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环评报告 - 1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_第1页
钢铁环评报告 - 1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_第2页
钢铁环评报告 - 1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_第3页
钢铁环评报告 - 1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_第4页
钢铁环评报告 - 1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日照钢铁精品基地项目变更环境影响报告书1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PAGE6山东省环科院环境科技有限公司1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11.1概述由于日照钢铁精品基地项目目前正在开工建设之中,因此本章将不再进行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仅对现状进行调查,重点分析生态保护与建设。11.2项目建设前生态环境现状评价11.2.1区域生态环境现状评价(1)区域生态功能区划及生态环境特征根据《山东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拟建项目所在的日照市属于鲁东丘陵生态区,该区域具有温暖湿润的海洋性气候特点,是山东省生态条件较好、森林植被覆盖率较高的区域。区内植被为典型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是我国温带水果生产基地之一。该区域的主导生态功能是河流的水源涵养、径流调节和森林生态系统以及物种多样性维持。主要生态问题一是河流源短流急,淡水资源严重不足,河流干涸、断流或受到污染;二是超采地下水导致海水入侵;三是幼中龄针叶林所占比例大,森林生态功能低。保护和发展的主要方向和任务是加强积极推进封山育林,加速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建设,提高水源涵养能力;科学、适度调水,缓解用水矛盾;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提高用水效率;严格限制地下水开采,从根本上解决地下水严重超采问题,遏制海水入侵;建设沿海防护林带;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自然保护区和河流源头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加快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生态市建设;建设以山海为特色的生态旅游基地。(2)评价区的生态功能及变化目前评价区的生态功能以农林业生产和居民居住为主,评价区内分布有农田、水域、森林(包括沿海防护林)等,对于维护评价区周围的生态安全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基地建成后,评价区的用地类型发生根本变化,主要功能也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日照钢铁基地作为山东钢铁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建成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大型板带材精品生产基地和以工业为主的城市新区。11.2.2生态系统现状评价经现场调查,评价区基本上呈农业生态特征,主要有4中生态系统,其中,农田生态系统呈片状分布,河流沟渠等水域生态系统呈带状,沿海分布有片状防护林生态系统,城镇和工矿建设用地生态系统中有序排列,道路形成网络。(1)农田生态系统此类拼块属于引进拼块中的种植拼块,是受人类干扰较为严重的拼块类型,连通程度高,是对评价区环境质量起主要动态控制作用的拼块类型。农田生态系统是评价区内最主要的生态系统,呈片状分布在评价区内,形成以农田生态系统为背景的评价区生态景观。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水平相对最高,生产者主要为种植的农作物,如小麦、玉米等,消费者主要为农田中的土壤动物和常见鸟类。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量是评价区内居民的粮食来源,也是当地农民收入的重要保障,其生产力高低直接影响农民的生活水平。(2)森林生态系统此类生态系统属于环境资源型拼块类型,该类生态系统在评价区各类拼块中所占比例较大(16.40%)。森林生态系统在评价区内处于主要地位,主要包括人工沿海防护林带、道路沟渠两侧和农田林网地带以及果园等,其生产者主要为各种乔木、苗圃和果树,消费者主要为一些鸟类和土壤动物。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较高,对于改善局地气候、保持水土、美化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当地居民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3)水域生态系统此类生态系统属于环境资源型拼块类型,包括河流、灌渠、水塘、坑洼水面等,其中最大的河流为龙王河,季节性河流,独流入海,主要功能为农灌兼顾防洪。该类生态系统面积较小(1.85%),但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4)城镇和工矿生态系统此类拼块属引进拼块中的聚居地,是受人类干扰最强烈的景观组分,为人造生态系统,主要包括评价区内的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等人工建筑和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等。该类生态系统中作为生产者的绿色植被覆盖率较低,消费者主要是村镇居民和职工。该生态系统以居住和经济生产为主体,呈片状和块状分布于评价区内,各级公路是其主要的联系通道,该生态系统的典型特征是相对独立分布、居住人群密集、工业经济活动发达、整体生产力水平较高。村庄生态系统指评价区内的村庄,属于敏感目标。11.2.3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日照钢铁基地789hm2陆域范围内现有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耕地、林地、园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它用地等(图11.2-1)。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面积最大,为452.57hm2,占基地总面积的57.36%;居住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交通运输用地等建设用地面积次之,为129.08hm2,占基地总面积的16.36%,说明基地目前虽以农业用地为主,但已进行规模性开发。基地土地利用现状情况见图11.2-2。57.4%57.4%11.7%4.7%1.8%16.4%8.0%耕地林地园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建设用地其它土地`图11.2-1日照钢铁基地土地利用类型占比图图11.2-2土地利用现状图11.2.4植物与动物资源现状评价(1)植物群落类型山东日照日照经济基地内天然植被很少,多为次生植被和人工植被。基地内主要的植物群落类型有:=1\*GB3①农作物群落:该区未基地域分布有成片的农田,种植农作物。主要的群落为小麦、玉米等。=2\*GB3②农田杂草和荒草群落:主要有草丛和草甸,草丛主要分布于境内南部山区的薄层、中层棕壤性土上,草甸广泛分布于境内山丘泊地、荒地、田间等河槽、潮棕壤土上,植被分布零散,草本植物种类较复杂,以一年生禾草为主,如黄背草、狗尾草群落,伴生有鹅观草、石竹等。多为伴生植物,受人为干扰较大。=3\*GB3③森林群落:评价范围内林地面积有160.72m2(含果园),占评价范围的16.40%。木本植物主要有常绿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和落叶灌木林,主要分布于境内山区沟川、地堰、荒坡、沟旁、河滩以及北海滩棕壤、河潮土、盐土上,多生长黑松、油松、柞岚、刺槐和果树等乔木,也少见有人工侧柏。=4\*GB3④湿地群落:分布于基地低洼地区和河道两侧,非湿地自然保护区,次生植被主要分布于低洼地区和河道两侧,以芦苇、苔草、灯心草、香蒲、白茅、节节草等。(2)动物评价区所在区域曾有野鹿、獐子、狐狸、獾、山猫等兽类动物分布,现已绝迹,现仅偶见野兔、刺猬等,境内常见的鸟类则主要有麻雀、喜鹊、燕子等。11.2.5(1)景观类型根据基地内群落类型、结构、外貌特征,将区域内现状期的景观分为农田、果园、人工林、住宅用地、工矿用地、道路、水域及水利设施、荒草地及沙地、滩涂等8种类型。基地在不同区域分别以农田、建设用地为基质,以道路、沟渠、林带为廊道,以居民点、工矿、果园、人工林为斑块,形成区域尺度上的景观生态系统,它是一个独特的、有着广泛影响的半自然生态系统。其整体结构和功能虽然受人工、自然等多种外来因素的干扰,但其整体功能仍然能维持区域生态环境平衡。(2)景观多样性综合分析认为:①基地人类干扰严重,人工化、单一化现象比较严重,且生物组分异质化程度较低,因此评价认为评价区内阻抗肯定性较差。②区域内景观生态体系的质量现状因区域内的自然环境、生物及人类社会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而决定。基地整体上以农田、居民点及工矿景观为主,是明显带有人类长期干扰痕迹的区域。11.3项目建设后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目前本项目已经开工建设,项目占地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现状发生了重大变化,原存在的生态系统已经消失,被车间厂房、硬化路面、水构筑物等建筑所取代。建设现场照片见第2章内容。11.4生态保护与建设11.411.4本工程建设期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包括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主要工程量有:(1)工程措施包括土地整治246.23万m2,截洪沟2250m,排水沟70208m,雨水蓄水池10个,植草砖8170m2,边坡防护1320m,挡土墙22000m,排水顺接工程2处。(2)植物措施包括栽植乔木9.66万株,栽植灌木1361.34万株,撒播草籽247.72万m2(含边坡防护和植草砖植草面积)。(3)临时措施包括开挖表层土的剥离和回填95.58万m3,临时排水沟19984m,临时沉淀池4个,彩钢板1114m2,防尘网17.60万m2,碎石路面1.94万m3,编织袋装土本工程建设期采取的水保防护措施设计及工程量情况,详见表11.4-1。表11.4-1建设期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及工程量汇总表防治措施单位防治分区合计厂区原料码头成品码头原料码头料场至厂区皮带传输廊厂外道路施工生产生活区一、工程措施1.土地整治hm2223.2411.076.251.421.253.00246.232.截洪沟(1)长度m20002502250(2)土方开挖万m31.550.021.57(3)M7.5浆砌片石万m30.420.020.443.排水沟(1)长度m574342341254070208(2)土方开挖万m37.580.021.18.70(3)M7.5浆砌片石万m34.820.855.67(4)C30预制混泥土盖板土万m31.381.38(5)浆砌砖m3149149(6)水泥抹面m23513515.雨水蓄水池(1)个数个1010(2)土方开挖m310501050(3)土方回填m3708708(4)24cm厚砖m3130130(5)水泥砂浆抹面m2720720(6)C25钢筋混凝土m35405407.边坡防护(1)防护长度m10702501320(2)M7.5浆砌片石m327136073320(3)黑麦草草籽m315035299318028(4)预制混凝土m318137218(5)现浇混凝土m335843(6)砂石垫层m34812608.植草砖(1)植草砖面积m281708170(2)植草砖穴植黑麦草m23670367010.挡土墙(1)长度m2200022000(2)土方开挖万m30.880.88(3)土方回填万m30.130.13(4)浆砌块石万m32.952.9511.排水顺接工程(1)处数处22(2)土方开挖m310.410.4(3)砼m35.55.5(4)水泥砂浆抹面m211.3211.32(5)反滤层m21.661.66二、植物措施1.乔木731411230069444180965652.灌木万株1358.832.511361.343.草籽219.7811.076.250.825.632.00245.55三.临时措施1.表层土剥离及回填万m393.110.331.640.5095.582.临时排水沟(1)长度m17216276819984(2)土方开挖m314553103815591(3)浆砌砖m393699369(4)水泥抹面m222074220743.临时沉淀池(1)个数个44(2)土方开挖m350504.彩钢板m2111411145.防尘网万m215.460.11.080.9617.606.碎石路面万m21.941.947.编织袋装土m36610410027011.4为了减少对主要景观保护目标的不利影响,建议采取以下保护措施:1、为减少工程活动对沿线景观的影响,拟建工程施工场地的选择应遵循环境保护原则。2、施工场地应尽量布设在基地征地范围内或植被稀疏的荒地,施工营地应尽量租用现有的房屋或废弃的场地,减小对环境的扰动,尽量避免在耕地设置施工营地和场地而产生新的环境污染,不得在基本农田设置施工营地和场地而产生新的环境污染,建议严格执行复垦整治措施。3、建议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提高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禁止随意弃置生活和生产废弃物。建材临时堆放场等,严格监督在规定区域内作业,禁止乱取乱弃而污染景观环境;工程完工后,应及时清理料场、施工便道及施工营地等场地内的油污和垃圾,平整地面,尽量恢复原有地貌和植被,使工程建设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和谐。11.41、临时用地尽量选择在基地征地范围内,施工便道要严格按设计规定的路线和范围使用,不得擅自扩大施工便道范围。2、耕作层土壤保护和复垦:施工时应对工程所占耕地肥力较高的表土层(0~20cm)的临时剥离、堆放方案及其水土流失预防措施设计,确保将这些表层熟土转移到其他农田上或附近荒地上,用于新垦殖耕地、果园或工程后期临时工程占地的土地复垦或景观绿化美化工程。3、在施工过程中,挖方施工与绿化、护坡、修排水沟应同时施工,应做到边开采、边平整、边绿化。4、尽量保护征地范围内的林木,不得砍伐征地范围外的林木,尽量减少对作业区周围草地、灌木的损坏。11.411.4施工期的景观影响无法避免,但在施工结束后,应及时恢复地表植被。因此,营运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主要为绿化措施。绿化措施设计时根据项目区的自然气候情况,选择合适的树种和草种,并以本土物种为宜,以防止外来物种入侵。树种采用灌木,以免遮挡视线,栽植形式为散植,配合底部植草进行。①人工林绿化隔离带沿公路建成绿化隔离带,除了提高绿地面积,还可起到减噪作用。基地内的主要街道景观轴和绿化景观轴的两侧,种植宽度为20m;主要交通干道两侧种植宽度为50m。绿化要求:高大乔木,林下种植灌木、草本。推荐种植乔木树种:黑松、侧柏、毛白杨、垂柳、白榆等,均为本区乔木树种,为提高人工林的稳定性,可选择多种乔木混生;灌木种类可选择:绣线菊、郁李、锦鸡儿、木蓝、雀儿舌头、冬青卫茅、小蜡等;甚至种植层间植物如葛藤、南蛇藤等。②广场道路使用植草砖植草砖的使用除了增加绿地面积,还可防止硬化路面对地下水渗透的影响。基地内于人行道和广场等处大量铺设植草砖,砖体平均绿化率29.17%,人行道约3m宽,种植草本植物,最好种植常绿草本植物,以增加绿化面积。③基地内建筑物绿化基地各建筑物均建环绕绿化带,平均宽12m,除了提高区内绿地面积,也可改善局部小环境,如净化空气、降低噪声,亦起到美化环境,使加工区内景观与区域相协调的作用。该绿化带以观赏性植物为主体,分至少两层种植,乔木—灌木或乔木—灌木—草本,并在墙体种植爬藤植物,有些低层次建筑(<3层)可在屋顶尝试绿化。农田生态系统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没有破坏土壤基质,只要是没有硬化和建筑物的区域,通过绿化来建立新的绿地生态系统相对比较容易,只要进行绿化,恢复植被即可。在对废渣、废料和临时建筑拆除、清理后,对压实的土地进行翻松、平整、适当布设土梗,恢复破坏的排水、灌溉系统。11.4生态环境管理是政府环境保护机构依据国家和地方制定的有关自然资源与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条例、技术规范、行业标准等所进行的技术含量很高的行政管理工作。对基地的管理是为了在保护的前提下发展区域经济,以发展促进保护。如果生态管理不善,开发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从而使经济难以持续发展,基地建设不能成功。因此,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影响实施有效的管理是一项重要工作。项目开发单位要根据该项目的性质、规模、生态影响的程度和范围等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开发所造成的生态影响实施有效的管理。1、管理目标(1)防止林地破碎化和岛屿化;(2)防止区域自然系统生产能力进一步降低;(3)防止水土流失的日趋严重;(4)防止新增加的居住人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