一个数,能多写些可(2)学生独立写数。(5)谈话:每道题应该写出的数是否写全了呢?按怎样的顺序写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地写出来呢,课后可(2)学生独立写数。(3)指名报写出的数并说出是怎样想的,全班共同评(2)提问:4的倍数都是2的倍数吗?八、全课总结的认识?你有什么感想?2、布置作业1.让学生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运用分析、比较、归纳或猜教学难点: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预习目标:通过自学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不一、引入新课,激发兴趣教师再写出几个数:1540、2856、3075,再问:谁能很快判断出哪些数是3的倍数?当学生出现畏难我能很快地说出这几个数当中,2856和3075都是3的倍数。学生报数,教师很快地回答,并把是3的倍数的数板书在知道吗?让我们一起来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课堂生成及反思二、自学质疑自学书76页的内容,思考下面的内容:1、先让学生猜一猜: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举例说明。2、根据自己猜测的结果,想想个位上是33、用计数器拨几个3的倍数,看每次用了几颗算珠?颗数分别是:8+4—12;5+1—6;2+7—9;9+0—9;1+2+3—6;三、交流展示四、互动探究1、根据学生猜测3的倍数,讨论3的倍数的特2、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里用计数器拨几个3的倍数,看共同点?5、进一步验证。(1)同桌之间互相报数,验证刚才的结论是否正确。(2)用1、2、6可以写成126,还可以组成哪些三位数?这些三位数是3的倍数吗?小组讨论后得出结论:3的倍数,跟数字的位置没有关系,只跟各位数上的数的和有关(3)试一试:如果一个数不是3的倍数,这个数各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吗?在小组里举例验证、讨论交流。五、精讲点拨得出:一个数不是3的倍数,这个数各位上数的和不是3的倍数。归纳总结: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个数就是3的倍数。六、矫正反馈指名口答。提问:你是怎么判断出67不是3的倍数,84是3的倍数的?2、做“想想做做”第2题。同评议。七、迁移应用2、做“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涂完后,指名回答:9的倍数都是3的倍数吗?各自组数,并把组成的数记下来。指名报答案,全班学生评议。八、全课总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交流,你有哪些收获?2、布置作业课题:素数和合数教学内容:教材78-79页内容。1.让学生经历探索、发现素数和合数的过程,20以内的素数。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探索数的一些特征的方法,培养分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解素数和合数的意义,掌握判断一个数是素数还是合数的方法,是2的涪数为标准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哪两类?(指名口答)什么是偶数?什么是奇数?你能各举5个例子吗?成几类呢?每一类叫什么名字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课堂生成及反思二、自学质疑1、学案内容:自学书页的内容,思考下面的内容:(2)如果把这6个数按因数个数的多少分成两类,你打算怎样分类?(3)什么是素数、什么是合数?(4)怎样判断一个数是素数还是合数?三、交流展示1、投影呈现例题,指名在投影片上汇报2、指名说一说这几个数各有多少个因数。3、指名说出分类方法,让不同意见的学生发表意见。面的共同特点?四、互动探究2、请仔细观察只有两个因数的数,这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一个是1,一个是它本身)3、我们再观察超过两个因数的数,这些数的因数与素数的因数有什么不同?(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别的因数)是合数?4、1有几个因数?它是素数吗?它是合数吗?该分成几类?哪几类?五、精讲点拨数还是合数呢?(找出一个数所有的因数.再根据素数意义作出判断)六、矫正反馈(1)让学生自己阅读题目,在书上独立填(2)展示一两位学生的答案,共同评议,各自校对。(3)提问:你是根据什么来区分11~20的数哪些是素数,中的素数有哪几个,你能记住吗?七、迁移应用说当时人们用这种方法每划去一个数,就把这个数从纸上挖是合数?(指名回答)②写出每个数的所有因数,根据因数的_个数判断。③除了1和本身之外,只要能再找到一个因数,这个数就是样启发:想一想素数和合数的不同点在哪里?(除了1和本身外还有没有因数)除了1和本身外只要能找到一个因数,就可作出什么结论?连一个因数也找不到呢?八、全课总结1、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掌握了哪些数学方法?你对非零的自然数有了什么新的认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2、布置作业。课题:练习六(一)教学内容:教材80页1-5题。重点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因为6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所以6的倍数也就同时是2和3的倍数。三、全课总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布置作业课堂生成及反思课题:练习六(二)教学内容:教材81页6-10题。通过自学,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单元学习的基本概念以一、基本练习二、拓展练习1、练习六的第10题。完成之后,可以让学生再找一些大于2的偶数试一试,初步感课堂生成及反思知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写乘两个素数之和这个数学猜想。任意摸出两个小球可能的数字组合有:(1,2)(1,3)(1,4)(2,3)(2,4)(3,4).。其中,和是奇数的情况有4三、全课总结1、通过本节课的练习和交流,你有哪些收获?2、布置作业。第十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本单元先教学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同一个数。再教学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商不变。显然积的变化规律研究范围比较窄(只研究因数乘几的情况,不研究因数除以几的情况),商不变的规律研究范围比较宽(既研究被除数和除数乘同一个数,也研究除以同一个数)。这样安排有两个原因:的方法,并运用这些学习活动经验继续研究商究范围缩小一些,有利于实现教学目的。二是应用这两条规律学习小数和分数知识,积的变化规律一般只需要因数乘几这种情况,商不变的规律则需要被除数、除数乘或除以同一个数两种情况。将这些规律恰当应用到实际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2、使学生在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探索数学的规律,发现数学结论的基本方法,发展思维能力。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体会与人合作交流的价值,形成良好4、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造,获得成功的乐趣。五、课时安排:4课时课题:积的变化规律1.让学生借助计算器计算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另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一、自学质疑:二、互动探究第三栏积和第四栏积的变化有什么不同?(第三栏积要求填上计算所得的数,第四栏积的变化填写原来的积1080乘几)大家再看第二行,用计算器算一下36×30是不是得1080。再看第三行,先用计算器算出第二个因数,再计算出积。(指名课堂生成及反思报得数,教师填表)提问:积的变化一栏要求填1080×,横线上的数应该怎样计算出来?(指名回答)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因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2160,一个因数是1080,求另一个因数,所以用除法计算)请算出结果填在横线上。再看第四行,请你们自己算出积,积的变化应该如何计算?如何填写?(1080×10)第五行、第六行自己计算、填写。(2)观察表格,初步发现规律。谈话:仔细观察表格的第一、二两栏,谁能说一下因数的变化情况?再把第四栏与第二栏或第一栏对照,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里讨论后,指名发言。三、交流展示教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3)在小组里交(4)谈话:有没有发现与例题中发现的规律不同的情况?2.总结规律。的?指名读“小蘑菇”的话。四、矫正反馈1.做“想想做做”第1题。(1)让学生先填表格第三排的空格。提问:这里的60你是怎样得到的?如果学生说是先计算4×3—12,再算5x12—60,可提问:还有别的办法得到吗?(2)让学生自己填写其余的空格。(3)指名报得数,共同校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吉林艺术学院《西方音乐史与欣赏Ⅱ》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艺术学院《理性造型》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艺术学院《歌曲写作Ⅰ》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师范大学《专业技法基础》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大数据平台运营合同范本
- 吉林艺术学院《建筑设计及动态表现》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大白仓库供货合同范本
- 《供应链管理》教案 第1章 供应链管理概论
- 吉林师范大学《和声Ⅲ》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零售行业发货合同条款详解
- 加气站有限空间管理制度
-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23
- 沪教牛津版八上英语Unit-6-单元完整课件
- 电力电子技术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
- 结婚审批报告表
- 2022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校园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
- 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吊装专项施工方案
- 绘本分享《狐狸打猎人》
- 防诈骗小学生演讲稿
- 小学英语-Unit4 There is an old building in my school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汽车电气设备检测与维修》 课件 任务14、15 转向灯故障诊断与维修(一、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