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管理学 教学指南 王凤彬_第1页
中国管理学 教学指南 王凤彬_第2页
中国管理学 教学指南 王凤彬_第3页
中国管理学 教学指南 王凤彬_第4页
中国管理学 教学指南 王凤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管理学:理念、情境与过程》教学指南教材编著者:王凤彬、胡国栋、郭长伟、何文龙数字资源编写者:王凤彬、郭长伟等2024年9月一、课程基本宗旨本课程旨在帮助授课教师通过系统的教学,赋能学习者达成以下学习目标:·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树立基于中国文化和实践的现代管理观念,理解现实复杂多样的管理活动中蕴涵的基本原理与智慧。·培养一种自觉运用管理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与能力,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二、学习任务(一)知识:了解,形成对管理活动的基本但相对完整的认识。·作为被管理者,深刻理解和领会上级管理者的行为方式及组织的内部运作。·作为观察者,具备分析和理解复杂管理现象的能力,做到“旁观者清”。·作为自我管理者,让自己有个更美好的前程。(二)能力:行动,向着成为卓越的管理者或管理学家的目标而努力。·实践管理:作为从事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软专家,职业管理者)进入到经理市场(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竞争行列中。·研究管理:逐步形成管理学研究的思维模式,像管理学家那样通过科学方法探究管理活动背后的规律。(三)思维:思考,对思考方式的再思考。·辩证思维:对管理问题进行多角度思考,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不同管理策略的适用性。·系统思维:从全局角度出发,思考管理决策在组织整体战略中的位置以及长期影响。综上,学习者要从“思、知、行”合一的角度使自己得到全面提升。而教师的角色就是成为这一学习活动的赋能者,助力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传授:什么(What),结果、事实为“何”?包括做的是什么事,存在的是什么物。在获得信息的基础上形成自己可调用的知识。·理解基本概念:能够理解和掌握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应用相关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以及问题识别和分析的方法与程序。(二)能力训练:怎么样(How),过程“如何”?包括怎么做某事,怎么成为某物。能够试着去实践管理、研究管理。·案例分析:能够在案例情境下识别要解决的管理问题并做出合适的应对。·思考与决策:能够根据所处的情境条件判断是否应做出某项特定决策。·表达与沟通:具备清晰且富有逻辑地表达管理思想、沟通决策意图的能力。(三)思维培养:为什么(Why),“何因”所在?包括从如何思考和如何正确地思考两方面去反思上述的过程与结果。·伦理与责任:能够分析解决管理中的伦理道德问题,尤其是涉及企业社会责任的复杂情境时能够明辨是非。·利益平衡:掌握利益权衡的基本原则,能够提出切实可行的、各方共赢的解决方案。·思维反思:从“为什么”出发,对管理行为和决策进行反思及改进。(四)学习方式建议:根据美国营销顾问西蒙·斯涅克(SimonSinek)提出的“黄金圈理论”,任何工作的开展通常地需要围绕以下“3W”:·“为什么”(why)一定要这么做。·在想清楚深层原因之后,再考虑“怎么做”(How)。·最后是“做什么(”what),也即具体地落实规划。为确保教与学的有效性,建议学习者从WHY着眼,再到HOW,最后再考虑WHAT,即下图由内向外,类似于剥洋葱。这些做好了之后,再回到WHY,如此不断循环往复,日省吾身,不断提升。四、思政教育正确地思考,要求将“价值判断”融入思与行的过程。上图居于中心位置的“Why”圈,强调了行动者/思考者的目的、理念的至关重要性。在中国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中,思政教育的融入不仅是为了传授管理知识,更是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社会责任感。本教材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思政教育框架。本教材在典型案例与理论阐述的结合中,贯穿历史逻辑,较为全面地展示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管理中的应用。例如,教材中提到的“和而不同”的管理理念源于中国传统文化,这一理念不仅强调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还鼓励在协作中保持个体的独立性与创新性。这种思维方式对于当今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代管理中应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如儒家的“仁政”思想、道家的“无为而治”理念,以及法家的“法治”观念。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管理的多样性,还可以帮助他们在实际管理中融入中国的文化精髓。本教材特别强调了管理中的社会责任和道义、道德问题,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公平”、“公正”理念高度契合。教材通过实例分析展示了如何在企业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打造组织的道德性,提升管理者对员工、组织和社会的责任感。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出发,思考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如何履行社会责任,如何在市场竞争中保持道德底线,如何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教材中还多次引述马克思主义原理和辩证法思维,帮助学生理解管理中的矛盾和对立统一关系。在新时期的管理环境中,管理问题往往具有“对立物存在于同一个事物中”的矛盾特性。这要求管理者具备辩证思维,能够在面对复杂的管理情境时通过反思“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做”来检验“怎么做”和“做什么”。不管是个人还是由其组成的群体、组织、社会,总是面临着“是”与“应当”的矛盾、“是如此”与“应如此”的矛盾,需要在积极地面对这些矛盾中不断地发展进步。管理者亦是如此。教材中强调,不同于作业活动,管理活动本身并不直接创造价值。管理活动的开展(以及管理者的存在)之所以是必要的,是因为它具有以“合目的性”形式存在的意义。思考管理的独特价值与意义所在,是避免“精致的利己主义”观在当今被不恰当地推崇的一个“必须”、“应当”!教师应引导学生重视管理活动的“合目的性”,即管理者在做出决策和执行管理时,必须以合理的目标为导向,避免盲目追求短期利益或“精致的利己主义”。马克思明确指出,人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的”。人类与动物相区别的特性,不仅在于能够思考,更在于能够正确地思考。人类的实践活动,是有理性指导的。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经济与社会》一书中首次对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做了区分,认为工具理性是“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情况和其他人的举止的期待,并利用这种期待作为‘条件’或者作为‘手段’,以期实现自己合乎理性所争取和考虑的作为成果的目的”,价值理性则是“通过有意识地对一个特定的举止的——伦理的、美学的、宗教的或作任何其他阐释的——无条件的固有价值的纯粹信仰,不管是否取得成就”。如果说工具理性追求的是合规律性,那么,价值理性就是追求合目的性,它反映的是一种实质理性。在管理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将两者结合起来,既要关注管理的实际效果,也要思考管理决策背后的价值意义。五、教学进度安排周次章节名称主要教学内容与目标第1周第1章导论课程概览,简要介绍管理学基础概念与学习目标,明确管理工作的性质与学科发展现状,给出课程整体框架及学习方式。第2周第2章现代管理理论演进脉络探讨管理理论的历史演进,重点介绍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系统理论和权变理论的基本思想及其在现代管理中的应用。第3周第3章中国管理思想发展史概要回溯中国管理思想的演变过程,深入探讨中国古代及近现代管理思想的特色与影响,结合案例分析明确其现实应用价值。第4周第4章管理的本质探讨管理的本质,理解管理的目的和价值取向,分析管理活动的核心要素和管理的本质内涵。第5周第5章管理者的职责与能力第6章中国式管理思维(第1节)明晰管理者的职责和能力,讨论现代管理者需要具备的核心能力及其培养的方式和路径;简要介绍中国式管理思维的基本概念与主要特征。第6周第6章中国式管理思维(第2-5节)继续讨论中国式管理思维的核心概念,结合现实探讨类属性思维、矛盾思维、系统思维和权变思维的特征及应用。第7周第7章管理情境概述(第1节)第8章企业管理的内部环境认识管理情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探讨企业内部环境对管理决策的影响,理解内部环境要素的作用及管理应对方式。第8周第7章管理情境概述(第2-3节)第9章企业管理的一般环境继续探讨企业内部环境的优化,开始讨论外部环境(如经济、技术、法律、文化等)对企业管理的影响,明确认识组织作为开放系统的意义及管理启示。第9周第11章管理过程总括讨论管理职能的分与合,深入理解“系统观”在管理体系构建中的应用。第10~12周第12~13章管理的基本活动要素(上、下)可根据学生对西方管理学的熟悉程度,灵活地安排课时,适当添加些案例讨论。重点从管理工作活动如何开展的角度,介绍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工作各自作为管理活动要素的重要性及基本内容与工作过程,探讨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具体应用以及对管理工作者所提出的能力要求。第13周第14章管理决策在认识管理活动基本职能的基础上,探讨管理决策的重要性及与四大职能要素的关系,明确决策制定的过程和影响决策的因素。第14周第15章管理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