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三节 微专题4 河流冲淤 教案 高中地理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第二章 第三节 微专题4 河流冲淤 教案 高中地理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第二章 第三节 微专题4 河流冲淤 教案 高中地理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第二章 第三节 微专题4 河流冲淤 教案 高中地理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第二章 第三节 微专题4 河流冲淤 教案 高中地理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专题4河流冲淤1.冲淤平衡的概念冲淤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河段上游来沙量等于本河段水流挟沙能力,下泄的沙量与进入河段的沙量基本保持相等的现象。河床的冲淤是由于上游来沙量与本河段的水流挟沙能力不平衡而引起。2.河流冲淤的原理(1)某一河段①淤积原理:当上游来沙量大于本河段的水流挟沙能力时,产生淤积,河床升高。②冲刷原理:当上游来沙量小于本河段水流挟沙能力时,产生冲刷,河床下降。③交替原理:同一河段,河流的侵蚀与堆积往往是“你强我弱”,交替进行。流量大时(汛期),以侵蚀为主;流量小时(枯水期),以堆积为主。(2)某一河口区域①河口河床的冲淤:河流和潮汐(海浪)的共同影响,两者的强弱“此消彼长”。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河床变深;枯水期,以潮流、海浪(顶托)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河床变浅。②河口海床的冲淤:汛期,流水作用强时,流入海底泥沙多,海底以淤积为主,引发海水的后退(海岸线后退);枯水期,流水作用弱,流入海底泥沙少,海底以侵蚀为主,引发海水的侵入(海岸线前进)。3.河流冲淤主要影响因素(2024·宁夏吴忠期末)新桥水道是长江口崇明岛南侧河道中的深水沟槽,其冲淤变化受入海径流、涨潮流等因素影响。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以及2003年长江三峡大坝蓄水发电都对新桥水道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图反映1984~2020年新桥水道年平均冲淤变化。据此完成1~3题。1.1984~1992年,新桥水道()A.冲淤平衡 B.淤积为主C.先冲后淤 D.冲刷为主2.1998年,引起新桥水道冲淤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涨潮流动力增强,冲刷增强B.长江输沙量减小,淤积减少C.长江径流量增多,冲刷增强D.水利工程建成后,淤积增多3.2003~2020年期间,新桥水道整体()①变浅②变宽③向海移动④向上游移动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答案1.B2.C3.D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新桥水道在1984~1990年年均冲淤量为正值,表示以淤积为主;1990~1992年年均冲淤量为负值,表示以冲刷为主,结合坐标轴可知,1984~1992年,新桥水道淤积大于冲刷,先淤积后冲刷,以淤积为主,故选B。第2题,由材料可知,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长江径流量增多,冲刷增强,输沙量增加,B错误,C正确;长江三峡大坝建成于2003年,D错误;长江径流量增多,涨潮流动力的影响相对减弱,A错误。故选C。第3题,读图可知,2003~2020年期间,年均冲淤量主要为正值,新桥水道整体以淤积为主,则随着水道淤积加重,水道会变浅、向海移动,①③对,④错;当水道以冲刷为主时,水道才会变深、变宽,②错。综上分析可知,故选D。下图为“三峡工程建成后,下游城陵矶至武汉河段累计冲淤状况预测图”(冲刷大于淤积为负值,冲刷小于淤积为正值)。读图完成4~5题。4.图示时段内城陵矶至武汉河段()A.一直以淤积作用为主 B.一直以冲刷作用为主C.先冲刷为主后淤积为主 D.先淤积为主后冲刷为主5.针对0~50年之间累计冲淤状况,该河段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A.疏浚河道 B.加固河堤C.植树造林 D.修筑大坝答案4.C5.B解析第4题,读图,图示为城陵矶至武汉河段累计冲淤状况。图示时段累计冲淤量数值先减小后增大,说明先以冲刷为主后以淤积为主,C对。第5题,读图,图中0~50年之间累计冲淤状况表示该河段以冲刷为主,说明流水对河道侵蚀强,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加固河堤,B对。侵蚀强,不需要疏浚河道,A错。植树造林能减少河流含沙量,对减轻冲刷侵蚀效果不明显,C错。该河段落差小,不适宜修筑大坝,D错。(全国文综Ⅰ)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下图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6~8题。6.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7.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①河水流量②支流汇入③沿岸地貌④两岸岩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8.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黄河小北干流()A.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B.水量增大,流速加快C.水位上升,淤积增强D.侵蚀加强,河床加深答案6.D7.C8.C解析第6题,与黄河下游河段相比,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的水量并不大,A、B项错误;黄河小北干流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黄河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受大气降水季节变化的影响,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第7题,在顺直、宽浅、落差较小的河道中,易形成堆积性游荡河道;河流水量的大小与堆积性游荡河道的形成关系较小,但河流水量的季节变化与堆积性游荡河道的形成有关,①错误;有支流汇入的河段,受干流顶托作用的影响,支流挟带的泥沙容易在干支流交汇处淤积,易使河道摆动,但黄河小北干流中段与南北两段相比,无主要支流汇入,②错误;受沿岸地形地貌及岩石抗侵蚀能力的影响,黄河小北干流中段河道较窄,从而导致该河段河道摆动范围较小,③④正确。第8题,渭河位于黄河小北干流南端,主汛期渭河洪水挟带的大量泥沙会顺黄河水向下游流去,对黄河小北干流河水含沙量没有太大影响,A项错误;渭河洪水汇入黄河会阻塞黄河小北干流南流的河水,使黄河小北干流水位抬升,流速降低,泥沙淤积增强,B、D项错误,C项正确。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河口地貌的演变与海平面、河流输沙量等密切相关。2万年以来,恒河流域地壳相对稳定,但由于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约120米;恒河年入海输沙量在距今约1.1万年前达到顶峰(约25亿吨,当今约10亿吨);距今约0.7万年前,海平面开始趋于稳定。当今恒河河口(如下图)原为下切河谷,2万年以来经历了下切河谷→河口湾→三角洲的演变。(1)分析恒河河口地貌由下切河谷→河口湾→三角洲的演变的原因。(6分)(2)推测距今1.1万年以来恒河流域西南季风强弱的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6分)(3)有学者预测恒河三角洲面积未来将萎缩,分析该预测成立的条件。(6分)答案(1)前期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前进,海水入侵),原下切河谷被淹,形成河口湾;河口处落差变小,流速变慢,泥沙易淤积;后期海平面趋于稳定,恒河输沙量大,泥沙大量淤积逐渐形成三角洲。(2)变弱。理由:在此期间地壳相对稳定,说明恒河流域面积基本不变,河流落差基本不变,河流挟带泥沙能力基本不变;但入海输沙量锐减,说明径流量变小,降水量变小,西南季风减弱,挟带的水汽量变少。(3)气候变暖会导致海平面继续上升;西南季风变弱使恒河流域降水量减小,输沙量减少;生态退耕、修建水库等人类活动,使河流含沙量减少,输沙量减少;沉积速率小于侵蚀速率;地壳下降,且下降速度快于泥沙淤积速率。解析第(1)题,由“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约120米”可知,气候变暖前,恒河河口处与当时海平面的落差较大,河水流速快,下切侵蚀能力强,形成下切河谷;海平面上升后,海水将下切河谷淹没,形成河口湾;海平面上升直至稳定后,河流的落差减小,流速减慢,河流挟带的泥沙在河口湾处大量淤积,形成了三角洲。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恒河入海输沙量在距今约1.1万年前达到顶峰,1.1万年以来入海泥沙减少说明河流挟带泥沙的能力降低。河流挟带泥沙的能力取决于河流流速和河流流量。根据材料,2万年以来,恒河流域地壳相对稳定,流域面积和河流落差基本不变,河流挟带泥沙的能力基本不变。输送到入海口处的泥沙减少应该是因为河流流量减少。恒河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流量减少说明恒河流域降水减少,恒河流域的降水主要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减少说明西南季风减弱。第(3)题,三角洲是在海洋和河流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面积萎缩的原因需要从海水侵蚀加剧和河流沉积减弱等方面分析。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将继续上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