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类学与民族历史学_第1页
历史人类学与民族历史学_第2页
历史人类学与民族历史学_第3页
历史人类学与民族历史学_第4页
历史人类学与民族历史学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人类学与民族历史学近年来,作为人类学分支学科之一的历史人类学(Histori-calAnthropology)日益受到重视。它以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族群及其文化为研究对象,与历史民族学(HistoricalEthnology)研究对象相同,亦可称为历史民族学。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第一,历史人类学主要以记述历史上各族状况的历史民族志(HistoricalEthnography)的资料为依据。它着眼于民族及其文化的过去,这与民族历史学(Ethno—history)有相似之处。但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主要是对历史上某一时期、某一民族或族群的社会经济、生活文化和习俗信仰等方面进行横向的剖析和比较研究,而且资料的来源往往是亲身经历或当时人对当时事情的记述。后者则是按照时代顺序,运用具体历史事实,研究和阐述某一民族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和规律,因而是纵向的探索和研究。二者的着重点是不相同的。但在各自的研究中却又是相辅相成的,而且互相补充。关于此问题,我们在后面谈到方法论时,将作具体阐述。

第二,历史人类学在研究过程中,由于有时受到历史民族志等资料的局限,因而往往和考古学研究结合起来,使研究的资料和依据更为充实。1992年芝加哥大学的人类学家MarshallSahlins和KirehPatrick为首写了一部两卷本的书,名为《夏威夷王国的历史人类学研究》(ANAHULU:TheAnthropolgvofHis-toryinthekingdomofHawaii),①这是几位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经二十余年合作研究的成果。作者应用历史民族志和考古研究如原有物质文化、住房遗址建筑(格局)等,把夏威夷的历史从外来征服开始,分为3个时期。对每一个时期通过一些具体事件的分析描述,说明夏威夷社会和外部社会及其代理人殖民者、商人、传教士等之间的不同文化的接触,导致内部社会结构的变化:旧制度的衰落,贵族与平民之间矛盾的加剧以及西方文化同化的后果等。②

另一位历史人类学家,现在瑞典龙德(Lund)大学执教的JonathanFriedman,高度评价此书为历史人类学的代表作,且是人类学与考古学协作的典范。③

还有一位人类学家StephenO.Marray,他在英国《今日人类学》杂志1994年10月号撰文:《一部13世纪帝国的民族志》(AThirteenthCenturylmperialEthnography),以元初出使柬埔寨的周达观所著《真腊风土记》为主要的历史民族志资料,描述当时柬埔寨的社会政治、风土人情、习俗信仰等。尽管他说周达观带有偏见,但仍高度赞扬周达观这位中国民族学家的成就。他指出,由于自然地理气候的影响以及战乱,吴哥时期用贝叶书写的柬埔寨文书已经毁灭,考古资料能够说明的当时情况有限,而周达观作为元帝国使团的一位成员,在吴哥生活了将近一年(公元1296—1297年),其经过亲身调查和细致观察所搜集的资料,为研究吴哥时期做出了很大贡献。④

关于历史民族志资料和考古研究成果的互相结合,在中国也有很多事例。下面只举一例简要说明。西方普遍地把希罗多德(Herodotus)视作“历史民族学之父”。中国的司马迁同样可称为历史民族学之父。例如他在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奉命到所谓“西南夷”地区,“西征巴蜀以南,南掠邛((榨))、昆明”,他从西南丝绸之路的灵关道到邛都(西昌)西南,过金沙江到滇西北昆明人地区,据调查和观察及传闻搜集的材料,写成《西南夷列传》,这可以说是很好的一卷历史民族志著作。但其中关于以今天晋宁为中心的滇族、滇国的一段记述却太简略,仅有200余字,不足以说明滇人的生活和文化。当然能第一次把滇人和滇国介绍出来,已经是前无古人了。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云南考古学者广泛而深入地发掘研究,终于突破了史料的局限。考古工作者对江川李家山,特别是对晋宁石寨山的古墓群从1955—1960年先后进行了4次发掘,清理墓葬50座,出土器物4000多件,其中绝大多数生产工具、兵器、生活用具均系青铜器。第六号墓出土篆刻金印一方,文曰“滇王之印”,和《史记·西南夷列传》关于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的记载相符。这说明石寨山墓群乃是滇国王室和贵族的墓地,其时代是春秋晚期至西汉末东汉初。⑤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青铜器如铜鼓、铜贮贝器、扣饰和各种器物上铸造的人物、鸟兽、屋宇等,栩栩如生地反映出当时滇人的生产、生活、社会结构、战争,以及人殉、人祭、图腾崇拜等习俗信仰。这些长埋地下两千多年的文物,经著名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冯汉骥教授以及汪宁生教授等的诠释,⑥生动地反映出滇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大弥补了司马迁对滇人描述的不足之处。司马迁的记述是当时人记当时事,是历史民族志的作品;石寨山滇人青铜器所表现出滇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经今天考古学、人类学家的科学描述,实际也起了历史民族志的作用。历史人类学有赖于历史民族志和考古学研究成果相结合,应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第三,历史人类学的研究,对于认识、理解现代有关各民族的族源、历史、社会、经济和文化,具有很大的帮助。因而历史人类学的研究应当是着眼于过去而又面向现在和未来。例如人类学者所熟悉的“产翁”(Couvade)之俗,过去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非洲西海岸、美洲印第安人中,在西班牙北部、法国南部以及科西嘉岛,都曾有这种遗风存在过。中国宋代的《太平广记》说:“南方有僚妇,生子便起。其夫卧床褥,饮食皆如乳妇,稍不卫护,其孕妇疾皆生焉。其妻亦无所苦,炊爨樵苏自若。”又说:“越俗,其妻或诞子,经三日便澡身于溪河。返,具糜以饷胥。胥拥衾抱雏,坐于寝榻,称为产翁。”元初马可波罗曾旅行于云南西部金齿地区,在其《行记》中也有类似记载:“孕妇一经分娩,就马上起床,把婴孩洗干净包好后,交给她的丈夫。丈夫立即坐在床上,接替她的位置,担负起护理婴孩的责任,共须看护四十天。”⑦元人李京《云南志略》对滇西金齿百夷的风俗习惯,也作了相似描述:“妇女既产,即抱子浴于江,归付其父,动作为故。”

这些记载表明,这个风俗在于强调父子之间的密切关系,应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父系、父权制努力获取社会确认的反映。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史籍中提到具有此风俗的僚和金齿这两族,其族源都和古代百越有关,而且《太平广记》的记载,直接指出“越俗,……称为产翁”。而古代越族人又和今天壮侗语民族具有族源关系,这是学术界的普遍认识。由此可见,这一风俗在源于古代越人的民族中较广泛存在。另一方面和古代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