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小学教学设计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科_____________
任课班级_____________
任课教师_____________
2017年月日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
教学教科书名
班级称及册数
科目
每周总授课
节数节数
计实
时划授
单元教学内容出入原因
间节节
数数
第一单1、使用工具1
第
元2、杠杆的科学1
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1
周工具
4、轮轴的秘密1
至
和机5、定滑轮和动滑轮1
第
6、滑轮组1
五
械7、斜面的作用1
周
8、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1
1、抵抗弯曲1
第
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1
六
第二单3、拱形的力量1
周
4、找拱形1
至形状
5、做框架1
第与结
6、建高塔1
十构
7、桥的形状和结构1
周
8、用纸造一座“桥”1
第
1、电和磁1
十
2、电磁铁1
第三单3、电磁铁的磁力(一)1
周
元4、电磁铁的磁力(二)1
至
5、神奇的小电动机1
第
能量6、电能和能量1
十
7、电能从哪里来1
四
8、能量与太阳1
周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
教学教科书名
班级称及册数
科目
每周总授课
节数节数
计实
时划授
单元教学内容出入原因
间节节
数数
第
1、校园生物大搜索1
十
2、校园生物分布图1
五第四单
3、多种多样的植物1
周元
4、种类繁多的动物1
至
生物的5、相貌各异的我们1
第
6、原来是相关联的1
十多样性
7、谁选择了它们1
A
8、生物多样性的意义1
周
第
十
期末复习
九
周
第
期末考试
十
周
教材分析
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2课。
1、《工具和机械》单元介绍了常用工具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的
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尤其是结合常用工具和实验器材设置了
许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
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2、《形状和结构》单元介绍了各种建筑物中使用的形状和结构及其
特点,从实验材料的选取到各种不同的设计都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
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3、《能量》单元介绍了电能、水的三态变化、太阳能以及他们之间
的联系,学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的自然规律,使学生养成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4、《生物的多样性》单元让学生知道生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知
道同种生物不同的个体各不相同。初步理解生物体不同的形态结构是
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知道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
源。能自己确定标准对生物进行分类,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
法。会用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描述某一区域的生物种类。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L1使用工具
主备人:陶彦荣惠文兵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
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
2、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
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
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
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镜子、老虎钳
【教法】讲授法
【学法】小组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
窗花剪纸)。
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
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
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
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使用工具)
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
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比一
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
3、小组讨论填表
工具名称可以做哪些事情工具名称可以做哪些事情
4、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并且能运
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
三、选用什么工具好。
1、老师这里有钉有一些钉子的木板(出示木板),
1)如果要把钉子冲木板中取出来,请问我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合
适?
2)请小组内的同学先观察一下钉在木板上的钉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
具?
2、小组长领材料,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实验
3、全班交流:说说你们刚才选择的工具是最合适的吗?
分组发言共同评论。
四、完成三项任务的工具选择
1、请大家观察P3的三幅图,请你在右边选择最恰当的工具来完成
这3项工作。
并且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2、油桶通过斜面推上车,比较省力;大石头用撬棍当赶感去撬动比
较省力;利用绳子和滑轮组成定滑轮可以很方面地将国旗挂到旗杆顶
上。
3、教师小结: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
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巧妙地使用工具,能让我们做的更好。
4、请大家看P3工具的定义,深入理解。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使用工具
工具名称可以做哪些事情工具名称可以做哪些事情
简单机械:机械式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螺丝刀、钉锤、
剪子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课后反思】
L2杠杆的科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杠杆有三个点: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
(2)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2、过程与方法:用杠杆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
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且意识到
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分析、整理数据,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
【教学难点】
(1)杠杆在生活中的变形应用。
(2)能从众多看似杂乱的数据中,通过分析整理,发现杠杆省力的原
理。
【教学具准备】
给每组学生准备:杠杆尺、钩码一盒、实验记录表
给全班学生准备:撬棍撬石头的图片、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
【教法】图示法
【学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活动:请问我们班有没有“大力士",谁能帮我把讲台
抬起来,我的一枝笔掉到桌子地下去了。
二、认识杠杆
1、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一种非常简单的却能很轻松地完成工作的工
具一一杠杆。
什么是杠杆?一一在一根棍子的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
撬起重物,人们常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而今天我们科学地把像撬棍
这样的简单机械称为“杠杆”。
2、示范用杠杆撬讲台。
3、板书分析杠杆的各个部分名称和定义。
阻力点------------^―---------------------月力点
乙△支点
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
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
力点。
4、出示P4的两张图片:压水井、跷跷板。
请大家在上面画一画,他们的三个点分别在什么位置
5、分辨杠杆
观察P4P5的这些工具,说说哪些是杠杆,哪些不是杠杆?并说
明理由(找一找三点)学生自己体验杠杆尺的组成及变化。
三、研究杠杆的秘密
1、刚才我们用杠杆轻松地撬起了讲台,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是省
力的呢?(学生一般认为都是省力的,教师在课堂上举例费力的事件)
让我们用杠杆尺这个工具,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研究。
2、对杠杆尺的构造进行介绍和使用方法
3、教师问题的提出:如果我在杠杆尺的左边第四格挂上一个钩码,
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我应该在杠杆尺的右边什么位置挂上几个钩
码?(请同学上台来试一试,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对所有的数据进行观察和分析。
1)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
2)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
3)在什么情况下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5、教师总结:省力、费力、不省力不费力各情况的比较和分析。
四、收集数据步骤的反思:我们是按怎样的方法步骤收集数据的?哪
种方法更合理?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杠杆的科学
阻力点-----------木------------------------月力点
【课后反思】
L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知道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刀杠杆、不省力也
不费力杠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认识到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
位置决定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不同种类的杠杆有不同的用途,
在不同条件下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杠杆。
【教学重点】对不同杠杆的比较和分析
【教学难点】找出不同杠杆的三个点和是否省力情况。
【教具准备】长竹筷、棉线、纸盘、杆秤、螺丝刀、开瓶器、镶子、
油漆桶、啤酒、油漆桶、剥线钳、核桃夹、长夹、小撬棍。
【教法】演示法
【学法】动手操作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趣味引入
游戏:出示油漆桶一个、啤酒一瓶、隔着讲台的文具袋;长夹子、
小撬棍、开瓶器。
1、用工具把油漆桶撬开,然后在里面倒一杯水;2、用工具打开
啤酒瓶,倒一杯啤酒;3、用长夹子取隔着讲台的文具袋。
二、杠杆类工具的比较
1、刚才三位同学的表演非常精彩,首先让我们思考一下,他们使
用的工具合适吗?
2、思考一下,他们所使用的三种工具哪种是省力的?哪种是费力
的?或者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请几位同学进行判断,并说说理由)
3、判断他们是否是省力工具最好的方法是什么?(找出三个点,
然后进行比较)
4、请同学们在书上长方形方框内画出每件工具的三个点。
5、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这些工具是否省力?为什么?
6、小结:怎么样的工具是省力的?怎么样的工具是费力的?(请
同学找出其中规律)
三、给各种杠杆类工具分类
1、请同学们在书本P8页的10种工具上画一画,找出每样工具的
三个点。然后判断一下它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或不省力也不费力。
2、学生各自作图、填表。
3、汇报交流(请学生到展台下进行展示交流)
四、小杆秤的研究
1、俗话说:“称死虽小,能压千斤”,今天老师就带了一把杆秤
来,请大家来说一说,为什么杆秤的称碇这么小,却可以“压住”这
么重的重物。(请学生从杠杆的三点之间的关系说一说)
2、今天老师就带大家来做一杆小杆秤。小杆秤制作过程指导。(详
见教参P17~18)
五、课后思考题
出示教师用的杆秤进行示范,用不同的2根绳分别进行称重时,
杆秤会发生什么变化?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杠杆:省力的杠杆:天平、杆秤、切纸刀、开瓶器
不省力的杠杆:筷子、钓鱼竿、夹子
既不胜利也不费力的杠杆:剪刀
【课后反思】
L4轮轴的秘密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认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越大越省力;
在轴上用力费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在大小差别更大的轮轴上挂重物的实验分析,
认识轮越大越省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了解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发展研
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了解轮轴作用和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教学难点】
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教学准备】
大螺丝刀1把、阀门式水龙头一个;每组钩码1盒、2段棉线、1
个铁架台、1个大轮、1个小轮、一个轴(简易机械盒)
【教法】演示法
【学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水龙头图片,并指出轴、轮所在位置;像水龙头这样,轮子
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二、轮轴作用的研究
1、设计家在设计水龙头的时候都是有一定目的的,那么水龙头上
的轮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尝试回答)
2、请学生尝试拧开去掉轮的水龙头,然后说一说轮的作用。
3、用一个轮轴装置来研究轮轴的作用。
实验操作:
(1)把一些大小不同的轮和轴分别固定在一起,安装在支架上,
在轮和轴的凹槽内装上棉线,把钩码分别挂在轮和轴上,试试看,能
发现什么?
(2)学生分组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书本P10),这里主要培养
学生的协同分工能力。
4、小组成员汇报数据,并进行交流和思考,发现了什么规律?(挂
在轮上的钩码更少,证明在轮上用力能省力)
三、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1、刚才我们通过实验和游戏了解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是比较省
力,那么如果轴固定不变,把轮换大些会怎么样呢?(请学生进行大
胆推测)
2、示范操作实验:把更大的轮和轴(不变)固定在一起,先在轴
的棉线上挂3~5个钩码,然后请学生尝试在轮上加钩码,使轮上的钩
码刚好能拉起轴上的重物。
3、在小组内开展实验活动,用不同大小的轮和轴进行实验,并请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填入书本(P11)的表格内。
4、交流讨论数据表,说说你是按什么顺序进行收集数据的?你发
现了什么规律?(发现轮越大,越省力,轮越小,越费力的规律)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轮轴的秘密
轮轴的作用: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
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轮越大,越省力;轮越小,越费力。
【课后反思】:
L5定滑轮和动滑轮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
动。动滑轮不固定,可以殖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
作用不相同。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发
展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铁架台、滑轮、钩码、线、测力计、实验记录表
【教法】实验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升国旗的图片,提问:“升旗的时候,我们的队员是往下
拉绳子,为什么国旗就往上升上去了呢?”
2、引出定滑轮概念: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
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二、研究旗杆顶部的滑轮一一定滑轮
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做一个定滑轮,模拟升旗的情形,并思考:
当我们利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
有什么作用?
2、作进一步推测,定滑轮还有什么作用呢?引导学生回答“定滑
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
3、怎样研究定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呢?请同学们设计研究定滑
轮是否能省力的实验方案。
4、做一个定滑轮,把一根绳子放到定滑轮上,在绳子两端任意挂
上一些钩码,直到平衡。
5、小组合作进行实验,记录研究的数据,填写13页《定滑轮作
用实验记录表》。
6、小结:定滑轮的作用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三、研究会移动的轮子一一动滑轮
1、出示塔吊图片,指出其中的滑轮,提问:“这个滑轮是定滑轮
吗?“
2、认识动滑轮的定义:可以随重物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3、学生小组合作,安装一个动滑轮,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思考:
动滑轮有什么作用?在提升重物时,我们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
明定滑轮能否改变用力方向?
4、用测力计研究动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
1)复习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和力的单位牛顿(N),练习测量提起
一、二个钩码的力。
2)教师示范用测力计测量不通过动滑轮直接提升重物的力;示范
用测力计测量通过动滑轮提升重物所用的力。
3)学生小组活动:小组合作,用测力计按顺序分别测量直接提升
不同个数(广5个)的钩码的力和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的力,记录数据,
填写13页《动滑轮作用实验记录表》。分析比较表内数据,发现了什
么?
4)全班交流:动滑轮能否省力?能省多少力?
5、小结:动滑轮省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
四、想一想: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有这么大的不同,那么我们在什
么情况下使用定滑轮,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定滑轮和动滑轮
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
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课后反思】
L6滑轮组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认识滑轮组就是
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的,知道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
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
2.过程与方法:结合对滑轮组的研究,解释起重机的工作原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以及探究精神,培
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态度,培养小组合作的意识,加强探究氛围。
【教学重点】用实验研究琛究滑轮组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起省力的大小关系和规律。
【教学准备】铁架台、线、滑轮、钩码、测力计
【教法】实验法
【学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起重机吗?你知道它的作用吗?能不能说一
说?
如:起重机是怎样把那么重的物体送到高处去的呢?
二、研究滑轮组作用
1、了解滑轮组的定义
起重机内发挥作用的是滑轮组,那么什么是滑轮组呢?(把动滑
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2、实验探究简单滑轮组的作用
(1)以实验小组合作组装一个最简单的滑轮组。
(2)先让学生猜猜,用这个最简单滑轮组吊起一个500克或1000克
的钩码需要多大的力?,
(3)再让学生分组实验,分别用这个滑轮组吊起不同重量(500克或
1000克)的钩码,并和直接吊起同样重钩码的力比较,看看可以发现
什么?(4)全班交流汇报:说说这个最简单的滑轮组作用。
(大约可以省一半的力)
3、实验探讨有2个动滑轮的滑轮组的作用。
(1)先提出疑问:如果增加滑轮组的数量,(例如用2个动滑轮和2
个定滑轮),用力大小会变?
(2)用与前面相同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状况,并分析实验
数据,得出结论。
4、提示各个实验小组以更多的定滑轮和动滑轮并以不同的组合方式进
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然后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滑轮组
滑轮组: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滑轮组的作用:可以省力,使用方便
【课后反思】:
L7斜面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认识像搭在汽车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
斜面可以省力。
2、过程与方法:制订一个简单的研究计划并用实验的数据来说明
斜面的省力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与科学实验,愿意与同学进行合作交
流。
【教学重点】认识斜面是如如何省力的。
【教学难点】如何把学到的知识运用生活中去。
【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一一1块搭斜面的平木板,4个不同高度的小物
品(橡皮等)、钩码、测力计、实验计划表。
2、演示材料一一斧头、菜刀、螺丝钉。
3、课件一一引桥比较长的大桥、盘山公路、盘旋的楼梯等。
【教法】实验法
【学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提问:在一个粮油批发商店前,停着一辆大卡车,准备
要运一车油,这么重的一桶桶油,怎样能把它运到车上呢?
(2)教师小结:像斜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
做斜面。
二、学习新课
实验一:
(1)提供实验材料。
同学们,老师给你们提供了一些实验材料(一个测力计、一块短
木板、圆铁、木块),现在,老师想让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
利用这些实验材料,开动脑筋,想个什么方法来证明斜面省力呢?
(2)讨论实验方法。
(3)汇报实验方法。
(4)按照实验计划学生做实验。(边实验边填好实验报告单)
(5)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板书:斜面省力)
(6)教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能自己想方法动手做实
验,验证了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实验二:
过渡:现在,老师有一个新问题,想挑战大家,同学们愿意接受
挑战吗?如果我们用不同坡度的斜面实验,你认为哪个会更省力呢?
(1)小组讨论一下,用什么方法来做这个实验呢?
(2)讨论实验方法
(3)汇报实验方法
(4)教师小结:实验时我们要注意哪些呢?
(5)按照实验计划学生做实验。(边实验边填好实验报告单)
(6)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板书:斜面越平缓越省力)
三、生活应用
过渡:同学们真厉害!用你们的聪明才智探究了两个问题,不但知
道了斜面省力,还知道了斜面越平缓越省力。正因为如此,斜面在日
常生活应用的相当广泛。
看课件上的图片哪里运用了斜面?
1、立交桥的引桥
2、盘山公路
3、楼梯
4、老师这里有两个螺丝钉想取出来,有一把羊角锤和一把螺丝刀,
假如是你你想用哪个工具?说一说为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斜面的作用
斜面省力
斜面越平缓越省力
【课后反思】
1.8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自行车运用了轮轴、斜面、杠杆等简单机械的原理,
是应用广泛的交通工具。
过程与方法:发现并分析自行车上更多的机械种类和作用,然后
对本单元所学内容进行一次梳理和总结。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整理已认识的各类机械和机械的作用,意
识到机械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重点】对链条和齿轮的研究
【教学难点】对其他简单机械的原理解释
【教学准备】组装好的齿死传动装置,齿链传动装置,轮带传动装置,
齿轮组实验盒,简单机械图片、电脑课件
【教法】观察法
【学法】联系实际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国曾经是自行车大国,几乎每家每户都有自行车,虽然当今是
电动车的天下,但是基本构造是离不开脚踏自行车的。今天我们就来
找找自行车上到底凝结了设计师的多少智慧。
二、对链条和齿轮的研究
1、自行车的哪个结构显然是最重要的?(学生会一般指向链条和
齿轮)
展示图片,思考: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能起到什么作用?
(1)观察前后2个齿轮,你发现了什么?齿轮的大小对自行车速度
有什么影响?
(2)展示齿链传动装置,让学生观察大小齿轮的运动情况,并作如
下记录:
大齿轮齿数(),小齿轮齿数()
大齿轮转一圈,小齿轮转()圈,
小齿轮转一圈,大齿轮转()圈。
2、小组内进行探究讨论,找出关系,并进行总结。
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速度变(),
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速度变()o
三、咬合传动与链带传动的比较
(一)、展示齿轮传动装置,齿链传动装置,两者进行比较。
1、展不填空题:
“1、大齿轮与小齿轮咬合传动,大齿轮转得()轴上()力;
小齿轮转得()轴上()力。
2、咬合传动时齿轮转动方向相(),链带传动时齿轮转动方向相
()「
3、请学生上台来配合实验:两只手各揪住大小旨轮的轴,同时扭
动轴来较劲,说说哪个齿轮的轴感觉费劲?(学生发现大齿轮转得慢,
小齿轮转得快,感觉大齿轮轴上感觉费劲,说明“咬合传动时,大齿
轮转得(慢)轴上(费)力;小齿轮转得(快)轴上(省)力。”
4、在齿轮传动装置上,用粉笔给大小齿轮作标记,顺时针转大齿
轮发现小齿轮逆时针转;逆时针转大齿轮发现小齿轮顺时针转,说明
“咬合传动时齿轮转动方向相(反)(这里补充说明咬合传动的危险
性,告诫学生不要去碰开动中的齿轮机器)
5、在齿链传动装置,用粉笔给大小齿轮作标记,顺时针转大齿轮
发现小齿轮顺时针转;逆时针转大齿轮发现小齿轮顺时针转,说明“链
带传动时齿轮转动方向相〔同)”
四、寻找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展示课件图片,找找看,我们能在自行车上发现哪些简单的机械的应
用。
课件演示:车把、闸把、车闸、踏脚、飞轮、脚蹬、花盘齿轮、链条
等图片
1、和小组的同学交流,把大家的发现记录下来。
自行车部件简单机械类型所起到的作用
【板书设计】
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自行车运用了轮轴、斜面、杠杆等简单机械的原理
【课后反思】
第二章形状与结构
2.1抵抗弯曲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樊“,梁比柱容易
弯曲。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
加抗弯曲能力。
2、过程与方法: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所数据并得出
合理结论。用简单实验说横截面为长方形的横梁为什么都是立着安放
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大胆假设又能在实验中小心求证。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有关的因素中实验研究抗弯曲能力分别与梁的宽度、厚
度的关系;
难点:对科学实验的变量识别与控制。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宽度不同、颜色的相同的纸条(3cm、6cm.12cm);
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1张、2张、4张);小垫圈。
【教法】实验法
【学法】小结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认识“横梁”和“柱子”
(1)出示桥梁和房子的图片,学生观察:它们形状和结构上有相
似的地方吗?
(2)指出图片中的“横梁”和“柱子”在哪。
(3)小结:横梁和柱子都是支撑房子和桥梁的结构,直立的材料
一一柱子;横放的材料一一横梁。
二、新课教学
(一)学生猜测
1、提问:你觉得横梁抵抗弯曲的能力和哪些因素有关呢?(往
横梁自身因素引导)
2、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板书内容。
3、指出本节课主要探究横梁的宽度和厚度与抵抗弯曲能力大小的
关系。
(二)探究纸梁的宽度与五弯曲能力的关系
1、回忆五年级主要学习的实验方法一一对比实验,能说出对比实
验的特点和要求是怎么样的?
2、我们需要哪些实验器材?
A、书本在两边垫起相同的高度——柱子;
B、不同宽度的纸梁一一横梁;(出示准备好的不同宽度纸梁)
C、相同质量的垫圈——重物。(出示小垫圈)
3、提问:实验中的不同条件是什么?(纸梁宽度不同。)
4、提问:除了宽度之外的条件呢?(其他条件都要相同。)
5、怎样改变纸梁的宽度比较容易看出抗弯曲能力的变化?(成
倍增加纸梁的宽度。)
(三)探究纸梁的厚度与抵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提问:实验方法是否与上一个实验相同?有什么是不同的吗?(纸
梁的厚度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
(四)学生探究实验
1、阅读作业本上的两个表格,明确实验目标
提问:你从作业本上学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需要预测和实测。
小结:在实验前需要对实验进行预测,然后再进行实验,记录
数据。
2、归纳小结:
①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强梁的抗弯曲能力。
②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增强梁的抗弯曲能力。
三、课后拓展
思考:横梁横着放好还是竖着放好?为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抵抗弯曲
因素抵抗弯曲能力
宽度增加增强
厚度增加大大增强
材料
形状
【课后反思】
2.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过程与方法:L做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关系的实验。
2.观察瓦楞纸板的结构,作出解释和提出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意识到小组合作做实验进行探究的必要性。
2.乐于根据观察作出解释和提出问题。
【教学重点】
通过研究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的实验,可出科学结论。
【教学难点】
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瓦楞纸抗弯曲能力强的原因。
【教学准备】
实验用的大小相同的纸若干回形针胶水包装箱瓦楞纸板
不同形状的钢、铝型材料洋品或是图片多媒体设备
【教法】实验法
【学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展示各种形状的的钢材'铝材的图片
2、思考:为什么钢材和铝材要设计成“T”“IT“工”“口”
字形状呢?这些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有关吗?
3、过度: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关系。
二、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关系饿研究
1、制定实验方案
(1)这个实验中我们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
(2)保持不变的条件有哪些呢?
(3)实验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2、小组合作,先预测再做实验,分别测出“一”字形、“U”形
和“W”形纸的抗弯曲能力。
3、通过比较承载的回形针的数量,得出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
力关系的科学结论。
6、总结:
“L”形材料虽然宽度减小了,但是厚度却增加了,在不增加
材料的情况下,“L”
形材料比“一”字形材料具有更强的抗弯曲能力。
三、瓦楞纸板的研究
1、观察瓦楞纸板的实物
2、和普通打印纸相比,感觉瓦楞纸板的抗弯曲能力大小。
3、观察瓦楞纸板的结构并思考:
(1)它有几层?
(2)各部分的厚薄、软硬是如何的呢?
(3)瓦楞纸板有什么特点?
4、思考:
瓦楞纸板抗弯曲能力强的原因是什么?
5、教师总结归纳:
瓦楞纸板报有好几层,比较厚,里面有层是弯折的,又折有黏合,
具有较强的抗弯曲能力。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1、改变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2、瓦楞纸板的研究:具有抗弯曲能力强的特点。
【课后反思】
2.3拱形的力量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向下的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
邻的部分。如果能抵住拱形的外推力,拱形就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过程与方法:根据学生原有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学习水平,我对
本节课的教学流程作了如下处理:①激趣导入,引出问题。②大胆假
设,自主探究。③总体评汾,归纳小结。④探究活动延伸。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了解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体验
科技的力量、创造的快乐。
【教学重点】
弄清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设法保持拱形的形状,
使它承受更大的压力。
【教学难点】
拱的受力原理和如何更好地发挥出拱的受力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做拱形的卡纸,。画有一定距离的纸,一元硬币、半圆
形的瓜皮。
学生准备:每生带四五本书用于抵住拱足。
【教法】讲授法
【学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
在森林里,住着很多小动物,小白兔和小松鼠是好朋友,有一天,
小白兔生病了,小松鼠要去探望她,当小松鼠来河边刚想过桥时,发
现桥被昨天的洪水冲垮了,她没有办法过河,怎么办呢?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外推力和分析受力特点:
首先,我们来做一个拱桥,(卷一卷再松开)做一个对比试验。拱
桥贴近书本的地方叫做拱足,最上面部分叫做拱顶。
实验:轻轻地在他们的中间部位各放一个硬币,仔细观察它们的
受力情况和形状变化,看看会有什么变化?
幻灯片展示:
1、硬币要放在拱纸的中间,一个一个放上去。
2、拱脚与实验纸上的两竖线对齐。
3、以拱顶变平为测试标准。
4、音乐响起之后请停止实验。
三、课外延伸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都做了一回拱桥设计师,玩得很有兴致,
探究得很有力度,我们通过实验探究,弄清拱形能承受更大的力的秘
密。早在古时候,我们伟大的劳动人民就已经知道了拱形的力量,并
且将拱形运用到了实际生活中。
师:请看大屏幕(课件内容:各种拱桥)
回去思考赵州桥为什么依然坚固完好?
小结:课后,只要同学们做个有心人,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生活
中还有许多地方也运用了拱形的原理。课后大家去观察一下,并且试
着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释一下。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拱形的力量
【课后反思】
2.4找拱形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圆顶形、球形等有和拱形相似的特点,可以承受很大的压
力。
过程与方法:用已有知识对常见弧形结构承受力的特点作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L发展观察、联想和逻辑推理能力。2,感受科学
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明白圆顶形、球形等有和拱形相似的特点,可以承受很
大的压力。
【教学难点】用已有知识对常见弧形结构承受力的特点作解释。
【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完整的和对半剖开的乒乓球,完整的和剪
开的塑料饮料瓶。教师自己准备:类似拱形、圆顶形和球形的物品或
相关图片,若干根相同的硬纸条(演示拱形拼成圆顶形和球形)。
【教法】观察法
【学法】动手操作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周围有许多圆弧形的东西。它们和拱形有没有关系?
二、认识圆顶形、球形,研究它们承受压力的特点。
1、观察:观察课本中圆顶形建筑和物品的插图,或观察教师提供
的图片。
2、这些物体的形状可以叫做什么形状?
3、演示:圆顶形与拱形有联系吗?演示几个相同的拱形可以拼成
一个半圆形。
4、提问:我们看到的这些物体为什么做成圆顶形?圆顶形承受压
力的能力如何?
5、教师讲述:两个半球形可以组合成一个球形,球形也可以看成
是若干个拱形的组合,球形各个方向上都是拱形的。球形的任何一个
地方受力,力都可以向四周均匀地分散开来,所以球形比任何形状都
更坚固。巨大的贮油罐做成球形就是这个道理。电灯泡为了更透光,
玻璃壳很薄,但做成球形,它就比较坚固了。
三、塑料瓶形状的分析
1、谈话:在我们周围利用拱形增加材料强度的例子很多。我们来
做一个“关于塑料瓶形状的研究报告”。你们可以先观察塑料瓶的各部
分的形状,看哪些部位包含了拱形,与剖开的塑料瓶对比,试一试强
度上的差别,写出发现。
2、小组研究,教师巡视。汇报交流。
四、认识生物体结构中的或形结构
1、谈话:我们研究了人工设计的物体。我们自己身体中存在着拱
形结构吗?人的肋骨是什么形状的?有什么好处?头骨是什么形状
的?有什么好处?人的脚骨也是拱形的吗?它能使人的脚承受更大的
重量且有弹性。
2、提问:
观察龟壳、贝壳、蛋壳等,说说这些形状对它们自身有什么意义?
3、小结:研究了拱形后,你们有什么感想?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圆顶形、球形等有和拱形相似的特点,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
圆形拱形环形
贮油罐、电灯泡
塑料瓶
肋骨、头骨、脚骨龟壳、贝壳、蛋壳
2.5做框架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
框架结构。
2.过程与方法:利用三角形稳定性的原理,指导学生设计、制作
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框架结构。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小组合作的乐趣与优势,进一步增强
学生合作意识。
4.过程与方法: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框架结构中的作用。
5.情感、态度、价值观: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设计制作一个可
以支承重物的立体框架。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框架结构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立
体框架。
【教学准备】
1.学生实验准备:橡皮筋、短竹棒、长竹棒、实验记录表。
2.教师实验准备:橡皮筋、短竹棒、长竹棒、正方体框架一个、
课件。
【教法】实验演示法【学法】观察法【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三角形木板,这是什么?出示三角形框奖,这又叫什么?
两者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我们把这种空心的、一根根材料搭成的东西
叫框架。板书:框架
2、这个是三角形框架,那这个呢?(出示四边形框架。)
二、做简单框架。
1、这样的框架你们会做吗?用小棒与橡皮筋做材料,怎么做?四
个人做两个框架,怎样做得又好又快?(完善课题:做框架)
指导要点:①橡皮筋与两根小棒的捆绑方法。②小组合作。
2、学生制作,老师巡视指导。
3、说说制作中有什么感受与发现?板书:三角形稳定四边形
不稳定
4、要让四边形框架也稳定一点,怎么办?
5、为什么加了斜杆后四边形框架就稳定了?(预设:一条斜杆把
四边形框架分成了两个三角形框架,而三角形框架是稳定。)
6、为什么三角形框架比较稳定呢?
7、四边形中加的斜杆具有这样的力量吗?
出示教具,演示分析。
8、小结:我们可以利用三角形框架的稳定性来加固四边形框架。
三、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施架
(一)做正方体框架
(二)加固正方体框架
1、明白任务:
(1)你觉得这个框架坚固吗?边说边放书测试,追问这样的框架
坚固吗?
(2)你有办法让正方体框架更坚固呢?
2、设计方案。
(1)小组讨论,斜杆加在什么位置?加几根?
(2)用铅笔和尺在记录纸上画出来。
3、制作调整。
(1)完成设计后,请一个同学凭设计图纸来老师处领取加固用的
斜杆。
(2)学生分组制作。
(3)教师巡视指导。对制作好的小组,提醒其进一步修正。
4、评价总结。
(1)抽几个小组展示交流加固方案、测试承重、分析优点。
(2)比较这么多成功的框架,你们觉得哪个小组最好?为什么?
四、总结拓展。
1、生活中你看到过类似框架搭成的物品或建筑吗?课件出示有关
框架结构的物品或建筑,帮住学生进一步认识框架结构。
2、谁能解释这些大型建筑或设施上为什么都采用三角形框架?除
了结构稳定外,框架结构还有什么好处?(节省材料、减轻自身重量)
3、小结:框架结构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的特点,所以建筑上运用很
广。课外再去找找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框架结构。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制作的原则做成的形状
稳定三角形
承压大
用料少
2.6建高塔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过程与方法:用简单材料独立地探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应用
知识和经验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把探究的结果与最初的假设相
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合作与交流,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制作
成果。
【教学重点】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教学难点】应用知识和经验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
【教学准备】小组准备几个大小不同的塑料瓶、沙、吸管、胶带、水。
【教法】演示法【学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出示关于塔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感受到塔的神奇与生活中的具大
作用。提出问题:这样高大的塔要承受哪些方面力的作用呢?观察这
些铁塔,它们在形状和结阂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二、物体不容易倾倒的秘密。
1、猜想是哪些结构特点使铁塔高耸入云又不容易倾倒?把我们的
猜想写下来。
2、用实验证明你的猜想。
3、要想使物体不容易倾倒,可以用些什么方法?
三、建造不容易倒的高塔
1、利用老师要求准备的材料做一个塔,并尽量使它不容易倾倒。
比一比谁做的塔又高又稳定。
2、分组操作:
测量高度,哪组的塔最高?如果这是一座真正的高塔,它的搞风
能力与框架结构的高塔有什么不同?
3、铁塔形状和结构的再思考:塔为什么不容易倒?看看我们先前
的猜想,哪些得到了证实?哪些需要修正补充?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塔不易倒的秘密:底部越大越不易倒底部越重越不易倒
空体比实体抗风能力更强地基陷于地下越多越不易倒
2.7桥的形状和结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桥梁有多种不同结构,有的桥梁把多种结构合为一体。
桥的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过程与方法:提高观察、比较、描述和评价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作用。感受和欣
赏桥梁的形状结构之美。
【教学重点】
桥梁有多种不同结构,有的桥梁把多种结构合为一体。
【教学难点】
桥的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一次性筷子、拱桥塑料模块、课件:各种桥梁的图
片。
【教法】演示法
【学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桥的雏形。
出示一条小河的图片:如果我们在河的这一边,想要到河对岸去,
你们有哪些办法呢?
(二)古代的桥
1、小石桥)
2、像这样的石拱桥,石块几乎是它唯一材料,为什么这么架空之
后,这当中的石块不会往下掉呢?
3、按照图试着搭一座石拱桥,搭好之后用手指在“拱桥”上按一
按,想一想我们刚才所作的解释是否正确。
4.小结:拱桥的拱形外推力会使桥容易散架,不稳固,一字形的
底板及两个矮梯形消除了拱的外推力,使拱桥更加稳固,在拱桥建造
中非常重要。
(三)现代的桥
1.人们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加以改进,设计并建造了
许多现代的桥梁。
2.课件图片播放一一现代的桥;选择四种典型的桥一一拱在桥面
之上、拱在桥面之下、悬索桥、斜拉桥。
3.反馈:谁愿意来说说这些桥有什么特点?
4.把这些桥设计建造成这样,你认为有什么优点?
5.小结:我们了解了从古到今桥的形状和结构,以及桥梁的发展
过程。
(四)我们的筷子桥
1.如果让你充当建筑师,也来造一座桥,你会选用哪些材料来造
桥。
2.学生回答:木头、石块、钢筋、混泥土……
3.出示一次性筷子一一这是什么?如果用它作为主要的材料,要
设计一座能跨越筷子本身长度的桥,你会选择哪一种结构,设计什么
形状的桥呢?学生尝试解决,小组讨论交流,并在纸上画出你们设计
图。
4.交流我们的设计:重点介绍自己小组设计的桥结构和形状上有
哪些特点?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桥的形状和结构
拱桥拱的高度不同
拱的两边推力不同
拉索桥
2.8用纸造一座桥
【教学目标】
1.设计和建造桥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如造桥的要求,材料的
特性和数量、形状和结构等。
2.经历设计、制作、介绍交流的过程,体会设计的重要性。
3.应用形状结构的知识及经验设计和制作。
4.发展乐于动手、善于合作、不怕困难的品质。
5.发展尊重他人、认真倾听、敢于发表意见的品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
设计和建造桥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如造桥的要求,材料的特
性和数量、形状和结构等。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旧报纸一张、胶带、剪子、尺子。
【教法】演示法
【学法】动手操作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出示一张报纸,并提问:用这张报纸可以做什么?
教师引导:今天我们就用这张报纸来造一座桥(板书:用纸造一
座桥)
二、设计一个造桥的方案
请学生思考:如果我们用这张报纸造了一座桥,这座桥可能会有
什么缺点呢?
教师提问:你怎样克服这些缺点?造桥的时候我们应该考虑哪些
问题?
引导学生从材料的特性和数量、桥的形状和结构以及各部分连接
等方面来考虑。
三、开始造桥啦!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动手造桥,教师巡回指导。
四、介绍我们的桥
五、检测我们的桥
用装满食盐的小卡车,通过纸桥,检测小桥是否结实。
六、课后延伸:
我们的小桥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果大家有兴趣,我们可
以造一座可以跨越35厘米,宽度不小于10厘米,可以承重200g的小
桥。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用纸造一座桥
要求:
可以跨越35厘米,
宽度不小于8厘米,
可以承重100g重量
第三单元能量
3.1电和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过程与方法: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
通过分析建立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
留意观察、善于思考品质重要。
【教学重、难点】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
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
【教学方法】讲授法
【学习方法】观察法
【课时计划】一课时
【教学准备】
1.学生自备:一号电池
2.教师准备:电池盒、小电珠、灯座、导线、指南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00多年前,人们对电和磁的了解十分的有限。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
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了一个有关电和磁的秘密。你们想知道这个秘密
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重现历史上那个伟大的时刻。(板书课题:
目和磁)
(二)通电导线和指南针
1.奥斯特当年正在用一个简单的电路做实验。桌上有老师准备的材
料。请你们先用这些材料组装一个简单电路。
2.学生活动
3.当时在奥斯特的实验桌上放着指南针。这个指南针的指针一头指
着北,一头指着南。当接通了电源的导线靠近它时,奥斯特突然看到一
个现象……你们想试一试吗?
4.学生活动
5.有什么发现?对这个发现你们有什么解释?
6.通过短路的方式,你们会看到更加明显的现象,再试试。
(三)通电线圈和指南针
1.奥斯特在发现了这个现象之后,连续几个月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
想知道这是为什么?他又做了几百次类似的实验。其中就有这样一个实
验。像P49那样把导线绕成圈,然后通上电。用它来靠近指南针,又会
发现什么?
2.学生活动
3.汇报:你们又有什么发现?在哪种情况下指南针偏转的角度大?
4.经过这些实验之后,奥斯特虽然没有做出太多的解释。但是他却
用铁的事实证明了:电可以产生磁。随后他的发现又得到了牛顿等科学
家的进一步证实和发展。为我们解决了很多生活中的问题。
5.考大家一个问题:你今天带的电池里还有电吗?能用什么方法证
明?
板书设计:
电和磁
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东梅州职业技术学院《交通规划课程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哈尔滨商业大学《物理化学实验(上)》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地理专业》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14保护呼吸器官(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科学三年级上册人教鄂教版
- 河南轻工职业学院《嵌入式综合实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进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宜宾学院《天然产物》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哈尔滨商业大学《流体力学B》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泸州四川泸州泸县气象局见习基地招收见习人员2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大连软件职业学院《数据结构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DZ∕T 0356-2020 海洋重力测量技术规范
- 天然气处理厂工艺及自控
- 大学生科研训练与论文写作全套教学课件
- 小学思政课建设实施方案及措施
- 2024年医药卫生考试-静脉治疗知识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
- 《输变电工程三维协同设计规范》
- 保洁员岗位安全知识培训
- 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JTT513-2004 公路工程土工合成材料 土工网
-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 中医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全新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