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章
全球传播目标与新秩序21世纪以来,人类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全球格局急剧变化。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如何回答这些重大现实问题,中西方都在探索、在研究。西方学者提出过构建理想社会、共同体等主张,中国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案。前者基于西方文明,是其在新历史条件下的一种延伸;后者凝聚东方智慧,是顺应历史潮流、基于发展实践、体现大国担当的“中国之道”。2从古希腊到20世纪末期的西方理想社会愿景,经历了从维护国家治理到反思和批判国家的演变。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一、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自由社会(一)古希腊神话中的理想社会图景古希腊神话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源头,古希腊人在希腊神话中构建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奥林匹斯山。这个神的世界是按照父系氏族社会的形式构筑的,这里的神与人一样有着七情六欲,有欢喜、悲痛或愤怒,神与人之间不存在无法跨越的鸿沟。第一节
西方的理想社会愿景3古希腊神话蕴含的价值理念深刻影响西方文明,这种价值理念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奥林匹斯山的精神特质是尊重独立人格、追求自我价值、推崇个性自由,人格化的神也具有世俗化特征,把幸福快乐视为追求的至善。二是蕴含着以自我否定为动力维系更新和发展的社会进化思想,形成了自我否定、自我超越的世界观。三是推崇能够掠夺资源的英雄,形成了“强者即正义”的价值观。4(二)古希腊和古罗马哲学中的理想国古希腊三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共同创立了西方哲学,他们也从不同角度阐释了一个具有现实意味的平等与宽容的理想社会,即文化多元主义(culturalpluralism)的社会。其核心思想是从人的政治生活起源问题出发,讨论了共同体对于人的意义:人们因为生存而聚集在一起,在共同生活中交换物资、满足生活需要。共同生活需要秩序,这种秩序即政治制度。所谓正义,就是三个等级所代表的节制、勇敢、智慧的和谐统一。5二、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的乌托邦1561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者托马斯·莫尔(ThomasMore)的《乌托邦》(Utopia)出版,该书深受《理想国》影响,以莫尔与一位虚构人物拉斐尔·希斯拉德的对话,描绘了作者自己的社会理想。启蒙运动时期,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Kant)从法制的角度出发探索人类的安身立命问题,他的《永久和平论》从全球角度提出了“世界永久和平”和“世界公民”的理念。6三、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期的共同体(一)19世纪中后期的共同体思想初探1845—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中梳理了人类三种共同体,“自然的共同体”(以人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本源共同体”)、“虚幻的共同体”(以物的依赖或资本的依赖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共同体)和“真正的共同体”(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基础的共产主义社会共同体)。1887年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FerdinandTnnies)在《共同体与社会》一书中深入研究了“共同体”这一概念,他认为共同体是人类群体生活中一种有机的生活形态,是与社会相对立的、与机械的公共生活相对立的生活形态。7(二)20世纪中后期的公共领域模型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TalcottParsons)提出“美国社会共同体”;德国社会学者哈贝马斯(JürgenHabermas)提出“公共领域”和“生活世界”;美国政治学家柯亨(GeraldAllanJerryCohen)和阿拉托(AArato)等发展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开创的二元论分析范式,提出“政治社会经济社会市民社会”三元论范式(thePoliticsEconomicsCivilSocietyTrichotomousModel)。哈贝马斯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一书中构建了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理想模型,就开展公开对话和讨论展开了分析。8四、20世纪末的社群主义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危机,社群主义在西方兴起。社群主义者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来源,使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深入历史发展进程之中,进一步发现共同体是人类历史进程的最终阶段。在社群主义者看来,共同体是一种具有情感联系和共同信念的构成性群体,在当代社会特别是美国社会,真正的共同体往往存在于种族和宗教团体之中。9五、西方理想社会愿景的文化特征1948年联合国通过了《世界人权宣言》,确立“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的原则。自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至20世纪末期,西方学者提出的理想社会的基本价值或原则,大多是以契约精神为基础的,集中体现为五个方面:人本主义、多元主义、公开性与开放性、参与性、法治精神。人本主义是理想社会的理论基石。多元主义强调个人生活方式的多元化、思想文化的多元化和社会组织的多元化,提倡宽容、妥协、互惠与合作精神。10公共领域的重要特点包括公开性和开放性,这是公众参与公共活动的重要前提。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公共事务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法治精神强调反对国家对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内部事务的随意干涉,要求从法律上划定国家权力和国家行动的边界,使社会组织或公民个人成为真正自主的领域。11六、西方理想社会愿景的局限“市民社会”理论被注入灌输西方价值观、推销西方制度模式、影响他国政权的非学术因素,与此同时其本身的局限也逐渐显露。其一,具有泛自由主义倾向,过度强调国家和社会对立。其二,过度强调公民自治,具有无政府主义风险。其三,难以调和个人权利与身份的关系,容易导致极端利己主义。12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面对全球格局变革,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西方理想社会图景提出的中国方案。一方面它是中国的外交政策,体现在中国的国际交往、对外援助中,特别是在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中与世界各国联手抗疫;另一方面它也是中国全球治理观的核心,近十年来中国坚持以公平正义为理念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强调从一个世界+人类视角完善全球治理,通过参与各种国际组织、携手各国解决全球性问题、向国际社会提供公共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身示范,积极推进全球共同体的构建。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经成为中国媒体全球传播的主要目标。第二节
中国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方案13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背景(一)20世纪以来西方主导的全球治理理念陷入困境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发达国家构建了以自由主义为核心的全球性经济贸易体系,国家和政府间组织共同参与全球治理。21世纪以来全球格局加快变革,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推进,国际科技竞争日益激烈;世界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国际产业供应链竞争日益激烈;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主导权和全球话语权的竞争日益激烈。14(二)人类命运共同体应运而生2011年9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提出“要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以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新理念,寻求多元文明交流互鉴的新局面,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寻求各国合作应对多样化挑战和实现包容性发展的新道路”。习近平主席在2020年11月10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构建卫生健康共同体、安全共同体、发展共同体、人文共同体,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更多实践探索。15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起点人的生存和发展是以共同体的存续为内在前提的,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起点。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在多样化社会制度中和平并存;在各国之间仍然存在利益竞争和观念冲突的现代国际体系中每个国家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其核心理念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礼记·礼运》的“大同社会”又对此进行了描述:其一,大同社会是“天下为公”的社会,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天下之利益为天下人之利益;其二,大同社会是拥有社会保障的社会,男女老幼鳏寡孤独皆有“所终”“所用”“所长”“所养”,既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又拥有社会保障权利;其三,大同社会是“讲信修睦”的社会,诚信道德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16中西方对于理想社会的愿景,都离不开对共同体的思考和阐释。人类对共同体的向往有增无减,其中蕴含的是人们对和谐共存、自由发展的理想社会的美好追求。随着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每个时期的共同体理念虽然拥有不同的内涵,但是核心却始终如一,在以共同体的生活方式维系人类生存发展这一点上,体现着相对稳定性。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基于全球化发展的现实,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对新的历史条件下人类对共同体要求的回应。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呼应了东西方对理想社会的共同追求,照应了新时代全球格局的历史性变化,对维护世界的繁荣发展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17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主线伴随着全球化进程,全球性问题和全球性挑战日渐增多,全球治理需求日渐凸显,全球治理主体也不断扩展。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通过举办世界性和地区性的大型外交活动积极表达中国方案、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利用一系列主场外交和提供新的国际合作平台,通过议题设置引导全球治理方向,中国共产党正在从全球治理的“贡献者”逐步向全球治理的“引领者”转变。2013年中国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截至2022年底,中国已经与150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合作文件共建“一带一路”,举办了两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182014年中国倡导成立亚投行以促进亚洲区域的建设互联互通化和经济一体化,截至2022年底,亚投行已有104个成员国。2017年以来,“一带一路”倡议及其核心理念已写入联合国、G20、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以及其他区域组织等的有关文件。1978年5月10日中共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刊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19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架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着眼于用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和难题,它的立足点是全球化,价值追求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实现路径是共商、共治、共建、共享。中国共产党以“五个共同体”回应了人类面临的紧迫问题,针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时代之问给出了答卷:实践层面上,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亚投行建设等举措,积极践行共同体理念、深化共同体实践;理论层面上,将“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和清洁美丽”的理念概括化为“五个共同体”。20(一)构建卫生健康共同体是国际社会的中心任务中国用实际行动推动构建卫生健康共同体,在国际援助、疫苗使用等方面积极行动: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协调、领导全球抗疫行动,截至2020年6月,已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供两批共5000万美元现汇援助;呼吁国际社会团结起来应对疫情,用好上合组织、G20等现有合作机制,深化疫情监测、疫苗研制等领域交流合作;截至2021年4月,中国疫苗全球供应已突破1亿剂次,已向80个国家和3个国际组织提供疫苗援助,向40多个国家出口疫苗。21(二)构建安全共同体以确保人类的发展安全是人类发展的前提,在世界各国联系日益紧密、互联网传播成为主流的时代,非传统安全(或称“新安全”)已成为世界和平发展的严重威胁和挑战。近年来“三股势力”通过互联网传播生乱的风险陡增,严重威胁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信息安全。中国提出构建安全共同体,旨在呼吁各国“要坚定支持有关国家依法平稳推进重大国内政治议程,坚定支持各国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坚决反对外部势力以任何借口干涉成员国内政。22(三)构建发展共同体以维护世界稳定21世纪以来全球风险社会的特征凸显,金融危机让人们认识到经济共同体的重要价值;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暴发让人们认识到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重要意义。中国素有“利可共而不可独”的文化传统,提出构建发展共同体就是要携手各国化风险为挑战,系统进步、改善民生,通过制度创新解决发展不平衡带来的问题,缩小发展差距,促进共同繁荣。中国依托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动区域经济畅通循环,扩大相互投资规模,全面实现复工复产,引领全球各国走出发展低谷。23(四)构建人文共同体以超越文明隔阂人文交流是建立互信机制的前提和基础;人文纽带是凝聚精神、促进文明和谐共生的内驱动力。在相互尊重、平等包容的前提下,不同特色的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通过文化交流激发文化生产力,进而实现文明的再生和复兴。中国提倡开展文化交流和文明对话,推动教育、文化、旅游、体育、媒体、妇女等领域交流合作,形成全方位、深层次、多渠道人文合作机制,以文明交流打破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替代文明优越。24(五)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以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出现“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提出了“天人合一”的绿色发展道路。命运与共,既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下一家、和衷共济理想的内在追求,也是古希腊哲人理想国的正义所在。从全球化发展的现实出发,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了新的国际社会合作观、安全观、发展观和文明观,通过“五个共同体”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理论遵循。25传播是社会结构中的一种调节性力量,传播秩序既是社会秩序的产物,也影响着社会秩序的形成。全球传播秩序是全球传播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内在性结构,一方面它是全球秩序在人类传播活动中的映射,另一方面又影响着全球秩序的构建。第三节
全球传播新秩序26一、全球传播秩序的变迁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的全球传播秩序具有鲜明的欧美中心主义色彩,由欧美等西方国家长期主宰。蒸汽与电力时代的全球传播秩序以欧洲为中心。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法等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跨国、跨地域的通信技术,占据全球信息传播技术领域的领军地位,路透社、法新社最早使用海底电缆实现了跨洋传播。信息时代的全球传播秩序以美国为中心。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凭借其技术优势取代欧洲成为全球秩序的主导者。在当前全球传播生态中,美国拥有无可匹敌的传播霸权,主导着国际舆论的方向,全球传播秩序亦被强权国家的偏好和利益所左右,出现了严重的不平等和不平衡。272013年德国提出“工业40”,此后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量子信息技术以及生物技术等技术为驱动力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席卷全球,推动人类进入“智能时代”。“智能时代”,每个国家都在发力,希望能够在这场科技竞争中占据领先位置,科技竞争力最终会转化为对全球秩序和全球传播秩序的影响力和塑造力,带来全球秩序和全球传播秩序的大转变,即脱离以欧美中心的单极或单一中心态势,呈现多中心、多主体的传播格局。“智能时代”全球传播的主体超越国家政府,非政府组织、国际组织、跨国公司以及个人均参与全球传播,形成了传播主体的多元化。28新一轮科技革命也将助推传播观念的转变。近十年来,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其中蕴含“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的目标追求,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智能时代”全球传播秩序多极或多中心态势高度契合,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民族所接受和认同。29二、美国掌握全球传播秩序主导权的根源(一)美国拥有领先世界的传播技术美国是世界上网络技术资源的最大拥有者,在根服务器管理权和网络产业链核心资源上拥有绝对的技术资源霸权。(二)美国拥有全球传播的制度标准互联网是全球传播的技术基础,在美国推动互联网走向全球的过程中,“美国标准”也被推向全球,包括互联网行业利益标准、公众利益标准以及特殊条件下的国家利益标准。美国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律法规以确保美国的制度标准在全球保持竞争力和领导力。30(三)美国拥有全球传播的话语权美国凭借制度标准决定权,设定程序员代码必须使用英语,确定了英语作为全球网络空间通行语言的特权。亨利·基辛格(HenryKissinger)在《世界秩序》(WorldOrder)一书中指出:“非西方世界的崛起使得西方世界秩序的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外向型企业简介的汉英翻译策略研究》
- 《历史类英语文本译后编辑中衔接的处理》
- 2024年度中间人居间合同模板:房地产经纪公司加盟合作协议3篇
- 2025水果蔬菜招标合同范文
- 2024年度地热能工程施工补充协议范本下载3篇
- 2025建筑钢材购货合同
- 2024年大型打印机购销合同专业维护服务3篇
- 2024年度遗赠扶养与公益慈善结合协议3篇
- 2024年度供应链债权转让与供应链金融合作协议3篇
- 2025机器厂房买卖合同书
- 《医学免疫学》期末考试卷及答案(共10套试卷及答案)
- 2023-2024学年贵州省遵义市小学语文 2023-2024学年三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期末自测模拟试题
- 加油站符合性评价报告
- 医疗机构合理用药的指标
- Formel-Q第八版培训资料全课件
- 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
- 医院转诊转院记录单
- 大件运输专业知识课件
- 国开电大财务管理学习活动第4章 腾讯公司融资案例分析参考答案
- UPS现场巡检维护保养记录表
- 空白教案模板(表格形式-已排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