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物联网设备监控与维护系统方案_第1页
制造业物联网设备监控与维护系统方案_第2页
制造业物联网设备监控与维护系统方案_第3页
制造业物联网设备监控与维护系统方案_第4页
制造业物联网设备监控与维护系统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制造业物联网设备监控与维护系统方案TOC\o"1-2"\h\u31390第1章项目背景与需求分析 390631.1制造业物联网发展概况 3247641.2设备监控与维护需求分析 454111.3项目目标与意义 414443第2章系统总体设计 5153672.1系统架构设计 571792.1.1系统层次结构 5250672.1.2系统模块划分 5110642.2设备选型与网络规划 5226462.2.1设备选型 5264882.2.2网络规划 681112.3数据采集与传输方案 628182.3.1数据采集方案 65292.3.2数据传输方案 621249第3章设备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6231163.1传感器选型与布置 6165873.1.1传感器选型 661763.1.2传感器布置 7127623.2数据采集方法与协议 712643.2.1数据采集方法 7277913.2.2通信协议 735813.3数据预处理技术 7286763.3.1数据清洗 7187943.3.2数据归一化 719133.3.3数据压缩 8216253.3.4数据融合 826145第4章数据传输与存储 8237164.1数据传输协议与网络安全 8302954.1.1数据传输协议 8293074.1.2网络安全 880714.2数据存储架构设计 8318534.2.1存储架构 982684.2.2数据同步与备份 943304.3数据压缩与索引技术 9180674.3.1数据压缩 9313564.3.2数据索引 924004第5章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 10322055.1设备状态监测指标体系 10110715.1.1功能指标:包括设备运行效率、产量、消耗能源等,用于评估设备的运行功能。 10308985.1.2状态指标:涵盖设备振动、温度、压力、电流等参数,用于反映设备当前的物理状态。 10214215.1.3故障指标:包括故障率、故障持续时间、故障影响范围等,用于评估设备的故障风险。 10273135.1.4维护指标:涉及设备保养、维修、更换零部件等数据,用于评估设备的维护状况。 1061355.2故障诊断方法与模型 10150085.2.1数据采集:通过传感器、工业相机等设备,实时收集设备运行数据。 1038135.2.2数据预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去噪、归一化等处理,提高数据质量。 10272115.2.3故障诊断方法: 10267935.2.4故障诊断模型:结合设备特点,选择合适的故障诊断模型,进行训练和验证。 10123615.3实时监测与预警机制 10296785.3.1实时监测:通过部署在设备上的传感器、控制器等,实时收集设备运行数据,传输至监控中心。 10290235.3.2数据处理与分析:对实时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发觉设备运行中的异常情况。 1061725.3.3预警机制: 117721第6章数据分析与挖掘 11222496.1数据预处理与特征工程 11242896.1.1数据清洗 11142106.1.2数据集成 1116546.1.3特征工程 11204186.2数据分析方法与算法 12203136.2.1时序分析 1211046.2.2机器学习算法 12142456.2.3深度学习算法 1278486.3设备维护策略优化 13162686.3.1预防性维护 1341736.3.2智能化维护 139264第7章系统集成与接口设计 13135047.1系统集成框架 13169847.1.1设备层:包括各类物联网设备,如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负责收集设备运行数据并执行监控与维护指令。 13122657.1.2传输层:采用有线和无线的通信技术,如以太网、WiFi、4G/5G等,实现设备层与平台层的数据传输。 13265197.1.3平台层:包括设备管理平台、业务处理平台和数据分析平台,负责处理设备数据、实现业务逻辑及提供决策支持。 14135947.1.4应用层:面向用户,提供设备监控、维护管理、数据分析等应用服务。 14199367.2设备接口设计 1489137.2.1设备数据接口:定义设备和接收的数据格式,包括设备运行状态、报警信息、配置参数等。 1473337.2.2设备控制接口:实现对设备的远程控制,如启动、停止、参数配置等,保证设备运行在最佳状态。 144847.2.3设备通信接口:采用统一的通信协议和标准接口,如Modbus、OPCUA等,实现设备与平台层之间的数据传输。 14255777.3业务系统接口设计 14109447.3.1设备监控接口:实现与设备管理平台的数据交互,包括实时数据、历史数据、报警信息等,以便于监控设备运行状态。 14268687.3.2维护管理接口:与维护管理平台对接,提供设备故障诊断、维修工单、备件管理等业务功能。 14107177.3.3数据分析接口:与数据分析平台对接,获取设备运行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为优化设备运行提供支持。 146532第8章系统实施与部署 1411768.1系统部署方案 14250118.1.1部署目标 14189578.1.2部署原则 14168788.1.3部署步骤 15306418.2设备接入与调试 15116878.2.1设备接入 15142608.2.2设备调试 15165648.3系统测试与优化 15285298.3.1系统测试 1521608.3.2系统优化 161664第9章系统运行与维护 16182029.1运行监控与故障排查 16212779.1.1运行监控 1628309.1.2故障排查 16161309.2系统维护策略与计划 161909.2.1维护策略 1640789.2.2维护计划 16239719.3用户培训与支持 16228839.3.1用户培训 16295619.3.2用户支持 1724089.3.3用户反馈与改进 1713946第10章项目总结与展望 172056310.1项目实施效果评估 17576610.2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 172557510.3未来发展展望与改进方向 17第1章项目背景与需求分析1.1制造业物联网发展概况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物联网技术在制造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我国制造业规模庞大,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物联网技术的融入为制造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制造业物联网通过将传感器、控制器、通信设施等集成到生产设备中,实现了设备间的互联互通,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在此背景下,制造业物联网设备监控与维护系统应运而生,旨在提高设备运行效率,降低故障率,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1.2设备监控与维护需求分析在制造业生产过程中,设备是关键的生产要素。但是由于设备种类繁多、运行环境复杂,设备故障频发,导致生产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增加。为解决这一问题,企业对设备监控与维护提出了以下需求:(1)实时监控: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包括温度、湿度、振动、能耗等参数,以便及时掌握设备运行状况。(2)故障预测:通过对设备运行数据的分析,预测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提前进行维修保养,降低故障率。(3)远程维护:实现对设备的远程诊断和维护,减少现场维修人员的工作量,提高维修效率。(4)数据化管理:将设备运行数据与生产数据进行整合,实现设备运行状态的量化管理,为生产决策提供依据。1.3项目目标与意义本项目旨在研发一套制造业物联网设备监控与维护系统,实现以下目标:(1)构建一套完善的设备监控体系,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故障预测。(2)提供远程维护功能,降低设备维修成本,提高维修效率。(3)实现设备运行数据的可视化展示,为企业生产决策提供数据支持。(4)提高设备运行效率,降低故障率,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项目意义:(1)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减少设备故障,降低生产停工时间。(2)降低维护成本:提前预测设备故障,实现预防性维修,减少维修成本。(3)优化生产管理:将设备运行数据与生产数据进行整合,为企业提供科学的生产决策依据。(4)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物联网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提高我国制造业整体竞争力。第2章系统总体设计2.1系统架构设计本章节主要阐述制造业物联网设备监控与维护系统的整体架构设计。系统架构设计遵循模块化、层次化、开放性原则,以实现设备的高效监控与智能维护。2.1.1系统层次结构系统总体上划分为三个层次: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1)感知层:主要负责物联网设备的数据采集、感知和控制。包括各类传感器、执行器等。(2)网络层:负责将感知层采集的数据进行传输、处理和存储,主要包括数据传输网络、数据处理与存储设备等。(3)应用层:为用户提供设备监控与维护的相关功能,包括数据展示、分析、预警、远程控制等。2.1.2系统模块划分系统主要包含以下模块:(1)数据采集模块:负责实时采集设备运行数据。(2)数据传输模块:负责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数据处理与存储模块。(3)数据处理与存储模块:负责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存储。(4)预警与报警模块:根据预设阈值,对异常数据进行监测和报警。(5)远程控制模块:实现对设备的远程监控与维护。(6)用户界面模块:为用户提供可视化操作界面,展示设备运行状态和报警信息。2.2设备选型与网络规划本章节主要介绍制造业物联网设备监控与维护系统中关键设备的选型及网络规划。2.2.1设备选型(1)传感器:根据设备特性和监控需求,选择相应类型的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2)执行器:根据设备控制需求,选择合适的执行器,如电磁阀、电机等。(3)数据传输设备:选择具有较高传输速率和稳定性的网络设备,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无线接入点等。(4)数据处理与存储设备:选择具有较高功能的服务器或工业计算机,用于数据分析和存储。2.2.2网络规划(1)感知层网络:采用有线或无线方式连接传感器、执行器等设备。(2)网络层网络:采用工业以太网或无线网络技术,实现数据传输、处理和存储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3)应用层网络:通过互联网或企业内部网络,实现远程监控与维护。2.3数据采集与传输方案本章节主要阐述制造业物联网设备监控与维护系统中的数据采集与传输方案。2.3.1数据采集方案(1)采用周期性采集与触发式采集相结合的方式,实时获取设备运行数据。(2)采用多线程技术,提高数据采集的实时性和并发性。(3)针对不同类型的设备,采用相应的数据采集协议和接口。2.3.2数据传输方案(1)采用具有高可靠性、低延迟的传输协议,如Modbus、OPC等。(2)通过网络层的加密和压缩技术,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高效性。(3)采用数据缓存机制,应对网络波动或设备故障导致的传输中断。(4)实现数据传输的实时监控,对异常情况进行及时处理。第3章设备数据采集与预处理3.1传感器选型与布置为构建制造业物联网设备监控与维护系统,首先需对设备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测。本节主要讨论传感器选型及布置策略。3.1.1传感器选型根据制造业设备特点,本方案选用以下类型的传感器:(1)振动传感器:用于监测设备运行过程中的振动情况,选型为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2)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设备运行温度,选型为热电阻温度传感器。(3)压力传感器:用于监测设备内部压力,选型为压电式压力传感器。(4)电流传感器:用于监测设备运行电流,选型为霍尔效应传感器。3.1.2传感器布置传感器的布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关键部位优先:将传感器布置在设备的关键部位,如轴承、电机、液压系统等。(2)易受影响区域:针对设备易受温度、振动等影响区域,合理布置相应类型的传感器。(3)冗余设计:为提高系统可靠性,对关键参数进行冗余监测。3.2数据采集方法与协议本节主要介绍数据采集方法及通信协议。3.2.1数据采集方法数据采集采用以下方法:(1)周期性采集:对设备关键参数进行周期性采集,如每秒或每分钟采集一次。(2)事件触发采集:当设备发生异常时,触发数据采集。(3)实时采集:根据系统需求,对部分关键参数进行实时采集。3.2.2通信协议数据采集通信协议如下:(1)有线通信:采用Modbus、Profinet等标准工业通信协议。(2)无线通信:采用WiFi、蓝牙、ZigBee等无线通信技术,遵循IEEE802.11、IEEE802.15.4等标准。3.3数据预处理技术为提高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主要包括以下技术:3.3.1数据清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去噪、异常值处理等操作,提高数据质量。3.3.2数据归一化将不同量纲的数据转换为同一量纲,便于后续数据分析。3.3.3数据压缩采用数据压缩算法,如小波变换、主成分分析(PCA)等,降低数据存储和传输的压力。3.3.4数据融合将不同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融合,提高数据的可用性和完整性。第4章数据传输与存储4.1数据传输协议与网络安全在制造业物联网设备监控与维护系统中,数据传输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本节将重点阐述数据传输协议的选择及网络安全措施。4.1.1数据传输协议为满足物联网设备监控与维护系统对数据传输实时性、可靠性的需求,本系统采用以下数据传输协议:(1)MQTT(MessageQueuingTelemetryTransport):一种轻量级的消息传输协议,适用于低带宽、高延迟或不稳定的网络环境。MQTT具有简单、开放、易于实现的特点,可支持多种网络协议,如TCP/IP、WebSocket等。(2)CoAP(ConstrainedApplicationProtocol):一种适用于物联网的轻量级应用层协议,基于RESTful架构,支持资源发觉、多播等功能。CoAP在传输层使用UDP协议,降低网络开销,提高传输效率。4.1.2网络安全为保证数据传输过程中不被非法截取、篡改,本系统采取以下网络安全措施:(1)加密传输:采用SSL/TLS协议对数据传输过程进行加密,保障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2)身份认证:采用基于证书的身份认证机制,对设备、用户进行身份验证,防止非法设备或用户接入系统。(3)访问控制:根据用户角色和权限,对设备数据进行访问控制,保证数据安全。4.2数据存储架构设计针对制造业物联网设备监控与维护系统的特点,本节将介绍数据存储架构的设计。4.2.1存储架构本系统采用分布式存储架构,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设备数据存储:采用时序数据库(如InfluxDB)存储设备实时数据,满足高速写入、查询的需求。(2)历史数据存储:采用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存储历史数据,实现海量数据的存储与处理。(3)关系数据存储: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如MySQL)存储设备信息、用户信息等结构化数据。4.2.2数据同步与备份为实现数据的实时同步与备份,本系统采用以下技术:(1)数据同步:采用Kafka消息队列实现设备数据、历史数据的实时同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2)数据备份:采用定期备份和实时备份相结合的方式,对存储数据进行备份,防止数据丢失。4.3数据压缩与索引技术为提高数据存储和查询效率,本系统采用以下数据压缩与索引技术:4.3.1数据压缩采用以下压缩算法对数据进行压缩:(1)时序数据压缩:采用差分编码和字典编码相结合的压缩算法,降低时序数据的存储空间。(2)历史数据压缩:采用Snappy压缩算法,对HDFS中的历史数据进行压缩存储。4.3.2数据索引为提高数据查询速度,本系统采用以下索引技术:(1)时序数据索引:采用倒排索引技术,对时序数据进行索引,提高查询效率。(2)关系数据索引:采用B树索引技术,对关系型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索引,提高查询速度。第5章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5.1设备状态监测指标体系为了全面、准确地评估制造业物联网设备的状态,本章节构建了一套科学、完善的设备状态监测指标体系。该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类指标:5.1.1功能指标:包括设备运行效率、产量、消耗能源等,用于评估设备的运行功能。5.1.2状态指标:涵盖设备振动、温度、压力、电流等参数,用于反映设备当前的物理状态。5.1.3故障指标:包括故障率、故障持续时间、故障影响范围等,用于评估设备的故障风险。5.1.4维护指标:涉及设备保养、维修、更换零部件等数据,用于评估设备的维护状况。5.2故障诊断方法与模型5.2.1数据采集:通过传感器、工业相机等设备,实时收集设备运行数据。5.2.2数据预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去噪、归一化等处理,提高数据质量。5.2.3故障诊断方法:(1)基于专家系统的故障诊断:通过构建专家知识库,实现对设备故障的智能诊断。(2)基于机器学习的故障诊断:采用支持向量机、决策树、神经网络等算法,对设备故障进行自动识别。(3)基于深度学习的故障诊断: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等模型,提取设备特征,实现故障诊断。5.2.4故障诊断模型:结合设备特点,选择合适的故障诊断模型,进行训练和验证。5.3实时监测与预警机制5.3.1实时监测:通过部署在设备上的传感器、控制器等,实时收集设备运行数据,传输至监控中心。5.3.2数据处理与分析:对实时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发觉设备运行中的异常情况。5.3.3预警机制:(1)阈值预警:根据设备状态指标,设定合理的阈值,当指标超过阈值时,发出预警信号。(2)趋势预警:对设备状态指标进行时间序列分析,预测设备未来可能出现的故障,提前发出预警。(3)关联预警:分析设备之间的关联性,当某一设备出现故障时,对相关设备进行预警。通过以上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方案,可以有效提高制造业物联网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降低故障风险,为我国制造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第6章数据分析与挖掘6.1数据预处理与特征工程为保障制造业物联网设备监控与维护系统的高效运行,首先对采集到的设备数据进行预处理与特征工程。数据预处理主要包括数据清洗、数据集成、数据转换等步骤,以保证数据质量和可用性。6.1.1数据清洗针对原始数据中的缺失值、异常值、重复值等问题,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进行清洗。具体方法包括:(1)缺失值处理:采用均值、中位数、众数等统计量填充数值型缺失值;对于类别型缺失值,采用模式匹配或基于相似度的填充方法。(2)异常值处理:通过箱线图、3σ原则等方法识别异常值,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剔除或修正。(3)重复值处理:通过数据去重技术,删除重复记录,保证数据的唯一性。6.1.2数据集成将来自不同数据源的数据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数据集。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数据合并:将多个数据集按照指定键进行合并,如内连接、外连接等。(2)数据转换:对数据进行规范化、归一化、编码等处理,使其适用于后续数据分析。6.1.3特征工程通过特征提取、特征选择和特征转换等方法,提高数据质量,为后续数据分析提供有力支持。(1)特征提取:从原始数据中提取与设备状态相关的特征,如统计特征、时间序列特征等。(2)特征选择: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筛选出具有较高预测能力的特征。(3)特征转换:对特征进行标准化、归一化、编码等处理,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6.2数据分析方法与算法针对制造业物联网设备监控与维护的需求,本节选取以下数据分析方法与算法:6.2.1时序分析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设备历史数据进行建模,预测设备未来的状态趋势。常用算法包括:(1)自回归移动平均(ARMA)模型:适用于预测设备状态的时间序列数据。(2)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适用于处理长序列、具有强非线性特征的时间序列数据。6.2.2机器学习算法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对设备数据进行分类、回归等任务,实现设备状态的预测和故障诊断。常用算法包括:(1)支持向量机(SVM):适用于中小型数据集的分类和回归任务。(2)随机森林(RF):适用于处理高维数据,具有较好的抗过拟合能力。(3)神经网络(NN):适用于处理大规模、复杂的数据,具有强大的拟合能力。6.2.3深度学习算法基于深度学习算法,对设备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和模型训练,提高设备状态预测的准确性。常用算法包括:(1)卷积神经网络(CNN):适用于处理具有空间结构的数据,如图像、音频等。(2)循环神经网络(RNN):适用于处理具有时间序列特征的数据。(3)对抗网络(GAN):适用于具有特定分布的新数据,用于数据增强。6.3设备维护策略优化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设备维护策略进行优化,主要包括以下方面:6.3.1预防性维护结合设备状态预测结果,制定预防性维护计划,降低设备故障率。具体措施包括:(1)定期检测:针对设备关键部件,制定定期检测计划,提前发觉潜在故障。(2)维护周期调整:根据设备运行状态,动态调整维护周期,提高维护效率。6.3.2智能化维护利用数据分析结果,实现设备维护的智能化,提高维护质量和效率。具体措施包括:(1)故障诊断:通过数据分析,快速定位设备故障原因,提高维修速度。(2)维修指导:根据数据分析结果,为维修人员提供维修指导,提高维修质量。(3)备件管理:结合设备运行状态,优化备件库存管理,降低库存成本。通过以上措施,实现制造业物联网设备监控与维护系统的高效运行,提高设备可靠性和生产效率。第7章系统集成与接口设计7.1系统集成框架为了保证制造业物联网设备监控与维护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本章提出了一个集成框架,旨在实现设备、业务系统及第三方服务的高效集成。系统集成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层次:7.1.1设备层:包括各类物联网设备,如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负责收集设备运行数据并执行监控与维护指令。7.1.2传输层:采用有线和无线的通信技术,如以太网、WiFi、4G/5G等,实现设备层与平台层的数据传输。7.1.3平台层:包括设备管理平台、业务处理平台和数据分析平台,负责处理设备数据、实现业务逻辑及提供决策支持。7.1.4应用层:面向用户,提供设备监控、维护管理、数据分析等应用服务。7.2设备接口设计设备接口设计是实现设备与系统之间数据交互的关键环节。以下为设备接口设计的具体内容:7.2.1设备数据接口:定义设备和接收的数据格式,包括设备运行状态、报警信息、配置参数等。7.2.2设备控制接口:实现对设备的远程控制,如启动、停止、参数配置等,保证设备运行在最佳状态。7.2.3设备通信接口:采用统一的通信协议和标准接口,如Modbus、OPCUA等,实现设备与平台层之间的数据传输。7.3业务系统接口设计业务系统接口设计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7.3.1设备监控接口:实现与设备管理平台的数据交互,包括实时数据、历史数据、报警信息等,以便于监控设备运行状态。7.3.2维护管理接口:与维护管理平台对接,提供设备故障诊断、维修工单、备件管理等业务功能。7.3.3数据分析接口:与数据分析平台对接,获取设备运行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为优化设备运行提供支持。通过以上系统集成与接口设计,本方案为制造业物联网设备监控与维护系统的高效运行提供了坚实基础。第8章系统实施与部署8.1系统部署方案8.1.1部署目标为保证制造业物联网设备监控与维护系统的高效运行,制定合理的系统部署方案。本节旨在阐述系统部署的目标、原则及具体步骤。8.1.2部署原则(1)保证系统稳定性:在部署过程中,保证系统在各种工况下的稳定运行。(2)易用性与可扩展性:系统部署应考虑用户操作便捷性,同时具备可扩展性,以适应未来业务发展需求。(3)安全性:保证系统在部署过程中遵循信息安全原则,防止数据泄露和非法访问。(4)高效性:提高系统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以满足实时监控与维护需求。8.1.3部署步骤(1)硬件设备部署: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包括传感器、网关、服务器等,并进行安装与调试。(2)软件系统部署:在服务器上部署物联网设备监控与维护系统,配置相关参数,保证系统正常运行。(3)网络部署:搭建稳定、高效的网络环境,保证设备数据实时传输。(4)系统集成:将物联网设备监控与维护系统与其他相关系统集成,实现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8.2设备接入与调试8.2.1设备接入(1)传感器接入:将各类传感器接入监控与维护系统,实现设备数据的实时采集。(2)网关接入:通过网关设备,将传感器数据至服务器,实现数据汇总与分析。8.2.2设备调试(1)硬件调试:检查硬件设备连接、运行状态,保证数据采集准确性。(2)软件调试:优化系统软件配置,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保证系统稳定运行。8.3系统测试与优化8.3.1系统测试(1)功能测试:验证系统各项功能是否符合预期,保证系统正常运行。(2)功能测试:评估系统在高并发、大数据量处理等情况下的功能,保证系统稳定、高效运行。(3)安全测试:对系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和渗透测试,保证系统安全可靠。8.3.2系统优化(1)数据处理优化:针对海量数据处理,优化算法和存储方式,提高数据处理效率。(2)系统功能优化:根据测试结果,对系统进行调优,提高系统运行速度和稳定性。(3)用户界面优化:根据用户反馈,优化系统界面设计,提高用户体验。第9章系统运行与维护9.1运行监控与故障排查9.1.1运行监控系统运行过程中,应实施全面的监控措施,保证各物联网设备正常运行。监控内容包括设备状态、数据传输、系统功能等方面。通过实时监控,可及时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